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6-25 10:10:40的发言:

继续讨论好了。

恭祝田兄乔迁之喜。

 

是迫遷!...哈哈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以下是引用-邓-在2008-6-25 12:48:20的发言:

学习中,恭祝田兄乔迁之喜!

感謝大家的關心。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這片郵資四分,但當時國際調至六分,欠資二分,加罰資一倍,共欠四分。對於兩國匯率對換,請恕並不清楚。這類實寄美國的欠資郵資片,在美國各地郵局加蓋欠資戳都是六分,可能有頗多從中國寄美的欠資片。上海局是指中華郵政,因為中國加入了郵盟,無須客郵運送。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以下是引用心怡永在在2008-6-25 9:10:31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怡永在在2008-6-25 9:08:55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jojo在2008-6-25 0:55:07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6-24 8:25:10的发言:

德國WANGEROOG(1914年5月16日)寄廣西南寧,

經西伯利亞至天津(5月30日)、

上海(日期不清),

廣西梧州(6月8日),

南寧(6月12日),

因收件人他遷廣州(深黑色英文地址指示),

南寧(6月?日)去廣州,

廣州(6月16日)到達,

因地址改往日本(紅字及藍字地址指示(看不明白,請知者告之),日本的溫泉市),廣州郵局交回在廣州的德客郵(6月16日)處理,

日本長崎(6月25日),

日本溫泉(6月26日)到達目的地。

 

 

大家看完以下帖,請提出問題供彼此討論。

a href="http://www.p1878.com/dispbbs.asp?boardid=32&Id=3716">http://www.p1878.com/dispbbs.asp?boardid=32&Id=3716



德國 > 天津 > 上海 > 梧州 > 南寧 > 廣州 > 長崎 > 溫泉

 

这里高手如云,但对于田先生提出的邮局红蓝两种批注的内容尚未论及,我愿略尽绵薄:

 

1.红字

a>  要了解红字,我认为还要往前看一下黑字批注:

文本:划去原写China改为“canton”,划去原写Nanning改为:“c/o g.p.o. ”,并右注“广州”。

解读:这里的g.p.o.,看来是用英文标明的德国客邮局,这次批注的内容,我的看法是“交(c/o,in care of)广州的德国客邮局”。

b>  红字是对前面黑字批注的更改:

文本:划去寄件人书写的南宁的具体门牌、路名等;划去黑字批注的“canton”,改成“Shanghai”;并在最底下加注“postlagernd”。

解读:这个应该是德国客邮局批的,postlagernd是德文“存局候领”,并改发上海。“Schanghai(德文的Shanghai)”和“postlagernd”也许是同一次批注。是否其实并非“存局候领”这个业务的意思,而只是“交上海局处理”。

 

2.蓝字

文本:也许可以大致判定分属(至少)三个不同的处理阶段。

a>到中国后,最初写下的,后来部分擦去的“南宁”;

b>两行:22/6 Unknown 和 c/o postoffice;

c>划去蓝笔批注的22/6 unknown 和 c/o postoffice,同时划去红笔批注的Schanghai和postlagernd。在收件人的姓名下划线,并右注汉字“温泉”。

解读:我不懂邮史,没有头绪。以痕迹看,蓝笔的这几次处理,似乎都是上海做的。但22/6 unknown和c/o postoffice是英文而不是红字所用的德文。还有“温泉”二字,是不是日客邮所写呢?

 

田先生的贡献有目共睹,希望能不断看到您的精彩分析!!谢谢!!

 

 

 

 

 

以上分析的非常精细,学习了,以下是自己的一点想法

关于第一点黑字-此点交广州客邮局是肯定的,因为左上有销德国在广州在华客邮戳(KANTON是德文广东?广州)

关于第二点红字,按以上朋友分析,的确有可能交上海局作处理,由于此片唯一的上海中英文戳不清,因此此戳有可能是上海邮局接收此封转寄件,并另行直接寄日本,因没有日本在上海客邮中转戳,不知是否存在直接寄送的可能,但当时中国没加入邮联。

关于蓝字,分析更加深入了,因为这里有6月22号的蓝字,而且用的是英文,离德国在广州客邮戳(6月16)有6天时间,可以初步判断非直接由德国在广州客邮局寄日本,还是交由了上海局,而最后也很有可能交由了日本在上海客邮局处理(只是没有销戳记录)

另一点,假设22号到达上海局或者上海在日客邮局,3日是否能到达日本长崎?应该还是比较合理的(6月25日有长崎戳)

QUOTE:
 
QUOTE:
 

這枚封還有一點沒有解決的是封上未有指示去日本(我一直以為紅字或藍字地址指示是往日本的指示,幸有李先生的幫助。),上海局如何交給日客郵?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李先生的考究鉅細無遺,自己真是汗顏。

 

 

可惜上海戳日期不清,但是以民初郵政運作,由西伯利亞入華境後經天津(津浦鐵路)至上海,郵局蓋戳以示接收責任這個可能性最大;亦能解釋封上為何沒有日本地址,卻能投遞至日本,因為由廣州至上海郵程是由德郵直接處理的可能性。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多方努力後,大致可以簡地地勾劃了這枚封的轉投過程:

首先從德國WANGEROOG(1914年5月16日)寄廣西南寧,

1)經西伯利亞至天津(5月30日)、

2)上海(日期不清),

3)廣西梧州(6月8日),

4)南寧(6月12日), 因收件人他遷,南寧郵局指示(深黑色英文地址指示)交回在廣州的德國客郵,

5)南寧(6月?日)起程去廣州,

6)廣州(6月16日)到達;同日,轉交德客郵。

7)德客郵可能知道收件人遷往上海,但具體地址不詳,所以用紅筆批注改往上海及存局候領,

8)此封便在上海的德客郵存局候領一段日子後,德客郵用藍筆寫上(此信在)郵局至6月22仍無著落,

同時可能德人在上海社交圈子不大,容易打聽,後得知收信人遷往日本,德客郵便可能另附日本地址於信上,寄往日本。

9)日本長崎(6月25日)收到郵件件後,因外文地址,便用藍筆批注日文地址溫泉;

9)日本溫泉(6月26日)到達目的地。

 



德國 > 天津 > 上海 > 梧州 > 南寧 > 廣州 > 長崎 > 溫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6 7:26:45编辑过]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這枚封基本已經是還原了其原貌,最後希望大家能嘗試為這枚封作一結論或點出其亮點。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這好比發現了一些零碎恐龍遺骨,大家彼此努力重新建構其原貌,可能有不謀而合之見,亦有分岐見解。但是最重要的是透過討論、研究、磨合,從而得出一較為合理的看法。自古有言,三個嗅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這個建構細節部份,雖然離我已前的有些差距,這亦表明自己有很多不足之處,還是要彼此學習。而這封其中神髓,與之前的看法,整體仍是一貫的。

首先,我想將已前的看法列明出來,供大家參考,亦可表明單憑一人之力,其成效是有多少。在這裡,我要衷心感謝各位參與的同好,熱情討論,藉著論壇,擴闊了個人有限的框框

「此封來到廣州後,因收件人可能去了日本,廣州郵局卻轉回德客郵處理,而没有交日客郵轉往日本,頗令人難明。是否因地址改往另一國,要另補郵資,廣州郵局為免麻煩,就將來自德國的信件交回在廣州的德客郵處理?由德客郵自承擔郵費寄往日本?同時,在廣州由中國郵局交德國客郵往日本的信件,簡直是很難想像。這是否是中、德首次在廣州攜手合作郵寄往日?依照一般貫例,在廣州往日及美洲都是由日客郵處理。就算往歐郵件,中國郵局亦只是與英、法客郵合作。另這郵件如同活化石,將近代中國郵史活靈活現的呈現眼前。盼望同好能指出其中問題,一同探討,去蕪存青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6 22:49:20编辑过]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將圖片放大,能否看到半點端倪,上海戳與其他郵戳先後的次序。 emliPVpT.jpg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帶著真誠的心來討論的,不論郵識高低,都是在平等的位置上,都是令人敬佩的。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以下是引用心怡永在在2008-6-26 22:54:10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6-26 22:45:49的发言:
將圖片放大,能否看到半點端倪,上海戳與其他郵戳先後的次序。

好像销戳在蓝色改退字之上,请看戳中的左边部分,如果此是真的,上海中英文戳就应该在22号后了。

藍筆未必能蓋上黑戳上,但是可以比較廣州及日本郵戳。另德日兩國都是郵盟成員,日本有義務要交收德客郵郵件。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將圖片放大,能否看到半點端倪,上海戳與其他郵戳先後的次序。
A4F9JNlY.jpg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這枚片剛在泓盛拍畢,很幸運能以RMB800拍得。 AM7aNUvU.jpg
nqnf2RQq.jpg
拍品描述:1912年9月18日坊子寄罗马尼亚明信片,贴蟠龙2分加盖中华民国1枚,销坊子元年干支戳,有上海中转戳,埃及港口中转戳及罗马尼亚到达戳。上中品。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請大家講講對這枚片的看法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沒有掉票。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以下是引用liyunxiao在2008-6-28 15:20:02的发言:

正巧这类片我收集有四枚,也一直在关注。800元确实很便宜。

邮路大家根据其上的邮戳慢慢都能拼凑,我就说说对2分邮资的看法。清时民初寄国外之明信片邮资为4分,而印刷品邮资为2分,这片是为逃避邮资,改明信片为印刷品之用。大家可见片正面“POSTKARTE”字样被划掉,其上另外标注有“printed”印刷品字样,当作印刷品寄递,以逃避欠资之罚。另此片为私人(非邮政单位)印刷而成,似乎当作印刷品倒也说得通,呵呵。

李先生看得很仔細,有些我也沒有顧及的地方,李先生亦能一一說明。接著請大家再看民初這條郵路,講些看法。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這枚片的亮點有二,一是印刷品郵資寄國外,還要是走此郵路。二是民初經蘇彝士運河去歐洲的郵路較少,加上有埃及中轉及到達戳,郵路清晰。走法律罅,明信片改成印刷品寄出,饒有趣味;加多一亮點,此片價廉物美。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這枚封花了我RMB1,680(含佣金),由成都寄英,當中發現有甚麼亮點。 hsrs1bC3.jpg
FaQ8bmZz.jpg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這是一枚典型的郵路封,是長江郵路加火車郵路。通常由成都至上海,很多時只有成都及上海戳,這枚封卻有宜昌及漢口兩枚中途戳,並加津浦及京奉鐵路戳,很能反映了中國西部往歐洲郵路的起承接合;大家可以日後多加留意經此郵路的封片,有如此齊全的中途戳封,可以說是百中無一,看似平凡,實質是枚非常不可多得西部郵路封。

 

成都 > 宜昌 > 漢口 > 上海 > 天津(津浦鐵路) > 奉天(京奉鐵路) > DARSHASM(英國英格蘭薩福克)

 

 

 

這枚封由成都至奉天,只有成都、漢口及奉天的過途戳。兩枚封都是由成都經西伯利亞鐵路往歐美,明顯地這枚封表現其郵路是遜色很多。 Ti7gl5h4.jpg
PU5gsbG7.jpg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成都 > 宜昌 > 漢口 > 上海 > 天津(津浦鐵路) > 奉天(京奉鐵路) > DARSHASM(英國英格蘭薩福克)

3pIshEdR.jpg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