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德国在华邮戳介绍 2 上海-天津航线 [打印本页]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20 06:54     标题: 德国在华邮戳介绍 2 上海-天津航线

 

b)上海-天津航线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日,德国政府以山东省发生的“巨野教案”为借口,派舰队进入胶州湾,11月14日,德国海军陆战队占领青岛. 1898年3月6日,清政府被迫与德国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同年4月27日胶州湾德国租界成立.为了满足德海军在青岛基地通讯的需要,德国建立一条连接青岛和其他中国港口的邮路.刚开始的时候,该邮路由一些小汽轮承担.随着邮件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小汽轮组成的邮路已经不堪重负.1900年德国客邮局建立了一条自上海经青岛,芝罘(Tschifu)至天津或塘沽的邮路.服务于这条邮路的邮船有时也停靠秦皇岛,北戴河和山海关等地.随着中国义和团运动的平息,德国客邮局后来缩短了这条邮路的服务线路.最终这条邮路上的邮船由上海始发,停靠青岛,芝罘,到达Tongku后返回.开始的时候,共有4枚"德国邮船 上海-天津邮戳"用于4条邮船,分别为 *(Staatsskretaer Kraetke), a (Mathilde), b (Gouverneur Jaeschke), c(Sinkiang).这四枚邮戳于1901年2月2日在德国注册,估计大致在1901年3月运抵上海.其使用的最早纪录是1901年5月11日(实际那天开始使用不详),并使用至1914年7月. 销这种邮戳的邮票包括德国在华客邮邮票1-6号,15-47号.1906年夏由于需要,德国在华客邮局定购了第5枚邮戳(d戳).在d戳未运抵之前,一颗临时不标日期的木戳在此邮路中使用.至现在为止(译者注 1967年),共有5件实物存世.这5件实物的邮递时间界于1906年7月至10月间,邮戳销于德国在华客邮邮票28-37号,38和47号.我们认为这颗邮戳应该使用至d戳到达上海为止.d戳于1906年9月16日在德国注册,可能于1906年10月底到达上海.实物显示,该邮戳使用于邮船(Peiho)自1906年10月底至1908年2月,销这种邮戳的邮票包括德国在华客邮28-38,44,45,47号邮票.有纪录显示该邮戳最后使用的时间是1910年,地点在中国境外.

再次需要指出的是,这5枚”上海-天津航线邮戳”都曾销过德国胶州湾客邮邮票.
上海-天津航线邮戳
使用日期1901年5月11至1914年7月
销德国在华客邮1-6, 5-47

15马克
Iwwy7KRi.jpg
临时木戳
使用日期1906年7月至1906年10月
销德国在华客邮28-37,38,47

1000马克

39rBWW77.jpg
d戳
使用日期1906年10月至1908年2月
销德国在华客邮28-38,44,45,47

50马克
PovNKzJG.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3 10:06:43编辑过]



图片附件: [德国在华邮戳介绍 2 上海-天津航线] Iwwy7KRi.jpg (2008-7-20 06:49, 73.36 KB) / 下载次数 6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8860&k=5d2706a874f36ea7a3b1c9d39d05c0f8&t=1718848495&sid=ZNUUKX



图片附件: [德国在华邮戳介绍 2 上海-天津航线] 39rBWW77.jpg (2008-7-20 06:50, 46.63 KB) / 下载次数 6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8861&k=9d3ea6185b88999775e4f4297643e74a&t=1718848495&sid=ZNUUKX



图片附件: [德国在华邮戳介绍 2 上海-天津航线] PovNKzJG.jpg (2008-7-20 06:50, 44.75 KB) / 下载次数 6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8862&k=c731015e6d54f8828d190f7a8c3984a8&t=1718848495&sid=ZNUUKX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0 07:28

上海至天津郵船有五款郵戳,究竟是用在不同的船上,還是標示出持戳員工(有五位負責蓋的)的責賃問題?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20 07:30

是五条船.每条船有一个戳.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0 07:38

五艘郵船,應該頗高效率;相對於法客郵在華活躍的情況,法客郵的航斑路線應更頻密及廣範。另這五艘德客郵郵船的斑次如何安排,每週是否有三斑至兩斑來回滬津?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20 07:57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20 7:38:16的发言:
五艘郵船,應該頗高效率;相對於法客郵在華活躍的情況,法客郵的航斑路線應更頻密及廣範。另這五艘德客郵郵船的斑次如何安排,每週是否有三斑至兩斑來回滬津?

很抱歉,田先生,对于邮路和邮史我只是初学者.我手中并没有这方面的资料.这本德国客邮的书,是我这里唯一的资料.所以我无法回答您这个问题.不过我觉得津沪之间航程只需7天,虽然之间需要停靠颇多的港口,4,5条船应该能够保证比较密集的班次.但这只是我的猜测,如果那位邮友能够提供实物方面的材料就更有说服力了.
其实我看这本书的时候,还是觉得有些方面的内容比较含糊.比如书中写道随着中国邮政的崛起,德国客邮缩短航线.但是没有写到底什么时候缩短的,整个缩短的过程又是如何的.这可能同这本书的主题有关.这本书更加关注邮票和邮戳,邮史部分不是它的关键.
另外可惜的是,德文版的书是含盖整个德国殖民地邮票和邮戳的.但是我手上英文版,只有中国部分.其中还不包括胶州湾.更可惜的是我在德国学习4年,到头来德文一窍不通,即使我得到德文原版,我也无法通读.颇有点像钱中书笔下的方鸿渐.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0 08:27

方先生太歉了,在綱上討論,好比五餅二魚的故事,只要有人肯帶頭將自己一份擺上,其他人亦會仿效,相互得益。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0 08:32

是的,关键是起一个带头作用,中国人说的抛砖引玉就是如此,非常之好。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0 08:37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20 8:32:43的发言:
是的,关键是起一个带头作用,中国人说的抛砖引玉就是如此,非常之好。

不敢苟同,方先生拋的是寶不是磚!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0 08:55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20 8:37:41的发言:

不敢苟同,方先生拋的是寶不是磚!

呵呵,那就抛宝引玉好了。


作者: 心怡永在    时间: 2008-7-20 09:14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20 8:55:45的发言:

呵呵,那就抛宝引玉好了。

应该是抛宝引大家学习,我估计剩下的玉就别想求到了,有这宝已经是“清二次双挂号片了”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20 09:18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怡永在在2008-7-20 9:14:16的发言:

应该是抛宝引大家学习,我估计剩下的玉就别想求到了,有这宝已经是“清二次双挂号片了”

其实这本书,我才花了2美元从ebay上买的.
该书没有实物的图录,所以那位行家能够提供实物,就最好了.
其实这里的邮戳应该不是很贵,我看它的标价大多在10-20马克,也就5-10欧元而已.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0 09:20

价格不是问题,主要是让我们学习和参考,这才是重要的。所以我觉得什么最值得买?
书最值得买,别人数百万的投入和数十年的心血,可能你数十元到数百元就买下来了。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20 09:31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20 9:20:54的发言:
价格不是问题,主要是让我们学习和参考,这才是重要的。所以我觉得什么最值得买?
书最值得买,别人数百万的投入和数十年的心血,可能你数十元到数百元就买下来了。

我早领悟这个道理就好了,不至于在去年底买了1套大龙(独缺阔边5分).现在亏死了.


作者: lcm1595    时间: 2008-7-20 09:32

 它的标价大多在10-20马克,那是30年前的價格,現一切突飛猛進,與現目錄比對就可知其價差。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0 09:32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20 9:31:34的发言:

我早领悟这个道理就好了,不至于在去年底买了1套大龙(独缺阔边5分).现在亏死了.

呵呵,不交学费的人一定成不了集邮家,你离集邮家又近一步了。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0 09:35

可惜從購票封片的支出及成交次數與購書的支出簡直不成比例,花數百元的書不捨得買,連一兩本也不捨得;幾百又幾百的票封片買完又買。古人明言:工欲盡其善,必先利其器。器在集郵就是指郵識,自問當自己要收藏民初郵品時,是看了不少書刊,免走彎路。
作者: 风青    时间: 2008-7-20 09:40

方兄,我也从有此书的复印本,您翻译的很好, 但"随着中国邮政的崛起",原文"Following the end of the china campaign" 结合上下文, 似乎应该是" 随着义和团的结束,邮船缩短了航线"

另此书出版与70年代, 列的马克价格和今天也有差距, 但作为考察邮戳的珍稀度还是不错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0 09:42

QUOTE:
以下是引用风青在2008-7-20 9:40:31的发言:

方兄,我也从有此书的复印本,您翻译的很好, 但"随着中国邮政的崛起",原文"Following the end of the china campaign" 结合上下文, 似乎应该是" 随着义和团的结束,邮船缩短了航线"

另此书出版与70年代, 列的马克价格和今天也有差距, 但作为考察邮戳的珍稀度还是不错的.

不错,都是高手,希望多些海外资料能变成中文,让我们能够学习和分享.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20 09:44

QUOTE:
以下是引用风青在2008-7-20 9:40:31的发言:

方兄,我也从有此书的复印本,您翻译的很好, 但"随着中国邮政的崛起",原文"Following the end of the china campaign" 结合上下文, 似乎应该是" 随着义和团的结束,邮船缩短了航线"

另此书出版与70年代, 列的马克价格和今天也有差距, 但作为考察邮戳的珍稀度还是不错的.

我错了,我看成中国的竞争了.抱歉已经改过来了.谢谢指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0 9:46:25编辑过]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20 09:54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20 9:32:36的发言:

呵呵,不交学费的人一定成不了集邮家,你离集邮家又近一步了。

其实我开始集邮的时候是这么想的.我当时很喜欢西考那套邮票.我想那也不贵,100美元以内就能买到.我每个月买上两套,10年就240套,就接近总发行量的1%,多有成就感呀.想想,别人买猴票,如果要买到发行量的1%,那时多大的数目.不过买了几个月,就不买了,觉得也没有什么意思.现在手上还有10几套.


作者: 心怡永在    时间: 2008-7-20 10:01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20 9:20:54的发言:
价格不是问题,主要是让我们学习和参考,这才是重要的。所以我觉得什么最值得买?
书最值得买,别人数百万的投入和数十年的心血,可能你数十元到数百元就买下来了。
没错没错,这就是我说的他值“清二次双挂号片”的原因
作者: 心怡永在    时间: 2008-7-20 10:02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20 9:35:41的发言:
可惜從購票封片的支出及成交次數與購書的支出簡直不成比例,花數百元的書不捨得買,連一兩本也不捨得;幾百又幾百的票封片買完又買。古人明言:工欲盡其善,必先利其器。器在集郵就是指郵識,自問當自己要收藏民初郵品時,是看了不少書刊,免走彎路。

是的,不舍得花钱买书,不多学习知识,想有更大的发展,但凭一己之力非常的困难。


作者: 心怡永在    时间: 2008-7-20 10:03

QUOTE:
以下是引用风青在2008-7-20 9:40:31的发言:

方兄,我也从有此书的复印本,您翻译的很好, 但"随着中国邮政的崛起",原文"Following the end of the china campaign" 结合上下文, 似乎应该是" 随着义和团的结束,邮船缩短了航线"

另此书出版与70年代, 列的马克价格和今天也有差距, 但作为考察邮戳的珍稀度还是不错的.

欢迎风兄也多发些资料让大家共享。谢谢!


作者: 心怡永在    时间: 2008-7-20 10:07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20 9:54:57的发言:

其实我开始集邮的时候是这么想的.我当时很喜欢西考那套邮票.我想那也不贵,100美元以内就能买到.我每个月买上两套,10年就240套,就接近总发行量的1%,多有成就感呀.想想,别人买猴票,如果要买到发行量的1%,那时多大的数目.不过买了几个月,就不买了,觉得也没有什么意思.现在手上还有10几套.

这是收藏和投资的一种方式,其实我也挺看好西考的。现在我知道国内有朋友在研究西考封片,收藏了不少,其实这套票题材内容和设计都非常好,目前价格感觉被低估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0 10:35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怡永在在2008-7-20 10:07:59的发言:

这是收藏和投资的一种方式,其实我也挺看好西考的。现在我知道国内有朋友在研究西考封片,收藏了不少,其实这套票题材内容和设计都非常好,目前价格感觉被低估了。

老兄快些参与炒作就是。


作者: 心怡永在    时间: 2008-7-21 08:47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20 10:35:45的发言:

老兄快些参与炒作就是。

那有这个本事,西考目前我一套都没有了。还是老兄你去炒吧。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1 09:12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怡永在在2008-7-21 8:47:34的发言:

那有这个本事,西考目前我一套都没有了。还是老兄你去炒吧。

我炒过一把,把一个自然封从300炒到7000,但没有买到。
故炒作失败。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21 09:44

我上次将一个集邮品(hedin自己寄的)炒到700美元多没有买到.现在想想还好还有一个冤大头在那里,要不我不是亏大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1 10:46

呵呵,老兄真是有钱人。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21 19:18

不是有钱,就是有时有些冲动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1 20:11

拍卖冲动容易出事!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22 02:03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21 9:12:39的发言:

我炒过一把,把一个自然封从300炒到7000,但没有买到。
故炒作失败。

您能保证这一定是自然封?当时西考一套要5块钱,也就是说单张1块钱.这可是 面值高10倍以上.1900年大龙邮票我记得价格不过1块钱(也就面值高8).
您这可能是伪装的比较好的集邮品.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2 08:35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22 2:03:11的发言:

您能保证这一定是自然封?当时西考一套要5块钱,也就是说单张1块钱.这可是 面值高10倍以上.1900年大龙邮票我记得价格不过1块钱(也就面值高8).
您这可能是伪装的比较好的集邮品.

呵呵,如果玩到我这样还不会分,倒不如不玩了。
你可留意一下,是早几期的台湾亚太拍卖上出现,是我们广东侨乡江门一个小地方寄出来的。
好像后来又出了一件,但我没有再关注。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www.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