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带红线的邮资封 [打印本页]

作者: 曹杰    时间: 2013-6-26 11:38     标题: 带红线的邮资封

80年12月17日锦州寄长沙的1977-1封,背面折叠封口处,印有20mm红色横线。

图片附件: 图像-94.jpg (2013-6-26 11:37, 156.81 KB) / 下载次数 76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33952&k=cc9b7f05ccf94affe05edbcb440a218f&t=1717464054&sid=99392X



图片附件: 图像-235.jpg (2013-6-26 11:37, 116.27 KB) / 下载次数 86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33953&k=ea52b437a9ed5391de4365076a33ead1&t=1717464054&sid=99392X



图片附件: 图像-247.jpg (2013-6-26 11:37, 126.01 KB) / 下载次数 85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33954&k=efc5c1ee5480e779cc96dfb9a397fd3c&t=1717464054&sid=99392X


作者: 569    时间: 2013-6-26 16:56

此封的亮点是自盖紫色编码框,红线不少見。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6-26 18:16

此封的亮点是自盖紫色编码框,红线不少見。
569 发表于 2013-6-26 16:56



    请教龚老师:

    1,楼主的此封加盖邮政编码框是1977—1,使用时间为1980.12.17。请教:目前所见地方邮局加盖邮政编码框的普16封最早使用时间是?

    2,1977—2  带邮政编码框的品种,目前所见最早使用时间是?

    谢谢龚老师。
作者: 569    时间: 2013-6-26 18:40

梅医師,您好,這一问题武汉杨波敎授比我研究仔细,改日我请他来答复,77一2最早使用也不在我手。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6-26 18:48

回复 4# 569


    谢谢龚老师。

    期待杨波老师的解答……
作者: 唐平    时间: 2013-6-26 20:18

來學習認識~
作者: CHLAN101    时间: 2013-6-27 00:33

老龚、梅医生:

准备睡觉了才看到,瞎说几句,供参考:

1、
红色短线系子模特征,除了1977-1之外,还有1977-2封。

确如老龚所说,新旧都很常见。理想的情况是找一枚背面加贴邮票的带红色短线封,因为你要展示背面,如果光秃秃的就不好看了。这种背面加贴邮票的带红色短线封我是找了好久才找到的。


图片2.jpg



图片附件: 图片2.jpg (2013-6-27 00:32, 80.69 KB) / 下载次数 79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34197&k=1663f83ef60a3f661f9727e39c9b2650&t=1717464054&sid=99392X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6-27 00:56

回复 7# CHLAN101


    1977—2无编码型是1977年发行的;

    1977—2加印编码型是1978年发行的。

    如此看来,我中招了。我的1977—2加印编码型是1977年实寄的,是在2006年做邮政编码集子时购买的,当时好像花了几十块钱,自己还挺沾沾自喜,觉得拣到了,呵呵……前些天我晾晒这部邮集,无意中又看到了这个封,越看越不对劲,故今有此问。

   谢谢杨老师。
作者: CHLAN101    时间: 2013-6-27 01:01

2、梅医生所说的最早使用日期问题。

我认为地方加盖编码框在邮资封上的最早日期似乎意义不大。

编码邮资封是1978520日发行的,请注意有3枚,就是1977-2(编码)、1977-31978-1.因此这3枚邮资封中的最早使用才是有意义的(我没有特别关注),单挑一个1977-2谈最早也是意义不大的。

有一个特例,就是1977-3封,目前我只见到在四川使用,它的最早使用日期是有意义的。我的统计结果是,最早使用的日期是1979318日,第二早的使用日期为1980228日。


图片3.jpg

图片4.jpg

图片5.jpg



图片附件: 图片3.jpg (2013-6-27 01:00, 85.67 KB) / 下载次数 89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34198&k=aaf4d2e4478cf93cc013863a4048eed2&t=1717464054&sid=99392X



图片附件: 图片4.jpg (2013-6-27 01:00, 80.48 KB) / 下载次数 82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34199&k=f6abb655d5de48bc96452773d75aa90d&t=1717464054&sid=99392X



图片附件: 图片5.jpg (2013-6-27 01:01, 55.38 KB) / 下载次数 85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34200&k=ac49bf581e555fa28ddbb24c8e8160e1&t=1717464054&sid=99392X


作者: CHLAN101    时间: 2013-6-27 01:05

回复  CHLAN101


   我的1977—2加印编码型是1977年实寄的,...
蓝蓝蓝梦 发表于 2013-6-27 00:56



    应该是不对的。
    当然,话也不能说死,也许是一个新发现。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6-27 01:23

本帖最后由 蓝蓝蓝梦 于 2013-6-29 13:10 编辑
应该是不对的。
    当然,话也不能说死,也许是一个新发现。
CHLAN101 发表于 2013-6-27 01:05



    应该是有问题的,因为使用时间太靠前了,1977年5月25日使用的,靠前的让人难以想像,改天抽空发个图吧。

   另请教:(1978)邮字400号文件究竟是说哪枚封的发行?是1977—2(编码型)?还是1977—3 ?抑或3改2 ?或者根本说的就是78—1 ? 也就是说1978年5月20日这个发行日究竟发行的是哪枚?
作者: CHLAN101    时间: 2013-6-27 01:29

3、邮资封上加盖邮政编码框。
这种编码框很难断定是邮局加盖的,也许是非邮政单位盖的,还有可能是私人盖的,只不过是邮资封是从邮局售出的,邮局盖的可能性大一些。想当年,我们单位的对外联系较多的部门,如校长办公室、函授教育部等都配有这种编码框戳,盖在无编码的单位公函信封上,我本人就盖了不少(是公事,不是为了集邮)。另外,是当时盖的,还是现在盖的?也是很难讲清楚的。我的看法是,专门玩邮资封的人,搞1-2枚就可以了,多了意思就不大了。
作者: CHLAN101    时间: 2013-6-27 01:36

应另请教:(1978)邮字400号文件究竟是说哪枚封的发行?是1977—2(编码型)?还是1977—3 ?抑或3改2 ?或者根本说的就是78—1 ? 也就是说1978年5月20日这个发行日究竟发行的是哪枚?蓝蓝蓝梦 发表于 2013-6-27 01:23


原始文件在上面,我没有遮盖。只是笼统地说编码封,我认为就是3枚。我想听听梅医生的看法。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6-27 01:45

本帖最后由 蓝蓝蓝梦 于 2013-6-29 13:11 编辑

1978.1.1 — 1980.6.30  邮政编码试点,期间发行的编码封都是为了这个工作的需要。在普16封中最早的编码出现在1977—2,而1977—2(编码型)是在1977—2无编码型的基础上加印的,似乎叫“发行”不合适。1977—3乃至3改2(还是叫2改3好?)也是基于此加印的。所以真正能称得上“发行”,我个人认为应该是1978—1,也就是说400号文件说的其实就是1978—1。这个从基本编号情况似乎也倾向于这种思考。

从我国邮政编码的推行角度来分析,1977决定试点,1978正式试点,大批量的带邮政编码框的邮制封都产生在1978年第2季度以后,那么如果正式发行带邮政编码框的邮资封理应是编号为1978才对,而1977年的加印品种只是为了应急使用,而不能称之为发行。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1978—1的发行时间才是400号文件提到的1978.5.20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1977—2(编码型)的出现时间绝对是在1978年之前,是为了邮政编码的推行而制的,究竟是不是400号文件中提到的那枚?个人认为,还需考证。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6-27 01:58

从实物情况来看,1977—2(编码型),1977—3 (乃至3改2)的背面下部关于邮政编码的说明文字和整体不是很统一,是加印的结果。出现3改2或者叫2改3的情况也是因为加印带来的后果。虽然编号顺沿,但并不是正式发行品种。所以我个人认为400号文件提到的编码封只能是1978—1。只有这个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发行”。

如果这个观点成立的话,那么1977—2(编码型),1977—3都应该在1978.5.20之前。是为了1978.1.1的邮政编码试点所做的应急性工作。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6-27 02:00

我明天还要上班,先到这儿吧。晚安。
作者: 家在东北    时间: 2013-6-27 06:18

马克~~~~~~~看来需要好好学习一下这个了,说道还挺多的
作者: 中大小张    时间: 2013-6-27 10:26

楼主没有想到此帖必火
作者: CHLAN101    时间: 2013-6-27 11:09

虽然编号顺沿,但并不是正式发行品种
蓝蓝蓝梦 发表于 2013-6-27 01:58

这个说法我不同意,其他的倒是可以讨论的,呵呵

几年前曾发表过一篇相关的文章,找了出来,贴在下面,供梅医生参考。

邮政编码邮资信封的印制与发行

提要:本文通过第一手邮政档案资料及相关实物,介绍了在邮政编码制度试行时期邮资信封的印制与发行情况。首次披露了邮政编码邮资信封的发行通知,确认了邮政编码邮资信封的发行日期是1978年5月20日,纠正了相关资料中的错误。

邮电部于1977121发出公告,为加速邮政通信的现代化,邮电部决定在全国实行邮政编码制度,并于197811起先在江苏、辽宁和上海三个省、市进行试点,要求寄往这些地区的信件按规定填写邮政编码。

在邮政编码制度的试行时期,邮电部发行的邮资信封是从1974年开始发行的普16型天安门图普通邮资信封,为了适应邮政编码制度试行的需要,邮资信封就需要改版成编码邮资信封。

邮电部采取了二项措施:

1、将原定于1977年发行的、部分编号为1977-2及全部的1977-3的无编码信封上添印邮政编码框、示范数码格及说明文字,将无编码信封改制成编码信封。于是,编号同为1977-2的邮资信封就有两种不同的形式:无编码和有编码的邮资信封。

1所示的是一枚编号为1977-3的编码封,1980228四川眉山寄成都。在所有正常的普16图邮资信封中,1977-3实寄封是最少见的(新封也相应少),所见到的均在四川使用。可能的原因是:该封印量小,当年发货时定向投往四川。为什么印量少?我的推测是,因为马上要试行邮政编码制度,所以减少了无编码邮资信封的印量。

2、重新制版,印制了编号为1978-1的编码邮资信封(21981124陕西大荔寄北京航空挂号信,128到达)

在做好了相关的准备工作后,邮电部发出了“关于发行邮政编码邮资信封的通知” (3),全文如下:

各省、市、自治区邮电管理局(北京长途电信局、市电信局不发):

为适应信函内部处理机械化、自动化的需要,兹定一九七八年五月二十日发行印有金光红色《天安门图》邮资的邮政编码信封一枚,邮资面值8分,该信封售价9分。规格158×103毫米,胶版印刷。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公章)





一九七八年五月十八日

抄送:北京邮票厂、邮票发行局(六份)。


作者: CHLAN101    时间: 2013-6-27 11:10

上述邮电部文件的原件非常重要,是我最近收集到的。讨论几个相关的问题。

1、早在1994年就有一篇文章涉及到上述的发行通知,在一篇介绍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1976年至1993年间邮政业务方面情况的文章中,有一段文字为:

“1978年6月30日省局通知:为适应信函内部处理机械化、自动化的需要,兹定于1978年5月22日发行印有金光红色《天安门图》邮资的邮政编码信封一枚,邮资面值8分,售价9分。规格185×103毫米,胶版印制。” 【1】显然,这是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转发邮电部发行文件的通知,不知是原文如此,还是摘抄者的笔误,对照邮电部文件的原件可知上述文字中有两个错误:

1)规格185×103毫米158×103 毫米之误,这个明显的错误我在第一时间就看出来了。【2】


(2)
邮资信封的发行日期是1978520,而不是522。根据文献[1],我曾经多次提出编码邮资信封是1978522开始发行的,【例如2、3等】,错了,现在要更正过来。从中可知,在研究工作中,掌握第一手资料是多么重要,否则很容易犯以讹传讹的错误。

2、在我所看到的资料中,都把编号为1977-2编码封和1977-3封记为1977年发行【例如4】不正确。将无编码封改制成编码封之后,这枚邮资信封就是一个新的品种。类似的例子是,在原编号为41960的普9图邮资明信片上加印“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这枚敬祝片是1969年发行的,而不是1960年发行的。所以,邮电部在1978年发行了3枚邮资信封,分别是1977-2编码封、1977-31978-1邮资信封。

3、根据邮电部的发行通知,我们可以说邮政编码邮资信封是1978520开始发行的。如果要追问,通知中所说的“发行印有金光红色《天安门图》邮资的邮政编码信封一枚”到底是那一枚?我认为这是一个说不清楚的问题,在1978年发行的3枚邮资信封中都有可能,甚至3枚邮资信封同时发行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4、对全国绝大多数邮局来说,邮电部的发行通知只有事后追认的意义。图3所示的邮电部文件是发给四川省邮电管理局的,从上面可以看到,邮电部的发文日期是518,邮资信封的发行日期是520,四川省邮电管理局的收文日期是522,已过了发行日期。在收到邮电部文件后,四川省邮电管理局及时向下属邮局转发了邮电部的通知(4),发文日期已是525。而黑龙江邮电管理局迟至630才转发邮电部的通知,距发行日期已过了一个多月。我在以前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在新中国早中期普通邮资信封的发行中,主管部门对发行日期的要求不是那么严格的,编码邮资信封的发行提供了又一个实例。

在编码邮资信封发行后不到一年,邮资信封又面临改版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局于197911在全国发布试行中国第一个国家信封标准(GB/T1416-78),为了满足信封的国家标准,邮电部于1979年发行经过改版后的邮资信封,编号为1979119794,与1978年发行的邮资信封的主要区别是:

1、收信人的邮政编码框上左边的竖线去掉了,另外,粗框改为细框。

2、信封规格由158×103 毫米改为165×102毫米。

3、标准字体的示范数码格印在右封口处,与邮政编码邮资信封(1978)不同。

既然要改版,就需要重新排版、制版。忙中出错,改版后的第一枚、编号为1979-1的邮资信封中就出现了错封。信封上水平实线距寄信人绿色邮政编码框的距离有窄距(10毫米)和宽距(18毫米)两种,其中宽距是正常的,窄距是排版错误所致(56)。从我的收集经历来看,正常封的实寄封要比错封少见的多,新封也有相同的情况。

按不同的编号来分,全套普16型邮资信封共有27(其中编号为1977-2的有两种:无编码与有编码)。如果仅观察信封的正面,我们无法准确地判断出信封的编号(编号印在信封的背面),因为看起来它们是完全一样的。唯一的例外就是窄距封,因为窄距封仅仅出现在1979-1封中。

在邮政编码制度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邮电部决定于198071起在全国实行邮政编码制度。

7所示的是湖北某个小印刷厂印制的普通编码信封,十分粗糙。湖北黄陂寄成都,寄信人的地址是黄陂县39441部队80分队。我用Google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得知39441部队隶属空军第15军,驻地就在湖北黄陂。信封的背面贴8分邮票一枚,销“湖北黄陂/1980.7.18/4/蔡店()”邮戳,无到戳,但盖有成都邮局投递员的圆形工号章。有趣的是信封背面赫然印有“正面的邮资凭证剪下后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字样,原来这是一枚按照普16型编码邮资信封的样式仿制的普通信封。当年推行邮政编码制度时,国家邮政主管部门曾经将编码信封的格式与标准印了部分样品下发各地,由各省参照印制。对一个小印刷厂来说,可能看不到相关的文件,于是自然想到了国家邮政在邮政编码制度试行阶段所发行的编码邮资信封,就拿这种邮资信封作为标准,去掉邮资图、邮资信封的编号,仿制了一批普通编码信封。由于疏忽,将“邮资凭证”、“邮电部发行”的字样照抄不误,成为一个笑话。

在经历了邮政编码制度试行阶段的各种曲折历程后,编码邮资信封的印制与发行工作逐步进入了稳定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 叶余、宝宁.黑龙江邮政要览(19761993.邮声,1994,(3):67.

[2] 杨波. 对一份普16图邮资信封发行资料的分析.天津集邮,1998,(3):23-24.

[3] 杨波. 对中国邮票史第8卷封片部分的意见.上海集邮,2004,(11):32-3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中国邮票史》编审委员会.中国邮票史第8.2003,308.


作者: 曹杰    时间: 2013-6-27 11:20

本帖最后由 曹杰 于 2013-6-27 11:22 编辑

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封也如此。长知识啊.......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6-27 12:59

普16封有好多有意思的问题。杨老师研究很深,钦佩。

晚上回家后继续来学习……
作者: 智慧之光    时间: 2013-6-27 13:26

偷听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6-27 20:10

回复 20# CHLAN101


    1977—2(编码型):

SAM_3948.JPG SAM_3951.JPG

图片附件: SAM_3948.JPG (2013-6-27 20:10, 173.67 KB) / 下载次数 58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34667&k=5781d91a1f0ffb63335c5be49b064d6e&t=1717464054&sid=99392X



图片附件: SAM_3951.JPG (2013-6-27 20:10, 176.61 KB) / 下载次数 59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34668&k=079971e17c23caa6e0d7ac73c7c930d0&t=1717464054&sid=99392X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6-27 20:12

回复 21# 曹杰


    我的1977—2(无编码型)的子摸特征:红色短线。
SAM_3958.JPG

图片附件: SAM_3958.JPG (2013-6-27 20:12, 105 KB) / 下载次数 58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34669&k=8e2ce28eb5b8794481d94fc68424ebbf&t=1717464054&sid=99392X


作者: CHLAN101    时间: 2013-6-28 00:42

回复  CHLAN101


    1977—2(编码型):
蓝蓝蓝梦 发表于 2013-6-27 20:10



梅医生提供的1977-2(编码)1977年用实寄封我看不出问题来,既然1977年已经用了,就不应该是孤品,要是再能找到1-2件就好了。
注意到这个实寄封是在湖北使用(出售)的。我的1977-2编码封有7-8枚是湖北使用的,使用日期全部是1979年,不要说1977年,连
1978年的都找不到。其中有3枚加贴了邮票的实寄封我扫描了图片,如下:

1979年4月4日湖北长阳
图片1.jpg

1979年7月22日湖北麻城
图片2.jpg


1979年6月27日湖北宜昌县
图片3.jpg

图片附件: 图片1.jpg (2013-6-28 00:36, 54.35 KB) / 下载次数 58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34810&k=17b709df5044906976ffd7d5807b62d5&t=1717464054&sid=99392X



图片附件: 图片2.jpg (2013-6-28 00:37, 47.04 KB) / 下载次数 64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34811&k=9a1c023b2d3df6cc86643d20ebed8b8c&t=1717464054&sid=99392X



图片附件: 图片3.jpg (2013-6-28 00:37, 28.91 KB) / 下载次数 65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34812&k=0f0ea2598cee73248f8f2f13ed48e1c8&t=1717464054&sid=99392X


作者: CHLAN101    时间: 2013-6-28 00:57

更正一下:第3枚实寄封是1979年6月27日湖北京山寄湖北宜昌县。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6-28 13:03

本帖最后由 蓝蓝蓝梦 于 2013-6-29 13:12 编辑
梅医生提供的1977-2(编码)1977年用实寄封我看不出问题来,既然1977年已经用了,就不应该是孤品,要 ...
CHLAN101 发表于 2013-6-28 00:42



    我的这个1977—2(编码型)是1977.5.25寄递的。这个寄递时间无论是对这个封本身,还是对于邮政编码的相关研究来讲,都非常重要。

   如果这个封是真的,那么将会证明以下两个问题:

   1,1977—2(编码型),1977—3(乃至3改2)都将有可能是1977年为了配合邮政编码的实施而加印的。也就是说这些封本身就是为了邮政编码的试点而做的前期铺垫,是临时应急的必然结果。1978—1是真正式发行的带邮政编码框的第一封。所以400号红头文件中所提到的那枚封就应该是指1978—1。所以也就不难解释红头文件为什么用了“发行”两个字。(我所要说的是:1977—2编码型是在原封的基础上加印的,这种印制操作能否被官方定性为传统意义上的“发行”?)由此将普16封之中的1978—1明确定性定位了。

  2,邮政编码的试点工作官方明确记载为1978.1.1。既然这个时间是既定的,那么前期肯定会有很多的相关准备工作已经开展。这其中包括邮政编码的研制,使用,以及相关配套产品(比如信封)的开发。所以从理论上来讲,在1978年之前出现带邮政编码的信封是有可能的,并且最有可能的首先应当是官制封。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就是1977—2(编码型)。根据以上理论推导,1977—2(编码型)的印制工作应该是在1977年就已经开展了的。否则,邮政编码的试点工作1978.1.1已经开展,但没有相关配套的邮政编码书写信封,这似乎是这项准备了多年的邮电部重中之重的工作的一大明显漏洞!!!!出现这样的重大漏洞的可能性我本人认为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在1977年有很大的可能会诞生带邮政编码的信封,而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官制封,在官制封中最有可能的就是1977—2(编码型)。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6-28 13:07

回复 26# CHLAN101


    反之,如果这个封是不真实的。那就没有多大意思的了……

   所以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考证这个封究竟有没有疑问?如果有疑问,那么最大的疑问应该是邮戳。还请湖北的师友帮忙考证一下这个邮戳的真实性。谢谢。
作者: CHLAN101    时间: 2013-6-28 16:08

在一堆东西中找到一枚1978年使用的。
1978年12月25日湖北宜昌寄上海。
图片1.jpg

我没有特别关注1977-2编码封的最早使用,我知道老龚有一枚1978年6月湖北蕲春寄,这是我知道的
最早的,除了梅医生的1977年使用封之外。

图片附件: 图片1.jpg (2013-6-28 16:03, 52.61 KB) / 下载次数 72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35020&k=cc35c31efa48fb4b82b5a0656ec9b457&t=1717464054&sid=99392X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6-28 18:19

本帖最后由 蓝蓝蓝梦 于 2013-6-29 13:12 编辑

回复 30# CHLAN101


   1977—2(编码型)最早的几枚都是湖北寄递的 这种情况很有意思。而湖北并非当时的邮政编码试点省市,反而在试点省市目前还没有发现有1978年以前使用的。呵呵……有意思……

   正如1977—3在四川使用一样,可能原因是定向发货导致的。

   既然这个观点是现实存在的,那么我这枚1977—2(编码型)的1977.5.25使用品的可靠性就大大增加了。呵呵……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6-28 18:41

本帖最后由 蓝蓝蓝梦 于 2013-6-29 13:12 编辑

还有一个问题:

1977—2(无编码型)目前能见到的最早使用时间是?有没有官方关于此封的发行记载?

如果1977—2(编码型)是1977年发行的,并且1977.5.25就有使用,那么1977—2(无编码型)的发行使用时间应该在这个时间之前。可惜我手里没有任何相关资料。还得请教杨老师。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6-28 19:15

另外:
龚老师手里的1977—2(编码型)1978年6月湖北蕲春寄的封也从侧面似乎能排除400号文件中1978.5.20日发行的带编码的邮资封是1977—2(编码型)的可能。

理由:

如果400号文件中说的是1977—2(编码型)的发行的话,那么1978.5.20发行,能否在短短的时间内湖北蕲春1978.6月就有使用?这是可疑点之一。可惜我不知道龚老师手里的这枚封是6月几号使用的?还请龚老师上台……有请……呵呵……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6-28 19:37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的研究工作可能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也就是说400号文件中的所指就只剩下1977—3和1978—1了。

1977—3的实寄非常少见,杨老师的邮集里有1979.3.18目前最早,四川用的。1977—3在普16型中是个很特殊的东西。一方面,它是个加印的品种;另一方面,它又曾经发生过3改2的曲折经历。所以无论是新的还是实寄的都比较少。此封肯定有不少故事,可惜我本人认知短浅,很难判断。但我有理由相信,正是因为这些曲折的经历和较少的印量直接催生了1978—1的诞生。所以我个人还是认为,400号文件说的就是1978—1。这样的理解判断似乎更能合理地阐释400文件中的“……发行……邮政编码信封一枚”的概念。红头文件的措词在那个时代应该是很慎重的。“一枚”就是1枚,而不应该是三枚;发行就是发行,而不应该是加印;1978的编号就是指1978年发行的。呵呵……可能这样的理解有点固执和死扣文字了,但我个人认为还是合适的,呵呵……
作者: CHLAN101    时间: 2013-6-29 01:10

本帖最后由 CHLAN101 于 2013-6-29 01:25 编辑

梅医生很认真,很执着,这样集邮才好玩。
因为梅医生提供的1977年使用的编码封是孤品,单戳,所以说服力还不够强,就像我在前面说过的,如果能再找到
1-2枚可靠的实寄封,就可以证明梅医生的分析是正确的。
1977年湖北使用的各类实寄封片我有好多枚,但没有找到湖北随县的,这些实寄封片上的湖北戳有相同的字钉特征,
与梅先生的戳有所不同。比对一下:
梅先生的戳
图片1.jpg

我的戳(因为特征相同,所以选一个代表)
图片2.jpg
一个明显的差别是,1977后面的点,梅戳是远距,我手头上找出来的17枚湖北封上的点都是近距。
我的邮识不够,不知道应该怎么解释,希望得到老龚等高手的指点,也供梅医生参考。

图片附件: 图片1.jpg (2013-6-29 01:06, 22.94 KB) / 下载次数 78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35162&k=303a05a27c664505c7079195bc969eb7&t=1717464054&sid=99392X



图片附件: 图片2.jpg (2013-6-29 01:06, 38.88 KB) / 下载次数 57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35163&k=fc7318f1bff8e6dd80b91eaff3e5723c&t=1717464054&sid=99392X


作者: 初学者CCC    时间: 2013-6-29 01:24

集邮的乐趣啊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6-29 08:25

回复 35# CHLAN101


    1977.5.25这个戳是对的,毫无疑问。无论从字钉,还是从油墨,还是盖戳方式上来讲都很正常。

    我最核心考虑的不是戳有假,而是考虑如果这个戳流落到民间的话,就有可能被倒戳。按照常理来讲,如果戳已经外流,那么制作封应该是一批,至少不是现在的“孤品”。(当然了,这个帖子一出,估计今后就有可能出现湖北的1977—2,四川的1977—3的假实寄品了,呵呵……,所以这也是将此类话题公开后的恶果)。目前的这个封,封无懈可击,戳无懈可击,合到一起,就需要考证了。因为这个封这个时间很重要。最重要的是目前除了这个封外,还没有见到1978年第一季度的封呢,更别提是1977年的了……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6-29 13:14

在上述我的文字中把1977.5.25给打成了1977.5.26,纯属笔误,编辑了一下下帖子,呵呵……
作者: CHLAN101    时间: 2013-6-29 13:42

回复  CHLAN101


    1977.5.25这个戳是对的,毫无疑问。无论从字钉,还是从油墨,还是盖戳方式上来讲 ...
蓝蓝蓝梦 发表于 2013-6-29 08:25



   

梅医生:

27日你说:

我的1977—2加印编码型是1977年实寄的,是在2006年做邮政编码集子时购买的,当时好像花了几十块钱,

自己还挺沾沾自喜,觉得拣到了,呵呵……前些天我晾晒这部邮集,无意中又看到了这个封,越看越不对劲,

29日你又说:

1977.5.25这个戳是对的,毫无疑问。无论从字钉,还是从油墨,还是盖戳方式上来讲都很正常。

前后的说法有所不同,转变的理由是什么?如果邮戳正常,还能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我的看法是,如果邮戳没有问题,则整个封就不会有问题。新封也要几十块钱,没有必要去倒戳来做一个实寄封,

还要在封上搞出针眼和锈迹来。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6-29 14:04

说起这个认识的转变,还得要感谢您发的贴片呢。

最初,我手里没有任何相关信息,只是从邮政编码的角度来考虑。因为当时购买这个封就是为了我的邮政编码集的。收集了5年之久,但我没有发现任何一枚1977年的带邮政编码书写框的封。所以我对于这个封很是疑惑。疑惑的不是戳的真假,而是担心倒戳。

然后,我看到了您的贴片和考证。1,1977—2(编码型)的早期实寄封都是在湖北,而我这个也是湖北,增加了一点我的信心。2,这个考证的结果到目前为止,只有极个别的在这个领域内深钻深研的高手才知道这个封的使用过程,而您恰恰是其中之一。如果这个封是倒戳产品的话,那么做这个封的无疑也是高手。高手自毁名誉出手做封就单单为了几十块钱?既然是做的,那肯定知道它的价值,结局是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又扎针眼又做铁锈,还没有几个钱。呵呵……结果不言自明:那就是:这个封是正确的。

在这之前的怀疑是因为没有发现同类的,较早的1977—2(编码型)封,以及1977年之前的其他的普通编码书写框封,所以我越看越不对劲。现在转变的原因是您的贴片解了我很多的心中疑虑,所以我基本上能肯定这个封的真实性了。这个转变仅仅两天,呵呵……十分感谢杨老师,不但解决了许多的问题,而且又将研究进一步深入化了。真好。这两天我天天熬夜等待您来,不知道为什么您总是在凌晨1点左右才上网,呵呵……古有程门立雪,我今网络熬夜,呵呵,也算功夫不负有心人了。谢谢您。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6-29 14:07

回复 39# CHLAN101


    呵呵,27号我仍然还在怀疑,28日得到证明,29日豁然开朗。呵呵……谢谢您。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6-29 14:32

在没有看到杨老师的贴片之前,我从来还没有发现有1978年实寄的1977—2(编码型)封呢,正如我在这个帖子的11楼(2007年5月27日凌晨发的帖子)说的:“应该是有问题的,因为使用时间太靠前了,1977年5月25日使用的,靠前的让人难以想像,改天抽空发个图吧。”。我怀疑的一个最根本原因就是“使用时间太靠前了……靠前的让人难以想像”。从杨老师的贴片和帖子中我得到了很多的信息:1,在1978年有这个封的实寄品。2,实寄品的使用地是湖北。3,前两个考证观点只有极个别的高手才知道。

得到了这些相关信息,我才算心里有底了。于是,抽丝剥茧,逐步深入,推理分析,得到结果。这些帖子纪录了我的思路过程。11楼:怀疑。29楼:疑问。31楼:曙光。32楼:引证。34楼:印证。37楼:最后的诱惑。呵呵……直到38楼,我将前后的帖子仔细再看了一遍,结果发现我高兴着急慌忙出错,25日打成26日了,呵呵……太激动了……于是编辑了一下下时间。

完工。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6-29 14:33

我得休息一下下了,又查资料,又疏理文字,熬夜两天了……886……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6-29 16:18

哎……郁闷。刚睡着,又接到老师的电话,说要准备9月份的邮展。这几个月累啊……

干脆不睡了。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6-29 16:41

后续:再谈谈1978—1的事儿。

还得从邮政编码的推行说起。1973年成立邮政编码研究小组。1978.1.1开始试点编码工作。1980.7.1正式实行编码制度。在编码的推行工作中,跟公众最密切相关的是编码的书写,这也是邮电部当年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所以在当时(1977年底至以后的若干年)邮政业务副戳最常见的就是提醒公众正确书写邮政编码。但问题随之而来……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带有邮政编码书写框的标准信封。对于我国的标准信封的印制来讲,GB1416是最权威的标准。而GB1416—78又是专门针对邮政编码书写而制定的权威标准,这个标准是1979年1月1日开始执行。那么,在1977年—1978年底,邮政编码制度已经试点,而没有合适的适用的标准信封,怎么办?显然,这个问题应该是当年邮电部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目前收集到的带邮政编码书写框的信封大都是在1978年5月之后出现最多,很明显,这个应该是当时邮电部发了文的,否则,邮电印刷厂不可能异口同声,整齐划一地印制带邮政编码书写框的信封。同时,这个操作行为肯定也和1978(字)邮400号文件是密切相关的。综合这些方面的诸多因素,可以明确地认为400号文件所提到的“发行……邮政编码信封一枚”肯定是指发行符合邮政编码推行制度,符合邮政编码自动化认读,符合信封行业标准的一枚带邮政编码书写框的邮资信封。因为一但这个文件落实之后,相关各个邮电部门印刷厂肯定会以此为依据效仿印制相关普通信封的。反观1977—2(编码型)其实是不太成熟的带邮政编码书写框的信封,所以不太可能是400号文件提到的这枚邮资信封。那么,符合以上分析的只有1978—1了。普16封中以1978年份编号的有且只有1978—1。
作者: sjx308    时间: 2013-6-29 17:29

学习了!请教下我这枚77-2背有细短线,正面还有长宽线是怎么回事,谢谢!图扫的不清楚,红线是整封连着的
th 006_副本..jpg th 005_副本.jpg

图片附件: th 005_副本.jpg (2013-6-29 17:11, 37.17 KB) / 下载次数 47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35349&k=d07d85aacab056d39b6c9ec01ecd8de2&t=1717464054&sid=99392X



图片附件: th 006_副本..jpg (2013-6-29 17:11, 42.69 KB) / 下载次数 62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35350&k=23841e6ce17a6fa8b2b883d47df8d373&t=1717464054&sid=99392X


作者: 569    时间: 2013-7-1 11:41

回复 35# CHLAN101


    因外出,无手写版发不了帖,只好边看边学。梅医开心,本不想说泄气话,友为诚意尔,只覚上面那个77戳不保险。缘于往昔有敎训,一个邮品戳部份不清,持者求能顺利抛出,加工描绘时有,并不知描当年会踏地雷。故我見,梅医此封勿早定论,待形势发展。因這次探讨十分给力,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更多的77一2号实寄封精彩故事。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7-2 12:23

好的,谢谢龚老师。继续期待……但愿此次讨论别给别有用心的人又增添一个制作的空间,那样我这东西可就真的有口说不清了。

这几天回忆了一下,好像此件东西来源于陶老师的《平方邮拍》,2006还是2007?记不清了……
作者: 569    时间: 2013-7-16 20:26

回复 30# CHLAN101


    楊友记忆有误,我的那枚77一2在78年6月使用是无编码格的,故不能作有编码格封早期佐证。此贴火时我半月不在家,惜未积极参与讨论。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7-16 20:40

回复 49# 569


  龚老师请看:本论坛江城邮友的帖子:  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ead.php?tid=126907&extra=page%3D1
130203102812734be2b2125505.jpg 13020310287cd1cf30e593e46a.jpg 13020310280b364e612df40591.jpg 1302031028c8d06cfab2107995.jpg

图片附件: 130203102812734be2b2125505.jpg (2013-7-16 20:40, 44.79 KB) / 下载次数 61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43897&k=82b9727922627b23de8fffbd36dd64e4&t=1717464054&sid=99392X



图片附件: 13020310287cd1cf30e593e46a.jpg (2013-7-16 20:40, 35.15 KB) / 下载次数 63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43898&k=34def5aea337d3072d13bdf5cbca8373&t=1717464054&sid=99392X



图片附件: 13020310280b364e612df40591.jpg (2013-7-16 20:40, 59.21 KB) / 下载次数 55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43899&k=0fba3740d3d1d9a6cf6226db315a2f9d&t=1717464054&sid=99392X



图片附件: 1302031028c8d06cfab2107995.jpg (2013-7-16 20:40, 30.11 KB) / 下载次数 52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43900&k=a3fc45ccbcfa6d883796570271985ad2&t=1717464054&sid=99392X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7-16 20:48

谢先生发的这枚1977年9月29日使用的早期邮政编码框普通封,其红色编码框的印刷制式和1977—2(编码型)的制式十分相似。虽不能用此封来直接印证1977—2(编码型)也是1977年发行的,但至少也可以说明在1977年大体上合乎标准的编码框制式封已经出现。此普通封为河北石家庄邮政印刷厂地方印制,那么做为国家正式印制的带编码框的邮资封难道会比这个时间还要迟?
作者: CHLAN101    时间: 2013-7-16 20:51

回复  CHLAN101


    楊友记忆有误,我的那枚77一2在78年6月使用是无编码格的,故不能作有编码格封早期 ...
569 发表于 2013-7-16 20:26



    是的,我记错了。

关于1977-2编码封的使用日期,我说:“老龚有一枚1978年6月湖北蕲春寄,这是我知道的最早的”。我记错了,老龚的这枚1977-2封是无编码封,不是编码封。另外,我又翻找了一下,我手头上最早使用的1977-2编码封的情况是:1978年10月12日湖北长阳县沿头溪寄长阳县城关镇,10月13日投递。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7-16 21:00

刚好不容易打了一堆字,结果发的时候没有发出去……55555…… 气得我肝疼……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7-16 21:03

是的,我记错了。
关于1977-2编码封的使用日期,我说:“老龚有一枚1978年6月湖北蕲春寄,这是我 ...
CHLAN101 发表于 2013-7-16 20:51



    杨老师也来了,太好了……我又可以请教学习了。

    龚老师藏封为无编码型的,又少了一个证据。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7-16 21:17

谢先生的此枚1977年9月29日使用的带编码书写框的普通无资封的编码框设计很明显带有试行的味道。邮政编码框的印制是为了实现自动化分拣。早在1974年,邮电三所以研制国际上“第三代”全自动信函分拣机为目标,以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应用于信函分拣为突破口,开始了信函自动分拣技术的研究。在随后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64格口全自动识别手写体邮政编码的信函分拣机实验样机,也就是国产的红框理信机。在随后邮政编码的推行工作中,研制更自动化,识别程度更高的红框理信机是邮政自动化的关键,而相关配套产品的开发又是这项工作的起步点,比如邮政编码的实施,正规的带有邮政编码书写框信封的印制,等等,所有这些工作其实在1978年1月1日开始邮政编码试点以前就早已经正式启动了。所以1977年出现带有邮政编码书写框的信封一点儿也不奇怪。只不过,当时的这项研究还是官方的,非正式的。所以我们很少能见到1977年的编码框封。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7-16 21:17

谢先生的此枚1977年9月29日使用的带编码书写框的普通无资封的编码框设计很明显带有试行的味道。邮政编码框的印制是为了实现自动化分拣。早在1974年,邮电三所以研制国际上“第三代”全自动信函分拣机为目标,以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应用于信函分拣为突破口,开始了信函自动分拣技术的研究。在随后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64格口全自动识别手写体邮政编码的信函分拣机实验样机,也就是国产的红框理信机。在随后邮政编码的推行工作中,研制更自动化,识别程度更高的红框理信机是邮政自动化的关键,而相关配套产品的开发又是这项工作的起步点,比如邮政编码的实施,正规的带有邮政编码书写框信封的印制,等等,所有这些工作其实在1978年1月1日开始邮政编码试点以前就早已经正式启动了。所以1977年出现带有邮政编码书写框的信封一点儿也不奇怪。只不过,当时的这项研究还是官方的,非正式的。所以我们很少能见到1977年的编码框封。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7-16 21:18

我的电脑有问题了……要么重复发帖子,要么发不出去……
作者: 569    时间: 2013-7-16 21:30

无资封有编码挌一般情况下会早些,地方手盖也可能早,因响应新生事物来的快与方便。而制作邮资信封邮电部要规划及用量摸底,放到下一年或晚点派定印刷厂家生产才合乎常情。
作者: 杨效龙    时间: 2013-7-16 22:58

梅医生那枚封中“1977”字钉盖的有点虚,看上去怪怪的,不像杨老师贴出的封中日期字钉有力度。再者,收信人地址名称和发信人地址书写方式也不符合常规。当年地区劳动局内党组织称支部吗?个人理解,级别应该是党委吧。个人意见:该封好像是一枚新封而有意做成实寄封。
作者: zhihong    时间: 2013-9-17 22:09

学习……
作者: 信雅达    时间: 2013-9-17 23:56

1977-2编码封有78年9月份使用的。
梅医师那枚随县戳感觉有点悬。改天翻到随县戳再贴出来。
作者: 蓝蓝蓝梦    时间: 2013-9-17 23:59

1977-2编码封有78年9月份使用的。
梅医师那枚随县戳感觉有点悬。改天翻到随县戳再贴出来。
信雅达 发表于 2013-9-17 23:56



    好的。期待中……
作者: 赵国庆    时间: 2013-10-14 22:17

本帖最后由 赵国庆 于 2013-10-14 22:19 编辑

学习,学习,再学习,可还是处在幼儿园水平,这毕业怎么这么难啊???想上个小学都不容易啊!!!
作者: sam小邮    时间: 2013-10-26 11:03

1977-3实寄的大概现在能多少银子呢
作者: 肖在希    时间: 2014-5-26 21:59

回复 1# 曹杰


    同样的红线,1976-2也有。

图片附件: 76-2红线.jpg (2014-5-26 21:59, 96.58 KB) / 下载次数 73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946081&k=5ee6e9310589741e40cda22b593edfd6&t=1717464054&sid=99392X


作者: 肖在希    时间: 2014-5-28 23:28

学习了!请教下我这枚77-2背有细短线,正面还有长宽线是怎么回事,谢谢!图扫的不清楚,红线是整封连着的
sjx308 发表于 2013-6-29 17:29



借这个学术专业帖子也来请教学习一下,我的77-2信封背面没有红色线条,但是在相同的位置存在2个一模一样的红色“圆点”,同时文字部分的“角”字,可能因为局部漏墨或者其它原因导致笔画“断裂”而形成外观上的明显“破损”。信封正面的最右边一个红色编码框格有明显的局部小“露白”现象,不知道这些趣味变异是否常见,是特定的子模特征还是偶然的小变异?(图片最上面的那个实寄封不存在上述的3种变异)

图片附件: 77-2红框_副本.jpg (2014-5-28 23:08, 123.98 KB) / 下载次数 102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947300&k=9094f7b1bc21285263376ced2e4258f0&t=1717464054&sid=99392X



图片附件: 77-2点_副本.jpg (2014-5-28 23:08, 57.08 KB) / 下载次数 73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947301&k=91007de02f6252611ce8d667d2249163&t=1717464054&sid=99392X



图片附件: 77-2破角_副本.jpg (2014-5-28 23:08, 45.85 KB) / 下载次数 71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947302&k=f3601340b0e10faf48a2fbe5df11299a&t=1717464054&sid=99392X



图片附件: 77-2.jpg (2014-5-28 23:08, 137.22 KB) / 下载次数 81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947303&k=65a76d47dd79430cd09a9826755b3b50&t=1717464054&sid=99392X


作者: 李鹏    时间: 2016-11-2 19:13

学习了
作者: 白胸翡翠    时间: 2016-12-28 10:55

精彩贴。学习了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7-10-22 17:10

小凑个热闹,1977-2编码封,1978年8月使用 IMG_20171022_103142 - 副本.jpg

图片附件: IMG_20171022_103142 - 副本.jpg (2017-10-22 17:09, 36.32 KB) / 下载次数 79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534805&k=168d393a0f1debc4193b14020622e82d&t=1717464054&sid=99392X


作者: 希利    时间: 2017-11-13 02:08

小凑个热闹,1977-2编码封,1978年8月使用
zhanbo 发表于 2017-10-22 17:10
发全图为好
作者: 569    时间: 2018-8-21 10:58

家中电脑坏了,很久没上网。
作者: zsd83    时间: 2018-8-21 17:35

想不到这封有这么多知识,学到了
作者: nmgwgt    时间: 2021-3-31 11:08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www.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