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清二次片北京寄瑞士达沃斯转寄慕尼黑

此是赵涌拍出的一个清二次片,成交价在8000元左右,从北京挂号寄出,通过法国客邮寄瑞士达沃斯,后转寄慕尼黑,慕尼黑有三个落戳,不知何意有三个中转戳,最后好像还有一个戳看不清(在中上部),欢迎大家点评和指点。


ArkBD7ED.jpg
ingV43IX.jpg
黄炜 中国邮史会员  13622834388
邮交天下,诚信至上,友谊第一,心怡永在Q:14349877  hw24@21cn.com
淘宝店:
http://stampshow.taobao.com 全新改版,欢迎光临

按照麦会的说法,挂号明信片少见,所以价格高。
我觉得德国落地戳,有几个的还是比较常见。估计一个先是发到大邮局,盖了一个戳,然后再转到地方小邮局,然后再盖了一个戳。纯属个人臆断,没有证明。
就象某些封片上既有上海小圆戳,也同时有其他的上海戳

TOP

邮资多贴1分。同时这个挂号戳,不是中国邮政的吧?(张目中没有找到)如果中国没有挂号,国外邮局为何要挂号?

TOP

片的正面除右下角有一枚方形邊框掛號戳外,右上角那枚紅色戳是否也是掛號戳?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18 5:39:46的发言:
片的正面除右下角有一枚方形邊框掛號戳外,右上角那枚紅色戳是否也是掛號戳?

应该是吧,那个看上去像中国的挂号戳。

TOP

恕我冒昧,现实生活中,真的会有人要求明信片挂号吗?我觉得应该是集邮人有意而为之的。
我越来越象fred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18 5:55:30编辑过]

TOP

在那個時代,一般平民若與遠方親友互相通訊,惟一途徑是通過書信傳情,就如我國古詩亦有云:風火連三月,家書扺萬金。何況游子在一個對西方人陌生的國度裡,寄一張明片,報一個平安,多付一個掛號費用,應該會有一些人願意的。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18 6:59:44的发言:
在那個時代,一般平民若與遠方親友互相通訊,惟一途徑是通過書信傳情,就如我國古詩亦有云:風火連三月,家書扺萬金。何況游子在一個對西方人陌生的國度裡,寄一張明片,報一個平安,多付一個掛號費用,應該會有一些人願意的。

如果真的是家书抵万金,为什么,很多明信片背后都是空空的呢。而且这封信连家里的地址都没有写对。再退一步,如果有一些人会愿意多付一个挂号的话,现在这个片能买这么高的价格吗?明信片这种毫无隐私可言的通信方式,对于西方注重个人隐私的国度而言,只可能是书写一些无关痛痒的琐事。寄信人贪图无非是方便和便宜。再说一封挂号信,也不过多加6分(既然寄信人不在乎10分的挂号费用,再多出6分也应该并没有任何困难),可以寄几页纸的家书同时保护自己的隐私,难道不是更加合理的选择吗?

TOP

这片与八国联军在北京有关,可能也是假的.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fred在2008-7-18 7:37:12的发言:

这片与八国联军在北京有关,可能也是假的.

01年6月拳匪已平,条约已经签订。大清邮政正常工作,完全合情合理呀

TOP

明片有兩種,一是官片,另一是私片。私片比較容易理解,固為背後印有圖片,可作遊歷見聞告知親友;而官片背頁留白的,若是掛號郵寄,集郵品的機率頗高。但是有多少這類背頁留白的掛號片存世?請怒個人孤陋寡聞。還有,現代人對私隱的理解與一百年前的是有分別的,很多明片都是寫得密密麻麻,加上寄明片的多是傳教士,這些明片都是由其堂會提供給神職人員使用。當然,我不會排除掛號的集郵品,只是提出掛號的明片,不是必然的是集郵品。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以下是引用fred在2008-7-18 7:37:12的发言:

这片与八国联军在北京有关,可能也是假的.

Fred朋友未曾在中國歷史、地方誌或世界史中記載過,您的存在是存有很大的疑問。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条约未签,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签的辛丑条约.当时英军战领北京到山海关铁路.如寄信即便是中国人也要通过各国军邮或客邮局办理.经铁路有时还要买加盖BRA邮票加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18 8:39:09编辑过]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18 5:39:46的发言:
片的正面除右下角有一枚方形邊框掛號戳外,右上角那枚紅色戳是否也是掛號戳?

是的,红色那个戳就是北京挂号戳

黄炜 中国邮史会员  13622834388
邮交天下,诚信至上,友谊第一,心怡永在Q:14349877  hw24@21cn.com
淘宝店:
http://stampshow.taobao.com 全新改版,欢迎光临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18 5:54:34的发言:
恕我冒昧,现实生活中,真的会有人要求明信片挂号吗?我觉得应该是集邮人有意而为之的。
我越来越象fred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18 5:55:30编辑过]

是的,说的有道理,特别是明信片仍然要双挂号的,不明白为什么要那么保险的。
但怎么变成像FRED友呢??

黄炜 中国邮史会员  13622834388
邮交天下,诚信至上,友谊第一,心怡永在Q:14349877  hw24@21cn.com
淘宝店:
http://stampshow.taobao.com 全新改版,欢迎光临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18 6:59:44的发言:
在那個時代,一般平民若與遠方親友互相通訊,惟一途徑是通過書信傳情,就如我國古詩亦有云:風火連三月,家書扺萬金。何況游子在一個對西方人陌生的國度裡,寄一張明片,報一個平安,多付一個掛號費用,應該會有一些人願意的。

分析得有一定道理。寄信函好像比寄明信片更加实际。

黄炜 中国邮史会员  13622834388
邮交天下,诚信至上,友谊第一,心怡永在Q:14349877  hw24@21cn.com
淘宝店:
http://stampshow.taobao.com 全新改版,欢迎光临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18 7:21:40的发言:

如果真的是家书抵万金,为什么,很多明信片背后都是空空的呢。而且这封信连家里的地址都没有写对。再退一步,如果有一些人会愿意多付一个挂号的话,现在这个片能买这么高的价格吗?明信片这种毫无隐私可言的通信方式,对于西方注重个人隐私的国度而言,只可能是书写一些无关痛痒的琐事。寄信人贪图无非是方便和便宜。再说一封挂号信,也不过多加6分(既然寄信人不在乎10分的挂号费用,再多出6分也应该并没有任何困难),可以寄几页纸的家书同时保护自己的隐私,难道不是更加合理的选择吗?

估计明信片用挂号的都是有钱人或者外国在华的人员,有一定身份,挂号寄出的明信片见到很多例都是要转寄的,如果非挂号,估计难以收到。只是个人猜测,似乎寄信函更加合理。

黄炜 中国邮史会员  13622834388
邮交天下,诚信至上,友谊第一,心怡永在Q:14349877  hw24@21cn.com
淘宝店:
http://stampshow.taobao.com 全新改版,欢迎光临

TOP

此片邮资多了一分,意义大减!
说穿了,这片邮资可以说是被当作无资片使用了。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fred在2008-7-18 7:37:12的发言:

这片与八国联军在北京有关,可能也是假的.

这个片应该没有问题,从邮戳,油墨,骑缝,字体油墨,落戳,邮资(多1C)都是对的,欢迎FRED友提出有疑问的地方,大家探讨探讨。

黄炜 中国邮史会员  13622834388
邮交天下,诚信至上,友谊第一,心怡永在Q:14349877  hw24@21cn.com
淘宝店:
http://stampshow.taobao.com 全新改版,欢迎光临

TOP

以下是引用fred在2008-7-18 8:38:19的发言:
条约未签,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签的辛丑条约.当时英军战领北京到山海关铁路.如寄信即便是中国人也要通过各国军邮或客邮局办理.经铁路有是还要买加盖BRA邮票加贴.

若果您尊重此論壇的,就應該拿這種態度和討論內容來探討。之前的東拉西扯,不斷騎劫主題,令人失望。

回正題。鐵路被侵佔,並不代表大清郵政在北方的服務停頓,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