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这是青岛地区的标注
dnqDxsHK.jpg

TOP

学习了

本人主编《清代古典邮票研究》16开邮刊
欢迎赐稿、订阅
山东省邹平县第一中学 256200刘源  
13561550601  (兼微信号)
liuyuan1976@163.com  (支付宝兼邮箱)

TOP

 剛查一下,記載1910年青岛市區华人人口為三點四万,1913年達五點三万。
數據相差太大。
台灣台中市建成路1550號 林志明

TOP

 這是以青島車站為界,左右兩側的照片,約1906~1907時。
可見當時青島規模還小。






台灣台中市建成路1550號 林志明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lcm1595在2008-8-22 0:33:47的发言:
 剛查一下,記載1910年青岛市區华人人口為三點四万,1913年達五點三万。
數據相差太大。

1907年青岛人口青岛市区人口为33 163人(其中外国人1 654人,华人31 509人)

TOP

1898年3月6日,德国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丧权辱国的《胶澳租借条约》,该条约共计10项条款,内容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胶澳租界:1.中国允许离胶澳海面潮平周边100华里内,准德国官兵随时过调,惟自主之权仍归中国,中国如有饬令设法等事,应先与德国商定,如德国须整顿水道等事,中国不得拦阻。该地派驻兵营、筹办兵法,仍归中国,先与德国会商办理。2.中国允将胶澳口之南北两面租与德国,以99年为期,德国在租地可建炮台等事,以保地栈各项,护卫澳口。3.德国所租之地,租期未到,中国不得治理,均归德国管辖。德国所租各段之地为:(1)胶澳之口北面所有连旱地之岛,其东北以一线自阴岛东北角起,至崂山湾为限;(2)胶澳之口南面所有连旱地之岛,其西南以一线自离齐伯山岛西南偏南之湾西南首起往笛罗山岛为限;(3)齐伯山、阴岛两处;(4)胶澳之内全海面至现在潮平之地;(5)胶澳之前防护海面所有群岛,如笛罗山、炸连等屿。至于德国租地及胶澳周边100华里界址,将来由两国派员查照地情详细定明。4.胶澳外各岛及险滩,德国应设立浮桩等号,各国船均应纳费,中国船亦应纳费,为修整口岸各工程之用。5.德国租期未满之前,自愿将胶澳归还中国,所有在胶澳费项,中国应许赔还,另将较此相宜之处让与德国。德国向中国所租之地,德国应许永远不转租与他国。
  二、铁路矿务:1.中国允准德国在山东建造两条铁道:其一由胶澳经过潍县、青州、博山、淄川、邹平等处往济南及山东界;其二由胶澳往沂州及由此处经过莱芜至济南。其由济南往山东界之一道,应俟铁路造至济南后,始可开造。2.建造以上各铁路,设立德商、华商公司,或设立一处,或设立数处,德商、华商各自招股,各派妥员领办。3.一切办法由两国迅速另订合同,中德两国自行商定此事;所设立德商、华商公司建造以上铁路,中国理应优待,较诸在中国他处之华洋商务公司办理各事所得利益,不使向隅。4、所开造各铁路两旁30华里内,准德商开挖矿产及需办工程各项,亦可由德商、华商合股开采,其矿务章程另行妥议。
  三、山东全省办事之法:山东境内如有开办各项事务,或用外人,或用外资,或用外人物料,中国应许先问该德国商人等愿否承办工程,售卖物料。如德商不愿承办此项工程及售卖物料,中国可任凭自便另办,以昭公允(《山东近代史资料》第3分册,第102—105页)。
  1898年8月至10月,德国还先后与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地合同》、《胶澳潮平合同》、《胶澳边界合同》。

TOP

感谢大家对青岛历史的青睐, 我亦希望通过探讨使我和大家对青岛历史和邮史有更多的了解。

林先生列举的数据不差, 但我列出的是整个租界地的人口, 你们列的是市区人口,胶州湾租界地包含青岛,四方,沧口,李村,崂山等很多区。在林先生的舆图里, 整个租界地只标注了1个乡镇信柜,我认为如果设立信柜,也应该设在乡下,要不乡下十几万人都到城里寄信?

TOP

林先生也收集青岛明信片?您的明信片确实早期青岛之风光(1907不敢确定), 是站在信号山西望, 远出即胶州湾, 第2张的左上部那个尖尖的楼就是青岛火车站,早期的青岛非常之美, 因为它是在平地规划出的一座欧洲城市。
但您这张照片只是青岛区的一部分, 青岛区 也叫欧人区, 德国法律规定不允许华人居住。

TOP

我觉得肯定有青岛中转戳.会不会就是小圆戳?[em54]

TOP

1899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命胶澳租借地(原称“胶州保护地”)分为内外界,即青岛、李村两个辖区。内界即租界内的市区,称青岛区,分为九小区,即青岛、大鲍岛、小泥洼、孟家沟、小鲍岛、杨家村、台东镇、扫帚滩、会前。其余为外界,称李村区,辖村庄274个。由于码头、交通设施、商业设施、居民建筑的兴起,市区建设迅速发展,基本连成一片,初具规模。青岛、李村两个辖区均设区役所(又称区署),设区长1人,由德人担任,受民政部长领导。区役所内设小区和村庄。新市区被命名为“青岛”,其范围仅限于今市南区大部分和市北区一部分,青岛作为一个城市政区的名称首次出现于记载。

1900年2月,德国人开始制定青岛的城市规划,确定青岛的城市性质为军事基地、进出口贸易自由港、殖民地行政经济中心。1910年,德国人又制定了《城市扩张规划》,进一步明确青岛的城市性质为重要繁荣的商业中心,初步形成了南北狭长的带状城市。

1900年,德人为维护统治秩序,推行殖民歧视政策,规定前海滨海一带为外国人居住区,大鲍岛和埠头区为华人(主要是工商界人士)经营、居住区,而居住条件很差的台东、台西一带成为中国劳动人民的聚居区。德人将青岛区的许多马路以德国人名、地名命名,中国人居住区的街道则命以中国地名。后随着工商经济发展、人口增加,以及清朝贵族和绅富的迁居,1910年德人取消了欧人、华人分区居住的规定。  

TOP

张目中说"中英文日戳限各邮界总局使用于发自经转或寄往外国之邮件上" .青岛当时应该不是邮界总局.

TOP

张目第二册252页最后一段.在附表之外甲戌邮刊三卷五期(民国25年5月1日印行)万燦文先生大作列有多处中英文日戳.其中下列18处为本书所无,只文字记载,虽无戳图,信其必有实物.
这些地方包括

青岛,威海卫,无锡,徐州,.......
 

TOP

 当时邮界总局是膠州.

台灣台中市建成路1550號 林志明

TOP

 在林先生的舆图里, 整个租界地只标注了1个乡镇信柜,我认为如果设立信柜,也应该设在乡下,要不乡下十几万人都到城里寄信?

在那年代有些地方一個州縣才設一個郵局,怎麼可能青島附近十幾村都設郵政機構,不是像現在一個村就有數支局,
再說那年代華工幾乎可說是目不識丁,賺錢都不易,那有閒錢寄信話家常,不是有不少華工血淚史的記載,由這些記載可了解當時華工的艱苦,不是現 代人所能理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2 8:32:25编辑过]

台灣台中市建成路1550號 林志明

TOP

泓盛的封真的很巧,邮票上都是全戳,主动销的可能性大.如果是一德国官员到青岛交换局主动销一,两张邮品然后寄出的可能性也很大.由于非中国人寄,在华洋人正常寄信应该是通过客邮或军邮局.如果有大清邮政机构在青岛设点,应该有中国人的信件为准.纯属个人观点.

TOP

以下是引用fred在2008-8-22 9:54:25的发言:
泓盛的封真的很巧,邮票上都是全戳,主动销的可能性大.如果是一德国官员到青岛交换局主动销一,两张邮品然后寄出的可能性也很大.由于非中国人寄,在华洋人正常寄信应该是通过客邮或军邮局.如果有大清邮政机构在青岛设点,应该有中国人的信件为准.纯属个人观点.

依上述fred兄雖然認定是集郵品,但也認定有青岛局和戳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2 10:51:37编辑过]

台灣台中市建成路1550號 林志明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lcm1595在2008-8-21 20:31:21的发言:
 上個清晰圖,等級不是我規定的,是山東郵區向總局彙報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8ps.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林先生是否知道为何 胶州,高密 英文标注后面加A, 而即墨后面加B?

TOP

我的山东邮局图,在青岛,胶洲英文标注后面加T, 又是何意? 请专家赐教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liuyuan在2008-8-21 22:45:01的发言:

学习了

QUOTE:
以下是引用liuyuan在2008-8-21 11:52:31的发言:

应该是有

劉先生能否講講看法?


刘先生是研究山东邮史的专家,不妨谈谈看法。  

TOP

 A是火匯局,
B是旱匯局。
台灣台中市建成路1550號 林志明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