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等13号和第14号都是两分银.

第13号中心图案油墨淡, 而第14号中心图案油墨重, 而且图案, 文字更清楚.

估计是印第13号时, 油墨用完了. 不得不停下来.

买了新油墨后, 重新清洗印模, 再印. 于是有了图案, 文字更清楚的第14号.

TOP

第13号

s13.JPG (77.2 KB)

s13.JPG

TOP

第14号

s14.JPG (78.33 KB)

s14.JPG

TOP

本帖最后由 大龙 于 2011-10-4 07:32 编辑

第5套, 短距LPO共3枚 (15-17号),

第5套票和第2套很接近. 中心图案的边框变宽. 但是数字下移

短距LPO简单总结:

第1, 2, 5套中心图案的边框很宽
第3,4套中心图案的边框很窄.

第1,2 套数字 在偏上位置.
第3套数字 在偏下位置.
第4, 5套数字 在中间位置.

TOP

第1,2 套数字 在偏上位置.

s3 s.JPG (72.28 KB)

s3 s.JPG

TOP

第5套数字, 相对在中间位置.

s16 s.JPG (57.96 KB)

s16 s.JPG

TOP

第15号

s15.JPG (114.13 KB)

s15.JPG

TOP

第16号

s16.JPG (57.74 KB)

s16.JPG

TOP

本帖最后由 大龙 于 2011-10-4 07:39 编辑

第17号

此票有少量绿色油墨, 由此可推断, 前一号, 即第16号是绿色8分.

s17.JPG (125.44 KB)

s17.JPG

TOP

阮兄: 理解万岁!

其实2009年后, 就很少碰工部大龙票了.  

如果这些贴子能帮到对工部大龙票有兴趣的邮友, 那就很高兴了.

TOP

本帖最后由 大龙 于 2011-10-8 08:01 编辑

第6套, 就一张 (18号)。

是第一枚长距LPO。

该票包括邮墨等各方面都和第17号一致。 唯一区别是短距LPO变长距LPO。

估计是在印第17号时, 感觉长距LPO更美观, 所以更改成长距LPO。

该票和短距LPO 16分同样少见。

TOP

第18号

s18 - s.JPG (61.78 KB)

s18 - s.JPG

TOP

第7套 (19-21号)。

其实是错体票。

第19号

错把‘钱’替换‘分’

s19 - s.JPG (93.7 KB)

s19 - s.JPG

TOP

第20号

错把‘钱’替换‘分’

s20 - s.JPG (62.24 KB)

s20 - s.JPG

TOP

第21号

长距LPO, ‘两’分银。

s21 s.JPG (69.12 KB)

s21 s.JPG

TOP

第8套 (22-23号)。

第一次出现条纹纸。 所谓’条纹纸‘即有类似’条纹‘水印的薄纸。

22-23号都是条纹纸。 也是上海大龙票中, 是条纹纸并且普通的品种。

其它任何条纹纸票都少见。

TOP

这张27号图片的条纹纸比较明显。

s27a.JPG (74.42 KB)

s27a.JPG

TOP

本帖最后由 大龙 于 2011-10-8 09:05 编辑

所有第18号票左边外框有2条线 (见过6枚), 也是第18号的主要鉴别特征。

可能是印刷时, 左边用力过大,把左边固定印模的线/框也印上了。


回复 695# edvardtin


这是另一枚18号票。

s18b.JPG (59.98 KB)

s18b.JPG

TOP

第8套 (22-23号)。

也是第一次出现的’一‘银票。 估计是名信片或印刷品的邮资。

两分银估计是普通信件邮资, 这也是为什么短距LPO中, 第4套的14号,两分银面值,是最常见的。
估计是发现需求量比其它面值要大,所以印的多些。

TOP

本帖最后由 大龙 于 2011-10-8 09:18 编辑

上海大龙票基本上是快用完(卖完)了, 才重新印新的。 刚开始印的少。 后来因为需求大, 才多次加印。
结果一年前后印了10来次。

早期短距LPO票,虽然少见,但旧票的比例相对要高。新票可能是工部备案的, 或买下后没来得及使用的。

后期票有的较常见, 可能是卖给集邮者了。

最后一套票(69-77号)是没卖出去的, 所以最常见(包括整条票)。并且高面值多过低面值, 因为部分低面值被卖出后, 贴信用掉了。

78个版式只是78个不同邮票,

有的是一次印了多个面值, (如第1号到第5号),
有的是同一批印刷的同一面值, 但印刷中有少许变更 (如第17号到第18号) 。
有的是同一批印刷的同一面值,但用了不同的纸张 (如第27号到第28号)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