返回列表 发帖

“红色邮局”中南海邮局六十载回眸(ZT)

“红色邮局”中南海邮局六十载回眸


    从西柏坡到首都北京,从山河邮局到中南海邮局,60年来,该局一代代邮政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为党中央、国务院的通信服务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红色邮局”。

   山河邮局(1948年2月21日??1949年3月27日)。处在战争时期的山河邮局,担负着保障党中央指挥畅通的神圣使命。

   1947年3月,根据战略需要,中共中央机关离开陕甘宁边区,东渡黄河,来到了晋察冀边区西柏坡,从而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成为了解放战争后期的指挥中心。为保证党中央与全国各解放区、野战部队联络的畅通,中央机关一落脚,晋察冀边区邮政管理局就派人员到西柏坡与党中央主管部门联系,筹备设立专门为党中央机关提供通信服务的邮政机构。1948年2月21日,山河邮局应运而生。
关于山河邮局的名字,源于当时的西柏坡隶属于河北省平山县,境内有一条滹沱河穿境而过,为安全保密起见,便巧妙的借用了平山和滹沱河这两个地名的末位字命名,寓意“祖国的大好河山”。
山河邮局成立后和中央办公厅总收发科一起办公,专门为党中央和中央领导服务,不挂牌对外营业,行政上接受中央办公厅和晋察冀边区邮政管理局的双重领导。首任局长由赵醒民同志担任,共有7名投递员,他们是袁庆荣、郭克勤、孙树祥、张尚英、邢孔章、傅江海、朱尚增。据记载,当时的山河邮局对外设有两条邮路,一条通过建屏县邮局与晋绥、陕甘宁、太行、太岳等解放区联系,另一条通过冶河邮局与华北、华东、中原、东北各解放区联系。邮局的职责是每天从指定的地点取回中央各机关的邮件和报刊,统一交总收发科分拣,然后由各机关派通信员骑马来取;各机关之间交换文件也由总收发科办理;而各机关向外寄邮件,则由总收发科汇总统一交给山河邮局发送。

山河邮局开办初期,工作条件非常艰苦。投递员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摸黑出发了,先到20公里外的华北人民日报社取报纸,然后再到冶河邮电局交接邮件,十点钟前后返回邮局。两条邮路中途都要经过滹沱河的渡口,一个是通家口渡口,一个是渚濠渡口,河上没有桥,投送报刊信件就得坐船,当时的通家口渡口只有一条小木船。有时投取邮件也是人背肩扛,步行取送。后来由中共中央秘书处提供了一匹马,骑马取送邮件,速度快了许多。为了保证中央首长能及时看到报纸,了解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山河邮局的职工绞尽脑汁,想过许多的办法。他们克服困难,迅速、准确地传递了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等重要报刊和党中央领导的其他邮件,沟通了与各解放区的联系,保障了党中央对全国解放战争的指挥领导,受到中央领导的好评。

山河邮局,作为中南海邮政局的前身,由于其特殊的贡献,成为红色邮政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篇章。

香山邮局(北平五十支局)(1949年5月?1950年2月)。中共中央机关迁到北平后,主要机关住在香山地区,寄达中共中央机关的邮件、报刊、资料大量发来北平。由于既要对中央机关住地保守秘密,又要解决好与外界的邮政通信联系,华北邮政总局决定,在北京香山筹建专门为党中央机关提供通信服务的邮政机构,代号为五十支局,以解决中央机关住地的邮政通信和报刊投递问题|集邮门户网。

    1949年3月27日,山河邮局在圆满完成特定历史时期的光荣任务后,部分工作人员携带通信用具和业务档案等随中央办公厅秘书处最后一批迁往北平,并暂居在东单小报房胡同5号。
据史料记载,当时山河邮局原有工作人员8人,除3人分别留石家庄、天津和北平邮政局外,其余5名同志于5月初接到了去香山中央机关驻地筹建五十支局的命令。到达香山后,中央办公厅警卫处处长汪东兴、副处长王敬先热情接待了山河邮局的同志。第二天,王敬先即与他们研究如何开办邮政业务问题,提出总的原则是既要对中央住地保密,又要解决好与外界邮政的通信联系。
在总的原则下,规定了五条具体要求:一是邮局的名称,只叫北平五十支局,不得挂“香山”两字,不挂局牌,行政管理上属北平邮政管理局,党的组织关系属中央办公厅警卫处交通科党支部;二是北平五十支局只收寄和投送中共中央住地机关的邮件、报刊和私人信件,不对外营业;三是中央机关单位仍沿用山河邮局时的编号,前边冠以“北平五十支局”,寄发单位和个人如写“香山”两字一律退回原单位,不予寄发;四是凡发来五十支局中央机关单位的邮件、报刊和个人信件,投送不出去的(因机关单位陆续向城内搬迁),一律交总收发室解决,不得退回或改寄;五是北平邮政管理局发五十支局的邮件袋套和报刊、五十支局发北平邮政管理局的邮件袋套,均由五十支局的同志骑自行车到成府邮局接发。

不过,香山邮局的使命非常短暂,仅半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平五十支局改称北京五十支局。

    1950年1月,由于中央机关陆续迁往中南海办公,香山邮局按上级指示分为两部分,由赵博一、郭克勤、傅江海3人一起迁往中南海,组建“中南海邮政局”,编号为十七支局,继续履行服务党中央的神圣职责,赵博一任局长。当时的中南海邮政局设在中南海西门内,距离西花厅不过百米。

中南海邮政局(1950年2月22日??现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设在中南海内的中南海邮政局属于“内设局”,其职责依然是专门为党中央、国务院等中央机关提供邮政服务。但此时的中南海邮政局在中南海内开始挂牌营业。
据曾任中南海邮政局局长的崔敬章回忆:当时中南海内分为三大片,甲片有39户,包括毛主席、刘少奇、朱德委员长等几十位首长;乙片是国务院,有20户,包括周总理、李先念等首长住在乙片;丙片有50户,是中央警卫局等单位的驻地。当时邮局工作人员并不多,投递员仅两个人,每天来信少则千余封,多则两三千,二号袋能装七八袋。在中南海邮政局投递,除了正常的办理业务外,还要了解各位领导人不同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以便及时为各位领导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上世纪60年代末期,中南海邮政局从中南海内迁出,在中南海西侧围墙外府右街旁的一个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里安了家。不过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个小院是封闭的,基本上不对外,因为不挂牌,周边的老百姓都不知道这里是邮局。直到1997年末,中南海邮政局彻底变了样??服务对象从中央领导扩展至社会各界;业务种类从简单的送信送报扩展到函包汇发储等多个领域;职工人数从不到10人增加到了33人。由此,中南海邮政局完成了从通政到通民、通商的拓展。
60年来,一代代邮政人在忠实地履行普遍服务义务、及时传递党和政府声音的同时,也为人们架起了信息与情感沟通的桥梁。
    去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南海邮政局首次进入故宫,服务中外游客。今年,中南海邮政局还推出了庆建局60周年纪念戳。八一前夕,该局推出以军人题材的个性化邮票,深受官兵欢迎。
专门收集研究普票厂铭
---------------------
成都,锦江区,琉璃路718号翡翠城三期8栋5单元612室,奚杰,13183821846
点此进入我的博客

中南海邮局纪事:从服务中央机关到服务普通民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8日11:23  中国周刊

  中南海邮局

  中南海邮局挂牌时,在附近住了50多年的老邻居才知道,府右街乙27号真的是个邮局。

  中国周刊记者  邓艳玲 北京报道

  看上去,府右街乙27号毫不起眼。它对面的红墙内,就是中南海,中国政治的心脏。

  即使路边停着一辆绿色的邮车,那一小溜位于西城区府右街和西椅子胡同交汇处的灰白临街房,依然看不出太多特别之处,走过这条小街的人,很容易错过它。

  这排矮房子中间是两个银色铝合金门柱,门柱的左侧挂着一块不大的金色铭牌,需要凑近,才能看清??中南海邮政支局。

  最近,中南海邮局登报寻访它60年历史里相关的老员工、老照片、老物件。这个昔日神秘的邮局才出现在公众面前。

  80岁的傅江海,1950年2月22日参与创办了这个邮局,他对《中国周刊》记者说:“从中南海邮局调出去以后,有关在中南海邮局工作的事我没有提过一个字,今天是我第一次提。”

  从西柏坡到中南海

  1950年2月初,20岁的傅江海和同事赵卜一、郭克勤一道,奉命从香山来到中南海筹建邮局。2月22日,邮局就按照中央办公厅的安排,在中南海东门落了脚。

  9个月前,他们三人刚刚从西柏坡来到香山的“北平第五十支局”(1949年10月1日后改称“北京第五十支局”),负责为党中央寄发邮件。党中央机关在进京之后,把香山作为临时驻地,毛主席等领导人都住在香山并在这里办公。五十支局是专门为驻在香山的党中央机关和领导服务的。

  1949年6月30日,毛主席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之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队、海外侨胞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纷纷响应号召,来到北京建设新中国。

  中央机关为了便于开展工作,陆续往市内迁,到了1950年2月,中央机关大部分已经迁往中南海。为中央机关服务的邮递员,也从香山随之迁往中南海。

  这样的搬迁,傅江海已经有过一次,那次是从西柏坡进京。从香山搬迁至中南海,算是循前例。

  1948年2月21日在西柏坡成立的“山河邮局”可算是中南海邮局的前身,山河邮局的主要职能就是为中国共产党党中央机关和首长们服务。后来中南海邮局的规格也沿袭了山河邮局,都是三个人,一个局长两个交通员。比傅江海年长十岁的郭克勤是山河邮局创立时候的两个交通员之一。交通员负责投递书报信件。

  傅江海则是1948年9月份从晋察冀边区邮局调到山河邮局担任交通员。在西柏坡的日子,正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打得火热的时候,刊登三大战役胜利消息的各种报纸,都是通过山河邮局向中央机关发送的。

  随着胜利的推进,中央迁往北平,先是山河邮局完成使命,然后是香山的五十支局不再为中央机关服务。但中南海邮局,沿袭的还是山河邮局和香山邮局的工作规范。

  规矩

  1990年代初,资深邮迷、山西省集邮协会副会长谢孜学收藏了一枚晋察冀边区山河邮戳的信封,凭借那个信封,他在那几年的世界性邮展上屡获金奖。

  最初拿到这个宝贵的信封时,这个老邮迷也很奇怪,通常邮戳都是地名,但当时晋察冀边区历史上并没有“山河”这个地名。

  翻了很多资料,谢孜学终于弄清:为了保密,山河邮局分别取平山的“山”、流经平山县的滹沱河的“河”为名。

  其实,山河邮局,香山的五十支局,中南海邮局,从来没有挂过牌。

  在香山,就明确要求,邮局只叫“北平五十支局”,也不挂局牌;寄发单位和个人如写“香山”两字一律退回原单位,不予寄发。

  “中南海邮局”对于傅江海他们来说,其实只是个头脑中的概念而已。他从不会向外人提起,同事之间都不说这五个字,他们习惯称之为“17支局”。

  之前不管山河邮局还是香山邮局,虽然为党中央服务,却并不是和党中央核心机关在一块。山河邮局是和中央办公厅秘书处总收发科在一起办公,设在平山县旁边的建屏县;香山的南门是正门,而五十支局设在香山的北门;中南海邮局在中南海的东门也基本是在红墙之外。后来有人提意见说寄信不方便,邮局就在中南海内建了一个营业所。

  严格说起来,傅江海是第一位真正在中南海里面上班的邮递员。

  在山河邮局时,傅江海并不是那么容易看到中央领导。他第一次见毛主席是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时候。会议闭幕后,石家庄京剧团来表演,傅江海看京剧时看见了毛主席。

  在中南海邮局,傅江海有一张最高级别的通行证,哪里都能去。建国后,邮局已经陆续多了些员工,但是有最高级别通行证的人太少,只能让傅江海一个人去做营业所的工作,开汇票、寄包件、收包裹。

  1958年初,时任中南海邮局局长的傅江海调离邮局。不久,比他小五岁的尚元清来到了中南海邮局。

  尚元清上班前,经历了严格的政审??他出身贫下中农,家人中为革命工作多年的老党员颇多,他自己也是党员。

  一到邮局,领导特地交代:“要做无名英雄,做出多大的成绩都不能宣传表扬……”

  “海”里的人

  尚元清上班时,同事们穿着的是邮局的草绿色制服。老员工们并不喜欢邮政系统1955年统一发放的这套制服,他们更喜欢的是军装。

  从西柏坡到进入中南海的头几年,他们和机关里面的其他工作人员一样,都穿军装。

  傅江海保留的唯一一张与邮局有关的照片,是他1949年8月在香山的五十支局工作时照的。照片中19岁的傅江海,身穿灰色军装,脚穿一双擦得锃亮的黑色大头皮鞋,意气风发。

  从1948年到1958年,从山河到香山到中南海,傅江海总共跟随了中央机关10年的时间。那时候都是双重领导。邮政业务等归邮政系统管,生活和组织关系由中央警卫处交通科负责。和中南海的行政人员一样,他们也习惯地称中南海为“海”。

  邮局和“海”里的各机关单位的人都很熟稔,中央有什么活动都通知他们去。开国大典的时候,傅江海和郭克勤就坐在西华表下观礼,这个区域坐着的都是中央机关的人。

  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访问中国的时候,傅江海和同事们也和其他工作人员一道,站在新华门里隆重欢迎。晚上,苏加诺在怀仁堂看京剧,他们也一道作陪。

  1954年第一次选人民代表,毛主席就在傅江海他们吃饭的大食堂里面投票,有人领着周总理过来介绍他们说,这是咱中南海邮局的。在内心深处,傅江海基本上已把自己当成机关一员。

  稍晚些到中南海邮局工作的尚元清,也直接跟国家领导人打过交道。

  除了机关单位,中南海里还有百十来户首长住家,都有各自的信箱号码,都得按照信箱号码去送。尚元清每天6点就在“海”里投递,8点都必须投递完。

  有时候他会碰上一早出来遛弯的陈毅,陈老总就说,“这么早送报来了,辛苦了!” 时不时还开个玩笑,没有一点架子;有时候,陈老总还会主动把信报都接过去,“行了,都给我,我给送去。”

  最令尚元清难忘怀的还是与周总理夫妇相处的故事。

  尚元清到中南海邮局的时候,邮局已经整体搬到西门营业处这边,这里距周总理生活和工作的西花厅不足百米。周总理和邓颖超时常会到邮局来看望大伙,嘘寒问暖。1964年3月8日,《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公演,尚元清已经和领导们一起看了演出。公演后的一天,但周总理还特地来到邮局送票,得知他们都去看过,周总理就让他请父亲和妻子也看看。这件事,成为尚元清一家心中最最珍贵的回忆。

  今年75岁的李振才,1961年到1971年间在中南海邮局工作。他也有很多关于周总理的回忆。夏天的时候,周总理会自己出钱买一大堆西瓜,放在西门的一个桌子下面,桌子上则放一把水果刀,谁想吃都可以自己拿刀去切。

  因为邮局外面不让挂任何牌子和标语,为了提高邮局职工的服务意识,担任局长的李振才就张罗着在房间里面贴上了诸如“为人民服务”、“安全第一,服务至上”之类的标语。

  周总理一天过来看到之后,就笑呵呵地说房子本来就不大了,贴了标语更显小,别贴了,再说,“都是一家人,就别见外了。”
专门收集研究普票厂铭
---------------------
成都,锦江区,琉璃路718号翡翠城三期8栋5单元612室,奚杰,13183821846
点此进入我的博客

TOP

中南海邮局民众来信占大部分


2010年,中南海邮局启用的品牌标识


位于四合院内的中南海邮局


中南海邮局前负责人傅江海在1949年的留影

  离开中南海

  李振才没有想到,后来,“海”里还是和邮局“见外”了,就在他担任中南海邮局负责人的后期,邮局从红墙里搬了出来。

  李振才已经记不清从“海”里搬出来的具体时间。他只记得,搬出来之后,邮局马上就投入到1969年4月召开的“九大”的工作中去了。

  按照惯例,“两会”和党代会的会务邮政工作,一直是由中南海邮局负责。

  九大开完之后,《人民日报》出号外,忘记在邓颖超的名字后加标注“(女)”。当时李振才他们已经把这批报纸分拣完毕,正准备投递到“海”里和参会代表时,这个遗漏被发现。这批万来份报纸被紧急叫停,《人民日报》赶紧另外起印。

  那段日子是李振才此生经历过的最闹腾的日子。

  1967年夏天发生的“揪刘火线”事件,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由7月下旬起,至8月5日凌晨止,整个中南海围墙外,达到喧闹的高峰期。

  从北海东侧向南,经府右街到六部口,挂满了彩旗和标语,北京市大小单位的造反组织都争先恐后地来这里占地。在树上架设无数高音喇叭,对准中南海昼夜呼号不停,声称要将刘少奇揪出来批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很多人屡次冲击西门,要冲进中南海。因为中南海邮局就在西门附近,李振才也被组织起来阻挡试图冲进中南海的人们。

  有一次,一群人举着一张纸质毛主席像就往门里冲,李振才他们不敢上前阻拦,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这群人冲进中南海。

  后来,或许是出于安全考虑,“海”里面的一些机构和住户开始往外迁。

  最开始迁出去的是小卖部、银行。晚一些,就连国务院的很多部门都迁到了文津街北边原中国科学院的旧址里。中南海邮局的人去那里送信报,得骑着车出来,不但不方便,还跨到了西四邮局的道界。

  “海”里也开始讨论邮局的问题了。关于转址的会议也召开了好几次。时任中南海邮局局长的李振才也感觉到,随着“海”里机关变少,邮局的业务将会大量减少,似乎也没有存在必要了。于是,他主动提了一个方案:如果需要我们搬出去,我们就搬出去。

  把邮局撤出去,也不是简单的事情。中南海以外的地界,已经有完备的邮政系统,新建一个邮局并不容易。最终,警卫局回应,党中央、国务院的报信还是得由你们送,你们只是办公地点变,其他的关系都不变。

  这样,在1960年代的末期,中南海邮局搬到了现在的府右街乙27号院?? 一个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内。

  打开紧闭的门

  从中南海搬出来之后,中南海邮局不再归北京市邮政局直管,北京市邮政局西区邮局接管了中南海邮局。

  这一轮番的变化,对尚元清而言,并没有特别感觉。对他来说,只是换了个工作地点,其他一切都没什么变化。

  小院依旧不挂牌,不对外营业,不和附近居民打任何交道,他们吃饭、洗澡、参加文体活动,都可以在“海”里面进行……

  邮政业务也和过去一样,最多的是投递报刊和信件。当时的信函,除了少量私人信件外,大部分是全国各地人民群众写给国家领导人的。给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来信最多,然后是寄给其他各位首长的来信,这被称其为人民来信,一般都占所有信件的70%到80%以上。

  唐山大地震那会儿,人民来信达到了顶峰,最多的一天用邮政二号袋装了十七八袋,大约3万余件。

  尚元清快退休的时候,邹定河调到中南海邮局工作。如今49岁的她是中南海邮局年纪最大的员工,明年她就要退休了。

  28岁时,她第一次被人带来这个小院,她的感觉就是“躲进小院成一统”。17支局17人,北京规模小的邮政支局;不对外营业,平时都是关门闭户。第二天上班时,邹定河居然没找到小院。

  搬到“海”外,最大的变化也只是他们在府右街乙27号院紧闭的门里,盖得端端正正的邮戳上的日期罢了。

  但是,府右街乙27号院的门还是被猛然推开了。“一下子就和市场接轨了。”邹定河说。

  对于市场,大伙也并不陌生了,同级的其他支局已经在市场搏得热火朝天了,因为中南海的特殊性,17支局一直都被按着没动。

  1993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上级特批他们在那天启用“中南海”的邮戳。李先念的夫人林家楣是个集邮迷,她特意到邮局留下了一枚邮戳。

  从那之后,中南海邮局开始启用地名邮戳。虽不对外服务,但已不停有人慕名上门,尤其是集邮迷,会特地跑过来,想盖上这里的邮戳。遇到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来的人尤其多,邮局一般也不会拒绝。

  1995年,局里的储蓄部门率先出来营业。

  1997年,西区邮局安排中南海邮局进行了一次装修。这次装修之后,在府右街关门闭户近30年的中南海邮局,服务对象从“海”里的中央机关领导扩展至社会各界;业务种类从简单的送信送报扩展到函包汇发储等多个领域;职工人数也逐渐增加到了33人。

  2007年,邮局又进行了第二次装修,去掉1997年装修用的铝合金门框,把小院恢复原来古色古香的味道,就连办公室的灯都是宫灯样式。

  那块金色的“中南海邮政支局”的铭牌这次总算被允许挂出来。这是中南海邮局第一次能明确地告诉外界,自己姓甚名谁。

  在西椅子胡同住了五十多年的李大妈,就是在中南海邮局把牌子挂出来之后,才确定府右街乙27号真是个向外服务的邮局。于是,她把自己在别处领了多年的养老金转到了这里。

  40岁的蔡建芬,去年8月才走马上任中南海邮局局长,她说:“邮局首先要保持优良传统,也要通过服务强调经济效益,毕竟我们是企业。”

  2010年7月,邮局由6个人组成“山河服务团队”,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对外界公众推广“中南海邮局”这个品牌,以集邮产品为主体,设计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量身订制的一揽子邮政服务。

  中南海邮局的变化,西区邮局局长陈智泉认为是西区邮电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展经济、服务社会的一个缩影。

  她告诉《中国周刊》记者,“中南海邮局”的品牌,毫无疑问具有唯一性、特殊性、不可复制性的无形优势,2010年又是中南海邮局成立60周年,西区邮局会抓住这个契机,将“中南海邮局”作为特色品牌在北京市乃至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60年过去,中南海邮局就这样变成了一个为普通百姓服务的邮局。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专门收集研究普票厂铭
---------------------
成都,锦江区,琉璃路718号翡翠城三期8栋5单元612室,奚杰,13183821846
点此进入我的博客

TOP

麦会不要再折腾27支了,该研究下50支
专门收集研究普票厂铭
---------------------
成都,锦江区,琉璃路718号翡翠城三期8栋5单元612室,奚杰,13183821846
点此进入我的博客

TOP

我没啥兴趣
让你来了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马路东边红墙内的邮局是不对外的,只有路西边的邮政所才对老百姓服务。
王京生 13001250009
100028北京香河园北里5-2-1001
QQ787693085(加我请注明邮友)
支付宝bjsatm@sina.com

TOP

知情人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