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31888

大陸寄台貼國內掛號條的種類(上A     -----     夏大緯


                海峽兩岸相處從對峙到開放,由早期的互相塗抹國名、加蓋特戳或用波浪戳遮蓋郵票、郵戳等等,到回歸一切正常化,如此一路走來互相協調、適應的過程,也讓集郵人多了許多可收集的郵品,而對海峽兩岸郵品的介紹從專著、到各種郵文,可謂涵蓋的種類、性贊,幾乎都已有人著墨或談到了,平日跟多位郵友互相E–mail或電話連絡,常聊及每人剛發表的郵文有何不同看法或補充、或即將為文的主題要寫什麽等,近期由8月份起至11月,將會有多本不同特刊出版,目前正是邀稿及交稿的旺季,莊智志兄即E–mail告知,他寫了「大陸郵政–掛號標籤來華」一文,將投交某家特刊發表,並把該文寄來讓我先睹為快,而在華郵網上個人貼文探討「大陸寄台掛號條」,除有多位郵友加入探討及提供資料補充外,楊敏寬兄更是迅速提供多種圖檔介紹令人感動,近期持續接獲多家特刊邀稿,即綜合上項探討做為題材寫一篇相關郵文,郵文寫作因每人寫的角度、探討方向、郵品不同等,郵友均有共識可互相發表激盪及互補,如此可吸引更多郵人關注参與及擴大範圍共同探討,才能持續郵壇的繁榮及動力的來源。


大陸寄台灣的掛號郵件,参考何輝慶先生編著的「海峽兩岸通郵史(1875~2008)」一書內記載,可分為2大階段﹕1、大陸於民國68年(1979年)5、6月即陸續辦理寄往台灣之普通和掛號信件,只是台灣當局拒絕接受大陸來信,均加以退件處理。2、民國77年(1988年)3月中旬、台灣當局開始接受大陸來信,民國77.4.18日兩岸郵件雙邊互通之後,此時期對大陸來信(包含航空平信、掛號信件‧‧‧等),台灣當局至2008年年底為止,採取了三個不同的處理階段﹕其一是民國77年3月中旬到同年9月底,信件上所貼大陸郵票上「中國人民郵政」及「不當圖文」,均加以黑筆塗銷,所蓋大陸郵政日戳,也用先前己使用之「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自由民主安和樂利」特戳加以蓋銷,只是此時期來信較多,所使用之特戳依實物大小分析,應該枚數比先前多很多,其二是民國77年10月初到78年10月中旬,不再使用「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特戳,其他塗消手續仍舊,其三是民國78年10月14日以後,其他塗消手續也不用了。


而在華郵網內郵友提供的訊息則是,1、寄臺灣掛號郵件,早在民國77年(1988年)初取消其國內郵資的同時,將過去貼用國內掛號條改爲貼用國際掛號條了。2、民國82年(1993年)4月29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和海峽交流基金會在新加坡正式簽署了「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該協議一個月後生效,因此大陸於1993.5.29日生效、臺灣於1993.6.1日開辦寄大陸掛號函件。3、1993年6月起大陸寄台掛號郵件,使用國內掛號條取代R(國際)掛號條。4、2010.1.1日起大陸寄台掛號郵件,又由國內掛號條改為國際掛號條。但上項規定各郵局實際操作時,未能循規執行均有例外情況產生,不論算是誤貼、錯誤使用、或不了解規則,個人檢視發現有些郵品確是存世數量並不多,因而提供上項訊息給郵友参考,且由於大陸掛號條種類繁多,郵友提供訊息因各地印刷廠不一樣、因此在版式及細節上會有一些差異、造成很多版式字型等,及大陸郵局因爲沒有使用號掛簽條的硬性規定,所以用起來也就五花八門,但不知每種掛號條是否有使用期限(即大致由何時使用到何時)、或全國通用還是有地區限制使用(少數邊疆地區見有該地區的掛號條,應只在該地區使用)等,因而一併提出介紹及探討,如有遺漏不足及錯誤之處,還待郵友補充及更正,可讓郵友更清楚了解相關訊息。

  A、三格式、左格挂号兩字


三格式、左格挂号兩字掛號條,如詳分可分挂号兩字有細體(字較小)、粗體(字較大)兩種不同,右格則分成上下兩格(如詳分可分上格較小、下格較大及上下兩格大小相同兩種不同),另上格內所見由最小的3碼流水號至7碼流水號有數種不同,下格內則見有加蓋地名及直接印有地名兩種不同,此是大致分類的方式,郵友如有不同歡迎補充,在大陸各地互寄所使用的掛號條可能種類還更多,但個人是以寄台掛號郵件上,所發現使用的為主要介紹對像,以下即以右上格內最小3碼流水號,做為主要分類開始介紹﹕


(圖1、2、3)正面貼2元20分郵資,銷江西信丰、1993.6.26日戳航空掛號寄台北,貼三格式、右上格為3碼流水號(097)、右下格加蓋(江西信丰)地名(圖2為放大圖),背有台北(酉41)、1993.7.5日15時、TAIPEI戳到達。



(圖4、5、6)正面貼3元50分郵資,銷山东济南、1993.8.7日18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貼三格式、右上格為3碼流水號(177)、右下格加蓋有框(济南43支)地名(圖5為放大圖),背有台北(酉41)、1993.8.12日15時、TAIPEI戳到達。



(圖7、8、9)背面貼2元20分郵資,銷安徽寿县、1993.8.18日18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3碼流水號(932)、右下格加蓋(安徽寿县)地名(圖8為放大圖),背有台北(酉41)、1993.8.27日15時、TAIPEI戳到達。



(圖10、11、12)正背面共貼2元20分郵資,正面銷陝西白河、1993.8.30日、仓上(所)戳,背面銷陝西白河、1993.8.30日、营业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3碼流水號(459)、右下格加蓋有框(白河仓上)地名(圖11為放大圖),背有台北(酉41)、1993.9.6日15時、TAIPEI戳到達。



(圖13、14、15)正面貼2元20分郵資,銷江西信丰、1993.9.5日戳航空掛號寄台北,貼三格式、右上格為3碼流水號(265)、右下格加蓋(江西信丰)地名(圖14為放大圖),背有台北(酉41)、1993.9.13日15時、TAIPEI戳到達。



(圖16、17、18)背面貼2元20分郵資,銷江西赣县、1993.10.6日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3碼流水號(392)、右下格加蓋(赣县)地名(圖17為放大圖),背有台北(酉41)、1993.10.13日15時、TAIPEI戳到達。



(圖19、20、21)背面貼3元郵資,銷江西德安、1993.11.21日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3碼流水號(002)、右下格未加蓋地名(圖20為放大圖),背有台北(未32)、1993.11.30日11時、TAIPEI戳到達。



(圖22、23、24)正面貼2元20分郵資,銷江西南康、1993.12.21日戳航空掛號寄台北,貼三格式、右上格為3碼流水號(904)、右下格加蓋(南康)地名(圖23為放大圖),背有台北(申33)、1993.12.29日11時、TAIPEI戳到達。



(圖25、26、27)背面貼2元90分郵資,銷安徽淮南、1994.1.6日19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3碼流水號(452)、右下格加蓋(淮南洞支)地名(圖26為放大圖),背有台北(酉43)、1994.1.15日11時、TAIPEI戳及台灣台北、83.1.17日、甲X、六十七支戳到達。



(圖28、29、30)正面貼3元郵資,銷山西离石、1994.1.13日18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貼三格式、右上格為3碼流水號(076)、右下格加蓋(山西离石)地名(圖29為放大圖),背有台北(申35)、1994.1.18日11時、TAIPEI戳到達。



(圖31、32、33)正面貼2元20分郵資,銷江西信丰、1994.1.21日戳航空掛號寄台北,貼三格式、右上格為3碼流水號(843)、右下格加蓋(江西信丰)地名(圖32為放大圖),背有台北(酉43)、1994.1.29日11時、TAIPEI戳到達。



(圖34、35、36)背面貼2元5分郵資,銷安徽寿县、1994.2.15日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3碼流水號(424)、右下格加蓋(安徽寿县)地名(圖35為放大圖),背有台北(申35)、1994.2.22日11時、TAIPEI戳到達。



(圖37、38、39)背面貼3元70分郵資,銷江西抚州、1994.2.27日11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3碼流水號(172)、右下格加蓋(抚州)地名(圖38為放大圖)。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31885

大陸寄台貼國內掛號條的種類(上B     ----     夏大緯


(圖40、41、42)背面貼2元60分郵資,銷江西石城、1994.3.1日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3碼流水號(956)、右下格加蓋(江西石城)地名(圖41為放大圖)。



(圖43、44、45)背面貼2元5分郵資,銷安徽寿县、1994.4.1日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3碼流水號(194)、右下格加蓋(安徽寿县)地名(圖44為放大圖)。



(圖46、47、48)背面貼2元20分郵資,銷安徽寿县、1994.6.1日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3碼流水號(102)、右下格加蓋(安徽寿县)地名(圖47為放大圖)。



(圖49、50、51)背面貼4元70分郵資,銷江西抚州、1995.7.31日20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3碼流水號(704)、右下格加蓋(抚州)地名(圖50為放大圖)。



(圖52、53、54)背面貼3元20分郵資,銷江西南康、1995.9.14日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3碼流水號(725)、右下格加蓋(南康)地名(圖53為放大圖),背有台北、1995.9.21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55、56、57)背面貼2元20分郵資,銷湖北嘉鱼、1993.11.11日、(营业)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5碼流水號(07807)、右下格未加蓋地名(圖56為放大圖),背有台北(未32)、1993.11.17日11時、TAIPEI戳到達。



(圖58、59、60)背面貼2元20分郵資,銷浙江嵊县、1994.2.21日14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5碼流水號(00081)、右下格加蓋有框(嵊县)地名(圖59為放大圖)。



(圖61、62、63)背面貼2元20分郵資,銷湖北宜昌市、1994.3.2日15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6碼流水號(第000333号)、右下格印有(宜昌市)地名(圖62為放大圖)。



(圖64、65、66)背面貼2元20分郵資,銷贵州凯里、1993.8.26日11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7碼流水號(0000886)、右下格印有(贵州凯里)地名(圖65為放大圖),背有台北(酉41)、1993.9.7日15時、TAIPEI戳到達。



(圖67、68、69)背面貼4元郵資,銷贵州丹寨、1993.11.27日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7碼流水號(0000182)、右下格加蓋(DANZHAI)地名(圖68為放大圖),正面有台北(未32)、1993.12.7日11時、TAIPEI戳到達。



(圖70、71、72)正面貼50分郵資,銷內蒙古阿荣旗、1994.11.18日8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貼三格式、右上格為3碼流水號(967)、右下格加蓋(阿荣旗那克搭)地名(圖71為放大圖),該封郵資只貼50分,但由背面有台灣殘留掛號條來看,應確是有經掛號寄遞,因此留待最後一併提出探討。



B、三格式、左格挂号信函4


三格式、左格挂号信函4字掛號條,如詳分可分挂号信函4字有細體(字較細)、粗體(字較粗)兩種不同,右格則分成上下兩格,上格內所見由最小的3碼流水號至7碼流水號有數種不同,下格內則見有加蓋地名及直接印有地名兩種不同,此是大致分類的方式,郵友如有不同歡迎補充,在大陸各地互寄所使用的掛號條可能種類還更多,但個人是以寄台掛號郵件上,所發現使用的為主要介紹對像,以下即以右上格內最小3碼流水號,做為主要分類開始介紹﹕


(圖73、74、75)背面貼2元20分郵資,銷江西瑞金、1993.8.31日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3碼流水號(654)、右下格加蓋(江西瑞金)地名(圖74為放大圖),背有台北(酉41)、1993.9.7日15時、TAIPEI戳到達。



(圖76、77、78)正面貼2元20分郵資,銷吉林省吉林市、1993.11.20日17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貼三格式、右上格為3碼流水號(469)、右下格加蓋(吉林市1支)地名(圖77為放大圖),背有台北(未32)、1993.11.26日11時、TAIPEI戳到達。



(圖79、80、81)正面貼2元20分郵資,銷吉林浑江、1993.12.20日8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貼三格式、右上格為3碼流水號(956)、右下格加蓋有框(浑江)地名(圖80為放大圖),背有台北(申33)、1993.12.24日11時、TAIPEI戳到達。



(圖82、83、84)正面貼2元郵資,銷山西长子、1994.1.12日16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貼三格式、右上格為3碼流水號(552)、右下格加蓋(山西长子)地名(圖83為放大圖),背有台北(申35)、1994.1.18日11時、TAIPEI戳及台灣台北、83.1.19日10時、中山(子22)戳到達。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新北郵刊第二卷第六期內(2013.11.15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31884

大陸寄台貼國內掛號條的種類(下A     ---      夏大緯


(圖85、86、87)背面貼3元20分郵資,銷江西石城、1996.2.9日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3碼流水號(189)、右下格加蓋有框(江西石城)地名(圖86為放大圖),背有台北、1996.2.X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88、89、90)背面貼2元20分郵資,銷四川宜宾、1993.9.4日19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4碼流水號(0647)、右下格印有(宜宾市)地名(圖89為放大圖),背有台北(酉41)、1993.9.9日15時、TAIPEI戳到達。



(圖91、92、93)背面貼2元5分郵資,銷河南濮阳县、1993.9.10日19時、梁庄(所)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4碼流水號(0122)、右下格加蓋(濮阳梁庄所)地名(圖92為放大圖)。



(圖94、95、96)正面貼2元10分郵資,銷安徽芜湖、1993.10.5日15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貼三格式、右上格為4碼流水號(0051)、右下格加蓋(WUHU  2)地名(圖95為放大圖),背有台北(酉41)、1993.10.13日15時、TAIPEI戳到達。



(圖97、98、99)背面貼2元5分郵資,銷安徽黄山市、1993.10.7日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4碼流水號(0397)、右下格加蓋(徽州区)地名(圖98為放大圖),背有台北(酉41)、1993.10.15日15時、TAIPEI戳到達。



(圖100、101、102)正面貼2元20分郵資,銷江西玉山、1993.10.17日戳航空掛號寄台北,貼三格式、右上格為4碼流水號(0295)、右下格加蓋有框(江西玉山)地名(圖101為放大圖),背有台北(未32)、1993.10.26日11時、TAIPEI戳到達。



(圖103、104、105)正面貼2元30分郵資,銷四川宜宾、1993.10.22日19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貼三格式、右上格為4碼流水號(0594)、右下格加蓋(宜宾)地名(圖104為放大圖),背有台北(未32)、1993.10.28日11時、TAIPEI戳到達。



(圖106、107、108)正面貼2元5分郵資,銷安徽芜湖县、1993.11.20日戳航空掛號寄台北,貼三格式、右上格為4碼流水號(0302)、右下格加蓋(芜湖县)地名(圖107為放大圖)。



(圖109、110、111)背面貼2元20分郵資,銷江西赣州、1994.1.31日19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4碼流水號(0651)、右下格加蓋(赣州国际)地名(圖110為放大圖),背有台北(申35)、1994.2.8日11時、TAIPEI戳到達。



(圖112、113、114)正面貼2元20分郵資,銷河南新县、1994.3.28日19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貼三格式、右上格為4碼流水號(0310)、右下格手寫(八里)地名(圖113為放大圖)。



(圖115、116、117)正面貼2元20分郵資,銷湖北洪湖、1994.12.26日、峰口戳航空掛號寄台北,貼三格式、右上格為4碼流水號(0961)、右下格加蓋(洪湖峰口)地名(圖116為放大圖)。



(圖118、119、120)正面貼3元郵資,銷河南午钢、1995.7.1日17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貼三格式、右上格為4碼流水號(0157)、右下格加蓋(寺坡)地名(圖119為放大圖)。



(圖121、122、123)背面貼3元20分郵資,銷江西会昌、1995.10.6日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4碼流水號(0033)、右下格加蓋(会昌)地名(圖122為放大圖),背有台北、1995.10.16日11時、丁2、TAIPEI戳到達。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31883



大陸寄台貼國內掛號條的種類(下B    ---       夏大緯


(圖124、125、126)背面貼2元80分郵資,銷江西会昌、1996.1.14日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4碼流水號(0064)、右下格加蓋(江西会昌)地名(圖125為放大圖)。



(圖127、128、129)背面貼3元20分郵資,銷安徽黄山市、1996.9.21日4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4碼流水號(0096)、右下格加蓋有框(黄山市)地名(圖128為放大圖),背有台北、1996.9.30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130、131、132)背面貼2元45分郵資,銷新疆塔城、1993.12.9日21時戳航空掛號寄永和,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4碼流水號(0775)、右下格加蓋(新疆塔城)地名(圖131為放大圖),背有台北(申33)、1993.12.22日11時、TAIPEI戳及台灣、82.12.23日11時、永和(戊1)、台灣永和、82.12.27日12時、甲1、一支戳到達,該封掛號條較特殊,雖同為4碼流水號但留在最後才介紹。



(圖133、134、135)正面貼2元40分郵資,銷甘肃靖远、1992.1.9日17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貼三格式、右上格為5碼流水號(00120)、右下格加蓋(靖远北湾支)地名(圖134為放大圖)。



(圖136、137、138)背面貼2元55分郵資,銷浙江余杭、1993.7.5日16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5碼流水號(00163)、右下格加蓋(塘栖)地名(圖137為放大圖),背有台北(酉41)、1993.7.12日15時、TAIPEI戳到達。



(圖139、140、141)背面貼2元20分郵資,銷浙江北仑、1993.9.1日13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5碼流水號(00949)、右下格加蓋(北侖大矸)地名(圖140為放大圖),背有台北(酉41)、1993.9.20日15時、TAIPEI戳到達。



(圖142、143、144)背面貼2元5分郵資,銷浙江兰溪、1993.10.10日14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5碼流水號(00644)、右下格加蓋(兰溪)地名(圖143為放大圖),背有台北(酉41)、1993.10.18日15時、TAIPEI戳到達。



(圖145、146、147)正面貼2元10分郵資,銷浙江庆元、1993.12.10日20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貼三格式、右上格為5碼流水號(00670)、右下格加蓋(浙江庆元)地名(圖146為放大圖),背有台北(未32)、1993.12.18日11時、TAIPEI戳到達。



(圖148、149、150)正面貼3元20分郵資,銷湖北广水、1994.11.27日戳航空掛號寄台北,貼三格式、右上格為5碼流水號(00051)、右下格加蓋(广水陈巷)地名(圖149為放大圖),背有台北(申35)、1994.12.5日11時、TAIPEI戳及台灣台北、83.12.6日10時、大安(子21)戳到達。



(圖151、152、153)背面貼3元郵資,銷湖北长阳、1995.9.18日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5碼流水號(00014)、右下格加蓋(湖北长阳)地名(圖152為放大圖),背有台北、1995.9.26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154、155、156)正面貼2元10分郵資,銷广西钟山、1993.10.17日戳航空掛號寄高雄,貼三格式、右上格為6碼流水號(000430)、右下格加蓋(广西钟山)地名(圖155為放大圖),背有台北(申33)、1993.10.27日11時、TAIPEI戳及台灣、82.10.28日10時、高雄(子X)戳到達。



(圖157、158、159)背面貼2元20分郵資,銷湖北潜江、1994.5.5日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6碼流水號(000339)、右下格加蓋有框(湖北潜江)地名(圖158為放大圖)。



(圖160、161、162)背面貼2元10分郵資,銷湖南邵阳、1993.11.18日15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7碼流水號(NO.0000992)、右下格加蓋(邵阳市五一XX)地名(圖161為放大圖),背有台北(申33)、1993.11.23日11時、TAIPEI戳到達。



(圖163、164、165)正背面共貼3元80分郵資,銷湖北武汉、1994.2.4日19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右上格為7碼流水號(0000244)、右下格加蓋(武汉32支)地名(圖164為放大圖),背有台北(申35)、1994.2.9日11時、TAIPEI戳到達。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31882

大陸寄台貼國內掛號條的種類(下C     ---      夏大緯


C、三格式、左格挂号函件4


三格式、左格挂号函件4字掛號條,如詳分可分挂号函件4字有細體(字較細)、粗體(字較粗)兩種及挂号函件4字有紅字、黑字兩種不同,右格則分成上下兩格,上格內所見由最小的4碼流水號至7碼流水號有數種不同,下格內則似乎僅見加蓋地名一種,此是大致分類的方式,郵友如有不同歡迎補充,在大陸各地互寄所使用的掛號條可能種類還更多,但個人是以寄台掛號郵件上,所發現使用的為主要介紹對像,以下即以右上格內最小4碼流水號,做為主要分類開始介紹﹕


(圖166、167、168)背面貼1元90分郵資,銷陝西西乡、1993.9.7日、峽口(所)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左格挂号函件紅字、右上格為4碼流水號(0151)、右下格加蓋(西乡峽口)地名(圖167為放大圖),背有台北(酉41)、1993.9.15日15時、TAIPEI戳到達。



(圖169、170、171)背面貼2元20分郵資,銷安徽灵壁、1993.10.23日18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左格挂号函件紅字、右上格為4碼流水號(0380)、右下格加蓋(安徽灵壁)地名(圖170為放大圖),背有台北(未32)、1993.10.28日11時、TAIPEI戳到達。



(圖172、173、174)背面貼2元10分郵資,銷安徽灵壁、1994.2.25日17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左格挂号函件紅字、右上格為4碼流水號(0512)、右下格加蓋(安徽灵壁)地名(圖173為放大圖)。



(圖175、176、177)正面貼2元80分郵資,銷安徽歙县、1994.6.4日16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貼三格式左格挂号函件紅字、右上格為4碼流水號(0994)、右下格加蓋(歙县东门)地名(圖176為放大圖),背有台灣台北、83.6.11日12時、甲11、六十七支戳到達。



(圖178、179、180)正面貼2元10分郵資,銷安徽凤阳、1994.4.18日11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貼三格式左格挂号函件黑字、右上格為4碼流水號(0061)、右下格加蓋「板桥(支)」地名(圖179為放大圖)。



(圖181、182、183)正面貼2元50分郵資,銷河南新县、1994.6.14日19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貼三格式左格挂号函件黑字、右上格為4碼流水號(0419)、右下格加蓋(河南新县)地名(圖182為放大圖)。



(圖184、185、186)背面貼3元20分郵資,銷湖北十堰、1996.3.5日16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左格挂号函件黑字、右上格為4碼流水號(0100)、右下格加蓋(十堰XX)地名(圖185為放大圖),背有台北、1996.3.12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187、188、189)正面貼2元90分郵資,銷广西天峨、1996.7.25日11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貼三格式左格挂号函件黑字、右上格為4碼流水號(0562)、右下格加蓋(天峨  Tian  ei)地名(圖188為放大圖),背有台北、1996.8.3日11時、丁1、TAIWAN,R.O.C.戳到達。



(圖190、191、192)背面貼2元20分郵資,銷浙江永康、1994.3.23日16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左格挂号函件黑字、右上格為5碼流水號(00042)、右下格加蓋(永康)地名(圖191為放大圖)。



(圖193、194、195)背面貼3元20分郵資,銷浙江宁波、1994.12.30日18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左格挂号函件黑字、右上格為5碼流水號(00542)、右下格加蓋(Niogbo  1)地名(圖194為放大圖)。



(圖196、197、198)背面貼4元郵資,銷浙江兰溪、1995.1.8日13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左格挂号函件黑字、右上格為5碼流水號(00099)、右下格加蓋(兰溪)地名(圖197為放大圖)。



(圖199、200、201)背面貼3元20分郵資,銷浙江宁波、1995.1.27日18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貼三格式左格挂号函件黑字、右上格為5碼流水號(00582)、右下格加蓋(Niogbo  1)地名(圖200為放大圖)。



(圖202、203、204)正面貼3元郵資,銷广西桂林、1994.9.7日19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貼三格式左格挂号函件黑字、右上格為7碼流水號(0000167)、右下格加蓋有框(桂林6支)地名(圖203為放大圖)。



由上項的介紹可得知,大陸寄台掛號郵件貼國內掛號條的大致種類,在大陸各地互寄所使用的掛號條可能種類還更多,但個人是以寄台掛號郵件上,所發現使用的為主要介紹對像,此是大致分類的方式,郵友如有不同歡迎補充,如有遺漏不足及錯誤之處,還待對此有專研的郵友不吝指教補充及更正,可讓郵友更清楚了解相關訊息及得以正確得知其差異不同之處將不勝感激。



参考資料﹕莊智志先生所寫「大陸郵政–掛號標籤來華」一文


楊敏寬先生在華郵網提供的多種圖檔介紹


個人在華郵網貼文「大陸寄台掛號條」的探討


何輝慶先生編著的「海峽兩岸通郵史(1875~2008)」一書


華郵網內多位郵友提供的資料補充


                                       2013.7.7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新北郵刊第三卷第一期內(2014.1.15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31480

大陸寄台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封(上)     ----      夏大緯


                兩岸郵品隨著兩岸合辦郵展,在網路上被研究探討、發表相關兩岸郵品的郵文也越來越多,許許多多之前未被太重視,或被忽略掉的各種戳記、標籤等,都被重新挖掘出來探討及研究,也帶動及吸引更多的郵友参與及收集,郵品的收集不論價格高低,皆有其意義、趣味、特殊等可資探討之處,而對收藏的範圍則可專研、純收集、僅為愛好等多種角度,並可因人、因喜好而自行決定並不受限,只要是良性發展也是正規的收藏模式,才能真正讓郵友自發性的主動收集,而非受炒作風潮影響漲時一窩蜂搶、跌時人潮散,期盼此股風氣能夠持續及更加的往外擴散發展。


在大陸寄台的掛號封上,發現有些封上貼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標籤,此種標籤何時開始使用?何時停止?為何要貼用此種標籤?楊敏寬先生曾於2008年在彰郵發表【聯郵掛號函件~「電腦條碼標籤」初探】一文,文中提及【「電腦條碼標籤」是經過電腦掃瞄器或直接輸入來函掛號號碼,列印在「郵」字底紋貼紙並黏貼於該函件上,以便相關國際業務統計及用郵人查詢。經收集發現,郵局聯郵處有關國際掛號郵件業務,自2001年間開始全面貼用此「電腦條碼標籤」至今,已有多次版式及衍生品出現使用之記錄,經整理分類並賦予番號以便介紹。】,可得知此種標籤應是配合郵局相關業務而產生的措施,而郵品是依據實物來証明,因此拋磚引玉提出介紹,期盼經由大家的共同探討,而能找出此種標籤最早使用日期及最晚使用日期。


本文最主要是探討大陸寄台掛號封上,貼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標籤者,另有一種貼「掛快股補據或掛快股補據(聯郵)」標籤者,及上項楊兄文中的「聯郵掛號函件」標籤者,則將另為文介紹,現介紹下列郵品給郵友参考﹕


(圖1、2)為西式封背貼5元50分郵資,銷福建永春、1997.3.21日17時、营业1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080永春362600」掛號條,及「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26541 100920 6」標籤,背有台北、1997.3.25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3、4)為西式封背貼8元50分郵資,銷江苏淮阴、97.06.09日18時、广场5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722淮阴223001」掛號條,背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38531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7.6.16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5、6)為西式封背貼5元50分郵資,銷广东紫金、1997.6.15日15時、蓝圹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031紫金517447」掛號條,背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39680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7.6.23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7、8)為西式封貼9元郵資,銷新疆乌鲁木齐、1997.6.17日20時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440乌鲁木齐830000」掛號條,背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39705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7.6.23日11時、丁1、TAIPEI不太清楚戳到達。


(圖9、10)為西式封貼550分郵資,銷上海、1997.07.07日12時、胜利村3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201上海200092」掛號條,背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42208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7.7.10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11、12)為西式封背貼1050分郵資,銷安徽黃山市、1997.7.22日16時、营业3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779黃山市245000」掛號條,背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44994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7.7.29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13、14)為西式封背貼5元50分郵資,銷湖南邵东、1997.8.30日8時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806邵东422800」掛號條,背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50165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7.9.4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15、16)為西式封背貼5元郵資,銷浙江临海、1997.8.30日19時、营业7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271临海317000」掛號條,背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50360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7.9.5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17、18)為西式封貼5元50分郵資,銷福州深圳、97.09.03日20時、东街口7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3146福州350001」掛號條,背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50655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7.9.8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19、20)為西式封貼9元50分郵資,銷江苏淮安、1997.09.02日7時、营业3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998淮安223200」掛號條,背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50785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7.9.8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21、22)為西式封背貼5元50分郵資,銷湖南宁远、1997.9.3日18時、营业2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069宁远425600」掛號條,背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51162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7.9.11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23、24)為西式封背貼5元郵資,銷四川中江、1997.9.4日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187中江618100」掛號條,背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51164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7.9.11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25、26)為西式封背貼5元50分郵資,銷安徽青阳、1997.9.5日18時、营业1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515青阳242800」掛號條,背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51177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7.9.11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27、28)為西式封背貼4元53分郵資,銷江西赣县、1997.9.7日、营业4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1084赣县341100」掛號條,背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51677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7.9.15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29、30)為西式封背貼5元郵資,銷山西平鲁、1997.9.10日16時、营业2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703平鲁038600」掛號條,背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51942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7.9.17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31、32)為西式封背貼10元郵資,銷湖南永兴、1997.10.18日17時、马田2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9555永兴423300」掛號條,背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56749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7.10.23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33、34)為西式封背貼9元郵資,銷湖南永兴、1997.12.11日17時、马田2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9689永兴423300」掛號條,背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64044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7.12.16日11時、丁2、TAIPEI戳到達。


(圖35、36)為西式封背貼11元郵資,銷江苏徐州、1997.12.20日19時、彭城路6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852徐州221001」掛號條,正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65137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7.12.24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37、38)為西式封正背面共貼21元郵資,銷安徽歙县、1997.12.31日18時、人民路2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696歙县245200」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66615 100920 6」標籤,及87.1.7日到達章。


(圖39、40)為西式封背貼34元20分郵資,銷湖南永兴、1998.1.8日17時、马田2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9755永兴423300」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67529 100920 6」標籤,及87.1.15日到達章。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臺灣糖業研究所
夏大緯


維基百科對臺灣糖業研究所的介紹為﹕臺灣種植甘蔗,一般咸信始於16世紀下半葉。1661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屯田開墾發展種蔗製糖,臺灣糖業因而漸趨發達。臺灣糖業研究之歷史,當遠溯至1895年日本統治臺灣。

    1901年,臺灣總督府在民政部殖產局設置台南出張所。1903年在台南廳大目降(現臺南市新化區)設置甘蔗試作場,1906改為糖業試驗場。

    1921年台灣總督府頒布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組織規程,將糖業試驗場與其他各種試驗機關合併統一隸屬中央研究所。

    1932年台灣總督府頒布臺灣總督府糖業試驗所組織規程,將中央研究所內之糖業科及高雄檢糖所合併成立糖業試驗所,直屬台灣總督府,綜合糖業之試驗研究工作,並由大目降遷至台南竹高厝(台南市東區生產路現址),任命日人岡出幸生為首任所長。

    1945年台灣光復,糖業試驗所由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改組為台灣省糖業試驗所,任命盧守耕博士為第一任所長。1948年奉台灣省政府令改隸台灣糖業公司,名稱改為台灣糖業驗試所,由台糖繼續聘請盧守耕博士為所長。1949年於台灣糖業試驗所內,成立糖業研究評議委員會,為台灣農業研究評議制度之濫觴。

    1973年更名為「台灣糖業研究所」。

    1980年在所內成立台灣糖業博物館,展示台灣糖業珍貴史料,並開放中外人士參觀。

    1999年奉台糖精簡組織決策,將台灣糖業研究所與台糖畜產研究所合併為台糖研究所。

    2005年重整為現在組織,配合公司願景與策略開發新興事業。】。


由上介紹可得知臺灣糖業研究所的沿革,現即介紹該臺灣糖業研究所實寄封給郵友參考﹕


(圖1)為臺灣糖業研究所官封貼8元郵資,銷台灣台南、75.3.1218時、生產路(代)戳,掛號寄台北背有台灣台北、75.3.1310時、戊、八十七支戳到達,生產路代辦所於民國42.3.X日設立、民國86.8.11日撤銷。

圖1正面.jpg


圖1背面.jpg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5.6.29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31479



大陸寄台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封(中)     ----    夏大緯


(圖41、42)為西式封背貼700分郵資,銷河南安阳、1998.2.10日11時、紅旗路8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723安阳455000.1」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71406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8.2.17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43、44)為西式封背貼850分郵資,銷上海、98.02.14日17時、新川1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011上海201200」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71418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8.2.17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45、46)為西式封背貼550分郵資,銷江苏徐州、1998.2.20日19時、彭城路6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865徐州221001」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72390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8.2.24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47、48)為西式封正背面共貼950分郵資,銷安徽歙县、1998.2.18日18時、人民路2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164歙县245200」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72399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8.2.24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49、50)為西式封背貼950分郵資,銷安徽黃山市、1998.2.24日16時、营业3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507黃山市245000」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73188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8.3.3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51、52)為西式封正背面共貼950分郵資,銷安徽歙县、1998.3.11日、人民路2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462歙县245200」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75058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8.3.17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53、54)為西式封背貼700分郵資,銷广西玉林、98.03.10日18時、东门路(营)2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296玉林537000」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75131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8.3.17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55、56)為西式封貼850分郵資,銷石家庄、1998.03.19日19時、长安9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1253石家庄050011–1」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75975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8.3.23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57、58)為西式封背貼11元郵資,銷江苏苏州、1998.03.27日11時、东北街9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360苏州215001」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76866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8.3.30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59、60)為西式封背貼11元20分郵資,銷江苏苏州、1998.03.30日18時、东北街6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162苏州215001」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77219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8.4.2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61、62)為西式封背貼11元50分郵資,銷安徽黄山市、1998.4.1日16時、营业3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320黄山市245000」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77743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8.4.7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63、64)為西式封背貼1080分郵資,銷江苏苏州、1998.04.21日11時、东北街9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412苏州215001」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79678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8.4.24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65、66)為西式封背貼1100分郵資,銷江苏苏州、1998.04.26日11時、东北街1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963苏州215001」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80239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8.4.29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67、68)為西式封背貼950分郵資,銷江苏苏州、1998.05.15日11時、东北街8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535苏州215001」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82453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8.5.19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69、70)為西式封貼5元郵資,銷天津、1998.5.30日19時、佟楼2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944天津300074」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84419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8.6.3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71、72)為西式封貼950分郵資,銷江苏苏州、1998.06.04日11時、东北街10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950苏州215001」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85015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8.6.8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73、74)為西式封背貼7元郵資,銷辽宁锦州、1998.6.11日11時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084锦州121000」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86057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8.6.17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75、76)為西式封背貼10元郵資,銷湖北应城、1998.6.15日、大治路3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505应城432400」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86446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8.6.20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77、78)為西式封背貼680分郵資,銷吉林柳河、1998.6.19日8時、营业1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206柳河135300」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87592 100920 6」標籤。


(圖79、80)為西式封背貼550分郵資,銷江苏无锡、1998.07.04日10時、人民路16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361无锡214001」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88606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8.7.8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31477

大陸寄台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封(下)     ---      夏大緯


(圖81、82)為西式封貼5元郵資,銷山西新绛、1998.7.5日19時、营业2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938太原030000」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89044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8.7.13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83、84)為西式封背貼10元郵資,銷山东龙口、1998.10.16日11時、营业1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040龙口265701」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01293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8.10.22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85、86)為西式封背貼9元50分郵資,銷山东龙口、1998.11.15日11時、营业2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060龙口265701」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05211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8.11.21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87、88)為西式封背貼5元50分郵資,銷太原、99.01.08日15時、女子局4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170太原030001」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00685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9.1.12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另較特殊的是背面該局用空白電腦郵資券紙張,來黏貼「掛號收據」條(一般是以膠水來黏貼)。


(圖89、90)為西式封背貼8元50分郵資,銷山东龙口、1999.01.09日11時、营业2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425龙口265701」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01077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9.1.15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另較特殊的是正面該局同樣用空白電腦郵資券紙張,來黏貼「掛號收據」條(一般是以膠水來黏貼)。


(圖91、92)為西式封貼7元郵資,銷陝西宝鸡、1999.1.20日18時、经二路10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048经二路721000」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02298 100920 6」標籤,另較特殊的是背面用「台北長春路、1999.1.27日」不完整電腦郵資券,來黏貼「掛號收據」條(一般是以膠水來黏貼)。


(圖93、94)為西式封貼5元50分郵資,銷天津、1999.2.14日19時、东马路2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505天津300090」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05208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9.2.20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另較特殊的是背面該局同樣用空白電腦郵資券紙張,來黏貼「掛號收據」條(一般是以膠水來黏貼)。


(圖95、96)為西式封背貼9元郵資,銷江苏无锡、1999.07.03日11時、人民路6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157无锡214001」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20964 100920 6」標籤,及台北、1999.7.7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97、98)為西式封背貼7元40分郵資,銷天津、2000.01.29日19時、鞍山道6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967天津300020」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43560 100920 6」標籤,及台北、2000.2.2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99、100)為西式封背貼7元80分郵資,銷西宁、2000.02.15日17時、大十字9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557西宁810000」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45296 100920 6」標籤,及台北、2000.2.21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101、102)為西式封背貼10元郵資,銷安徽黃山市、2000.03.10日14時、隆阜1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334黃山市245021」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47873 100920 6」標籤,及台北、2000.3.16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103、104)為西式封背貼5元60分郵資,銷天津、2000.4.1日11時、东马路2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561天津300090」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49787 100920 6」標籤,及台北、2000.4.6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另較特殊的是背面用「台北長春路、2000.04.06日18時、甲22、TAIWAN.R.O.C.、0.00元」電腦郵資券,來黏貼「掛號收據」條(一般是以膠水來黏貼)。


(圖105、106)為西式封貼1080分郵資,銷山东高密、2000.08.12日18時、车站1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135高密261500」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62894 100920 6」標籤,及台北、2000.8.18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107、108)為西式封背貼10元50分郵資,銷安徽黄山市、2000.10.03日、营业3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862黄山市245000」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67528 100920 6」標籤,及台北、2000.10.9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109、110)為西式封背貼7元30分郵資,銷天津、2000.11.9日19時、东马路2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568天津300090」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70512 100920 6」標籤,及台北、2000.11.14日11時、丁2、TAIPEI戳到達。


(圖111、112)為西式封背貼18元郵資,銷武汉、2000.11.23日17時、张家湾1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853武汉430065」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71890 100920 6」標籤,及89.11.30日到達章。


(圖113、114)為西式封背貼12元郵資,銷浙江龙游、2000.11.28日17時、营业3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268龙游324400」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72438 100920 6」標籤,及台北、2000.12.X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115、116)為西式封背貼5元90分郵資,銷安徽黃山市、2000.12.03日16時、新安北路1戳掛號寄台北,正面有「挂0742黃山市245000」掛號條,背面有「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73757 100920 6」標籤,及台北、2000.12.21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由上項介紹可得知「掛快股補據(聯郵條碼)、R00000 100920 6」標籤,其R之後的5個數字是由小到大,超過5位數字後再重由小到大,而之後的「100920 6」數字則均保留没有變化,個人收集到最早,貼此標籤的時間為1997.3.25日、最晚則為2000.12.21日,是否有更早及更晚貼此標籤者?還盼郵友提供資料或公諸於同好,如此相關資料才能更為完整及豐富。



参考資料﹕楊敏寬先生2008年在彰郵發表【聯郵掛號函件~「電腦條碼標籤」初探】一文


                                2013.10.13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高雄市郵藝學會會刊第28期內(2013年12月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30097

再談大陸寄台補資封(上)   ---       夏大緯


前段時間楊敏寬兄在華郵網介紹「大陸寄台補資封賞析」,前言中提及【夏大緯先生曾於2010年6月2日,在他的部落格郵文中寫了一篇「大陸寄台~退回補資封」。文中圖文並茂介紹了15件自1990年12月至1997年8月間,有關大陸地區寄台灣郵件,因資費不足以「欠資」為由退回寄件人,待補貼差額郵票後再寄的相關郵件做介紹。現受啟發,也找到所藏近20件自1989年4月至2003年間大陸寄台補資封,現介紹給有興趣的郵友,並補夏教授所缺的一部分。】,楊兄所言該文寫於3年前,當時個人才收集大陸郵品約僅2年時間,也僅是初步的收集還未開始研究(個人對郵品是先去收集,在數量、種類等較多後,才開始著手去研究,否則難免不夠周全,但郵品要求周全及數量,也可謂是一條永無止盡的發展,適度評量每人的財力及需求即可,雖然要寫郵文時永遠都覺得郵品不足,但如要等到郵品齊全再寫,可能永無可下筆的時刻,適度即可如之後有再增加郵品,再寫續或補充即可),且收集的大多為近20年左右便宜及種類繁多的各類郵品,但還是大胆的寫了一系列各種大陸寄台郵文,在當時也僅算是介紹並未真正深入,只是見當時一些大陸寄台郵品,似乎未見有人介紹及報導,如補資封、國際戳、基隆申一戳等,因而就為文介紹提供給郵友参考,事隔3年兩岸郵品越來越熱門,許多兩岸郵品可謂鯉躍龍門身價10倍、百倍,各種有關兩岸片封簡、郵戳、郵資、郵史、郵路等,也幾乎都有人在研究及收集,因而重新大整理並把近3年所購郵品加入,再寫此篇為續介紹給郵友参考。


(圖1、2)正面右上處貼2枚郵票郵資共28分,銷福建尤溪、1989.5.10日戳航空寄高雄,正面左側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並在正面中上處有手寫「应收90」字樣,該封重量應為30公克,郵資為60分加航空30分共9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重新在背面左側,補貼3枚郵票郵資共66分,銷福建尤溪、1989.5.12日戳(間隔2天)重新寄出,該封正面所貼2枚郵票國銘有塗銷、背面3枚則漏塗銷。


(圖3、4)正面右上貼3枚郵票、郵資共30分未銷戳航空寄中和,正面左側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背面銷新疆塔城、1989.8.2日19時、信函戳退回寄件人,民國78年(1989年)2月10日起大陸寄台信函水陸郵資,20公克以內由30分調漲為40分,該封少貼10分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左下處補貼10分票1枚,然後一併銷新疆塔城、1989.8.5日8時戳(間隔3天)重新寄出,該封正面所貼4枚郵票國銘均塗銷。


(圖5、6)正面右上貼3枚郵票郵資共20分,銷四川丰都、1990.8.13日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上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30分共7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四川丰都、1990.8.16日戳,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50分票1枚,銷四川丰都、1990.8.19日戳(間隔6天)重新寄出。


(圖7、8)背面左下貼2枚郵票郵資共38分,銷安徽合肥、1990.11.29日19時戳航空寄高雄,正面左上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30分共7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票右側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計12分未銷戳、及正面右上處補貼20分票1枚,銷安徽合肥、1990.12.12日19時戳(間隔13天)重新寄出。


(圖9)正面右上貼2枚郵票、郵資共40分航空寄高雄,正面中左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15分共55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20分票1枚,再同時一併銷山西神池、1991.6.30日戳重新寄出。


(圖10)正面右上貼2枚郵票、郵資共30分航空寄高雄,正面左上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30分共7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正面銷湖南衡阳、1991.7.2日14時戳,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40分,再同時一併把4枚郵票用筆劃銷,另在右中處銷湖南衡阳、1991.7.12日7時戳(間隔10天)重新寄出。


(圖11、12)正面右上貼2枚郵票、郵資共30分航空寄中和,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15分共55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北京、1991.11.12日10時、81(支)紅戳,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下方補貼30分票1枚,再同時一併銷北京、1991.11.14日22時、81(支)戳(間隔2天)重新寄出。


(圖13)郵政快件封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貴州松桃、1991.11.26日戳寄高雄,另銷紅色T、20/150欠資戳,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由於寄件人没有寫地址無法退回,且快件没有開放寄台灣,把郵政快件用筆劃銷後,未補資再重新寄出。


(圖14、15)正面右上有貼票再撕下的痕跡,正面左上處有釘書機釘孔痕跡,應是有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貼5枚郵票郵資共220分,再同時一併銷福建福州、1992.10.12日15時戳航空掛號重新寄高雄。


(圖16、17)正面右上貼50分票1枚,銷黑龙江鹤岗、1992.11.24日15時、平信戳航空寄高雄,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15分共55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右上處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5分,銷黑龙江哈尓滨、1992.11.27日9時、国际戳(間隔3天)重新寄出。


(圖18、19)背面中間貼4枚郵票郵資共計220分,銷湖北宜昌市、1992.12.13日15時戳航空掛號寄高雄,可能是信函重量超過20公克,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票上中處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40分,銷湖北宜昌市、1992.12.16日15時戳(間隔3天)重新寄出。


(圖20)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黑龙江绥化、1993.6.5日10戳寄台北,另銷紅色T、20/150欠資戳,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由於寄件人没有寫地址無法退回,未補資再重新寄出。


(圖21、22)正面右上貼3枚郵票郵資共計60分,銷广东澄海、1993.7.31日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30分共7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中間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40分,銷广东澄海、1993.8.1日戳(間隔1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12)、1993.8.9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23、24)正面右上有貼票再撕下的痕跡,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退回寄件人背面左下銷黑龍江铁力、1993.8.14日9時戳,寄件人重新在背面右上處貼2枚郵票郵資共計60分,銷黑龍江铁力、1993.8.17日13時戳(間隔3天)重新航空寄高雄,背有台北(辰12)、1993.8.23日15時、TAIPEI機戳及台灣、82.8.24日X時、高雄(子10)機戳到達。


(圖25、26)正面右上貼3枚郵票郵資共計20分,銷江苏南京、1993.9.1日19時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15分共55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左下有江苏南京、1993.9.2日15時戳,寄件人重新在背面中下處補貼4枚郵票郵資共40分,銷江苏南京、1993.9.10日19時戳(間隔9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12)、1993.9.15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27、28)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江西定南、1993.9.5日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30分共7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50分票1枚,銷江西定南、1993.9.12日戳(間隔7天)重新寄出,背有台北(辰12)、1993.9.20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29、30)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甘肃兰州、1993.9.6日19時戳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水陸郵資應為4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有甘肃兰州、1993.9.7日6時紅戳,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20分票1枚,銷甘肃兰州、1993.9.8日19時戳(間隔2天)重新寄出。


(圖31、32)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福建连城、1993.9.11日戳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水陸郵資應為4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正面右中處有福建连城、1993.9.12日、(筒取)戳,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20分票1枚未銷戳,背銷福建连城、1993.9.14日戳(間隔3天)重新寄出。


(圖33、34)正面右上原未貼票或只貼50分票1枚,正面左下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30分共7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右上貼2枚郵票或20分票1枚,再同時一併銷山西运城、1993.9.9日12時戳航空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9.22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35、36)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江西高安、1993.9.18日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上處有釘書機釘孔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30分共7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江西XX、1993.9.25戳,寄件人重新在背面中間處貼2枚郵票郵資共70分,銷江西高安、1993.9.30日戳(間隔12天)重新寄出,背有台北(辰12)、1993.10.7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37)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湖北荊门、1993.9.18日8時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上處有釘書機釘孔的痕跡,及銷紅色橢圓型欠資戳,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30分共7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下方貼3枚郵票郵資共60分,銷湖北荊门、1993.10.14日8時戳(間隔26天)重新寄出。


(圖38、39)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四川合川、1993.9.19日30時、(代)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15分共55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下方及左側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計40分,銷四川合川、1993.10.6日30時、(代)戳(間隔17天)重新寄出,背有台北(辰12)、1993.10.14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40、41)背面左中處貼20分票1枚,銷江苏溧水、1993.9.23日11時、(平信)戳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水陸郵資應為4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江苏溧水、1993.10.7日11時、(平信)戳,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右上處補貼20分票1枚,銷江苏溧水、1993.10.8日11時、(平信)戳(間隔15天)重新寄出,背有台灣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不清楚機宣戳到達。


(圖42、43)原未貼郵票,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15分共55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中間處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計55分,再同時一併銷北京、1993.9.30日22時、93(支)戳重新寄出。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30094

再談大陸寄台補資封(中)    ---     夏大緯


(圖44、45)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四川五通桥、1993.9.30日17時戳寄台北,正面左上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水陸郵資應為4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四川五通桥、1993.10.7日X時戳,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20分票1枚,銷四川五通桥、1993.10.14日17時戳(間隔14天)重新寄出。


(圖46)邮政快件封正面右上貼1元票1枚,銷广西宁明、1993.10.16日、(封发)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不知是什麽原因需退回,後因寄件人未寫地址無法退回還是寄出。


(圖47)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江苏南京、1993.10.18日19時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15分共55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計40分,銷江苏六合、1993.10.28日18時戳(間隔10天)重新寄出。


(圖48、49)正面右上貼5分票1枚,銷河南洛阳、1993.10.18日3時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上角有釘書機釘孔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15分共55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50分票1枚,未銷戳重新寄出,背有台北(辰12)、1993.10.27日22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50、51)正面右上貼4枚郵票郵資共計220分,銷內蒙古鸟兰浩特、1993.10.19日17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左上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背面有內蒙古科尔沁右中旗、1993.10.25日8時戳,該封應是正面左下處誤貼了國際掛號條,後被檢查出來,在原掛號條上面再加貼國內掛號條(寄台掛號封1993年6月起使用國內掛號條取代R國際號條),另正面中左處銷內蒙古鸟兰浩特、1993.10.27日17時戳(原右邊2戳則是在「19」日上面,另行加蓋「27」兩字遮蓋較為特殊、間隔8天)重新寄出,背有台北(申33)、1993.11.3日11時、TAIPEI戳到達。


(圖52)原未貼郵票,正面左上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水陸郵資為40分,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右上處貼2枚郵票郵資共40分,再同時一併銷安徽当涂、1993.10.24日14時戳重新寄出。


(圖53、54)背面中間貼郵票20分1枚,銷福建邵武、1993.10.29日20時、(筒取)戳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水陸郵資為40分,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票右側補貼20分郵票1枚,銷福建邵武、1993.11.8日19時戳(間隔10天)重新寄出,背有台灣、82.12.8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到達。


(圖55、56)正面右上貼郵票50分1枚,銷江苏南京、1993.10.31日19時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下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15分共55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5分郵票1枚,銷江苏南京、1993.11.1日19時戳(間隔1天)重新寄出,背有台北(辰一)、1993.11.9日22時(年月日數字倒植)、TAIPEI機戳到達。


(圖57)原未貼票或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水陸郵資為40分,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右上貼2枚郵票郵資共40分、或在票下補貼20分票1枚,再同時一併銷吉林桦甸、1993.11.1日8時戳重新寄出。


(圖58、59)正面右上有貼票再撕下的痕跡,左上角有釘書機釘孔的痕跡,退回寄件人後在背面中處貼2枚郵票郵資共70分,再同時一併銷湖南汨罗、1993.11.20戳重新寄出。


(圖60、61)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宁夏中卫、1993.11.15日8時戳寄台北,正面左下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水陸郵資為40分,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20分郵票1枚,銷宁夏中卫、1993.11.20日8時戳(間隔5天)重新寄出,背有台灣、82.12.23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到達。


(圖62、63)背面中間貼2元票1枚,銷福建建阳、1993.11.21日19時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下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掛號郵資最低為205分,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福建建阳、1993.11.24日、(投递)戳,寄件人重新在背面票右側補貼5分郵票1枚,銷福建建阳、1993.11.24日15時戳(間隔3天)改為航空掛號重新寄出,背有台北(未32)、1993.11.30日11時、TAIPEI戳到達。


(圖64)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四川西昌、1993.11.25日19時戳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水陸郵資為40分,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20分郵票1枚,銷四川西昌、1993.12.1日18時戳(間隔6天)重新寄出。


(圖65)原未貼郵票,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15分共55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右中處補貼3枚郵票郵資共60分,再同時一併銷黑龙江明水、1993.12.5日4時、(平銷)戳重新寄出。


(圖66、67)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广西桂林、1993.11.21日、(筒取)戳寄台北,正面左上角有釘書機釘孔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水陸郵資為40分,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20分郵票1枚,旁銷广西桂林、1993.12.11日20時、国际戳(間隔20天)重新寄出,背有台北(申3)、1994.1.12日14時、TAIPEI戳到達。


(圖68、69)正面右側貼2枚郵票郵資共40分,銷广西梧州、1993.12.2日14時、国际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上角有釘書機釘孔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15分共55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广西梧州、1993.12.3日8時紅戳,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上處補貼20分郵票1枚,銷广西梧州、1993.12.5日14時、国际戳(間隔3天)重新寄出。


(圖70、71)原未貼郵票,正面右上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30分共7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中處補貼4枚郵票郵資共70分,再同時一併銷河南郑州、1993.12.18日19時戳重新寄出。


(圖72、73)背面中間貼3枚郵票郵資共60分,銷江西南昌、1994.1.10日12時、(筒取)戳航空寄高雄,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30分共7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票右上處補貼10分票1枚,銷江西南昌、1994.1.14日12時、(筒取)戳(間隔4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灣、83.1.24日18時、高雄(子3)機戳到達。


(圖74、75)正面右貼2枚郵票郵資共50分,銷福建宁化、1994.1.25日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下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30分共7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福建宁化、1994.1.27日戳,寄件人重新在背面右側處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20分,銷福建宁化、1994.1.28日戳(間隔3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灣台北、83.2.3日12時、甲13、六十七支戳到達。


(圖76、77)背面中間貼10分票1枚,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30分共7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云南思茅、1994.2.16日9時戳,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右上處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70分,再前後同時一併銷云南思茅、1994.2.17日8時戳重新寄出。


(圖78)正面右上貼4枚郵票郵資共40分,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30分共7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左右下方兩處補貼4枚郵票郵資共40分,再同時一併銷天津、1994.3.7日19時戳重新寄出。


(圖79)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甘肃清水、1994.3.8日17時戳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水陸郵資為40分,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20分郵票1枚,銷甘肃清水、1994.3.21日17時戳(間隔13天)重新寄出。


(圖80、81)正面右上貼3枚郵票郵資共50分,銷江苏苏州、1994.3.15日11時戳航空寄高雄,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30分共7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江苏苏州、1994.3.16日9時戳,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10分票1枚,銷江苏苏州、1994.3.17日11時戳(間隔2天)重新寄出,背有台灣、83.3.23日10時、高雄(子3)機戳到達。


(圖82)正面右上貼2枚郵票郵資共40分,銷四川五通桥、1994.4.4日15時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30分共7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郵票下方及左側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40分,銷四川五通桥、1994.4.10日15時戳(間隔6天)重新寄出。


(圖83)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吉林梅河口、1994.4.6日5時戳寄高雄,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及手寫T、20/150欠資字樣,當時寄台信函水陸郵資為40分,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但未補資重新寄出。


(圖84)原未貼郵票,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15分共55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北京不清楚紅色戳,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右上處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60分,再同時一併銷北京、1994.5.21日12時、88(支)戳重新寄出。


(圖85、86)正面右上原有貼票撕除的痕跡,及銷江苏昆山、1994.5.30日17時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30分共7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下方補貼5枚郵票郵資共100分,再同時一併銷江苏昆山、1994.6.2日17時戳(間隔3天)重新寄出。


(圖87、88)正面右上貼2枚郵票郵資共60分,銷江苏无锡、1994.6.30日16時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釘書機釘孔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30分共7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20分票1枚,銷无锡、1994.7.2日12時、筒取戳(間隔2天)重新寄出,背有台灣台北、83.7.11日12時、甲12、六十七支戳到達。


(圖89、90)原未貼郵票,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水陸郵資為40分,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左側補貼8枚郵票郵資共40分,同時一併銷上海、1994.9.5日15時戳重新寄出,民國83年(1994年)9月1日起大陸寄台信函水陸郵資,20公克以內由40分調漲為60分,該封是調漲初期並未以欠資處理。


(圖91、92)正面右上貼3枚郵票郵資共60分,銷天津、1994.10.25日19時戳航空寄台北,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20分共8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天津、1994.10.27日9時戳,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下方補貼20分票1枚,銷天津、1994.10.30日19時、16(支)戳(間隔5天)重新寄出。


(圖93、94)正面右上貼3枚郵票郵資共60分,銷江西新建、1994.11.25日9時戳航空寄台北,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40分共10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左上處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40分,銷江西新建、1994.12.4日9時戳(間隔9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二)、1994.12.13日18時、TAIPEI機戳到達。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民國時期上海波紋戳
夏大緯


機蓋郵戳近幾年來不論是在郵展、或拍賣目錄上,都越來越受郵友的重視收集,且年份越往前推、越早期者,有些種類更是可稱之為珍罕,麥國培先生編著的「中國機蓋郵戳圖鑒(1909–1949年)」一書出版,更是提供有志收集中國機蓋郵戳的郵友,一個最好的參考及最佳工具書,個人大致每年都會去上海一行,每次去均會跟東方會多位成員交流,該會及郵友均對機蓋戳甚為重視及收集,且機蓋戳也屬自動化郵品範圍,兩岸也均有自動化郵會,也是該會郵友的收集範圍及與該會的集郵宗旨是相同的,近日整理郵品找出民國時期上海波紋機蓋戳一種較為特殊,現即介紹提供給郵友參考。


(圖1)為西式封貼農穫伍角票,銷SHANGHAI、二十年十月十四日、上海波紋機蓋戳(年月日為中文小寫、特徵為年月日左90度及民國紀年左讀,該戳類型在上項該書內屬A–3型),掛號寄美國紐約背有美國紐約1931.11.7日3個不同到達戳,民國20.7.1日起至24.6.1日前,寄國際信函郵資初重20公克為25分、續重每20公克為15分,國際掛號郵資為25分,郵資共計為50分符合正確無誤,該戳在上項該書內記載的使用時間為「1931年12月23日至1939年6月10日」,而該封所銷為1931.10.14日,較之提前2個月時間,除可把該戳最早使用時間提前至1931.10.14日之外,另則不知郵友手中是否有更早使用的案例存在?還是該戳即是最早使用的案例?也藉此文提出介紹,期盼郵友一併來探討及解答。

圖1正面.jpg


圖1背面.jpg



(圖2)為西式封背貼帆船壹角票4方連、北京二版帆船改值壹分票5枚、國父像倫敦二版肆分票3枚,郵資共計57分,銷SHANGHAI、廿二年三月卅一日、上海波紋機蓋戳(年月日為中文小寫、特徵為年月日左90度及民國紀年左讀,該戳類型在上項該書內屬A–3型),掛號寄美國舊金山背有美國舊金山1933.4.17日到達戳,民國20.7.1日起至24.6.1日前,寄國際信函郵資初重20公克為25分、續重每20公克為15分,國際掛號郵資為25分,該封信函郵資如以1單位計算應為50分、溢貼了7分,如以2單位計算則為65分、少貼了8分。

圖2正面.jpg


圖2背面.jpg



(圖3)為西式封背貼國父像倫敦一版貳分票、上海永寧加蓋國幣改值壹仟圓票12枚,及香港版先烈像壹分票上海永寧加蓋國幣改值壹佰圓票1枚、國父像香港大東版伍分票重慶中央加蓋國幣改值伍拾圓票1枚,郵資共計12150元,銷SHANGHAI、三十五年十一月廿五日、上海波紋機蓋戳(年月日為中文小寫、特徵為年月日左90度及民國紀年右讀,該戳類型在上項該書內屬A–3型),航空掛號寄美國紐約,背有美國紐約1946.12.26日2個不同到達戳,該封重量為50公克,民國35.9.1日起至36.3.1日前,寄國際信函郵資初重20公克為300元、續重每20公克為200元,50公克郵資即為300元+200元+200元共計為700元,國際掛號郵資為450元,民國35.11.22日起至36.3.10日前,寄美國航空信函郵資為每5公克1100元,該封50公克即為1100元×10單位為11000元,如此郵資總計算為700元+450元+11000元,共計12150元符合正確無誤,該封除為民國35.11.22日國際航空信函郵資,調漲初期使用的案例之外,該戳在上項該書內記載的使用時間為「1942年4月3日至1946年7月31日」,而該封所銷該戳為1946.11.25日,己超過其最晚日期1946.7.31日約4個月時間,除可把該戳最晚使用日期再往後延伸至1946.11.25日之外,另則不知郵友手中是否有更晚使用的案例存在?還是該戳即是最晚使用的案例?也藉此文提出介紹,期盼郵友一併來探討及解答。

圖3正面.jpg


圖3背面.jpg




參考資料﹕麥國培先生編著的「中國機蓋郵戳圖鑒(1909–1949年)」一書


                          2015.2.1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國郵史記第11輯內(2015.5.26日出版)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臺東航空站
夏大緯


臺東航空站網頁上的介紹為﹕臺東航空站成立於民國七十年十月一日,並於七十九年七月兼管蘭嶼與綠島航空站。九十年六月一日升格為乙種航空站。為配合政府產業東移政策及發展觀光人潮之需求,自九十年九月一日起於現址左側擴建二層之鋼骨結構建築與既有候機室銜接,擴增航站面積2040平方公尺,並於九十三年一月五日啟用。」。


由上介紹可得知臺東航空站的歷史沿革,現即介紹臺東航空站實寄封給郵友參考﹕


(圖1)為臺東航空站公文封貼26元郵資,銷台東、87.1.711時、代、航空站戳,限時掛號寄台北背貼限時掛號函件完整收據條,上銷相同台東、87.1.711時、代、航空站戳,航空站代辦所於民國80.11.20日設立,民國80.11.20日至84.8.28日使用台灣台東航空站(代)戳,民國84.9.29日起使用台東航空站代戳。

圖1正面.jpg


圖1背面.jpg




參考資料﹕臺東航空站網頁


鍾火盛編著「台灣地區郵政代辦所」


                              2015.7.2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澎湖縣家畜疾病防治所
夏大緯


澎湖縣家畜疾病防治所全球資訊網,對該所的介紹為﹕澎湖縣家畜疾病防治所前身為民國42年由台灣省政府農林廳、農復會補助創設之「澎湖縣家畜疾病診斷所」,當時之工作人員由縣府畜產課人員訓練後兼任,47年更名為「家畜疾病診治所」,其後經多次修改,並納編自民國43年起由農復會在豬瘟防治計畫項下補助各縣市政府雇用之臨時家畜防疫員;民國55年組織規程由原來農林廳主稿方式改為由人事處主稿並公佈「台灣省縣市()家畜疾病防治所組織規程」,57214日報備核准成立,並正式定名為─澎湖縣家畜疾病防治所。


初創之各縣市家畜疾病診治所編制員額最多為5人,均為兼任。民國55年修正為家畜疾病防治所後,所長、技士、技佐均為專任職員,並納編「豬瘟防治計畫」下雇用之臨時家畜防疫員。省府核定員額採用分級編制,初核訂之本縣預算員額計4名為所長1人、技士1人、技佐2人,至民國60年,省府同意增加技士之預算員額,為技士2人但不分股,民國75年組織規程修正加入水產動物疾病防治之工作項目,編制仍維持5人。民國86年本省全面爆發口蹄疫,防疫人員明顯不足,經多次之檢討並配合地方制度法施行後各縣市應制訂各機關組織規程,乃在901月制定頒佈「澎湖縣家畜疾病防治所組織規程」增加編制,目前為所長1人、技士兼股長2人、技士2人,技佐2人,並分股辦理各項防疫和行政工作。


民國57年成立後首任所長為張樹,第二任所長劉庚秋,從62年起以原職畜產課長兼代理所長,並自653月正式派任至民國83年退休,現任所長郭仁政自83111日接任至今。防治所成立之初原在馬公市水源路4號借用縣農會房舍辦公,後因本縣家畜禽飼養頭數劇增,家畜防疫業務日益繁重,原有之辦公處所不敷需求,乃另覓地興建辦公室與專屬之實驗室。66123日興工建築,67712日竣工,同年10月遷入,二層樓總面積為434?4平方公尺,興建經費為651600元,現址編訂為馬公市西文里1181號。為豬病防疫辦理豬瘟清除計畫,本所另設置檢疫豬舍一處共豬舍5棟及管理室1棟,位於西文里96-5號。另於民國88年籌設興建完成本縣流浪之收容中心一處犬舍2棟,位於馬公市烏崁里260號,佔地1788?71平方公尺,以提昇動物保護形象改善流浪犬收容管理。


現有承辦業務包括家畜禽水產動物疾病防治、畜禽水產品公共衛生管理、野生動物防疫、動物保護及流浪犬收容管理、畜禽產品走私處理等業務。現階段之重大推動工作為口蹄疫撲滅與清除工作。外來傳染病之預防:加強活動物輸入之檢疫與追蹤,畜產品之安全管制,非法走私畜產品及動物之制止,防止海外惡性傳染病之侵入。疾病診斷之繼續教育:本縣缺乏獸醫專業人員,因之提昇檢驗診斷之時效與準確性,避免複雜疾病之危害,實屬重要。本縣新興與特殊事業之輔導:養羊,養鹿,養牛及箱網養殖業,
在本縣具有相當特色或深具發展潛力,這些項目正需加強疾病診
斷之能力及新發現疾病之研究與預防。加強公共衛生工作:人畜共通傳染病之檢除、預防,用藥指導與
管制,以提昇畜產品品質形象;對日益增加之伴侶動物潛在疾病施予調查與監視,防患疾病傳入。野生動物保育與急救:獸醫醫學中,野生動物診療原就是專業並
受重視的一個科別,在動物保育受重視的時刻,防治所也需要共同努力,積極參與,將專業的醫療及疾病知能提供為保育工作的後勤支援。】。


由上介紹即可得知澎湖縣家畜疾病防治所的歷史沿革,現即介紹該澎湖縣家畜疾病防治所封給郵友參考﹕


(圖1)為澎湖縣家畜疾病防治所封貼19元郵資,銷台灣澎湖、84.4.2515時、六支(甲)戳寄台北。

圖1.jpg




參考資料﹕澎湖縣家畜疾病防治所全球資訊網


                                 2015.7.5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30092

再談大陸寄台補資封(下)      ---     夏大緯


(圖95、96)正面右上貼50分票1枚,銷广西桂平、1994.11.28日16時戳航空寄台北,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20分共8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左側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40分,銷广西桂平、1994.12.6日16時戳(間隔8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二)、1994.12.13日18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97、98)背面中上貼2枚郵票郵資共40分,銷湖北仙桃、1994.12.1日、(营)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20分共8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湖北仙桃、1994.12.2日、(营)戳,寄件人重新在背面票左側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40分,銷湖北仙桃、1994.12.11日、(营)戳(間隔10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二)、1994.12.20日18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99、100)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河北、1994.12.6日19時、唐山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下處有釘書機釘孔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20分共8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河北、1994.12.7日14時、唐山戳,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3枚郵票郵資共60分,銷河北、1994.12.10日16時、唐山戳(間隔4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二)、1994.12.14日18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01、102)背面左中處貼2枚郵票郵資共70分,銷广西南宁、1994.12.4日10時、(筒取)戳航空寄台北,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40分共10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广西南宁、1994.12.7日7時、(平信)戳,寄件人重新在背面票右側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40分,銷广西南宁、1994.12.9日7時、(筒取)戳(間隔5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二)、1994.12.12日18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03、104)背面中間貼4枚郵票郵資共80分,銷广西宁明、1994.12.13日、(封发)戳航空寄台北,正面上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120分加航空60分共18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票右側補貼1元票1枚,銷广西宁明、1994.12.21日8時、(封发)戳(間隔8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二)、1994.12.27日18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05、106)正面右上貼1元票1枚,銷江苏宿迁、1994.12.19日17時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下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40分共100分,郵資應符合正確(或超重就郵資不足、或是其他原因),退回寄件人背面有江苏宿迁、1994.12.21日15時戳,寄件人未補資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二)、1994.12.27日18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07、108)正面右上貼2枚郵票郵資共70分,銷江西进贤、1994.12.21日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20分共8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10分票1枚,銷江西进贤、1995.1.4日戳(間隔14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12)、1995.1.9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09、110)正面右上及左側貼3枚郵票郵資共150分,銷吉林永吉、1994.12.25日戳航空寄台北,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120分加航空60分共18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中間補貼30分票1枚,銷吉林省XX市、1994.12.29日8時、平信戳(間隔4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12)、1995.1.4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11、112)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上海奉贤、1994.12.25日戳航空寄台北,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40分共10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下方及左側補貼4枚郵票郵資共80分,銷上海奉贤、1994.12.27日14時戳(間隔2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12)、1995.1.4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13、114)原未貼票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40分共10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右上處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100分,再同時一併銷河北涿鹿、1994.12.26日12時、(封发)戳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X)、1994.12.31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15、116)背面中間貼4枚郵票郵資共80分,銷江西南昌、1995.1.1日12時、(筒取)戳航空寄台北,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40分共10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票左側補貼20分票1枚,銷江西进贤、1995.1.19日戳(間隔18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12)、1995.1.24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17、118)正面右上及中下貼4枚郵票郵資共80分,銷江西景德镇、1995.3.22日18時、(筒取)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下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40分共10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左下處補貼20分票1枚,銷江西景德镇、1995.4.1日18時、(筒取)戳(間隔10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12)、1995.4.5日22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19、120)正面右上貼50分票1枚,銷上海、1995.5.8日16時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20分共8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右下處補貼30分票1枚,銷上海、1995.5.10日16時戳(間隔2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12)、1995.5.16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21、122)背面右下處貼4枚郵票郵資共80分,銷湖南湘潭、1995.7.29日17時、(筒取)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40分共10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湖南湘潭、1995.8.1日、(投)戳,寄件人重新在背面左中處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20分,銷湖南湘潭、1995.8.7日17時、(筒取)戳(間隔9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一)、1995.8.X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23)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江西高安、1996.1.16日、(筒取)戳航空寄台北,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20分共8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左側補貼3枚郵票郵資共60分,銷江西高安、1996.1.19日、(筒取)戳(間隔3天)重新寄出。


(圖124)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福建连江、1996.3.28日15時、(代1)戳寄台北,該封誤寄北京有北京、1996.4.1日9時、(专)紅戳,後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水陸郵資為60分,正面中上處有手寫T、40/220欠資字樣,但似乎未見退回寄件人直接重新寄出。


(圖125、126)背面左下處貼4枚郵票郵資共80分,銷广西平南、1996.5.8日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40分共10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票右側補貼20分票1枚,銷广西平南、1996.5.19日戳(間隔11天)重新寄出,背有不清楚台北到達戳。


(圖127、128)正面右上貼3枚郵票郵資共60分,銷福建福鼎、1996.7.17日紅色機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20分共8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福建福鼎、1996.7.18日10時、投递2戳,寄件人重新在背面左上處補貼20分票1枚未銷戳,正面銷福建福鼎、1996.7.27日紅色機戳(間隔10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1996.8.3日22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129、130)原未貼票或貼2枚票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120分加航空60分共18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右上貼4枚或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130分,再同時一併銷吉林舒兰、1996.8.17日10時戳重新寄出,背有台北、1996.8.23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131、132)正面右上貼80分票1枚,銷江苏苏州、1996.8.27日18時戳航空寄台北,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40分共10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江苏苏州、1996.8.29日9時戳,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下方補貼20分票1枚,銷江苏苏州、1996.8.30日18時戳(間隔3天)重新寄出。


(圖133、134)正面右上貼3枚郵票郵資共60分,銷上海青浦、1996.9.11日10時、朱家角4戳航空寄台北,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20分共8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上海青浦、1996.9.15日9時、朱家角5戳,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下方補貼20分票1枚,銷上海青浦、1996.9.23日10時、朱家角4戳(間隔12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1996.10.1日22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135、136)原未貼票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民國85年(1996年)12月1日起,大陸寄台航空信函郵資調漲為150分加航空50分共20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右上貼2元票1枚未銷戳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1997.4.15日17時、丁3、TAIPEI機戳到達。


(圖137、138)正面右上貼1元票1枚,銷福建长乐、1997.4.19日、鹤上3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下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150分加航空50分共20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下方補貼1元票1枚,銷福建长乐、1997.4.22日、鹤上3戳(間隔3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1997.4.28日17時、丁2、TAIPEI機戳到達。


(圖139、140)正面右上貼2枚郵票郵資共100分,銷江西九江县、1997.8.24日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150分加航空100分共25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右上處補貼3枚郵票郵資共150分,銷江西九江县、1997.8.30日戳(間隔6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不清楚機戳到達。


(圖141)原未貼郵票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及銷黑色T、100/150欠資戳,當時寄台信函水陸郵資為150分,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右上處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100分,再同時一併銷福建福清、1997.8.31日17時、封发1戳重新寄出。


(圖142、143)背面中上貼50分票1枚,銷广西北海、1997.9.11日、平信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上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150分加航空50分共20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广西北海、1997.9.12日6時、中心分局紅色戳,寄件人重新在背面票左右兩側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150分,銷广西北海、1997.9.13日20時、平信戳(間隔2天)重新寄出。


由上項的介紹可得知,很多地區都有退回補資再重寄的案例,此外應還有其他地區也有此種情況,而個人收集到的年代由1989年開始至1997年,也均有此種退回補資再重寄的案例,更早或更晚也應有此種情況,而個人收集到的退回補資封,封上都未完整保留下「改退批條」,因而無法正確得知補資的原因、理由、需補資多少等,只能大致推測估算每封的重量、郵資等,另每局對航空的收費、需補資多少等可能也有不同,因此推測估算補資後郵資有溢貼或還是不足的情況產生,另對未貼票、或原貼幾枚票等也很難區分,也只能大致推測估算介紹,僅先介紹提供給郵友参考,如有說明錯誤或推測不對之處,還待對此有專研的郵友不吝指教,得以正確得知其差異不同之處將不勝感激。



参考資料﹕楊敏寬先生在華郵網介紹的「大陸寄台補資封賞析」


個人之前所寫「大陸寄台~退回補資封」


                                                         2013.7.4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新北市郵學會三十周年紀念特刊(2013.9.28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9483

                                                                                                                                               新疆30mm戳寄台封      ----      夏大緯


個人之前寫「大陸銷不規範戳寄台封」一文時,在結語處提及「直徑30mm戳除不規範戳之外,還有國際日戳及少數民族雙文字戳,將另為文介紹提供給郵友参考」,因此現為文介紹新疆30mm戳寄台封,目前大陸邊疆地區郵品、雙文字戳等,越來越受到郵友的重視及收集,而此類大陸邊疆地區郵品、雙文字戳,又會使用在寄台信件之上者確是更是少見,個人在此也介紹一些提供給郵友参考。

(圖1、2)為西式封貼郵資70分,銷新疆哈密、1993.10.25日9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70分符合正確。



(圖3、4)為西式封背貼郵資50分,銷新疆、1989.7.12日3時、喀什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該封郵資少貼5分,另該封也是劃線封較少見。



(圖5)為西式封貼郵資50分,銷新疆塔城、1989.2.13日13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民國78年(1989年)2.10日大陸寄台信函郵資20公克以下,由30分調漲為40分,航空郵資同日每10公克由10分調漲為15分,該封為調漲第3日寄出,還是貼之前舊郵資(即是信函郵資30分+航空郵資2單位20分,共計郵資50分),而新郵資則為40分十30分,共計郵資70分才對,但應是調漲初期並未加蓋欠資,另該封也是劃線封較少見。


(圖6)為西式封貼郵資60分,銷新疆塔城、1990.8.1日9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該封郵資多貼5分。


(圖7)為西式封貼郵資70分,銷新疆塔城、1992.12.21日19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70分符合正確,另該封上還誤銷黑色有框「请写邮政编码再寄」戳,後再劃銷較為特殊。

(圖8)為西式封貼郵資70分,銷新疆尉犁、1994.12.9日9時、34团、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由於民國83年(1994年)9.1日起大陸寄台信函郵資20公克以下,由40分調漲為60分,航空郵資同日每10公克由15分調漲為20分,該封還是貼之前舊郵資(即是信函郵資40分+航空郵資2單位30分,共計郵資70分),而新郵資則為60分十40分,共計郵資100分才對。


(圖9、10)為西式封貼郵資100分,銷新疆巩留、1996.7.15日19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7.29日15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2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00分符合正確。



(圖11)為西式封貼郵資100分,銷新疆青河、1994.3.29日11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4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00分符合正確。


(圖12、13)為西式封貼郵資100分,銷新疆福海、1995.4.22日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一)、1995.5.1日X時、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2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00分符合正確。



(圖14)為西式封貼郵資60分,銷新疆奎屯、1994.2.20日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該封郵資多貼5分。


(圖15、16)為西式封貼郵資100分,銷新疆北屯、1996.9.7日10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9.14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2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00分符合正確。



(圖17、18)為西式封貼郵資150分,銷新疆北屯、1996.12.9日10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12.16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由於民國85年(1996年)12.1日起大陸寄台信函郵資20公克以下,由60分調漲為150分,航空郵資同日每10公克由20分調漲為50分,該封在調漲初期寄出,只貼了水陸郵資150分並未貼航空郵資,但由背面台北到達戳來看應還是以航空寄遞了。



(圖19、20)為西式封背貼郵資150分,銷新疆库尔勒、1997.3.19日11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X.X日17時、丁2、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水陸封郵資為150分,但由背面台北到達戳來看應還是以航空寄遞了。



(圖21、22)為西式封貼郵資100分,銷新疆石河子、1994.12.2日15時、新安、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二)、1994.12.12日18時、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2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00分符合正確。



(圖23、24)為西式封背貼郵資40分,銷新疆鸟鲁木齐、1989.9.1日2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水陸封郵資為40分,另該封也是劃線封較少見。



(圖25)為西式封貼郵資80分,銷新疆鸟鲁木齐、1992.5.29日10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70分溢貼了10分。


(圖26、27)為西式封背貼郵資60分,銷新疆鸟鲁木齐、1994.4.2日20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70分少貼了10分。



(圖28、29)為西式封背貼郵資150分,銷新疆鸟鲁木齐、1996.12.17日18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12. X日22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水陸封郵資為150分,但由背面台北到達戳來看應還是以航空寄遞了。



上項僅為個人所收集到的,應還有遺漏及缺少部份,歡迎郵友提供補充介紹,另上項郵資的計算方式只是概略計算,無法確定每封的真正重量是多少,此牽涉到如航空郵資應該是以1或2單位來計算,就有極大不同差異,可能原本計算是溢貼郵資就變成少貼郵資了,此是郵資不同組合變化的其中一項就有差别,因此在此先行說明。



参考資料﹕個人之前所寫「大陸銷不規範戳寄台封」一文

個人之前所寫「內蒙古30mm戳寄台封」一文


                                                      2013.6.7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府城郵友會刊第76期內(2013.8.23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9424

                                                                                                                       內蒙古30mm戳寄台封(上)    ----     夏大緯


個人之前寫「大陸銷不規範戳寄台封」一文時,在結語處提及「直徑30mm戳除不規範戳之外,還有國際日戳及少數民族雙文字戳,將另為文介紹提供給郵友参考」,因此現為文介紹內蒙古30mm戳寄台封,目前大陸邊疆地區郵品、雙文字戳等,越來越受到郵友的重視及收集,而此類大陸邊疆地區郵品、雙文字戳,又會使用在寄台信件之上者確是更是少見,個人在此也介紹一些提供給郵友参考。

(圖1)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內蒙古固阳、1993.9.14日19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水陸封郵資為40分,該封郵資符合正確。


(圖2、3)為西式封貼郵資20分,銷內蒙古赤峰、1993.11.12日7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內蒙古赤峰、1993.11.14日8時雙文字、投递、直徑30mm戳,當時大陸寄台灣水陸封郵資為40分,該封郵資不足並未銷欠資戳。



(圖4、5)為西式封背貼郵資2.5元,銷內蒙古赤峰、1994.1.12日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灣台北、83.1.19日12時、甲12、六十七支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水陸封郵資為40分,掛號郵資1.5元、航空郵資每10公克15分,以4單位計算為60分,郵資共計2.5元符合正確。



(圖6、7)為西式封貼郵資20分,銷內蒙古赤峰、1994.9.28日8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灣台北、83.11.7日12時、甲12、六十七支戳到達,該封是以印刷品方式寄出,民國83(1994年).9.1日起大陸寄台灣印刷品郵資,由20分調漲為30分,該封還是貼之前舊郵資並未銷欠資戳。



(圖8、9)為西式封背貼郵資70分,銷內蒙古鸟海、1993.10.23日10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70分符合正確。



(圖10)為西式封貼郵資100分,銷內蒙古鸟海、1993.11.11日19時、封发、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誤以4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00分。


(圖11、12)為西式封貼郵資60分,銷內蒙古临河、1993.7.13日12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二)、1993.7.19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應為70分少貼了10分。



(圖13、14)為西式封貼郵資60分,銷內蒙古临河、1993.11.12日18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11.19日22時、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應為70分少貼了10分。



(圖15、16)為西式封背貼郵資100分,銷內蒙古平庄、1994.12.4日13時、封发、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2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00分符合正確。



(圖17、18)為西式封貼郵資250分,銷內蒙古通辽、1999.7.11日10時、营业3、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9.7.18日15時、丁7、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20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5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250分符合正確。



(圖19、20)為明片貼郵資110分,銷內蒙古包头、1993.5.14日19時、筒取、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二)、1993.5.20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明片航空郵資為45分,該片溢貼了65分郵資(以航空封郵資來計算也只需55分即可)。



(圖21、22)為西式封貼郵資60分,銷內蒙古包头、1993.11.7日17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二)、1993.11.17日22時、TAIPEI機戳及台北、82.11.18日10時、大安(子1)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該封溢貼了5分郵資。



(圖23、24)為西式封貼郵資70分,銷內蒙古包头、1994.4.18日19時、筒取、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灣、83.4.25日11時、基隆(子1)機戳及台灣基隆、83.4.26日15時、甲、二十四支戳,該封誤寄基隆較特殊,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70分是符合正確。



(圖25、26)為西式封背貼郵資160分,銷內蒙古包头、1995.9.21日12時、筒取、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一)、1995.9.26日22時、TAIPEI機戳,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2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信函及航空郵資各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60分符合正確。



(圖27、28)為西式封貼郵資100分,銷內蒙古包头、1996.7.10日19時、筒取、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7.15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2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00分是符合正確。



(圖29、30)為西式封背貼郵資250分,銷內蒙古包头、1999.2.26日19時、东河筒取1、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9.3.3日15時、丁2、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20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5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250分是符合正確。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9422

                                                                                                                         內蒙古30mm戳寄台封(下)    ----      夏大緯


(圖31、32)為西式封背貼郵資60分,銷內蒙古清水河、1992.9.1日19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該封溢貼了5分郵資。



(圖33、34)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內蒙古乐克石、1993.10.15日12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X.11.16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當時大陸寄台灣水陸封郵資為40分,郵資符合正確,另該封背面有基隆戳也証明確是經水陸寄遞。



(圖35、36)為西式封貼郵資1元,銷內蒙古乐克石、1996.7.6日18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7.15日22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2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00分是符合正確。



(圖37、38)為西式封貼郵資3元,銷內蒙古扎兰屯、1996.8.25日19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9.2日15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另加掛號郵資2.2元,郵資共計3元符合正確。



(圖39)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內蒙古鸟后旗、1993.11.1日14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水陸封郵資為40分,郵資符合正確。


(圖40、41)為西式封背貼郵資150分,銷內蒙古錫林浩特、1993.10.7日19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信函郵資以2單位計算、航空郵資以4單位計算,郵資共計140分溢貼了10分郵資。



(圖42、43)為西式封貼郵資55分,銷內蒙古呼和浩特、1993.10.9日19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10.14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郵資符合正確。



(圖44、45)為西式封貼郵資55分,銷內蒙古呼和浩特、1993.10.20日19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82.10.27日10時、大安(子1)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郵資符合正確。



(圖46、47)為西式封貼郵資200分,銷內蒙古奈曼旗、97.02.26日08時、营业1、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3.5日18時、丁4、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200分,郵資符合正確。



(圖48、49)為西式封背貼郵資200分,銷內蒙古奈曼旗、97.04.11日08時、营业1、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200分,郵資符合正確。



(圖50、51)為西式封貼郵資250分,銷內蒙古扎魯特旗、97.03.24日17時、营业、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3.31日17時、丁2、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20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5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250分符合正確。



上項僅為個人所收集到的,應還有遺漏及缺少部份,歡迎郵友提供補充介紹,另上項郵資的計算方式只是概略計算,無法確定每封的真正重量是多少,此牽涉到如航空郵資應該是以1或2單位來計算,就有極大不同差異,可能原本計算是溢貼郵資就變成少貼郵資了,此是郵資不同組合變化的其中一項就有差别,因此在此先行說明。



参考資料﹕個人之前所寫「大陸銷不規範戳寄台封」一文


                                                     2013.6.6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新北郵刊第二卷第五期內(2013.9.15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8637

                                              大陸銷不規範戳寄台封     ---      夏大緯

  寶島郵訊第302期內(2013.5.15日出版),刊載莊智志先生一篇「大陸郵政不規範用戳來臺」郵文,個人之前對此不規範用戳也有特别注意,並在寄台的實寄封中去尋找,收獲不大可見有其困難性,另根據「解讀郵戳」一書內的介紹﹕「凡没按國家郵政局(含原郵電部、交通部)歷次頒發,關於刻制郵政日戳、郵政副戳印模規格標準和使用管理規定,均歸列入此戳式範疇,不規範郵戳戳式如詳分可分為20種之多,其第9種為~戳徑規定使用為25毫米,實際使用25毫米以上(即莊兄上項郵文中所介紹的直徑30mm戳)。」,此種直徑30mm戳種類並不多,會使用在寄台信件之上者確是更是少見,個人在此也介紹一些提供給郵友参考。
    (圖1、2)為西式封貼郵資60分,銷浙江缙云、1993.11.12日17時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11.19日22時、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該封郵資溢貼了5分。

    (圖3、4)為西式封貼郵資60分,銷江西七阳、1993.8.23日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8.31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該封郵資溢貼了5分。

    (圖5)為西式封貼郵資60分,銷江西七阳、1993.11.17日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該封郵資溢貼了5分。

    (圖6、7)為西式封貼郵資100分,銷江西余干、1996.3.18日、分拣、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3.25日15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2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00分是符合正確。

    (圖8)為西式封貼郵資70分,銷河南唐河、1992(92倒植錯誤).11.30日18時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70分是符合正確。

    (圖9)為西式封貼郵資70分,銷河南桐柏、1993.10.4日9時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70分是符合正確。

    (圖10、11)為西式封背貼郵資90分,銷河南汝南、1995.5.21日22時、营业、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X)、1995.5.29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該封郵資溢貼了10分。

    (圖12)為西式封貼郵資20分、另加貼一張伊朗2R票,銷河南南阳县、1993.7.2日18時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該封只貼20分、另加貼一張伊朗2R票,似乎並未被發現同時一併銷戳寄出,也未銷欠資戳較為特殊。

    (圖13、14)為西式封貼郵資100分,銷四川西昌、1993.8.2日16時、小庙(支)、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8.10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4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00分是符合正確。

    (圖15)為西式封貼郵資70分,銷四川红原、1992.11.20日直徑30mm戳寄高雄,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70分是符合正確。

    (圖16、17)為西式封背貼郵資80分,銷安徽濉溪、1993.11..12日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70分溢貼了10分。

    (圖18)為西式封貼郵資70分,銷安徽濉溪、1994.1.14日8時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70分是符合正確。

    (圖19)為西式封貼郵資1元,銷湖南衡阳、1995.12.25日、检、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2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元是符合正確。

    (圖20、21)為西式封貼郵資1元,銷湖北蕲春、1996.3.11日15時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3.18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2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元是符合正確。


    (圖22、23)為西式封貼郵資1元,銷湖北大悟、1994.11.24日22時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4.11.30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2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元是符合正確。

    (圖24、25)為西式封貼郵資1元,銷湖北大悟、1996.3.21日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3.26日15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2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元是符合正確。

    (圖26)為西式封貼郵資20分,銷辽宁岫岩、1997.9.18日16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2元、水陸為1.5元,其郵資均不足,因而銷有紅色T20/1.50欠資戳較為特殊。

    上項僅為個人所收集到的,應還有遺漏及缺少部份,歡迎郵友提供補充介紹,另上項郵資的計算方式只是概略計算,無法確定每封的真正重量是多少,此牽涉到如航空郵資應該是以1或2單位來計算,就有極大不同差異,可能原本計算是溢貼郵資就變成少貼郵資了,此是郵資不同組合變化的其中一項就有差别,因此在此先行說明,另此種直徑30mm戳,如同上項莊兄郵文中有介紹,還有國際日戳及少數民族雙文字戳(如圖26),個人將另為文介紹提供給郵友参考。

    参考資料﹕莊智志先生「大陸郵政不規範用戳來臺」郵文
              「解讀郵戳」一書

                                   2013.6.5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東方郵報第381、382期內(2013.6.19日及2013.7.3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7868

經基隆的大陸郵件(上)     ---       夏大緯


幾年前個人曾寫過一篇「基隆甲1或申1戳?」,該文主要是探討及介紹基隆(申1)戳為主,另附帶提及大陸寄台的實寄封,在民國78.10.15日開始,大陸寄台封取銷之前加蓋特戳、塗銷等動作後,大陸地區寄台的水陸郵件,還會經基隆中轉(過路)外,一段時間後(正確日期個人不知,對此個人之前並未研究,還望郵友知曉者告知),寄台的水陸郵件也一併直接送到台北處理,不再經過基隆中轉(過路)了,因此在大陸寄台郵件上,會再看到基隆中轉戳(過路戳)的機率不大,而此中轉戳(過路戳)又是非常特别的「基隆(一)機宣戳」,且並非每封都有,如此該戳也算是代表一段消失的郵史頗值得介紹。


在前文介紹中個人曾引用王志仁先生「基隆地區郵政發展史(1624~2003)」一書內資料,書內對該戳的使用特别附加註明如下「此戳記目前大都發現在八0年代初期大陸地區寄台灣郵件上,並且其字規為基(一)隆,詳細使用情形目前不詳。」,在去電請教王志仁老弟(申1)戳同時也一併請教了該戳,王老弟說該戳的使用,確是突然在事隔多年後再度使用此類機宣戳(該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有框的是在民國59.3.31日開始陸續使用、無框的是在民國59.12.2日開始使用,停用日期個人不知,但最晚用到民國70年代,應即不太可能會再繼續用了),因此在民國82年左右,再度使用確是頗為怪異,是否有什麽玄機存在?王老弟只說該戳突然使用、突然使用一陣子又消失了,且字規使用的是基隆(一),代表基隆一支局?確是留下甚多疑團等待郵友來解惑,因此重新整理提供給郵友参考及探討。


(圖1、2)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福建漳平、1993.11.5日19時、封发戳寄台北,背有台灣、82.12.8日15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民國80年(1991年)1月1日起至83.9.1日前,大陸寄台信函郵資20公克以下為0.4元人民幣、航空每10公克需加0.15元人民幣,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3、4)為西式封貼郵資50分,銷福建漳平、1993.11.6日19時、封发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7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差0.0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5、6)為西式封貼郵資70分,銷福建龙岩、1993.11.26日18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29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郵資超過0.55元航空信函郵資,但確還是以水陸寄台灣。


(圖7、8)為西式封貼郵資80分,銷福建龙岩、1993.11.29日戳寄台北,背有台灣、82.12.30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郵資超過0.55元航空信函郵資,但確還是以水陸寄台灣。


(圖9、10)為西式封貼郵資60分,銷福建永定、1993.10.7日15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82.11.8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郵資超過0.55元航空信函郵資,但確還是以水陸寄台灣。


(圖11、12)為西式封貼郵資70分,銷广东惠州、1993.11.7日11時戳寄高雄,背有台灣、X.12.8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郵資超過0.55元航空信函郵資,但確還是以水陸寄台灣。


(圖13、14)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广东惠州、1993.12.4日11時寄台北,背有台灣、82.12.30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15、16)為西式封背貼郵資40分,銷广东化州、1993.10.9日17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82.11.8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17、18)為西式封貼郵資60分,銷广东博罗、1993.11.15日17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15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郵資超過0.55元航空信函郵資,但確還是以水陸寄台灣。


(圖19、20)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广西宜山、1993.10.21日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1.16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21、22)為西式封貼郵資80分,銷广西來宾、1993.11.24日4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23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郵資超過0.55元航空信函郵資,但確還是以水陸寄台灣。


(圖23、24)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广西上林、1993.11.29日戳寄台北,背有台灣、82.12.29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25、26)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广西玉林、1993.10.19日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1.16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27、28)為西式封貼郵資80分,銷广西东兰、1993.11.7日戳寄台北,背有台灣、82.12.8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郵資超過0.55元航空信函郵資,但確還是以水陸寄台灣。


(圖29、30)為西式封背貼郵資40分,銷广西凤山、1993.11.7日15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82.12.8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31、32)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广西梧州、1993.11.13日21時、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17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33、34)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江西南昌、1993.11.29日17時、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29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35、36)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江西宁冈、1993.10.17日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1.16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37、38)為西式封背貼郵資40分,銷江西德安、1993.11.10日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8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39、40)為西式封貼郵資60分,銷上海宝山、1994.1.2日17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83.1.26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郵資超過0.55元航空信函郵資,但確還是以水陸寄台灣。


(圖41、42)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上海闽行、1993.11.12日17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8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43、44)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江苏南京、1993.10.11日11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82.11.8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45、46)為西式封背貼郵資40分,銷江苏南京、1993.11.25日19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23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47、48)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江苏六合、1993.10.17日18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1.16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49、50)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江苏六合、1993.11.24日18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23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51、52)為西式封貼郵資50分,銷江苏高淳、1993.11.24日12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30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差0.0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53、54)為西式封貼郵資20分,銷江苏邳县、1993.10.7日11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X.X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及台北(申3)、1993.11.6日14時、TAIPEI機戳到達,該封僅貼印刷品郵資20分,未罰欠資還是以水陸寄台灣。


(圖55、56)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江苏常熟、1993.11.11日18時、封发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17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57、58)為西式封貼郵資50分,銷浙江杭州、1993.11.18日12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17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差0.0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59、60)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浙江浦江、1993.9.30日17時、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1.3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