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天价大清“税票”是什么东西? [打印本页]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6-11-25 15:06     标题: 天价大清“税票”是什么东西?

在本月15日北京嘉德拍卖的一组大清“税票” (图1),估价500-2000元,最后成交价为23万元(含佣金),拍出过百倍的高价,引来收藏界一片惊呼声。
由于清代“税票”一向为冷门,识者不多,拍出天价后即引来大家关注。到底这些“税票”是什么东西呢?相信鲜有人能解读。
个人自90年代初开始收集和研究清代税票,深感中国历史与文化博大精深,同一样事物,每个时代、每个地方均不相同,故只能以时代、地域来研究,否则以偏盖全,只会误己害人,沦为圈中笑柄。
此次嘉德拍卖之“税票”为安徽徽州府“特产”,有其地域特色,而刚巧本人对此也有涉猎。
今应众友要求,仅就个人所知,略作介绍,希望对大家认识中国之税收历史、文化有所帮助。但个人水平有限,只能简单介绍,错漏之处,欢迎同好指正。
清末时期,徽州地区与土地买卖有关的税收费用较多,大体可分以下数类。

图片附件: 1.jpg (2016-11-25 15:06, 92.97 KB) / 下载次数 30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458558&k=7352b251eec0243bac0e6c473e4b8fae&t=1718532528&sid=EKUoOk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6-11-25 15:07

1、契税

契税是土地买卖中的大项(图2),清代前250年都是3%的契税率,即交易一百两纳税3两,后期因经济崩溃,向八国联军赔款等原因,契税率最终上调为9%

值得一提的是,土地买卖需用到官契,故此也有费用。此费用实际就是现在的“工本费”,但地方不同,有的不收,有的则要收。而有的省府官方规定不收,但小鬼难缠,到了小地方上又收。所以可见到一些契纸加盖印章,注明收费或不收费,相当有特色。



图片附件: 2.jpg (2016-11-25 15:07, 424.4 KB) / 下载次数 37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458559&k=a3059ad6328016f0505615b0d8e285bd&t=1718532528&sid=EKUoOk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6-11-25 15:07

2、农业税

因土地主要作用为种植粮食,故就有了相关税收,南方每年耕种为两造,故农业税就分成“上忙、下忙”,既收钱,又收粮(图3)。有趣的是,因上下造收成不同,故所纳税也会有不同,相当人性化。



图片附件: 3.jpg (2016-11-25 15:07, 338.93 KB) / 下载次数 28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458560&k=47bfcffe5c0d8445740df06166905467&t=1718532528&sid=EKUoOk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6-11-25 15:07

3、印花税

中国的印花税于1909年全国施行(图4),属全国性质的新税种,纳税项目较多。其中土地买卖,地价1千两以下纳印花税20文,1千—1万两以下纳100文。土地买卖交纳了印花税才能得到政府的认可和保护。



图片附件: 4.jpg (2016-11-25 15:07, 189.74 KB) / 下载次数 26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458561&k=343965662744f93c55bb025669bd4f09&t=1718532528&sid=EKUoOk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6-11-25 15:09

看了以上三种税收介绍后,相信大家都知道土地买卖有契税、印花税,而土地种植时还有农业税。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我老实培卖出田地给张益帽,那我原来要交的农业税如何办?当然就应该随土地一起转移给张益帽这傻帽来交啦。


“税票”正是因此而生,根据实物所见,徽州地区使用的这些单据多使用“税票”名称,其它地方则同一用途的单据但不一定叫“税票”。

徽州地区“税票”相当丰富,个人所集到的名称有:税票、佥归税票、收税票、过税票、订税票、推税票、吊税票、上税票、签税票、寄税票、推收税票等等,这些形形式式的税票,实际就是农业税交纳人转换的凭证(图5-8,请留意每张均有新旧业主名字)。



图片附件: 5.jpg (2016-11-25 15:09, 305.22 KB) / 下载次数 33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458562&k=0631469461b8a21eac5d8a4eee9ce751&t=1718532528&sid=EKUoOk



图片附件: 6.jpg (2016-11-25 15:09, 342.38 KB) / 下载次数 29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458563&k=36753a273a2505aac700f17bc00dd07b&t=1718532528&sid=EKUoOk



图片附件: 7.jpg (2016-11-25 15:09, 472.48 KB) / 下载次数 32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458564&k=33e3687affbc4d1c0991dafab4bad9fc&t=1718532528&sid=EKUoOk



图片附件: 8.jpg (2016-11-25 15:09, 314.02 KB) / 下载次数 31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458565&k=fe526c15352477c64f4a89d8a11d959a&t=1718532528&sid=EKUoOk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6-11-25 15:10

发出这些“税票”的机构均为得到官方认可的各都、图主事,并登记入粮税书册中。“税票”通常为木板印刷,有的地方甚至有手写临时代用,图案、文字内容等也相当丰富多彩。

附注:“都图”的解释:

《宋史.袁燮传》:"浙西大饥,常平使罗点属任振恤。燮命每保画一图,田畴﹑山水﹑道路悉载之,而以居民分布其间,凡名数﹑治业悉书之。合保为都,合都为乡,合乡为县,征发﹑争讼﹑追胥,披图可立决。"此为有"都图"之治。后因以指标明乡村区划﹑四至的地图。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6-11-25 15:10

由于地方、村镇不同,口语所用也不同,可能同一意思,但所用的名称各异,这也导致“税票”的名称众多。这正如粤语中的“回家”,就有翻归、翻屋企、翻居等,字不同,但意思一样。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所以这些契纸、税票被一代又一代的历经数十数百年保存下来。

丰富的微州“税票”反映了我国农耕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既是税收历史,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变迁见证。更是地方文化、诚信纳税,以及政权更替的珍贵文物,赋于的历史价值丰富、厚重。

个人认为,这些清代税票还是编组税票邮集,参加国际邮展比赛,为国争光的好素材。

因此,嘉德这些税票拍出天价也是价值回归,拍场无兄弟,两雄相争,价高者得也不足为奇。

通过这次的高价成交,引起大家关注和重新认识与重视这一个冷门领域,也是藏界之福也。




作者: 张镇安    时间: 2016-11-25 15:31

回复 7# 麦国培


   我当时买了,清朝10个皇帝的税单,价不高。好玩。
作者: ziyunlang    时间: 2016-11-25 16:25

学习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6-11-25 18:18

回复 9# ziyunlang


   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6-11-25 18:18

回复  麦国培


   我当时买了,清朝10个皇帝的税单,价不高。好玩。
张镇安 发表于 2016-11-25 15:31



   就是
作者: 唐山    时间: 2016-11-25 20:33

曾经错过一张云龙图实单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6-11-25 21:46

回复 12# 唐山


    非常遗憾~
作者: 缪书峰    时间: 2016-11-26 08:37

学习了
作者: 中国邮史    时间: 2019-8-1 11:23

来学一下!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www.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