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这东西大家怎样看 [打印本页]

作者: libai    时间: 2009-7-12 15:16     标题: 这东西大家怎样看

赵涌上拍卖的:1949年贴金元新加坡寄厦门封一枚
http://www.zhaoonline.com/detail/auction-406770-detail.shtml
作者: 郑松    时间: 2009-7-12 16:05

请专家帮忙解答。我也想知道为啥?
作者: 王小虎    时间: 2009-7-12 16:24

新加坡寄厦门后,转寄同安。可能是侨批总包,可惜盖票戳不清。如果是的话,就值大钱了。
作者: 中国邮史    时间: 2009-7-12 16:34

中毒了,在大家发一次就得了!
作者: 迷邮斋主    时间: 2009-7-12 23:13

就是因为大家都以为是总包才拍出这么高的价,但这东西又从那里能说明是总包呢?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7-12 23:19

又高价成交了!
看来喜欢的人不少
作者: libai    时间: 2009-7-13 09:21

好东西总是有好价钱,出少一点都不行啊。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7-13 09:37

看来有货要趁热出
作者: 迷邮斋主    时间: 2009-7-13 12:19

好东西总是有好价钱,出少一点都不行啊。
libai 发表于 2009-7-13 09:21

李兄也参与了。
作者: 全方位    时间: 2009-7-13 13:48

這封是僑批嗎?
在集郵上.應該不是
雖然他"可能"與僑匯有關
此件為新加坡交通銀行公司
寄廈門交通銀行.再由廈門交通銀行金元郵票轉寄同安
倒無法證明裡面裝的是僑匯.
所以要說他是僑批封有點勉強
也有可能裝的是對帳單.甚至是貿易書契(如L/C等)
我們不能看到寄到僑鄉的信件都把它當作僑批
在集郵上.個人認為"批"字大於"匯"字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7-13 14:25

站在我的角度倒是好事 ,毕竟货又涨价了。
作者: libai    时间: 2009-7-13 21:43

其实侨批与侨汇是分不开的。带有银钱和信的华侨书信称侨批或银信,但里面的银钱就是侨汇,两者是分不开的。
作者: 畅哥    时间: 2009-7-13 21:49

或者需要慢慢地统一观点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7-13 21:54

有人喜欢就行
作者: 畅哥    时间: 2009-7-13 21:58

这点倒是最重要的,嘿嘿~~
作者: libai    时间: 2009-7-13 22:41

没错,大家认同的东西就是好东西。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7-13 22:46

多人去争说明还是有很多人认同
作者: 迷邮斋主    时间: 2009-7-13 23:41

侨批就是华侨银信,即要有银又有信,而这必须能在封上或内信中反映出来,但现在在一些侨批邮品的判断上似乎是用联想法,就象这是新加坡华侨银行的实寄封,就想到是与侨汇有关的,由侨汇又联想到是侨批,进一步又推断这是装寄侨批的总包封。但不管怎么说,买的人喜欢,认同是好东西就行。
作者: 全方位    时间: 2009-7-13 23:48

其实侨批与侨汇是分不开的。带有银钱和信的华侨书信称侨批或银信,但里面的银钱就是侨汇,两者是分不开的。
libai 发表于 2009-7-13 21:43

是的  這個說法是討論華僑史或是文史定義的僑批
但在集郵板塊
僑匯之定義應該更嚴謹
在展集中銀行的僑匯憑單並不能(或不適合)展出
即或在集郵論文中此類銀行(銀前)單據也只能做集由僑批之佐證(配角)
而不能拿來做主角討論
無論他是否有僑批信局之印章
作者: 全方位    时间: 2009-7-13 23:49

侨批就是华侨银信,即要有银又有信,而这必须能在封上或内信中反映出来,但现在在一些侨批邮品的判断上似乎是用联想法,就象这是新加坡华侨银行的实寄封,就想到是与侨汇有关的,由侨汇又联想到是侨批,进一步又推断 ...
迷邮斋主 发表于 2009-7-13 23:41

基本上就是這個意思.
但我個人認為只有在信封上而飛信內文上反應
因為
1.信文可能被調換
2.信文可能被過度"解釋"
作者: 全方位    时间: 2009-7-13 23:51

就是因为大家都以为是总包才拍出这么高的价,但这东西又从那里能说明是总包呢?
迷邮斋主 发表于 2009-7-12 23:13

毫無總包之表徵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7-14 09:15

先收集,后研究,研究完再集?
机会早没了!
作者: 蔡锦文    时间: 2009-7-14 09:41

呵呵!!!麦会说的是
作者: libai    时间: 2009-7-14 14:10

集银信这东西,不能单是看它在集邮的信息上去收集,有时一些不能在邮展中展出的东西也要收集,否则研究这些历史的东西很难有新的进展,所以一些新出现的东西,不管它在集邮中的地位如何,只要是少见的就要收集研究,这样才能有所突破。很多东西在某个时期你弄不明白,过一段时间后你会恍然大悟,集邮就是在这种不断的追求中前进。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7-14 14:14

李兄高见,学习了。
作者: 全方位    时间: 2009-7-14 18:41

集银信这东西,不能单是看它在集邮的信息上去收集,有时一些不能在邮展中展出的东西也要收集,否则研究这些历史的东西很难有新的进展,所以一些新出现的东西,不管它在集邮中的地位如何,只要是少见的就要收集研究, ...
libai 发表于 2009-7-14 14:10

同意.但是要看的多也要會觸類旁通
作者: 王小虎    时间: 2009-7-14 21:52

的确,从信封表征上看,说是总包也难以令人信服,所以这成交价也是一个谨慎价。
作者: 迷邮斋主    时间: 2009-7-14 22:55

集银信这东西,不能单是看它在集邮的信息上去收集,有时一些不能在邮展中展出的东西也要收集,否则研究这些历史的东西很难有新的进展,所以一些新出现的东西,不管它在集邮中的地位如何,只要是少见的就要收集研究, ...
libai 发表于 2009-7-14 14:10
当然,在广义的侨批文化研究中,凡是与侨批、侨汇相关的资料都应收集,信封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内容而已。而在侨批邮集编组和侨批邮史研究中,最为注重的是信封,重视的是封上的集邮信息,二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要评判一件东西的价值,要看你是放在那方面进行考量。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7-14 23:04

很好的讨论!
作者: 柯石开    时间: 2009-7-15 01:11

东西是我的,市场收来的,不懂侨批,没想到拍到这个价格。还是不错的。
作者: 柯石开    时间: 2009-7-15 01:13

当然
现在东西是别人了啦!
作者: 柯石开    时间: 2009-7-15 01:15

里面好像还有些信让我拿出来了,不知道放哪儿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7-15 09:22

哈哈,老弟发了
作者: libai    时间: 2009-7-15 13:00

东西是我的,市场收来的,不懂侨批,没想到拍到这个价格。还是不错的。
柯石开 发表于 2009-7-15 01:11

你发达啦!真是富贵逼人。
作者: 迷邮斋主    时间: 2009-7-15 17:39

东西是我的,市场收来的,不懂侨批,没想到拍到这个价格。还是不错的。
柯石开 发表于 2009-7-15 01:11
呵呵,发了发了,祝贺!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7-15 20:56

有东西来这露一下再拍肯定好价
作者: summer    时间: 2009-7-15 21:30

嘿嘿。。小柯运气好好哦 。。。
作者: 陈戈    时间: 2009-7-16 09:21

大家要注意,该封戳记日期是1949年8月2日,这是金元改银元的第二天,属金元延期使用;另在金元的末期,邮票面值仅0.5*4=2元,这能把信寄出吗?
作者: 迷邮斋主    时间: 2009-7-16 12:06

新加坡邮资机戳时间是49年1月22日,同安到达戳时间是49年2月8日,厦门戳不清,但从邮程看应是2月初。2元是80克以内信函邮资。
作者: sggdxq168    时间: 2009-7-16 12:14

过瘾,俺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
作者: 江村居士    时间: 2009-7-16 12:41

呵呵,三人行必有我师!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7-16 14:30

不知是不是陈兄买去。邮资对的。
作者: 陈戈    时间: 2009-7-16 16:03

不知是不是陈兄买去。邮资对的。
麦国培 发表于 2009-7-16 14:30

非也,我认为它不符合我对侨批的六条定义内容,因此还不是侨批,属普通业务通信。
我相信买此封的人不是玩侨批的。他们也许是冲加盖票去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7-16 16:15

陈兄高见。
作者: 迷邮斋主    时间: 2009-7-16 17:00

非也,我认为它不符合我对侨批的六条定义内容,因此还不是侨批,属普通业务通信。
我相信买此封的人不是玩侨批的。他们也许是冲加盖票去的。
陈戈 发表于 2009-7-16 16:03

赞同陈兄意见,此件也可算金圆传统和邮史集一件较有特色素材了。
作者: summer    时间: 2009-7-16 20:39

赞同陈兄意见,此件也可算金圆传统和邮史集一件较有特色素材了。
迷邮斋主 发表于 2009-7-16 17:00
嘿嘿  再次学习 。。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www.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