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从"沈曾华纪念文集"说起

在本人博客上书了一文摘选如下:静海怡园的博客
《沈曾华纪念文集》中的珍邮(初稿)

    从“北春绒的博客上认识了沈蓉榕,她在美国是沈曾华的长女,后来她的母亲黄真大姐从北京替我寄来一册亲笔签名,精印的《沈曾华文集》,万分高兴。黄真大姐也是上海人原名顾文华,常听大姐谈起。沈黄两老同我家哥姐们都曾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后去抗日根据地江淮大学学习。大姐夫沈正光曾任西南交大校长,抗战初期在上海时与沈曾华还是同桌同学。现今除了黄真大姐外先后都已逝世。为了怀念沈老以及他收集和保存的珍贵而富有历史意义的解放区邮票,他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为了捍卫战争年代艰难困苦时期解放区所发行和使用的邮票,特书此文。
摘选:
历史资料并非仅仅只是故事,记录的是真实的历史。作为集邮人我并不欣赏对邮票的鉴定采用回忆的方式,因为记忆仅仅只是记忆,而不是事实和证据。但是沈老(曾丰秧)生前所书多篇刻骨铭心的集邮故事,它不仅仅令人感动和震惊,而且是以当时的史实、人证与物证,论证了电报纸印制“稿”字邮票的真实存在,并无懈可击。
电报纸印制四方连“稿”字邮票由原淮南区《新路东报社》通迅员周世民所保存,作为通讯员向报社投稿时贴用的专用邮票。“稿”字邮票来源是《新路东报社》,使用和保存者为周世民。1943 年沈老调至淮南工作期间与周世民结识,在离别时周世民将四方连“稿”字邮票赠予沈老作为纪念品,虽经磨难但至今保存完好。显而易见在这里已不需要用艰苦岁月来描述,而是人证物证俱全(附图一)。
田辛同志在根据地曾收集和保存下来一批解放区邮票,内有一枚淮南区“稿”字邮票,曾披露于1981年7月1日上海市庆祝中共六十周年、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举办的大型邮展,在解放区邮票中展示了一枚淮南区“稿“字邮票,原件是田辛同志收藏的遗物。这是又一实物见证,而不是回忆录。

近期从北京传来几位“解放区票大学士大专家”的声音,认定“解放区无面值邮票”“稿”字邮票等都不是邮票,因为不具备邮票属性。据说在会场的人被震惊得鸦雀无声如同重磅炸弹。其实这种论调二十年之前早已有人提出,正反双方时有争辩,老生常谈不足为怪了。只于两位头戴高帽的“专家”,多年来时有X论发表,论邮票论版式错误百出,更猖狂的是纵容假票泛滥,他们的大作真所谓外行人看得卟煞,内行人看得气煞。居老生前曾劝导我你不要得罪这些人,对你不利。其实有什么,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这些人本来对解放区邮票就无任何感情可言,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人都有!在邮界也并不例外。我们的青壮年集邮家、区票专家正在茁壮成长,他们的解放区票邮集不仅在国内获得高奖,而且在国际邮展中夺得金奖。他们对区票富有深厚感情,不惜重金广泛收集。在江苏、广东和各地集邮报刊上近期青年集邮家都已陆续发表言之有理,有据有物的评击文章,毒草必须批驳。详见静海怡园的博客
沈老稿字.jpg
  





  

张某的谬论已很久了,最使人不能容忍的是客观上怂恿伪制区票,默许伪票的存在,他的论点是你说它是伪票要拿出依据来!?当今伪票普天盖地,大批苏区邮票出现,"稿"字邮票成版印制,邮界有几个人曾收集过苏区邮票以及"稿"字邮票,大多人见也没有见过岂不为人所难,……。
   其实这些人的目的是否定区票。

TOP

复件 上海集邮上的稿字邮票陈沂在参观.jpg
1981年<上海集邮>上曾刊登田辛遗存的珍邮"稿"字邮票,左侧一张参观者照片,自左至右为邵林、陈沂、韩哲一、夏征家。前介绍时将邵林先生给遗漏了,他为《上海集邮》无私贡献至今已卅周年了,这张历史性照片将永存邮史。当年的领导如此重视解放区邮票和集邮文化事业!陈沂上海市委付书记,曾任《大众日报社》社长,也曾被打成右派,韩和夏都任过上海市委书记。夏征农曾是华中建大第三期校长。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