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多谢各位前辈,和大佬赏光小帖.

发这个帖的目的, 就是希望对清票有兴趣的邮友能有所帮助.

就一个人而言, 不管是邮识还是经验, 都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还希望各位前辈和大佬, 能够加以指导和补充.

TOP

方版主这套图片, 是否是台湾王先生翻译的中文本? 再补充的.

这可省了我不少工夫.

TOP

本帖最后由 大龙 于 2011-10-10 02:11 编辑

早在1865年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时, 距黑便士发行时间仅25年, 估计当时集邮的人, 是极个别的.

靠卖邮票赚集邮者的钱, 在1865年应该可能性很小. 到了30年后的1890年代, 集邮的人越来越多, 则是很自然的事了.

另一个方面, 工部大龙票, 前后总共印了可能不到10000张, 或10000张左右. 到1866年第一套英国印的工部小龙票发行, 替换了工部大龙票. 剩下了大概2000-3000张左右.

现在市面上流通的, 大部分来自当年没用完的那批2000-3000张左右.

现在已知的资料,
1864年, 邮件收入为$3466.  到1883年, 仅一年, 上海工部就处理了677940件邮件. 所以在1865年有5000-10000件, 需要帖邮票的邮件, 是可以理解的. 印了10000张, 也的确是邮政需要.



总共就1年多,印那么多版式,如果说没有多赚钱的想法,那只能说是工部局的大佬们实在是缺乏管理能力。
edvardtin 发表于 2011-10-8 09:38

TOP

第8套  第22号旧票。

s22.JPG (124.19 KB)

s22.JPG

TOP

第8套  第23号。

和22号比, 第23号下面内框变大.

s23 - s.JPG (69.78 KB)

s23 - s.JPG

TOP

第23号可能是上海大龙票里, 部分漏印或其它变体最多的一枚.

第23号变体

s23a.JPG (76.27 KB)

s23a.JPG

TOP

第23号变体

s23b.JPG (96.21 KB)

s23b.JPG

TOP

第23号变体

s23c.JPG (90.29 KB)

s23c.JPG

TOP

早期上海工部邮政, 很多收入来自会员费, 而这些信件往往不贴邮票。 大件的包裹恐怕也不贴邮票。

“1864年邮件收入是3466元,1865年只有10000件邮件” 就可以解释了。

TOP

靠卖邮票赚集邮者的钱, 在1865年应该可能性很小.

这个是可以肯定的。 在1865年,全世界范围内, 集邮的人恐怕也不多。

TOP

“靠卖邮票赚集邮者的钱, 在1865年应该可能性很小.

这个是可以肯定的。 在1865年,全世界范围内, 集邮的人恐怕也不多。”

这方面的资料很多. 世界上最早的集邮协会 (RPS)成立于1869年。美国集邮协会更晚,成立于1886年。  

世界上最早的集邮册出现于1860年代中后期。

世界上最早的邮商广告则更晚出现。

有兴趣的邮友,可以进一步查询。。。



如何可以肯定?
edvardtin 发表于 2011-10-10 05:08

TOP

这方面,在邮票出现的500年前, 信件的投递就很发达了。 在中国有驿站和后来的民信局。在欧洲因为政治和商业的需求,也很发达。

这里并不是一定要会员, 才能寄信。 只要交寄费, 就可以帮您寄。上海工部也不应该例外。



您这里指的是贴1865年贴邮票的实寄封有10000件。我想请教一下,在发行邮票之前,不是会员,如何寄 ...
edvardtin 发表于 2011-10-10 05:10

TOP

10000件是个估计的数字. 但周炜良和其它上海工部邮学前辈是根据100多年前的文件和资料,

得出, 现在市场大多数上海大龙票, 来自当年没用完的那批2000-3000张左右.

当年的文件记录, 没用完的那批上海大龙票, 后来按面值出售给了集邮者 (但不可以作邮票使用).

所以这批票绝大多数保留下来. 而且上海大龙票大多是新票, 且高面值票多过低面值票.

海关大龙出现于1878年, 红印花出现于1897年, 虽说比上海大龙就晚了那么十几年, 几十年,

但集邮的人在这些年却是增加了很多倍.

海关大龙就印了100万, 估计现在不到10万. 红印花现在的数字, Tom Chiu应该更清楚.






如果总共印了1万张,现在还有这么多存世,您说没有人集邮,我不信。红印花65万张,现在存世多少?大龙1 ...
edvardtin 发表于 2011-10-10 04:18

TOP

1860年代-1880年代, 这20-30年, 的确是是西方世界集邮风气之崛起期.

到1890年代, 集邮就很普遍了.

这方面资料很多的. 有兴趣的邮友,可以进一步查询.

黑便士邮票旧票和信封存世量很大, 倒不是因为1840年集邮的人很多.

而是因为1840年在西方信件的投递被普通百姓大量使用. 而且黑便士发行量也特别大.


假设大龙先生所说为正确,何以工部大龙旧票存世200枚左右之少(信封并未闻有存世记录)?只有一个可能就是 ...
加国过客 发表于 2011-10-10 07:59

TOP

欧瓦尔, Everall,是著名的福利公司(Hall & Holtz)经理。

早期大龙信封精华,包括黄健斌的第一华邮古封,都是福利封。欧瓦尔则是收件人。

大龙票总共最多就几万枚。所见的大龙票收藏者,手上最多的也不到2500枚。

但前些年大龙票的确有按100套来交易的情况,估计和礼品册有关。

当时香港某华邮公司老总说,有人向他求购10000套。

所以礼品册也消耗了不少。

TOP

方版主, 讲不过您.

我并没说, 1865年上海没有集邮. 但如果有, 肯定不是普遍现象.

即使在欧洲, 1865年, 集邮也不是普遍现象. 这是有文字记录的.

上海大龙印刷这么多版式不是为了卖给集邮者. 从上海工部1860年代和1870年代的记录, 都可以看出来.

您说的"早在1880-1890年代,就有人提出上海大龙邮票那么多版式就是为了出售邮票牟利",  不知那里说的?  也许指的是1872年的再版票.

最早的邮商, 是有文字记录的. 最早的邮商广告, 也是有文字记录的. 不过都不是1860年代. 而是在这以后.

中国最早的邮商广告, 是收购海关大龙的广告. 但那是上海大龙发行几十年后的事情了.

在1860年代, 上海工部邮政的客户, 主要是公司, 而非个人. 估计当时寄信相对还是比较贵的.但也是为什么需要那么多高面值.

上海大龙票的唯一一件剪片孤品,贴的就是2张4分银, 共8分邮资.

TOP

周博士书上的确记载了,有人认为最后10多个版式是为牟利而印刷的。然后周博士从多个方面证明这个推测是错误的.  

提出这个看法的人, 并不是根据上海工部文件, 而是从邮票没有实寄的旧票, 并且市场上有大量供应而得出的结论.

但实际上此人并没亲见过大量上海大龙票. 按周博士的话,  最后10多个版式, 不仅有的反而很少见. 而且此人一生仅见到一张6联票 (当时信息也没有今天网络这么流通) . Livingston 经营上海工部票20多年, 从没见过大量上海大龙票出现.

TOP

本帖最后由 大龙 于 2011-10-11 09:35 编辑

我集上海大龙票也近20年了. 见到的所有上海大龙票, 包括甜心邮集, 周博士邮集, Livingston邮集 等等 (其中有些票是重复的, 如甜心邮集有些票购自周博士邮集), 总数恐怕不到1500张.
而海关大龙票就多很多了. 至少是上海大龙票的好多倍.

TOP

本帖最后由 大龙 于 2011-10-11 09:51 编辑

还是方版主厉害!

TOP

上海大龙后来几次印刷是有原因的. 这是从盖有日戳的上海大龙旧票, 和当年上海工部文件得出来的.

当时从英国印刷的第一套小龙票没按时到达, 不得不加印上海大龙票应付需求.

还有就是第一套小龙票, 因为印量小, 很快就不得不从英国订第二套小龙票.

在第二套小龙票到达前, 印了最后那批上海大龙票应付需求..

第二套小龙票到达后, 上海大龙票不再使用. 后来按面值卖给了集邮者. 这也就是目前上海大龙票的主要来源.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