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1022
江西地區國幣及改金圓滙票(4) -- 夏大緯
(圖160、161)爲左下角印製–100.000×100/2.vii.2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6年7月2日、印製1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加蓋紅色「金圓劵」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一日、豐城戳,滙南昌拾三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貳佰萬圓前後共19張、國幣暫作壹佰萬圓1張,共計爲國幣三仟玖佰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拾三圓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四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62、163)爲左下角印製–30.000/16.ix.24.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4年9月16日、印製3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滙票的版式其金額還是「銀圓」較爲特殊,銷郵政儲金、卅五年十一月八日、南城戳,滙南昌一千八百圓,貼滙兌印紙壹仟圓1張、伍佰圓1張、三佰圓1張,共計爲國幣壹仟捌佰圓,背有南昌、卅五年十一月十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64、165)爲左下角印製–200.000x100/20.ix.3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6年9月20日、印製2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加蓋黑色「金圓劵」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七日、南城戳,滙南昌三拾壹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伍佰萬圓前後共18張、國幣暫作貳佰萬圓1張、國幣暫作壹佰萬圓1張,共計爲國幣玖仟三佰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三拾壹元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九日、NANCHANG兌付戳,由同上滙票可得知南城,在當時同時使用2種不同版式滙票。


(圖166、167、168)爲左下角印製–120.000/6.vii.25.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5年7月6日、印製12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加蓋黑色「金圓劵」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三十日、南豐戳,滙南昌三拾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貳仟萬圓3張、國幣暫作壹仟萬圓3張,共計爲國幣玖仟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三拾圓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四日、NANCHANG兌付戳,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168)較爲難得。



(圖169、170)爲左下角印製–30.000/16.ix.24.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4年9月16日、印製3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滙票的版式其金額還是「銀圓」較爲特殊,該版式其金額原爲「銀圓」,後加蓋紅色「金圓劵」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廿八日、上饒戳,滙南昌十六圓六角七分,【該滙票正面左中處,另有紅色加蓋「折合法幣(下方手寫五千)萬元」字樣】,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伍佰萬圓10張,共計爲國幣伍仟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十六圓六角七分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六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71、172、173)爲同上版式滙票,該滙票的版式其金額還是「銀圓」較爲特殊,該版式其金額原爲「銀圓」,後加蓋紅色「金圓劵」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卅一日、上饒戳,滙南昌一三圓三角三分,【該滙票正面左中處,另有紅色加蓋「折合法幣(下方手寫四千)萬元」字樣】,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伍佰萬圓8張,共計爲國幣肆仟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一三圓三角三分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九日、NANCHANG兌付戳,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173)較爲難得。



(圖174、175)爲左下角印製–200.000x100/20.ix.3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6年9月20日、印製2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加蓋紅色「金圓劵」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九日、上饒戳,滙南昌弍拾元,【該滙票正面左中處,另有紅色加蓋「折合法幣(下方手寫六仟)萬元」字樣】,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伍佰萬圓前後共12張,共計爲國幣陸仟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弍拾元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十五日、NANCHANG兌付戳,由同上滙票可得知上饒,在當時同時使用2種不同版式滙票。


(圖176、177)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24.v.29.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9年5月24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十五日、玉山戳,滙南昌五佰萬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伍佰萬圓1張,共計爲國幣伍佰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八月二十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78、179、180)爲左下角印製–200.000x100/20.ix.3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6年9月20日、印製2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加蓋黑色「金元」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廿八日、玉山戳,滙南昌壹元伍角,【該滙票正面左上處,另有黑色加蓋「折合法幣(下方手寫450萬)」字樣】,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佰萬圓4張、國幣暫作伍拾萬圓1張,共計爲國幣肆佰伍拾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壹元伍角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八月卅一日、NANCHANG兌付戳,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180)較爲難得。



(圖181)爲左下角印製–120.000/6.vii.25.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5年7月6日、印製12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加蓋黑色「金圓劵」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廿五日、玉山戳,滙南昌拾柒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貳仟萬圓2張、國幣暫作壹仟萬圓1張、國幣暫作伍拾萬圓2張,共計爲國幣伍仟壹佰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拾柒圓無誤,由同上滙票可得知玉山,在當時同時使用3種不同版式滙票。

(圖182、183)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22.iv.30.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0年4月22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六年五月十日、黎川戳,滙南昌壹仟圓,貼滙兌印紙伍佰圓2張,共計爲國幣壹仟圓,背有南昌、卅六年五月十三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84、185、186)爲左下角印製–200.000x100/20.ix.3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6年9月20日、印製2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手寫改爲「金元劵」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廿四日、黎川戳,滙南昌壹拾肆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伍佰萬圓8張、國幣暫作伍拾萬圓4張,共計爲國幣肆仟貳佰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壹拾肆圓無誤,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186)較爲難得,由同上滙票可得知黎川,在當時同時使用2種不同版式滙票。



(圖187、188)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8.xi.29.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9年11月8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六年五月廿三日、銅鼓戳,滙南昌壹仟圓,貼滙兌印紙壹佰圓10張,共計爲國幣壹仟圓,背有南昌、卅六年五月廿九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89、190)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22.iv.30.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0年4月22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六月一日、銅鼓戳,滙南昌肆拾萬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改作拾萬圓4張,共計爲國幣肆拾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六月六日、NANCHANG兌付戳,由同上滙票可得知銅鼓,在當時同時使用2種不同版式滙票。


(圖191、192、193)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22.iv.30.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0年4月22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九江(丁)、卅五年十一月廿二日、KIUKIANG戳,滙南昌四萬圓,貼滙兌印紙伍仟圓8張,共計爲國幣肆萬圓,背有南昌、卅五年十一月廿五日、NANCHANG兌付戳,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193)較爲難得。



(圖194、195、196)爲左下角印製–30.000/16.ix.24.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4年9月16日、印製3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滙票的版式其金額還是「銀圓」較爲特殊,銷樟樹、卅七年七月七日、CHANGSHU戳,滙南昌三百萬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佰萬圓3張,共計爲國幣三佰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八月廿六日、NANCHANG兌付戳,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196)較爲難得。



(圖197、198)爲左下角印製–120.000/6.vii.25.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5年7月6日、印製12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加蓋藍色「金圓」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十一日、萍鄉戳,滙南昌卄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仟萬圓6張,共計爲國幣陸仟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卄圓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十四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99、200)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8.xi.29.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9年11月8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加蓋紅色「金圓劵」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二日、上高戳,滙南昌拾圓,【該滙票正面左下處,另手寫(折合國幣三仟萬元)字樣】,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伍佰萬圓6張,共計爲國幣三仟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拾圓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五日、NANCHANG兌付戳。


(圖201、202)爲左下角印製–200.000x100/20.ix.3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6年9月20日、印製2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四月十二日、婺源戳,滙南昌念五萬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貳拾萬圓1張、國幣改作伍萬圓1張,共計爲國幣貳拾伍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四月十七日、NANCHANG兌付戳。


(圖203、204)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8.xi.29.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9年11月8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三月卅一日、德興戳,滙南昌十萬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改作拾萬圓1張,共計爲國幣拾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四月五日、NANCHANG兌付戳。


(圖205)爲左下角印製–70.000×100/10.iv.29.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9年4月10日、印製7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五年八月十七日、光澤戳,滙南昌伍佰圓,貼滙兌印紙壹佰圓5張,共計爲國幣伍佰圓。

(圖206、207)爲左下角印製–100.000×100/2.vii.2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6年7月2日、印製1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廿八日、滸灣戳,滙南昌三仟萬圓,【民國37年8月19日頒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以金圓爲本位幣,因此如在民國37年8月19日之後使用的滙票,有些會另行加蓋上「金圓劵」等字樣,該滙票未加蓋「金圓劵」等字樣,還是用「國幣三仟萬圓」較爲特殊】,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貳佰萬圓10張、國幣暫作壹佰萬圓10張,共計爲國幣三仟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八月卅一日、NANCHANG兌付戳。


(圖208、209)爲左下角印製–100.000×100/2.vii.2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6年7月2日、印製1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六年八月十七日、新淦戳,滙南昌壹萬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萬圓1張,共計爲國幣壹萬圓,背有南昌、卅六年八月二十日、NANCHANG兌付戳。


(圖210、211)爲左下角印製–200.000x100/20.ix.3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6年9月20日、印製2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加蓋紅色「金圓劵」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廿三日、浮梁戳,滙南昌六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伍佰萬圓3張、國幣暫作貳佰萬圓1張、國幣暫作壹佰萬圓1張,共計爲國幣壹仟捌佰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六元無誤,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211)較爲難得。


(圖212、213)爲左下角印製–200.000x100/20.ix.3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6年9月20日、印製2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六月廿六日、永新戳,滙南昌壹佰三拾萬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佰萬圓1張、國幣改作拾萬圓3張,共計爲國幣壹佰三拾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七月一日、NANCHANG兌付戳。


由上項的介紹可得知,江西地區使用及存世的國幣及改金圓滙票,其各地所使用的滙票版式大致爲何種,有些地方甚至使用2至5種不同版式滙票,後改變爲金圓幣值時,又加蓋「金圓」等字樣繼續使用,其加蓋的種類、顔色、文字等更是花樣繁多及複雜,如欲再詳分可更深入研究,且由民國35年時使用的國幣滙票其滙款金額,到37年幣值未變更成金圓之前其滙款金額,可由其滙款金額的由小到大,也可察覺及反映出國幣金額的貶值,此時期的滙票算是見證及反映,當時幣值貶值及幣值更換的歷史及郵史,早期個人曾大量賣出該類滙票複品及一些小郵集,幷未想到要詳分滙票版式、金圓加蓋、加蓋種類顔色等不同,目前個人所藏不論滙票版式、加蓋種類等應還有所缺,上項僅算是抛磚引玉簡單的介紹,提供給郵友做爲初步的參考,留待郵友對照每人所藏後,再補充所缺就可更爲完整。
參考資料﹕個人所寫「國幣滙票的版式」
個人所寫特殊及具郵史意義的「金圓加蓋」滙票
2011.8.3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江西集郵總第79、80期內(2011.8.31日及2011.10.31日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