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和福建人喝茶--文章一大抄

2009年04月04日 11:03
稿件来源:中新网

  一进房间,我就注意到小茶几上一套工夫茶具。起初我还以为这是套房的“豪华设施”之一,或者至少是这家中资酒店的特色,就和许多外国酒店房里的咖啡机相仿。后来我才发现,几乎福州所有的星级酒店都有这种标准用具,不可或缺。

  又比如说那天我去一家报馆交流,会后被带进广告部老大的房里聊天,他桌上就有一个大得占满了整张桌子的茶盘,盘中器皿齐备。我们刚刚坐定,他就开始泡茶,“来,先喝杯茶再说”。然后我去书城和读者见面,到了经理的房间,他劈头第一句话就是:“来来来,先喝杯茶再说”。“先喝杯茶再说”,这大概是我在福州三天里听过最多的一句话。

  福建人喝茶,真是天经地义的一件事。不说安溪铁观音,武夷山上的岩茶和大红袍,哪一样不是佳品?想福州古城名气虽大,榕树虽老,但清末“五口通商”把它算进去也还是够古怪的。比起昔时的泉州,后起的广州,它实在不是个做外贸的地方。但英国人就是看中它离武夷山不远,从茶区运茶到福州的费用比去广州和上海都少得多,所以坚持要在这里开埠通商。毕竟,当时英国人家里最常喝的不是“Earl Grey”和大吉岭,而是武夷的“大茶”(Bohea)与“工夫茶”(Congou)。

  今天,福州人出门在外,最苦的就是喝不上茶。他们认为北方那种大水壶泡出来的液体根本不能叫做茶,杭州人喝龙井的小玻璃杯也绝对不能用来对待铁观音。所以他们发明了旅行装茶具,一个小包包起来,坐火车,住酒店,无往而不利。我没见过这玩意,但他们说这是当地送礼佳品;那怎么就只送我什么纪念银盘呢?可见,我实在不是贵客。

  而且我发现福州人谦虚。听我赞美他们喝茶的文化深厚,相比之下,咱广东人的饮茶实在不是饮茶;他们立刻礼让起来:“哪里哪里,闽南人比我们厉害多了”。原来厦门航空特设航班泡茶服务,飞行途中,空姐会推一架小车出来,当场举行茶艺表演,然后一小杯一小杯地奉客。

  文:郭咏瑶 文章摘自《光华日报》

http://www.fjcns.com/news/2009/2009-04-04/38144.shtml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上文是篇不錯的文章,原本是香港壹傳媒旗下的雜誌《飲食男女》的專欗文章,作者名叫梁文道。現在竟被人移花接木,作者改為郭咏瑤。難道原作者一稿兩投?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好文章转摘一下,没问题的。[em01]
卢长春:第698号会员联系地址:江苏徐州西苑小区艺君花园2号楼3单元302室.卢长春邮政编码:221006联系电话:13151238601大清邮政与集邮网:www.daqingpost.com电子邮箱:lccdaqingpost@126.comQQ号:391781465

TOP

以下是引用卢长春在2009-5-21 10:22:25的发言:
好文章转摘一下,没问题的。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連作者的名字也改了,不專重原創人,並且文章是放在文字傳媒上,似有偷竊別家專媒的財產之嫌。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刚开个玩笑。
不过,现实中这样的事太多了。有时,知名的学者还抄别人的东西呢。[em06]
卢长春:第698号会员联系地址:江苏徐州西苑小区艺君花园2号楼3单元302室.卢长春邮政编码:221006联系电话:13151238601大清邮政与集邮网:www.daqingpost.com电子邮箱:lccdaqingpost@126.comQQ号:391781465

TOP

原創作者另一篇精彩文章,是一樓文章的續篇。

茶 葉 源 於 中 國 , 所 以 全 世 界 各 種 語 言 裏 的 「 茶 」 , 都 來 自 中 國 的 兩 大 方 言 系 統 。 日 文 、 葡 萄 牙 文 、 俄 羅 斯 文 、 土 耳 其 文 和 阿 拉 伯 文 學 的 是 廣 東 話 ; 德 文 、 法 文 、 英 文 與 荷 蘭 文 裏 的 「 茶 」 則 來 自 福 建 話 。 仔 細 看 看 這 些 語 言 的 關 係 , 可 以 看 出 中 國 茶 葉 輸 出 的 路 線 圖 。 比 方 走 海 路 的 那 一 套 , 就 全 是 福 建 腔 , 例 如 英 文 裏 的 「 tea 」 。

英 國 人 喜 歡 福 建 茶 , 很 早 就 把 「 大 茶 」 ( Bohea ) 和 「 工 夫 茶 」 ( Congou ) 奉 為 桌 上 珍 品 。 於 是 我 們 就 能 瞭 解 福 州 這 麼 小 的 一 座 城 市 , 歷 來 都 不 算 是 貿 易 重 港 , 為 甚 麼 偏 偏 會 在 清 末 列 入 通 商 五 口 的 理 由 了 。

「 三 坊 七 巷 」 , 如 今 是 福 州 的 勝 地 , 「 全 國 重 點 文 物 保 護 單 位 」 , 才 四 十 公 頃 的 面 積 , 大 不 過 故 宮 。 但 它 卻 絕 對 當 得 上 「 地 靈 人 傑 」 四 個 字 , 幾 百 年 來 不 知 出 過 多 少 人 才 , 至 今 還 能 在 那 石 板 路 上 感 到 前 朝 的 履 痕 , 古 房 的 簷 角 裏 嗅 得 時 間 的 霉 味 。 到 了 近 代 , 「 三 坊 七 巷 」 就 更 是 不 得 了 , 裏 頭 的 鄰 居 全 是 叱 咤 風 雲 的 人 物 , 戲 台 上 你 方 歸 來 , 我 這 頭 就 預 好 登 台 亮 相 。 林 則 徐 、 沈 葆 禎 、 左 宗 棠 、 鄭 孝 胥 、 陳 寶 琛 、 嚴 復 和 冰 心 , 全 是 這 裏 的 街 坊 。

還 有 林 覺 民 , 他 的 《 與 妻 訣 別 書 》 曾 是 唯 一 同 時 出 現 在 兩 岸 中 文 課 本 的 名 篇 。 其 故 居 自 然 也 是 「 愛 國 主 義 教 育 基 地 」 , 陳 列 了 那 方 有 名 的 手 帕 複 製 品 。 台 灣 的 老 兵 來 了 , 眼 睛 不 好 使 , 看 不 見 上 頭 的 蠅 頭 小 字 , 可 是 他 們 都 會 背 : 「 吾 愛 汝 至 , 汝 幸 而 偶 我 , 又 何 不 幸 而 生 今 日 之 中 國 ; 吾 幸 而 得 汝 , 又 何 不 幸 而 生 今 日 之 中 國 , 卒 不 忍 獨 善 其 身 , 嗟 夫 ! 紙 短 情 長 , 所 未 盡 者 尚 有 萬 千 … … 」 。 一 邊 背 他 們 一 邊 流 淚 , 才 二 十 多 歲 的 大 好 青 年 , 就 此 絕 命 黃 花 崗 。 而 這 座 老 宅 , 香 港 「 愛 國 商 人 」 李 嘉 誠 本 來 要 拆 乾 拆 淨 ( 他 已 經 買 下 並 且 毀 了 「 三 坊 七 巷 」 整 條 老 街 ) , 只 是 他 要 轉 移 資 金 開 發 睥 睨 故 宮 的 北 京 「 新 東 方 廣 場 」 , 才 留 下 了 拆 剩 的 兩 進 房 。 中 國 呀 , 從 來 都 是 一 個 老 人 埋 沒 年 青 人 的 國 度 。

往 事 太 沉 重 , 國 事 太 傷 心 , 我 們 還 是 說 回 茶 吧 。 話 說 英 國 本 來 也 和 歐 陸 一 樣 , 歡 迎 咖 啡 多 過 茶 。 直 到 十 八 世 紀 初 期 , 荷 蘭 人 在 爪 哇 廣 植 咖 啡 田 , 價 格 遠 遠 低 過 英 國 東 印 度 公 司 營 銷 的 摩 卡 咖 啡 , 搶 去 後 者 絕 大 部 分 的 市 場 。 英 國 人 這 才 轉 移 焦 點 專 攻 茶 葉 , 使 得 茶 葉 價 格 下 降 , 銷 量 大 增 , 成 為 英 國 國 飲 。 十 九 世 紀 中 葉 , 福 州 取 代 廣 州 , 是 中 國 茶 葉 貿 易 第 一 大 港 。 那 時 候 的 「 三 坊 七 巷 」 商 埠 林 集 , 大 茶 莊 之 外 , 還 有 洋 行 銀 樓 櫛 比 鱗 次 , 頓 時 多 了 一 座 座 西 風 洋 樓 。 或 許 是 華 洋 雜 處 的 緣 故 吧 , 福 州 才 出 了 這 麼 多 洋 務 重 臣 , 才 有 嚴 復 這 批 中 國 第 一 代 留 學 生 。 要 等 到 英 國 人 在 錫 蘭 和 印 度 開 的 茶 園 成 了 氣 候 , 福 州 的 華 景 才 稍 稍 色 淡 。 據 說 , 印 度 茶 葉 的 味 道 更 濃 厚 , 適 合 加 糖 加 奶 ; 相 比 之 下 , 武 夷 山 的 茶 還 是 淡 了 點 。

他 們 的 茶 寡 ? 福 建 人 可 不 這 麼 想 。 英 國 人 來 了 又 走 了 , 曾 經 遠 達 澳 洲 美 國 的 最 後 一 班 快 船 也 早 已 停 航 。 他 們 為 力 挽 狂 瀾 的 中 興 名 臣 而 驕 傲 , 也 為 推 倒 清 廷 的 殉 難 烈 士 而 心 碎 。 但 這 盅 茶 , 始 終 是 要 喝 的 ; 並 且 愈 喝 愈 講 究 。 今 天 的 福 建 人 喝 茶 如 喝 葡 萄 酒 , 有 賽 茶 大 會 。 這 個 嘗 一 口 , 說 得 出 是 哪 一 座 山 的 名 品 , 那 年 七 月 雨 水 多 ; 那 個 試 一 啖 , 沉 吟 半 響 , 探 問 「 該 不 會 是 盧 師 傅 炒 的 茶 吧 」 ? 神 乎 其 技 , 令 人 嘆 服 。 我 曾 經 問 過 友 人 , 茶 味 極 品 是 甚 麼 , 他 們 答 曰 : 「 觀 音 韻 」 。 何 謂 「 觀 音 韻 」 ? 只 見 爐 火 香 煙 裊 然 , 朋 友 放 下 茶 杯 輕 輕 搖 頭 說 : 「 說 不 清 , 道 不 明 , 言 語 無 法 形 容 」 。

梁 文 道
資 深 傳 媒 人 及 文 化 評 論 人 , 十 多 年 來 他 寫 過 政 治 、 文 學 、 藝 術 、 書 評 及 樂 評 , 但 他 最 想 寫 的 其 實 一 直 就 是 飲 食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1 10:56:51编辑过]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品着茶,抄着文,挣个钱,出个名,岂不快哉![em79]

张胜武
030002太原市桃园北路8号8-3-501
Email:zhangsw555@163.com
Tel:13935187711

TOP

我自己的思想学习汇报,去年抄前年的,今年抄去年的,抄完不要丢了,明年还要用!
黄俊  (邮编:514021)
联系地址:(挂号)广东省 梅州市公安局
(平信)广东梅州市丽都东路金堡花园4栋401
联系电话:0753-2320230
支付宝(邮箱):hjyx_440062@163.com
农行卡:62284 8142 50160 62513

TOP

呵呵,版权自有,形式主义抄100遍很正常

张胜武
030002太原市桃园北路8号8-3-501
Email:zhangsw555@163.com
Tel:13935187711

TOP

英國人也抄了茶,甚至發揚光大至世界各地,也發展出一系列茶點。論茶仍是中國的為上乘,論茶點,則是後學的多姿多彩。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線,據聞亦是因茶而起。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卖场里的茶店在推销产品的时候,总会倒一杯茶给人品尝。
可惜用的杯是一次性杯,或甚至是冷茶。
茶香里混杂着一个浓重的异味,香味早就荡然无存了,
这样的水,充其量只能当是临急止渴而已。

各地方习俗不同,喝茶习惯也不相同。很是有趣。
出门在外,但凡见到店铺前面有一套工夫茶具的,一般都可以肯定老板是潮汕人。
地址 :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曲溪街道城西 西三路68号 515500
支付宝账户:wzqwu#163.com (“#”请换成 “@”)  
银行账户:6228481396281389172 农行揭东支行 吴壮强

TOP

以下是引用wzqwu在2009-5-21 18:40:41的发言:


卖场里的茶店在推销产品的时候,总会倒一杯茶给人品尝。
可惜用的杯是一次性杯,或甚至是冷茶。
茶香里混杂着一个浓重的异味,香味早就荡然无存了,
这样的水,充其量只能当是临急止渴而已。

各地方习俗不同,喝茶习惯也不相同。很是有趣。
出门在外,但凡见到店铺前面有一套工夫茶具的,一般都可以肯定老板是潮汕人。

工夫茶是很考究的茶藝,是藝術與生活的結合。連執著及講究茶道的日人,亦被這工夫茶迷著。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據文章所言,福州三坊七巷被拆得體無完膚,真是可惜。可能中國有太多這類古懂文物,多了便不看重,但是這些都是當地人的集體回憶。就如三坊七巷這文化及歷史之地,曾在此渡過童年的,算是綠份亦是一份深厚的情宜。香港就是拆得過了火位,在繁華的背後,文化、集體回憶都是疏離。

以圖是從網絡上下載的三坊七巷圖片:
LFGyzDd7.jpg
9zrBhZDZ.jpg
oRXoySZ5.jpg
UbT3A2Rr.jpg
QBEpD15G.jpg
WDxVeG5u.jpg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王小虎在2009-5-21 13:04:41的发言:
我自己的思想学习汇报,去年抄前年的,今年抄去年的,抄完不要丢了,明年还要用!

嘿嘿~~同感!

地址: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苑路15号科兴科学园C2栋10层   
林业畅  手机:13600144606  QQ:707078833  E-mail:466744634@qq.com   中国邮史研究会1051号会员   2058年6月10日20时参加孤本《集邮文献撷英》试刊1一3期合订本拍卖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