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红印花及其加盖暂作邮票简介 [打印本页]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6-11 16:38     标题: 红印花及其加盖暂作邮票简介

<p>&nbsp; 此文将分数次上传,还请补充并提意见。</p>
<p>大清国家邮政1896年2月成立后,1897年初发行了小龙加盖、万寿加盖、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等。小龙加盖、万寿加盖的原票均是邮票,而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的原票并非是邮票,也不是税票,它是欲作为海关“派司”上贴用的“印花”(一直未实际使用)。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共加盖五种面值,按加盖字体又可分为八种,分别是:小一元、大一元、当五元、当一分、大2分、小4分、大4分、小2分。</p>
<p>一百余年来,收集与研究红印花票者众多,逐渐形成了集邮界中的“红学”。无数集者对红印花票倾注了一生的精力和财力去收集、探索、研究。经过无数集者的发掘与推论,许多红印花票之迷也不断被揭开或证明,新的发现也不断显现。当然。还有许多有争议或未解之迷还有待继续揭示和求证。</p>
<p>一百余年来,研究红印花票的文献资料更是常见于各报刊、杂志、书籍中,何止千百篇。更有红印花票研究专著不断涌现,如:《红印花小一元存世考图鉴》、《海关红印花原票流传考图鉴》、《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红印花邮票》、《红印花封片简执据存世考》、《红印花加盖古封录》等等。所有关于红印花票的文献资料,实为收集研究者不可或缺的。</p>
<p>一百余年来,红印花票一直被众多集者所追崇。前人周今觉先生,为了一件小一元四方连孤品,而苦苦等待数年时间方收入其集。今更有诸多“红学”专家和藏家高价寻求红印花票。而现今各种拍卖会,如有高质量的红印花票出现,定会引起众多集者的关注,尤其是其中的原票、小一元、小2分绿色加盖、小2分倒盖兼复盖、小4分复盖等等,莫不以拥有一枚而为荣!足见红印花票之魅力所在。</p>
<p>物,有聚有散。收集研究红印花票也是这样的。聚,是一种对红印花票的追求和探索;散,则是使红印花票流传于藏界,使之更具有广泛性和流传性。聚散都是使红印花票发挥更大的益处。</p>
<p>经考证:红印花原票当时印制了100万枚,而加盖用近了65万枚(一般确切认为是64.98万枚)??近就目前资料而言。原票虽非邮票,但已经与其加盖票密不可分了,而加盖票更是异常丰富,可供进一步研究的还有很多,与红印花票相关联的邮史、封、片、简、执据、戳等更是自成一体。</p>
<p>我知道:无论从哪方面而言,我对红印花票的了解还是差得许多、浅显许多,充其量也就是一红印花票爱好者,较之各位前辈、专家,更是相差甚远!今所整理此文,大都是各位前辈和专家的研究成果,我的目的只是宣传红印花票,使更多的集者能了解它。</p>
<p>&nbsp; </p>
<p align="center">红印花原票</p>
<p>红印花原票,并非是邮票,而是欲在海关内部使用的一种收费凭证,但一直未实际使用。因其与以后的加盖票关系密切,且印制精美,至今发现的数量较少,故一直成为集者相当推崇和竟相收集、研究的品种。</p>
<p>黄光城先生的《海关红印花原票流传考图鉴》收录原票53枚,以后又逐渐有所新发现,至2002年底,又发现7枚未经记载的原票,合计60枚。前些时间,据称红印花原票已经发现了80余枚(我本人未亲见过,也未见正式报导)!当然,这种可能性还是存在的。</p>
<p>那么,红印花原票当时一共印了多少呢?以往曾有认为是62万余枚,也有认为是65万枚,现依据文献记载,红印花原票共印制了100万枚,由英国华德路公司雕版印刷,每全张为10*10=100枚票,后加盖使用了64.98万枚(另有2全张200枚估计是留存而未加盖),尚有35万枚未加盖。那么,这35万枚未加盖的原票到哪去了呢?是否还存在?一直以来,集者有多种推测,但至今还是一个迷。</p>
<p>红印花原票目前发现两种样票,一是从赫德邮集中流出的试模样票,刷黑色,印在一横14.7厘米、纵11.3厘米四边不整齐的纸上,右半边空白处有用铅笔画的图案,应是对样票提出的所需要修改之处,左半边图案下方有手写日期“26/3.96”字样,推测是批准印制的时间(1896年3月26日),此票仅发现一件,先后经过赫德?阿格纽?戈登?大卫德,最后于1970年被拍出。另一种是母模样票,于1985年在华德路公司的档案中发现,刷黑色,图案与正票相同,当时发现两枚,其上有手写编号“2223”,此样票的发现,确定了红印花原票确系在华德路公司印制。按说,还应当有红色样票的,但至今未发现,或许当时没有试印红色样票。</p>
<p>原票雕刻精细,网纹清晰,色彩鲜艳,用无水印厚白纸印制,票幅为21*25毫米,图幅为18.5*22.5毫米,全张100(10*10)枚,全张横纵尺寸为229*270毫米,四周边纸宽度不一,刷红色,齿孔较复杂,12?15度齿孔均有(也有16度的),每500张为一包,合计20包。</p>
<p>现发现或已经披露的原票为60枚,其中:四方连三件、横四连四件、直双连两件、单枚二十八件。2002年10?11月就连续出现了7枚原票(一件四方连、一件直双连、一件单枚),不能不另人考虑一个问题:红印花原票到底还存在多少呢?而多种文献资料均提到一件事情:1953年上海海关在清理原海关驻伦敦办事处档案时,发现了776枚红印花原票,而且还有全张票,后在“文革”期间,其中761枚被销毁。</p>
<p>前面已经提到,据称原票已经发现了80余枚,如真实,则在近些年来,又发现了30枚左右,以后还会出现吗?还会出现多少呢?难道那未曾加盖的35万枚或那200枚加盖时取出的还在某些或某个人手中,现在逐渐露面了?还是让时间去证明吧。</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9 1:13:19编辑过]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6-11 16:45

很好,先占个位学习下。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6-11 16:48

是二年前闲着没事自己瞎写的,简单得很,没啥水平。让麦先生等大家见笑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6-11 16:49

亦是心得和过程,慢慢消化和学习就会进步。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6-11 22:50

没法子,现在只有学习的份了。

作者: 畅哥    时间: 2008-6-12 11:56

来报名学习啦!


作者: 畅哥    时间: 2008-6-12 12:04

读完的确是学习了不少!太谢谢了!期待后文~~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6-12 16:00

好的,谢谢支持。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6-12 16:12

<p><b style="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15px">红印花及其加盖暂作邮票简介(二)</b>&nbsp;</p>
<p>&nbsp; </p>
<p align="center">红印花加盖</p>
<p>红印花原票运至上海后,并未在海关启用。那么,怎样会使用红印花而进行加盖为邮票的呢?据史料及推论,刚成立的大清国家邮政局,因正式营业的需要、防伪等而动用了红印花原票进行加盖高面值的邮票,后又继续加盖了低面值邮票。</p>
<p>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有1分、2分、4分、1元、5元五种面值,其中2分、4分、1元又由于加盖字体不同而有“大、小字”之分。八种加盖字模如下图:</p>
<p>红印花原票的加盖,一般认为有两种排版方式,一是加盖全版是纵横各五的25枚;二是纵二横十的20枚,只有小2分加盖一种。红印花加盖的各面值加盖顺序先后也是众多集者研究的内容之一,其加盖的顺序有不同的说法,本文将以下顺序提出,仅供参考:小一元?大一元?当五元?小2分?当一分?小4分?大4分?大2分。</p>
<p>而红印花票的张号,因原票未见含张号的,暂且在加盖票中提出。已经发现带张号者152件,见下表.</p>
<p>本文以下对红印花加盖票叙述基本按加盖顺序,因小2分系单独加盖,故最后叙述。</p>
<p align="center">小一元票</p>
<p>小一元票,在华邮中应是最负盛名的了,尤其是黄光城专著《红印花小一元存世考图鉴》出版后,小一元票的“名声”更是达到了“颠峰”。</p>
<p>目前,小一元票已经发现或被证实者为31枚,而其当初加盖数一般认为只加盖了50枚(两全格)。王栋材先生成功复组了小一元的两全格(以现发现之票),应是出自全张的上半张。</p>
<p>现31枚小一元票含:四方连一件、横双连一件、其余25枚为单枚票。小一元票的加盖,目前认为是在红印花加盖票中最先加盖的,仅加盖了两格,即50枚。因“当一元”三字小而改用大字“当一元”。小一元票大都流入“近水楼台”者手中,这一问题值得探讨。</p>
<p>小一元票因太著名了,讨论、关注和研究者众多,资料也较详实,在此不多叙述。在此,仅提以下几件:</p>
<p>一是现存唯一的四方连票。即黄光城先生《红印花小一元存世考图鉴》第1?4号。被称为“东半球最罕贵华邮”,与另一珍邮“西半球最罕贵华邮”??大龙阔边五分银全张票齐名。其大致流传是,费拉尔?周今觉?郭植芳?林文琰。该件四方连曾两次来国内展出,而轰动一时。</p>
<p>二是英文“dollar”后漏点变体,即加盖英文“dollar”后句点缺失。目前仅发现一枚。</p>
<p>三是“dollar”后句点远离变体,即英文“dollar”后句点的距离为1.5毫米,比其它小一元票距离远些。目前仅发现一枚。</p>
<p>四是小一元旧票,目前仅发现一枚。为何有此枚票销戳,目前还不能定论。</p>
<p>五是据王栋材研究,黄氏图鉴中的第23号与第28号应是同一枚票,应将28号剔除,改以新发现的32号补充。故,现有据可查的小一元票为31枚。</p>
<p>附:小一元复组与黄氏图鉴号对应表。</p>
<p>左全格</p>
<p>王氏:19&nbsp; 20&nbsp; 21&nbsp; 22&nbsp; 23&nbsp; 24&nbsp; 25</p>
<p>黄氏:5&nbsp;&nbsp; 6&nbsp;&nbsp; 15&nbsp; 14&nbsp; 26&nbsp; 31&nbsp; 25</p>
<p>右全格</p>
<p>王氏:1&nbsp;&nbsp; 2&nbsp;&nbsp; 3&nbsp;&nbsp; 4&nbsp;&nbsp; 5&nbsp;&nbsp; 6&nbsp;&nbsp; 7&nbsp;&nbsp; 8&nbsp;&nbsp; 9&nbsp;&nbsp; 10</p>
<p>黄氏:12&nbsp; 19&nbsp; 17&nbsp; 18&nbsp; 30&nbsp; 29&nbsp; 20&nbsp; 9&nbsp;&nbsp; 27&nbsp; 13</p>
<p>王氏:11&nbsp; 12&nbsp; 13&nbsp; 14&nbsp; 15&nbsp; 16&nbsp; 17&nbsp; 无&nbsp; 19&nbsp; 20</p>
<p>黄氏:1&nbsp;&nbsp; 2&nbsp;&nbsp; 16&nbsp; 24&nbsp; 21&nbsp; 3&nbsp;&nbsp; 4&nbsp;&nbsp; 无&nbsp; 7&nbsp;&nbsp; 8</p>
<p>王氏:21&nbsp; 22&nbsp; 23&nbsp; 24&nbsp; 25</p>
<p>黄氏:10&nbsp; 22&nbsp; 11&nbsp; 23&nbsp; (28)</p> 1fR3VyLK.jpg <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2 22:06:36编辑过]




图片附件: 1fR3VyLK.jpg (2008-6-12 22:05, 91.01 KB) / 下载次数 0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6852&k=c28131fde1d6ac5ae93e2a87074297b8&t=1718864420&sid=p44uZS


作者: 畅哥    时间: 2008-6-12 20:08

大开眼界了!再次谢谢卢先生!“红印花当小一元”这个词我听了很多次,也知道是珍宝,不过详细如何我倒是没去了解过,今天拜读了您收集的资料,算是学了不少新知识。其他的红印花票我更是不懂了,还是继续期待卢先生的下文!呵呵,我这个孤陋寡闻的小后辈让大家笑话了!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6-12 22:08

谢谢林先生支持!一同学习。

作者: 畅哥    时间: 2008-6-12 22:12

卢先生不用这样称呼我,叫我小林就行了~~呵呵~~我还是个学生,在集邮上更如是幼儿园级别的!呵呵~~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6-12 22:18

很有心,不敢说很好,但肯定下了大力气!慢慢拜读。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6-12 22:22

俺就是从学生开始玩邮票的,你是前途无量,只要坚持下去。我称呼你“先生”已经是不恭了,我习惯称人“老师”的,因为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所以,每个人都可是我的老师。

作者: 畅哥    时间: 2008-6-12 22:27

呵呵,您真的是太谦虚了!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6-12 22:32

我也想当老师,可没那水平的.

作者: 畅哥    时间: 2008-6-12 22:34

术业有专攻!在某方面您就已经是老师了!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6-12 23:04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麦国培</i>在2008-6-12 22:18:39的发言:</b><br/>很有心,不敢说很好,但肯定下了大力气!慢慢拜读。</div>
<p>能得到麦先生的一点鼓励,我快激动死了。我要写的好而深,早就弄个大部头的书了,哈哈。只是而年前随手记录的。</p>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6-12 23:05

QUOTE:
以下是引用畅哥在2008-6-12 22:34:36的发言:

术业有专攻!在某方面您就已经是老师了!

恭喜你,小林以经成为本网最好学的集邮人了,要支持和奖励一下才行!


作者: 畅哥    时间: 2008-6-13 00:16

QUOTE:
以下是引用卢长春在2008-6-12 23:04:54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6-12 22:18:39的发言:
很有心,不敢说很好,但肯定下了大力气!慢慢拜读。

能得到麦先生的一点鼓励,我快激动死了。我要写的好而深,早就弄个大部头的书了,哈哈。只是而年前随手记录的。

事在人为!相信卢先生早晚能出一本很不错的书的!


作者: 畅哥    时间: 2008-6-13 00:19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6-12 23:05:42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畅哥在2008-6-12 22:34:36的发言:

术业有专攻!在某方面您就已经是老师了!

恭喜你,小林以经成为本网最好学的集邮人了,要支持和奖励一下才行!

哈哈,谢谢!希望各位老师能多多指点!

奖励什么呢?是不是奖励一两张“红印花”呢?[em63][em63]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6-13 00:41

想得美,估计没人奖励你红印花——当然,不排除那票多得没地仍了的。
作者: 畅哥    时间: 2008-6-13 00:47

哈哈~~当然,开玩笑的~~等红印花跟现在的普30、31一样多和常见的时候估计就有人会送~~哈哈~~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6-13 10:47

补发一张红印花试模样票的图片(来源于《红印花邮票》一书) ydcFEpsC.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3 10:48:22编辑过]



图片附件: ydcFEpsC.jpg (2008-6-13 10:47, 15.5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6943&k=89ffc4b42383231875fa4f0f5fcbe590&t=1718864420&sid=p44uZS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6-13 11:07

QUOTE:

哈哈,谢谢!希望各位老师能多多指点!

奖励什么呢?是不是奖励一两张“红印花”呢?[em63][em63]

奖励一张印花是没有问题,而且保证是红色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6-13 11:08

QUOTE:
以下是引用卢长春在2008-6-13 10:47:41的发言:
补发一张红印花试模样票的图片(来源于《红印花邮票》一书)

不错,类似的票有两件,都是极为珍罕。


作者: 畅哥    时间: 2008-6-13 15:32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6-13 11:07:15的发言:
QUOTE:

哈哈,谢谢!希望各位老师能多多指点!

奖励什么呢?是不是奖励一两张“红印花”呢?[em63][em63]

奖励一张印花是没有问题,而且保证是红色的。

你的红“印花”那可就多咯~~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6-13 16:15

“你的红“印花”那可就多咯~~”,看了麦先生摆弄邮票的那照片,才真正知道什么叫“玩邮票”。估计他那只不定哪天就弄来一大批红印花呢。送林先生几枚也就不成问题了。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6-13 16:52

红印花及其加盖暂作邮票简介(三)

 

大一元票

红印花大一元票应是在小一元票加盖后即行加盖的。从1897年3月1日出版的《美国集邮杂志》刊登的一则报道提及:……上个星期,中国发行了以3分税票加盖的1元面值邮票,供邮局使用……1元邮票每个求购者限购1至2枚,所以我现在只能附上一枚作为样品。我恐怕这些票到2月2日就会撤下了……加盖的一元邮票每张25枚……。

这是红印花邮票开始发行的最早报道之一,虽未提及具体日期,但已说明大一元票一定早于2月2日发行,因限购,也成为大一元票至今未发现全格的原因之一(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大一元票全格应是25枚的。现存大一元票最早销戳日期为1897年1月11日。故,可暂定其于1897年1月11日发行(售)。

至今,已发现大一元带张号者4件,即第7、56、140、299号,且均是四方连票,所以,推测大一元票加盖原票来自第一包的第2—300张,而第一张推测为留存未加盖,第二张的上半张用来加盖小一元,下半张加盖大一元,故推测大一元票加盖了29850枚。

据《红印花邮票》书中介绍,大一元票复组完成的约12组,估计现在应该不止此数,看来,存世量也不是十分罕少的,其最大连票为十方连。

大一元票的加盖版模特征,张敏生先生曾有一表格,如下:

“当”字

图案

版号

特征

偏右

图偏右

20

“大”字头粗圆

18

“大”字横左断有中点、“政”字断撇

圆正中

25

“政”字断挑、“大”字断头

24

“政”字断撇、“清”字断挑

21

“政”字断竖

10

“政”字断撇

8

“清”字第一二横右端黑点连

7

“清”字第二、三横琐断

6

“清”字挑高

圆偏左

23

“政”字断挑、“清”字断挑

11

“大”字断头、“壹”字第六、七笔左连

9

“政”字断挑

正中

图偏右

16

“政”字竖不连挑

15

“壹”字三角头

2

“清”字首点断、“邮”字断挑

图正中

22

“大”字横左断、“政”字第一笔断

14

“大”字粗头、“壹”字第五、六笔右连

13

“清”字挑异体

12

“大”字左成二连球状

4

“政”字断挑

图偏左

5

“大”字断横破捺

3

“大”字断撇

偏左

图正中

19

“清”字断挑、“大”字断头、“当”字偏轻微

17

“当”字偏甚微

1

“当”字偏明显


附:一些疑问:关于小一元是否加盖了50枚,加盖票是否是剖开加盖或加盖后剖开的,大一元票是否从原票的第三张开始加盖等几个问题。原票系每全张100枚。既然大2分不是一剖为四加盖的(有半张50枚方连存世),加盖小一元时有必要将其剖开吗?全张不过与现今的A4纸相差无几,也不算张幅大,如一张张剖开(或撕开),那也太费事了,况且,还有宽窄不一的白边纸,加盖起来岂不是更费事了。“私商”加盖小2分时,都可以将整张分次加盖,何况海关造册处的印刷厂呢?关于邮局出售时所见的25枚全版,也是很正常的,我曾见现今邮局出售邮票时,已经是先将其撕开的,且常是撕开为一条一条的(如10枚),不会说那一条(10枚)是印刷全张或什么邮局全张吧。我倒认为红印花加盖时是整张分次加盖的。

那么,小一元票可能并非仅加盖了上半张50枚,而应该是至少一全张100枚。如果试盖,加盖全张不是更可看出效果吗。不至于为了节约仅加盖半张吧。

如此以来,大一元票的确是从第三张原票开始加盖的,应加盖了29800枚。如果是从第二张下半张加盖,则,原票就不该是只取两个全张,而是两个半全张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6-13 17:05

我的东西就是垃圾为主,个人喜欢一些冷门和便宜的东西,因为可以发掘出很多东西和乐趣。

贵的东西一是买不起,二是买不多,买一两件倒不如买一堆两堆慢慢玩。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6-13 22:10

弄一两枚没多久就烦了,不如弄上一堆慢慢琢磨,常会发现些意外的、有意义的东西呢。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6-13 22:11

确实如此,当然经济许可还是要多收精品!
作者: 永乐小小    时间: 2008-6-13 23:01

进来学习一下,向卢版的研究精神致敬[em57][em57][em57][em92][em92][em92]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6-13 23:12

QUOTE:
以下是引用永乐小小在2008-6-13 23:01:21的发言:
进来学习一下,向卢版的研究精神致敬[em57][em57][em57][em92][em92][em92]

咱也没能力买好东西。只能自己找乐了,学点东西再卖弄卖弄。


作者: 畅哥    时间: 2008-6-14 00:48

学习卢版好榜样!
作者: 九座里    时间: 2008-6-15 09:28

读后又有长进,修正了我过去的一些错误认识.
作者: liyunxiao    时间: 2008-6-15 16:49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6-13 17:05:57的发言:

我的东西就是垃圾为主,个人喜欢一些冷门和便宜的东西,因为可以发掘出很多东西和乐趣。

贵的东西一是买不起,二是买不多,买一两件倒不如买一堆两堆慢慢玩。

 

只要懂行,一堆东西中总能捡出些好东西。集邮最大的乐趣就在于掏宝。能从垃圾中掏得宝贝,就是邮识的最好体现。


作者: seagullphila    时间: 2008-6-15 17:00

谢谢楼主了,理顺了许多知识,期待更多精彩!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6-15 21:51

谢谢各位。还请提出建议和意见。毕竟是以前的文章资料了,事物是发展的。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6-16 23:58

红印花及其加盖暂作邮票简介(四)

 

当五元票

当五元票是红印花加盖票中面值最高的,应是为了包裹、汇兑之用,但也见使用于实寄封。当五元加盖原票推测来源于第一包的301—500张,应加盖了2万枚。现存世者远远少于此数,估计是大都用于汇银执据等单据上,被邮局收回销毁。现未发现带张号者,也未发现全格票,其最大存世连票为横四连票。

当五元票与大一元票版模有明显的联系,经复组后,二者版模关系大致如下:

1

18

2

25

3

5

4

2

5

23

6

24

7

20

8

8

9

7

10

21

11

4

12

19

13

9

14

1

15

10

16

15

17

13

18

12

19

22

20

6

21

16

22

14

23

3

24

17

25

11

注:每组数字上一数字为当五元版式位置,下一数字为大一元版式位置。

当五元倒盖票也是红印花票中有名的变体。据记载,该倒盖票曾在数个邮局发售使用。具体数量难以确定。倒盖票图案正中的较少。当五元票最早销戳日期为1897年10月14日芜湖海关日戳。


 

当一分票

前已知道,一分票是由第4、6、7、8四包原票加盖,而据称,加盖前从第四包取出一张留存未加盖,那么,当一分票应该加盖了19.99万枚。加盖如此多的数量,其加盖版模必定会有所变化反映在加盖票上的。

当一分也是纵、横各五枚计25枚为一加盖全版(格)。现今,存世的大方连或全格票相对较多,已发现带张号者77件。目前发现的最早销戳的日期为1897年2月25日,有销上海及苏州海关戳的旧票存在。

当一分票的变异品种大致有:

1、左边漏齿票。应是一分票中较罕贵的变异品。红印花原票漏齿情况很少见,仅有当一分、小2分左边漏齿两种,其它均未被广泛证实。当一分左边漏齿票最早发现的是纵三横四的十二方连,版式为第1、2、3、4、6、7、8、9、11、12、13、14号。现已被拆开。第6、16、21号版式也发现有左边漏齿票。该漏齿票应存在于全张的第1、11、21、31、41、51、61、71、81、91号左边漏齿,也即全张票左直行的10枚。

2、“大口壹”。即加盖“壹”字下方“口”旁,明显较其他版模大些。全格票中在第6、15、16号版模。按加盖量计算,该“大口壹”应加盖有2.388万枚,当然,现今不会如此多存世的。

3、“3毫米短距”。在全格的第25号版位。即加盖“壹”字与其下方的英文“one cent”之间的距离为3毫米,而其它版位的距离均为4毫米。此变异每一全格有一枚,理论上加盖了7960枚。

4、“cent”后漏点。即英文“cent”后的句点缺失,具体版位并不固定,有时出现在第7、9、11号版位,且时有点、时极小之点、时此点完全缺失。应是在加盖印刷过程中造成的。

5、多余墨迹。即在加盖字上方或字与字之间有多余的墨迹,推测应是加盖字的字钉框所致。

6、其它。较明显或曾发现的如:“大”字成“太”字;“壹”字多处断裂;“壹”字歪斜等。有些是在加盖排版中造成,有些是印刷期间造成。

当一分因加盖量较大,有些版模特征并非每格或每张均有,一般,先期加盖的较整齐,后期则出现一些变异,这些应是正常的字模磨损或使用久的原因。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6-17 10:20

继续拜读中。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6-17 11:00

可别说是“拜读”,各位看看即可。能提意见最好。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6-18 22:55

红印花及其加盖暂作邮票简介(五)

 

小4分票

小4分票,一般记录是:加盖字模排版时所用的数字“4”是小型的,所以仅加盖200枚后就改为大型的“4”了。或许,不是这么简单的,试想:前已经有小一元票因字型小而改用大型字了,还会在4分面值上再试一次吗?如果说小一元有“作弊”的嫌疑,那么,小4分也可能有些疑问了,这早已经有专家提出了。看来,这红印花及其加盖票的确有许多还说不清楚之处,小2分绿色加盖、当五元倒盖票的产生也是值得探讨的。在此,我无意贬低华邮,我个人也无法解释,只是提出疑问而已。

小4分票同大4分票均来自原票的第五包,推测为第五包的前两张,至今未见小4分带张号者。小4分票现存最早的销戳为1897年10月27日厦门大圆戳。

小4分票的加盖版模,“大清邮政”四字与大一元票相同,只是顺序倒置,即大一元的第一直行在小4分为第五直行;大一元的第二直行在小4分为第四直行;第三直行保持不变。其中有一例外,即大一元的第20、25枚,在小4分票上则为第21、16枚。

小4分的200枚票中,有复盖票一全格25枚,有四个全格的最下一排下部齿孔被剪平,剩下的正票为155枚。目前存世最大的连票为六方连,另有四方连若干。小4分票在红印花票中也属较珍贵品了。

小4分复盖票,是红印花邮票中有名的变体。一说发现19枚,一说是22枚。已发现之票大都记载详细、流传有序。此票应加盖25枚,现今大部分都存世,100余年了,保存这样齐全,只能说当时的收藏者对此票很“在意”。复盖的成因一般认为是:先以紫色加盖,因不明显,又在其上再次加盖黑色。当然,这一说法也仅是推测而已。现存的“双色复盖票”紫色偏左,黑色偏右。

“洋”字高点。即加盖“洋”字第一点破损为一小点,且位置较高,为第十三号版模,是小4分票中罕见的变异品。

“洋”字半点。即加盖“洋”字的第一、二点似乎被削去一半,为第九号版模。

“洋”字小点。即加盖“洋”字第一点特小,但不高。为第十五号版模。

“作”字断竖。即加盖“作”字左边一竖末端断损。为第五号版模。


 

大4分票

大4分票与小4分票的主要区别仅在于加盖数字“4”字的大、小不同。其余的字模均相同,一般认为大4分票的加盖版模由小4分而来。加盖的原票推测来源于第五包,现已发现两件带张号者,即2305、2386号,大4分票应加盖了4.98万枚。其版模及变异可参照小4分票。

大4分票所见最早的销戳为1897年2月25日苏州海关日戳。


 

大2分票

大2分票的加盖与大4分票版模有一定联系。即仅将汉字及阿拉伯数字更换而已。但其中仍有第1、2、10、14、19枚有出入。加盖原票来源于第9至13包,合计25万枚,是红印花加盖票中最多的一种。已发现的张号也有31件。其上半张及下半张均有发现。而发现的含张号“6500”的上半张票更有特殊意义,一是推测出红印花加盖票在65万枚左右,二是推测出大2分票系最后加盖。大2分票最早销戳为1897年3月25日戳。

除与大4分票相同的变异外,尚有以下变异体:

1、“大清邮政”漏盖。即加盖字“大清邮政”四字完全缺失。

2、“大清邮政”漏盖一半。即此四字的上半部漏盖,仅余小部分下半部。以上两种变异推测应是“印刷隔物”所造成。

3、英文“cents”漏盖。有的全部漏盖,有的部分字母漏盖。


 

小2分票

一般认为,小2分票系由“私商”加盖。原票来源于第二、三包,加盖10万枚。现发现带张号者31件。亦发现有100枚全张票2件,分别是第650、966号,全张票对红印花票的研究有较大影响。小2分票所产生的变异品较多,且加盖形式与其它票均不同。小2分票最早销戳为1897年2月19日伤害2海关日戳。

1、独特的加盖方式。其它红印花加盖票均是横五纵五25枚为全版加盖,而小2分票则是横十纵二20枚为全版加盖,全张自上而下分五次加盖完毕,在全张票上清晰可见。

2、加盖版模特征。主要从加盖字中的“清、作、银、分”四字分辨。其应当与其它各票无多大联系的。

3、黑色白纸加盖。小2分票存在一种白纸加盖,即将字模以黑油墨加盖在一张白纸上,据称当时加盖了100枚,后已经撕开若干。从前几年露面的一个全格及数个单枚来看,加盖的墨色清晰,字模特征明显。

4、绿色加盖。即俗称“绿衣红娘”。许多集者认为是小2分的“试色”票,据推测是印刷厂先将绿色盖于原票上,后嫌不明显而未获批准,即改为黑色加盖。现发现有九枚,其中一件上还盖有英文“specimn”字样(即样票)。含一件直双连,其余均为单枚。小2分绿色加盖票是红印花票中名声显赫的大珍品。每枚均有详细记载,每次出现都可引起不小的轰动。经与小2分票对比,绿色加盖票的版位不同于正票,推测是版模在绿色加盖票后曾经分散过,所以加盖黑色票时版模与初始已经不同了(只是假设而已,到底什么原因,还不能确定)。当然,现有集者提出“此票有作弊嫌疑”。的确,值得深入探讨。亦有提出:小2分票加盖存在这样的次序,绿色加盖于原票—黑色加盖于白纸—黑色在原票上试盖—正式加盖。

5、小2分倒盖。红印花票中,仅有当五元与小2分票存在倒盖。可能在加盖时,将原票倒置,使加盖的文字与原票形成180度的倒置。为什么张号未倒呢?说明张号是在加盖前就存在了的。这从含1004、1245张号的倒盖票中可知。小2分倒盖票目前发现的最大连票是横二纵五的十方连,曾在黄天涌的“太阳邮集”中出现。

6、小2分复盖。即原票被连续两次加盖,当然,成因有多种。目前发现20枚(应当加盖20枚),最大连票为四方连。

7、小2分倒盖兼复盖。被称为“红印花错体之王”。一票兼有两种大“变体”,实属罕见。目前存世不超过20枚。目前最大连票仅有双连票而已。

8、“越位加盖”。即全张加盖的第十行字模加盖到了下白边纸上。足以说明小2分系由上而下分次加盖的。通俗讲也是加盖移位。

9、左边漏齿。同当一分票,也是发生在全张票最左边一直行。也是一罕见的原票变异。

10、其它还有些变异,不一一介绍。


作者: 畅哥    时间: 2008-6-19 00:43

接下来要考试了,卢先生的大作得迟点再慢慢拜读了~~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6-19 01:08

呵呵,知道要考试的。所以,今天就传完了此简介。祝你考个好成绩。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6-19 10:09

呵呵,继续拜读中。
作者: seagullphila    时间: 2008-6-23 14:35

谢谢卢先生了,你的归纳对我自己的红印花学习很有帮助。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6-23 16:56

QUOTE:
以下是引用seagullphila在2008-6-23 14:35:28的发言:
谢谢卢先生了,你的归纳对我自己的红印花学习很有帮助。

谢谢支持!欢迎多来交流探讨.


作者: seagullphila    时间: 2008-6-30 16:11

QUOTE:
以下是引用卢长春在2008-6-23 16:56:52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seagullphila在2008-6-23 14:35:28的发言:
谢谢卢先生了,你的归纳对我自己的红印花学习很有帮助。

谢谢支持!欢迎多来交流探讨.

^_^,小生只是在學習階段,還請各位多多教誨啊。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6-30 22:26

浏览即是一种支持!
作者: 谈微    时间: 2008-10-28 23:27

拜读了,谢谢卢先生!谢谢!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0-28 23:45

QUOTE:
以下是引用谈微在2008-10-28 23:27:50的发言:
拜读了,谢谢卢先生!谢谢!

谢谢浏览。只是一些皮毛,还望指正。


作者: lzk1984    时间: 2008-10-29 00:15

意犹未尽啊!!!
作者: lzk1984    时间: 2008-10-29 00:19

大四分好像实际只售出了3万枚左右,还有2万枚可能销毁了。我是看了中国邮票史(商务印刷出版社)才知道的,不知道是否确切!!!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0-29 00:20

QUOTE:
以下是引用lzk1984在2008-10-29 0:15:01的发言:
意犹未尽啊!!!

先生可继续谈谈。共同探讨。


作者: lzk1984    时间: 2008-10-29 00:37

QUOTE:
以下是引用卢长春在2008-10-29 0:20:44的发言:

先生可继续谈谈。共同探讨。

我也不懂的,都是图书馆的书上看的。不过关于邮票的书也不是很多,《中国邮票史》算是比较全的。据上面说,几乎每个品种都有“退销”一说,像1分:加盖20万,售出的只有17万左右;大2分:加盖25万,售出19万多。等等·····


作者: lzk1984    时间: 2008-10-29 00:57

中国邮票史·第二卷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中国邮票史》审委员会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29 06:58

这个原始的纪录来自绵嘉义的《华邮纪要》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29 07:22

 

方案A(赵)

方案B(朱)

加盖数量

退销数量

净用数量

加盖数量

退销数量

净用数量

1分

200,000

60,000

140,000

200,000

60370

139,630

小2

100,000

25,000

75,000

349,600

85904

75,342

大2

250,000

60,000

190,000

188,354

小4

200

--

200

50,000

19922

200

大4

49,800

20,000

30,000

29,878

小1圆

50

--

50

20,485

13236

40

大1圆

29,850

13,000

16,000

7,129

5圆

20,000

--

20,000

5,000

--

5000

合计

649,900

178,000

471,250

625,085

179,432

445,653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10-29 09:32

据说一直销到文革时期才销完。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0-29 09:35

据说绵嘉义的《华邮纪要》里有些并非准确。
所以,到底数量具体是多少,估计谁也说不准。
作者: 谈微    时间: 2008-11-23 09:01

QUOTE:
以下是引用卢长春在2008-10-29 9:35:36的发言:
据说绵嘉义的《华邮纪要》里有些并非准确。
所以,到底数量具体是多少,估计谁也说不准。

94.  有时候好象又突然“冒”出来了一样!呵呵.....[em63]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11-23 20:58

张号很重要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1-23 21:18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11-23 20:58:57的发言:
张号很重要

俺也是如此认为的。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www.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