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福建客邮史

今天收到麦会的中国邮史第4期,其中拜读了张永浩先生的福建省特式不常规邮戳一文,其中的图1出现了一个法国在福建客邮戳,以前甚少关注,今天查了下有关的文章,供大家分享,欢迎同好补充。
黄炜 中国邮史会员  13622834388
邮交天下,诚信至上,友谊第一,心怡永在Q:14349877  hw24@21cn.com
淘宝店:
http://stampshow.taobao.com 全新改版,欢迎光临

引自爱丁堡归客博客

在闽英国“客邮”初探



      

    差不多10年前,因为一个特殊的缘分,笔者接触到了一大批外国在华“客邮”邮品,因此开始了“客邮”的研究之旅。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关于“客邮”研究,其实曾经有过各种的纷纷扰扰。有人曾经认为它和中国邮政史毫不相干,因此对它采取了不管不顾的态度,这样的结果是,我国集邮者对于“客邮”的研究用力不多。然而,从历史现实看,“客邮”毕竟是出现在中国大地上的最早的现代邮政系统,它始终伴随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比起后期的商埠邮政、海关邮政乃至于迟到19世纪末期才成立的中国国家邮政,它无疑是一个发端,是一个推动。因此,它理应是我国邮政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邮政史研究者无法绕过去的铁的历史,尽管对于中国人来说,作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客邮”的存在始终是我们心头抹不去的痛!

“客邮”的发端是因为英国的对华侵略,最早的“客邮”出现在1842年《南京条约》签定后的五个通商口岸,而在这五个通商口岸中,福建居有其2,即福州、厦门。因此,在福建的“客邮”也是外国在华“客邮”存在时间最长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福建也是我国现代邮政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本文仅就在闽英国“客邮”作若干研究和探讨。



在闽英国“客邮”的设立和撤销

1842年8月29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被迫开放上海、福州、厦门、广州、宁波为通商口岸。1844年4月16日,英国政府决定,派驻中国各通商口岸的领事为英国在华邮局的代理人,英国政府的公告称,“凡有领事驻节之口岸,收到邮件时,应即连同收费清单,送交该地领事,收信人应向该地领事指定之部门交费领取邮件。该地领事,亦将设立邮政信箱,接收邮件,以便递送香港”。同年,英国先后在包括福州和厦门在内的5个通商口岸设立了领事邮政代办所,最早设立的领事邮政代办所直属于伦敦的英国邮政总局。这就是在闽英国“客邮”的开始。

1860年,英国政府将设在我国的上海、福州、广州、厦门、宁波、广东黄埔、汕头等各处邮政代办所(在华邮局)全部划归香港邮局领导。泛西伯利亚铁路开通后,为了控制在华邮局的费用,1911年元旦,英国各在华邮局统一收归英国邮政总局管辖。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代表提出了撤销各国在华邮政机构的正义要求,遭到无理拒绝。1921年6月7日,中国政府外交部照会英、法、日、美四国,要求撤销四国在华一切邮政机构。在中国人民的反复抗争和要求下,1922年2月1日,在华盛顿召开的太平洋会议通过了撤销外国在华邮政机构的议案,于是,同年11月30日,包括福州、厦门英国“客邮局”在内的各处外国邮政机构全部关闭。在闽英国“客邮”宣告终结。

在福州的英国领事邮政代办所设立于1844年6月,地点在当时英国福州领事馆所在的南台鸭姆洲租赁民房内。1845年2月随同英国福州领事馆迁到仓前山的乐群路3号。1922年11月30日,在福州的英国“客邮局”宣布歇业。

在厦门的英国领事邮政代办所设立于1844年11月,1876年扩展为两个邮局:一个设在厦门鼓浪屿,一个则在厦门本岛。设在厦门鼓浪屿的英国邮局在英国厦门领事馆内,地点在鹿礁路。而设立在厦门本岛的英国邮局则位于厦门海后滩“德记”洋行楼下。1922年11月30日在厦门的英国“客邮局”全部关闭。厦门英国“客邮局”还曾担负与设在台湾的各英国邮局交换邮件的任务,当时台湾的交换邮局是设在英国打狗领事馆内的英国邮局。(打狗是今高雄的旧称)

另外,曾经有研究者称,1870年英国福州领事馆在马尾马限山设立领事分馆后,也曾在马尾设立邮政代办所,但至今未见有关资料和实物。也有人曾经指出作为外国人避暑度假胜地的福州鼓岭和连江川石岛曾经存在过英国邮局,就目前所能看到的档案资料看,似乎并无丝毫踪迹。虽然如此,仍在此录以存证,留待同好继续寻找、查证。



在闽英国“客邮”使用的邮票



在闽英国“客邮局”使用的邮票种类很多。

从目前看到的实物看,在1862年以前,在闽英国“客邮”使用的邮票多是英国本土的邮票。有不少信件未贴用邮票,而是直接加盖有关戳记或者贴上预先加盖戳记的签条后转交香港邮局递送。

1862年12月8日,香港开始单独发行邮票,首套邮票采用当时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头像为图案。从此后,在闽英国“客邮局”收寄的所有邮件都使用香港邮票。1917年2月1日起,英国邮政在香港乔治五世国王头像邮票上加盖英文“中国”(“CHINA”)字样,交给各在华英国邮局使用,这种加盖邮票一直使用到英国在华“客邮”关闭。1864年10月15日起,所有在华英国邮局收寄的信件被要求都必须贴用香港邮票。

在福州英国“客邮局”使用过的香港普通邮票有93种,其中维多利亚女王头像邮票47种,爱德华七世国王头像邮票37种,乔治五世国王头像邮票9种。另外,还使用过2种维多利亚女王头像图案印花税票(当作邮票用)和1种邮资明信片。

在厦门英国“客邮局”使用过的香港普通邮票有103种,其中维多利亚女王头像邮票55种,爱德华七世国王头像邮票36种,乔治五世国王头像邮票12种。另外,还有4种维多利亚女王头像图案印花税票(当作邮票用)和2种邮资明信片。



在闽英国“客邮”的邮戳



在闽英国“客邮局”的戳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研究项目。

在英国开办在华邮政早期,除了厦门外,其他通商口岸的英国邮局收寄的信件贴用的邮票不盖销,而是统一送往香港加盖“B62”杀手戳后发往前程。1866年起,上海和宁波的英国“客邮局”开始使用标注有当地地名的邮戳,这种做法很快扩展到其他在华英国邮局。

在福州的英国“客邮局”先后使用过5种盖销邮戳:

1)1873-1884  “F1”直式杀手戳:长椭圆形,戳高2.5厘米,戳宽2厘米,上下各4道横线,中间为戳号“F1”,蓝色或黑色;

2)1866-1905  “福州府”单圈弧形地名小圆戳:邮戳直径2厘米,上边一圈弧形文字为英文“FOOCHOWFOO”(意为“福州府”),中间3行文字依次为戳号(目前仅见“A”戳号)、日期(英文月份简写+日期)、年份(公元年份后两位),仅见黑色

3)1894-1917  “福州”单圈弧形地名圆戳:邮戳上边一圈弧形文字为英文“FOOCHOW”(意为“福州”),中间3行文字依次为戳号(目前已知戳号有“A”、“B”“C”“D”“E”)、日期(英文月份简写+日)、年份(公元年份后两位),仅见黑色。这种邮戳又分为两种规格,一种直径2.5厘米,一种直径2厘米。

4)1906-1910  双圈地名在上圆形邮戳:邮戳外圈直径2.5厘米,内圈直径1.5厘米。外圈上半部为地名“FOOCHOW”字样,下半部为英文“BRITISH. P. O.”(意为“英国邮局”),内圈3行文字依次为戳号、日期(日+英文月份简写)、年份(公元年份后两位),仅见黑色

5)1915-1922  双圈地名在下圆形邮戳:邮戳外圈直径2.5厘米,内圈直径1.5厘米。外圈上半部为英文“BRITISH. P. O.”,下半部为地名“FOOCHOW”字样,内圈3行文字依次为钟点(时间+上午下午简写——即AM和PM)、日期(日+英文月份简写)、年份(公元年份后两位),仅见黑色

在厦门的英国“客邮局”先后使用过6种盖销邮戳:

1)1858-1967  厦门已付小圆戳:单圈圆形邮戳,邮戳直径2厘米,顶部为英文地名“AMOY”(意为“厦门”,是根据闽南语发音翻译的),下部为英文“PAID”(意为“已付”,即邮资已付的意思),中部3行文字依次为戳号、日期(英文月份简写+日)、年份(公元年份后两位)。这种邮戳在所有英国在华邮局中只有厦门在使用。仅见黑色

2)1869-1882  “A1”直式杀手戳:长椭圆形,戳高2.5厘米,戳宽2厘米,上下各4道横线,中间为戳号“A1”,仅见黑色

3)1876-1884  “D27”横式杀手戳:长椭圆形,戳高2厘米,戳宽2.1-2.2厘米,上下各3道横线,左右各两道弧线,中间为戳号“D27”,仅见黑色

4)1867-1922  单圈弧形地名小圆戳:邮戳直径2厘米,上边一圈弧形文字为英文“AMOY”,中间3行文字依次为戳号(目前见有“A”、“B”和“C”戳号)、日期(英文月份简写+日期)、年份(公元年份后两位),仅见黑色

5)1876-1894  单圈横式地名小圆戳:邮戳直径2厘米,邮戳内4行文字依次为戳号(目前见有“A”、“B”和“C”戳号)、地名英文“AMOY”日期(英文月份简写+日期)、年份(公元年份后两位),仅见黑色

6)1913-1922  双圈地名在下圆形邮戳:邮戳外圈直径2.5厘米,内圈直径1.5厘米。外圈上半部为英文“BRITISH. P. O.”,下半部为地名“AMOY”字样,内圈3行文字依次为钟点(时间+上午下午简写——即AM和PM)、日期(日+英文月份简写)、年份(公元年份后两位),仅见黑色

除了盖销邮票使用的地名邮戳外,福州和厦门的英国“客邮局”使用的挂号邮戳、椭圆形补销邮票邮戳也都有所区别。



在闽英国“客邮”的几类邮品

   

研究收集在闽英国“客邮”的邮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比较多见的是盖销有“客邮局”邮戳的香港邮票,根据其邮票本身的价值和盖销的邮戳品相而价格各异。

在闽英国“客邮”的邮品中有几类邮品收集难度很大,而且价格不菲。

1)就邮票而言,比较难得的是加盖有“客邮”所在地邮戳的一些罕票,包括:

A.福州:维多利亚女王头像邮票18仙淡紫色、1880年维多利亚女王头像加盖改值邮票等;

B.厦门:1862年维多利亚女王头像无水印邮票、有水印维多利亚女王头像96仙深褐色(这是所有英国“客邮局”使用邮票最难得的,吉本斯目录标价1000英镑)

在福州、厦门英国“客邮局”使用的香港邮资明信片也都很难得。

2)就实寄封而言,福州、厦门英国“客邮局”实寄封都是不错的收藏品。其中最为难得的是1864年强制使用香港邮票以前的实寄封,笔者十年间见过者不过3件,最便宜的一件在拍卖会上的起价也是大几万英镑。而使用各种杀手邮戳的实寄封则次之。邮戳清晰、邮路明确的福州、厦门英国“客邮局”实寄封也并不多见。

3、就邮戳而言,各国集邮者所寻觅和钟情的无非两种,一是各种邮戳启用早期或者末期的邮戳;二是比目前已见发现的邮戳日期早或者晚的邮戳,比如厦门英国“客邮局”使用的第6种邮戳,档案记载启用时间为1913年,而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邮戳也只是1916年的。对于英国在闽“客邮局”的邮戳,也许常常无意中就会有新的发现。





后记——一个尚待开发的邮政史研究“处女地”



根据史料记载和实物佐证,除了英国外,日本在福州、厦门,法国在福州、福州船政局、厦门,德国在福州、厦门,都曾设立过邮局。这些邮局设立的情况、使用的邮票、行用的戳记、信件的邮路等情况,多有不详。因此,在闽外国“客邮”这块邮政史研究的“处女地”还有很多谜团有待揭开,我们期待着福建集邮者的努力。
黄炜 中国邮史会员  13622834388
邮交天下,诚信至上,友谊第一,心怡永在Q:14349877  hw24@21cn.com
淘宝店:
http://stampshow.taobao.com 全新改版,欢迎光临

TOP

黄炜 中国邮史会员  13622834388
邮交天下,诚信至上,友谊第一,心怡永在Q:14349877  hw24@21cn.com
淘宝店:
http://stampshow.taobao.com 全新改版,欢迎光临

TOP

这么快,真好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回复 4# 麦国培


    呵呵,上面引的这个就是我的论文呵呵

TOP

学习一下好文。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