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继续进来学习听课。
各位继续。
卢长春:第698号会员联系地址:江苏徐州西苑小区艺君花园2号楼3单元302室.卢长春邮政编码:221006联系电话:13151238601大清邮政与集邮网:www.daqingpost.com电子邮箱:lccdaqingpost@126.comQQ号:391781465

TOP

以下是引用[I]清邮路[/I]在2009-1-8 22:14:16的发言:[BR]您非常科学的理解了它的真谛。
含中英文地名的小圆戳从“二格式”到“腰框式”、再到“三格式”,的确“非常科学”,也需要“理解”,清邮路先生在《华邮网》上虽喧哗耍油,却也道出了真谛。

TOP

准备领奖!
王 骏

TOP

我也瞎起个名.小圆戳就称二格式戳.
以下是引用[I]麦国培[/I]在2009-1-8 22:27:54的发言:[BR]
[BR]还是老兄想得好!这不更实在更好记吗?老兄上华邮网最大的贡献终于出来了
真是瞎起了个名,考虑欠周详一点,就会出现问题。那些清代方形的 ,碑形的二格式木刻地名戳不也应包括在“二格式戳”中了吗?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以下是引用[I]王厚邦[/I]在2009-1-9 14:23:35的发言:[BR]我也瞎起个名.小圆戳就称二格式戳. 真是瞎起了个名,考虑欠周详一点,就会出现问题。那些清代方形的 ,碑形的二格式木刻地名戳不也应包括在“二格式戳”中了吗?
我们在讨论小圆戳,方型、碑型戳不在其内,王先生多虑了。

TOP

那你们谈“二格式戳”就应包括有圆形,方形,碑形等,如果谈小圆戳的二格式戳,才是专指。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SIZE=4]石教授说:含中英文地名的小圆戳从“二格式”到“腰框式”、再到“三格式”,的确“非常科学”,[/SIZE][SIZE=5]如按邮戳的使用时间顺序排个流水账,然后将其进行分类研究,那么无论孙君毅,还是张恺升,还是帕吉特都没有将“中英文地名的小圆戳”列为单独的一项,而是分散在各类邮戳中。我想这就是麦国培先生说:“有些戳与戳之间根本没有相承的关系,如果要硬说成是一个演变或有规律的变化,确实难以令人认同.”[/SIZE][/SIZE][/SIZ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9 14:58:54编辑过]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jrshi在2009-1-9 14:30:42的发言:
我们在讨论小圆戳,方型、碑型戳不在其内,王先生多虑了。

确实,不能混为一谈.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如果按石教授的思路,将二格式日戳 ,从时间上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看 :二格式日戳从“方形”到“碑型”再到 “圆形” 的确非常科学。                       我想这句话很相像:含中英文地名的小圆戳从“二格式”到“腰框式”、再到“三格式”,的确“非常科学”,[[/SIZE]                                                                                                                                        不知是不是也道出了真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9 15:28:15编辑过]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真谛?真逗!
王 骏

TOP

有探讨和争论才会进步,支持不同的声音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那是石教授对你的高度评价!在82楼上的帖子:“含中英文地名的小圆戳从“二格式”到“腰框式”、再到“三格式”,的确“非常科学”,也需要“理解”,清邮路先生在《华邮网》上虽喧哗耍油,却也道出了真谛。” [/SIZ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9 18:19:02编辑过]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以下是引用[I]清邮路[/I]在2009-1-8 22:14:16的发言:[BR]您非常科学的理解了它的真谛。
噢!原来在本话题中首先提“真谛”的 还是清邮路先生自己。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在下既不喧哗也不耍油。只是石教授的这个命题太大太深,实在是需要大量资料和实物来加以佐证的。我们集戳,不仅仅是收集地名,不光光是收集使用日期,戳的信息还包括墨色,不同日期的戳型大小,地名变更,几种戳式的同时使用,它们从何时起到何时止?历史背景?职责区分?这一系列等而下之的问题引着我们去发现收集比较和研究。我只是认为,这样的收藏意义比给戳起外号有趣得多!
王 骏

TOP

我们集戳,不仅仅是收集地名,不光光是收集使用日期我只是认为,这样的收藏意义比给

赞成老师的想法[E[EM17]M17]
huifeng@pt.lu
Hang huifeng
43 rue de stadtbredimus
L-5570 REMICH
Luxembourg

TOP

欢迎清邮路先生回归正题,理解大家在网上也有时开开玩笑,当不得真!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我们集戳,不仅仅是收集地名,不光光是收集使用日期 我只是认为,这样的收藏意义比给戳起外号有趣得多!   Post By:2009-1-9 20:02:31 赞成老师的想法[EM17]       我想说:集戳不仅仅是为了收藏各种邮戳,还需要研究各种邮戳。——即:不光要研究邮戳的形态(大小、戳式、戳色),还要研究各种戳式之间的联系和进化(发展)关系——当然这里我们存在分岐——清邮路和老邮迷先生对“给戳起外号”不感兴趣,麦会长好像也对邮戳之间是否存在发展规律持保留态度——这都是正常的,学术问题、各抒已见。希望继续讨论下去,但最好直话直说,不要转弯抹角。从本贴开贴以来的看贴和跟贴的人数来看,本贴深受广大邮友关注,不要辜负了大家——小圆戳究竟存在进化和发展规律吗?存在什么样的规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9 22:46:17编辑过]

TOP

我个人认为是没有的!因大清邮政的原意就是小园戳是国际的!腰框戳(还有干支戳)是国内的。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以下是引用[I]麦国培[/I]在2009-1-9 22:48:06的发言:
我个人认为是没有的!因大清邮政的原意就是小园戳是国际的!腰框戳(还有干支戳)是国内的。
      我个人认为“二格式中英文(公元编年)小圆戳”、“三格式全中文(干支编年)小圆戳”与“腰框式中英文(干支编年)小圆戳”三者之间存在进化(发展)关系——为了官办邮政适应广大公众需要,促使了三格式全中文日戳的诞生,而全中文日戳的地名不易与国际接轨,因此又促使了腰框式中英文日戳的面世,后又改为腰框式英中文日戳。此过程充分说明了这几种邮戳相互之间存在着进化或发展关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9 23:14:31编辑过]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jrshi在2009-1-9 23:12:23的发言:
      我个人认为“二格式中英文(公元编年)小圆戳”、“三格式全中文(干支编年)小圆戳”与“腰框式中英文(干支编年)小圆戳”三者之间存在进化(发展)关系——为了官办邮政适应广大公众需要,促使了三格式全中文日戳的诞生,而全中文日戳的地名不易与国际接轨,因此又促使了腰框式中英文日戳的面世,后又改为腰框式英中文日戳。此过程充分说明三者之间存在着进化或发展关系。

我个人不认同此点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