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旧文再论民信创始年代

 

 再论民信局的创始代年

                        

    拙作《民信局创始年代考》在《宁波日报》发表以后,承蒙各方关注,反响强烈,作为学术研讨百家争鸣各抒已见是正常现象。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不论自然科学或则社会科学都是如此,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学术探讨切忌依仗“头衔”或“某名人”曾经议论过或抄传过作为真理的标准,其结果势必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沼而不能自拔。对社会历史问题的研讨和辩论必需通过广泛搜集和查阅有关史志、文史档案资料,以及切实可靠的存世实物为依据,进行客观的深入细致的实事求是的考证,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引用空洞无物的“名人说”是拿不出充分理由的。

    民信局起始于明永乐说据称最初见于民国十年洋人邮务长H·Kirkhope 所执笔的《邮政事务总论》开首篇《置邮溯源》英文版,内书“民局,为民间使用的邮政——以区别于为政府及官吏使用的,其产生似乎不早于明朝永乐大帝年间(1403——1424),”也有译成“唯民间所用之邮递方法与官立之驿站迥然不相同,民间驿道之法有明·永乐以前似未赏有也。”内还提到“因幕宾大都籍隶浙江绍兴之口岸,民局即滥觞于此。以后全国私立信局咸以此处为中枢。”此处“似”、“似乎”并无肯定的语气。从此以后就抄传开来,有的甚至添油加醋说什么“明永乐年间产生了中国古代通信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即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诞生了真正的专业性民间私人信件传递机构——民信局”,“我国第一家民信局在宁波开办”。明永乐说变成了肯定的语气,结果难煞了修志人,因查无实据,无以为证。所以对任何事物及历史问题的探讨都不能认为说的人多了就是真理,真理的来源只能是实践,同时中国的历史还是要有中国人来写,千万不要当洋人的传声筒。

    对民信局和侨批信局创始年代的研讨必需同古代民邮加以区别,其性质是不相同的。民营信局(邮局)建立于道咸之后不等于否定我国古代民邮的存在。前文曾经提到我国古代民间通信非常困难,有钱人或者当官的可以利用专差、兵弁、驿站传递书信。一般平民百姓只能依靠私人或商行、商船顺便捎带家信。“家书抵万金”,形容古时通信之艰难。有了民营邮局,就迥然不同了,商民官员都可以随时随地上信局寄信汇银带包裹,信局为方便广大民众还上门服务,广泛收受商民信件和银货。其组织机构逐步健全并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固定的局址、字号、戳记和收费标准,如有遗失照价赔偿,在民间享有声誉。民信局交通邮路水陆皆备,总局之外设有各地分局代办,有的多达数十处,资金雄厚,此类挂牌的民营信局至今未见有早于道咸之前的。因此,学术争议论点必需清楚,避免指一说二,说三道四不讲逻辑。我国古代民邮同近代民营信局应有明确的分界线,不能捆在一起混淆不清捣浆糊。

    近来又见到一些有关民信局创始之历史资料,广州《集邮家》报第187期周林先生文内提到“确实可靠的则是在广东省邮局里找到的旧档案,记录着汕头德利信局于1856年设立(而另一文件资料则是1858年设立)”即清咸丰六年,比宁波邮电局所保存的信局登记档案正大、全盛、气顺信局开设于咸丰元年晚若干年。在《集邮博览》94年第2期及第9期,95年第2期上刊出陈世祝、刘国良先生的文章,内考证了西南地区“麻乡约”、“麻乡约运输行”的历史,据考:“麻乡约”陈姓四川綦江人氏,生于清嘉庆年间,卒于1902年,面有麻子,抬轿为业,相传祖辈当过“乡约”故取绰号为“麻乡约”,久之忘其名。“麻乡约运输行”建于咸丰二年云南昆明,同治五年(1866)迁总行到重庆。何时开始兼营或建立“麻乡约信局”其字号、印章、封单实物等,未见详情介绍。史料证明西南地区最早的民间通信机构“麻乡约”始建于清末而并不是过往所说的始于明永乐年间。在民国鄞县(宁波)通志1255页信局沿革中提到“其营业则在清代道光咸丰同治以迄光绪初年为最盛”,1260页内有信客业之记载“信客业不知起于何时然在五口通商以后似无疑也”,可以说明民信局肇始应在鸦片战争(1840年)前后。

    八十年来各家在论述中对民信局创始年代亦有不少学者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并不人云亦云,我想他们是经过深思熟虑思的。邮王周今觉于民国十五年九月(1926年)《邮乘》第二卷第四期内专著《华邮图鉴徵引书目提要》(二)文中涉及“帕氏此书开始即有误点数处(一)略。(二)谓民局信资一律每磅一角殊不知民局信资以远近计值且不论磅重也。(三)谓民局有数百年之历史,而不知其在道咸以后始办立通行也”。另台湾史学家晏星先生在其所编著的《中华邮政发展史》一书第241页中论及“这位洋员对我国民信局起源,自始并无肯定的考证依据。只能说‘民间邮递之法有明永乐以前似未赏有也。’一开头就用了很不确定的语气。不过他接下去的‘推论’却是若有介事牵扯到‘绍兴师爷’以及宁波的地缘关系等等,由于原始的‘假设’并无必然性,所以他的一切推论也就没有基础。”说得非常明智,不止于跟着误导。

对我国古代民邮史和近代民信局史的研究必需同社会历史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相联系,邮政是社会历史科学的一部分,不可能脱离现实自立体统。民信局、侨批信局始于鸦片战争(1840年)前后,自然同中国近代史相衔接,决非巧合。而是在古老的中华民族从沉睡走向觉醒,从停滞不前走向新的转变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它是在上千年古代民邮的基础上,加上资本主义国家新兴的邮政业务输入的影响之下,建立起中国式的民营邮局,这就是中国古代民邮同近代民信局之分界。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存世实物证明了这一点,而明永乐说近乎玄虚,推论无基础,是不科学的。民营信局自1840年前后创始至1934年被取缔至,有它的辉煌时期,特别是清同治光绪几十年间民局为商号、洋行、钱庄、官员以及广大民众服务,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它们在历史上的业绩,功不可没。

 

下页附图及相关资料

看到很多说法,据说最早的有人认为是唐

TOP

[hide][/hide] 

附图:《宁波江北岸正大信局》是一家老字号信局,创始于清代咸丰元年於宁波。

 

附件一:宁波民信局 (民国23年3月1日向邮局登记领有执照)

编号

  

开设年月

总局地点

设有分局

             

 30

 全 盛

咸丰二年

 鄞 县

   2

柴桥  慈溪

 31

协   兴

咸丰四年

 鄞 县

1

永嘉

 32

福   润

咸丰八年

 鄞 县

1

慈溪

 33

永   和

光绪八年

 鄞 县

2

定海  慈溪

 34

正   大

咸丰五年

 鄞 县

2

定海  永嘉

 35

和   泰

同治四年

 鄞 县

1

慈溪

 36

仁 昌 正

光绪五年

 鄞 县



 37

裕 兴 昌

光绪六年

 鄞 县

5

石浦  定海  岱山 慈溪 沈家门

 38

气   顺

咸丰元年

 鄞 县

2

慈溪  永嘉

 39

正   和

咸丰三年

 鄞 县

3

沈家门  石浦  定海

 67

永   利

光绪三年

 鄞 县

4

定海  沈家门  岱山  永嘉

 68

永 义 昶

同治七年

 鄞 县

7

定海  沈家门  岱山  石浦

柴桥  大契头  慈溪

 69

永 义 昶

忠 记

约五十年

之前

 柴 桥



 59

永 义 昶

约五十年

之前

 定 海

1

宁波

 60

和   泰

未    详

 定 海

1

宁波

 81

全   盛

未    详

 上 海

1

宁波

 82

协   兴

咸丰年间

 上 海

2

鄞县  永嘉

 83

永   利

未    详

 上 海

2

鄞县  永嘉

 84

和   泰

未    详

 上 海

   1

宁波

 85

仁 昌 正

未    详

 上 海

   1

鄞县

 87

裕 兴 昌

咸丰年间

 上 海

   2

宁波  闽侯

 88

老 福 润

咸丰年间

 上 海

   2

鄞县  永嘉

 89

正   大

未    详

 上 海

   3

鄞县  永嘉  闽侯

 97

老 气 顺

未    详

 上 海

   3

鄞县  永嘉  闽侯

 98

永   和

未    详

 上 海

   1

鄞县

105

永 义 昶

未    详

 上 海

   1

鄞县

369

全 泰 福

未    详

 闽 侯

   8

宁波  汉口  思明  香港  烟台

温州  汕头  上海

372

乾   昌

咸丰年间

 闽 侯

   6

宁波  上海  香港  厦门  汉口

汕头

373

气   顺

咸丰年间

 闽 侯

   3

宁波  上海  温州

374

永 和 裕

未    详

 闽 侯

   3

鄞县  上海  汉口

375

老 福 润

未    详

 闽 侯

   2

鄞县  永嘉

376

裕 兴 昌

未    详

 闽 侯

   5

鄞县  上海  香港  汕头  思明

377

森 昌 盛

未    详

 福 州

   4

鄞县  上海  汉口  永嘉

381

正   和

光绪27年

 福 州

   7

鄞县  上海  永嘉  香港  番禺  

汕头  思明

 

TOP

附表

 

382

正   大

咸丰元年

 福 州

  10

鄞县  上海  永嘉  天津  烟台

汉口  番禺  香港  汕头  思明

 58

永 义 昶

光绪十年

 石 浦

  


 61

永 利 生

光绪24年

 定 海

   1

沈家门

 62

永   安

民国五年

 象 山

   2

西周  墙头

 63

史 湘 记

民国元年

 象 山



 64

定沈通利

协记

宣统二年

沈 家 门

  


 65

定沈永义

昶瑞记

民国元年

沈 家 门



383

协 兴 昌

咸丰年间

 闽 侯

  24

鄞县  上海  江都  镇江  南通

芜湖  怀远  南京  九江  汉口

永嘉  思明  汕头  香港  番禺

天津  烟台  (原件只列17处)

385

福 兴 康

未    详

 思 明

   6

闽侯  汕头  鄞县  永嘉  香港

上海

        摘自宁波邮志办公室档案。

                附件二: 国内挂号领照民信局一览表

                          (摘录天津部分)

                       

编号

 民信局名称

 开设年月

 

 分局地址

 11

 巨星社记

道光元年

 天 津

 北  平


 12

 义兴信局

光绪十六年

 天 津

 北  平


 13

 三义成信局

光绪三十二年

 天 津

 保  定


 14

 福和信局

同治十二年

 天 津

 北  平


 15

 协兴昌信局

同治三年

 天 津

 北  平


 16

 老福兴信局

光绪八年

 天 津

 北  平


     《交通年鉴》邮政篇第61——62页

                                                                                                                                       说明:

   民国23年3月1日,邮政总局呈送民局领照登记一览表,国内民信总局仍有三百八十家,分局共九百二十二家。除登记表之外并无详尽资料,表上可见不少重名以及开设年代不一致的现象。原因是填写信局名称时未写全称,如正大×记信局,都写成正大信局,其实并不是一家。所以开设年代有的写咸丰元年,有的则写成咸丰五年,很不统一。           

      上述简表仅供参考

TOP

欣赏,好资料

TOP

真的要挖掘和宣传,需要有心人啊!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体.体..体.
地址:浙江金华市五一路363号404室 傅樟星 邮编;321001宅电:0579-82348678手机;13357041109[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号;331  QQ:821784168   无银行卡只接受邮政汇款主集金华地方清.民时期的封片戳,欢迎联系!

TOP

     除了官局就是民局(私局),也即国营与私营,除非标新立异,没有另类.民局(私营邮局)含挂牌信局、信客(又谓水客)、船递、侨批信局、袖递(手递)以及其它,都是私营(民营)邮递。
     实物待后陆续再贴,希望爱好者大家都来贴。老祖宗留存下来的邮品远远比较人为的什么小一元翡翠姐来得珍贵和富有深厚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只是集邮来自欧美长期来受洋人影响太深!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郑挥在2008-10-6 15:59:37的发言:
     除了官局就是民局(私局),也即国营与私营,除非标新立异,没有另类.民局(私营邮局)含挂牌信局、信客(又谓水客)、船递、侨批信局、袖递(手递)以及其它,都是私营(民营)邮递。
     实物待后陆续再贴,希望爱好者大家都来贴。老祖宗留存下来的邮品远远比较人为的什么小一元翡翠姐来得珍贵和富有深厚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只是集邮来自欧美长期来受洋人影响太深!

确实如此,忽略了历史和文化价值。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郑挥在2008-10-6 15:59:37的发言:
     除了官局就是民局(私局),也即国营与私营,除非标新立异,没有另类.民局(私营邮局)含挂牌信局、信客(又谓水客)、船递、侨批信局、袖递(手递)以及其它,都是私营(民营)邮递。
     实物待后陆续再贴,希望爱好者大家都来贴。老祖宗留存下来的邮品远远比较人为的什么小一元翡翠姐来得珍贵和富有深厚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只是集邮来自欧美长期来受洋人影响太深!

           西沉[]

地址:浙江金华市五一路363号404室 傅樟星 邮编;321001宅电:0579-82348678手机;13357041109[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号;331  QQ:821784168   无银行卡只接受邮政汇款主集金华地方清.民时期的封片戳,欢迎联系!

TOP

驿站也上去了,就差民信局了!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地址:浙江金华市五一路363号404室 傅樟星 邮编;321001宅电:0579-82348678手机;13357041109[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号;331  QQ:821784168   无银行卡只接受邮政汇款主集金华地方清.民时期的封片戳,欢迎联系!

TOP

不宣传推广,放三千年也会趴着。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是不是民信局一开始的时候在宁波最兴旺?

TOP

好像给民信局封判断出清楚的年份,困难的很,而且是大部分都是如此。

TOP

确实如此

确实如此,封上未书明帝年或天干地支的比较难界定,有的只书天干无地支,上下误差就要十年,一个甲子则是六十年!造假的也不少,有一文待后再帖.
有不少人认为宁波是挂牌信局发源地,但也有持异疑的.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郑挥在2008-10-8 8:07:04的发言:
确实如此,封上未书明帝年或天干地支的比较难界定,有的只书天干无地支,上下误差就要十年,一个甲子则是六十年!造假的也不少,有一文待后再帖.
有不少人认为宁波是挂牌信局发源地,但也有持异疑的.

这个误差太大了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郑挥在2008-10-8 8:07:04的发言:
确实如此,封上未书明帝年或天干地支的比较难界定,有的只书天干无地支,上下误差就要十年,一个甲子则是六十年!造假的也不少,有一文待后再帖.
有不少人认为宁波是挂牌信局发源地,但也有持异疑的.

天啊,误差这么大。本来看了点郑老的文章,也准备收集一些聊备一格,现在看来,我看我还是找个墙角凉快凉快去吧,哈哈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10-8 8:15:18的发言:

这个误差太大了

侨批封也如此,但行家和慎重的藏家还是很容易区分,只要收藏者没有私心和慎重些就不会搞错,毕竟相差60年,无论从社会.经济.文化等也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10-6 10:46:52的发言:
看到很多说法,据说最早的有人认为是唐

感觉若是唐有点太不可思议了。其实我国的古代商品经济真正得到发展的,只有两个时期,一个是宋代,一个是晚明。唐代的开元盛世虽然很有名,但是唐的基础是在南北朝和隋未乱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不可能像文学作品中写的那么夸张。而宋虽然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与北方的民族关系一直非常紧张,长期处于剧烈的军事对抗中,而且始终处于劣势。所以,即使有条件发展民间通信,政府出于军事保密需要,也不可能不加以限制。
我个人认为只有晚明最有可能,因为这个朝代比较特殊,有两个盛世。第一个是朱元璋和朱棣开创的,也就是永乐盛世;第二个是万历和张居正开创的,也就是万历新政。尤其是第二个,在第一个的基础上发展的,商品经济相当发达,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与西方的经济接触也是空前的。而且这个时期对于民间的管制也是非常松的,出现民信局的萌芽可能性应该非常大。
个人认为旧书中说在永乐时期不是空穴来风,只是中国人喜欢把事情往古了的说,有点夸大而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8 17:21:38编辑过]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