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13939# williamzhang


   红印花贴大四分的明信片,我翻完一本华目,只数到了11件,其中最早也是1898年11月的,而且销大圆戳的好像就两件,大部分时间都比较晚。事实上,华目统计贴大四分的封片74件,而寄国外的红印花明信片67件,都属于红印花封片中较少的品种,更不用说两者叠加。如果是真品,价格再高一些也是非常正常的。

   关于福州客邮局,我看到的文章写英国在福州开办客邮局时间较早,1866年开始使用带地名的戳记,不过是全英文的。如果封上这个中英文戳是民信局,那应该是兼营华洋业务,否则没有必要用两种文字,又因为用了福州府的称谓,只能是清代的,您说对吗?但是民信局的话,为什么戳上用了福州府的地名而不是民信局的局名,似乎不太符合商业常规,倒更接近官方的做法?但是综观清代官方邮戳,类似阴文双圈中英文无日期的邮戳非常少见,《中国邮戳史》只记载了山东个别地方曾经有类似戳记(且用了局名登州邮政局和青州邮政局,而不是地名),可惜我对福州的邮史不太了解,这件封上线索又少,收件人名字我看不懂,封上方勉强辨认出引号里似乎是Carthage,没法深究下去了。
朱宁 联系方式:qinglan8888@foxmail.com
研究清代实寄封片

TOP

回复  williamzhang

老张, 这个是很早期的福州中英戳记。 记录中屈指可数。如果是真品, 买家可就发了 ...
石叻侯 发表于 2020-7-27 20:22


     请问这段资料的出处?特别是其中提到对这个戳记进行讨论的Webb,能否介绍一下?
朱宁 联系方式:qinglan8888@foxmail.com
研究清代实寄封片

TOP

本帖最后由 bluesky8888 于 2020-7-30 05:32 编辑

回复 13947# williamzhang


   是的,我看到这件封时也认为非常好。一个是戳好,有双圈干支戳和碑型戳、还有两个挂号戳,邮路清晰完整;另一个是票好,作为挂号邮件,贴的票数量比较多,唯一奇怪的是当时挂号费应是5分,而封背两枚2分邮票销挂号戳的似是用于挂号费,共4分;第三是封好,红条挂号封寄国内,书法也很好。综合起来这件封整体给人非常漂亮的感觉,特别抓人眼球。
朱宁 联系方式:qinglan8888@foxmail.com
研究清代实寄封片

TOP

回复 13949# williamzhang


   1900年起铁路通至牛庄,因此牛庄至北京是可以火车直达的,天津也在同一条铁路线上。寄上海的话,应该是先经牛庄由铁路至旅顺,再走水路到上海。
朱宁 联系方式:qinglan8888@foxmail.com
研究清代实寄封片

TOP

本帖最后由 bluesky8888 于 2020-8-1 11:27 编辑

回复 13951# williamzhang


   张先生,您有很多好封片啊!干支日戳是中国邮政中国化的体现,自1904年开始启用,使用时间一直延续至民国建立之后,当然由于地域不同,各地是否沿用清代邮戳及使用时间是不同的。按清政府规定该型戳应用于国内信件(国际信件由各邮政总局继续加盖原有的中英文小圆戳),各邮政分局不再需要使用中英文小圆戳,应同时缴退相应邮戳,但事实上这个规定没有严格执行,在实际操作中混用的情况并不少见。您这件封上,福州总局用了中英文日戳,而其下属各分局都用了新下发的干支戳,这就是邮政历史的见证。
朱宁 联系方式:qinglan8888@foxmail.com
研究清代实寄封片

TOP

回复 13953# williamzhang


   您说的对。这件实寄封邮路非常清晰,沿途各局戳记完整且丰富,又是干支戳启用早期,与中英文小圆日戳同存,非常明确地展示了福州总局执行新邮政规则的情况。在新旧交替时期,总会出现有鲜明特色和历史意义的封片。
朱宁 联系方式:qinglan8888@foxmail.com
研究清代实寄封片

TOP

之前讨论过的那件安庆寄广州红条封出现在eBay啦,这次有清晰大图了:


朱宁 联系方式:qinglan8888@foxmail.com
研究清代实寄封片

TOP

回复 13960# williamzhang


   eBay item number:353157595356
朱宁 联系方式:qinglan8888@foxmail.com
研究清代实寄封片

TOP

回复 13965# williamzhang


   张先生,正如翁先生所指出的,这件红条封从安庆到广州是通过民信局寄递的,如果封背所书退回理由确实,那应当是到广州投递时发现收件人已回安庆,此时最合理的退寄方法,一是原路退回,二是在当地重新投递。采用第一种方法,则仍由民信局经手,不应出现慈寿邮票;采用第二种方法,则应于广州投递,何以慈寿邮票以上海海关日戳销票,却没有一点广州邮局收寄的痕迹呢?况且,有了清晰大图,慈寿邮票左下角那个邮戳痕迹非常明显,很可能是其他邮戳加盖残留,更显得与整件封格格不入,后贴邮票的痕迹很重。
朱宁 联系方式:qinglan8888@foxmail.com
研究清代实寄封片

TOP

回复 13968# williamzhang


   第一件谭尾街戳边有一个似是福州干支戳,如果没错的话说明国内国际信件用不同邮戳这个规定确实执行得很随意。另外我注意到,虽然这两封信之间隔了八天,但到达新伯利港的时间却是同样的,说明当时邮政的效率还比较低,邮程长短有很多不确定性。不知福益华医生本人是否清楚,如果明知这种情况还积极写信的话,就更体现出他倾诉的急切心情。这一系列信放在一起,串起了福益华医生当时四处行医的生活轨迹,确实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朱宁 联系方式:qinglan8888@foxmail.com
研究清代实寄封片

TOP

回复 13971# williamzhang


   第一件封上福州干支戳的日期为甲辰年六月九日,即公历1904年7月21日,与邮票左下角之法国邮戳日期一致,说明这封信并不是通过上海中转,而是在福州上船的。我没有研究过福州国际邮路,不知这样处理是否因为这封信是寄到雅基马,而福州到西雅图有直达轮船所以较为方便的缘故呢?   第二件封紫色戳我也认为是上海的日本客邮局戳,应该是通过日本客邮局寄递的。
朱宁 联系方式:qinglan8888@foxmail.com
研究清代实寄封片

TOP

回复 13976# 肖万里


   是的,天下无巧不成书,往往事实比小说更离奇,只是这种奇事恐怕很难验证罢了。而且这封其他方面都很漂亮,我看ebay上关注的人也不少,说不定最后也能拍个高价出来。
朱宁 联系方式:qinglan8888@foxmail.com
研究清代实寄封片

TOP

本帖最后由 bluesky8888 于 2020-8-7 07:43 编辑

回复 13975# williamzhang


   张先生,我大概了解当时日本靠着较低的价格几乎垄断了中美航线,福州寄美国,绝大多数是经日本客邮局中转,但我找了一下,偶尔也有经福州法国客邮局中转的(1901、1904、1907等年份均有),而这样的封似乎都没有再盖上海中转戳,所以我猜测是否这是因为法国客邮局的习惯做法,而与实际航线并无关系?另外,由于前述业务为日本垄断的关系,经法国客邮的是否较为珍稀?
朱宁 联系方式:qinglan8888@foxmail.com
研究清代实寄封片

TOP

肖先生好! 您送给我的邮书是《中国清代邮票目录》,里面有客邮和商埠票, 书后面也有一些清代邮戳,对 ...
williamzhang 发表于 2020-8-7 20:11



   张先生,我给您邮箱里发了一份《中国邮戳目录》的电子书,您可以先应急用着,以后再慢慢找机会买纸书。此书是张恺升将《中国邮戳史》全书去除封片实例后缩减而成,共600多页,由于印数不多而参考价值高,公开售卖数量极少,价格也很高,加上书的重量大,如果您急于求购,可能不是很划算,不如请相熟的邮友帮您留意各类拍卖信息。
朱宁 联系方式:qinglan8888@foxmail.com
研究清代实寄封片

TOP

回复 13993# williamzhang


   张先生,我与您有同感。干支戳之前使用小圆戳的邮局,只略多于100处,而干支戳启用时,已有392个邮局。可见,1904年伴随着全国换用干支戳的,是大清官局邮政网络经过数年积累和开拓,终于开始走向全面深化和规范化的历史性阶段,这从邮政业务角度来讲当然是进步的,但从集邮角度来看,少了很多奇趣。各类戳式和戳色最丰富的,恰是1902至1903年官局不断拓展网点和邮路的时期,一方面相比建立初期,各类分局和代办数量增多,用戳增多,另一方面由于各邮界总局的自行其是,不同地方都有各自鲜明特色,不像后来那么整齐划一。这之后封片上盖戳的数量也少了很多,可能与业务量的快速增长有关。所以1902年到1903年,出现了很多从邮戳欣赏角度来看非常漂亮的封片,比如椭圆戳、碑型戳、日月戳以及青、蓝、绿、紫、红等各种戳色。
朱宁 联系方式:qinglan8888@foxmail.com
研究清代实寄封片

TOP

回复 13995# williamzhang


   张先生,这件封如是真品,对买家固是喜事,对卖家却是亏大了。官局开办早期红印花、小龙加盖、慈寿加盖(且加盖版别不同)混贴的的信封少之又少,更别说还是挂号信件。但这样的珍罕品出现在专业拍卖会也就罢了,随随便便上eBay,又3500美金就拍出,若不是卖家遭难急于变现,恐怕就有伪品的大风险。仅从图片来看,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考虑:一是这封挂号信编号为6,这个数字太小,上海作为全国邮政中心,业务繁忙,挂号信到5月底只发出6封?二是销票的上海海关戳,从几个正盖戳上年份字钉完全低于底部shanghai之字母I来看,应该是《海关日戳》书中所录C3或C4型戳式,但字体和花饰又有点不像,特别是邮戳盖销位置比较特别,贴这么多邮票还非常认真一个个盖全戳,这些戳有无问题需要仔细鉴别;三是这件国内挂号信邮资不符,混贴很刻意,应该一开始就是奔着制作集邮品去的,又是寄给福州海关工作人员,可以查一下此人情况,看是否合理。
朱宁 联系方式:qinglan8888@foxmail.com
研究清代实寄封片

TOP

本帖最后由 bluesky8888 于 2020-8-10 21:31 编辑

回复 13997# williamzhang


   是的,动辄上万美元的古封,我也只是抱着学习的目的看看罢了。关于此封,上一帖因来不及查资料,仅是提出几个疑点。之后翻了一下关目,确认1897年5月间上海寄出的挂号信,编号应至少在一百多号,因此这件封上6号肯定是有问题的(顺便一提,关目中有些从上海寄出的信封,寄出日期在前,挂号编号反而大于之后寄出的,而且差了不少,不知何故?)。另外,一张信封上贴三枚以上邮票,再逐枚邮票盖海关日戳全戳的奇特销票手法,1897年关目中只出现了三件,其中福州寄出两件,上海寄出一件,且贴票数目都比此封要少。再加上这件封上的海关日戳存疑,我认为伪品应该是可以下结论的。
朱宁 联系方式:qinglan8888@foxmail.com
研究清代实寄封片

TOP

回复 14000# williamzhang


   是的,这张邮票在上面,拍卖公司应该都不会收,今后难以再流通,能到这个价位算不错了。
朱宁 联系方式:qinglan8888@foxmail.com
研究清代实寄封片

TOP

本帖最后由 bluesky8888 于 2020-8-12 14:12 编辑

回复 14004# williamzhang


   张先生,按黄建斌《大龙信封存世考》的说法,大龙信封带挂号戳记的,存世仅见两件,带这个天津一号挂号戳记的,仅见一件封面残片。哪怕这本书出版较早,近年又有新发现,但应该也不出一掌之数,更何况又是大小龙混贴和小龙邮票首年实寄,所以您说的对,真的是好便宜!问题是这件封上有很难解释的疑点:一是封背的北京海关日戳,在《海关日戳》及何沐源《小龙邮票》书中均有1886年这个戳的清晰彩图,其中有两个特征与这件封上的不符:一个是书中月份字钉字体较纤瘦,最后一个字母大体与下方年份字钉中第一个数字齐平或略微超出一点,而这件上的字体偏宽,超出甚多;再一个是书中年份字钉“86”中的“6”的位置相较“8”略微上抬,而这件封呈现的是“6”相较“8”下降,完全相反。二是这件封正面天津海关日戳处有破损,难以细究,仅以挂号戳和地名戳而论,因戳式较简单,比较难辨别真伪。但《大龙信封存世考》记载的1886年7月和9月都有天津寄出邮件,戳色均为黑色,那件仅有的天津挂号戳封面残片,戳色也是黑色,书中推测为1886年信封,而这件8月份的封上天津邮戳都是蓝色的;另外,黄建斌在另一本《大龙邮票集锦》中有盖天津一号挂号戳全戳的大龙邮票,这个一则说明挂号戳盖挂号费邮票的做法在天津至少部分得到执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发现该戳与大龙邮票票幅的大小关系,再对比这件封上的挂号戳,似乎略微短小了一点。再者,早期挂号封除了盖戳外,一般仍需手写挂号标记并注明编号,或有仅具其一者,但两者都不具备就不合常理。最后还是那句话,这样的稀世珍品,放在哪个拍卖会都可以印在拍卖图录封面上,为何默默无闻上传eBay来交易,自跌身价呢?
朱宁 联系方式:qinglan8888@foxmail.com
研究清代实寄封片

TOP

回复 14007# chang003


   有个别走眼很正常,但经常出现疑问品,还是这种任何人都会认真对待的高值古封,让人不敢相信卖家毫不知情。
朱宁 联系方式:qinglan8888@foxmail.com
研究清代实寄封片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