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错色邮票大家欣赏 [打印本页]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4-21 18:37     标题: 错色邮票大家欣赏

照片 051.jpg

图片附件: 照片 051.jpg (2010-4-21 18:37, 93.46 KB) / 下载次数 67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73406&k=c015fbefb03aa1c01c8ae3e2e8ec5079&t=1716492786&sid=a8ee4J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4-21 20:08

看多了
作者: 缪慎楚    时间: 2010-4-21 20:32

“华邮网”今日大摆“杂技”擂台!看来看去都是这个票。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4-21 20:45

看晕了
作者: 姜劍    时间: 2010-4-22 10:25

不知道被列為中國第幾珍郵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4-22 12:19

首珍了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4-22 18:06

这票到目前发发现旧票两枚新票三枚。历时三十六年。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4-22 18:27

真罕见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4-22 19:55

但是在集邮界对这票争议最大。有着特别的研究价值。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4-22 19:59

有争议好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4-22 20:06

希望各位专家都来讨论研究发表学术文章。
作者: 姜劍    时间: 2010-4-23 09:03

估計郵票一版就5枚
中國排在前幾號的珍郵都被大俠收集了,佩服。
作者: AndyGu    时间: 2010-4-23 09:52

呵呵
作者: 缪慎楚    时间: 2010-4-23 10:57

回复 13# AndyGu


    报告首长:我有枚旧票。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4-23 18:45

把你的票发上来吧。
作者: 摩云金翅    时间: 2010-4-23 20:01

又出啥争议了
作者: 江南邮城    时间: 2010-4-23 20:24

我没有见过此票,看来的确珍罕。
翻看了珍稀邮票方面的书,却未有找到此票,看来漏载,说明更为珍稀。
这是明摆着的珍稀票,还用得着“专家讨论研究发表学术文章”吗?
呵呵!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4-24 08:51

官方不表态说明默认,集邮界各说各的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什么时候能得到公认呢,所以要研究讨论太有意义了。
作者: chungyo    时间: 2010-4-24 09:24

書上載的那些珍郵都是沒有正式發行的,我都把它們看作廢紙片。
這個可是正是發行的,應該算是真正的珍郵了。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4-24 10:19

说的好,一针见血。
作者: 风的味道    时间: 2010-4-24 10:50


作者: 董和平    时间: 2010-4-24 11:34

继续进一步学习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4-24 20:23

今天我把我与邮友对这枚邮票探讨的对话记录公布给大家。【看哈.】是朋友的网名。我是【绿地上的红娘】就以A,B代表我俩的名字做头吧。
A.你好朋友。
B.你好。
A.邮票ABC就是我。
B.喔,你好。
B.留言了。
B.看了。
A.是的。
B.对这枚邮票你还知道多少?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这几枚都与吉林省吉林市有一点关系。
A.我知道的也不太多,但是这票一定是样票或者是错色票。
B.我知道两位邮票专家对它的评价。
A.因为在原票上根本就没有蓝绿色。
B.算上【冯明举】共三位有明确说法。
A.这是根本。
B.最有权威的算是【耿守忠】了。
集邮界对【耿守忠】老师都比较了解。他是邮票鉴定家。今年70多岁了。
A.你的看法与我的看法有共同,他的看法不一定是正确的。
B.他的鉴定有权威性,不过他老人家鉴定这票时还没有出现新票。
A.看来这个权威要出错了。
B.我也这么想。他做了个实验,证明颜色可以互换。
A.新品都在什么地方出现的你知道吗?
B.但是有一点,背景色改变了正图也有所改变。我知道。
A.说说。
B.他的实验是化学改变。正图颜色尤其红和黑都有所改变。所以他老人家的鉴定有局限性。
B.还有一位专家是北京邮票博物馆的。他见过一枚全新票。并且初步鉴定了
A.怎么讲?
B.他用高倍放大镜观察了网纹和背胶等等。经过比对认为这个蓝绿色背景为独立色。
A.是啊,就是说把他过去说法否定了是吧。
B.同时也具备北京邮票厂70年代印刷的各种特点。
           待续
作者: y196309    时间: 2010-4-24 21:49

回复 23# 张玉


    确是特别珍罕的错票!本人一二十年前就见过,只是买不起!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4-25 17:49

接上文
A.这就对了。
B.我说的是另一位专家。
A.好。
B.不是耿守忠老师。
A.这就好。
B.不过博物馆的专家只见过一枚新票。没有对比,所以我建议你把你这枚也拿到北京邮票博物馆找专家鉴定。
这样两枚全新票就有说服力了。
A.你知道那枚新票是什么地方的吗。
B.你说呢。
A.可以。
B.博物馆的那位专家知道。大概叫东方鹤,如果有可能也可以找耿老师。
A.就是远了点。我在吉林呢。
B.不是到北京了吗,你的记录说的。
A.你什么地方人啊。
B.现在在黑龙江。以前在吉林当兵。
A.没有,我回来好久了。
B.啊,那有机会到北京鉴定一下,心里就有底了。
A.好我一定去。
B.如果你那枚有了结果,那可就轰动世界邮坛了。我说的是我近十多年研究的成果。
                     未完待续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4-26 16:30

接上文
A.你知道那枚新票是什么地方出来的。
B.我坚信这票还会有第5枚第6枚出现。
A.有可能的,应该是一版票。
B.确切的说,也是出自吉林,这是集邮年会时,中国邮票博物馆的专家说的。看图了吗,在我相册里,有另外一枚全新的芳容。
A.我有这种猜测,认为当时工人工作不认真把颜色加错了。
B.不应该是。我认为冯明举的说法具有科学性。
A.一会我看看那枚姐妹票。
B.应该就是打样票。
A.是的。
B.四枚票同时放到一起会是啥结果。我想打样票不会就一版。
A.是的。那应该有档案。
B.我曾经研究过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邮票印刷及发行和审合的历史。
A.啊。
B.虽然社会比较乱,但是邮票审合还是有程序的,是有章可循的。
A.我听邮票公司的人讲当时管理是很糟糕的。
B.那是发行环节,印刷出版环节还可以。
A.啊。
B.所以问题可能出现在发行环节上。
                未完待续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4-26 17:51

太好了
作者: 缪慎楚    时间: 2010-4-27 14:18

回复 15# 张玉


    我去借钱,买只像机晚上发上来。特此预告。
作者: 缪慎楚    时间: 2010-4-27 18:02     标题: 回复

本帖最后由 缪慎楚 于 2010-4-27 18:04 编辑

回复 15# 张玉

图片附件: CIMG6043.jpg (2010-4-27 18:04, 95.33 KB) / 下载次数 40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76822&k=e1143e9d56e41d5695f3208dc3a33db8&t=1716492786&sid=a8ee4J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4-27 18:13

看来不少了
作者: 缪慎楚    时间: 2010-4-27 18:21

回复 15# 张玉

    楼主多个栏目发贴,意欲广大邮民对这枚“杂技”票进行大讨论。但响应者廖廖。免得冷场,我再胡言几句。首先不能称“错色票”,应称“同图异色票”。(如同建国初的纪特1.2.3......等)。这枚票出现到如今要30多年了,也没有引起多大的争议。大家都知道的事。其数量也较多,我在本地见过六次新,旧,实寄封都有。也没有听说哪里拍卖这枚票,如楼主所言“36年发现5枚新旧票”之说,嘉德拍卖行肯定要有所反应。至于权威部门不发言,区区一枚邮票有什么故事好说呢。大龙票的发行日期争论到现在也还没有结论。如设计,印制,发行过程中的差错经常会有。如“张闻天”票右下角两条拖脏墨色线。“科学家”纸张因曲折造成白痕。更有非常年代中造成特殊发行的“一片红”。上海印刷的试机票“红灯记”等等。集邮要以平常心对待,不应有“奇货可居”的心态。

图片附件: 1111111.jpg (2010-4-27 18:20, 50.79 KB) / 下载次数 41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76827&k=1028b054e18ee4bff92ad4ac1ed9f71a&t=1716492786&sid=a8ee4J



图片附件: 222222.jpg (2010-4-27 18:21, 31.48 KB) / 下载次数 31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76828&k=f64a9c7fcffd973d7909f7eb6e2b0994&t=1716492786&sid=a8ee4J



图片附件: 333333.jpg (2010-4-27 18:21, 32.37 KB) / 下载次数 40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76829&k=f83b4c8cfd6f61d9e3eadc8204f6de5a&t=1716492786&sid=a8ee4J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4-27 18:33

好东西真多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4-27 18:44

朋友你这两枚票是照相机一次拍照的怎么大小不一样啊,尺寸差别好大呀,怎么理解呢。
作者: 缪慎楚    时间: 2010-4-27 18:58

我不拍的,是我女儿拍的。你如有异疑,我可把票寄你(但要讲好条件)。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4-27 19:17

不论是谁拍的同一照片两枚邮票的尺寸都不应该出现如此大的尺寸差别。你的这枚票是假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4-27 19:20

自已有的就是真的!
别人有的就是假的!

我很支持这观点!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4-27 19:36

谢谢国培先生支持。
作者: 王小虎    时间: 2010-4-27 19:40

谢谢国培先生支持。
张玉 发表于 2010-4-27 19:36



如果这个观点是正确的,那么,以缪慎楚兄的立场来说,他的那枚是真的,张玉兄你那枚是假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4-27 19:46

看来都有支持的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4-27 20:11

单从摄影讲相机所对物体的距离是相等的,那么所拍摄的物体的大小尺寸应该基本上是一致的,你这个照片上的两枚邮票尺寸差别太大超过了正常范围很多是不正常的。
作者: 缪慎楚    时间: 2010-4-27 20:45

票是正常的,倒是人有点不正常。在“快乐网”上也没人理你,我跟你说这个票很平常。你现在又到“华邮网”来“捣酱糊”。你住在哪里?我把我的票送的你府上,由你去鉴定,结果由你发布。是假我在网上认罪。是真的你在网上说明一下。我有这枚票的时候,你还没有到这个世界上来呢。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4-27 21:14

这位朋友就象你所说‘这枚票出现到如今30多年了,也没有引起多大的争议。大家都知道的事,其数量也较多,我在本地见过六次新.旧实寄封,都有'因为大家都知道的事,所以就会冒出假的。这个出另外一方面思考有真的很珍贵。才会出现假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4-27 21:17

厚道!
作者: 缪慎楚    时间: 2010-4-27 21:17

回复 40# 张玉


    你在网上看票有长短,原应:我的集邮册用的是日本生产的对号入坐有护邮贴片的集邮册。那枚异色票就放在右边,没有一层垫片,两枚票有高低,拍出来的图像显得有长短的感觉。我知道你的心情,看见我的票肯定不会愉快的。但事实就是这样。也希望你把这枚票搞点成果出来!!!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4-27 21:22

缪兄厚道!
平常心
作者: 缪慎楚    时间: 2010-4-27 21:25

回复 42# 张玉


    集邮集得“钻牛角尖”的人倒是集邮界的“珍品”。
作者: 缪慎楚    时间: 2010-4-27 21:26

回复 42# 张玉


    你到上海卢工去这票还要多。
作者: 缪慎楚    时间: 2010-4-27 21:32

回复 42# 张玉


    网上签名栏为何空白?这个“人”是真?还是假?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4-27 21:44

还是实名好
作者: sam小邮    时间: 2010-4-28 18:20

谢谢国培先生支持。
张玉 发表于 2010-4-27 19:36



作者: 王小虎    时间: 2010-4-28 19:11

本帖最后由 王小虎 于 2010-4-28 19:14 编辑

讨论问题实名制的好,打开窗户说亮话,不然会让人觉得你这人比较虚。又怎会有人支持你?!~~~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4-28 19:16

对头
作者: 看哈    时间: 2010-4-28 20:55

    说说感受吧,对这枚票的研究文章近30年来在业内报刊登载不少,想各位专家应明知。缪慎楚先生言:“首先不能称错色票,应称同图异色票。(如同建国初的纪特1.2.3......等)。这枚票出现到如今要30多年了,也没有引起多大的争议。大家都知道的事。其数量也较多,我在本地见过六次新,旧,实寄封都有。”我感觉缪先生首先认可了这枚票的真实存在,但比作纪特1.2.3......有所不妥,至少在官方目录还没登出来,目前仅限于民间探讨的层面上。当前市场上的确有很多这枚票的票品,可鱼目混珠现象也确实存在,试想,不首先确定真票,辨别假票从何谈起?所以争议出个结果有必要。再有,持有这枚票者关注价值也是可以理解的,吾辈实属凡人,不做超凡的事亦属正常。我想,官方如确认这枚票的存在,会给集邮界增加亮点,对推广、宣传集邮大有好处,而不管谁把持着这枚票,在谁手上都好。

     耿守忠老师已经宣布能变造出这枚票,是化学变造,从这已经充分说明市场上有赝品,但是,能变造不能断定真票的不存在,通过化学脱色,反应剧烈,其他色必受影响,尤其是红色和黑色,再稳定的油墨其颜色通过化学的作用也多少有变化,时间长更明显。所以,有必要把许多这种票放在一起对比,看色调,看网纹,看背胶,看齿度等等来证实。所以,我认为这种票越多越好,尤其是全新票。

    通过研究这枚票,我知道了什么是影写版,影写版邮票如何印刷出来,文革期间邮票的编审、印刷、发行等等,集邮长知识、长见识从这方面充分体现出来,我受益多多。所以我感谢华邮网给我们提供一个更科学、更便捷的讨论学术、增长见识的平台。

    以上个人见解,欢迎批评指正。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4-28 20:58

支持讨论
作者: 缪慎楚    时间: 2010-4-29 08:22

一个国家如果经常出现变体票,并不是光彩的事。官方不认账是可以理解的。中国很多事只能意会,不能言明。这枚票只是底色有差异,“蹬伞”图案丝毫不错,因数量多邮票厂检验时也不会引起注意。流通全国各地都有,哪有“吉林4枚”之说?我的旧票上邮戳有“四”字肯定是四川省寄出的。“36年发现5枚”依据何在?真是奇淡怪论。这枚票的收集价值不大,30多年来在邮市上也没有掀起什么风浪,集邮新人可能不知道。其实想要弄明白很简单,去问当年参与印刷这枚票的工人,这是很简单的事,现在一定还健在吧。跟专家不搭界。2010年想“炒”这枚票,成功率不会太高。莫把旧闻当新知。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4-29 08:28

缪兄说得对!
还有一种心理是拥有的期望太高,故不能接受现实!
作者: 缪慎楚    时间: 2010-4-29 08:40

回复 56# 麦国培


    碰到这种人你也辛苦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4-29 09:14

哈哈,每个版发一个贴子
作者: 看哈    时间: 2010-4-29 11:17

缪兄说得对!
还有一种心理是拥有的期望太高,故不能接受现实!
麦国培 发表于 2010-4-29 08:28



    国培老师这种观点我认可,人之常情,我倒建议期望值高的到华邮网其他栏目另辟主题专门研究价格问题。
作者: 看哈    时间: 2010-4-29 11:24

缪慎楚先生您好:

莫怪后来者直言,古人云:知耻者而后勇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正直的人对一个事实应该面对,东亚病夫、文革混乱,当年也忌谈,可是事实就是事实,回避不开,躲避不了。一枚邮票站在宏观角度上,也许是个小事,但在集邮界这个微观层面上却是个大事,毋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时常萦绕在耳边。先生认为此枚邮票的现实存在是邮界的共识,但我认为仅限于民间是一种悲哀,是也好,非也罢,有个说法才是根本。

四枚出自吉林是有根据的,二枚旧票均系20多年前媒体出现的,戳记为证,二枚新票均来自吉林地区购得,况且窗口出售是第一人称的亲身经历,学术就是学术,来不得半点马虎。“这枚票只是底色有差异,蹬伞图案丝毫不错,”这是我们的共识,但数量多少还需商榷,至于收集价值在研讨阶段我认为还是很大的,只是价格不需要多谈,那是市场调节出来的,我也不想谈。不是我无知,30年来媒体不断有文章发布,不需要引起波澜,研究一枚邮票的产生(在没定论之前无论真与假)我认为是邮史研究的一部分,而这枚邮票是我研究之重点。

还有,想是很简单事,实施起来却困难多多,实际上是不简单的事,找印刷工人还是找邮票设计者同样不容易。

以上各位专家见笑了。


作者: lilinet    时间: 2010-4-29 12:28

过来看一下,不表态!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4-29 13:38

接上文

A.什么价格拍的。
B.1500左右。
A.如果证明错色的话这价格不得上天那。
B.如果真是错色,这才是我国首次发现并且证实,国宝级。
A.应该是的。我看到你相册里的票了很好。
B.登伞和体育馆的那枚不一样,体育馆的那枚没有发现新的,并且黄红颜色接近。
A.他们拍的照片失真,可能是相机不好。
B.失真也好,不清晰也好,那是经过鉴定的。出自中国邮票博物馆。中国邮票博物馆在北京长安戏院后面。北京饭店附近。
A.好啊,我把我的拿去鉴定就有说法了。
B.要我说就找耿守忠老师。他的结论一言九鼎。
A.能改变他的观点吗。
B.他的手里好像有一枚信销票。可以比照。
A.就是错了他也不会认的。
B.学术上的事还是以事实为根据,我相信耿老师会以科学的观点来诠释这枚邮票的。
A.那样最好了,但愿吧。
B.有人向你打听这票吗。
A.有的。
B.感兴趣的人多吗。我想知道这些人的观点。
A.不多,但是都很感兴趣。
B.向你这样敢于公开的也不多见呀。应该持怀疑态度的人多。
A.说什么的人都有,认为错的人是多数。
B.这票在学术界争议最大。因为它具有大面积独立色的特殊性。
A.应该是的,如果是错色就是JT票中最珍贵的票了。
B.应该比红票在内的珍邮还要珍贵。因为它改变了一段历史。填补了一段历史。

                未完待续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4-29 13:58

补昨天那段
B.目前说历史还为时过早,应该鉴定这枚全新品的真伪才是急需的,我执着的研究这枚邮票,因为我见过这个颜色的邮票,只不过当时没心眼留下。1975-1976年间在吉林市见过这种邮票。那是在部队。巧的是,有一枚信销票的主人也是吉林老兵。
A.是啊,我当年见过一片红300元我没买。
B.别想了,没个后悔。还有一枚信销票是拍卖行拍卖的,所以目前四枚邮票的出处都说清楚了。均来自吉林。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4-30 14:36

接上文


A.这怎么讲,说说。
B.不过确认此票地位的路还很长,主要是官方没有记载,官方也没有收藏。这是最大的。
A.是啊,路途远呀。
B.你看到两枚信销票了吗。
A.慢慢来吧,是金子总要发光的。看了。
B.这是当时发行的历史见证,可惜官方没有态度。没态度就是有认可的可能。
A.对一定的。
B.多亏有两枚信销票,才凸显新票的珍贵。只有正式发行的邮票世界邮联才认可。
A.难得呀,要是有封就好了。
B.说到点子上了,目前就缺实寄封。
A.应该能有。
B.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蹦出来。
A.如果这票有大价钱可能就会出来,谁不找一找啊。
B也是,我知道的这枚邮票的历史就这些了,我的研究也就这么多。集邮长知识,集邮长见识,能把这枚票像我说这样说明白的恐怕也不多见。
A.是的,我们做好朋友吧。
B.好。同时也祝贺你有这枚票。不要断了联系,信息共享吧。
A.好的,再见。
               2010年3月29日
                  未完待续
作者: 姜劍    时间: 2010-4-30 14:59

對這種異色票最好的處理方式:  
不去理睬。
作者: bankliu    时间: 2010-4-30 15:21

楼主,我已经认可您拥有了新中国最珍贵的一枚邮票,相对来说,大小一片红、大蓝天、脸谱啥的都比不上。就凭这个,您可以成为中国集邮第一高人。
二位的QQ交流也让我等邮坛晚辈见识了什么是高手之间的谈话,一句顶一万句!
我建议,华邮网聘请您为特约嘉宾,并把您二位的QQ交流作为永久置顶的帖子,所有来论坛的人每天都应该至少学习三遍,才能深入领会集邮高人的境界,对华邮网、中国集邮界乃至全球邮坛都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您就是中国的周今觉,就是新世纪的费拉尔,华邮大大王万岁!!
作者: bankliu    时间: 2010-4-30 15:34

对了,谁有这枚票的残次品,支持我一枚好吗,我想自己处理一下,看看能不能用化学方法造出来。
作者: 林子    时间: 2010-4-30 15:40

QQ会谈纪录,又能说明什么?
说明这邮票金贵?
没有市场的检验.
这不是自言自语吗?
作者: bankliu    时间: 2010-4-30 15:56

记得几年前集邮杂志谈过这枚邮票,当时的结论是很可能是试色样票流出了。

我觉得这个结论比较可靠。
作者: bankliu    时间: 2010-4-30 16:06

楼主的邮票应该是真货,肯定是有收藏价值,拍卖一下也许能卖个千八百的。

如此晒宝,总比那些拿着XX珍藏册或者“样票”上来晒宝,还要求大家都认可他观点的人好得多。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4-30 16:33

本帖最后由 张玉 于 2010-4-30 16:37 编辑

R0014152.JPG

图片附件: R0014152.JPG (2010-4-30 16:37, 80.9 KB) / 下载次数 42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78421&k=8a3fa0bcde51c6792bd181192cabd7a0&t=1716492786&sid=a8ee4J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4-30 23:20

太牛了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5-1 08:42

接上文
A.我才吃过饭你忙不忙。
B.不忙。
A.还有什么资料。
B.暂时没有。
A.我想问一下你是怎么发现我的。只是顺便问问。
B.在网上无意看到的,先看到的图片。
A.啊见到你很高兴,有了朋友。
B.我也一样。
A.你很真诚。
B.这种票好像还有一枚全新的,在一位集邮家手中。
A.那就是五枚了是吧。
B.全新的应该是三枚。
A.这位集邮家叫什么名字,他是拍卖来的吗。
B.外加一枚是耿老师用实验的方法人为制造出来的。
A.人为制造?是新的吗?
B.。不是。耿老师说他已经制造出一枚这种票。
                     未完待续

B.不是
作者: 姜劍    时间: 2010-5-1 09:06

沒有什麽用
不是什麽值錢的東西
上不了擡面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5-1 10:33

沒有什麽用
不是什麽值錢的東西
上不了擡面
姜劍 发表于 2010-5-1 09:06 AM



   这位朋友我真不明白你所说的没什么用。什么才是有用呢?
作者: 缪慎楚    时间: 2010-5-1 14:53

回复 75# 张玉


    什么有用?你心目中的“有用”就是“值钱”的意思。你一开始在“快乐网”上发邮票图,是把两枚“蹬伞”票故意反放,像刘谦变魔术,叫别人猜。有一网友跟贴问“这是什么票啊”,(对于初集邮来说,是没有见过或听说过有这枚票的存在)。你用故弄玄虚的方法,要广大邮友来参加讨论这枚票,不太礼貌吧。在“快乐网”到处献贴没有多少人理你,期望变成失望,你马上转战“华邮网”,占领多个栏目狂轰烂炸式布贴,引起版主都有意见了。结果还是不理想。这样的“研究”方法没有先例。研究“成果”竟然是抛出早在1989年《集邮》上冯明举一文来草草收场........。现在是物欲横流的时代,集邮早就同金钱紧紧绑在一起,视邮品好坏,唯用钞票一试。楼主在QQ中提及当时值300,作为全国只有几枚的希世珍宝,加它10倍不为过吧。请你在“华邮网”拍卖栏中定3000起试拍,看看阿有多少人要?
作者: 姜劍    时间: 2010-5-1 16:38

沒有用就是沒有研究的價值。
就像你的“紀1”郵票,你說是中國第一珍郵就是中國第一珍郵嗎? 搞出漏飛機漏導彈的出來,能騙得了集郵者嗎? 假郵票能變成真票嗎?你把大家當傻子啊!
作者: 郑松    时间: 2010-5-1 17:19

好票啊。卖给我吧。一万如何?
作者: 王小虎    时间: 2010-5-1 17:33

那个纪1的贴子现在在哪了?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5-1 17:38

接上文
A.他应该把制造出来的票公布出来,只是说没用。
B.那位集邮家曾经带着他的全新到耿家,让其鉴定,耿说这个是人为制造。并且在几天后真的拿出一枚这种变色票。并且公布了图样。这枚图公布在集邮杂志上是彩图,
A.有人看过他制造变色吗。
B.没有人看过,不过他公布了变色原理。
A.过程有吗。B..并且拿别的票做了实验。首先把正票变为草绿色,再由草绿色变为现有的颜色。
A..啊。拿别的票做实验不成立。别的票不是单一颜色
B..拿底色相同的票。这种做法很有说服力。
A..底色相同表面看只是近似,但是印刷方式不一定是一样。有的是一次印刷,有的是分色印刷。
B..不管是怎么样,确实人为可以变色。
A..比如中国象棋,就是有把底色变成蓝色的。但是这个条件是这票底色中有这种蓝色。
B..至于是否独立色一次印刷,还是多次分色印刷没人去考证。不过现在还有一钟质疑的声音。
A..这是所谓专家的失误。
B..就是人为变色多枚新票一定有差异。最起码变色后颜色深浅不可能一致。
A..这个问题应该由邮票厂的印刷来考证才是正确的。集邮家研究研究邮票的历史,邮票的发展,邮票的真伪是正确的。
B..如果能把这些新票放在同一个地方,相互比对,科学鉴定,才能看出各枚之间是否真的有差异。
A..是的。你邮票厂有没有认识的专家。
B..这个好像不用找,【冯明举】已经结论了。
A..我认为这个结论应该由印刷专家来定才是正确的。
B..应该由国家权威部门来鉴定。
                                     未完待续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5-1 18:04

沒有用就是沒有研究的價值。
就像你的“紀1”郵票,你說是中國第一珍郵就是中國第一珍郵嗎? 搞出漏飛機漏 ...
姜劍 发表于 2010-5-1 04:38 PM



    你到百度..邮票ABC的空间看看我什么时候有那个【记1】邮票了。
作者: 姜劍    时间: 2010-5-1 19:53

那个纪1的贴子现在在哪了?
王小虎 发表于 2010-5-1 17:33



    報告局長
樓主說他的空間裏沒有紀1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5-1 21:11

纪一是丁玉吧?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5-1 21:32

報告局長
樓主說他的空間裏沒有紀1
姜劍 发表于 2010-5-1 07:53 PM



    看来朋友对此票很感兴趣我可以让。
作者: 姜劍    时间: 2010-5-1 22:04

回复 84# 张玉


    白給都不要!
你自己留著吧!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5-2 04:31

回复  张玉


    白給都不要!
你自己留著吧!
姜劍 发表于 2010-5-1 10:04 PM



    看来这位朋友不是搞收藏研究的,到是个捣乱鬼。怎么没有一句正常人的语言呢。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5-2 05:29

接上文
A..是的。
B..冯明举就是邮票印刷专家,只不过代表其个人意见。
A..对于印刷颜色的问题应该由邮票厂的专家出面来确定,这才合乎情理。他一个收藏家怎么能确定这么大的事情。
B..现在鉴定此票的真伪没有实质意义,不管变色,还是错色都是在真票基础上讨论的。就是说真票是公认的,没有异议。关键能否确定此票是否独立色才是根本。
A..对。
B..目前此票全部落入民间,国家相关部门不重视。
A..对的。
B..不过我想,拿到国外拍卖行,是否可行。
A..行。
B..学术,拍卖不分国界。
A..这样有了同行朋友,是个办法。
B..拿到索斯比去拍卖。
A..我看可以。
B..真希望你的这个能卖出个好价钱,不过我想,还原其真实面目更有意义。
A..是的。我相信邮票厂的印刷专家鉴定,颜色的使用是他们的专业。
B..现在都在争论谁也说服不了谁。
A..呵呵。
B..因为责任重大,谁也不想去鉴定是否为独立色,中国的悲哀。
.如果这些票同时去拍卖,那该多好。
A..你看这样好不好,把我们两的谈话发到网上让更多的人来论坛。
B..我看行。
A..那就这么办,在集邮界来一个大讨论研究。【中国有没有错色邮票】
                     完
          2010年4月3日
  在此感谢【华邮网】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感谢国培先生。感谢所有参加论坛的收藏朋友。谢谢了。






在此感谢【华邮网】提供这个平台。感谢国培先生。感谢所有来参加论坛的收藏朋友
作者: 郑松    时间: 2010-5-2 09:05

看来朋友对此票很感兴趣我可以让。
张玉 发表于 2010-5-1 21:32


可以啊。我要。一万元够不够?
作者: 缪慎楚    时间: 2010-5-2 09:47

回复 84# 张玉


    “研究”尚未成功,楼主还需努力。把票卖掉,人一走了之,我们这些“粉丝”会想死你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5-2 10:09

支持讨论,不过我觉得这票还是只能作个资料收藏为好!
作者: bankliu    时间: 2010-5-2 14:50

此贴娱乐价值大于研究价值。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5-2 18:41

朋友所言差异,文革期间红色是主色调蓝色也只能表现蓝天,用做底色来表现一个题材是不可以的。【这一点你要是不了解,你可以问问一些老人,他们都经历过那个年代。】所以在审核的时候这个方案被取消改用另外一种颜色也就不难理解了。
作者: lilinet    时间: 2010-5-2 19:48

继续看戏!
作者: 缪慎楚    时间: 2010-5-2 20:26

回复 93# lilinet


    不演戏,表演杂技——“蹬票”。
作者: lilinet    时间: 2010-5-2 22:19

本帖最后由 lilinet 于 2010-5-2 22:22 编辑

走了个丁邮王,又来个张邮王!张邮王来自吉林省吉林市--------如果没有使用代理服务的话。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5-2 22:22

邮王不少
作者: bankliu    时间: 2010-5-2 22:41

89年就已经对此票进行过详细鉴定,认定是真货,并已经得出了可能为试色样票的结论。
看来楼主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给将来拍卖做个铺垫了。
不如到《集邮》上发个文章,效果会更好。
作者: lilinet    时间: 2010-5-2 23:06

回复 97# bankliu


    《集邮》的编辑水平是低,但还没有低到这个程度!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5-3 08:50

就万维生设计的这套邮票而言,从整体上看是无可挑剔的,非常漂亮。但是,当将T2[6-6]改用灰色后,使得这套邮票观赏起来暗淡无光,给人一种压抑感。我想各位朋友应该有同样感受吧。
作者: 张玉    时间: 2010-5-5 14:01

本帖最后由 张玉 于 2010-12-20 11:44 编辑

       那么,有很多专家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研究颜色的转变上。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等等。想以此来证明颜色是可以互换的。但是,证明了这么多年没有令人信服的结果;近四十年的时间过去了,这票还是变色票吗?否!
      是应该有真正结果的时候了。在阶级斗争必须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的岁月里;什么事都上挂下联,甚至无限上纲。今天看起来是太可笑了;可真是发生过的呀。比如1956年的‘放光芒’;大家都是知道的,没有什么理由就是上纲上线的结果。我们研究邮票就是研究过去证实过去的过程,同时收藏邮票也就同时收藏了邮票所涵盖的历史。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www.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