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麦会卖多少,这个我有兴趣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8-30 9:55:11的发言:
卖身就卖,这个不卖。

大哥,不卖给我,我就要告诉您,您这个可是有点特别含义的,不能当一般的欠资卖,起码翻翻

TOP

1908年7月1日起德国在华客邮寄信到德国用本国邮费,您这个7月16日寄到,应该是6月寄出,正好欠资,再晚一点就不欠资了.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8-30 10:29:09的发言:
1908年7月1日起德国在华客邮寄信到德国用本国邮费,您这个7月16日寄到,应该是6月寄出,正好欠资,再晚一点就不欠资了.

如果回片寄回就更漂亮了,同样的邮资,一个欠资,一个不欠资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8-30 11:22:47的发言:
原来如此,看来是真的实寄了。

我猜是一类集邮品.不过是非常不错的集邮品.麦会您认为呢?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8-30 12:21:53的发言:
那当然了!我准备发了!起码值十美元!

10美元?太便宜了吧,欠资也很少见的,特别是德国在华客邮中,很少看见欠资的.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8-30 12:36:50的发言:
主要证明他是实寄的!我怕是销印的!价值就不好说了!

那落地戳,如何销印?真的在中国盖个戳,然后作船回国,再盖一个戳?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8-30 12:42:57的发言:
难说!你美国盖戳套寄给我再盖个戳也一样可以做成实寄的一样!

那如何解释欠资戳?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8-30 12:45:32的发言:
一样可以盖的!
但这个我也认为是寄过的!
国内什么戳都可以盖!
只要你喜欢!

田兄不是说德国人比较严谨吗?估计不会吧,毕竟是德国邮局,他们人傻,不知道有这回事的,还可以盖欠资戳.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风青在2008-8-30 21:48:34的发言:

我记得德国本土与殖民地之间邮资,明信片一直都是2分, 为何会有欠资出现?青岛到德国的邮资一直是2分

您是指胶澳地区(殖民地),那里的邮件邮寄德国一向等同德国国内邮费,但是中国其他地区,因为不算德国殖民地,邮寄德国邮资不是等同德国国内邮资。直至1908年7月1日。1908年7月1日后所有从中国德国客邮寄往德国的邮件都等同德国国内邮费。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8-30 23:46:40的发言:

很有见地!

书上抄的。在华德国人同柏林当局争了很久才得到的权利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fred在2008-8-31 7:51:35的发言:

如果上面还有欠资票就好了.

再有几个中转戳更好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8-31 8:24:23的发言:
混贴大龙更佳!

明显是混贴红印花更好。[em59]

TOP

QUOTE:
[em53]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8-31 8:44:31的发言:
大小龙混红印花从美国寄来三水如何?

红印花我没有新票,上次说寄上海大龙您又不要[em53]
等过年的时候弄个小龙混贴万寿吧,我穷大龙,红印花太贵了,实在不行再贴个上海工部小龙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8-31 9:02:32的发言:
不要寄给我!你家上海老家好了!

我们家除了我没人集邮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风青在2008-8-31 9:15:36的发言:

刚翻了翻我的片, 有一张1905年天津邮寄德国的客邮明信片,也只有2分邮资, 按照您的书,应该是4分, 我对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客邮不太关注, 但印象中并没有你说的情况, 我也听说过1908年调资的说法, 但不太清楚内容, 您是从哪里翻译的?

“the stamps and cancels of the german colonies and the german post offices abroad German post in China”第6页最后

For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various German postal installations in China and with the protectorate of Kiautschou the German inland postal tariff applied. But for mail to Germany, U.P.U fees were originally required, although for Kiautschou, correspondence with Germany carried the inland postal rate all along. This situation led to complaints on the part of German residents in China. It was only from 1 July 1908, after many years of effort, that the Reich Post Office agreed to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lonial tariff for the postal services between Germany and the German postal installations in China; this tariff applied until October 1915.After the war had made the dispatch of sealed bags to Germany impossible, the mail had to be given over for open delivery by the post offices of neutral countires, which did not, however, accept the franking of the German inland postal tariff. As a result, from October 1915, the mail from china to Germnay, once again, had to be franked according to the U.P.U tariff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风青在2008-8-31 9:15:36的发言:

刚翻了翻我的片, 有一张1905年天津邮寄德国的客邮明信片,也只有2分邮资, 按照您的书,应该是4分, 我对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客邮不太关注, 但印象中并没有你说的情况, 我也听说过1908年调资的说法, 但不太清楚内容, 您是从哪里翻译的?

您说的现象我也有发现,但是书上这么写,应该有当时的文件的。
这个是1905年2分的从天津寄出,不过这个是军邮,可能邮资不同

TOP


这个邮戳看不清楚,但是明信片上写了1908年7月2日,应该也是比较早的。
LXBRXXTT.jpg
7dgZAFpX.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31 10:12:11编辑过]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风青在2008-8-31 10:16:16的发言:
你要找些1908年7月1日前的片片, 看看有什么不同, 应该很好找的, 这些片数量很大。

这个是02年10芬尼,也就是4分银的,国际邮资

这个是02年5芬尼,但是别人改作印刷品了,所以也是国际邮资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8-31 10:39:15的发言:
我还有一些!有机会再贴!

我也找到一些,不过大多是国际邮资的,只有一个是国内邮资(有一个军邮戳)。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