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清代二次片销手盖SOLD IN BULK [打印本页]

作者: 心怡永在    时间: 2008-7-23 00:24     标题: 清代二次片销手盖SOLD IN BULK

<font face="Verdana">清代二次片销手盖SOLD IN BULK,在汉口整包发售(50张一包),销汉口断点汉口戳。<br/></font> V6FFXxYt.jpg <br/>


图片附件: [清代二次片销手盖SOLD IN BULK] V6FFXxYt.jpg (2008-7-23 00:24, 64.5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9880&k=e627d98dd9f4acb0b006dc189901526c&t=1717132287&sid=6oM8U9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3 09:42

汉口的比较多见,而且大部分都像这种样子的,盖有紫色地址。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3 09:48

是否算是前清第一枚加?片?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3 09:53

这种加盖与民国加盖是天地之别,民国加盖是因为政权变更所以必须加盖。
这个则是批量优惠出售,所以加个戳记以作区别。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3 10:03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麦国培</i>在2008-7-23 9:53:47的发言:</b><br>
       
        这种加盖与民国加盖是天地之别,民国加盖是因为政权变更所以必须加盖。<br>这个则是批量优惠出售,所以加个戳记以作区别。
       
</div><p></p>
????,算是加?片?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3 10:14

我只能告诉你这种片的情况,在清代这种片发行并不理想,买的人不多,故造成积压,邮政总局鉴于此,特想了一个办法进行推广,就是把这些片加盖英文“总包发售”字样,然后一批批出售。
我猜想大清邮政是想向商家推广,所以才这样操作,为了便于与正常发售的有区别,所以才加这个戳。
据说加了这个戳的售价只是面值的十分之一(这个是书上说的,个人觉得似乎太离谱了)。
然后加盖的地方又分汉口、广州、天津等,估计是总局通令地方自行加盖。汉口加盖为多,其它的稍少。
加盖以二次单片为常见,然后是二次双片,少量一次单片,因一次单片已过发行期,故地方局存货不多,所以加盖少。
这种片真正实寄的少见。
以上就是这种片的大概情况。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23 10:16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edward</i>在2008-7-23 10:03:10的发言:</b><br/>
<p></p>????,算是加?片? </div>
<p><font face="Verdana">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font></p>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3 10:21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23 10:16:23的发言: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方兄是个大子,又说中文不好,原来是我们的。[em53][em53][em53]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23 10:27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麦国培</i>在2008-7-23 10:21:38的发言:</b><br/>
<p>方兄是个大<font color="#ff0000">片</font>子,又说中文不好,原来是<font color="#ff0000">片</font>我们的。<img title="dvubb"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p1878.com/images/emot/em53.gif" onload="imgresize(this);" align="middle" border="0"/><img title="dvubb"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p1878.com/images/emot/em53.gif" onload="imgresize(this);" align="middle" border="0"/><img title="dvubb"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p1878.com/images/emot/em53.gif" onload="imgresize(this);" align="middle" border="0"/></p></div>
<p>这是主席诗词,我中文再差,这还是读过的.</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3 10:28:36编辑过]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3 10:28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alainfang</i>在2008-7-23 10:16:23的发言:</b><br>
       
       
        <p><font face="Verdana">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font></p>
       
</div><p></p>
言重了。因有一?友曾,最近提及?是前清第一枚加?片,才有此?。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23 10:31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edward</i>在2008-7-23 10:28:40的发言:</b><br/>
<p></p>言重了。因有一?友曾,最近提及?是前清第一枚加?片,才有此?。 </div>
<p>我只是想说我赞赏先生这种精神.并没有什么其他意思,如果冒犯,小弟在此赔礼.<br/>不过我不认为这是加盖片.先生的观点呢?<br/></p>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23 10:33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edward</i>在2008-7-23 10:28:40的发言:</b><br/>
<p></p>言重了。因有一?友曾,最近提及?是前清第一枚加?片,才有此?。 </div>
<p>还有这在中国大陆可是褒义的,不是贬义的.</p>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3 10:34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23 10:27:46的发言:

这是主席诗词,我中文再差,这还是读过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3 10:28:36编辑过]

没听说过,只听说过:邮学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em60]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3 10:35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23 10:33:31的发言:

还有这在中国大陆可是褒义的,不是贬义的.

田兄比我大度10-20倍之间.[em68]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3 10:39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alainfang</i>在2008-7-23 10:31:29的发言:</b><br>
       
       
        <p>我只是想说我赞赏先生这种精神.并没有什么其他意思,如果冒犯,小弟在此赔礼.<br>不过我不认为这是加盖片.先生的观点呢?<br></p>
       
</div><p></p>
未??名?友交?前,我?未有此想法,但?他一提,我也?同他的看法。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3 10:42

加盖是肯定的,但怎样理解还要探讨。
因为这种加盖比较特殊,并没有改变它的性质、邮资和用途。
只是售价改变而已。但并不它的邮资或用途改变。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23 10:43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edward</i>在2008-7-23 10:39:13的发言:</b><br/>
<p></p>未??名?友交?前,我?未有此想法,但?他一提,我也?同他的看法。 </div>
<p>我觉得加盖必须是改变属性的<br/>比如改值,比如改国号,比如作为某种庆祝<br/>如果是总包出售就算加盖的话.我就不理解了.<br/>比如商场打折,买1瓶酱油送1瓶酱油.难道先生认为这样出售的酱油同正常出售的酱油有区别么?</p>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23 10:46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edward</i>在2008-7-23 10:28:40的发言:</b><br/>
<p></p>言重了。因有一?友曾,最近提及?是前清第一枚加?片,才有此?。 </div>
<p>上海工部1893年50周年算不算前清第一加盖?</p>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3 10:51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23 10:46:57的发言:

上海工部1893年50周年算不算前清第一加盖?

前清是指大清郵政發行的暖片。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3 10:51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23 10:46:57的发言:

上海工部1893年50周年算不算前清第一加盖?

那是不同的邮政系统,而且那种加盖是纪念性质,把普通片(封)变成了纪念片(封)。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3 10:54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23 10:43:13的发言:

我觉得加盖必须是改变属性的
比如改值,比如改国号,比如作为某种庆祝
如果是总包出售就算加盖的话.我就不理解了.
比如商场打折,买1瓶酱油送1瓶酱油.难道先生认为这样出售的酱油同正常出售的酱油有区别么?

由于它是非常特殊的加盖,所以专门收集和研究者并不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品种来编号,包括目录中亦只是作为一个附录,而不作为一个新品种来编列。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3 10:58

問大家,世界第一枚加蓋票是基於甚麼原因出現的?
作者: 謝明書    时间: 2008-7-23 11:58

不過這種加蓋片的使用性質有改變了,必需要大量寄出才行,所以實寄的都是廣告片,它已經不能當作一般的明信片來用了。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3 11:59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23 10:54:08的发言:

由于它是非常特殊的加盖,所以专门收集和研究者并不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品种来编号,包括目录中亦只是作为一个附录,而不作为一个新品种来编列。

資料可以被修正的,如沒有記錯,早期郵票目錄也不將紅印花小一圓編入目錄之內。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3 12:03

以下是引用謝明書在2008-7-23 11:58:58的发言:

不過這種加蓋片的使用性質有改變了,必需要大量寄出才行,所以實寄的都是廣告片,它已經不能當作一般的明信片來用了。

這樣說來,因著加蓋後,使其由一枚“一般“明信片轉化為一枚“專用“明信片?
作者: 謝明書    时间: 2008-7-23 12:10

專用的"廣告or通知專用"明信片。我覺得天津加蓋比較常見,漢口次之,其它地方如上海,廣東都很少見,這幾個地方的加蓋字型都有人整理過了,只有福州加蓋沒人見過。
作者: 謝明書    时间: 2008-7-23 12:14

補一個天津加蓋的,天津加蓋位置在左下角。
可以從顏色,字型,和外框有無來判斷加蓋地。
42L9V2Gb.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3 12:16:15编辑过]



图片附件: [清代二次片销手盖SOLD IN BULK] 42L9V2Gb.jpg (2008-7-23 12:14, 35.9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0018&k=7b98499ce20021797feeb50567581989&t=1717132287&sid=6oM8U9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3 12:16

以下是引用謝明書在2008-7-23 12:10:57的发言:
專用的"廣告or通知專用"明信片。我覺得天津加蓋比較常見,漢口次之,其它地方如上海,廣東都很少見,這幾個地方的加蓋字型都有人整理過了,只有福州加蓋沒人見過。

照謝兄所言,這類片也可列入第一枚大清加蓋片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3 12:17:18编辑过]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3 12:51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23 10:43:13的发言:

我觉得加盖必须是改变属性的
比如改值,比如改国号,比如作为某种庆祝
如果是总包出售就算加盖的话.我就不理解了.
比如商场打折,买1瓶酱油送1瓶酱油.难道先生认为这样出售的酱油同正常出售的酱油有区别么?

方先生這個比喻,我改成這樣:比如郵局打拆,賣一張明片送一張明片,難道先生認為這樣出售的明片同正常出售的明片有區別麼?所以,方先生請看看這個比喻是否恰當?
作者: 心怡永在    时间: 2008-7-23 13:36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23 10:58:38的发言:
問大家,世界第一枚加蓋票是基於甚麼原因出現的?

我觉得是基于新的代替品新邮没发行,而旧邮仍在,进行加盖以免浪费并应临时之需,加盖的确应该属于性质的改变或者邮资的更改。


作者: 心怡永在    时间: 2008-7-23 13:37

有意思的讨论,欢迎继续给出各自的观点。
另外,此种整包出售以广州和福州加盖比较少见。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3 14:02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23 10:58:38的发言:
問大家,世界第一枚加蓋票是基於甚麼原因出現的?

不懂,没有研究过。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3 14:11

QUOTE:
以下是引用謝明書在2008-7-23 11:58:58的发言:

不過這種加蓋片的使用性質有改變了,必需要大量寄出才行,所以實寄的都是廣告片,它已經不能當作一般的明信片來用了。

不知谢兄有否专门收集和研究过?
因为事实并不是如此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3 14:12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23 11:59:39的发言:

資料可以被修正的,如沒有記錯,早期郵票目錄也不將紅印花小一圓編入目錄之內。

是的,但最新的邮政用品目录还是没有把它当正品来录入,而只是作为一个附录。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3 14:13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23 12:03:25的发言:

這樣說來,因著加蓋後,使其由一枚“一般“明信片轉化為一枚“專用“明信片?

如果百分之百这样用的话,可以说是。
但事实并不是谢兄所说的这样。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3 14:15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怡永在在2008-7-23 13:37:36的发言:
有意思的讨论,欢迎继续给出各自的观点。
另外,此种整包出售以广州和福州加盖比较少见。

正确名称是“总包发售”。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3 14:16

世界第一枚加蓋片是香港郵政將一枚維多利亞普票君蓋慶祝香港開埠五十週年紀念。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3 14:19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23 14:16:50的发言:
世界第一枚加蓋片是香港郵政將一枚維多利亞普票君蓋慶祝香港開埠五十週年紀念。

是否有些语病,不是很懂,最好来个图。
因为不知是说片还是说普票?


作者: 謝明書    时间: 2008-7-23 15:11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23 14:11:08的发言:

不知谢兄有否专门收集和研究过?
因为事实并不是如此

除了蓋銷片和那種漢口總包發售寄給那位德國人的例子背面是空白外,目前看過的實物和郵文的例子都是背面加印廣告或是通知的文字,沒見過背面手寫內文的,如果記得沒錯的話,總包發售要50枚以上才能發寄,所以大多是印刷廣告通知這類的,所以嚴格講的確不是不能手寫內文寄出50張片,我的那句"專用的廣告通知片"的確是不符實情
不知麥會有沒有見過是手寫內文的例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3 15:19:43编辑过]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3 15:45

QUOTE:
以下是引用謝明書在2008-7-23 15:11:55的发言:

除了蓋銷片和那種漢口總包發售寄給那位德國人的例子背面是空白外,目前看過的實物和郵文的例子都是背面加印廣告或是通知的文字,沒見過背面手寫內文的,如果記得沒錯的話,總包發售要50枚以上才能發寄,所以大多是印刷廣告通知這類的,所以嚴格講的確不是不能手寫內文寄出50張片,我的那句"專用的廣告通知片"的確是不符實情
不知麥會有沒有見過是手寫內文的例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3 15:19:43编辑过]

有的,个人所见比例约是10:2、3,即十件中有两三件是手写内容的。
但确如谢兄所说,大部分都印有广告或通知,还是比较符合它的发售(行)初衷。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23 15:54

不太了解,还请各位继续探讨。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3 17:19

世界第一枚加蓋票是香港開埠五十週年紀念。 Z2g0QJkt.jpg


图片附件: [清代二次片销手盖SOLD IN BULK] Z2g0QJkt.jpg (2008-7-23 17:19, 77.03 KB) / 下载次数 0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0089&k=1c2e506944f22ccf792c7229add47789&t=1717132287&sid=6oM8U9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3 17:26

應該是世界第一枚加蓋紀念票。
作者: 謝明書    时间: 2008-7-23 17:26

那個英文JUBILEE是什麼意思呢?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3 18:48

以下是引用謝明書在2008-7-23 17:26:37的发言:
那個英文JUBILEE是什麼意思呢?

像銀禧、金禧之類?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23 19:13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23 18:48:15的发言:

像銀禧、金禧之類?

JUBILEE 周年庆典,尤其指50年大庆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23 19:20

QUOTE:
以下是引用謝明書在2008-7-23 11:58:58的发言:

不過這種加蓋片的使用性質有改變了,必需要大量寄出才行,所以實寄的都是廣告片,它已經不能當作一般的明信片來用了。

如果这样解释,似乎确实应该算加盖了.


作者: 謝明書    时间: 2008-7-23 19:42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23 15:45:24的发言:

有的,个人所见比例约是10:2、3,即十件中有两三件是手写内容的。
但确如谢兄所说,大部分都印有广告或通知,还是比较符合它的发售(行)初衷。

我是沒見到過手寫的,夏大緯前輩郵文中有列的總包發售片全部也都是印刷
當做廣告或通知來使用
所以也許不到10:2-3,可能更少吧!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3 19:49

QUOTE:
以下是引用謝明書在2008-7-23 19:42:04的发言:

我是沒見到過手寫的,夏大緯前輩郵文中有列的總包發售片全部也都是印刷
當做廣告或通知來使用
所以也許不到10:2-3,可能更少吧!

呵呵,清片黄元明、陈友安二位老兄比较多,可以与这二位了解一下!就知我所说的如何了!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3 20:28

非郵票加蓋:

非郵票可藉加蓋而被賦於郵票的功能:紅印花(印花稅票)

 

改值加蓋:

原票舊幣改新幣、原票郵資加值或減值、原票幣值改地方幣值、另附加資費(附收脹捐郵票)、郵資已付...

 

國號加蓋:

因政權易手,將新國號加蓋在舊國號原票上。

 

因事件而加蓋:

因紀念某人、某事或某物而加蓋慶祝或紀念

 

將原票屬性改變,規範在某層面使用(不是幣值改變):

軍郵加蓋、航空加蓋、地方加蓋、限儲金專用、BRA加蓋、欠資加蓋(涵蓋幣值及使用層的改變)

 

 

加蓋總包發售片能否被介定為以上類別其中一項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3 21:40:14编辑过]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3 20:31

估计不好定性!因为我们对其认识还不是很深入!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23 20:45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23 17:19:47的发言:
世界第一枚加蓋票是香港開埠五十週年紀念。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08061835_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那么这枚加盖于1873年的不算吗?

b5QjAf20.jpg


图片附件: [清代二次片销手盖SOLD IN BULK] b5QjAf20.jpg (2008-7-23 20:45, 29.27 KB) / 下载次数 0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0173&k=d3fe40728556b9d76ae698d9cd1f0422&t=1717132287&sid=6oM8U9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23 21:16

看来,关键还得考虑该片“加盖”的目的。如其加盖的确是为了“广告”等所用,应为加盖片;如仅为了“销售”,应不算改变用途或性质吧。欢迎继续。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3 21:33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23 20:45:43的发言:

那么这枚加盖于1873年的不算吗?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e7b0_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應該是世界第一枚加蓋紀念票。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3 22:22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23 9:53:47的发言:
这种加盖与民国加盖是天地之别,民国加盖是因为政权变更所以必须加盖。
这个则是批量优惠出售,所以加个戳记以作区别。

加蓋總包發售的用意,若只是純粹為批量優惠出售作個區別,這個有點是畫蛇潻足。假設是半價發售,一分郵資有否因這加蓋而變成半分?若其加蓋是有此意圖,可直接加蓋新郵資半分;若其一分郵資沒有因其半價發售而改變,這個加蓋只作區分功用,未免費財費力,再增加這郵資片的成本。若藉著加蓋規範此廉價片,只限用於多量的印品上,作印刷品郵寄,一來可爭取郵寄大量印品的客戶,二來亦可推銷庫存的舊片,廢物利用,同時藉此規範,免被用於一般通信用途,與新發行的三次郵資片競爭。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3 22:28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23 22:22:06的发言:

加蓋總包發售的用意,若只是純粹為批量優惠出售作個區別,這個有點是畫蛇潻足。假設是半價發售,一分郵資有否因這加蓋而變成半分?若其加蓋是有此意圖,可直接加蓋新郵資半分;若其一分郵資沒有因其半價發售而改變,這個加蓋只作區分功用,未免費財費力,再增加這郵資片的成本。若藉著加蓋規範此廉價片,只限用於多量的印品上,作印刷品郵寄,一來可爭取郵寄大量印品的客戶,二來亦可推銷庫存的舊片,廢物利用,同時藉此規範,免被用於一般通信用途,與新發行的三次郵資片競爭。

其发行目的如何,不敢猜测,只是把我所知相告,以供参考!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23 22:50

谢谢各位讨论,又学了许多。但不知此片的“加盖”是否有什么准确的记载?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4 08:31

QUOTE:
以下是引用卢长春在2008-7-23 22:50:14的发言:
谢谢各位讨论,又学了许多。但不知此片的“加盖”是否有什么准确的记载?

准确的可能没有,都是根据前人的记录延续下来。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4 08:47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23 22:28:18的发言:

其发行目的如何,不敢猜测,只是把我所知相告,以供参考!

加蓋總包發售,只作區分是一個批量優惠發售的記號,猜測還是實情真是如此?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4 08:50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24 8:47:26的发言:

加蓋總包發售,只作區分是一個批量優惠發售的記號,猜測還是實情真是如此?

据我所知,所有研究者都是根据前人的记录一直再记录下来,实情如何,一来没有当事人二来没有原始文件,我想我个人是搞不清楚的。
田兄关心的话可以找找文章资料,看看源头是在那是开始这样说的。


作者: 謝明書    时间: 2008-7-24 09:04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23 22:22:06的发言:

加蓋總包發售的用意,若只是純粹為批量優惠出售作個區別,這個有點是畫蛇潻足。假設是半價發售,一分郵資有否因這加蓋而變成半分?若其加蓋是有此意圖,可直接加蓋新郵資半分;若其一分郵資沒有因其半價發售而改變,這個加蓋只作區分功用,未免費財費力,再增加這郵資片的成本。若藉著加蓋規範此廉價片,只限用於多量的印品上,作印刷品郵寄,一來可爭取郵寄大量印品的客戶,二來亦可推銷庫存的舊片,廢物利用,同時藉此規範,免被用於一般通信用途,與新發行的三次郵資片競爭。

事實上是當時郵盟規定國內片用綠色,國際片用紅色,所以之前發行的1和2次片都不合規定了,所以才有3次片的發行。這些沒用的紅色1和2次片作廢又可惜,所以才想出打折並加蓋總包發售作為區別,大多售給商家當做廣告片大量寄發使用,所以最早的總包片是1907年8月?開始使用的。當時除了總包片外,紅色的1和2次片不再發售了。所以夏大緯前輩才在郵文中推估所有的總包片都是背面有印刷文字的,因為國內片為了符合規範,已經使用綠色的3或4次片了。至於總包片的是不是只限於商家的廣告通知,就不清楚了,麥會也有見過總包片當做一般片手寫內文來用的例子,如果許可這種使用,大清郵政似乎就虧大了,也許要再問問黃元明前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4 9:06:47编辑过]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4 09:04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24 8:50:48的发言:

据我所知,所有研究者都是根据前人的记录一直再记录下来,实情如何,一来没有当事人二来没有原始文件,我想我个人是搞不清楚的。
田兄关心的话可以找找文章资料,看看源头是在那是开始这样说的。

我這樣的提問,只是希望先生不是雙重標準,別人提出的反証是猜測(當然我是參考了一些別人的資料,寫這些資的料的人亦承認是跟據前人的猜測)。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4 09:08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24 9:04:58的发言:

我這樣的提問,只是希望先生不是雙重標準,別人提出的反証是猜測(當然我是參考了一些別人的資料,寫這些資的料的人亦承認是跟據前人的猜測)。

不是很明白田兄所说。
我只是说这种加盖与大清邮资片改中华民国是完全不同的性质和概念。
你要认为这两种加盖是同样的性质,那请恕我确实是双重标准。


作者: 謝明書    时间: 2008-7-24 09:09

總包片也許可以當作特殊使用的加蓋片,因為它把不能用的1或2次片加蓋後再發售使用
這樣不知道算不算改變性質?(不能發售--->加蓋後打拆可以發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4 9:11:05编辑过]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4 09:10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23 9:53:47的发言:
这种加盖与民国加盖是天地之别,民国加盖是因为政权变更所以必须加盖。
这个则是批量优惠出售,所以加个戳记以作区别。

這個是否是猜測?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4 09:11

QUOTE:
以下是引用謝明書在2008-7-24 9:09:39的发言:
總包片也許可以當作特殊使用的加蓋片,因為它把不能用的1或2次片加蓋後再發售使用

不是很明白谢兄所说。
一二次片用到很晚,不知此说有何根据?


作者: 謝明書    时间: 2008-7-24 09:12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24 9:11:11的发言:

不是很明白谢兄所说。
一二次片用到很晚,不知此说有何根据?

應該說把郵局不再發售的一二片加蓋後,又能打折後來發售,並限定於"大量使用"這個用途,和一般沒加蓋片做為區分,這樣說比較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4 9:17:21编辑过]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4 09:18

QUOTE:
以下是引用謝明書在2008-7-24 9:04:36的发言:

事實上是當時郵盟規定國內片用綠色,國際片用紅色,所以之前發行的1和2次片都不合規定了,所以才有3次片的發行。這些沒用的紅色1和2次片作廢又可惜,所以才想出打折並加蓋總包發售作為區別,大多售給商家當做廣告片大量寄發使用,所以最早的總包片是1907年8月?開始使用的。當時除了總包片外,紅色的1和2次片不再發售了。所以夏大緯前輩才在郵文中推估所有的總包片都是背面有印刷文字的,因為國內片為了符合規範,已經使用綠色的3或4次片了。至於總包片的是不是只限於商家的廣告通知,就不清楚了,麥會也有見過總包片當做一般片手寫內文來用的例子,如果許可這種使用,大清郵政似乎就虧大了,也許要再問問黃元明前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4 9:06:47编辑过]

谢兄所说完全符合实物情况和已有史料。
其实个人对清片小有收集但没有深入研究,所以知道一些情况。
至于私人使用(其实也可能是手写的简单通告和内容,但绝不是印出来的广告或通知),邮政局也是无可避免的,可能邮局最初也是怕有人私下使用,所以才加盖此戳以作区别。但真正有人这样使用的时候,邮局并未严格执行处理(欠资或警告?)。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4 09:20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24 9:10:44的发言:

這個是否是猜測?

我一直都说这个是根据前人的研究和记录而介绍的。
我没有原始文件,更加没有当事人所述,这种研究也不是我的强项。我只是引述前辈所说。而且一再强调。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4 09:20

加蓋總包發售,只作區分優惠發售不是猜測,只作區分優惠發售,這個有點是畫蛇添足。假設是半價發售,一分郵資有否因這加蓋而變成半分?若其加蓋是有此意圖,可直接加蓋新郵資半分;若其一分郵資沒有因其半價發售而改變,這個加蓋只作區分功用,未免費財費力,再增加這郵資片的成本。若藉著加蓋規範此廉價片,只限用於多量的印品上,作印刷品郵寄,一來可爭取郵寄大量印品的客戶,二來亦可推銷庫存的舊片,廢物利用,同時藉此規範,免被用於一般通信用途,與新發行的三次郵資片競爭。這個是猜測的(我認承是猜測),這樣的判斷,不是雙重標準嗎?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4 09:22

QUOTE:
以下是引用謝明書在2008-7-24 9:12:27的发言:

應該說把郵局不再發售的一二片加蓋後,又能打折後來發售,並限定於"大量使用"這個用途,和一般沒加蓋片做為區分,這樣說比較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4 9:17:21编辑过]

是的,我认为这个说法比较符合(大部分前辈都是这样说)。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4 09:26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24 9:20:17的发言:
加蓋總包發售,只作區分優惠發售不是猜測,只作區分優惠發售,這個有點是畫蛇添足。假設是半價發售,一分郵資有否因這加蓋而變成半分?若其加蓋是有此意圖,可直接加蓋新郵資半分;若其一分郵資沒有因其半價發售而改變,這個加蓋只作區分功用,未免費財費力,再增加這郵資片的成本。若藉著加蓋規範此廉價片,只限用於多量的印品上,作印刷品郵寄,一來可爭取郵寄大量印品的客戶,二來亦可推銷庫存的舊片,廢物利用,同時藉此規範,免被用於一般通信用途,與新發行的三次郵資片競爭。這個是猜測的(我認承是猜測),這樣的判斷,不是雙重標準嗎?

我再三强调,这个说法是根据前人的研究,我只是把前人的研究在本贴中介绍一下,至于实情如何,个人没有研究。
以上我说的全是别人的研究成果。有些是我认同的,有些是我不认同的。
例如我认同的:
1、打折销售
2、大部分印有广告或通知
3、因三次片发行而加盖优惠出售。
我不认同(或怀疑)的:
1、面值一折销售
2、全部都是印有广告或通知
其它的暂时没有想到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4 09:27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24 9:20:14的发言:

我一直都说这个是根据前人的研究和记录而介绍的。
我没有原始文件,更加没有当事人所述,这种研究也不是我的强项。我只是引述前辈所说。而且一再强调。

前輩所說是有依有據?正如我看先生的三水郵史的郵文,是有依有據;所以當我與人討論三水何時設局時,引用先生的研究,便知道這不是純粹猜測,是有依有據。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4 09:31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24 9:27:39的发言:

前輩所說是有依有據?正如我看先生的三水郵史的郵文,是有依有據;所以當我與人討論三水何時設局時,引用先生的研究,便知道這不是純粹猜測,是有依有據。

是的,这个所谓前辈所说,包括口头上和书刊上的,当然我在引用的时候也一样。因为我只是想把这种片的情况简单介绍一下给新人(主要是楼主),并不是想深入研究和探讨。
尽管我也收集了一些,但并不是我现在要研究的内容。
我只可以肯定一点:不是印有广告或通知使用的这种实寄片我有实物,而且不是一件
其它的就不想多说了。因为确实没有原始资料证明它是什么时候加盖和什么原因加盖的。
不像我研究地方邮史有资料有实物可以解释清楚。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4 09:38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24 9:26:13的发言:

我再三强调,这个说法是根据前人的研究,我只是把前人的研究在本贴中介绍一下,至于实情如何,个人没有研究。
以上我说的全是别人的研究成果。有些是我认同的,有些是我不认同的。
例如我认同的:
1、打折销售
2、大部分印有广告或通知
3、因三次片发行而加盖优惠出售。
我不认同(或怀疑)的:
1、面值一折销售
2、全部都是印有广告或通知
其它的暂时没有想到

這些研究,當然有些是有依有據,但是沒有將加蓋總包發售介定為只作大批優惠發售區分的記號。另有一說法是半價發售(資料來自夏大緯先生的郵文,而夏先生亦說明是引用前人的猜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4 9:40:13编辑过]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24 09:43

QUOTE:
以下是引用謝明書在2008-7-24 9:09:39的发言:
總包片也許可以當作特殊使用的加蓋片,因為它把不能用的1或2次片加蓋後再發售使用
這樣不知道算不算改變性質?(不能發售--->加蓋後打拆可以發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4 9:11:05编辑过]

这里是中国邮票史中的纪录

"通令167号,库存的红色邮资明信片,在天津,汉口,上海,福州和广州五个邮局从11月1日起加盖SLOD IN BULK后以半价集中出售,作商家广告之用,交寄事每次至少50张"

这显然改变了其使用特性.1)作广告之用2)必须大量交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4 10:31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24 9:43:37的发言:

这里是中国邮票史中的纪录

"通令167号,库存的红色邮资明信片,在天津,汉口,上海,福州和广州五个邮局从11月1日起加盖SLOD IN BULK后以半价集中出售,作商家广告之用,交寄事每次至少50张"

这显然改变了其使用特性.1)作广告之用2)必须大量交寄

是的,刚到楼下找这书了。
看来通信使用的可以算是罕品。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24 22:45

谢谢各位的探讨,学习了。咱也得翻书看看。有此“通令167号”文,是不是属于通常所说的“加盖片”了?请教了。


作者: liyunxiao    时间: 2008-8-4 16:26

看来似乎真有点改变了使用性质的意思。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8-4 21:32

QUOTE:
以下是引用liyunxiao在2008-8-4 16:26:26的发言:
看来似乎真有点改变了使用性质的意思。

是的。似乎改变了点。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www.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