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第3篇征文:学习邵林 重在行动

学习邵林 重在行动
??读《邵林集邮序言精选》的再思考






《邵林集邮序言精选》一书收录邵林老师发于2006年4月4日的博文《〈不赞成使用“纪念戳”这一名词〉及其反响》,邵林老师的大作《不赞成使用“纪念戳”这一名词》刊于2005年第1期《金陵邮坛》。邵林老师呼吁:“我们只能舍弃‘纪念戳’作为纪念邮戳的简称,同时尽量少用‘纪念戳’作为纪念图章的别称。”

提出这样的呼吁事出有因,邵林老师开门见山地指出“‘纪念戳’是一个十分容易引起混淆的名称”。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纪念戳”是“纪念邮戳”的简称。此后我国集邮复苏以来,出现了大量集邮团体自行刻制形似纪念邮戳的图章,称其为“纪念戳”。1995年10月6日,邮电部发布的文件中称纪念戳盖销的邮票“不能作为纳付邮资之用”,从此“纪念戳”似乎“合法”地成了“纪念图章”的别称。“纪念戳”三个字普遍出现在集邮报刊和商品纪念封上,有的是指“纪念图章”,也有的还是指“纪念邮戳”。

时间已过去四、五年了,邵林老师的建议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响应。有歧义的“纪念戳”一词仍广泛使用,有的作为纪念邮戳的简称,有的是指纪念图章。我们看看今年以来各集邮大刊、大报的一些情况。

作为纪念邮戳简称的有:如2010年第16期《中国集邮报》头版头条《邮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一百周年》,内有“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首日封、启用纪念戳各1枚”;2010年第34期《中国集邮报》头版文章《上海世博会纪念戳纷呈》,其正文中均用“纪念邮戳”一词;2010年第3期《集邮报》第8版分别报道:“深圳市邮政局特启用纪念戳和连体纪念戳各一枚”,“诸暨市邮政局启用一枚连体纪念戳”,“太原启用丁果仙诞辰百年暨省晋剧院建院50年纪念戳”;2010年第3期《集邮博览》第5页报道《上海邮戳研究会迎春联谊会》,内有“同时举办第六本丛书《国庆60周年纪念戳赏析》首发式”。

作为纪念图章别称的有:如2010年第5期《集邮》的《中国航天 成就辉煌》,文中说明:“西昌航天卫星发射中心、凉山州邮政局、西昌航天集邮小组等单位从1986年2月1日‘东方红二号’卫星发射开始,就把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的卫星用纪念戳、纪念封记录下来”;2010年第5期《集邮博览》的《鄂文江 乐在集邮》,文中有“主要为北京市集邮活动的一些纪念戳”;《集邮报》2010年第20期第2版报道《〈艺林邮文?英〉首发式暨闽台邮学研讨会在泉州举办》,这次活动由艺林堂集邮丛书编委会主办,泉州市集邮协会、福建省收藏协会泉州分会协办,“主办方特刻制纪念戳一枚”。

由于确实存在着“纪念戳”使用的混乱情况,因此笔者非常赞同邵林老师的意见,不赞成使用有歧义的“纪念戳”一词,并且再补充两点意见。

其一,如果按照邮电部1995年的文件,将“纪念戳”用来表示“纪念图章”,今后不再用以作为“纪念邮戳”的简称,那么在我国的集邮史上就会长期出现一个术语在不同阶段有不同含义的状况。数十年后的集邮者,他们接触到的“纪念戳”都是指“纪念图章”,如果再阅读老集邮文献时有可能产生误读或困惑。

其二,“纪念戳”与“纪念邮戳”仅仅一字之差,很容易在书写、编辑或制版时产生失误,我们时常看到同一篇邮文中对同一性质的戳记,出现“纪念戳”和“纪念邮戳”两种用语,其中就有笔误等原因造成的。

《邵林集邮序言精选》一书出版并且热销,购者多为文献集邮者,其中集邮报刊的编辑和作者占有较大的比例。可见,邵林老师有不少的粉丝,大家愿意向集邮前辈学习。我觉得学习邵林就应重在行动,当然学习不是盲目地照搬,如果认为邵林老师的观点正确,显然应该付诸实践,若有不同的看法则应与之商榷。“纪念戳”一词的使用已对戳记认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到了应该认真对待、尽快解决的时刻,希望广大集邮者发表自己的看法。

其实“纪念戳”不只是一个词的问题,还涉及到规范集邮术语的问题。邮政部门在开发新邮品方面,应该谨慎使用集邮术语,还要向全国集邮联咨询。全国集邮联要重视规范集邮术语的工作,重新开展集邮术语的审定工作。


(大连李厚禄)


213015江苏常州●清●潭●新村87幢戊单元501室●王●建●平●手机1●3●9●6●1●2●9●7●238 QQ:360298341
请您点击→集邮文献专营店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