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聽聞早期的簡化子是從草書書法上演變出來的。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广 字在一千多年前己有使用!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又聽某人說:
勿將“親情”二字簡化,因有見才“親”,有心“情”才常青。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那这个谜团揭开了没有?
王 骏

TOP

很多迷團!是那個?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又聽某人說:
勿將“親情”二字簡化,因有見才“親”,
edwardtin 发表于 2010-8-1 20:21

打電話不行嗎
飞刀帮帮主
寻找林诗音
-------------
注明,本人意见准确率50%,信则灵不信则不灵。本人卖出物品3个月内无条件退货,如果是赝品1年内可以退货。时间长了我会记不清的

TOP

很多迷團!是那個?
edwardtin 发表于 2010-8-1 20:27



    很多?哪几个?
王 骏

TOP

難道先生認為那枚手填日戳是寧遠郵局用的?
就算是,也更能指出其規格只屬商舖信櫃更低規格郵政單位。
況 ...
edwardtin 发表于 2010-8-1 10:25



    这是天主堂的章。
王 骏

TOP

公沟堰戳内手填日期是用公历日期,DEP是法文出发的意识,很明显这是外国人填写的,可以证明此戳可能是公沟堰天主堂外国人私用戳
工沟堰圆形手填日期戳是工沟堰洋人传教士便于与国外亲人及朋友通信认识寄出时间而私自仿照中国邮戳制造的教堂私用邮戳,不具备销票功能。
可能此精明的洋人的思想已经灌入宁远邮局了,我还觉得他有插手邮局之嫌。
huifeng@pt.lu
Hang huifeng
43 rue de stadtbredimus
L-5570 REMICH
Luxembourg

TOP

tu12.png
请看手填日期前的dep是法文出发的意思,章都销在片的背面和下方,不具备销票功能。
huifeng@pt.lu
Hang huifeng
43 rue de stadtbredimus
L-5570 REMICH
Luxembourg

TOP

首先要感謝老郵迷的寶貴意見,促成本人從新思考早前所謂的”西北旱路“郵路的固有想法,同時亦感謝各位參與討論的師友。

為何“西北旱路“郵路等於西伯利亞郵路

1)個人不反對郵人對:1905年始由北京、南口、張家口、至歸化郵路稱為西北旱路郵路的定義。按官方此郵路應稱為北京郵路。這就如長江水路郵路的名稱,須不是官方正名,但是後人研究郵路時給與這條由成都、重慶、萬縣、宜昌、漢口至上海的郵路生動地冠名為長江水路郵路,讓人一聞“長江水路”,便能具體地瞭解此郵路結構。


2)個人只針對一批由山西寧遠洋教士寄的書信上所標示的“西北旱路”郵路是否與後人所言的西北旱路是同一碼子事情。當然,寧遠郵局設於1906年,是北京郵路(後人稱西北旱路)其中一環。按理,亦是後人所謂的西北旱路其中一環。


3)從現存實物上看
a)在此西北旱路沿途各局中,只有寧遠郵局及只有這批由寧遠公溝堰天主堂寄出郵件才有此手寫“西北旱路”或指示戳。若果此戳是郵局之物,應是郵政單位共識下之郵路指示戳,沿此所謂西北旱路寄出郵件,不論是國內或出口郵件,走此郵路的應會有某數量實物存世,可惜暫未發現其他郵局或寧遠郵局非此天主堂寄出的蓋有此郵路指示戳。故此,個人推測此戳只是教堂刻製,供洋教士方便使用。

b)此郵路指示模式主要是由張家口(前期使用)或北京(後期使用)、西北旱路至大比國(比利時),若果由寧遠至北京是後人所稱的西北旱路,為何指示的卻先經北京,後經西北旱路至大比國?再者,這批實物上寫有“西北旱路”,也有“Via Siberia”英文指示,但是有“Via Siberia”未必有“西北旱路”似乎這“西北旱路”是對應洋文“經西伯利亞”。

c)另一明証是這批書信若是走海路,便沒有“西北旱路”指示。當年由寧遠走海路往比利時,仍須經後人所稱的西北旱路至北京後中轉上海,為何偏偏沒蓋此戳?故此,個人亦藉此類實物推斷洋教士封片上的“西北旱路”沒有必然與後人的西北旱路觀對上關係。

d)封上的中文郵路指示既蓋“至京北”寧遠至北京的郵路是必然地走後人所謂之西北旱路,只須蓋“至京北”或“西北旱路”其中一枚便足夠,為何多此一舉?


4)寧遠是偏遠地區,清未時有那些寧遠人會關注中國對國外的郵路?寄國外的主要是洋人,在寧遠的洋人應不會太多,可能也是一兩位傳教士。並且,寧遠就地投送也可能沒有讓當地人普遍使用(曾看資料,很多早期偏遠郵局就地投送是零或數十次服務。),更諻論有甚麼經西伯利亞郵路的觀念?這“西北旱路”郵路指示只可能是當地華民替洋教士想出來的文字玩意,以便對應洋教士的洋文郵路指示“Via Siberia”。另据早期西伯利亞被譯成“西北利”、“西北利亞”,甚至05年總論亦譯作西北利鐵路”所以Si-ber-ri-a被作成“西北旱路”是有可能的。


5)當年寧遠郵局是屬那等級局?看其戳式只有全中文無時刻腰框戳(按1911年郵政供應處通傳第一號所言,使用此類日戳者屬代辦等級),再留心看此局似乎只有一把日戳;這類內陸偏遠小局難道會顧用洋人或懂洋文的華人?故此推測封上的洋文郵路指示都是寄信人寫的,但恐怕這類地方小局不明,惟有再次找人書寫中文郵路指示或蓋中文戳。


6)經西伯利亞郵路中文指示戳在實物上存多樣性,不單有”西北旱路“、“大俄國鐵路”.還有“哈爾濱至大西洋”,似乎洋文用語較單純了,只用“ Via Siberia”。


“西北旱路”等於西伯利亞郵路的論點只是按寧遠實物而推測,結論亦只是針對寧遠洋教士書信上的“西北旱路”郵路指示。

別外,請問現有郵文著作有關西北旱路的定義是跟据何官方資料,是否有早於1908年前,大清郵政已定義何謂“西北旱路”?
有何實物憑証指出寧遠那批“西北旱路”的意義就是後人所言之西北旱路定義?
再問,若是“西北旱路”是這北京郵路上各郵局公認的郵政述語,為何不見包頭、綏遠、豐鎮及大同局使用“西北旱路”?
再問,長江水路郵路也很知名,為何沿江各局實物未曾出現“長江水路”指示戳?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請問利用航運運戴至滿州里交由西伯利亞鐵路運戴,算不算是西北旱路?
歡迎參觀個人的部落格http://blog.sina.com.tw/kiai/
主集:嘉义邮史  副集:传统邮史

TOP

本帖最后由 流泪的小丑 于 2010-8-2 07:21 编辑

其实嘉农先生和田先生讨论的西北旱路是两回事情。

嘉农先生和TC先生指西北旱路的是现在研究邮路的人对清朝当年 宁远-张家口 这段邮路的称呼
田先生指的是当年那位在宁远的洋大人心目中的西北旱路=西伯利亚铁路

就像中国人说的中国 是指神州大地
研究日本丰臣秀吉历史的人讲的中国是指 当时毛利氏统治下的一块日本地方。
中国地方,汉语亦称为中国地区,是指日本本州岛西部的山阳道、山阴道地区,包含鸟取县、岛根县、冈山县、广岛县、山口县等5个县;面积为31,917.37平方公里、人口约771.8万人。

TOP

文獻記載是'經西比利亞" 非西北旱路.
照片 1335.jpg
歡迎參觀個人的部落格http://blog.sina.com.tw/kiai/
主集:嘉义邮史  副集:传统邮史

TOP

看到这里,感到相当的纠结!
王 骏

TOP

請問利用航運運戴至滿州里交由西伯利亞鐵路運戴,算不算是西北旱路?
嘉農 发表于 2010-8-2 06:24

先生似乎不明白我所指的是狹義的解釋,是針對寧遠洋教士對此中文“西北旱路”的理解。
在廣義上,一般郵友所言的西北旱路或西北郵路與先生所言並無予盾。

另外,先生只會一味發問,卻從不直接回答我的提問,使我頗有點乏味。

最後值得一談的,1909年京張鐵路全線通車,使郵人所謂的西北旱路至張家口後便改用火車運郵至北京,請問這時的西北旱路是否包括北京段?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我来回答田兄的问题,旱班邮路仅仅指步差和马差(直到民国,都是这么称呼的。),铁路算火车邮路,如果西北旱路是西北旱班邮路的缩写的话当火车开通后是不包括北京段的。希望我的回答令田兄满意。

TOP

回复 277# alainfang
還欠271樓的提問!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d)封上的中文郵路指示既蓋“至京北”寧遠至北京的郵路是必然地走後人所謂之西北旱路,只須蓋“至京北”或“西北旱路”其中一枚便足夠,為何多此一舉?
怕路上人不熟悉,多写一个保险
別外,請問現有郵文著作有關西北旱路的定義是跟据何官方資料,是否有早於1908年前,大清郵政已定義何謂“西北旱路”?
没有官方文件,大家约定成俗
有何實物憑証指出寧遠那批“西北旱路”的意義就是後人所言之西北旱路定義?
个人理解不同,应该是两个概念
再問,若是“西北旱路”是這北京郵路上各郵局公認的郵政述語,為何不見包頭、綏遠、豐鎮及大同局使用“西北旱路”?
没有官方文件,大家约定成俗

再問,長江水路郵路也很知名,為何沿江各局實物未曾出現“長江水路”指示戳?
因为我还没有来得及刻,等我刻好了,做一批出来,再告诉您

TOP

本帖最后由 嘉農 于 2010-8-2 08:26 编辑

[attach]225240[/attach]
1:四条直线
2:相连不断
3:通过每个点
4:每个点通过一次
相信每个人画出来的一定不一样,
不识芦山真面目,只缘此山中
每个人都有其不同体会看法.
当然西北旱路不同人会有不同观点看法.
歡迎參觀個人的部落格http://blog.sina.com.tw/kiai/
主集:嘉义邮史  副集:传统邮史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