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清代的快信邮票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清邮票    时间: 2008-7-13 13:49     标题: 清代的快信邮票

WKaHLvno.jpg <br/>清代的第5次快信龙,清代快信票也是十分少见的票.


图片附件: [清代的快信邮票] WKaHLvno.jpg (2008-7-13 13:46, 74.21 KB) / 下载次数 1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6451&k=c4864e0df7d26f1ad7ad6e4accb1d48b&t=1718522849&sid=8bHBFi


作者: 南天一柱    时间: 2008-7-13 14:16

常增书曾经有一部清代快信票的邮集,现在要找到并拼成一条龙的都很难。几年前曾有机会以5000元购得四次快信一条龙,但当时忧郁了,现在想起来很后悔。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3 17:01

是的,不多见,如果同号的旧票则更罕见。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13 23:19

欣赏着,还望各位继续交流。“快信”票是个好东西。

作者: jojo    时间: 2008-7-13 23:22

同号的我见到山西太谷而字有一些。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14 00: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jojo</i>在2008-7-13 23:22:10的发言:</b><br/>同号的我见到山西太谷而字有一些。 </div>
<p>很不容易。全套的?</p>

作者: jojo    时间: 2008-7-14 00:06

不是。<br/><br/>例子:<br/>四次快信而字第254号 存根+发信收单<br/>四次快信而字第236号 存根+收信凭单 etc.<br/>都是真正实寄旧票<br/><br/>CTO所见有三次快信 未盖字 103号 兰州己酉戳 etc.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14 00:10

也很难得,先生有时间可否发来图片,让我们一起学习呢?先谢谢。

作者: jojo    时间: 2008-7-14 01:41

呵呵,上网十三年了还不会发图。图片发了卢老师邮箱,有空请发上吧。谢谢。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14 07:13

今期?洲?黎世拍品,拍?HK$80,000-100,000 2kHyydhX.jpg <br/>


图片附件: [清代的快信邮票] 2kHyydhX.jpg (2008-7-14 07:13, 74.9 KB) / 下载次数 1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6680&k=346a83843e58294ba4c492f33f2d51d9&t=1718522849&sid=8bHBFi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4 09:22

这个是低头龙二版。
第一版是点线齿,更珍贵。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14 09:28

看书上说,中国当时快信的数量还是挺大的.好像留下来的快信邮票并不多.估计当时邮票收集还不是很普及. <br/>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4 09:31

应该不大,因为这种是专用于挂号快信邮票,试想,寄的肯定比较少。
特别是第一二版初创业务的时候。
相对来说比红印花和大龙少多了。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14 09:40

后来的快信量可不小.宣统元年快信共45万封,宣统二年快信共94万封(摘自邮政事务总论) <br/>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4 09:43

但与平信比,相差有很远!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种票分开各局保存,定期销毁,并不像普通的邮票一样,在信上或收藏家中留存。
新票都是通过特殊途径流出来的,故新票更少。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14 12:49

QUOTE:
以下是引用jojo在2008-7-14 1:41:57的发言:
呵呵,上网十三年了还不会发图。图片发了卢老师邮箱,有空请发上吧。谢谢。

图片如下:

vwqNSPZe.jpg
9GoGR72i.jpg
f63MkaXp.jpg
lmlZTlYj.jpg

不好意思,发晚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15 16:47:21编辑过]



图片附件: vwqNSPZe.jpg (2008-7-15 16:46, 103.95 KB) / 下载次数 1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7082&k=4df6ba29a8cbcd6b85da4a1d96bb3ea6&t=1718522849&sid=8bHBFi



图片附件: 9GoGR72i.jpg (2008-7-15 16:46, 105.9 KB) / 下载次数 1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7083&k=88140bebfe982ec3d54fe52b0312f7fd&t=1718522849&sid=8bHBFi



图片附件: f63MkaXp.jpg (2008-7-15 16:46, 59.27 KB) / 下载次数 1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7084&k=42be7b9277afbc70da1ad1af66ba86ac&t=1718522849&sid=8bHBFi



图片附件: lmlZTlYj.jpg (2008-7-15 16:46, 67.55 KB) / 下载次数 1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7085&k=3b4cea11d7f24bd7f8f6a53b28152976&t=1718522849&sid=8bHBFi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4 14:20

QUOTE:
以下是引用卢长春在2008-7-14 12:49:42的发言:

图片如下:

没有图片可见。


作者: 大清邮票    时间: 2008-7-14 23:08

清2版龙身子.少见.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4 23:17

锯齿的是一版,圆齿的是二版!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15 15:10

抱歉!昨天突然身体欠佳,没能再上网。今晚发上。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5 15:12

老兄要多保重,华邮网就靠你了。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15 15:17

谢谢关心,没什么大问题。都是老毛病。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5 15:19

好的,老兄要多保重和注意健康。本人代表本网和本会向你致以深切的慰问。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15 16:48

图片已经发在第16楼了。请各位欣赏、探讨。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5 16:53

QUOTE:
以下是引用卢长春在2008-7-14 12:49:42的发言:

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a.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c.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不好意思,发晚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15 16:47:21编辑过]

欣赏了,后两件应该是集邮人要求的盖销品。
个人曾经收集过一件三联同号真正实寄的,估计存世极罕。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15 21:31

能找到实用过的三枚同号的很不容易。
作者: 小毛    时间: 2008-7-16 01:13

学习中...............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16 20:39

没深入了解过此票,只知道,弄些同号的票不容易。
作者: 郭秀宝    时间: 2008-7-17 06:44

学习,真不容易.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7 08:39

这类快信票不少是盖张家口邮戳的,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17 09:21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7 8:39:28的发言:
这类快信票不少是盖张家口邮戳的,

是认为盖销的吗?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7 13:52

不是,真正实寄的,而且盖的是干支小圆戳。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17 17:10

什么原因张家口的多呢?是不是没销毁而流出来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7 17:13

谁知道,也不是很多,只是容易找到而已。从一个侧面说明张家口当时很繁荣。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17 17:19

是了,应是一较重要之地、经济等较发达。否则,哪有那么多人(相对)去寄快信。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7 17:28

是的,而且可能该地邮局曾流出一些,所以就有了。
作者: 心怡永在    时间: 2008-7-17 18:04

欣赏了,好多好票,我见过一些快信票销彰德的也相对多些。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7 20:13

是的,你说的这个地方也多见些!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17 23:06

继续,俺学习着。谢谢!


作者: 大清邮票    时间: 2008-8-17 13:18     标题: 加盖张家口的龙尾

uQxwLLzF.jpg


图片附件: [清代的快信邮票] uQxwLLzF.jpg (2008-8-17 13:18, 58.4 KB) / 下载次数 1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6252&k=580b26ad7bfc71c8ba8d4122ddfc2bfe&t=1718522849&sid=8bHBFi


作者: 大清邮票    时间: 2008-8-17 13:19

是龙头.说错了
作者: 大清邮票    时间: 2008-8-17 13:25

这枚(垂)字地龙头加盖的是张家口的落地到达戳,本身票是(垂)字是从天津邮电局寄出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17 13:51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清邮票在2008-8-17 13:25:50的发言:
这枚(垂)字地龙头盖的是张家口的落地到达戳,本身票是(垂)字是从天津邮电局寄出的.

直接称为盖好些,说成加盖还以为是改值和改用途了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8-17 21:33

欣赏了,各位继续探讨。
作者: 宝宝    时间: 2008-8-19 03:16

快信票有某些联应该是邮局保存的,理论上是不可能收集到的。当然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可见当时的大清邮政就有漏洞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19 09:24

QUOTE:
以下是引用宝宝在2008-8-19 3:16:42的发言:
快信票有某些联应该是邮局保存的,理论上是不可能收集到的。当然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可见当时的大清邮政就有漏洞

确实如此,但极为罕见,多年我只集得一件,这是我见到的另一件。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8-19 22:21

就因为是邮局留存了,所以才少见的,是吧。
作者: 郭秀宝    时间: 2008-10-21 10:29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清邮票在2008-8-17 13:18:07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命名.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喜欢.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0-21 22:22     标题: 清三次快信票

刚在北京诚轩08秋的拍目录卖中看到了此票,
gxRZmN9R.jpg


图片附件: [清代的快信邮票] gxRZmN9R.jpg (2008-10-21 22:22, 24.48 KB) / 下载次数 2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9862&k=82e707529352a09feaf0f69eb43cb31c&t=1718522849&sid=8bHBFi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www.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