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edwardtin 于 2010-7-31 21:10 编辑
回复  edwardtin


    田老师的依据是西北旱路销在张家口或北京之间
我觉得寄信人根本不必要把宁远也 ...
老邮迷 发表于 2010-7-31 19:14

1910年前,當時官方資料應該沒有甚麼西北旱路的郵路觀,只是後人研究郵路時,巧合寧遠出來了一批“西北旱路‘指示封片,後人便稱寧遠至北京的為西北旱路郵路。
另外,個人為甚麼說西北旱路不包括北京至哈爾濱或滿洲里段,地理上很明顯這是中國東北部。再者,郵路指示上,中文用上“西北旱路”及英文“Siberia”應該對應同一國際郵路涵義上。加上當年沒有統一的“西伯利亞”中文譯法,在大量的著作上有譯成“西北利”(05年總論某版、《太原》及《日俄對峙中之中東鐵路》)或“西北利亞”(請參閱回复 198# edwardtin )所以“西北”與Siberia有關。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回复 220# 嘉農
這問題我已在165樓中自問自答了:
05年總論只說:
北京郵路三千二百里,系經南口、張家口以抵歸化城,均系難行之石路。
大家所謂的“西北旱 ...
edwardtin 发表于 2010-7-31 08:11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好贴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嘉农先生提供了绝好的证据。同时中国地理(起码大清至民国至共和国),应该将山西作为华北。
1007312026b9139b8024ec6794.jpg

TOP

论点好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回复 210# alainfang


   起码 有个洋教父和他的中国书童(王前辈对洋教父师爷们的称呼)对西北旱路的理解,但各位前辈们的西北旱路观点(包头到北京)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封片类(哪怕是洋教父的指示章)来证明(到现在看到的都是书上写的难行之石路,旱路,更本没提到西北旱路),所以晚辈觉的神父销在封上的西北旱路章非要说成是他个人的观念呢?难道不是那时多数人对西北旱路的理解(试想一下那时宁远一带教徒5之6千,如果神父对西北旱路的想法是错误的,师爷或书童不会提醒他吗?
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很高兴,有这么多老师和前辈能给我这么多宝贵的意见。
huifeng@pt.lu
Hang huifeng
43 rue de stadtbredimus
L-5570 REMICH
Luxembourg

TOP

神父个人想法,很难说是否有错。神父到底怎么想的,我们也只能从他的实寄封上去逻辑推理。但是我们的逻辑推理是否能对得上神父的想法,又是另外一回事请。况且或许这是师爷或书童的想法,神父只是想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见帮忙写一下中文呢?

TOP

回复 226# 老邮迷
試想想,當年這些偏遠地區有哪些華人會關注中國對國外的郵路?寄國外的主要是洋人,在寧遠的洋人應不會太多,可能也是一兩位傳教士。並且,寧遠就地投送也可能沒有讓當地人普遍使用(曾看資料,很多早期偏遠郵局就地投送是零或數十次服務。),更諻論有甚麼經西伯利亞郵路的觀念?這“西北旱路”郵路指示只可能是當地華民替洋教士想出來的文字玩意,以便對應洋教士的洋文郵路指示“Via Siberia”。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好多资料说了一段邮路,但这邮递中的变故是千头万絮的,。。。。。。
无法还原、、、、、
胡玉江297,palatine Road  Northenden   
manchester   M22  4HH  U K 电话00441619986474
工行乌鲁木齐市经一路分行
6222023002007095550
胡克功

TOP

本帖最后由 嘉農 于 2010-8-1 09:03 编辑

旱路=旱班邮件,西北旱路=西北旱班邮件
请问图片中问号之之疑惑,请各位先进开示.

B-1.jpg (52.53 KB)

B-1.jpg

B-2.jpg (68.58 KB)

B-2.jpg

B-3.jpg (75.28 KB)

B-3.jpg

B-4.jpg (87.32 KB)

B-4.jpg

B-5.jpg (67.73 KB)

B-5.jpg

B-6.jpg (86.87 KB)

B-6.jpg

a-1.jpg (84.89 KB)

a-1.jpg

a-2.jpg (87.14 KB)

a-2.jpg

attachments_2010_08_01.zip (86.54 KB)

歡迎參觀個人的部落格http://blog.sina.com.tw/kiai/
主集:嘉义邮史  副集:传统邮史

TOP

洋文应该是寄信人写的。中文不知道是谁写的,章不知道是谁的。猜测和寄信人有关。

TOP

这上面的西北,请教嘉农先生如何解释?指的是哪里? 同时马差算不算旱路?

TOP

請問嘉農先生,當年寧遠郵局是屬那等級局?看其戳式只有全中文無時刻腰框戳(按1911年郵政供應處通傳第一號所言,使用此類日戳者屬代辦等級),再留心看此局似乎只有一把日戳;這類內陸偏遠小局難道會顧用洋人或懂洋文的華人?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本帖最后由 alainfang 于 2010-8-1 10:04 编辑

不知此旱路是马差还是步差
DSC05416.jpg

TOP

真好玩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本帖最后由 嘉農 于 2010-8-1 09:49 编辑

個人認為馬差算是旱路,
由整個中國地理環境來說西北郵路由從山東之濟南,經鄭州,潼關至陜西之西安抵甘肅蘭州,
,接迪化塔城通西伯利亞鐵道,後因京漢鐵道開通郵路也隨之改變.
後來一般人都會把北京郵路當成西北旱路,個人認為西北旱路應正名北京郵路,
照片 1327.jpg
歡迎參觀個人的部落格http://blog.sina.com.tw/kiai/
主集:嘉义邮史  副集:传统邮史

TOP

那这个旱路是马差还是步差,如何走呢?

TOP

本帖最后由 嘉農 于 2010-8-1 10:09 编辑
请问嘉农先生,当年宁远邮局是属那等级局?看其戳式只有全中文无时刻腰框戳(按1911年邮政供应处通传第一号 ...
edwardtin 发表于 2010-8-1 09:17

田先生您认为那个才是?
照片 1328.jpg 照片 1329.jpg

是左边还是右边.
歡迎參觀個人的部落格http://blog.sina.com.tw/kiai/
主集:嘉义邮史  副集:传统邮史

TOP

難道先生認為那枚手填日戳是寧遠郵局用的?
就算是,也更能指出其規格只屬商舖信櫃更低規格郵政單位。
況且,個人完全相信這枚戳只是教堂之物,是用來通佈教民時的公章,或與鄰近教區通信用時的公文章之類。
再者,可看看下圖,此戳日期所寫是“8.X.08"(08年10月8日),將10月寫成羅馬數字“X”,亦是比利時、荷蘭等地人的習慣。

4297278469442832323.jpg (19.8 KB)

4297278469442832323.jpg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難道先生認為那枚手填日戳是寧遠郵局用的?
就算是,也更能指出其規格只屬商舖信櫃更低規格郵政單位。
況且,個人完全相信這枚戳只是教堂之物,是用來通佈教民時的公章,或與鄰近教區通信用時的公文章之類。
再者,可看看下圖,此戳日期所寫是“8.X.08"(08年10月8日),將10月寫成羅馬數字“X”,亦是比利時、荷蘭等地人的習慣。
edwardtin 发表于 2010-8-1 10:25

全欧美都这样。为何说是比利時、荷蘭等地人的習慣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