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混貼大龍一版清片 [打印本页]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8 18:57     标题: 混貼大龍一版清片

您???枚片值多少? rgZmsEte.jpg <br/>


图片附件: [混貼大龍一版清片] rgZmsEte.jpg (2008-7-18 18:55, 84.67 KB) / 下载次数 13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8229&k=ef146236ea27c78413d049d871c2f9c8&t=1718260699&sid=44DLGI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8 19:02

这就是货真价实的集邮品了,但估计现值也要一二万元之间!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18 19:41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麦国培</i>在2008-7-18 19:02:42的发言:</b><br/>这就是货真价实的<font color="#ff0000">集邮品</font>了,但估计现值也要一二万元之间! </div>
<p>就算是集邮品,大龙封才1,2万?不止吧</p>

作者: 风青    时间: 2008-7-18 19:42

标准的莫斯封,但好象1分邮资不够寄海外, 大龙票的邮资能用吗? 如何折算?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8 19:46

呵呵,我本人是一万都不会买!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8 19:49

香港?票?共十四分,而大?共十四分加一分??符,超?一分。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8 19:53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edward</i>在2008-7-18 19:49:22的发言:</b><br>
       
        香港?票?共十四分,而大?共十四分加一分??符,超?一分。
       
</div><p></p>
弄?。大?共九分加一分??符,

作者: 风青    时间: 2008-7-18 19:55

国家邮政和海关邮政的邮资单位不同,一个是纹银,一个是银两,如何衔接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8 20:15

说明是人为集邮品,根本不能与正常品讨论!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8 21:08

大?票能用到1900年似乎不合理,其??有小?票的出?。自1897年海??政改??家?政,而??由??改洋?後,????自?退出?史舞台,但是?枚片在美?某知名拍行成交?是美金二?三千元,可?又一天?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18 21:16:43编辑过]



作者: 小马哥    时间: 2008-7-18 21:09

<p>不喜欢~~~~~~~~~~~~~~~~~~~</p>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8 21:11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18 21:08:00的发言:
大龍票能用到1900年似乎不合理,其間還有小龍票的出現。自1897年海關郵政改為國家郵政,而郵資由紋銀改洋銀後,這類紋銀自應退出歷史舞台,但是這枚片在美國某知名拍行成交價是美金二萬三元,可謂又一天價片。

哈哈!有钱人不在乎!


作者: 小马哥    时间: 2008-7-18 21:14

如果按照一套大龙旧票的价格买,我到是有兴趣.<br/>呵呵~<br/>洗票应该不错.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8 21:16

那又不至于,但二十万人民币真是想不到!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18 21:17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edward</i>在2008-7-18 21:08:00的发言:</b><br/>大?票能用到1900年似乎不合理,其??有小?票的出?。自1897年海??政改??家?政,而??由??改洋?後,????自?退出?史舞台,但是?枚片在美?某知名拍行成交?是美金二?三元,可?又一天?片。 </div>
<p>大龙封本来就少,价格高一点也可以理解。我在想,如果现在我贴一张小龙在信封上(大龙邮票太贵),然后销了戳,是否也能卖个好价钱?</p>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8 21:19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18 21:17:13的发言:

大龙封本来就少,价格高一点也可以理解。我在想,如果现在我贴一张小龙在信封上(大龙邮票太贵),然后销了戳,是否也能卖个好价钱?

贴红印花不是更少?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8 21:21

手?。成交?是美金二?三千元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18 21:22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8 21:19:59的发言:

贴红印花不是更少?

小龙不是便宜吗?红印花万一给别人拿走了损失大了一点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18 21:23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8 21:19:59的发言:

贴红印花不是更少?

我还以为是小龙少。难道红印花少?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8 21:25

少没用,不值钱!玩的人不多!
最好剪张片下来寄,成本少回报大!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8 21:28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18 21:17:13的发言:

大龙封本来就少,价格高一点也可以理解。我在想,如果现在我贴一张小龙在信封上(大龙邮票太贵),然后销了戳,是否也能卖个好价钱?

應方先生之請,又給枚貼小龍票,又是給同一人(莫斯?)的1900年寄德國的香港郵資片。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8 21:31

还有一件贴大龙在三水寄出的!我没买。
作者: fred    时间: 2008-7-18 21:51

田先生,第一件真有收藏价值,当时贴外国邮票都要求加盖IPO戳记,第二件有胶州中转戳,少见,我想风青先生看到定会喜欢.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18 21:54

“莫斯”封片等也不是一无是处吧——个人看法。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8 21:57

以下是引用风青在2008-7-18 19:55:55的发言:
国家邮政和海关邮政的邮资单位不同,一个是纹银,一个是银两,如何衔接的?

海關郵政時郵資用的是紋銀,1897年後改為國家郵用的是洋銀,按當時一分紋銀對1.47分洋銀。

國家郵時期,以紋銀作單位的郵票仍舊有效,其用法可分為三種:

1)用紋、洋銀單位對換,1比1.47,但是在存世的郵品中未有發現。

2)用紋銀單位郵票者仍照海關郵資計算。

3)紋銀面值作洋銀面值貼用,作一比一單位計算,但因鈫銀高於洋銀,溢貼實例亦多有發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18 21:59:35编辑过]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8 22:15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18 18:57:27的发言:
您認為這枚片值多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41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這枚片貼九分紋銀,合海關郵資,相對來說,是乎合郵資及郵史的基本要求;這樣,二萬三千美圓也算是合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8 22:20

QUOTE:
以下是引用卢长春在2008-7-18 21:54:15的发言:
“莫斯”封片等也不是一无是处吧——个人看法。

没有得代替的时候就是好东西了!


作者: 风青    时间: 2008-7-18 22:21

谢谢,田先生讲解,还真不知道这个比价, 如果那样9分纹银,对13分洋银再加1分,正好14分, 看来虽然是制作但还是符合邮资和邮路的,特别是IPO,所以不能完全算做集邮封。1900年还允许使用大龙邮票确实令人困惑。
第2个胶州莫斯封,以前见过,这到是个集邮封,这是贴了张小龙,加盖了胶州椭圆戳,然后再加贴客邮实寄,真正起邮资作用的只是客邮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8 22:24

旧币邮票与现在新币邮票折合后使用有意义吗?

作者: 风青    时间: 2008-7-18 22:26

大家对莫斯应该很熟悉了,但有人对凯伯(蒲尔)有研究吗?他的片是否很少见?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8 22:33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8 22:24:12的发言:
旧币邮票与现在新币邮票折合后使用有意义吗?

對大清郵史就應該有意義,因為當時郵政承認舊幣,新舊幣郵資對換是這段郵史的一環;另清片混貼大龍票可能是孤品,對集大龍及清片的是一枚不可多得的郵品。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8 22:35

个人持保留意见!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18 22:47

跟着学习。最晚的大龙封片是什么时间呀?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8 22:50

如風青先生所言,九分紋銀對換洋銀是13.23,加一分洋銀郵資符面值,正合國外掛號明片郵資。另在海峽兩岸郵史研究會第九期《郵史研究》,黃元正先生為文「清代國家郵政貼用海關(銀兩)郵票換算概述」,可想而知這枚明片並不是孤例(卻是孤品),當時仍有一定數量這類新舊幣的實品的。
作者: fred    时间: 2008-7-18 22:59

就算是当时做的封,那胶州中转戳应该是真的.


作者: fred    时间: 2008-7-18 23:04

1897年1月1日起银两面值停用,在银圆印就前,临时刻制"信力已付"戳代替新邮票使用.2月2日调整新邮资.同年红印花,小龙,慈寿加盖银圆改值票发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18 23:10:35编辑过]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8 23:12

币制和发行机构均不同!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8 23:21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8 23:12:52的发言:
币制和发行机构均不同!

海關和國家郵政是承先啟後,新機構承認舊機構郵票,如同前清郵品在民國的使用,亦是郵史一部份。
作者: fred    时间: 2008-7-18 23:22

1897年12月14日,寄往国外加帖外国邮票改为加贴日本或香港邮票,为防止邮票脱落,在骑缝处加盖IPO戳记.
作者: fred    时间: 2008-7-18 23:26

1899年6月26日,开办邮政内地分局不发邮政日戳,暂用竖长方型木刻地名戳.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8 23:30

洋人利用特权有意为之之劣品竟成邮史大珍品,实不能苟同!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8 23:33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18 23:21:47的发言:

海關和國家郵政是承先啟後,新機構承認舊機構郵票,如同前清郵品在民國的使用,亦是郵史一部份。

大家都知道,民國時將前清干支戳改為民國紀元戳,在民國時,越後期的蓋干支戳實寄封片都會賣得好價錢,這個現象又如何解釋?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8 23:39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8 23:30:18的发言:
洋人利用特权有意为之之劣品竟成邮史大珍品,实不能苟同!

小壹圓比起此枚片就更粗劣了!最單限度此片符合當時的郵政規格,並且紋銀郵票用在國家郵政時期的,不單單是這枚片,若果此片是孤例,就可有保留性。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18 23:40

继续学习各位的观点和知识。谢谢。
作者: 小马哥    时间: 2008-7-18 23:43

说句比较公平的话,这片我个人不喜欢,因为是集邮封,且我也买不起.呵呵~
不过在邮政史上应该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应该还是值得的.不过二十几万的价格我觉得偏高了.减一半差不多.呵呵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8 23:47

大龙邮票在海关邮政之使用,到1884年为最晚,且仅见一件,非常符合其使用和发行期,一直到1900年莫斯利用其特权寄了一批集邮品!
即在1885年到1900年之间,大龙的“使用”是断档和空白的,而在1900年,邮局早用银元,梧州邮局又是后开,居然能想到回计几年前就停用(实际在当地根本没有使用过)的银两邮资?
如此想当然和天方夜潭式的解释实在大出本人意料之外!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8 23:50

以下是引用小马哥在2008-7-18 23:43:17的发言:
说句比较公平的话,这片我个人不喜欢,因为是集邮封,且我也买不起.呵呵~
不过在邮政史上应该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应该还是值得的.不过二十几万的价格我觉得偏高了.减一半差不多.呵呵

請問小馬哥,何謂集郵品?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8 23:50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18 23:39:33的发言:

小壹圓比起此枚片就更粗劣了!最單限度此片符合當時的郵政規格,並且紋銀郵票用在國家郵政時期的,不單單是這枚片,若果此片是孤例,就可有保留性。

这种对比个人认为没有一点意义!不同类和性质的东西根本不能比较。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18 23:53

似乎最晚不是1884年吧。1894年倒有件北京寄上海的封。
作者: 小马哥    时间: 2008-7-18 23:54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18 23:50:07的发言:

請問小馬哥,何謂集郵品?

也是.
呵呵~
我以前也问过别人这个问题.
不好回答.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8 23:57

QUOTE:
以下是引用卢长春在2008-7-18 23:53:57的发言:
似乎最晚不是1884年吧。1894年倒有件北京寄上海的封。

不好意思,谢谢补充,是我写错了,最晚是1894年,而1893年的反而未见过!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9 00:00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8 23:47:27的发言:
大龙邮票在海关邮政之使用,到1894年为最晚,且仅见一件,非常符合其使用和发行期,一直到1900年莫斯利用其特权寄了一批集邮品!
即在1895年到1900年之间,大龙的“使用”是断档和空白的,而在1900年,邮局早用银元,梧州邮局又是后开,居然能想到回计几年前就停用(实际在当地根本没有使用过)的银两邮资?
如此想当然和天方夜潭式的解释实在大出本人意料之外!

之前错了年份,补充修改一下。
目前记录的1900年到1901年所寄都是集邮目的,时间集中在1900年!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9 00:03

以下是引用小马哥在2008-7-18 23:54:28的发言:

也是.
呵呵~
我以前也问过别人这个问题.
不好回答.

可否有較客觀的條件存在,來作一簡單比較。另動機難測,應有些客條件來衡量的。又可能本人來自香港,香港的法津基本是不以思想入罪,是以發生事件來研判的。以上這番話亦同時回應了麥先生的話。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9 00:31

若果我是活在1907年的人,我刻意地將一枚清三次片用雙掛號郵寄給一位俄國朋友,郵票郵資付合當時郵政要求。到了今天,這片正正是能反映了郵資片的雙挂號案例,而存世亦只有此枚,是否因著寄片人的動機,而否定了它的郵史地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19 0:32:45编辑过]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9 00:38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18 23:50:07的发言:

請問小馬哥,何謂集郵品?

小馬哥,我不是考您,只是希望能在一個有共識的前題下,才能作討論推考印証,若果彼此對集郵品的定義各自不同,很易會變成雞同鴨講,討論便會變得亳無意義了。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19 00:42

个人觉得:不论是“集邮”品、“人为”品还是“自然”品,只要非伪品,都存在一定的意义。(当然伪品也有意义,另当别论了)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19 01:18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18 21:28:53的发言:

應方先生之請,又給枚貼小龍票,又是給同一人(莫斯?)的1900年寄德國的香港郵資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456.jpg:

这个同大龙封应该属于不同概念。我觉得这里的小龙邮票是盖销,然后寄信人贴德国客邮寄德国。
有以下理由支持,
1)一分银不够从胶州湾寄德国,从中国邮局走需要4cent ,1分银,最多也就1.47分
2)1分银不对等5芬尼
3)从胶州湾寄德国,通过德国邮局,算德国境内邮递,估计邮资是5芬尼,所以邮资正确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19 01:21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19 0:31:55的发言:
若果我是活在1907年的人,我刻意地將一枚清三次片用雙掛號郵寄給一位俄國朋友,郵票郵資付合當時郵政要求。到了今天,這片正正是能反映了郵資片的雙挂號案例,而存世亦只有此枚,是否因著寄片人的動機,而否定了它的郵史地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19 0:32:45编辑过]

这不又回到我的观点了?其实我觉得定义集邮品太难。还是应该定义为实寄封,非实寄封比较容易。况且中国邮政也没有让分银邮票作废,当然可以用了。从常理来看,没有任何违规的地方。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19 01:27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8 23:47:27的发言:
大龙邮票在海关邮政之使用,到1884年为最晚,且仅见一件,非常符合其使用和发行期,一直到1900年莫斯利用其特权寄了一批集邮品!
即在1885年到1900年之间,大龙的“使用”是断档和空白的,而在1900年,邮局早用银元,梧州邮局又是后开,居然能想到回计几年前就停用(实际在当地根本没有使用过)的银两邮资?
如此想当然和天方夜潭式的解释实在大出本人意料之外!

只要没有明令禁止的,就是可以用的,再说难道必须在梧州邮局买的邮票才能在梧州邮局用吗?其实挂号明信片和这种大龙封,只是50步笑百部而已。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9 06:54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19 1:18:16的发言:

这个同大龙封应该属于不同概念。我觉得这里的小龙邮票是盖销,然后寄信人贴德国客邮寄德国。
有以下理由支持,
1)一分银不够从胶州湾寄德国,从中国邮局走需要4cent ,1分银,最多也就1.47分
2)1分银不对等5芬尼
3)从胶州湾寄德国,通过德国邮局,算德国境内邮递,估计邮资是5芬尼,所以邮资正确

方先生分析有理,是一枚手法不高明的集郵品。故此,成交價相差極大,只是一千三佰美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19 7:32:20编辑过]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9 07:21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19 1:21:31的发言:

这不又回到我的观点了?其实我觉得定义集邮品太难。还是应该定义为实寄封,非实寄封比较容易。况且中国邮政也没有让分银邮票作废,当然可以用了。从常理来看,没有任何违规的地方。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19 1:27:15的发言:

只要没有明令禁止的,就是可以用的,再说难道必须在梧州邮局买的邮票才能在梧州邮局用吗?其实挂号明信片和这种大龙封,只是50步笑百部而已。

不管黑猫白貓,捉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從實寄與非實寄看,是一個簡單的方法。同時亦可看其合理性,就是從當時背景、郵政規範、郵資、郵戳、郵路來判研。若果封片合理性地符合這些條件,不論寄件人的動機意向,這枚郵品應被視為合格的實寄郵品。

另外,若從更苛克的角度來研判一枚封片的價值(不是從金錢角度,乃是從郵史或郵政角度來看。),一些逾期使用的郵政用品,也可以被淪落為不合規格的郵品,人可棄之。但是當地的原寄局銷戳而不作欠資(逾期的郵政用品在沒有超貼下來作例子),亦可視為合格郵品,有其在郵史中正常合理的價值,為何我們偏要將這枚貼上大龍的清片貶得如此不濟?


作者: fred    时间: 2008-7-19 07:44

田先生,国内眼光和海外不一样,国内可能相对较喜欢有胶州戳的那张片.就象宣统票,国内喜欢原胶上品新票,反观海外对靓戳旧票给予很高评价.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19 07:51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19 7:21:04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19 1:27:15的发言:

只要没有明令禁止的,就是可以用的,再说难道必须在梧州邮局买的邮票才能在梧州邮局用吗?其实挂号明信片和这种大龙封,只是50步笑百部而已。

不管黑猫白貓,捉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從實寄與非實寄看,是一個簡單的方法。同時亦可看其合理性,就是從當時背景、郵政規範、郵資、郵戳、郵路來判研。若果封片合理性地符合這些條件,不論寄件人的動機意向,這枚郵品應被視為合格的實寄郵品。

另外,若從更苛克的角度來研判一枚封片的價值(不是從金錢角度,乃是從郵史或郵政角度來看。),一些逾期使用的郵政用品,也可以被淪落為不合規格的郵品,人可棄之。但是當地的原寄局銷戳而不作欠資(逾期的郵政用品在沒有超貼下來作例子),亦可視為合格郵品,有其在郵史中正常合理的價值,為何我們偏要將這枚貼上大龍的清片貶得如此不濟?

我觉得逾期使用大龙实际是大龙使用的一种特例.正常使用是大龙使用的一种范例.就像先生所讲的邮路,有些邮路是常见的,有些邮路是少见的.对于邮史研究而言,应该更加注重范例,但是也应该承认特例存在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就像作从上海坐飞机可以直飞香港.但是有人偏要先飞新加坡,然后转飞香港.这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但是航空公司不会建议大家这么作而已.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9 08:24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19 7:51:12的发言:

我觉得逾期使用大龙实际是大龙使用的一种特例.正常使用是大龙使用的一种范例.就像先生所讲的邮路,有些邮路是常见的,有些邮路是少见的.对于邮史研究而言,应该更加注重范例,但是也应该承认特例存在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就像作从上海坐飞机可以直飞香港.但是有人偏要先飞新加坡,然后转飞香港.这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但是航空公司不会建议大家这么作而已.

這枚片是一個特例,但並不是孤例(卻是孤品),當時仍有一些數量這類新舊幣的實寄品的。對於集大龍的,是廷用例(如大圓日在民國使用例般);對於集清片的,是混貼大龍的珍品;對於郵資考的,是清代難得的新舊幣混貼。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9 09:16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19 1:21:31的发言:

这不又回到我的观点了?其实我觉得定义集邮品太难。还是应该定义为实寄封,非实寄封比较容易。况且中国邮政也没有让分银邮票作废,当然可以用了。从常理来看,没有任何违规的地方。

可否提供没有作废的根据?
除了这个(和其他几个)洋人利用其特权所寄的一批外,可否举例一些真正通信的实物让我们见识一下,这样才能以理服人!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9 09:20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19 1:27:15的发言:

只要没有明令禁止的,就是可以用的,再说难道必须在梧州邮局买的邮票才能在梧州邮局用吗?其实挂号明信片和这种大龙封,只是50步笑百部而已。

老兄理解错了,我意思是梧州邮局是很后期才开,工作人员如何知到几年前另一种机构发行另一种货币邮票?!
请仔细看我的贴。
至于有没有禁止,你没有证据,我更加没有证据,但是从货币变换以及使用实物存世角度,谁占上风相信大家都清楚。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9 09:22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19 7:51:12的发言:

我觉得逾期使用大龙实际是大龙使用的一种特例.正常使用是大龙使用的一种范例.就像先生所讲的邮路,有些邮路是常见的,有些邮路是少见的.对于邮史研究而言,应该更加注重范例,但是也应该承认特例存在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就像作从上海坐飞机可以直飞香港.但是有人偏要先飞新加坡,然后转飞香港.这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但是航空公司不会建议大家这么作而已.

如果你贴一张大龙,现在通过关系给你寄出了,是否也是你说的这种特例?!
如果你认为是的,我相信你肯花钱我完全可以给你寄一件,不是更晚使用吗?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9 09:25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19 8:24:59的发言:

這枚片是一個特例,但並不是孤例(卻是孤品),當時仍有一些數量這類新舊幣的實寄品的。對於集大龍的,是廷用例(如大圓日在民國使用例般);對於集清片的,是混貼大龍的珍品;對於郵資考的,是清代難得的新舊幣混貼。

相信这种理论在集邮界中没有多少资深邮人会认同,连我这个研究不深的也第一个举脚表示不识同。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9 09:27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9 9:25:30的发言:

相信这种理论在集邮界中没有多少资深邮人会认同,连我这个研究不深的也第一个举脚表示不同。

是不认同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19 09:30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9 9:20:00的发言:

老兄理解错了,我意思是梧州邮局是很后期才开,工作人员如何知到几年前另一种机构发行另一种货币邮票?!
请仔细看我的贴。
至于有没有禁止,你没有证据,我更加没有证据,但是从货币变换以及使用实物存世角度,谁占上风相信大家都清楚。

这种东西,只要没有证据证明作废就应当认为没有作废.就像只要法律没有命令禁止,都合法.对吧?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19 09:35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9 9:20:00的发言:

老兄理解错了,我意思是梧州邮局是很后期才开,工作人员如何知到几年前另一种机构发行另一种货币邮票?!

这我不能认同.我们举个例子,我也没有出生在民国.但是我知道民国发行过法币,关金券,金圆券.难道现在在邮局工作的人,不知道原来中国邮政叫中国人民邮政.原来纪念邮票的编号是J,特种邮票编号是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19 9:36:52编辑过]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9 09:37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19 9:30:50的发言:

这种东西,只要没有证据证明作废就应当认为没有作废.就像只要法律没有命令禁止,都合法.对吧?

呵呵,坚持已见是好事,有原则有立场。
至于邮史价值如何,还是等其他高手来指正。
我已申明个人看法,亦不会改变,再说也是重复,故不再参与本贴讨论,请各位继续。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9 09:38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9 9:25:30的发言:

相信这种理论在集邮界中没有多少资深邮人会认同,连我这个研究不深的也第一个举脚表示不识同。

這不是要多少個資深郵人讚同就等同是對的,而是在探討中,找出其客觀理據。如當年,加利略用了客觀的論據,論述了地圓說,但是在當時的研究大氣候下,地圓說被定性為邪魔外道。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9 09:39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9 9:16:15的发言:

可否提供没有作废的根据?
除了这个(和其他几个)洋人利用其特权所寄的一批外,可否举例一些真正通信的实物让我们见识一下,这样才能以理服人!

由我越俎代庖,嘗試由另一枚片來作援例。

此片有著作廢的實據,並且暫時所見,只有此片在郵資有效下實寄的;若按麥先生的推論方式,我可以依樣晝芦蘆,這片是洋人持其洋人的特權,要郵局承認此片的郵資,故此此片是集郵品,不值一提的底劣品。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9 09:40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19 9:35:39的发言:

这我不能认同.我们举个例子,我也没有出生在民国.但是我知道民国发行过法币,关金券,金圆券.难道现在在邮局工作的人,不知道原来中国邮政叫中国人民邮政.原来纪念邮票的编号是J,特种邮票编号是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19 9:36:52编辑过]

证明老兄真的完全脱离大陆社会了,如果你回来,我陪你到各个邮局,逐一去做个调查,相信你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好了,不再参与本贴讨论了,各位继续。


作者: davidshao    时间: 2008-7-19 09:41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18 18:57:27的发言:
您認為這枚片值多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41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片最初是来源自2001年3月1日英国PHILLIPS拍卖公司的ALEXANDER COLLEDGE的中国票专拍 ,现该公司已经合并为另外一家英国的拍卖公司,当时PHILLIPS是世界第3大拍卖公司,经查该片当时成交价格为5800英镑不含佣金。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9 09:46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9 9:22:48的发言:

如果你贴一张大龙,现在通过关系给你寄出了,是否也是你说的这种特例?!
如果你认为是的,我相信你肯花钱我完全可以给你寄一件,不是更晚使用吗?

郵政機構、制度、郵權、政權等都翻了很多翻;在合理性上,依一般正常人的理解也不會認為這枚票是更晚使用例,若果依先生此討論方式,難免落入了意氣之爭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9 09:49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19 9:39:59的发言:

由我越俎代庖,嘗試由另一枚片來作援例。

此片有著作廢的實據,並且暫時所見,只有此片在郵資有效下實寄的;若按麥先生的推論方式,我可以依樣晝芦蘆,這片是洋人持其洋人的特權,要郵局承認此片的郵資,故此此片是集郵品,不值一提的底劣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4-9-7.jpg:

 

田兄此说就有些打横来了,莫斯所寄的都是早已停售,而且市场价格远比邮资价值高很多倍的邮票作邮资使用。人为目的明显和做作,与科学讨论怎能同比?
就像我今天(2008年7月19日)用一枚价值三四万的梅兰芳小型张当三元邮资寄一封挂号信给你(当然这个还是有效使用期),然后你天天拿着说这个是最晚期使用的梅兰芳符资使用实寄封,邮史价值如何如何的高
相信大部份听众和观众都只会觉得这是奇论!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19 09:50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9 9:40:40的发言:

证明老兄真的完全脱离大陆社会了,如果你回来,我陪你到各个邮局,逐一去做个调查,相信你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好了,不再参与本贴讨论了,各位继续。

我的观点向来比较怪异,希望麦会包涵.其实我在大陆的时候更加怪异.我高中的语文老师在高考前再三关照我,说写文章不要太出格,不要太哗众取宠.

其实大家观点有差距没有问题的.这是好事.大家各自拿出证据和道理."真理越辨越明吗".麦会消消气.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9 09:53

以下是引用davidshao在2008-7-19 9:41:48的发言:

  此片最初是来源自2001年3月1日英国PHILLIPS拍卖公司的ALEXANDER COLLEDGE的中国票专拍 ,现该公司已经合并为另外一家英国的拍卖公司,当时PHILLIPS是世界第3大拍卖公司,经查该片当时成交价格为5800英镑不含佣金。

此片再在美國Cherrystone Public Auctioneers 2008年拍賣,成交價是2萬3千美元,依其拍價高企,吾不孤矣!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19 09:54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9 9:49:37的发言:

田兄此说就有些打横来了,莫斯所寄的都是早已停售,而且市场价格远比邮资价值高很多倍的邮票作邮资使用。人为目的明显和做作,与科学讨论怎能同比?
就像我今天(2008年7月19日)用一枚价值三四万的梅兰芳小型张当三元邮资寄一封挂号信给你(当然这个还是有效使用期),然后你天天拿着说这个是最晚期使用的梅兰芳符资使用实寄封,邮史价值如何如何的高
相信大部份听众和观众都只会觉得这是奇论!

我觉得田先生的观点是,这个莫斯封是合理的.但是邮史价值并不是很高.就想麦会说的,贴梅兰芳寄挂号信可以,但是是明显的集邮品,所以邮史价值并不大.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9 10:00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19 9:50:55的发言:

我的观点向来比较怪异,希望麦会包涵.其实我在大陆的时候更加怪异.我高中的语文老师在高考前再三关照我,说写文章不要太出格,不要太哗众取宠.

其实大家观点有差距没有问题的.这是好事.大家各自拿出证据和道理."真理越辨越明吗".麦会消消气.

老兄,因为这完全不符合正常使用的邮史关系。
其实你可以找找当时的邮票目录,大龙邮票早已是进入收藏领域,国际价格远远高于其面值,本身用一个升值多倍的邮票多次寄这种邮件,完全是出于集邮的目的,又由于此洋人有其社会背景和特权故能顺利寄出。
然后又涉及一个常识问题,其实所有欠资信都是寄件局发现后标注的,试想收寄局认可,其他局(包括外国)当然就一样处理,因为外国跟本不知道这些邮票到底有没有效。
意思是,只要大清邮局不当他欠资退回,而给他寄发的话,信封上所盖的邮戳与所走的邮路与正常可以说是完全一样的。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9 10:00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9 9:49:37的发言:

田兄此说就有些打横来了,莫斯所寄的都是早已停售,而且市场价格远比邮资价值高很多倍的邮票作邮资使用。人为目的明显和做作,与科学讨论怎能同比?
就像我今天(2008年7月19日)用一枚价值三四万的梅兰芳小型张当三元邮资寄一封挂号信给你(当然这个还是有效使用期),然后你天天拿着说这个是最晚期使用的梅兰芳符资使用实寄封,邮史价值如何如何的高
相信大部份听众和观众都只会觉得这是奇论!

麥先生誤會了,我並不是對莫斯片的討論,只是針對此片在郵資、郵戳、郵路及其郵政背景作一分析;如前言所述,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9 10:01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19 10:00:26的发言:

麥先生誤會了,我並不是對莫斯片的討論,只是針對此片在郵資、郵戳、郵路及其郵政背景作一分析;如前言所述,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可能是吧,表示抱歉,但如我上贴所说:只要大清邮局不当他欠资退回,而给他寄发的话,信封上所盖的邮戳与所走的邮路与正常可以说是完全一样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9 10:02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19 9:54:06的发言:

我觉得田先生的观点是,这个莫斯封是合理的.但是邮史价值并不是很高.就想麦会说的,贴梅兰芳寄挂号信可以,但是是明显的集邮品,所以邮史价值并不大.

请参考:只要大清邮局不当他欠资退回,而给他寄发的话,信封上所盖的邮戳与所走的邮路与正常可以说是完全一样的。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9 10:13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9 10:02:51的发言:

请参考:只要大清邮局不当他欠资退回,而给他寄发的话,信封上所盖的邮戳与所走的邮路与正常可以说是完全一样的。

莫斯封其中為人詬病的是郵資遠遠超出本身應付資費,但是某些封符合了實寄封的要求,仍被郵人看重。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9 10:20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19 10:13:50的发言:

莫斯封其中為人詬病的是郵資遠遠超出本身應付資費,但是某些封符合了實寄封的要求,仍被郵人看重。

这些都不是问题,而是贴用了早已升值极多的邮票来作邮资使用(而且理论上大龙也停用了,当然我个人是没有原始文件为证)。
其实我举的梅兰芳封现在使用就是最好的比喻。
如果真的有人这样寄,那确实是少见和有勇气,而且也确实可以使用,但从邮史的角度看,有很大价值吗?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9 10:22

两相对比,反而贴红印花、万寿和蟠龙高值等的评价比较高。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19 10:26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9 10:02:51的发言:

请参考:只要大清邮局不当他欠资退回,而给他寄发的话,信封上所盖的邮戳与所走的邮路与正常可以说是完全一样的。

我们这样来理解.首先是否应该作为欠资.如果您能找到大清邮政明令禁止,那这个应该贴欠资.但是如果大清邮政没有禁止.这个还是可以用的,就不需要贴欠资.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现在在英国贴"黑便士"邮票,是否可以作为邮资呢?如果英国政府没有禁止,它当然可以.所以不会被认为欠资.如果英国政府有明令禁止,那就应该认为是欠资.敲欠资戳.其实这种银分邮票在国家邮政时期使用还是有一些的.这也就从一个方面间接证明清邮政没有禁止这种银分邮票的使用.麦会是见多识广的人,当年抗战胜利之后,伪政权的邮票不也还用了一段时间吗?民国成立之后,大清邮票不也使用到民国三年三月底吗?既然这种政权交替都没有问题.自己政权之内改一个招牌,又何必禁止呢?

对于邮路而言,集邮封邮路正确不是挺好的吗?这说明即使是集邮封,也可以用来说明邮路.考察邮路的时候也可以用集邮封来说明问题.对于邮品稀少的邮路,也挺有帮助的.麦会您认为呢?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9 10:28

[em68]欢迎田兄等参与民初邮史之讨论——民初邮戳第一式
http://www.p1878.com/dispbbs.asp?boardid=66&id=6210&page=1&star=1
作者: 心怡永在    时间: 2008-7-19 10:28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19 9:54:06的发言:

我觉得田先生的观点是,这个莫斯封是合理的.但是邮史价值并不是很高.就想麦会说的,贴梅兰芳寄挂号信可以,但是是明显的集邮品,所以邮史价值并不大.

刚来报道,讨论的相当激烈。也学到很多知识。其实双方都有很多可供己方的论据及合理性,可以已方兄以上作基本总结。很多东西,只要被大多数人认同,就可以约定俗成,要提出另类的观点,并另“大多数”认同的人而改变观点,实非容易事情,但如果没有不同的观点,世界永远没法进步,科学也没法前进。
记得去年看到过一个实寄封,具体没存图,是199×年国内某地寄国内某地的实寄封,其中真实贴了大清蟠龙邮票,当时具体邮资我没有去关照,大清蟠龙邮票销了现在的邮戳,对方拍卖时写了趣味品。百年前的邮票,被目前用于销盖,可以说明什么呢?我想这个并没有用了特权而要求销寄的,可能是邮局人员不懂邮票(估计是贴够目前寄信邮资)而销戳,或者是寄方同邮局人员熟,要求集邮用而销戳,但实际只能当一个趣味品集集吧。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19 10:30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9 10:20:43的发言:

这些都不是问题,而是贴用了早已升值极多的邮票来作邮资使用(而且理论上大龙也停用了,当然我个人是没有原始文件为证)。
其实我举的梅兰芳封现在使用就是最好的比喻。
如果真的有人这样寄,那确实是少见和有勇气,而且也确实可以使用,但从邮史的角度看,有很大价值吗?

我不认为有很大价值,应该说比正常使用价值低很多.但是没有必要否定它的存在,也没有必要否定它存在的合理性.就像"西考封",hedin寄出的意义就不如一个平头百姓寄出的有意义.还有锦嘉义曾经贴红印花原票寄信,您认为有意义吗?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9 10:33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19 10:26:19的发言:

我们这样来理解.首先是否应该作为欠资.如果您能找到大清邮政明令禁止,那这个应该贴欠资.但是如果大清邮政没有禁止.这个还是可以用的,就不需要贴欠资.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现在在英国贴"黑便士"邮票,是否可以作为邮资呢?如果英国政府没有禁止,它当然可以.所以不会被认为欠资.如果英国政府有明令禁止,那就应该认为是欠资.敲欠资戳.其实这种银分邮票在国家邮政时期使用还是有一些的.这也就从一个方面间接证明清邮政没有禁止这种银分邮票的使用.麦会是见多识广的人,当年抗战胜利之后,伪政权的邮票不也还用了一段时间吗?民国成立之后,大清邮票不也使用到民国三年三月底吗?既然这种政权交替都没有问题.自己政权之内改一个招牌,又何必禁止呢?

对于邮路而言,集邮封邮路正确不是挺好的吗?这说明即使是集邮封,也可以用来说明邮路.考察邮路的时候也可以用集邮封来说明问题.对于邮品稀少的邮路,也挺有帮助的.麦会您认为呢?

不能同比,这种讨论是有意义,但用文字很难表达清楚,最好有机会坐下来慢慢说。
民国的根本不能与清代同比。
因为大清邮政是初创,经验肯定不足,加上史料少有流存,故才有这么多邮史之谜未解。如果有一天找到停用大龙票的资料,当然就会很快解决问题,在没有资料的情况下,只能根据理论和实物来讨论。试想各位除了这些莫斯封、片之外,可否再举例一件,我只要求一件的自然封我们看看?这样才能以理服人。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19 10:33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怡永在在2008-7-19 10:28:17的发言:

刚来报道,讨论的相当激烈。也学到很多知识。其实双方都有很多可供己方的论据及合理性,可以已方兄以上作基本总结。很多东西,只要被大多数人认同,就可以约定俗成,要提出另类的观点,并另“大多数”认同的人而改变观点,实非容易事情,但如果没有不同的观点,世界永远没法进步,科学也没法前进。
记得去年看到过一个实寄封,具体没存图,是199×年国内某地寄国内某地的实寄封,其中真实贴了大清蟠龙邮票,当时具体邮资我没有去关照,大清蟠龙邮票销了现在的邮戳,对方拍卖时写了趣味品。百年前的邮票,被目前用于销盖,可以说明什么呢?我想这个并没有用了特权而要求销寄的,可能是邮局人员不懂邮票(估计是贴够目前寄信邮资)而销戳,或者是寄方同邮局人员熟,要求集邮用而销戳,但实际只能当一个趣味品集集吧。

别人把我想干的事情已经干了
我还想干一件事情.不知道大家结论如何.我从美国寄一封信回国.美国邮票没有贴全,然后贴上足够的中国邮票.不知道这将如何销戳.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9 10:34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9 10:20:43的发言:

这些都不是问题,而是贴用了早已升值极多的邮票来作邮资使用(而且理论上大龙也停用了,当然我个人是没有原始文件为证)。
其实我举的梅兰芳封现在使用就是最好的比喻。
如果真的有人这样寄,那确实是少见和有勇气,而且也确实可以使用,但从邮史的角度看,有很大价值吗?

梅蘭芳在郵史的位置與大龍票不可作同等論,梅票的首日實寄(不以金錢為指標)與大龍的首日實寄誰在郵史中重要?梅票在新中國的紀票系中,其重要性不是則重於郵史,大龍的實寄封可作當時郵政、郵資、郵戳、郵路、郵權等作一重要補充參考。就如蘇區郵品,對新中國郵政發展,政治、社會、郵路起其作用一般。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9 10:36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19 10:30:33的发言:

我不认为有很大价值,应该说比正常使用价值低很多.但是没有必要否定它的存在,也没有必要否定它存在的合理性.就像"西考封",hedin寄出的意义就不如一个平头百姓寄出的有意义.还有锦嘉义曾经贴红印花原票寄信,您认为有意义吗?

我当然没有否定它的存在价值,只是我不认为田兄所贴这件有很大价值而已。请看我之前的发贴就知。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9 10:42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19 10:34:57的发言:

梅蘭芳在郵史的位置與大龍票不可作同等論,梅票的首日實寄(不以金錢為指標)與大龍的首日實寄誰在郵史中重要?梅票在新中國的紀票系中,其重要性不是則重於郵史,大龍的實寄封可作當時郵政、郵資、郵戳、郵路、郵權等作一重要補充參考。就如蘇區郵品,對新中國郵政發展,政治、社會、郵路起其作用一般。

看来大家的观点很难统一,我认为,1878年A机构发行的A货币邮票,到了1900年改由B机构并发行B货币时期使用,无论从邮史角度还是从学术角度来看,其学术价值远不如用正常的B机构B邮票高!(甚至在某方面没有学术价值)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19 10:43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9 10:36:07的发言:

我当然没有否定它的存在价值,只是我不认为田兄所贴这件有很大价值而已。请看我之前的发贴就知。

我猜田兄也不认为有很大的价值,一个正常的大龙封价格如何?应该远高于2万3千美元吧.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9 10:49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19 10:43:45的发言:

我猜田兄也不认为有很大的价值,一个正常的大龙封价格如何?应该远高于2万3千美元吧.

如果方兄有兴趣的话,你可以授权:人民币5万元以内的我帮你见一件买一件。
保证是真和书上有记录的,而且不是集邮品,是1894年之前使用的。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9 10:50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19 10:43:45的发言:

我猜田兄也不认为有很大的价值,一个正常的大龙封价格如何?应该远高于2万3千美元吧.

這枚片是一個特例,但並不是孤例(卻是孤品),當時仍有一些數量這類新舊幣的實寄品的。對於集大龍的,是廷用例(如大圓日戳在民國使用例般);對於集清片的,是混貼大龍的珍品;對於郵資考的,是清代難得的新舊幣混貼例。
以下是引用davidshao在2008-7-19 9:41:48的发言:

此片最初是来源自2001年3月1日英国PHILLIPS拍卖公司的ALEXANDER COLLEDGE的中国票专拍 ,现该公司已经合并为另外一家英国的拍卖公司,当时PHILLIPS是世界第3大拍卖公司,经查该片当时成交价格为5800英镑不含佣金。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19 9:53:39的发言:

此片再在美國Cherrystone Public Auctioneers 2008年拍賣,成交價是2萬3千美元,依其拍價高企,吾不孤矣!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www.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