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麦国培</i>在2008-7-18 19:02:42的发言:</b><br/>这就是货真价实的<font color="#ff0000">集邮品</font>了,但估计现值也要一二万元之间! </div>
<p>就算是集邮品,大龙封才1,2万?不止吧</p>

TO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edward</i>在2008-7-18 21:08:00的发言:</b><br/>大?票能用到1900年似乎不合理,其??有小?票的出?。自1897年海??政改??家?政,而??由??改洋?後,????自?退出?史舞台,但是?枚片在美?某知名拍行成交?是美金二?三元,可?又一天?片。 </div>
<p>大龙封本来就少,价格高一点也可以理解。我在想,如果现在我贴一张小龙在信封上(大龙邮票太贵),然后销了戳,是否也能卖个好价钱?</p>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8 21:19:59的发言:

贴红印花不是更少?

小龙不是便宜吗?红印花万一给别人拿走了损失大了一点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8 21:19:59的发言:

贴红印花不是更少?

我还以为是小龙少。难道红印花少?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18 21:28:53的发言:

應方先生之請,又給枚貼小龍票,又是給同一人(莫斯?)的1900年寄德國的香港郵資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456.jpg:

这个同大龙封应该属于不同概念。我觉得这里的小龙邮票是盖销,然后寄信人贴德国客邮寄德国。
有以下理由支持,
1)一分银不够从胶州湾寄德国,从中国邮局走需要4cent ,1分银,最多也就1.47分
2)1分银不对等5芬尼
3)从胶州湾寄德国,通过德国邮局,算德国境内邮递,估计邮资是5芬尼,所以邮资正确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19 0:31:55的发言:
若果我是活在1907年的人,我刻意地將一枚清三次片用雙掛號郵寄給一位俄國朋友,郵票郵資付合當時郵政要求。到了今天,這片正正是能反映了郵資片的雙挂號案例,而存世亦只有此枚,是否因著寄片人的動機,而否定了它的郵史地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19 0:32:45编辑过]

这不又回到我的观点了?其实我觉得定义集邮品太难。还是应该定义为实寄封,非实寄封比较容易。况且中国邮政也没有让分银邮票作废,当然可以用了。从常理来看,没有任何违规的地方。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8 23:47:27的发言:
大龙邮票在海关邮政之使用,到1884年为最晚,且仅见一件,非常符合其使用和发行期,一直到1900年莫斯利用其特权寄了一批集邮品!
即在1885年到1900年之间,大龙的“使用”是断档和空白的,而在1900年,邮局早用银元,梧州邮局又是后开,居然能想到回计几年前就停用(实际在当地根本没有使用过)的银两邮资?
如此想当然和天方夜潭式的解释实在大出本人意料之外!

只要没有明令禁止的,就是可以用的,再说难道必须在梧州邮局买的邮票才能在梧州邮局用吗?其实挂号明信片和这种大龙封,只是50步笑百部而已。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19 7:21:04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19 1:27:15的发言:

只要没有明令禁止的,就是可以用的,再说难道必须在梧州邮局买的邮票才能在梧州邮局用吗?其实挂号明信片和这种大龙封,只是50步笑百部而已。

不管黑猫白貓,捉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從實寄與非實寄看,是一個簡單的方法。同時亦可看其合理性,就是從當時背景、郵政規範、郵資、郵戳、郵路來判研。若果封片合理性地符合這些條件,不論寄件人的動機意向,這枚郵品應被視為合格的實寄郵品。

另外,若從更苛克的角度來研判一枚封片的價值(不是從金錢角度,乃是從郵史或郵政角度來看。),一些逾期使用的郵政用品,也可以被淪落為不合規格的郵品,人可棄之。但是當地的原寄局銷戳而不作欠資(逾期的郵政用品在沒有超貼下來作例子),亦可視為合格郵品,有其在郵史中正常合理的價值,為何我們偏要將這枚貼上大龍的清片貶得如此不濟?

我觉得逾期使用大龙实际是大龙使用的一种特例.正常使用是大龙使用的一种范例.就像先生所讲的邮路,有些邮路是常见的,有些邮路是少见的.对于邮史研究而言,应该更加注重范例,但是也应该承认特例存在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就像作从上海坐飞机可以直飞香港.但是有人偏要先飞新加坡,然后转飞香港.这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但是航空公司不会建议大家这么作而已.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9 9:20:00的发言:

老兄理解错了,我意思是梧州邮局是很后期才开,工作人员如何知到几年前另一种机构发行另一种货币邮票?!
请仔细看我的贴。
至于有没有禁止,你没有证据,我更加没有证据,但是从货币变换以及使用实物存世角度,谁占上风相信大家都清楚。

这种东西,只要没有证据证明作废就应当认为没有作废.就像只要法律没有命令禁止,都合法.对吧?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9 9:20:00的发言:

老兄理解错了,我意思是梧州邮局是很后期才开,工作人员如何知到几年前另一种机构发行另一种货币邮票?!

这我不能认同.我们举个例子,我也没有出生在民国.但是我知道民国发行过法币,关金券,金圆券.难道现在在邮局工作的人,不知道原来中国邮政叫中国人民邮政.原来纪念邮票的编号是J,特种邮票编号是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19 9:36:52编辑过]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9 9:40:40的发言:

证明老兄真的完全脱离大陆社会了,如果你回来,我陪你到各个邮局,逐一去做个调查,相信你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好了,不再参与本贴讨论了,各位继续。

我的观点向来比较怪异,希望麦会包涵.其实我在大陆的时候更加怪异.我高中的语文老师在高考前再三关照我,说写文章不要太出格,不要太哗众取宠.

其实大家观点有差距没有问题的.这是好事.大家各自拿出证据和道理."真理越辨越明吗".麦会消消气.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9 9:49:37的发言:

田兄此说就有些打横来了,莫斯所寄的都是早已停售,而且市场价格远比邮资价值高很多倍的邮票作邮资使用。人为目的明显和做作,与科学讨论怎能同比?
就像我今天(2008年7月19日)用一枚价值三四万的梅兰芳小型张当三元邮资寄一封挂号信给你(当然这个还是有效使用期),然后你天天拿着说这个是最晚期使用的梅兰芳符资使用实寄封,邮史价值如何如何的高
相信大部份听众和观众都只会觉得这是奇论!

我觉得田先生的观点是,这个莫斯封是合理的.但是邮史价值并不是很高.就想麦会说的,贴梅兰芳寄挂号信可以,但是是明显的集邮品,所以邮史价值并不大.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9 10:02:51的发言:

请参考:只要大清邮局不当他欠资退回,而给他寄发的话,信封上所盖的邮戳与所走的邮路与正常可以说是完全一样的。

我们这样来理解.首先是否应该作为欠资.如果您能找到大清邮政明令禁止,那这个应该贴欠资.但是如果大清邮政没有禁止.这个还是可以用的,就不需要贴欠资.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现在在英国贴"黑便士"邮票,是否可以作为邮资呢?如果英国政府没有禁止,它当然可以.所以不会被认为欠资.如果英国政府有明令禁止,那就应该认为是欠资.敲欠资戳.其实这种银分邮票在国家邮政时期使用还是有一些的.这也就从一个方面间接证明清邮政没有禁止这种银分邮票的使用.麦会是见多识广的人,当年抗战胜利之后,伪政权的邮票不也还用了一段时间吗?民国成立之后,大清邮票不也使用到民国三年三月底吗?既然这种政权交替都没有问题.自己政权之内改一个招牌,又何必禁止呢?

对于邮路而言,集邮封邮路正确不是挺好的吗?这说明即使是集邮封,也可以用来说明邮路.考察邮路的时候也可以用集邮封来说明问题.对于邮品稀少的邮路,也挺有帮助的.麦会您认为呢?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9 10:20:43的发言:

这些都不是问题,而是贴用了早已升值极多的邮票来作邮资使用(而且理论上大龙也停用了,当然我个人是没有原始文件为证)。
其实我举的梅兰芳封现在使用就是最好的比喻。
如果真的有人这样寄,那确实是少见和有勇气,而且也确实可以使用,但从邮史的角度看,有很大价值吗?

我不认为有很大价值,应该说比正常使用价值低很多.但是没有必要否定它的存在,也没有必要否定它存在的合理性.就像"西考封",hedin寄出的意义就不如一个平头百姓寄出的有意义.还有锦嘉义曾经贴红印花原票寄信,您认为有意义吗?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怡永在在2008-7-19 10:28:17的发言:

刚来报道,讨论的相当激烈。也学到很多知识。其实双方都有很多可供己方的论据及合理性,可以已方兄以上作基本总结。很多东西,只要被大多数人认同,就可以约定俗成,要提出另类的观点,并另“大多数”认同的人而改变观点,实非容易事情,但如果没有不同的观点,世界永远没法进步,科学也没法前进。
记得去年看到过一个实寄封,具体没存图,是199×年国内某地寄国内某地的实寄封,其中真实贴了大清蟠龙邮票,当时具体邮资我没有去关照,大清蟠龙邮票销了现在的邮戳,对方拍卖时写了趣味品。百年前的邮票,被目前用于销盖,可以说明什么呢?我想这个并没有用了特权而要求销寄的,可能是邮局人员不懂邮票(估计是贴够目前寄信邮资)而销戳,或者是寄方同邮局人员熟,要求集邮用而销戳,但实际只能当一个趣味品集集吧。

别人把我想干的事情已经干了
我还想干一件事情.不知道大家结论如何.我从美国寄一封信回国.美国邮票没有贴全,然后贴上足够的中国邮票.不知道这将如何销戳.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9 10:36:07的发言:

我当然没有否定它的存在价值,只是我不认为田兄所贴这件有很大价值而已。请看我之前的发贴就知。

我猜田兄也不认为有很大的价值,一个正常的大龙封价格如何?应该远高于2万3千美元吧.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9 10:42:57的发言:

看来大家的观点很难统一,

求同存异,挺好的.正因为有不统一的观点,才能够吸引大家去研究,讨论.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9 10:49:51的发言:

如果方兄有兴趣的话,你可以授权:人民币5万元以内的我帮你见一件买一件。
保证是真和书上有记录的,而且不是集邮品,是1894年之前使用的。

没有钱牙.不过大龙封给我不是糟蹋么?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怡永在在2008-7-19 10:57:08的发言:

其实有没有考虑过,如果B机构时期混贴了A机构的邮票,而且实在正常允许的渠道下(当然B机构是废止了A机构的票的,但仍要个别偏远邮局,或者邮票接济不上时,使用A机构票合理并被承认),他就是有价值,甚至研究价值更高呢。我觉得传统观念都这样,只要B机构B货币使用时期,就应该研究B机构的历史,而于B机构不相关的,被认定研究价值不高。记得民国封片中有蟠龙帆船票混贴的(包括有清代邮戳沿用),按道理民国时期清票也应该废止了,但因为他的存在,实他的研究和实际价值更高。
话说回来,如果莫斯封能够被打去刻意实寄的观点,或者有更高的理论论证其真是存在,或者莫斯封并不是通过非正常渠道寄出的,或者出现真正1900年的大龙实际封。估计新观点可以打破旧理念,而莫斯封估计可以翻10倍甚至更高的价格。

我想莫斯在这里想告诉我的可能就是海关邮政的邮票在国家邮政时期还是可以用的.其实莫斯不聪明,他应该贴两张一分的,或者来个挂号贴上9分银邮票.然后看国家邮政到底如何换算分银和银分之间的关系.是否算欠资.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9 10:56:37的发言:

其实普通的大龙封价格不高,就是2-5万元之间,不少是剪去收件人姓名的,然后只有起戳和落戳。
所以这种经济价值不高。

麦会帮我找个3万的吧,便宜一点.我把它表起来,天天看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