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清二次片,请教各位此片由何地寄出。 [打印本页]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1-5-17 20:17     标题: 清二次片,请教各位此片由何地寄出。

本帖最后由 五味和 于 2018-1-19 20:38 编辑

abbr_308d344e3f9f0c28847263aecb94fcea.jpg 2, 51b.jpg
此片背面没有书写寄出地地名,帖德国客邮销1903年11月30日
扬子江邮轮戳,经上海有12月3日中转戳,三天的邮程,由扬子江
航线寄出,可能会是什么地方。销由轮船信箱取出的英文戳记。
另外此片是由德国客邮局寄出,但又有上海大清邮局中转,较少见
到此种情况,是否正常。请各位指点一下。谢谢。

图片附件: abbr_308d344e3f9f0c28847263aecb94fcea.jpg (2011-5-17 20:07, 96.12 KB) / 下载次数 26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90349&k=e891804e05f4d09c4670050c9c31fa8a&t=1718097711&sid=MvWy55



图片附件: 2, 51b.jpg (2011-5-17 20:08, 98.21 KB) / 下载次数 24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90350&k=28347e91ef9022186b2efd10ba728066&t=1718097711&sid=MvWy55


作者: lewis741    时间: 2011-5-17 20:26

邮资还销八卦戳,呵呵。从哪里寄的不好说,但手绘是上海的画工无疑。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1-5-17 20:29

寄信人地址是上海,左边写着
下面还有路名,就是看不清楚 14 Sy??an Road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11-5-17 20:34

之能说这个写信的人是上海写的信
至于哪个地方发出的真难说
轮船嘛到处跑的哈哈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5-17 20:38

喜欢
不错的东东
作者: psu    时间: 2011-5-17 20:47

来学习学习!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11-5-17 20:50

此片的确不错,有特色
至于发信地方难以判断至少是写信人在上海写的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1-5-17 20:51

据小道消息称这条船是镇江-上海之间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5-17 20:55

以为是三水和上海间的了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11-5-17 20:58

据小道消息称这条船是镇江-上海之间的,
edvardtin 发表于 2011-5-17 20:51



    那是公海了?哈哈
不过船的所有管辖权利应该归上海吧,,
谁叫镇江上海八卦戳那么相似呢哈哈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1-5-17 22:22

谢谢各位,能确定书写地是上海。那是否能假设,此片就是由上海寄出。此片投入由上海开出的扬子江邮轮上,而不是由其他地方开往上海的邮轮,在邮轮上转了个圈,3天后,再经上海邮局转出。这只是我瞎猜的,没有一点根据,也不知这3天是否够这条邮轮来回。希望大家能提出更多大胆的猜想。谢谢。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1-5-17 22:46

应该是中国船上寄的吧,然后转到上海邮局,再转德国邮船。不见得一定要先从德国邮局寄出,中国邮局寄出也可以。寄海外的邮件,只要贴有外国邮票,已知清代时期中国邮局都免费转递到客邮局,何况这个还有1分中国邮票,大清邮局并不吃亏。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5-17 22:49

我有几个
可惜不是片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1-5-17 22:54

本帖最后由 edvardtin 于 2011-5-17 22:56 编辑

我也有几个,一个1906的,一个1911年的。有封有片,不过没有中国邮资片。楼主这个真不错。当然如果再晚一点就更好了。目前为止没有见到1914年中国加入邮联后的邮品(集邮封那种不算)。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5-17 23:24

老方偷收不少的样子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1-5-17 23:32

应该是中国船上寄的吧,然后转到上海邮局,再转德国邮船。不见得一定要先从德国邮局寄出,中国邮局寄出也可 ...
edvardtin 发表于 2011-5-17 22:46



    可以是中国邮轮上寄出,事先帖国际邮资的德国客邮,但此片上德国客邮扬子号的日期为11月30日,而上海小圆戳的日期为12月3日,似乎不可能。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1-5-17 23:44

那就不懂了,不过更加有趣。但是的确有这样的,我记得看见过德国客邮寄出,转中国邮政又转回德国邮政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5-17 23:49

慢慢来玩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1-5-17 23:51

为什么就不能是镇江寄出?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5-17 23:57

如细致点的研究可以从同类品入手
进行大批的收集与对比
又可以从手绘片集中在那寄出入手
点点滴滴自有线索!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1-5-18 00:02

为什么就不能是镇江寄出?
清邮路 发表于 2011-5-17 23:51



    王兄觉得由镇江寄出的依据是镇江八卦戳吗?个人以为此八卦戳,只是类似,或是上海或镇江的八卦戳,但使用上觉得应该是和下面的英文戳记由轮船信箱取出相关。和一般的八卦戳在使用上可能不同。
作者: 加国过客    时间: 2011-5-18 00:04

本帖最后由 加国过客 于 2011-5-18 00:09 编辑

问题是1.如果从信封上所能看得最清晰的那个落地戳之正确读法是03.12.30.(1-2N?)大清在02年后就与邮联成员国之间互寄免贴客邮了.
本人愚见,请各位同好指正。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1-5-18 00:13

从八卦戳记来看上海无疑(全断全全全全),投递到大清邮局,然后转往德国客邮局加贴客邮寄往德国。
问题是 ...
加国过客 发表于 2011-5-18 00:04



    1902年只是和法国签订邮务协定,协定之后由法国客邮局的,才不用加帖客邮,当时德国并没有和中国签订此协定。所以德国客邮是必须的。再说此片上的德国客邮应该是寄信人自己所帖。
作者: 加国过客    时间: 2011-5-18 00:17

哪里有这类知识的信息?小弟愿意拜读。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1-5-18 00:52

问题是1.如果从信封上所能看得最清晰的那个落地戳之正确读法是03.12.30.(1-2N?)大清在02年后就与邮联成员国 ...
加国过客 发表于 2011-5-18 00:04



    那是指在信封上贴了中国邮票,无需加贴外国邮票。但是直至1911年都有单独贴外国邮票,经过中国邮政寄往外国的。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1-5-18 02:47

王兄觉得由镇江寄出的依据是镇江八卦戳吗?个人以为此八卦戳,只是类似,或是上海或镇江的八卦戳 ...
五味和 发表于 2011-5-18 00:02



    不解的只是八卦戳,也很有可能是上海邮局补销,这样也可以解释得通。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1-5-18 02:49

那是指在信封上贴了中国邮票,无需加贴外国邮票。但是直至1911年都有单独贴外国邮票,经过中国邮 ...
edvardtin 发表于 2011-5-18 00:52


方兄所言甚是,另有一问题请教方兄,片上除销有德国客邮扬子江邮轮戳外,还销有类似八卦戳,和由邮轮信箱取出的英文戳记。方兄觉得此二种邮轮戳是由同一邮轮加盖的,还是由不同的邮轮加盖。谢谢。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1-5-18 03:09

不解的只是八卦戳,也很有可能是上海邮局补销,这样也可以解释得通。
清邮路 发表于 2011-5-18 02:47



    如果是镇江寄出,片上的德国客邮应是事先帖好,在第一时间销戳,或是在邮轮的中途销戳,但日期是11月30日,到达上海是12月3日,邮程3天,这似乎不对,正常情况下镇江到上海只要一天的邮程。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11-5-18 06:44

这片和中国邮史趣谈第6页中张永浩先生所拥有的片是姐妹片,同时同地寄出. img215.jpg
好东西来的!

图片附件: img215.jpg (2011-5-18 06:44, 128.99 KB) / 下载次数 45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90584&k=20578150b30f56333375c1c7ced3e40d&t=1718097711&sid=MvWy55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1-5-18 06:50

如文所述,如此轮确实是属华人管理,那解释通了。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1-5-18 07:18

这片和中国邮史趣谈第6页中张永浩先生所拥有的片是姐妹片,同时同地寄出.
好东西来的!
老邮迷 发表于 2011-5-18 06:44



    感谢提供资料。非常好。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11-5-18 07:22

回复 31# 五味和


    恭喜得宝
作者: 加国过客    时间: 2011-5-18 07:27

学习了。
作者: TK    时间: 2011-5-18 07:57

现在见到的这类轮船邮件
多属仅销轮船长条戳记及用八卦戳销票
楼主这枚因寄国外
寄件人预贴德国客邮
因此以该德国轮戳销票
从张永浩的文章来看
有点集邮品的味道(寄件人起码寄了2枚)
但由于稀少又是“精品”

从张永浩的文章
也了解另一贴子关于这类轮船邮件的八卦戳所属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1-5-18 07:59

回复 30# 清邮路


    来个不带八卦的

图片附件: 005.jpg (2011-5-18 07:58, 133.24 KB) / 下载次数 32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90592&k=da4e9c80dc86e68c5fd7b28e805320ae&t=1718097711&sid=MvWy55


作者: TK    时间: 2011-5-18 08:08

不“八卦”的非“精品”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1-5-18 08:18

首先,这条线是漢口到上海;第二,镇江会停靠;第三,共有4艘船在1903年11月之1912年11月投入运营。
以上简单资料聊作补充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1-5-18 08:20

不“八卦”的非“精品”
TK 发表于 2011-5-18 08:08



    不是精品我也没有,我贴的那个不是我的
作者: TK    时间: 2011-5-18 08:25

首先,这条线是漢口到上海;第二,镇江会停靠;第三,共有4艘船在1903年11月之1912年11月投入运营。
以上简 ...
清邮路 发表于 2011-5-18 08:18



这个帖子两件日期是01、02年
也是这四条轮船的邮件吗?
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ead.php?tid=77787&extra=page%3D1
作者: 加国过客    时间: 2011-5-18 08:39

首先,这条线是漢口到上海;第二,镇江会停靠;第三,共有4艘船在1903年11月之1912年11月投入运营。
以上简 ...
清邮路 发表于 2011-5-18 08:18

看来学历史的比较适合当邮学家,但是邮学家不一定学历史出身。
充分而不必要而已。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1-5-18 08:58

这个帖子两件日期是01、02年
也是这四条轮船的邮件吗?
TK 发表于 2011-5-18 08:25



    我说的是德国船戳,您是说信箱开出?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5-18 09:24

看来汇丰是有看书了
这书我这有货
欢迎批发
作者: wang123    时间: 2011-5-18 10:32

这片和中国邮史趣谈第6页中张永浩先生所拥有的片是姐妹片,同时同地寄出.
好东西来的!
老邮迷 发表于 2011-5-18 06:44


這種說法也不是說不通啦.擴大點.就說是這條郵輪不但有德客同時也設有中國郵局.所以信由德客收.再由船上的德客轉同一條或另一條郵輪的中國輪船局.這樣不是都通了嗎. 只是說得好像有點複雜.失禮失禮 .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5-18 10:42

高见
作者: wang123    时间: 2011-5-18 11:12

高见
麦国培 发表于 2011-5-18 10:42

低見.低見.再加點水.繼續說.收到這件明信片的中國局.前算算.後算算.覺得1分的代價不划算.鐵定虧本.所以又丟回給上海德客.請德客做後續處理.可是諸位看官又要問.證據呢.沒有郵戳當證據.說得通嗎.唉.用想的不就成了唄. 人生看開點不就好了.計較那麼多何必呢.以上 .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5-18 11:15

是的是的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1-5-18 16:52

這種說法也不是說不通啦.擴大點.就說是這條郵輪不但有德客同時也設有中國郵局.所以信由德客收.再由船上 ...
wang123 发表于 2011-5-18 10:32



    谢谢您不同的观点,对张永浩书上所写,我也觉得似乎有不通之处,但找到了很多有用的资料。可能是在同一邮轮上,也可能是不同的邮轮,应该都有可能,书上所说的一些也应该是推理出来的。可能要找到其他类似的邮品的使用,才能真正找到答案。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1-5-18 16:58

另外,向大家请教一个问题,在当时,在邮局销戳后,是否可以自己把邮品取回,像事先销戳一样。再交由不同的邮务系统寄出。记得在本网田先生之前有发过类似帖有二个不同国家客邮的实寄片。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5-18 17:00

從實物上看,應該是可以的。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1-5-18 17:05

还有一个问题,当时的出口邮件,应该都是经由不同的客邮局转寄的。寄欧洲的经法国客邮局较多,从存世的邮品看有不少出口邮件并没有销客邮局戳。但事实上都是经客邮局转的。是这样吗?所以此片帖有符合国际邮资的德国客邮,不管在那国的客邮局转寄都是可以的。
作者: wang123    时间: 2011-5-18 17:08

谢谢您不同的观点,对张永浩书上所写,我也觉得似乎有不通之处,但找到了很多有用的资料。可能是 ...
五味和 发表于 2011-5-18 16:52

是極是極.大伙繼續想.繼續推.總有開悟的一天.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5-18 17:10

本帖最后由 edwardtin 于 2011-5-18 17:20 编辑

德國是郵盟成員,其郵資是被其他會員國承認的。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1-5-18 17:17

现在见到的这类轮船邮件
多属仅销轮船长条戳记及用八卦戳销票
楼主这枚因寄国外
寄件人预贴德国客邮
因 ...
TK 发表 于 2011-5-18 07:57



    是否有集邮味真的很难判断。个人觉得,此人同时寄了二张片,不能算是集邮品,因为是不同的收信人,背面有不同的书写内容。内容是一封家书。但有一点,如果真如张永浩先生所言,是先经德国客邮局销戳,再投入大清邮政的信箱,有点特意的意思,这样算是集邮味吧,但事实是否如此,也是不一定。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5-18 17:29

這要看人對集郵品的定義,若果符合郵政章程實寄的東西,個人便會認同其反映郵史的實在價值。就拿那些掛號郵資片比較,不是集郵味很重嗎?但是在符合章程規則下,便是記錄了一段使用實例。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1-5-18 19:38

,从存世的邮品看有不少出口邮件并没有销客邮局戳。但事实上都是经客邮局转的
五味和 发表于 2011-5-18 17:05


好像不多吧。或者我孤陋寡闻

关于通过哪个客邮寄出。
情况1:贴中国邮票,没有贴外国邮票,或者外国邮票是邮局加贴的
一般而言 田斑竹整理过

去欧洲:英法 (法国为主,1901年前英国也不少见,尤其在南方福建广东等地,)
去美国,日本:日本 (由于有段时间日本不承认中国明信片,少量中国寄美国明信片上注明走其他国家客邮)

有一些时间比较特别:
1903年时期西伯利亚邮路刚开通,有少量通过俄国客邮
1907-1908年间 少量通过德国客邮,原因不详

如果寄信人指名客邮局转递邮寄,从实物上看,大多数情况下,中国邮政是遵照寄信人的要求办理的。

情况2 贴外国邮票,没有贴中国邮票,或者贴的中国邮票只够支付国内邮资

大多数情况下,贴哪个国家邮票,中国邮政就转到哪个国家。有趣的是那个国家客邮可能还会转到其他国家客邮。这样一个封上就有至少2个同一城市的客邮戳。
作者: 斩风123    时间: 2011-5-18 20:29

很喜欢,有点意思。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1-5-18 20:31

回复 55# edvardtin


    在中国没有加入邮盟国之前,是否所以出口国际邮件,都应该经过第三方邮盟国才能寄出,如果是这样,所有出口邮件都应是经客邮局转的。大部分都销有各国的客邮局邮戳,但还是有较少部分寄国外的邮件是没有销客邮局邮戳的。经过的不一定都有销戳。销戳的一定是经过客邮的,没有销客邮戳的,也是有可能经客邮局的。我手上有二件一定是实寄过的,一件挂号,1906年, 一件欠资1904年。没有客邮中转戳,因图片太大,不能上传。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1-5-18 21:10

回复  edvardtin


  在中国没有加入邮盟国之前,是否所以出口国际邮件,都应该经过第三方邮盟国才能寄出,如果是这样,所有出口邮件都应是经客邮局转的。大部分都销有各国的客邮局邮戳,但还是有较少部分寄国外的邮件是没有销客邮局邮戳的。经过的不一定都有销戳。销戳的一定是经过客邮的,没有销客邮戳的,也是有可能经客邮局的。我手上有二件一定是实寄过的,一件挂号,1906年, 一件欠资1904年。没有客邮中转戳,因图片太大,不能上传。
五味和 发表于 2011-5-18 20:31


应该是都要经过客邮局的,没有客邮戳的起码是比较少见。即使您有2件,也说明少见。我想不销客邮戳的起码少于10%,或许少于1%。

    图片可以发给我我来上传,email 地址 fangqinghua@gmail.com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1-5-18 22:44

2256.jpg 这张不是我的,之前香港拍卖目录上的。没有客邮局中转戳。

图片附件: 2256.jpg (2011-5-18 22:40, 126.92 KB) / 下载次数 28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90895&k=3c92c2d95d9fa3dcdbf1c0c15886452d&t=1718097711&sid=MvWy55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1-5-18 22:52

2299.jpg 再来一张,另外赵健的邮集中有多张,没有客邮局中转戳。还有在三次片上此种情况较多见一些,当然也算是少数,只是比之前的一次,二次片上要多一些。这种少见,不是什么好事,但确实有一些邮品上如此,可能是漏了,也有其他的可能,但一定是实寄过的。

图片附件: 2299.jpg (2011-5-18 22:44, 60.36 KB) / 下载次数 26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90896&k=4808774c4c26c91bc8ec2d429abb26e4&t=1718097711&sid=MvWy55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5-18 23:09

除了日客郵外,越後期,蓋客郵中轉戳越少,這是正常現象,因為交寄國際郵郵件數量越來越多,不便每枚郵件蓋戳了。就如為何自大清郵政與客郵局訂約後,也免除貼客郵票,節省買客郵票及粘票的工序,縮短郵件的投遞時間。
作者: 加国过客    时间: 2011-5-18 23:33

今天看到好几个1900年前后加贴客邮票,到了1904年寄到 德国的就不贴了。似乎那时已经与德国也签订了邮务协定了么?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5-18 23:42

回复 62# 加国过客
交德郵中轉的大清郵政郵件,是於1905年11月3日才生效免貼德國客郵票。
作者: 加国过客    时间: 2011-5-19 00:28

哦,学习了。谢谢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1-5-19 00:42

看来我的确是孤陋寡闻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5-19 08:49

还需努力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5-19 09:33

回复 65# edvardtin
清未民初多是便宜郵品,您看不上眼,自然便沒留意那時的郵史。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1-5-19 09:37

我是因为没有钱买,我现在把范围缩小到很小了。
国内工资涨的太快,我社保和医保支出太大了。
美国工资涨的太慢了,收入没有增加,汇率下跌,按照人民币算,我每年工资都在下降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5-19 09:54

我是因为没有钱买,我现在把范围缩小到很小了。
国内工资涨的太快,我社保和医保支出太大了。
美国工 ...
edvardtin 发表于 2011-5-19 09:37

又不是向您借錢,為何這麼快封了後門?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5-19 09:56

老方穷得只剩下钱了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1-5-19 10:07

又不是向您借錢,為何這麼快封了後門?
edwardtin 发表于 2011-5-19 09:54

能借给田版主是一种荣誉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5-19 10:11

老方借点给我吧
最近老穷了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1-5-19 10:17

您是大老板,我是打工仔,哪有黄世仁问杨白劳借钱的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5-19 10:20

能借给田版主是一种荣誉
edvardtin 发表于 2011-5-19 10:07

留檔存案,日後好借錢。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1-5-19 10:22

留檔存案,日後好借錢。
edwardtin 发表于 2011-5-19 10:20

没有问题。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5-19 10:25

您是大老板,我是打工仔,哪有黄世仁问杨白劳借钱的
edvardtin 发表于 2011-5-19 10:17



    带资打工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11-5-19 11:29

从66楼开始帖子又被搞水了,,唉

踢个问题,大家一起探讨下
为何邮资片一分不算欠资处理?
是默认中国航线为国内邮资吗?但是片是发往国外的?
可不可以理解成,船上邮资算国内邮资1分只要你够了一分邮资,然后自己补贴了足够发往国外的邮资,中国船就可以帮你代转出国?
不知道这样解释是否解释的通呢?
作者: 加国过客    时间: 2011-5-19 22:16

应该是都要经过客邮局的,没有客邮戳的起码是比较少见。即使您有2件,也说明少见。我想不销客邮戳的起码 ...
edvardtin 发表于 2011-5-18 21:10

今天在飞机上又在阅读paul的戳一书,偶看到在ipo章节里提到中国与各列强签定邮务协定的内容。摘录下来与同好们共同分享:自我国与法,日,港各邮政,签定邮务协定效日起,我国寄外洋函件,交由法,日,港客邮局寄出者,除贴足我国邮票外,无须加贴外国 邮票,亦即无须使用I.p.o戳。惟德俄两邮政延至1905年11月3日及1909年2月19日签定邮务协定。。。。。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1-5-19 23:31

从66楼开始帖子又被搞水了,,唉

踢个问题,大家一起探讨下
为何邮资片一分不算欠资处理?
是默认中国 ...
昨天的我 发表于 2011-5-19 11:29



    早讨论过了,起码至民国之前,只要贴外国邮票,贴不贴中国邮票无所谓的。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1-5-19 23:51

我是因为没有钱买,我现在把范围缩小到很小了。
国内工资涨的太快,我社保和医保支出太大了。
美国工 ...
edvardtin 发表于 2011-5-19 09:37



    放高利贷或许是条出路
作者: TK    时间: 2011-5-20 07:53

放高利贷或许是条出路
清邮路 发表于 2011-5-19 23:51



   
何止是出路
简直是大买卖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11-5-20 10:36

早讨论过了,起码至民国之前,只要贴外国邮票,贴不贴中国邮票无所谓的。
edvardtin 发表于 2011-5-19 23:31



    嗯嗯谢谢又学到了。跟着老师学习真好
那换句话说,如果不贴中国邮票也无所谓的话,那一次片只是一个载体了?其实本质上等同于一般的信封使用?可不可以这么理解?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11-5-20 10:37

何止是出路
简直是大买卖
TK 发表于 2011-5-20 07:53



    这个可是大鱼,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1-5-20 10:39

嗯嗯谢谢又学到了。跟着老师学习真好
那换句话说,如果不贴中国邮票也无所谓的话,那一次 ...
昨天的我 发表于 2011-5-20 10:36

yes,you can。当然有人硬要说这1分是支付了国内邮资,也说的过去。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5-20 10:45

yes,you can。当然有人硬要说这1分是支付了国内邮资,也说的过去。
edvardtin 发表于 2011-5-20 10:39

這個案例應該不能說是給了一分國內郵資...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1-5-20 17:17

這個案例應該不能說是給了一分國內郵資...
edwardtin 发表于 2011-5-20 10:45



    田兄可曾见过有这种一分国内邮资有效,帖客邮的封片。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5-20 17:39

有!
主要是有些客郵寄回其本國是作國內郵資計算,最多的是山東的德國傳教士,會把信件貼足中國國內郵資,另貼德客郵(德國內郵資計算),先寄至青島讓德郵投遞,其次是上海的美國客郵及英國客郵。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5-20 17:47

這枚應該是在此情況下使用:
青島是德國殖民地,其郵資屬德國國內郵資。寄件人可能要節省郵資,混貼德郵,交青島德郵交寄回德國。(圖片來自上海拍賣)

图片附件: 8dc6a.jpg (2011-5-20 17:47, 118.35 KB) / 下载次数 19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91765&k=007728e853b087ed7cb31a10f79e3c28&t=1718097711&sid=MvWy55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5-20 17:52

這枚亦可能是同一理由投寄,可節省一分。
(拍行圖片)

图片附件: 189A.jpg (2011-5-20 17:52, 35.49 KB) / 下载次数 27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91766&k=7d83672762e1c9d773e2926c6a249c52&t=1718097711&sid=MvWy55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5-20 17:58

好东西真是不少的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1-5-20 18:23

這枚亦可能是同一理由投寄,可節省一分。
(拍行圖片)
edwardtin 发表于 2011-5-20 17:52



    谢谢田兄附上图片,此二片如果没有邮资符上的一分邮资,只要帖了德国客邮,在大清邮局投寄的话,是否也是可以的,如果可以,此案例也不能算是一分邮资有效的使用。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只是存世的使用中,很少有人帖上外国客邮再去大清邮局投寄。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5-20 18:39

此兩片明顯地是先交清郵,後交德郵,符合當時的省錢使用方式。亦有私片粘了一分中國郵資及2分德客郵的實例,大清郵史欄內曾有帖子討論。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1-5-20 18:44

此兩片明顯地是先交清郵,後交德郵,符合當時的省錢使用方式。亦有私片粘了一分中國郵資及2分德客郵的實例, ...
edwardtin 发表于 2011-5-20 18:39



    如果寄信人是拿私片,帖上德国客邮,没有帖一分的大清邮票,也先交由清邮,,应该也可以寄出,没有不一样,不是更省了一分邮资吗?这样的使用也应该会有存世,只是我没有收集私片,没有实物。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5-20 18:55

似乎私片較少有您說的情況,反而山東的傳教士大多都會粘一分郵資。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5-20 19:04

另外,1907年總論如此說:
與法國簽訂合同,粘法客郵郵票件,若經中國郵局辦理,不再承認其資費或只收中國段郵路費,一律視為欠資。

這樣可以明白有部份郵件是粘中國段的郵票。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1-5-20 19:35

冬季邮路中有专门贴中国邮票支付中国段费用的。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1-5-20 21:08

那此件邮资片,算是符合一分邮资吗? 6900港币.jpg

图片附件: 6900港币.jpg (2011-5-20 21:07, 63.33 KB) / 下载次数 22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92015&k=09452bfcc4d2ca5c2787222142c6ccdb&t=1718097711&sid=MvWy55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1-5-20 21:10

那此件邮资片,算是符合一分邮资吗?
五味和 发表于 2011-5-20 21:08



    是否掉票了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1-5-20 21:17

看不出掉票,片不是我的,之前拍卖行的图片,这个不重要,有些清片的邮资是这样使用的,此种情况下,是否邮资片上的邮资有起到作用。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5-20 21:17

那此件邮资片,算是符合一分邮资吗?
五味和 发表于 2011-5-20 21:08

這片明顯不是付英國國內郵資,不能與那些特殊用法的封片比較。若沒掉票,可以理解那枚兩港香票是寄信人粘上的。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www.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