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四川大学南迁封 [打印本页]

作者: pzh    时间: 2015-5-15 18:38     标题: 四川大学南迁封

本帖最后由 pzh 于 2015-5-16 18:50 编辑

湖北宜都寄四川峨眉伏虎寺川大,成都中转到峨眉再转伏虎寺村镇信柜落地戳. IMG_20150515_154227.jpg IMG_20150515_154303.jpg IMG_20150515_154320.jpg IMG_20150515_154422.jpg

图片附件: IMG_20150515_154227.jpg (2015-5-15 18:38, 101.2 KB) / 下载次数 21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172243&k=4af91418dde7f812fe69cf08cf79d1d7&t=1718890330&sid=qFQjWg



图片附件: IMG_20150515_154303.jpg (2015-5-15 18:38, 127.19 KB) / 下载次数 20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172244&k=6bddeebd7ef783559f67932a5044c7ad&t=1718890330&sid=qFQjWg



图片附件: IMG_20150515_154320.jpg (2015-5-15 18:38, 88.55 KB) / 下载次数 22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172245&k=ae97e3e73d8112454f5d05282d508c28&t=1718890330&sid=qFQjWg



图片附件: IMG_20150515_154422.jpg (2015-5-15 18:38, 73.32 KB) / 下载次数 43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172246&k=469e0fbeb3eb8123516c7aa0a57eec32&t=1718890330&sid=qFQjWg


作者: 逆水行舟    时间: 2015-5-15 19:11

请示价
作者: 陆小凤    时间: 2015-5-15 19:35

好封好戳
作者: 东莞石头    时间: 2015-5-15 20:16

好封,漂亮
作者: pzh    时间: 2015-5-15 20:16

请示价
逆水行舟 发表于 2015-5-15 19:11


刚到手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5-5-15 20:26

好封。800急收
作者: pzh    时间: 2015-5-15 20:40

好封。800急收
麦国培 发表于 2015-5-15 20:26



   谢谢,才到手暂不出.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5-5-15 20:48

回复 7# pzh


    感谢,急收
作者: 泡面与可乐    时间: 2015-5-16 15:24

东西真好,口水.
作者: pzh    时间: 2015-5-16 16:24

东西真好,口水.
泡面与可乐 发表于 2015-5-16 15:24


展现了抗战中的川大.
作者: 泡面与可乐    时间: 2015-5-16 16:46

展现了抗战中的川大.
pzh 发表于 2015-5-16 16:24



    如有内信, 有相关内容就更佳了.

在抗战时期,国立四川大学南迁峨眉,度过四年不寻常的岁月,为大后方的教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1938年10月,国民政府迁到陪都重庆后,日寇飞机接连轰炸重庆、成都,给四川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地处成都市中心的国立四川大学,成为日寇轰炸的重点目标。常常是老师开始讲课,警报就响了,同学们抓起书包就拼命往外跑。
  1939年4月,当时的国立四川大学校长程天放先生呈准教育部,决定将校本部和文理法三院迁至峨眉,成都只留望江楼侧的农学院及理学院的应用化学研究处、测候所和植物园。5月中旬,学校提前放假,程天放率员先赴峨眉考察,决定利用峨眉山麓各大寺院为校舍,同时在峨眉山搭竹棚作为补充校舍。程回蓉后,立即成立了临时迁校委员会,办理迁校事宜。
  1939年“7·27”成都大轰炸,国立四川大学皇城校本部和南校场理学院、法学院均中弹着火,至公堂、明远楼一带的办公区、教学区,留青院、菊园一带的宿舍区,图书馆、博物馆等,共127间房屋变成废墟。据目击者回忆,“从国立四川大学缀有‘为国求贤’匾额的正方进去,但见一片残垣破瓦,竹林还在冒烟,血迹斑斑,触目惊心”。这次轰炸后,学校加速向峨眉的迁校进程,终于赶在开学复课前搬迁完毕。搬迁后的文、法两院设于伏虎寺,理学院设于保宁寺和万行庄,新生院设于鞠槽的将军府,校本部、教职员住报国寺、红珠山等庙宇。
  生活清苦 磨砺意志
  由于当时物资严重缺乏、缺医少药,师生生活十分清苦。特别是老年教师,常年登山上课颇感艰难。入秋之后,山中淫雨久下不止,行路艰难,体弱多病者苦不堪言。中文系主任向宗鲁病逝峨眉山,灵柩停在山上将近一年,家属无力迁回家乡安葬,最后由师生努力,才经水道辗转运回。
  南迁峨眉之后,学校教职员子弟无小学可入,乡间入学儿童也无读书识字机会,教育系主任张敷荣主动创办报国小学,并将其作为教育系学生实习园地。报国小学于1940年春开始上课,有100余名学生。1940年暑假收归学校,成为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1941年4月,学校在伏虎寺举行第四届运动会,在当地产生较大影响。此外,学校还因地制宜,开展爬山、越野、游泳及武术比赛。特别是在武术方面起色较大,除请专门教员外,还请峨眉山武艺高强的僧人指导,参加武术练习者达160余人。
  1941年5月,学校还组织师生及家属中善画、善书、善刺绣、善收藏、善雕刻者提供展品,在伏虎寺举行展览会,其陈列艺术品3000多件,五光十色,琳琅满目,为山中之仅有。师生和家属自行组织平剧社、望峨剧社、歌咏戏剧队等,演出川剧、川戏和话剧。
  从1939年6月南迁峨眉到1943年3月搬回成都,国立四川大学在峨眉山度过了将近4年的艰难岁月,在学校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一页,也在师生心中留下难忘记忆,更为秀美的峨眉山增添了几分人文底蕴。
作者: pzh    时间: 2015-5-16 18:37

如有内信, 有相关内容就更佳了.

在抗战时期,国立四川大学南迁峨眉,度过四年不寻常的岁月, ...
泡面与可乐 发表于 2015-5-16 16:46


谢谢友的详介,那个伏虎寺的信柜戳少见哈,
作者: 厚辰雪    时间: 2015-5-16 21:28


作者: pzh    时间: 2015-5-19 22:10

回复 13# 厚辰雪


  
作者: 郭秀宝    时间: 2015-5-19 23:08

欣赏!!!
作者: pzh    时间: 2015-5-20 17:16

回复 15# 郭秀宝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www.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