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雲龍先生清片博文選集

本帖最后由 edvardtin 于 2011-1-19 09:45 编辑

之所以選擇部分文章,而非全部雲龍先生博文,並非是對於雲龍先生文章好壞的取捨。而是由於新浪博客老是當機,有些文章不得不從雲龍先生雅虎博客中摘取。有時候我也搞不清楚,到底哪些文章已經轉載,哪些文章還沒有轉載,同時雅虎博文中有些文章圖片不全。所以本帖可能沒有包括所有雲龍先生有關清片的博文。對此造成的疏忽,我個人深表遺憾,同時對有此而造成的混亂,深表歉意。


目录

清一次片的特殊使用      夏大緯
百年老店待革新、揚舊除新創新生~談大清明片上的收信班次戳    夏大緯
也談上海「工部間」專用戳      夏大緯
續談上海「工部間」專用戳      夏大緯
明片收集是潮流、同中求異唯龍頭~談大清一、二次掛號明信片    夏大緯
好片出頭天(之1)      夏大緯
清四次片的最早使用日期      夏大緯
大清二次片概說      夏大緯
清3次右折雙片新動向      夏大緯
我的清「總包發售」片      夏大緯
再談清「總包發售」片(上)      夏大緯
再談清「總包發售」片(下)      夏大緯
談清三次雙片拍賣價格      夏大緯
春江水暖「片」先知      夏大緯
明片真假之謎?      夏大緯
大清郵局的服務   夏大緯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好资料
何剑均 402号
微信号:hjj123123999

TOP

马上来学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今日上传
大清郵局的服務   夏大緯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谢谢提供精典的邮文,认真学习!
为快乐而集邮,因集邮而快乐!欧阳雷生中国邮史526号会员、江西省南康市卫生防疫站家属房邮箱341400、主集:新中国普票、实寄封、片、包裹单等。QQ:631621959手机13879734984接听免费

TOP

明信片假的比较少。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感谢版主带来的清片邮文大餐,要认真细读学习!
广东省江门市杜阮邮局存局候领  邮编:529075 邮箱:zmxjmdd@gmail.com  支付宝:zmxjmdd@gmail.com 手机:13828033771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757952847   QQ:912499383 工行:6222 0220 1200 6212 834

TOP

再说一句,戳號我想是对应某支局。
王 骏

TOP

工部间不应是一种定义,而只是一种对某现象的提法,既然是一种提议,也当然就可以再议。
王 骏

TOP

是不是南京和漢口編號戳也是工部間?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我的理解是,工部戳沿用的范围可能局限于上海老城;另辟之邮戳是随业务量增大邮局分支增多而又新设。当时实行了双轨制。
王 骏

TOP

【本人(edvardtin)对于此类编号戳是否为工部间,深表怀疑
原因如下
1)工部局邮局保留下来,主要处理本埠投递业务,从夏先生的文中看似乎各种用途都有,有违当时的协定。
2)工部局邮局自1897年11月并入大清邮政,直至1922年底方撤销,为何要从1903年到1913年间另辟一种邮戳。而原来之工部局邮戳却照常使用至1922年。】

同疑,需再议
王 骏

TOP

占地盘了
俺来学习。
卢长春:第698号会员联系地址:江苏徐州西苑小区艺君花园2号楼3单元302室.卢长春邮政编码:221006联系电话:13151238601大清邮政与集邮网:www.daqingpost.com电子邮箱:lccdaqingpost@126.comQQ号:391781465

TOP

【占用了】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本帖最后由 edvardtin 于 2011-1-19 09:44 编辑

大清郵局的服務      夏大緯

    前不久沈家旭兄在中華郵聯會刊第14期內(2010.8.28日出版),發表了一篇「中國存局候領郵史」,由該文可得知「存局候領」在清朝時期是屬未收費時期,民國時期則是由民國21年(1932年)5月20日起才開始收費,文中並列出大清郵政章程對此相關規定共有六條,及介紹大清時期唯一有關「存局候領」的實寄片一張,(圖1)為清一次片銷山東、丁未正月廿五日、濟甯戳,經山東、丁未正月廿七日、濟南戳,寄山東、丁未二月二日、東昌戳到達,片上蓋有「存局」字樣。
1.jpg
(图1)   
後收到「中國郵史」總70期,該期封面介紹一張(圖2)為清四次片,銷SHANGHAI、戊申冬月初八、上海(丑)戳,寄浙江、戊申冬月XX、甯波戳到達,片下另有說明「上海(1908.12.1)–寧波(12.X)清四次郵資片,收件人為“大法書信館”(法國客郵局)之陳景明先生,片內書明“初七日托協興局(民信局)寄甬乙口鐘乙件書貳本﹒﹒﹒﹒”。此片通過大清郵政局寄法國客郵局內,告知托民信局寄件事項,自然地集當時中國三大郵遞系統于一片,反映中國近代郵政歴史之復雜,特殊而充滿趣味。(麥國培藏品)」。
2.jpg
(图2)
    經由上項兩片的介紹,個人也介紹一片似乎有著兩者綜合的身份及角色,(圖3、4)為清二次雙片的回片,銷PEKING、1902.11.3日、北京郵政局楕圓戳,片右手寫「祈寄至韓繼車站、張鶴亭查收」,片左手寫「北京德郵便局陳承垒緘」,片背手寫「鶴亭先生見字、敞局現兹有由上海寄來衣包壹件、奈韓繼並無分局祈、閣下來局收取為荷、專此傳達敬候X安、小陽月初四日、陳承垒X」字樣。
3.jpg
(图3)
4.jpg
(图4)
由上項文字記載可得知為北京德郵便局寄出,使用的是清二次片、也經由大清郵局寄出,北京德郵便局自費使用了清二次片做為通知,等同「郵政公事」的角色相當獨特及罕見,再經由大清郵局寄至韓繼車站,告知張先生因韓繼無分局,無法把衣包壹件送出,只得存局請其來北京德郵便局收取,北京德郵便局不但没收存局候領費(當時不收費,但確是需存局候領負保管之責),還花了明信片壹分郵資寄出通知,上網查了一下目前能搜尋到有關韓繼車站的資料,只有「大韓繼位于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地區」,早期在當時可能也只是一個很小的公路車站,因而可能大清郵局、德郵便局都在該處没有設置任何分局及處所,如有較大的包裹等,只能放在「韓繼車站」或「北京郵局」存局候領,對此偏僻所在北京德郵便局,也需依靠大清郵局與予合作寄出及投遞,因此該片可謂揉和了上項兩片的綜合身影,又有著郵政公事的角色,對韓繼車站、當時投遞此偏僻所在應跟大城市有所不同等,也還有著可再深入探討的空間,個人匆忙上網搜尋資料没有找到更多資料,手中也無當時那個年代的地圖、郵路圖、局所彙編等,郵友如有「韓繼車站」相關資料,歡迎能與予補充及介紹提供給郵友参考。



    参考資料﹕沈家旭先生「中國存局候領郵史」

              麥國培先生「中國郵史」總70期封面藏品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占用了】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本帖最后由 edvardtin 于 2010-12-26 23:41 编辑

百萬的財富與郵識~

談清三次單片的特殊版式(上)    夏大緯


本篇郵文個人曾首次嘗試刊登於拍賣目錄上,並立即挑戰測試拍賣市場的認同及接受度,隨後該郵文中的部份明片(可發現越是高價位的明片,反而越受拍賣市場的歡迎及認同),於該次拍賣中創下超過百萬元的成交價格及記錄,雖然對某些古典票、封來說,百萬元並不算什麼,但對「明片」來說,能有10萬元以上身價者己算是高檔貨了(目前己越來越多明片價格突破此金額,可見明片的身價及魅力直線上漲中),其實稀少明片的行情原本即没有一定的公定價格存在(此點跟之前可能没有出現在拍賣中、私下買賣成交價格没有記錄、也有在不同時間拍賣但前後價格差距甚大均有發生過),該次拍賣也可說是首次有多張清三次特殊版式明片拍賣及成交,也算是締造了一項郵史記錄存世。

    一般正常版式清三次新片,目前一張身價大約在1萬元左右,但特殊版式新片的價格則大約有10萬到20萬元左右身價不同,是正常版式新片的10倍到20倍之多,是否有此身價經由該次拍賣也驗証出市場接受及同意了此價格,也算是給該類稀少「明片」公告了一個正式及初步的市場身價,另不論是拍賣或郵文,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個人並非一昧要強調其身價,而是經由其百萬元的身價,也可反應出該篇郵文也等同擁有「百萬元的郵識」,要先擁有百萬元的郵識才能擁有百萬的財富,如同看跑江湖賣藝者,戲法雖然巧妙但如果說穿了就不那麼神秘及偉大了,重點即是是否能夠得知其中關鍵之所在?而個人該篇郵文即是要傳達此畫龍點睛關鍵精華處在何處,擁有此關鍵的郵識不啻擁有百萬的財富。

蟠龍拍賣目錄前一期(第25期)拍賣剛結束,即獲知該次拍賣中的3項清三次單片特殊版式,11345號118.5mm、短距2.5mm以台幣拾萬壹仟貳佰元售出,21346號119mm、短距3mm以台幣拾叁萬伍仟叁佰元售出,31350號115.5mm最短框距實寄片以台幣拾叁萬伍仟叁佰元售出(上項成交價格均含10%佣金在內),唯一漏網之漁的1347號117.5mm、短距2.5mm實寄片,則因掉票影響未受郵友重視而未拍出,成交的3項特殊版式片,其中二項新片的成交價格,幾乎都較拍賣底價高出一倍,可見競爭的激烈及獲得國內外郵友的認同搶標,而創下新的正式成交記錄,相信令許多郵友大感意外及吃驚,個人訝異之外也頗高興,雖然多年來個人不論私下或郵文中,都曾為我國早期許多特殊明信片的身價叫屈,但情勢比人強同樣身為罕封的身價,往往因收集郵友較多、郵文介紹多、知名度較高等因素,不爭的事實許多罕封確是要比特殊明片的身價,要貴上十倍甚至百倍之多,此點還待收集明片的郵友多寫郵文介紹、多大力推廣收集人士、多參展曝光打知名度等方式,相信可扭轉此情勢。

個人近二年由於興趣的轉移,對有關明片郵文、郵品都較少關注,且約於3年前開始出售明片複品及次要郵品,後因市場對大清片的需求高,而不知不覺的配合需求,而較大量的售出各種特殊新舊大清片,甚至包涵許多大小郵集,如:清一、二次手繪新片,清一、二次總包發售片,清二次單雙片詳分版式,清四次加蓋中華民國單雙片詳分版式等郵品都陸續拍賣售出,直至此次才猛然警覺,二年來的大清片持續熱銷,可謂已默默沈積其漲勢且有其脈絡可尋,尤其近二、三年來國內外大藏家如日本水原明窗先生、英國普萊斯德先生、基隆郵友等,多位明片大藏家的郵集都已經由直接轉讓或公開拍賣方式,而重新洗牌被人接手收集,可見郵市對明片的需求及接受能力很強,一部明片郵集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但拆售卻可在極短時間內完成,近二、三年主要適逢新舊世代交替,老藏家郵集陸續讓出,但並非年年都有大藏家明片郵集流出,此種機會可遇而不可求,相信經過這二、三年的拍賣、轉讓,該流出的明片郵集大都已出現了,今後市場貨源將相對降低不少,而接棒人手明顯日益增多,特殊明片的身價在上列因素的影響,配合其趨勢上漲是理所當然之事,明片收集者也算苦盡甘來有著逐漸出頭天的感覺,但今後再要購買特殊明片可能需要多花些錢才能買進了,但另方面來說對已擁有者則會高興,早買不但少支付金額50%,甚至5倍之多,且無形之中其明片郵集的身價,也瞬間跟著水漲船高暴增不少,此點也算對明片有先見收藏及擁護者獻上的無形賀禮。

近日回頭重新檢視自己的明片郵集,感觸特別深刻如同前文所言,發現許多特殊明片都在不知不覺之中一點一滴售出,尤其以大清片部份來說最為明顯,僅以清三次特殊版式單片來說,個人所藏之前只要出品拍賣幾乎都售出,目前僅剩還未拿出付拍者而已,多年前為收集清三次單片的版式不同,曾持繼多年透過各種拍賣、郵友盲目購進大量新片再分版式,但效果並不明顯,往往所購均是普通版式,且版式種類幾乎都相同,反而是透過國外明片專家請其代尋及購買特殊版式明片,雖然如此購買價格較高,反而略有所獲,曾陸續購進一些特殊版式新舊片,如此點滴收集才略有所成,部份曾發表為文留有記錄,但近二年則因較少涉獵明片、郵文也懶惰少提筆,許多明片還來不及發表已送出拍賣,並未留下記錄及資料頗為可惜,且多年前個人所為文的資料,因當時並未特別注意測量工具且大致簡單測量,加上直接參考採用前人已發表的舊資料,雖發現有小部份錯誤並更正,後約在3年前曾再重測一次,發現部份資料還是有錯誤,僅在自己郵集中更正並未為文公佈,近日重新整理郵集並做最後一次精細檢測,動用多支各種大小尺比較,最後採用一支最貴的日本尺全部重新檢測,又發現有極小部份的差異,為更正之前自己的錯誤,除為文記錄之外,也希望能避免錯誤的資料,今後不再被人繼續引用。


清三次單片的版式主要是以A、B兩項來區分為主(圖1),個人曾在停刊的大明報(郵史郵事話片封)專欄中,為文發表有關清三次單雙片郵文14篇,刊載日期在1995年9月22日至1995年11月10日期間,其中有3篇即是探討清三次單片版式,內中除提及以A、B兩項為主之外,還可以有C、D兩項(圖1)及郵資符誌、各處邊框的固定斷框、斷線等不同(圖2)可為輔,因為當時個人已發現各版式單片,大致在1郵資符誌內的中英文字體變化不同、郵資符誌內的斷框、斷線變化不同;2明片四周各處邊框的固定斷框、斷線變化不同;3郵資符誌下方的「郵政明信片」五字,其「郵」字第一筆尾端處有粗、細不同(圖3)等此3處地方均包涵有變化,即大致某版式片有123項中的某一項、某二項或三項均有變化為其特徵,如同某版式片其四周邊框特徵如下(圖4),而(圖3)的「郵」字第一筆尾端處有粗、細不同,郵友如細心比較可發現,「郵」字第一筆尾端處細者,大致均發生在特殊版式明片上,只有極少數在普通版式明片上發現,此點頗為奇特也為版式變化添上異趣,因此個人極力主張除以A、B兩項來區分版式之外,另以(圖2)、(圖3)等方式來輔佐,可更加確定各版清三次
a1.jpg
(圖1)
a2.jpg
(圖2)
a3.jpg
(圖3)
a4.jpg
(圖4)
片的版式,就如同大龍票每張郵票均有其固定版模特徵一樣,個人雖大力推廣此方式,但由於此涉及需精細的繪製文字、邊框的特徵不同,除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眼力外,也需要有大量實物比對後才能進行,因此個人在大明報郵文中也僅能舉例示範,而無法把每一種版式的特徵、斷框、斷線等不同一一繪製公佈,此艱巨龐大工程還盼後續郵友能夠接棒完成,那才真正造福郵壇功德一椿。



清三次單片分版以往A項部份以每0.5mm做為分界,如:118mm、118.5mm、119mm是以三段方式,每段0.5mm方式來區分,如有少許差異也以四拾五入方式自由心證歸類,現今重新檢測自集各版清三次單片,發現A項部份在115.5mm至120.5mm之間,有些明片的距離並非正好可以用每0.5mm做為分界,而確是停留在0.25mm或0.75mm處,此點雖可能牽涉到跟紙張的漲縮或其他原因而產生的誤差,以往個人也自由心證把其自動歸類為前一版式或後一版式,但現今版式分類越來越精細,且其特徵如果確有不同及明顯,郵友不妨可重新考慮把其也歸類為一種單獨版式,如果覺得分類太細了,則可能更需要以其某處固定斷框、斷線等不同模式,來加強輔佐及區分其所屬較偏向於那一個版式,如此相信可以更加確定其真正屬於何種版式,尤其是實寄片往往因加貼的郵票、郵戳等遮蓋掉許多版式特徵,無法像新片般明顯易見,更是需要經由各種方式來輔佐,才能確定其真正本尊身份。
百萬的財富與郵識~

談清三次單片的特殊版式(下)    夏大緯




清三次單片普通版式(或稱正常版式)係指A項以111.5mm至120.5mm來區分,其中以115.5mm為最短框距,也是數量相當罕少的一種版式,黃元明先生在中華集郵會2001年度郵學演講集(第10輯)內,撰文介紹「大清三次單片版式研析」,其中也談及「115.5mm目前存世僅發現兩件相當少見」,並附圖介紹存世的二件明片影本,個人也曾多年珍藏一張115.5mm片,即是蟠龍拍賣前一期(25期)中第1350號(該期目錄封面的那一張),已在上期拍賣中拍出,此為未曾記錄在內的第3片,該115.5mm片確是數量罕少,但相信應不止此3片存世,還待郵友為文去努力發覺與介紹,除115.5mm片外個人覺得另有二種普通版式片也頗少見,還待有興趣的郵友自己去發覺。

另清三次單片普通版式的認定,以A項從115.5mm至120.5mm每0.5mm做為一個區別版式,其B項則均為4mm長度,但如同前文所提及似乎並非如此也有例外情況,現僅就手邊現有郵品發現,提供下列補充做為郵友參考:

◎A項為117.75mm者(其界乎117.5mm至118mm間),且似乎有二種版式存在,1為四週邊框箭頭所指處有4處斷框情形發生(圖5),2為郵資符誌內CHINESE的「S」下方斷框(圖6內放大圖箭頭所指處),另四周邊框箭頭所指處有6處斷框情形發生,且其中有3處斷框情形跟1版式不同。
b5.jpg
(圖5)
b6.jpg
(圖6)
◎A項為118mm者,似乎有3種版式存在,1為左上角太極圖內框邊框斷框為其特徵,四周邊框箭頭所指處共有6處斷框情形發生(圖7),2為郵資符誌內CHINESE的「S」下方斷框(參考圖6內放大圖箭頭所指處)、郵資符誌內ct處有圓點未連接C字(圖8內放大圖箭頭所指處)、四周邊框箭頭所指處共有4處斷框情形發生,3為郵資符誌內ct處無圓點(圖9),四週邊框箭頭所指處共有3處斷框情形發生,此3種版式雖有共同的斷框處,但也有斷框處位置並不同,可謂雖大同卻有差異,因此個人大膽假設其有3種版式變化。
b7.jpg
(圖7)
b8.jpg
(圖8)
b9.jpg
(圖9)
◎A項為118.25mm者(其界乎118mm至118.5mm間)且似乎有二種版式存在。1為郵資符誌內CHIINESE的「C」字其左側連接邊框為其特徵(118mm版式者並沒有此種情況),另四周邊框箭頭所指處共有4處斷框情形發生(圖10),2同樣郵資符誌內CHINESE的「C」字其左側連接邊框,但另外CHINESE的「S」下方斷框為其特徵(圖11),且郵資符誌下方的「郵政明信片」五字,其「明」字漏印破版,不過此漏印破版情況應為例外並非常例,另四周邊框箭頭所指處共有4處斷框情形發生。
b10.jpg
(圖10)
b11.jpg
(圖11)
此二種版式個人除有新片可為證之外,在實寄片中也有發現,現介紹如下:

(圖12)為銷河南戊申三月初一干支戳,經河南周家口戊申三月初三干支戳,寄北京有1908年4月6日二種到達戳(一為年份用8代表、一為年份用08代表),該片其郵資符誌內CHINESE的「C」字,其左側連接邊框為其特徵屬於1版式,其特徵並未被郵戳遮蓋因此相當明顯。
b12.jpg
(圖12)
(圖13)為銷常德戳不清,背面銷有湖南辰州丁未臘月6日雙圈干支過路戳,寄湖南沅州丁未臘月12日雙圈干支戳到達(片中折),該片其郵資符誌內CHINESE的「S」下方斷框為其特徵屬於2版式,其特徵並未被郵戳遮蓋因此相當明顯。
b13.jpg
(圖13)
(圖14)為加貼蟠龍貳分票貳枚銷江西南昌府丁未10月12日雙圈干支戳,經九江1907年11月20日,上海1907年11月23日及法國上海1907年11月28日客郵戳,寄德國1907年12月20日到達,該片除為首年實寄片外,其郵資符誌內CHINESE的「S」下方同樣也斷框屬於2版式,雖然該片有加貼郵票、銷蓋郵戳,湊巧其特徵處並未被遮蓋。
b14.jpg
(圖14)
◎A項為119.25mm、119.5mm、119.75mm、120mm者此4種版式,個人均有新舊片,但卻頗難分辨出不同,因其均有共同斷框、斷線情況存在,還待再深入探討。

清三次單片除普通版式(或稱正常版式)外,另有非常罕少的特殊版式存在,此是指B項框距低於4mm以下者來區分(普通版式均為4mm),在黃元明先生郵文中介紹有12種特殊版式片,個人補充及更正部份如下:

◎A項為117mm、B項為2mm(圖15),銷天津1907年12月11日戳寄當地(片微中折),該片除為首年實寄片外,另背面印刷廣告文字也為廣告片,該片在黃元明先生郵文記載中誤為117.5mm、2mm並附圖為圖14,其實應為117mm、2mm,該片除郵資符誌內CINESE的「NE」兩字間上方斷線外、左下角邊框箭頭處也有斷框情形。
b15.jpg
(圖15)
◎A項為117mm、B項為2.5mm(圖16),銷山東博山戊申4月13日干支戳寄濟南府,片上另用紅色筆書寫「原寄信人取回博局上」字樣,該片背面書寫有通訊文字並非空白,應為寄信人投寄後因故再向原寄郵局索回,而博山郵局為求慎重特用紅色筆書寫註明再交還,該片在黃元明先生郵文中未見記載及介紹,該片除郵資符誌內IMPERIAL的「PE」兩字間上方斷線外,另左上角、左中邊框箭頭處有二處斷框情形。
b16.jpg
(圖16)
◎A項為117mm、B項為2.75mm(圖17),該片在黃元明先生郵文記載中誤為117.5mm、2.5mm並附圖為圖15,其實應為117mm、2.75mm,該片為有名的清字第三筆連接邊框、郵字破版片,最早韓目把該片內框距離誤載為120mm,後個人曾為文更正為117.5mm、2.5mm,約3年前重測發現應為117mm、2.75mm才對但並未再為文公佈,因此錯誤資料才會繼續被引用,多年前個人曾先後由美國胡漢樞先生、張愷升先生處分別購進二張新片,其中一張已於蟠龍拍賣第22期中列明為第1563號,並在該次拍賣中拍出,目前個人所知該片已知有6片存世,除郵、清兩字破版特徵之外,另其右上角及右下角如意花飾(箭頭處)印刷不清破版及右下角有三段邊框花紋(箭頭處)有多處斷框情況發生,此種情況在所知存世的6片中,個人有其中4片影本資料均是如此,相信此特徵也能加強佐證其身份,另之前在徵尋擁有此片郵友的過程中還曾發生一段小插曲,香港黃玉培先生(後移民加拿大郵集己賣出),曾寄給我其收藏的明片郵集影本,我在觀賞時發現其中一張即是此版式片,後去信告知他高興萬分,他說該片購於美國「MICHAEL  ROGERS,INC‧」第17期拍賣目錄,其中第371項即為此片,當時該拍賣目錄並不知道此片珍罕定價相當便宜,黄先生購入後也一直未曾發覺,直到我提醒此片特殊,黄先生可謂意外獲得珍品一件,此種情況可能還會發生,只看郵友是否先具備了關鍵性的郵識,即可在遇見機會時不會平白錯過,該片拍賣成交價格含10%佣金為22萬元。
b17.jpg
(圖17)
◎A項為117.5mm、B項為2.5mm(圖18),該片右側斜形微黃,另該片郵、清兩字並未破版,在黃元明先生郵文中未見正確記載(其誤為郵、清破版片),該片郵資符誌內POST的「T」字直線部份斷線,另特別版式片從(圖15)開始,除上項介紹的各項特徵之外,其實另有二處共同特徵,一為郵資符誌內IMPERIAL的「M」字上開口寬朝外、下開口窄朝內,POST的「O」字上端不連框、「T」字右側不連框,而普通版式片確不同(圖19為郵資符誌放大圖、右為特殊版式、左為普通版式),一為郵資符誌下方的「郵政明信片」五字,其「郵」字第一筆尾端處細(圖3為郵字放大圖、右為細、左為粗),此二處特徵也可佐證其為特殊版式身份,並非一定需要依靠固定斷框、斷線來區分,但個人認為多幾種方式來辨別版式可更為正確。
b18.jpg
(圖18)
b19.jpg
(圖19)
◎A項為117.5mm、B項為2.75mm(圖20),銷青島1907年德國客郵戳寄德國,除為首年實寄片外,但可惜的是所加貼的郵票被撕掉,但還是可證明及研究此種版式確是存在,該片在黃元明先生郵文中未見記載,該片同樣擁有(圖19)右邊特殊版式的特徵(但唯一不同的是其POST的「T」字右側有連接邊框)、其「郵」字第一筆尾端處同樣為細,另其左下角太極圖外框箭頭處斷框。
b20.jpg
(圖20)
◎A項為118.5mm、B項為3mm(圖21),銷江蘇上海丁未冬月23日干支戳,經上海1907年12月27日中英文小圓戳(其年份處用21戳號代替)、宜昌丁未臘月5日干支戳,寄四川重慶丁未臘月16日干支戳到達,該片除為首年實寄片外,在黃元明先生郵文中也未見記載。
b21.jpg
(圖21)
◎A項為119mm、B項為2.5mm(圖22),銷南京丁未10月22日干支戳寄巢縣,背有安徽巢縣丁未10月25日到達干支戳,該片除為首年實寄片外,且為寄蕪湖郵局轉寄巢縣臥牛山上面交美國牧師收的中文實寄片,片背用毛筆書寫為教徒寄片告知牧師,其妻於本月20日晚兩點鐘生下一男孩,母子均安,相當有意義及人情味,也證明外國牧師在大清末年就已深入各鄉間、山上傳教,並在許多地方擁有信徒,該片雖郵資符誌處被郵戳遮蓋,但大致都還看得出來,跟(圖19)右邊介紹的特殊版式片特徵吻合,且其「郵政明信片」的「郵」字也很明顯第一筆尾端處細,且「郵政明信片」五字下方的「此面只寫收信人姓名住址」的「只」字,也跟一般普通版式片較不同,該片在黃元明先生郵文中也有介紹一張實寄片。
b22.jpg
(圖22)
近日個人利用所剩清三次單片重新最後再次檢測,除發現部份版式確是有誤差,加上先前已發現但並未公佈的資料,做了上述的一番整理及介紹,除更正自己的錯誤之外,也盼以往的錯誤資料不再被繼續引用,另由於此次為文時間相當匆促,且非常可惜的是早期個人大致擁有相當完整的清三次片郵集,但並未精細測量,且依照以往傳統記載方式,用每0.5mm方式來做區分版式,後因興趣轉移更是未多加關注及保留清三次片,經由3年來的持續賣出清三次片,近日重新整理需要大量郵品交叉比對時,才發現許多版式新舊片已在不知不覺中售出,且大多並未保留下資料及影本甚為可惜,使得個人本次考據之時覺得留下許多遺憾,但想再不為文介紹,自己恐會更加遺憾,除為自己曾擁有清三次片郵集留下紀念及郵文資料之外,也希望經由本文的介紹,不論是否有誤或遺漏提出一些個人淺見,而讓對清三次單片版式有興趣的郵友,可大家一起來考證是否正確或錯誤。

最後另有二點補充說明,一為因清三次片的印刷為綠色,且將近百年前的印刷,不論文字、線條均並未能夠非常精細,因此不論是黑白或彩色影印,都無法百分之百的表達出其原貌,尤其是個人所介紹的文字變化、斷框、斷線等,只有真正看實物才能比對,影印往往細微的特徵無法突顯,且尺寸如果低至0.25mm之差,更是只有依據實物才能正確,因此只有真正擁有清三次片者,才能體會及深入研究其變化無窮,二為多年前為文時即曾懷疑並想提出的,經由此次重測更加發現不論是四周邊框、郵資符誌、郵資符誌下方文字等,此3部份都均各有其特徵不同,或共同或不同的變化組合配對成各種版式片,因此個人大膽假設,當時清三次單片的印製,其母模即可能是分由四周邊框、郵資符誌、郵資符誌下方文字等,此3部份組合完成,而在翻鑄子模時也是經由此3部份重組翻鑄,翻鑄過程時遇有損壞、替換等情況,再臨時抽補其中一部份重組翻鑄補不足,因此造成某些版式數量罕少或因而產生所謂的特殊版式片,此點疑惑及大膽假設還待郵友們共同來解答。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2003.12.9日截標的蟠龍拍賣目錄第26期內。
續談清三次明信片~

獨特的版式與稀少性      夏大緯


在國內郵市一片殺價賣出聲中,中國早期明信片的銷路卻相反的在郵商、郵人間迅速流通之中,可謂一支獨秀的局面,且市場價格較數年前已靜巧巧的上漲不少,從韓目1985年最後一版中文版問世至今,將近有8年的時間未再出新版目錄,許多片封簡的價格已有明顯的波動,但因韓目一直未再出新版目錄,因此價格一直停留在8年前的價位上,如果按照該書價格為參考的郵友,相信許多明片的目前價格會讓您大吃一驚的。

在「郵史研究」第3期,「大清明信片之王~談清三次雙片」一文刊出後,感謝國內外的許多郵友,在信中、電話中給予不少指正及提示,也有郵友直接了當的詢問清三次片的版式、價格等,另接到美國郵友來信提供影印,日本水原明窗先生當時還未出版的「華郵集錦」第7、8冊,書內刊載的清三次右摺實寄雙片影本,另英國「STAMPS from OVERSEAS」第106期拍賣目錄1992年11月12日截標,其中第562項也出現一張清三次右摺實寄雙片付拍,這些因素促使我再寫一篇為續,希望能夠更完整、更清楚的表達清三次片的種種情況,提供給郵友們參考。

清三次片的印刷,分交由上海海關造冊處及英商別發洋行兩處印製,一般來說交由兩處印製,主要是1因為印製數量大,怕一家印製不及無法按時交貨,2因為趕工急於要推出使用,因此才分交由兩家同時印製可趕時間交貨,由於上項原因才產生兩家印製的可能,而清三次片的存世數量並不較多,否定了印製數量大之說,倒是清三次片急於1907年10月1日推出好取代清一次、二次片,來符合萬國郵政的公約規定,此點證明2趕工交貨是符合的。

由於清三次片的急於推出,在1907年初期使用存世的清三次片雖較多,但還是彌足珍貴的,目前所知英國Mr.Prescott擁有單、雙片首日片,曾發表郵文於英國倫敦中國郵學會雙月刊,C.P.S.L.之「Journal of Chinese Philately #176, June,1975」,同時也證實清三次片確是於1907年10月1日首日使用,香港鑑珍有限公司第24期拍賣目錄,於1992年10月31日截標,其中第407項有一張清三次片銷上海書信館1907年10月1日首日戳(附圖1)付拍,該片由於底價甚高,且郵資不符合多貼了一枚蟠龍16分票,事後非常可惜並未拍出,個人收集到最早日期的則為重慶1907年10月8日寄德國片(附圖2),除10月份實寄使用較少見外,11月、12月份的實寄片則較多,此外除1907年實寄片整體來說還是不多,較常見的則為1908、1909、1910年為主,超過1911年之後使用的則較為少見。

1-1.jpg
(圖1)
1-2.jpg
(圖2)
清三次片的使用並未因匆忙中推出而有地區的限制,目前從已知實寄片的使用所銷郵戳地名來看,分佈甚廣有下列地區:「廣州、廣東永安、廣東東興、廣東嘉應州、廣東興寧、福州、鼓浪嶼、汕頭、福建上杭、河口、唐山(附圖3)、坡李庄、戴庄、宜昌、江西南昌府、黃浦、江蘇上海、江蘇蘇州、南京、蕪湖、常州府、太谷縣、浙江桐鄉、浙江紹興、湖北漢口、安徽毫州、安徽六安州、河南開封、河南衛輝、陝西西安、山西左雲、山東即墨、山東萬城、山東濟南、山東沂水、山東定陶、山東博山、山東臨城、山東坊子、山東濰縣、山東泗水、曹州、煙台、長沙、常德、重慶、牛莊、嘉定府、北海、錦州、北京、天津、直隸廣平府、直隸赤峰縣、奉天、奉天瀋陽、奉天岫巖、奉天大孤山、吉林寬城子、威海衛、哈爾濱、甘肅洮州、甘肅涼州府、雲南猓姑、雲南阿速州(附圖4)等」,另1992年中旬大陸地區經由香港流出一批四川地區的各類實寄片,內包涵了少許清三次實寄片,有一些四川地區的地名還未考證因此並未列入,此為大致情形,應還有更多地區地名包括在內,無法一一詳查,但相信基本上已涵蓋了所知存世的大部份地區在內,從沿海一帶廣州到內陸偏遠地區雲南、從小村鎮坡李庄到大城市上海,都見有清三次片芳蹤出現,真是分佈使用甚廣,足見當時大清郵政網路還是相當普及和迅速,除了上述地區之外,相信也有一些地區並未使用到清三次片(如清三次片印製數量不足分配全國各郵局,因此有些地區並未分發到清三次片?或該局因有存貨清一、二次片,並未向總局請領清三次片?這些均有可能發生),且清四次片事隔不久即隨後推出使用,因此有部份地區還來不及使用清三次片,即被清四次片所取代了,這也是原因之一吧!
2-3.jpg
(圖3)
2-4.jpg
(圖4)
清三次片的印製,應由一個母模翻鑄成若干子模再組合後印製,由於明信片的流傳沒有所謂印刷全版存世(指印製機器上的原始未裁切全張)、或某一全格整張存世(一印刷全版通常由若干個全格整張組成、而一全格整張又由若干張明信片所組成一全格整張),因此甚難考證其原始印刷全版為多少張明信片所組成,何輝慶郵友曾在中國郵刊第62期發表過相關郵文,從流傳於世的國父片全格整張,證明國父片為64張一印刷全版(由8全格整張組成、一全格整張又由8張明信片所組成),帆船片則根據早期郵刊記載約為32張為一印刷全版,後期帆船片則約為64張為一印刷全版,32張一印刷全版(是由8全格整張組成、一全格整張又由4 張明信片所組成,或由4全格整張組成、一全格整張又由8張明信片所組成,此兩種方式均有可能),未見流出全格整張存世,甚難證明何者為對。

由以上情況如此類推,清三次片的印製由於年代較早,則約為16張一印刷全版(由4全格整張組成、一全格整張又由4張明信片所組成,或由2全格整張組成、一全格整張又由8張明信片所組成,此兩種方式均有可能),有人認為當時印製技術較差、機器設備較不新,可能無法一次印製16張明信片一印刷全版,只能一次8張明信片一印刷全版較有可能,個人則認為由於明信片的印製,不像郵票那麼精緻,雖然票幅長寬較郵票大很多,但印製卻應較郵票容易才對,因此應有一次印製16 張明信片一印刷全版的能力。

如假設定論清三次片為16張一印刷全版,則由一母模翻鑄成16個子模後組合來印製清三次片,因交由兩處地方印製,不可能兩處共用此16個子模,又另行翻鑄 16個子模來使用,如此則共有32個子模的存世,相信在翻鑄期間,此32個子模中大多數都大同小異差別不大,小部份例外產生較大差異存在,而此少數例外在全部32個子模中所佔比例約為1/32而以,印製出來後形成一些較少見的版式存世,或是在印製過程中,如因印製磨損、意外損壞等,則必須重新翻鑄一個新的子模取代損壞的,而此子模差異跟原先母模差異較大,且此新子模後期加入印製,印製數量又較少,就會形成一些較少見、獨特的版式存世,不論何種情況,清三次片中確是有一些較少見的版式存在,跟正常片相比的比例有可能是正常片的1/32,也有可能是1/320或1/3200均有可能。

綜合上述的結論,清三次單片的版式如果詳分相當複雜,韓目所列116mm、118mm、120mm三種太過簡單,日本水原明窗先生在新出版的「華郵集錦」第7、8冊內,清三次單片只簡單分為兩種版(附圖5),此分版方式大概源於美國W. R. RANKIN氏在「CHINACLIPPER」內郵文所介紹的三種版式(附圖6),個人認為美國胡漢樞先生在1980年左右時,胡氏在其「前清及民初郵政明信片」專集內所做的研究最為徹底,當時胡氏對清三次片的分版很細,也許有人不以為然,以為大可不必如此,但時至今日來看,當時的分版方式不但正確經得起時間考驗,且證明當時的分版方式是對的,目前從出現的清三次片郵品、資料來看,不論何種版式都逃不出這個分類範圍。
3-5.jpg
(圖5)
3-6.jpg
(圖6)
胡氏的分版方式為清三次單片內,劃分為A、B、C三項部份來分版(附圖7),再依照目前個人收集到的郵品、影本來比較,大致可分為以下版式,是否還有遺漏之處,還盼郵友們補充。
4-7.jpg
(圖7)
◎A項──明信片的內邊框長度詳分可分為116mm、117mm、117.5mm、118.5mm、119mm、119.5mm、120mm、120.5mm  8種,是否有116.5mm、118mm兩種存世?由於每0.5mm之間所差無幾,有時很難界定,此是大致詳分,相信從116mm到120.5mm之間,每隔0.5mm都有一個版式存在的,一般所見大多以120mm版式者居多,其餘版式都不多,距離越短的版式,似乎越是少見。

另清三次片的內框距離個人是以測量明片右側為主如(附圖7中的A),其實清三次片的內框左右兩側距離長度偶有不同,因其內框四個邊角的垂直角度並非90度,當時劃線製版時可能偶有疏忽,並未完全垂直並行劃邊框而形成,因此左右兩側內框距離長度會有不同,如以明片左側測量為主,將會產生另一批不同距離結果,那就更複雜化了。

◎B項──符誌跟上邊框間距離詳分可分為2mm、2.5mm、3mm、4mm  4 種,雖然只有4種但B項跟A項相互交叉配對,卻可產生很多種版式變化組合,目前所知配對變化有下列版式存世,是否還有其他版式存在?由於清三次片郵品、資料收集不易,無法有大量的郵品可詳加比對,因此不敢下定論,還望郵友們大家一起來共同探討,多提供影本、資料將不勝感激。

◎A項跟B項混合配對方式,有下列組合郵品存世:

一般所見B項大多以4mm版式者為最常見,其他各版式都不多,距離越短者,似乎也是越少見。

◎C項──符誌跟郵字間距離詳分可分為1.5mm、2mm、2.5mm三種,此距離產生乃因B項變動而產生,並沒有像A、B項那麼重要,可以簡化不用計算在內,一般所見C項大多以1.5mm版式者為最常見。

◎另目前所知清三次單片內的邊框,還見有下列多處固定邊框斷線版式存在(附圖8),不固定的邊框斷線則還有多處存在,是否從116mm到120.5mm的各種版式中,都有固定邊框斷線的版式出現?還待郵友們報導。
5-8.jpg
(圖8)
◎在清三次單片中A項117.5mm配B項2.5mm版式者,可再詳分2種版式,其一種為正常版式,另一種為變體版式(附圖9),韓目中稱之為「郵、清、破版片」,且韓目把該片內框距離記載為120mm,其實是錯誤的應為117.5mm才對,該片原為旅美胡漢樞先生在美發現2片並珍藏,後一片隨同其明信片專集轉讓給臺北H先生收藏,另一片為個人購入收藏,其詳細特徵請閱(附圖9),該片原先以為只有2張新片存世,只是偶然印刷時破版的情況下產生,目前除原先發現的2張之外,香港黃玉培先生也珍藏有一張該片,黃先生購於美國「MICHAELROGERS,INC.」第17期拍賣目錄1990年12月2日截標,內第371項即為此片,當時該拍賣目錄並不知道此片珍罕定價相當便宜,黃先生事後購入也未發現此變體情況,黃先生提供影本給個人參考時,才由個人發現提醒黃先生此特殊之處,黃先生可謂意外獲得珍品一件。

6-9.jpg
(圖9)
另 1992年底,個人在一老集郵家珍藏多年的數張清三次新片中,也意外發現到一張該片,如此至今所知已有4張新片存世,看情況該變體版式並非偶然印刷破版產生,而是一種較獨特、且稀少的固定版式才對,收集清三次片的郵友不妨重新檢查自己郵品,也許會發現您也擁有此變體片,目前所知此變體片存在於117.5mm版式中,其他版式中是否也有存在?則不得所知,還待發掘中。目前未見有該變體實寄片存世均為新片,因實寄片往往特徵處被郵戳遮蓋不易查覺,因此還未見有人報導發現。

清三次雙片的版式比照單片方式,但卻較單片簡單,目前個人收集到的郵品、影本資料來分,大致可分為117mm、117.5mm、119mm、120.5mm、121mm   5種,是否如單片一樣也有116mm、116.5mm、118mm、118.5mm、119.5mm、120mm  6種版式存世?還待更進一步的追蹤報導。

在「郵史研究」第3期郵文中,個人推測清三次完整新舊雙片的存世數量約為500至1,000枚為主,但有郵友提出存疑,從多年來的郵文介紹、郵友收藏及各拍賣目錄中付拍的存世情況來看,清三次雙片不論新舊存世數量還是相當稀少的,應降為200至500枚較為符合,目前可說還未有定論,還待時間來證明。

清三次雙片的使用大多為商家做為印刷廣告方式使用較多,一般民眾甚少使用,如有使用也撕開成二片分成單獨二片使用,如果不撕開使用,回片通常等於是送給對方,如果對方不使用就浪費掉了,因此雙片大多為商家採用,回片做為寄回該公司的廣告回信方式而存世,所見留存於世的也以國內本埠間寄遞的印刷廣告雙片較多,非印刷廣告方式、寄國內外埠者、寄國外的實寄雙片等都是較為少見的。

另從目前留存於世的清三次完整雙片來看,我們要感謝「上海德總會」、「大北煤公司」等公司行號,當初他們的大量使用清三次雙片,使清三次雙片得以保留下較多郵品存世,否則今日就不容易收集到實寄的清三次雙片了。

數年前有一位法國郵友購到清三次新雙片一批數量不詳(有郵友謂數量有百張之多,但相信10多張以上是有的,超過此數相信機率不大),後陸續拿出拍賣或出讓,國內郵商黃明正先生曾一次購入10張,不知是否為該郵友擁有的最後存量?黃明正先生陸續出讓已全數售清,至今未再聞有大批雙片出現,此是繼50年前「民國30年間,有某青年在郵攤購得明信片一包,僅費銀洋一元,其中竟有此珍品10枚,在郵會廉價拍賣,為朱世傑之子祖良所得,謝鄂常讓得3枚,梁芸齋得2枚,張賡伯以10倍之值得2枚焉,餘則星散。」後第二次有此大批數量出現,可謂無獨有偶相當巧合,促使該雙片存世數量提高不少,也使許多郵友可以有較多機會、較低價格購入收藏,數年前剛流出該批明片時,當時各拍賣目錄售價頗低,且有多家目錄都有供應此片,有心的郵友都趁低購進,當時有些人卻因見數量似乎甚多,怕會有更多雙片出現、價格會更低,不敢馬上插手購入,但時機一錯過不再有源源不斷的郵品出現(此雙片發行年代甚早,當時就印製不多,經過80多年的時間,早就很平均的分散於國內外集郵家手中,一般來說甚少有大批郵品隨時流出的可能,從發行至今80多年也只有兩次例外而以,機會一錯過下一次機會則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了),未把握時機想要再購入就較困難多了,目前相信不但在價格上上漲不少,且已不容易購入了。

◎清三次右摺錯版雙片,在「郵史研究」第3期中,個人記載為4片存世,1992年底日本水原明窗先生出版「華郵集錦」第7、8冊,內中也刊載有一張右摺錯版雙片(附圖10),該片不在個人前期郵文記載之內,其特徵跟前期郵文記載完全相同,同為1908年1月17日銷戳寄出,同一商家同一日使用,該片是否為源自前期郵文所記載的歐洲拍賣?還是另有其他來源購入?則不得而知還待查證。
7-10.jpg
(圖10)
◎另英國「STAMPS form OVERSEAS」第106期拍賣目錄1992年11月12日截標,內第562項也有一張清三次右摺錯版雙片付拍(附圖11),該次拍賣內中有甚多罕品是出自Geoff Wilson及Peter Padget英國二位集郵家珍藏,此片付拍引起國內外多位郵友競標,最後該片由臺灣郵友高價購入珍藏,得標者姓名不詳待查,該片也不在個人前期郵文記載之內,由於該片拍賣目錄附圖並不是很清楚,無法很正確的詳述此片特徵,另曾接到該目錄負責人來信,提供該片資料銷戳日期為7月14日,年份則似乎因銷戳不清不能確定為1908年,如果確是如此,該片除明片內所印刷文字特徵跟其餘右摺錯版片是相同的外,其銷戳日期則跟其餘右摺錯版雙片日期並不同,要晚6個月時間,似乎是後期使用的,未見到清楚影本之前,無法做深入探討,還盼珍藏該片的郵友能夠提供完整正反面清楚原寸影本,則可打開這個謎團,該片是否源自前期郵文所記載的英國普萊斯德先生珍藏?還是以往未曾公諸於世的秘密藏品?
8-11.jpg
(圖11)
目前所知已有6張清三次右摺錯版雙片存世,但個人只收集到4張影本資料,另有2張資料都一直未能收集到,此2張是否已轉手?或是其中某一片即是某人所擁有的該片,只是個人重覆介紹了而已,實際並沒有6片存世?因沒有完全收集到6片所有資料,因此該6片中是否真有重覆之處則不得而知。

清三次片的介紹到此告一段落,相信已很詳盡的把清三次片的各種版式大公開,並把個人所知有關清三次片的點點滴滴,都綜合介紹在此篇郵文內,希望能夠提供給有興趣收集清三次片的郵友,一個最完整的參考。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1993.3.30日出版的郵史研究第4期內。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本帖最后由 edvardtin 于 2010-12-23 12:18 编辑

明片真假之謎?      夏大緯

    30年或20年前購買早期明信片,幾乎不用考慮也不用担心會買到假的明信片,當時集郵人仕大多只收集郵票或實寄封,收集明信片的人可說曲指可數,因此也不用担心會有人做假,且受限於當時的技術、科技等也不易做假,如有假的情況也很易被發現,當時的拍目大多為黑白圖,少許特別珍貴的才有彩色,且彩色並不一定非常標準,這些原因都讓做假者不易仿得維肖維妙,但隨著時間、科技的進步,全彩拍目己不稀奇,網路上還可看見接近原色的彩圖,甚至重點處還可放大,方便無法親臨到現場觀查的缺憾,這些措施確是方便及服務了郵人,相對的有利就有弊,之前即有郵友來信探討明片相關事宜,均是在各拍賣網站上所發現的一些明片,因聽人說網站上買的郵品有真有假,即陸續會順便寄來一些,在網站上拍賣的明片附圖請我判別,由於個人不習慣也不喜歡上網,其實並不知道有這些郵品拍賣,而是知道我不喜歡上網,由國內外熱心郵友提供給我的資料,在此也要感謝這些郵友,也發覺確是有相當多郵友常上網看郵品、買郵品,其實對某些拍賣郵品或賣家早都有存疑,但僅在私下通訊中提出探討並未公諸於枱面上,而個人貿貿然寫此文可能是多慮了,相信對資深的玩家來說已有分辨之能,但躭心甚多年青郵友初踏入收集早期片領域,即因買到偽片而開始對早期片敬而遠之就不好了,因此還是在此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及警訊,也許可對一些初集者有些幫助,剛開始判别時不以為意憑經驗及直覺即判斷,隨後越來越多的好片、好戳、好票均出現,由很容易看出破綻到幾乎很難判别,每每幾乎考倒我的智商,從迅即的判别到很慎重的翻查資料,深怕陰溝裏翻船有負郵友所託(如此慎重也不敢保証不會看走眼,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由於所看的不是真正原片,就算是全彩的影本也有清晰度上的差異,尤其是郵戳的墨色新舊、郵戳的壓痕輕重、所寫字跡在郵戳之上或之下等,看影本還是跟實物有所差距甚難比較,但致少個人盡心的去研判了),其實個人所藏大清及民國片大多己售出,由於數量較多早期彩色影印有管制、後雖開放但彩色影印甚貴,因此大多均無留存影本,如有也僅保留黑白影本而己,目前所剩郵品也全放在銀行保管箱中,無法隨時拿出實物來比對,增加了不少判別的困難度。

明片的真假從早先在明片上出現一個假戳,到如今可能除明片本身是真的之外,其上所銷的郵戳、加貼的郵票等,都可能是近期所做出來的,或是真假各半,利用漏銷片、掉票片、銷戳片、印刷後未使用片等,再重新加貼郵票、加蓋好戳、加上地址文字等,只要稍一不察就會上當,只有比對實物或翻查以往各項資料、拍目等,詳加分析比對才能確保較不會馬失前蹄,個人不敢說判别一定百分之百無誤,尤其是往往牽扯到郵票、郵戳、郵資、郵史等各方面,有時可能顧此失彼無法完全面面兼顧到的,個人原本專攻片封簡雖均有涉及各方面,但下手收集的早當時不用考慮到這麼多因素,也幾乎没有此方面問題產生,所謂三個臭皮匠抵得上一個諸葛亮,因此提出一些明片來供大家探討,看倒底是真是假?也好提供給目前熱心收集明片的郵友一個参考,否則假貨充斥讓郵友却步或買到假貨而失望,均影響到明片的未來發展是不利的,下列所談的均是2008年內所發生的事例,已事過境遷可較不用考慮太多,講太多除得罪人外也讓做偽者得知破綻,下次改進可更上一層樓,因此要寫也有著兩難的處境,只得大略的點到為止以免被告,另目前所知不論國內外、有名無名等各拍賣目錄,同樣大多己先後出現疑偽品,下列所談也僅是部份還有甚多無法一一列舉,此文也僅此一篇不會有續,只希望由此文提供給参考者一些基本的辨識方法及技巧,其餘就看各郵友去如何發揮及舉一反三來破解了。

    (圖1)為德國ebay拍賣於2008.6.21日截標,清一次片加貼威海衛力差信局第一版5分票,(圖2)為加貼票的放大圖,(圖3、4)郵戳放大圖,(圖5)為明片的背面圖,該片成交價為美金1426元(約台幣42780元),由於保密是否真的有拍出、成交價是否為真均不得而知,由其加貼威海衛力差信局第一版5分票的放大圖來看,其紙質是否會太新、顏色是否太紅、加蓋的文字是否正確?(圖6)為真的5分票双連可比對,另票上銷有一不清楚的威海衛郵政局雙圈戳?該片由其他郵戳可得知是在1905年使用,但威海衛郵政局雙圈戳似乎是在1900及1901年使用,加貼威海衛力差信局第一版5分票,郵資是否符合正確嗎?威海衛力差信局是在1898年12月中旬由英商和記洋行開辦,每日將郵件運至我國烟台郵局後,轉寄至國內外各地,所有信件除須貼力差信局特製之信票外,寄國內者須另貼我國郵票,寄國外者須再貼客郵郵票,所見實寄片封似乎均集中在1898年及1899年,似乎還未見有1905年實寄者?該片重點在於所貼威海衛力差信局第一版5分票,但威海衛郵政局雙圈戳不清楚,更未見經烟台轉寄戳不是奇怪?6月26日有郵友來信告知,該片又拿到香港ebay拍賣了,該片才剛於6月21日截標並高價賣出,但没想到確又在香港ebay賣,並於6月29日再次結標了?網路資訊發達己無國界,個人雖少上網但郵友尤其是年靑者,確是相當關注並會來信告知,難道6月21日的截標是假的?才在德國ebay賣完就馬上拿到香港ebay賣,雖有人也是如此東買西賣賺價差,但要非常有眼光及知道市場的需求,否則不一定能夠賺到錢的,且通常要賣也會隔一段時間,不會如此迅速難道不怕馬上就被眼尖的郵友發現了?真是想錢想瘋了不計代價?且該件郵品爭議性頗大,如此不是自承之前的出售跟本是假的?連高價售出也是假的?郵友都還未判定,他自已就如同宣告自己是假的了,台灣有一句俗語﹕「呷緊弄破碗」,就是說心急反而敗事了,目前確也是速食化社會一切講求快速,連回報也要快才算有效率,因此早期郵友擁有一件郵品20年,甚至更久才會再出售並不稀奇,而現在有些是才剛買到就想高價再賣出了,或是要買時就己打算要再轉手的,擺個一年或幾年再賣的說不定反而是少數的例外了,形成的原因也跟經濟的需求、迫切要迅速賺錢等均有關係,買郵品可能僅是一種投資手段及工具而己,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要賺錢,也促使各種偽品的大量出現,稍一不慎就會上當,喜愛網上購買郵品者、以為撿到便宜者更須特别小心。

1-1.jpg
(圖1)
1-2.jpg
(圖2)
1-3.jpg
(圖3)
1-4.jpg
(圖4)
1-5.jpg
(圖5)
1-6.jpg
(圖6)


在6月21日德國ebay結標的明信片,除(圖1)外另有多張大清明信片也頗值得探討介紹,但未想到香港ebay於6月29日結標的明信片,除(圖1)片拿出重拍外,另2片也同樣拿出重拍,後查閱得知均是同一個賣家所出售的郵品,(圖7)為清2次雙片的回片銷莒州日月戳及碑形周村郵政局戳寄青島,(圖8)為莒州日月戳放大圖、(圖9)為周村郵政局戳放大圖、(圖10)為背面手繪彩圖,一切看來均完美無缺相當美觀,德國6月21日的結標價為美金843.5元,後在6月26日又出現在香港ebay拍賣,6月29日再次結標個人未再追踪不知結果為何,個人之前曾收集數張日月戳實寄片,另檢視多家知名拍賣目錄所見20多件日月戳實寄片封,可發現有一共同現像即日月戳的線條、筆劃都乾淨清楚,就算是郵戳中的年月日部份不清楚,但也不會像(圖8)戳中有許多小黑點存在的現像,此點應跟郵戳的材質及戳內文字較多不易平整、加蓋時的力量不同均有關,多年前某家拍目上曾有一封日日戳實寄封付拍(圖11),其下所銷的莒州日月戳日期跟(圖8)完全相同是巧合?還是似乎完全仿自於(圖11)?(圖9)周村郵政局戳的顏色為暗紅色,但所見記錄及實物似乎均為黑色並無暗紅色?寄青島但確無青島到達戳此種情況也較為少見。
2-7.jpg
(圖7)
2-8.jpg
(圖8)
2-9.jpg
(圖9)
2-10.jpg
(圖10)
2-11.jpg
(圖11)


越來越多的存疑郵品,且由大清往下延伸到民國時期,幾乎可謂一網打盡了,個人提出探討除互相交流研究之外,也希望經由公開這些存疑的郵品,在往後的歲月中也可不被人錯認,只是可惜一些原本還不錯的新片或實寄片,經由動過手脚後可能再也不能翻身了,「偷雞不成蝕把米」這可能是做假者事前没有想到的吧!但經由此點往好處想,証明目前清及民國明信片,有市埸、有銷路、有錢賺,自然衍生出許多「参考品」,這也是市場的法則及趨勢,有利可圖之下自然應運而生越來越多的「参考品」了。

    (圖12)為2008.6.9日ebay上所賣的清二次雙片的回片,銷福州船政1901.11.3日戳寄上海,成交價為美金71元相當便宜,雖然如此似乎也透漏出一個訊息,購買者似乎也無把握只願出低價買回,如是存疑郵品損失也不會太大,該戳先不談其字體文字,僅單獨銷一戳未見其他中轉戳或到達戳,即相當令人可疑,老經驗的郵友是不會購買此類較有爭議的郵品,而其最大存疑之處乃是早期的記錄及實物所見,該戳均是藍色或紫色銷蓋,似乎未聞有黑色銷蓋者?是否因一般所見郵戳都是黑色銷蓋,因此做偽者就想當然耳就用黑色銷蓋了,確不知真正該戳使用的墨色,算是少見的特例因而似乎漏出了馬腳。
3-12.jpg
(圖12)
    (圖13)為某拍賣上所拍賣的清二次雙片,銷福州船政1901.12.2日戳,底價為250歐元,由圖來看不是很清楚無法判别其真實身份,但由所銷郵戳的墨色來看為藍色是正確的,只是可能會因屬銷戳品的身份而較不受歡迎。
4-13.jpg
(圖13)
   (圖14)為美國ebay於2008.7.11日結標的拍賣,清四次片銷上海1908.3.2日中英文小圓戳寄當地,(圖15)為郵戳放大圖,底價為149元美金,因無人投標而流標,不知是因覺得訂價貴了、還是郵友有注意到其銷戳日期、或發覺似乎有疑問均有可能而流標,多年來所知清四次片的最早使用日期為1908.4.16日,個人曾於2008.7.22日完稿一篇「清四次片的最早使用日期」,並隨即刊登於個人部落格內,其主要內容為【近期先後有郵友來信及附圖問及清四次片,均跟清四次片的使用日期有關連性,除發現一張超前日期使用的偽片外(將為文另行探討),另要問的即是1908.4.16日是否為清四次片的最早使用日期?個人曾在1996.10.5日下午3時在中華集郵會,撰稿講述「中國明片慶百年、身世如謎費猜量–談大清各版明片待考證的身世」一文,後刊登於中華集郵會中華民國分會、會友通訊雙月刊第30期(1996年10月)內,該刊早期印製不多至今購買不易,因此相信很多郵友都沒有看到此篇郵文,個人也未刊登在我出版的書內、部落格內,在當時該文內就己介紹1908.4.16日為所知最早使用日期,乃是根據美國「POSTAL STATIONERY OF CHINA,IMPERIAL AND REPUBLIC TO 1949」一書內的記載,而該書引用的資料,乃是英國「Lionel Prescott」普萊斯德先生的明片郵集收藏,後普萊斯德先生的明片郵集,在2001.11.25日的香港「SPINK」公司拍賣,其拍賣目錄中編號第3098項即是該片(圖16),参考價訂為港幣1萬至1萬5千元,最後該片成交價為2萬7百元(約合台幣8萬多元),即是因該片為最早使用日期的身份而有此高價,相信很多郵友都未看過該片的真面目,也不知道此段典故,現在此重新介紹給郵友参考,另也把個人當時所寫該文在此重新刊登,提供給有興趣的郵友参考。】,而(圖14)片為新出現的超前使用片?由其所銷上海戳來看,感覺其墨色似乎太黑太新、郵戳邊框似乎也粗了一些,也有可能是銷戳的油墨擴散的關係,郵局銷蓋郵戳的油墨是專門調製的,其作用即是不會擴散及易吸收,而一般市面上的油墨則較水性,銷蓋時易擴散,對一些精細的文字及圖案往往銷蓋不出來,或是變成模糊一片無法一一突顯出來,且老油墨或經過歲月痕跡的郵戳,其墨色均是黑而暗沉,而新蓋的郵戳其墨色均明顯較黑且較亮,另其上海英文拼音跟相同郵戳相比,其字體也稍有不同,是否因上項諸多因素或郵友越來越聰明了,而導致無人投標就不得而知了。
5-14.jpg
(圖14)
5-15.jpg
(圖15)
5-16.jpg
(圖16)
    在個人出版的「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一書,其內第156頁有相同類似一片(圖17),寄同一商家「錦隆」,但所銷確為上海書信館1910.12.2日戳,該片似乎為德總會後期使用,所見大多在1909年後使用較為符合,另德總會寄出的片,所見大多銷上海書信館戳居多(也偶有例外),(圖14)片未見背面圖,如跟(圖17)片的背面相同,就更易於分辨及確定了。

科技及資訊的發達,有利有弊影響所及近年來疑似問題郵品越來越多,且隨著市場的反應而隨時變化更改,並非完全一成不變可謂變色龍般,配合周遭環境而隨時更改,由郵友初提供的影本來看,剛開始時所見疑似問題郵品,均大多發生在一些特殊少見的好戳、罕戳之上,由於價格較高讓人不敢大意,反而會小心求証其真實身份,但隨後所見確是一些極普通的郵戳,但其日期確可能是某片的首日或最早、最晚使用的特例,吸引一些想找首日、最早或最晚使用日期者上鈎,此攸關明片的郵史同樣也讓人不得不格外慎重,郵友購買時也要格外小心,稍一不慎可能就買到有問題的郵品了,由於此類郵戳極為普通,一般郵友通常較不防備、且想這麼普通的郵戳應該不會有假,但確還是有假的,對此類郵戳除看字形、墨色、加蓋輕重等重點之外,最簡易的方式就是找相同的郵戳去比對,而手中無相同郵戳者,不妨在一些過期的知名大拍賣目錄、或郵刊專著等有人發表過的郵文中去尋找,然後去比對即較有保障,一比之下相信有無差異即可馬上得知8成了,其餘2成考慮該戳的前因後果等多種因素或佐証其他事証,相信即可得知判斷的最後結果了。
6-17.jpg
(圖17)
    台北XX拍賣目錄(2008.7.30日結標),其內第1335項郵品為「清三次片首日銷上海書信館1907.OCT.1日戳、背手繪彩色銷首日戳稀少珍貴    底價30000元(圖18)」,該片在結標時撤拍,相信有人提出質疑及檢舉因而以撤拍結束,該片在拍賣未結標之前即曾有2位郵友,先後來電詢問此片並告知有興趣購買此片,在網路上看完此片後即告知該2位郵友此片有疑問,雖然該片所銷為最普通的上海書信館戳,但跟真戳一比較即可得知文字有差異不同,另該片為新出現的首日片,之前未曾聽聞並有流傳或有其源流背景,對於此種突然新出現的郵品考証需格外慎重,並非新出現的郵品一定有疑問,但之前未曾流傳或有源流記錄可考者,突然的出現並要獲得郵友的公認,確是需經嚴格考証才能讓其得到正確身份,此點攸關其身世及價格甚鉅的,之前有源流或考証過的郵品較無問題,由拍賣目錄中所見罕品來說,也大多附有身世源流可考,証明有源流可考者如同保証書一般,甚至比保証書更讓郵友相信,另原本清3次手繪未使用新片即有一些存世,要加工改成首日片、實寄片也並非難事,(圖18)片乾淨如新幾乎好像完全没有經過實寄作業或歲月的痕跡,只有上海書信館一戳存在也有些奇怪,雖是寄本埠當地明片,由存世的實例可得知,明片之上除上海書信館戳之外,往往也會另有一些信差戳、或其他各類小戳也會銷在明片之上,或另有中文批註字樣,都可証明該片確是有經過實寄作業,歴經了一些風霜並非一層不染完整如新的,而(圖18)片上項各點均無,這些原因讓人不得不懷疑該片確是有相當大的疑問。
7-18.jpg
(圖18)
    另近日由郵友傳來的一些明片附圖來看,做問題郵品的賣家,其作業方式似乎又有更改,明片上的郵戳由清楚改為稍為模糊,甚至2個不同郵戳都模糊,故意搞得真假難辨之態,也降低郵人防範之心,以為是當初蓋戳不夠用力而形成並非是假的,此種模糊政策似乎是最新的發展,也不再提供郵戳放大圖,明片全圖也並非像之前的百分之百清楚,甚至尺寸縮小一些也無法再放大,一放大就不清楚了,似乎是故意刁難盡量不讓郵友順利清楚看到,這些措施都有其目的存在,且一直不停的修改其作業方式及被發現的破綻,郵友只有多加留意反覆推敲、詳加比對才是不二法門,没有簡單方便不勞而獲的事,針對上項各點提出個人的一些看法,是否正確或有不對之處,歡迎郵友共同來批評指教,由於所談牽扯到人、事、物等方面,個人謹提出個人的一些看法並不判定真假,對於明片的真假交由郵友來自行判斷決定了。



感謝衆多郵友提供資料及附圖,在此不再一一列舉註明人名



                                     2009.2.24日完稿



附記﹕該篇郵文原是2009.3.15日,受邀至台中「春風郵學會」郵學演講時,當天演講2篇郵文中的1篇,後刊登在個人部落格內,由於未在刊物上發表甚多郵友反映並未看到甚為可惜,於是不久就把部落格內的刊登删除掉了,後刊登於清代古典郵票研究、2010上海邮学研讨会特刊內(2010.6.19日出版)。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本帖最后由 edvardtin 于 2010-12-23 12:08 编辑

春江水暖「片」先知      夏大緯

    近期有郵友也開始買清三次片,並由新片、單片開始下手,進而朝向實寄片、雙片邁進,前幾日電話中則問及清三次新雙片的價格,當時即告知個人並未特别注意明片價格,只偶而會查閱一下拍賣後的成交結果,且以個人有收到的拍賣目錄為主,没有目錄、網路上付拍者,則依靠偶而上網或郵友轉告而得知,因此只能告知大約半年至一年前,清三次新雙片價格大約還在台幣4萬元左右,且此價格己維持數年之久没有太大變動,但今年陰曆年後感覺此價格己壓不住而在悄悄變動,尤其近一年來早期片的漲勢幅度甚大,連帶許多好片、罕片的價格隨之水漲船高,目前正處波動狀態之中價格更是起伏不定,預估至明年六月後,大致就可明朗且價格會穩定下來,此說並非没有依據,先是明年四月集郵彙報的「中華民國明信片彩色目錄」一書將出版,將可帶動及延續早期片的熱潮,二是大陸地區明年六月之後的郵展、活動及十月的辛亥革命百年郵展等,將帶動一波波收集、参展的熱潮及需求,如此至明年六月之後,要参展、要購買者大致也都買了,市場需求就將較為明朗及暖和下來,經過此番變動後價格也會較穩定下來,因此個人推估至明年六月之後,其價格才會真正顯現出來。

    近日大陸的鼎盛【中國早期郵資片專場】,於2010年10月15日24點拍賣截止,其中編號:3001即為清三次雙片新,起價為人民幣15000元(圖1),也可反映出郵友不願太便宜賣出此片,惜售而訂此較高價格,是否會賣出也即將在幾天後揭曉,雖然如此在電話中還是告知他,個人推估目前成交應大約在台幣5萬元左右,但不排除在明年會上漲到台幣6萬元,此價格一定會到只是時間早晚而己,郵友聽完告知己了解,並告知目前網路上正有一張清三次新雙片付拍(圖2),他將標標看,後告知未得標差一些敗下陣來,成交價格為美金1581元(約台幣49000元),跟個人的事前推估可謂穩合,如此說來該片的行情己站穩在台幣5萬元左右,朝向6萬元邁進了,是否如此郵友不妨拭目以待,而有興趣的郵友不妨把握在明年六月之前的時間,早日下手否則就會付出更多的代價了。

1.jpg
(圖1)
    今日看清清網站內有「sugiura」郵友,提供近期明信片成交行情紀錄,也貼圖介紹【最近幾張好片:(1)三次雙片新片,稍稍有點髒髒的,只有1581美元(圖2),(2)三次單片1908年經上海德客郵寄比利時,結標價1125美元,這麼高不知是不是德客郵的緣故(圖3)】,所談(圖2)片即是上項郵友談的同一片,而(圖3)片隨後有方鴻漸郵友談及【三次片上德國客郵比較常見,08-09年從上海寄出郵件不少通過德國客郵,原因不詳。】,而Edwardhk郵友提及【可以參考中國郵史簡介及火車郵路發展圖帖子,可能找到答案】,感謝田兄的辛苦整理資料並無私上傳給郵友参考,在【1908年郵政事務簡介:郵路~東北三省郵路:(2)八九月間之水災,鐵路基礎及各處新橋梁、道路多被損毀。於是大連、哈爾濱、奉天、北京等處新經開之快車屢有停阻。(總論上P117),(3)東北鐵路乃是連接西伯利亞鐵路,故此導致往歐洲及美東郵件張緊(總論上P159),部份郵件分流至上海經德郵或其他客郵走海路。﹣京漢及正太鐵路:亦因淫雨水漲,致有停車之事。(總論上P117,119)】,如此可得知在1908、1909年受水災影響,原先經西伯利亞鐵路者部份改經上海德客郵海路出口,個人查上項資料後也上了寶貴的一課。
2.jpg
(圖2)
3.jpg
(圖3)
    除此郵路問題己獲得解答外,個人對(圖3)片的上海干支郵戳,也提出一點個人看法,一般所見該類上海干支英中文日戳,其日期格內另嵌有英文字母,該戳式還是較一般郵戳少見,且所知如(圖4、圖5)為個人之前所藏,其上海戊申干支英中文日戳,其中格年月日排列均為由右至左,所嵌英文字母也是在中格的最左邊上方,而(圖3)的中格年月日排列,確是由左至右完全相反,所嵌英文字母也改為在中格的最右邊上方,應是該戳式的特殊排列影響,且清三次片的價格也在上漲之中,應而較高價格成交,可見有心及細心眼尖的郵友大有人在。
4.jpg
(圖4)
5.jpg
(圖5)


    参考資料﹕清清集郵網

              大陸鼎盛【中國早期郵資片專場】

             「sugiura」郵友、方鴻漸郵友、Edwardhk郵友留言

              Edwardhk先生「中國郵史簡介及火車郵路發展圖」



                              2010.10.13日完稿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本帖最后由 edvardtin 于 2010-12-23 05:24 编辑

談清三次雙片拍賣價格      夏大緯

    昨日(15日)下午外出返家後打開電腦,即見有2位郵友來信告知,當日在國外成交的幾張明片價格及訊息,後在清清網也見有相同報導,讓我詫異的乃是其中一件清三次實寄雙片的價格,清三次片不論是單片、双片、新片或實寄片,往往都是郵人心目中認為的大清片指標,個人其實並未持續追踪各項明片的成交價格,往往久久心血來潮、或郵友來信詢問、告知,才去查一下手中最新拍目成交後的拍賣價格,其實就算知道了最新成交價,也只是做為一個参考,如郵友是自己直接出售,就較需重視及了解每次的成交價,而如是送交拍賣,訂太高賣不掉、訂低則可能會創下高價成交,但也可能被人撿便宜買走,一般都是採中庸作法為主,除非看好該片不願輕易賣出則為例外,雖然如此但送拍還是充滿著不確定性,因為由送出郵品到拍賣結束,短則三個月、長則拖延四或五個月(此是指送一般拍目,網路拍賣或在線拍賣等,個人則不清楚及了解情況,據說前後有些只需一個月即可,但不知是否如此),在此幾個月時間中郵品價格如有明顯波動,也會影響拍賣價格成為變數之一的。

    昨日拍賣中個人較為關心的為(圖1、2)清三次實寄雙片,成交價格為2149美元(約合台幣66000元),印像中大約2年前曾有郵友詢問過我,清三次實寄雙片的價格,當時個人所知清三次新雙片的價格,大約在4萬元左右,而清三次實寄雙片,則大約在3萬元左右(有時甚至更低到25000元),個人當時還頗為其身價抱屈,照一般常見講實寄片(尤其是雙片),其價格通常都高過新片,但清三次實寄雙片價格,在二年之前(甚至再早一、二年),確是較新雙片為低相當奇怪及特殊,此種情況且曾持續了二、三年之久,因此個人曾建議該郵友如要收集清三次片,且有能力購買可以買進,此種情況遲早會改變的,有時郵友初集會先以新片下手,或因要分版式才買新片,但有了新片如要繼續收集,遲早還是要買實寄片,且實寄片如銷戳没有遮擋住太多特徵之處,同樣可以用來分版式,另實寄片每片可說均獨一無二,幾乎可說微乎其微没有完全相同的二片存在,實寄片又可考証郵戳、郵資、郵史、郵路等問題,因此其價格較新片為高是正常的,但如分版式還是以新片較佳,可清楚、無遮擋的呈現,尤其是清三次單、雙片的特殊版式則不在此限,算是較為例外的特殊狀況,因此上項所提清三次實寄雙片的價格,較新雙片為低,此種情況遲早會改變的,因此曾大力推薦該郵友可以買進,印像也因而特别深刻,清三次實寄雙片的價格,曾經較新雙片為低,此點恐也是很多郵友不知道及想像不到的吧?
1.jpg
( 圖1)
2.jpg
    ( 圖2)

   

    因此由(圖1、2)的成交價格,也反映出市場在這二年內已悄悄改變,個人近2年較未注意清三次實寄雙片的價格,想不到變化如此大且迅速,印証了之前的推測是正確的,郵友如在二年前買進,至今大約己上漲一倍了,如果實寄雙片持續上漲,有時母雞帶小雞,也可拉抬新雙片的價格跟著變動,此種互相拉抬的效應也是存在的,因此今後新雙片、實寄雙片的價格,互有變動也是可觀察的指標及對像,另要証明個人上項所言,清三次實寄雙片的價格,曾經較新雙片為低,個人翻查了手邊近二、三年的台灣幾種拍目(僅抽樣三種、且以2008年之後為主,並未擴大到更早或更多拍目,相信己可代表了,郵友有興趣者還可往前或擴大到其他拍目均可),有關清三次新雙片、實寄雙片的拍賣情況如下﹕

    A、亞太拍賣第17期(2008.5.31日截標),其內第1809項為清三次雙片119.5mm背彩繪,銷上海辛亥六月初九寄本埠,底價32000元,未拍出,該片在目錄上只刊出背面空白未使用圖,因而未掃描附上。

    B、遠東2008年夏季拍賣(2008.7.30日截標),其內第1323項為清三次雙片1908.1.27日上海寄本埠,銷上海書信館戳,回片己打地址人名未投郵(內距71×120mm),底價26000元,成交價含10%佣金為33000元(圖3)。

    3.jpg
( 圖3)
    C、亞太拍賣第18期(2008.11.16日截標),其內第1827項為清三次片完整雙片119.5mm背彩繪,銷上海辛亥六月初九寄本埠,底價25000元,成交價含10%佣金為27500元,此片為A、亞太拍賣第17期1809項片32000元未拍出,降價為25000元後拍出。第1828項為清三次片完整雙片119.5mm新片,底價40000元,未拍出。第1829項為清三次片完整雙片118.0mm新片,底價45000元,未拍出。

    D、亞太拍賣第19期(2009.6.21日截標),其內第1760項為清三次片完整雙片,去片銷上海1909.4.14日工部戳(年份09倒植成60年變異),寄本埠回片未使用,底價80000元,未拍出(圖4)。
4.jpg
( 圖4)
   

    E、蟠龍拍賣第41期(2009.7.19日截標),其內第1478項為清三次雙片(框距119mm)未拆開未使用,底價40000元,成交價含10%佣金為50600元。第1479項為清三次雙片框距119.5mm未使用,底價40000元,成交價含10%佣金為50600元。

    F、蟠龍拍賣第42期(2010.1.17日截標),其內第1763項為清三次雙片(框距119.5mm),去片銷上海1909.4.13日工部戳寄本埠上海1909.4.14日工部到戳,背為上海德總會印刷內容、回片未寄,底價60000元,未拍出,該片原為(圖4)片降價出售。

    G、亞太拍賣第20期(2010.1.24日截標),其內第1846項為清三次片完整雙片119.5mm新片、微黄,底價32000元,成交價含10%佣金為48400元。第1847項為清三次片完整雙片119.5mm未使用新一件,底價50000元,未拍出。第1856項為清三次片完整雙片去片(回片未撕除)銷甘肅甯夏府戊申年五月十六腰框戳,經XX府戊申年五月廿八,陝西西安戊申年六月初二,寄北京回片未使用,底價35000元,成交價含10%佣金為52萬8000元(圖5)。

    5.jpg
(圖5)

    由上項介紹個人也順便了解,近二、三年清三次新雙片、實寄雙片的成交價格,也可發現新雙片的成交與否及價格,並無一定也隨時變動的,可見隨時受郵友需求、組集、郵壇變化等而變動,之前低價賣不掉,一段時間可能就高價賣出了,也有可能之前價格較高,一段時間之後價格下跌也賣不掉(有時有人願認賠換現金較低價出售也有),其實主要是看出售的時機及需求,加上收集郵友的國家經濟狀況、郵友的個人經濟能力等也有很大關係及影響,只要有二、三位經濟能力好,且願意買郵品者加入,郵品的需求及價格都不成問題的,此點是個人的看法提供給郵友参考,另(圖1)片為寄「美最時」商家,清三次右摺(錯版)實寄雙片上,己出現2張「美最時」、收信人的人名不同,而(圖1)片的收信人又不同,如此清三次右摺(錯版)實寄雙片,將來可能也會出現此商家的新人名,而清三次右摺(錯版)實寄雙片上,己出現的商家名稱及人名,如在正常左摺實寄雙片上,還未出現也有可能會出現,此點相當有趣及互通的,清三次右摺(錯版)實寄雙片已有人統計介紹,而正常左摺實寄雙片則還未見有人統計介紹,還待年青郵友接棒持續下去造福郵壇。



    参考資料﹕清清網

                       亞太拍賣第17、18、19、20期

                       遠東2008年夏季拍賣

                        蟠龍拍賣第41、42期



                                                   2010.11.16日晚匆匆完稿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