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会员集邮区
首页
搜索
帮助
导航
图库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1)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华邮网
»
民国邮票
» 民国附捐邮票型标签《哀鸿遍野》
返回列表
发帖
davidf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davidfu
(出猫之神)
当前离线
集邮界著名的鱼腩
UID
457
帖子
1371
精华
0
积分
6282
阅读权限
70
来自
广州市集邮协会东片工作委员会
在线时间
8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6-7
最后登录
2017-5-12
初级华邮家
1
#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0-9-3 22:37
|
显示全部帖子
民国附捐邮票型标签《哀鸿遍野》
民国
,
哀鸿遍野
,
邮票
下载
(107.3 KB)
2010-9-3 22:35
这枚虽然不是邮票,但真实记载了历史。
哪位老师能介绍一下它的发行历史和背景,民国在1919年和1931年都发生过非常严重的水灾,不知这枚赈灾标签是哪一次的。
谢谢
收藏
分享
广州市天河区华景路62号海锦写字楼228志邮文化,符志华510630主集:红印花前四种,民国特殊时期邮资。
davidf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davidfu
(出猫之神)
当前离线
集邮界著名的鱼腩
UID
457
帖子
1371
精华
0
积分
6282
阅读权限
70
来自
广州市集邮协会东片工作委员会
在线时间
8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6-7
最后登录
2017-5-12
初级华邮家
2
#
发表于 2010-9-4 17:52
|
显示全部帖子
谢谢姜老师,好象普遍将赈济灾民邮票和小型张称为哀鴻遍野票,但我看不少外国华人邮友将这个标签称为哀鴻遍野.个人觉得它更符合些.
呵呵,个人意见
广州市天河区华景路62号海锦写字楼228志邮文化,符志华510630主集:红印花前四种,民国特殊时期邮资。
TOP
davidf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davidfu
(出猫之神)
当前离线
集邮界著名的鱼腩
UID
457
帖子
1371
精华
0
积分
6282
阅读权限
70
来自
广州市集邮协会东片工作委员会
在线时间
8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6-7
最后登录
2017-5-12
初级华邮家
3
#
发表于 2010-9-9 23:06
|
显示全部帖子
请大家看看我找到的这篇浙江集邮的文章,里面是称它为哀鸿遍野票的,而且还讲述了详细的历史.
http://www.hbjy88.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8541
广州市天河区华景路62号海锦写字楼228志邮文化,符志华510630主集:红印花前四种,民国特殊时期邮资。
TOP
davidf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davidfu
(出猫之神)
当前离线
集邮界著名的鱼腩
UID
457
帖子
1371
精华
0
积分
6282
阅读权限
70
来自
广州市集邮协会东片工作委员会
在线时间
8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6-7
最后登录
2017-5-12
初级华邮家
4
#
发表于 2010-9-9 23:12
|
显示全部帖子
一、问题的提出
在2002年11月于我省台州举行的全国专题集邮精品展上,有两部邮集都使用了贴有民国哀鸿遍野图附收赈款票(俗称“哀鸿遍野票”)的邮件,但一部邮集是用来说水灾,另一部邮集则用来说旱灾。观展的集邮爱好者就在展框前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有说该用来说旱灾的,但多数则认为该用来说水灾。笔者有一枚贴有哀鸿遍野票和民居20分票并销1991年上海赈灾邮戳的趣味封(图一),制作该枚封的集邮爱好者显然认为哀鸿遍野票是为水灾而发行。
查一下有关的集邮文献,也是众说不一。台湾集邮家黄元明先生在《从邮史看我国的水灾及社会赈济》一文中说:“民国八年,黄河水灾泛滥,华北灾情惨重,政府为赈济灾民,乃令邮总于民国九年十二月一日,以北京一版帆船票两分、四分、陆分加盖『附收赈捐一分』,发行我国首套慈善邮品,配合赈灾。电信、铁路局也发行哀鸿遍野附加赈款票,八种面值(一分、五分、一角、五角、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以低面值作为电信附加款,高面值作为铁路单据附加款,配合赈灾。”新光邮票研究会1931年出版的《中国邮戳纪略》在署名为“云”的《水灾邮戳之补遗》一文中也提到了这枚哀鸿遍野票。也就是说黄元明先生和署名为“云”的作者都认为哀鸿遍野票是为水灾而发行。四川集邮家刘道宜在发表于《蜀都邮苑》的《庸人自扰非新闻》一文中则说哀鸿遍野票是“为华北地区受灾(主要是虫灾和旱灾)而发行的”。安徽集邮家翟宽在其所编的《新编集邮词典》中用词谨慎,既不说是为水灾发行也不说是为旱灾发行,只说是“慈善救灾性质”,是“为华北赈灾捐助而印制”。
由上可知,“鸿雁”是为华北受灾而“哀号”,但到底是为华北的水灾还是为华北的旱灾呢?在一时无法查到民国邮政史料的情况下,只有从哀鸿遍野票的发行时间及其灾情背景去考证了。
二、哀鸿遍野票的发行时间
黄元明先生的文章说哀鸿遍野票是民国九年即1920年发行。刘道宜先生的文章、翟宽先生所编的《新编集邮词典》以及《中国邮戳纪略》一书中署名为“云”的作者则说是民国十年即1921年发行。
哀鸿遍野票是当时的慈善部门为募捐而发行,所得款项用以赈灾,同时发给捐款人与捐款数相当的“附收赈款票”。除了邮政部门外,电信部门、铁路运输部门等也都代为募售。哀鸿遍野票本身不是邮票,不能用它来交寄邮件,但允许贴于邮件上作为封缄纸或宣传赈灾用。因哀鸿遍野票没有邮资效力,故不能用邮戳盖销,而是用专门制作的简单水波形戳涂销(图二)。黄元明先生说哀鸿遍野票是1920年发行,但文章所示的几枚实寄封,最早的邮戳是1921年12月20日,最晚的邮戳是1928年11月27日,大部分则是1922年。
1921年时,政府为赈灾召开全国急募赈款大会,各地邮局特制了型式各异的宣传邮戳,邮戳上的日期是“二月二十日至二十八日”(图三)。上海急募赈款大会宣传邮戳上的日期是“三月十一日至十九日”(图四)。如果哀鸿遍野票1920年就发行了,1921、1922年还在用,至少应出现在销有这些赈灾宣传戳的邮件上,但至今未见这样的实寄封。
由此推断,哀鸿遍野票应是1921年3月至12月间发行。
三、哀鸿遍野票发行的灾情背景
1991年和1998年,我国先后发行了两枚赈灾邮票。尽管1991年赈灾邮票下部暗蓝色自然图形是代表各种各样自然灾害,并非只代表水灾,但由于该枚赈灾邮票主要是为华东地区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发行,1998年赈灾邮票又是为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灾发行,故在人们印象中,赈灾邮票似乎都是为水灾而发行。其实不然,世界各国的赈灾邮票既有为水灾而发行,也有为旱灾、风暴潮、海啸、地震甚至泥石流而发行。
我国大部属于亚洲季风气候区,降雨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在时间和地区上分布不匀,水旱灾害往往此伏彼起。以2002年为例,湖南、湖北等地共1.9亿人次不同程度地遭受洪涝灾害,与此同时,山东、苏北、台湾等地则遭受到了百年大旱。1998年,长江洪水肆虐,第二年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出现了百年难遇的枯水。解放以前水旱灾害的交替发生,更是比比皆是。西汉以后的2200年间,陕西发生水灾407次,旱灾574次;河南发生水灾717次,旱灾672次。1911年清王朝灭亡以前的3677年间,我国的水灾和旱灾都是约3年一次。到了清代,水旱灾害上升到约一年半一次。
面对各地频繁发生的水旱灾害,邮政部门和慈善部门只有在灾情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时才会考虑发行赈灾邮品。然而,由于当时的政治体制、社会机制以及交通和电信的落后,不可能像现在一样对范围广、历时久的严重灾情作出迅速的反应。以1942年河南大旱为例,《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五辑上的一篇文章称灾情“遍及全省,没有一地一县幸免。而且祸不单行,夏秋之交蝗虫又复为害,满山遍野遮天蔽日,落到田间,禾苗皆被吃光。”但赈灾麦子到第二年灾民已经吃到新麦时才发放。1920年前后更是北洋军阀直系、奉系、皖系战乱不断、政局动荡的时期,故1919年的黄河水灾到1920年末才发行赈灾邮票,而且是加盖邮票,不是专门发行的赈灾邮票。据此推断,1921年的哀鸿遍野票也不可能是为当年的灾情、而应是为1920年的灾情而发行。
四、鸿雁为何哀号?
查《中国灾荒史》、《中国水利百科全书》和《中华民国实录》等史料,1920年时的华北地区并没有大的水灾,但有大的旱灾。是年八月,“陕、鲁、冀、豫、晋五省大旱,灾民2000多万,死亡50万人。”;“陕西旱象日甚一日,秋苗补种殆已绝望;河南20余县赤地千里;山东饥殍载途;直隶一粒不收者90余县。”“陕县、渑池两县人民食柿蒂、柿树皮、荆条子、石粉”;直隶“灾民食蒺藜、草根,灾民因草根、树皮已食尽,竟烹食幼子”。
1921年元旦,当时的北京政府令财政部拨6万元救济灾民。1月19日,北京政府与汇丰、花旗等四银行签订400万元《赈灾借款合同》。2月下旬、3月中旬各地为这一场旱灾举行急募赈款大会。3月23日,北京政府赈务处财政委员会散发赈灾借款384万元。4月以及12月拍发电报时也要“奉部令加收赈款大洋贰角”(图五)或“附收赈款二角”。可见,1920旱灾的赈灾事务一直延续到了1921年底。 <BR> 1921年7月,黄河在山东利津决口,约300个村受灾。7月,湖南全省50余县遭旱灾,“每县灾民少者五六万,多者三四十万万”。8月,皖、浙、苏、陕等省遭水灾。但这灾害的灾情远不及一年前的旱灾。且如前所述,1921年的哀鸿遍野票应是为1920年华北的灾情而发行。加之哀鸿遍野票上的英文是“FAMINE RELIEF STAMP”即“赈济饥荒”,而不是“FLOOD RELIEF STAMP”即“赈济洪灾”。
综上,笔者认为,鸿雁应是为1920年华北地区的旱灾而哀号。
需要附加说明的是,贴有哀鸿遍野票的邮件之所以能在专题集邮展中展出,是因为其上有邮政部门制作的表达旱灾信息的水波形戳。由于邮政部门在停售哀鸿遍野票后水波形戳即废用,故存世的贴有哀鸿遍野票的电报收据、销“××车站”戳、“中国国货展览会”戳以及只销邮政日戳的邮件都不可以参展。
广州市天河区华景路62号海锦写字楼228志邮文化,符志华510630主集:红印花前四种,民国特殊时期邮资。
TOP
davidf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davidfu
(出猫之神)
当前离线
集邮界著名的鱼腩
UID
457
帖子
1371
精华
0
积分
6282
阅读权限
70
来自
广州市集邮协会东片工作委员会
在线时间
8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6-7
最后登录
2017-5-12
初级华邮家
5
#
发表于 2010-9-10 08:59
|
显示全部帖子
因为我没有陈目,请方老师也介绍一下?谢谢
广州市天河区华景路62号海锦写字楼228志邮文化,符志华510630主集:红印花前四种,民国特殊时期邮资。
TOP
davidf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davidfu
(出猫之神)
当前离线
集邮界著名的鱼腩
UID
457
帖子
1371
精华
0
积分
6282
阅读权限
70
来自
广州市集邮协会东片工作委员会
在线时间
8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6-7
最后登录
2017-5-12
初级华邮家
6
#
发表于 2010-9-10 17:12
|
显示全部帖子
谢谢方老师,又了解到一些信息了。谢谢
广州市天河区华景路62号海锦写字楼228志邮文化,符志华510630主集:红印花前四种,民国特殊时期邮资。
TOP
davidf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davidfu
(出猫之神)
当前离线
集邮界著名的鱼腩
UID
457
帖子
1371
精华
0
积分
6282
阅读权限
70
来自
广州市集邮协会东片工作委员会
在线时间
8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6-7
最后登录
2017-5-12
初级华邮家
7
#
发表于 2010-9-10 17:33
|
显示全部帖子
麦会说的价格心中有谱是啥意思呀?
广州市天河区华景路62号海锦写字楼228志邮文化,符志华510630主集:红印花前四种,民国特殊时期邮资。
TOP
davidf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davidfu
(出猫之神)
当前离线
集邮界著名的鱼腩
UID
457
帖子
1371
精华
0
积分
6282
阅读权限
70
来自
广州市集邮协会东片工作委员会
在线时间
8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6-7
最后登录
2017-5-12
初级华邮家
8
#
发表于 2010-9-13 16:57
|
显示全部帖子
汗....听了麦会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我的神哦,我一直是看目录来买邮品的....看来吃大亏了
广州市天河区华景路62号海锦写字楼228志邮文化,符志华510630主集:红印花前四种,民国特殊时期邮资。
TOP
davidf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davidfu
(出猫之神)
当前离线
集邮界著名的鱼腩
UID
457
帖子
1371
精华
0
积分
6282
阅读权限
70
来自
广州市集邮协会东片工作委员会
在线时间
8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6-7
最后登录
2017-5-12
初级华邮家
9
#
发表于 2010-9-13 17:26
|
显示全部帖子
麦会说少了一个字,是我被捡漏
广州市天河区华景路62号海锦写字楼228志邮文化,符志华510630主集:红印花前四种,民国特殊时期邮资。
TOP
davidf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davidfu
(出猫之神)
当前离线
集邮界著名的鱼腩
UID
457
帖子
1371
精华
0
积分
6282
阅读权限
70
来自
广州市集邮协会东片工作委员会
在线时间
8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6-7
最后登录
2017-5-12
初级华邮家
10
#
发表于 2010-9-13 18:49
|
显示全部帖子
可怜的称号....麦会封的“漏王”
广州市天河区华景路62号海锦写字楼228志邮文化,符志华510630主集:红印花前四种,民国特殊时期邮资。
TOP
返回列表
自动化专区
蟠龙邮票
大清邮票
集邮文献
华邮特别论坛
中国邮史研究会专版
江苏分会编辑部
湖南分会编辑部
浙江分会编辑部
网站公告
新手上路
投诉与建议
版主交流区
China Stamp & Postal History Forum
2017丁酉年生肖一框邮集全国邀请展
2010’全国一框网络集邮展览
网上大讲堂
华宇拍卖专区
布约翰华邮专版
通用邮票社
华邮网大众拍卖厅
拍卖行拍卖信息
结标&流标区
邮品交流区
邮品征求栏
传统集邮研究厅
大清邮票
大龙邮票
小龙邮票
万寿邮票
红印花邮票
蟠龙邮票
其它邮票
清代邮戳
清代邮资
清代邮史
客邮邮票
精华版
美国客邮
英国客邮
日本客邮
德国客邮
俄国客邮
法国客邮
比利时客邮
意大利客邮
客邮邮戳
客邮邮资
客邮邮史
工部书信馆
上海书信馆
汉口书信馆
重庆书信馆
镇江书信馆
九江书信馆
福州书信馆
烟台书信馆
宜昌书信馆
厦门书信馆
南京书信馆
芜湖书信馆
其它书信馆
书信馆邮戳
书信馆邮资
书信馆邮史
民国邮票
帆船邮票系列
孙像邮票系列
国币邮票系列
金圆邮票系列
银圆邮票系列
纪念、特种邮票系列
其它邮票系列
民国邮戳
民国邮资
民国邮史
人民邮政(解放区)邮票
苏区时期
抗战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区邮史
解放区邮戳
解放区邮资
新中国邮票
玩转信销票
普、改、航、欠邮票
老纪特邮票
文革邮票
编号邮票
JT邮票
编年邮票
新中国邮戳
新中国邮资
新中国邮史
沦陷区政权邮票
华中邮票
华北邮票
蒙疆邮票
苏北邮票
伪满邮票
沦陷区政权邮戳
沦陷区政权邮资
沦陷区政权邮史
邮政用品
商埠邮政用品
大清邮政邮政用品
民国邮政用品
解放区邮政用品
新中国邮政用品
印花税票
《印花交流》专版
史前及清代税品
民国税票
解放区税票
新中国税票
外国税票
邮史研究厅
鉴宝(估价、鉴定)
邮品估价
真伪鉴定
其它通信机构
驿站
民信局
侨批局
文报局
军邮(含机要)
港、澳、台
地方邮史
北京邮史
天津邮史
河北邮史
山西邮史
上海邮史
浙江邮史(浙江省分会专版)
江苏邮史(江苏省分会专版)
山东邮史
福建邮史
安徽邮史
广东邮史
广西邮史
海南邮史
河南邮史
湖南邮史(湖南省分会专版)
平原邮史
湖北邮史
江西邮史
四川邮史(川渝分会专版)
重庆邮史
云南邮史
贵州邮史
西康邮史
陕西邮史
甘肃邮史
青海邮史
宁夏邮史
西藏邮史
新疆邮史
内蒙邮史
黑龙江邮史
吉林邮史
辽宁邮史
台湾邮史
其它地方邮史
自动化专区
机盖日戳
邮资机戳
电子邮票
自动化邮品交易区
现代邮品
邮政附加费
快件邮品
贺年片及企业金卡
极限片
原地集邮
文献
集邮文献
邮政文献
集邮文化区
邮会、邮展区
龙城邮学会
组集技巧
网上邮展
各地方邮会专版
集邮协会专版
火车邮史研究会
专题交流所
素材探讨
专题邮品交易
其它收藏品
古泉纸币
旧书文献
纸品杂项
华邮慈善行
其它区
新手升级区
曝光区
网友记事区
网站友情连接
历史栏目
四川地震赈灾义拍专版
赈灾义拍专区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