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罕封欣赏 [打印本页]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12-5-11 04:27     标题: 罕封欣赏

img172.jpg
此封民国元年6月初7新化寄出,经汉口,湘乡(英汉腰框省份HUN湖南缩写干支日戳),长沙,奉天,西伯利亚邮路到达挪威的kristiania。
路程 19天

邮资 56分

贴有晚辈前所未见全中文挂号贴纸,而且是用一张白纸直接在信封上制作的,挂号贴纸1920年以后才在全国通行。


guahao.png
盖有军号章。

再来一段新华网络复制!

新化县早在1902年湖南首批官费12名留日学生中就占有名额,及至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时,新化籍留学生参与者颇多,在出席成立大会的各省代表近百人中,光新化籍代表就有陈天华等38人。不久,远在新化县城内的邹永成、谢介僧等一大批志士,闻风而动,积极响应,迅速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新化分会,并建立了秘密机关。当时不论在县内、县外、国内、国外,本县同盟会员的数量与质量居全国各县之首,因而有“同盟会荟萃之乡”的美誉。(邓操《湖南新化籍革命党人与辛亥革命》,原载台湾《湖南文献》总号第89期)。新化县先后赴日本等国留学的激进青年达170多人,其中不泛享誉中外的杰出人物。
  家喻户晓的当数蹈海英雄陈天华,他的最主要功绩是为革命鼓与呼,除了我们熟知的《猛回头》、《警世钟》、《狮子吼》等永留青史的名著外,在同盟会成立大会上,他被当选为本部书记,会前负责起草旷世闻名的《同盟会章程》,会后与宋教仁负责经理《民报》。《民报》在其主持之下,锋芒毕露,像革命的烈火一样扫向满清王朝。但他英年早逝,蹈海而死,实为憾事。(陈天华作为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最杰出的三大宣传家之一,历次选进各种版本的中学历史课本,为全体国人所熟知。)
  而在同盟会中被“尊为长者”的谭人凤就更显英雄豪气了,他早年就在新化境内开山立堂,利用会堂,缔结反清势力,后因孤掌难鸣,遭到迫害,以后辗转于长沙、日本等地从事专职革命活动。在同盟会中他的年龄最大,最具个性(曾与孙、黄意见相左而针锋相对),又革命热情最高。他先后参加黄兴领导下的20多次起义,“几乎无役不与”,但每臻失败,仍不堕其志,后与宋教仁组织中部同盟会,并与宋一起被推为总干事,后又被推为总务会议长,积极筹划长江流域起义。武昌首义后,他立抵湖北,参与领导事宜,并促革命党人焦达峰等夺取湖南政权,后来形势危急,战时总司令黄兴准备南撤以图发展时,他毅然挑起武昌防御使兼北面招讨使(相当于总司令)的重任,主持军事,坚守武昌,终奠革命基础。袁世凯时授上将衔(但拒绝接受),后来,他又与孙、黄一同反袁,直到为革命油灯耗尽。
  当时武昌革命烽火一起,还有一大批新化籍同盟会员蜂涌而至,襄助革命。曾继梧任炮兵司令,卿衡任协统,方鼎英、袁华选、高兆奎、周来苏、杨源浚等或参与戎机,或冲锋陷阵,战功赫赫,青史留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曾继梧和方鼎英。曾继梧,先就读于日本士官学校,辛亥革命时任武昌起义军炮兵司令,后又历任岳阳镇守使,湖南护国军司令,代理湖南督军等,为湖南和新化地方做过许多好事。方鼎英,字伯雄,参与辛亥革命,后为国民革命军中将,著名抗日将领。
  新化籍又一著名革命党人苏鹏,是当时想走革命捷径的革命活动家、暗杀专家,他与新化籍的周来苏、何海樵等热血青年在日本组织参与“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秘密研制炸弹,实行实战训练,确定暗杀对象,制订行动规划。1904年暗杀团数人潜入京师,准备暗杀当时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不成。于1905年苏鹏又准备刺杀南巡的清兵部左侍郎兼钦差大人铁良,亦未成功,因而回日本后,心甚怏怏,翻出此前写下的《绝命书》,唏嘘嗟叹:“吾负汝矣!”更有该会会员王汉,后又独人单枪,追铁良至保定,终无机会可趁,乃自杀以明志。而后起的新化籍又一暗杀家李一球,先在烟台谋炸清皇室要人,1913年又谋刺袁世凯,最终以身许国。英雄们那种慷慨激昂之态,与荆轲的易水之别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外还有年轻将领谭二式,谭人凤之子,早年就读于蔡锷的随营学堂,后随其父及兄谭一鸿一同加入同盟会,父子三会员,一时传为佳话。武昌起义后,新化籍著名老同盟会员邹永成、谢价僧相继抵达宝庆和新化,筹划起义,并很快光复这两座城市,而他们所依赖的部队,主要是谭二式在新化组织的会党势力,当时宝庆军政府正副都督、参都督为邹、谢、谭三人分任,皆为新化人。后谭二式所率会众在袁世凯时期改编为川粤汉铁路路警,谭二式被委为陆军少将。二次革命时,谭二式在新化欲建湘中反袁司令部,但他在策反一支北洋军时不幸落水而亡,时年二十九岁。而邹永成则历任过湖南督军置中将顾问,广州大元帅中将顾问,军政部高等顾问等高职。谢价僧历任过湖南护国军中路军司令等职。
  还有辛亥革命前湖南最早的革命先行者,曾在湘中、湘西、西南各省广联会党准备大起义,后被迫逃亡日本,被孙中山任命为“长江上游宣抚”的周叔川;有曾任清末邮传部尚书,并协助过蔡锷从北京虎口脱逃,以后又分任过交通部路政司长、交通总长等职的曾鲲化;有在辛亥革命时被称为少年英雄,后在民国时曾历任过湘军第一军军长、国民革命军第13军军长、黄埔军校中将教育长、代表校长、北伐军第一集团军第三军团总指挥等要职的方鼎英;有历任过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高参、第5师师长、参与蔡锷云南起义任湘黔路指挥使,第19军中将师长等职的杨源浚。另有曾杰、唐经百、邹序彬、卿衡、李锡畴、高霁等二十几人曾历任过少将、中将或相等衔职以上的官爵职务……辛亥革命时期新化籍将星熠熠众多,不能一一而道。周秋光、高原等著《湘籍辛亥人物小传》中共收录湖南革命党人246人,其中新化籍就有21人,占近10%。
  如果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也能如共产党建立新中国一样成功,那时再来封衔授爵,新化何尝又不是一个名响四方的将军县!

图片附件: img172.jpg (2012-5-11 03:48, 147.97 KB) / 下载次数 19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68564&k=343335cb0af0ba1192aed558c9554d92&t=1716077961&sid=inA9KR



图片附件: img173.jpg (2012-5-11 03:48, 117.2 KB) / 下载次数 13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68565&k=9a6968e4e7c496cdc865e6dc0561cbe4&t=1716077961&sid=inA9KR



图片附件: guahao.png (2012-5-11 04:06, 101.06 KB) / 下载次数 16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68566&k=8c646bffcf456970563369fd924f1783&t=1716077961&sid=inA9KR



图片附件: guahao.png (2012-5-11 04:07, 101.06 KB) / 下载次数 19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68567&k=7d23011e657f754faee6d57a25b6b153&t=1716077961&sid=inA9KR



图片附件: guahao.png (2012-5-11 04:09, 101.06 KB) / 下载次数 19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68568&k=fc6ab49453481b3d881e40aa10dd3937&t=1716077961&sid=inA9KR


作者: xinjoo    时间: 2012-5-11 05:10

好东西,先顶在看
作者: 曾雷    时间: 2012-5-11 09:05

是文物了!!!!严重欣赏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5-11 09:19

是好东西
还有一种挂号条是利用蟠龙的过桥票盖用的
那种在清代就有了
作者: 杨峰    时间: 2012-5-11 09:22

好东西
欣赏了。
作者: jazzcat00    时间: 2012-5-11 09:59

好封好资料,学习了
作者: 邮谭    时间: 2012-5-11 11:06


作者: 毘陵驿    时间: 2012-5-11 11:09

不是挂号签条,是挂号戳!原写挂号邮局收寄可能不予认可,以纸条覆盖,加盖挂号戳编号。
不过,此戳四周边以手工描过,从纸条破损处可看出,先贴纸,再盖戳,不知为何要“手描”?
作者: 嘉農    时间: 2012-5-11 12:06

好東東
作者: 名戳    时间: 2012-5-11 13:17

很好。
作者: 武延江    时间: 2012-5-11 13:36


作者: 摩云金翅    时间: 2012-5-11 13:41

学习!!!
作者: 斩风123    时间: 2012-5-11 14:13

非常少见!
作者: 八里香    时间: 2012-5-11 15:53

学习了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12-5-11 16:06

回复 8# 毘陵驿


    谢谢兄的解说,有道理!

因该是贴纸手工挂号戳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12-5-11 16:08

回复 4# 麦国培


    麦会好

是鼓楼英文的那张吗?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5-11 16:11

我说的那种以前拍过几次
近年不见了
图可能网上可找到的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12-5-11 16:19

回复 17# 麦国培
学习了。
作者: parisiica    时间: 2012-5-11 16:41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5-11 17:29

好东西,赞
作者: 李健雄    时间: 2012-5-11 20:09

文品双绝
作者: 一品邮缘    时间: 2012-5-11 20:22

好的可怕
作者: zp大鹏展翅    时间: 2012-5-11 20:59

欣赏了!
作者: johnlhj    时间: 2012-5-11 22:54

这个不懂,学习中!哈。好东西!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12-5-11 23:44

img174.jpg img175.jpg

九江寄北京军队寄出封
1912年12月11日,汉口,北京。
三天到。
shilian.png
江西暂编陆军第一团三营十连军队章
deng.png
哪位朋友可否认出章里的名字?十分感谢。

图片附件: img174.jpg (2012-5-11 23:38, 117.48 KB) / 下载次数 9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68926&k=df8d539cc828b27e9caa3641ce9ce039&t=1716077961&sid=inA9KR



图片附件: img175.jpg (2012-5-11 23:39, 119.94 KB) / 下载次数 10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68927&k=4356ad7237a61ce26178924d4d10800c&t=1716077961&sid=inA9KR



图片附件: shilian.png (2012-5-11 23:39, 90.28 KB) / 下载次数 17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68928&k=d2054d541868847d7117cd77bc570d96&t=1716077961&sid=inA9KR



图片附件: deng.png (2012-5-11 23:39, 105.36 KB) / 下载次数 14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68929&k=645b11f7ff811495217505bd39754631&t=1716077961&sid=inA9KR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12-5-11 23:51

从封上的军队章可以了解新军开始整顿军队的编制。

网络复制,一起学习!

国家军队编制 中华民国的国家军队编制经历了一个由兵种单一、编制混乱到兵种比较齐全、编 制整齐划一的过程。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国家军队编制 南京临时政府统辖的军队,主要是各地民军。军种主要是陆军,也有少量海军舰 队。陆军以步兵为主,还有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宪兵等。民国元年(1912 年)1 月 16 日,临时大总统下令颁行《陆军暂行编制》⑧。宣布废除清末新军所 用的镇、协、标、队、棚 5 级编制,改为军、师、旅、团、营、连、排、班的编 制。军为最高编制单位,每军辖 2 个师(第 1 军辖 3 个师)、每师辖 2 旅,每旅辖 3 团,每团辖 3 营,每营辖 3 连,每连辖 3 排,每排辖 3 班,每班 14 人左右⑨。 军的长 官初称司令,2 月下旬改称军长,师、旅、团、营各设师长、旅长、团长、营长 1 人。军、师两级设司令部,下设参谋长、参谋等官职及有关机构。为了进行北伐, 还组建了最高战略建置单位军团。一军团由两师团编成,设军团长、总司令各 1 人,并设军团司令部,下设若干部、司,分管有关事项。从民国元年(1912 年)1 月 至 4 月,南京临时政府共编成 5 个军 20 余师。 各军人数不等,平均每师 7000 人左 右,多者为 9000 多人。 另外,临时总统府还设有近卫军 1 个团,下辖 3 营,每营 400 人左右,共 1296 人。南京临时政府海军部辖各类军舰 34 艘,为配合北伐,调派海 容、海筹、海琛、南琛 4 舰及练习舰通济号编成北伐舰队,由海军部次长汤芗铭 兼海军北伐舰队总司令,开赴烟台,协助革命军北伐。 南北和谈后,北伐舰队撤除。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国家军队编制 北洋政府时期,军阀混战,主宰中央的首脑更迭频繁,军队编制也难以统一。当时 的军种仍主要是陆军和海军,空军尚处于萌芽状态。北洋政府陆军仍沿用临时政 府时期编制,军队一律按军、师、旅、团、营、连、排、班序列编制,长官分别称 军长、师长、旅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班长。陆军主要有步兵、骑兵、 炮兵、工兵、辎重兵等兵种。师司令部设师长、参谋长、二等参谋、三等参谋、 副官等。每师辖步兵 2 旅,骑兵、炮兵各 1 团,工兵、辎重兵各 1 营。步兵旅辖 2 团,每团辖 3 营并机关枪连。骑兵旅辖 2 个骑兵团,每团辖 5 连,并机关枪连。骑 兵团分甲、乙两种,分别辖 4 连、3 连。炮兵团按“三三制编制,即每团辖 3 营, 每营辖 3 连。工兵营、辎重营各辖 3 连。陆军军官分为三等九级。上等即将官, 分为上将、中将、少将;中等即校官,分为上校、中校、少校;初等即尉官,分为上 尉、中尉、少尉。陆军士兵分为军士和兵卒,军士分上、中、下士三级,兵卒分上 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级。按规定,每师人数应为 9240 人,但实际上从 6000

人到万余人不等。初期番号也较混乱,至民国元年(1912 年)9 月 15 日,全国军队 番号才趋统一。根据民国 11 年(1922 年)的统计,师的番号由第 1 师到第 26 师, 混成旅番号 70 个,但实际仅编成 20 余个。 此外,还有京城宪兵营 5 个和陆军部卫 队营(步兵、骑兵各 1 连)、军乐连以及 1 个骑兵团、1 个混成团。 北洋海军初期沿用南京临时政府海军编制,分左、右两司令,其所辖舰队按巡洋、 长江职掌划分权限。民国元年(1912 年)11 月 27 日改为第一、第二舰队。第一舰 队辖海圻、海容等 13 舰,第二舰队辖建威、建安等 25 舰。次年 6 月 7 日,海军部 呈准建立练习舰队,辖肇和等 4 舰,用以培养海军人才。民国 6 年(1917 年)3 月, 第一舰队改称巡洋舰队,司令部驻上海;第二舰队改为长江舰队,司令部驻南京; 练习舰队仍旧称,司令部驻厦门。舰队设司令、参谋、轮机长各 1 人,副官、秘书 各 2 人,必要时可增设军需长、军医长、军法长、书记官各 1 人。各舰艇编制依 其舰式及排水量不同而不同。如:海容军舰编制军官 30 人,士兵 233 人,共 263 人。海鸿炮艇编制军官 4 人,士兵 30 人,共 34 人。海军军官与陆军一样,分为三 等九级。海军士兵除同陆军外,还有一、二等列兵。除此之外,护国军、护法军的 编制也值得一提。护国军组建了滇桂粤护国联军,设联军司令官,下辖 7 个军,其 中滇军 3 个军、桂军 2 个军、粤军 2 个军。军以下的编制有师、旅、团、营等, 具体编成各不相同。护法军成分复杂,军队编制很不统一,前后变化较大。这时的 军队大体上是以各省简称命名,如滇军、黔军、川军等,其下设军、师、旅、团等。 民国 13 年(1924 年)9 月,北伐军统一改为建国军,成立建国联军总司令部,设总司 令。建国联军按军、师、旅系列编制 (三)国民政府时期的国家军队编制 国民政府所辖军队,从民国 14 年(1925 年)称国民革命军以后,至民国 38 年(1949 年)一直未变,但具体编制却不断有所调整。陆军是国民革命军的主体,初建时编 为 8 个军,分别称第 1 至第 8 军,编制系列为军、师、旅、团、营、连、排、班。 以军为指挥单位,一般每军辖 3 师(或增加 1 个教导师),每师下辖 3 个团、9 营、 27 个步兵连。每连有士兵 99 名和勤务兵 9 名,共 108 名。此外,每个师、团还编 配有各种技术营、连或兵种小分队,实际上每个师共有 5500 人左右。当时,在 8 个军中推行党军体制,在军以下连以上建立党代表,总司令部、 师设立政治部, 军、 许多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分子在其中任职。 民国 16 年(1927 年)4 月,武汉国民 政府将国民革命军改组为第一、第二、第三集团军,分别任命蒋介石、冯玉祥、 阎锡山为总司令。6 月又任命唐生智为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民国 17 年(1928 年)1 月,蒋介石重组国民革命军,仍沿用四个集团军之制,自己以北伐军总司令兼任第 1 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阎锡山分任第 2、第 3 集团军总司令。5 月编成第 4 集 团军,以李宗仁为总司令。各集团军编制不完全一致。第 1 集团军下设军团、军, 共 4 个军团 13 个军;第二集团军下设方面军、军,共 9 个方面军 17 个军;第三集

团军下设左、 右两路,路辖军,共 10 个军;第四集团军设前敌总指挥部,辖 16 个军 和 3 个独立师。 民国 17 年(1928 年)2 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全国军队进 行编遣,规定全国陆军额定为 60 个师,并重定编制,即平时以师作为战略单位,军 只作为战时指挥机构,按师、旅、团进行编制。师有甲、乙、丙之分,甲种师辖 3 旅,旅辖 3 团;乙种师辖 3 旅,旅辖 2 团;丙种师辖 2 旅,旅辖 2 团。师、旅、团按 序予以番号。民国 19 年(1930 年)蒋、阎、冯大战后,陆军编制不断有所调整。 有时又以军为战略单位,军辖 2 至 3 师。 至抗日战争前,军的番号已达 70 余,师的 番号近 200。 民国 28 年(1939 年)春又废除“旅”一级编制,由师直辖 3 个步兵团, 一个野战补充团,师司令部增设少将步兵指挥官 1 名,以后又在后方成立补训处, 撤销师内野战补充团,成为一师三团的“三角制”。此制沿用至抗日战争结束。 抗战胜利后,军队编制随整个军事机构全面改组而相应改变,军改为整编师,师缩 编为旅,旅辖 2 团。师辖 2 旅或 3 旅。师编制人数约 1·4 万。但仅过两年,又恢 复军、师两级制,即将旅恢复为师,整编师恢复为军,每军辖 2 至 3 师,师辖 3 团, 以下营、连、排亦按三三制编组。每军编制人数约 3·5 万。 国民政府海军是在北洋政府海军基础上发展而来。 民国 16 年(1927 年)4 月,南京 政府成立时,海军主要有第 1 舰队、第 2 舰队、练习舰队、鱼雷游击队、测量队、 巡防队等,共有舰艇 44 艘,排水量 30201 吨。到民国 18 年(1929 年)海军共有舰 艇 49 艘,排水量 34951 吨。 其中第 1 舰队辖舰艇 10 艘,第 2 舰队辖 16 艘,练习舰 队辖 3 艘,鱼雷游击队辖 10 艘(1934 年鱼雷游击队裁撤),测量队辖 4 艘,巡防队 辖 6 艘。当年,蒋介石召开海军编遣会议,统一海军舰队番号,规定原第一、第二 舰队番号不变,东北海防舰队改称第三舰队,广东舰队改称第四舰队,各舰队军政 权属海军部,军令权归军事委员会。但实际上,广东海军在民国 21 年(1932 年)月 改称粤海舰队,东北海军直到民国 22 年(1933 年)7 月 5 日才改称第三舰队。 民国 27 年(1938 年)1 月海军各舰艇改组,设第一、第二两舰队,第三、第四和练习舰 队编制撤销。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先后接收日本降舰及船舶 2000 余艘,约 13 万吨,还接收英国赠借舰艇 11 艘和美国赠舰 138 艘。民国 35 年(1946 年),分别 在青岛、上海成立第一、第二海防舰队,在九江设江防舰队。各舰队设司令、舰 长。每舰队分为若干分队,平均配备艘以上军舰。另外还设运输舰队,第一至第十 炮艇队。炮艇队主要担任各港湾、各浅水区和江道巡逻和对付所谓“匪船”,长 官称队长,隶于当地海军最高行政机关,而不属海军总司令部管辖。 除海军舰队外, 国民政府还建立了海军陆战队两个旅,上设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其编制与步兵旅 相似。 国民政府时期空军建设在北洋政府时期萌芽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民国 16 年 (1927 年)张作霖在北京建立军政府,其军事部设航空署,空军由此开始成为独立

军种。北伐战争时,总司令部设航空处,但仅有飞机二三架,供侦察之用。南京国 民政府成立后,设军政部航空署负责空军建设,购得飞机数十架,编为航空队,依 次授以番号,共有 8 个队。 民国 23 年(1934 年)5 月,航空署改为航空委员会,直隶 于军事委员会。民国 25 年(1936 年),决定以大队作为基本建制单位,每大队设 3 队,每队设 3 分队,每分队有飞行员 3—4 人。抗日战争爆发前,空军有飞机 600 架,其中作战飞机 305 架,共编成 9 个大队。抗日战争初期,空军增设“路”一级 指挥机构,属战斗序列性质,其司令部分驻成都、重庆、昆明、西安、兰州等地, 受当地战区或行营(绥署)和航空委员会双重领导。 民国 35 年(1946 年)6 月,空军 “路”一级机构改为“军区”,其司令部分驻沈阳、北平、西安、汉口、重庆。 此时,空军兵力共有 9 个大队和 2 个直属中队,共有作战飞机 478 架,其中运输机 85 架。国民政府陆、海、空军的官制基本沿用北洋政府时期的三等九级制。但 抗日战争前夕,将上将一级区分为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三级。士兵军 阶设置与北洋政府时期相同。 地方军队编制 民国时期,政权交迭,军阀林立,在政府军队之外,各种地方军队层出不穷,大体说 来,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各省以民军旗号建军;北洋政府时期及其以后,直、皖、滇、 黔、晋、奉、川军等等军阀此起彼伏,在各地建立并不断扩充军队,经数次混战, 逐渐归于一体,成为国民党军队的分支。 兹将主要地方军队之编制情况略述于后。 (一)民军编制 武昌起义后,各省同盟会党人和立宪党人纷纷建立军政府和民军。各省民军的人 数已无从考证,当时南临时政府参谋本部也不清楚,每天只是接到各部民军请求 番号和军饷的电报,并未派员去点编,因而无法掌握确切数字,此据现存资料将各 省民军列下: 苏浙沪皖闽方面有苏浙沪联军、淞沪镇光复军、浙江水陆军和福建海陆军等;鄂 湘赣方面,湖北共 8 个镇和 2 个混成协,湖南 5 个师,江西有第一、二师和一个混 成旅;粤桂方面,有广东全省总绥靖处、广东北军、湘桂联军和广西援鄂军等;川 滇黔方面主要是五路巡防;陕晋豫鲁方面有秦陇复汉军、关外大督队和北伐舰队 等。 民军编制(步兵)以标为军队最高单位,标下辖四营;营下辖四队;队下辖四列; 列下辖三排,排为 8 人,每标 1800 人。 (二)直系军队编制 直系军队系直隶冯国璋、曹锟部的北洋军。民国 11 年(1922 年)直系打败张作霖 奉系后势力迅速扩张,控制北京政府,直军成为中央军或称国军。 到第二次直奉战 争前,直系已拥有 23 个师和 20 个混成旅,总共 24 万余人,加上各直系省军,一共

为 25 万余人。第二次直奉战争时直军出现军和路的编制,设参战军 3 个,援军 10 路。 此战中,冯玉祥从直系军阀中分化出来,成立国民军,转向国民革命军,致直军 大败。民国 14 年(1925 年),吴佩孚于武汉再起,建立“十四省讨贼联军”,自称 总司令,总计人马约 20 万人,是为后期直军,即后直军,其军队编制如中央部制。 同年 10 月,孙传芳建立“五省联军”,自称总司令,为孙直军,亦为后直军,号称 20 万人。两军先后成为国民革命军北伐的直接对象。民国 16 年(1927 年)吴军被 北伐军歼灭,余部于学忠被奉军收编为 51 军;孙传芳于民国 15 年(1926 年)秋统 编本军为五个方面军,下设军,共有 17 个军、1 个舰队、一个陆军航空队和宪兵 一部,次年被蒋介石逐出江南,12 月孙残部入列张作霖安国军,计有 11 个师和 1 个混成旅,民国 17 年(1928 年)初改编为安国军第一方面军团,约 3 个军,后改编 成国民革命军第 47 师。 (三)皖系军队编制 皖系军队系安徽人段琪瑞所部北洋军。 段祺瑞原为袁世凯主要将领,袁死后,所部 自成一系,其军共编 10 个师、17 个混成旅,总计约 12 万余人。民国 9 年(1920 年)7 月被直系战败,仅存鲁、浙、闽、皖和松沪地区部分实力;民国 13 年(1924 年)9 月,皖系卢永祥浙军和何丰林松沪军被孙传芳直军歼灭,余部为孙传芳收 编。民国 14 年(1925 年)秋,孙传芳控制江苏,组建“五省联军”,皖系被彻底消 灭。 (四)晋军编制 晋军是阎锡山一手经营发展而成的山西地方部队,原为清末新军第 41 混成协,隶 22 镇。1911 年 10 月,山西新军起义反清,阎锡山被推为民军都督,下辖东、南、 北 3 路司令和 1 个前敌司令,军队有 4 个标。次年,阎仿效日本军事机构,设置参 谋、军政 2 司,分掌军队教育、作战计划和军队的补充、编制、装备等事宜。 民国 2 年(1913 年)9 月,山西驻军改编为 3 个混成旅: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混 成旅。民国 4 年(1915 年)9 月,后 2 个旅裁减为 2 个混成团。次年夏,原陆建章部 团长商震被胡景翼靖国军驱逐出陕,商率部投阎,被编为第四混成团。民国 6 年 (1917 年),阎锡山投靠段祺瑞,再次扩编混成旅。 是时,山西兵力已有 4 个混成旅, 辖 10 个步兵团,1 个炮兵团,2 个骑兵团,另辖工兵营、机关枪营、卫生营、宪兵 营等特种兵。民国 13 年(1924 年)12 月,阎锡山为出兵石家庄,阻击吴佩孚北上, 将原有的 10 个步兵团改编为 10 个旅,后又增编 1 个旅,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第一 师、 第二师,辖第一至第四旅,共 22 个步兵团,此外还成立了迫击炮一团和手掷弹 一旅。 民国 16 年(1927 年)7 月 6 日,阎就任南京政府所委国民革命北方军总司令

职,7 月将部队扩大为 10 个军。民国 18 年(1929 年)10 月,蒋介石任命阎为陆海 空军副总司令,阎大肆扩充军队,到中原大战前其部队已发展到 14 个军。民国 19 年(1930 年)10 月,阎中原大战失败,晋军由张学良收编为 4 个军,依东北军番号排 列,民国 20 年(1931 年)又依中央军番号重新排列为:第三十二军、第三十三军、 第三十四军和第三十五军,后又增编 1 个护路军,1 个骑兵队,1 个炮兵队和 3 个独 立旅。 (五)国民军编制 冯玉祥国民军于二次直奉战时从直系中央军中分裂而来,共有 3 个军,第一军下 辖 3 个师和 5 个混成旅,又炮、骑、卫队等 4 个旅和 2 个教导团、1 个机炮团;第 二军计有 11 个师、18 个混成旅、2 个骑兵旅和 22 个团,在民国 15 年(1926 年) 被编并入阎锡山晋军;第三军下辖 4 个混成旅又 9 个旅,民国 15 年(1926 年)第三 军于陕西败于刘镇华部,同年冬,冯入陕击败刘部,国民三军大部编并入国民一军, 余部由徐永昌率领投归阎锡山,并入晋军。国民一军于民国 16 年(1927 年)为武 汉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次年 2 月归附蒋介石,原番号未变。 (六)滇军编制 民国 5 年(1916 年)护国之役后,云南始为唐继尧把持。民国 9 年(1920 年)6 月 1 日,唐废除督军称号,以靖国联军名义行使统治权。 是年 5 月,爆发滇川军阀混战, 滇军先胜后败,唐被迫通电辞职,顾品珍以滇军总司令的名义统治云南。民国 11 年(1922 年)1 月,孙中山决定率领拥护护法的滇粤军北伐。唐继尧利用滇军思乡 心切进行煽动,并用重金收买滇军将领脱离孙中山,在柳州将所部编为 4 个军起 兵回滇。2 月,顾品珍战死,唐再次控制云南大权,将所部重新改编为 4 个军。民 国 15 年(1926 年)秋后,唐继尧撤销各军番号,将所辖军长龙云、 胡若愚、 张汝骥、 李选廷改为昆明、蒙自、昭通、大理镇守使。民国 16 年(1927 年)5 月唐病故后, 南京国民政府任命龙云为第三十八军军长,下辖 4 个师,胡若愚为第三十九军军 长,下辖 2 个师。7 月 1 日,云南正式易帜。8 月 13 日龙云正式接任第三十八军军 长职,兼代云南省主席。民国 17 年(1928 年)1 月 21 日蒋介石任命龙云为第十三 路军总指挥,到民国 18 年(1929 年),云南为第三十八路军独占。 民国 20 年(1931 年),龙云为加强对军队的控制,提出了废师为旅的整军方案,规 定旅为承上转下的机关,龙云对旅、团分令,团对龙、旅分呈,这样龙云可直接指 挥到团长。 时龙云以第十路部指挥的名义统辖云南各旅团共 9 个旅、 个教导团、 2 1 个炮兵团和 1 个机枪大队。 民国 24 年(1935 年)初,龙云被委为“追剿”军第二 路军司令,对路过的红军进行追堵。龙云为保存自己,一方面对红军表面应付,一 方面拒绝中央军入滇。

(七)川军各军编制 自民国 6 年(1917 年)刘存厚与罗佩金、戴戡争夺全省领导权之战起,四川被分割 成若干防区,军阀为争夺地盘,拥兵自重,各自为政,连年混战。民国 15 年(1926 年)10 月后,随着北伐军的胜利进军,各派军阀纷纷改变旗号,归顺国民革命军, 但他们并没有参加北伐,仍内战不休。第二十军由四川暂编陆军第二十军改编而 成,下辖川鄂边防第一路至第六路,杨森为第二十军军长兼川鄂边防司令。民国 16 年(1927 年)在蒋严令下,杨将所部编为 4 个纵队进攻武汉政府,7 月大败回川, 后对所部“强干弱枝”进行整顿,加强对部属的统御。民国 20 年(1931 年)杨森 整顿并扩充部队,将所有部队编为 6 个混成旅和 1 个直属队。 民国 21 年(1932 年) 杨森将所部编为 3 个师 8 个旅。民国 22 年(1933 年),该军作为四川“剿匪”六 路大军中的第四路,对川陕红军围攻,其第三、第五混成旅几为红军全歼,民国 23 年(1934 年)9 月“围剿”军在红军打击下溃逃,杨森率部退至营山、渠县。第二 十一军由四川军务督办所属部队改编而成,所部共 8 个师。民国 17 年(1928 年), 军长刘湘将部队缩编为 3 个师。是年底杨森等在下川东发动倒刘之战,在混战中 刘击溃了对手并占领了杨森的下川东防地,并于次年收编第二十军的陈兰亭、廖 泽 2 个师。到民国 21 年(1932 年)上半年,刘湘辖有兵力 6 个师、川东边防 3 路 司令和机枪、工兵、空、海军司令等。从民国 21 年(1932 年)至民国 22 年(1933 年)底,刘湘与刘文辉数次大战,刘湘取得最终胜利,军队扩大 10 余万人。第二十 二军原为四川边防军,所部辖 3 个师。民国 19 年(1930 年)中原大战正酣,蒋调第 二十二军出川,驻鄂西。是时,第二十二军所辖共 5 个师。6 月,该军第一、第二、 第三师改编为新编第十一师,第四师改编为暂编第十九旅,第五师改编为新编第 七师。 第二十三军由西康屯垦使署所部改编而成,所部除 3 个师外,另有边防军羊 清泉、贺中强等。民国 16 年(1927 年)6 月爆发川南之战,该军为第二十四军军长 刘文辉兼并。第二十四军原为川军第八师独立旅,民国 16 年(1927 年)刘文辉任 军长后,将所部编为 4 路,其余编为 10 个混成旅。 民国 17 年(1928 年)10 月,刘文 辉响应南京政府裁兵议案,将第二十四军缩编为 3 个师。到民国 19 年(1930 年)8 月,刘附冯、 阎反蒋,将该部扩为 2 个军,刘为第六方面军总指挥。 民国 21 年(1932 年)刘文辉与刘湘爆发“二刘大战”,刘文辉大败,民国 22 年(1933 年)12 月两军 媾和罢战后刘收拾残部,把第二十四军尚存的 12 个团整编为 2 个师。 第二十八军 由四川清乡督办公署所属部队改编,所部共 5 路。民国 17 年(1928 年)该军第一 路司令李家钰收编了原属刘湘的第二师后,逐渐脱离该军,民国 18 年(1929 年)第 四路军司令接受南京政府委任的新编第二十三师师长职,也脱离了该军,第二十 八军实力大减。民国 20 年(1931 年)前后,邓锡侯率该军驻成都,辖兵力 5 个师、 1 个独立旅。“二刘大战”后邓收编刘部特种司令黄鳌,编为该军第二路司令。 第二十九军于民国 16 年(1927 年)3 月编成,共编 3 路、8 个混成旅,在民国 17 年

(1928 年)内部逐渐充实后再度扩编为 5 路,另一教导师。民国 26 年(1937 年)该 军再度扩编,兵力达 5 万余人。 (八)黔军编制 民国 15 年(1926 年)7 月,广东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黔军以第二十五军留驻贵州, 其余各军成立新编第七军北伐参战。第二十五军军长为周西成,辖犹国才、王家 烈、 毛光翔、 刘继渊 4 个师。 新编第七军于民国 16 年(1927 年)改称第四十三军, 李焱为军长,下辖四个师。民国 17 年(1928 年),李焱率第四十三军回黔,与周西 成第二十五军发生冲突,李军大败,往昆明投龙云,滇黔联军于民国 18 年(1929 年) 攻周,周中弹落水而死,周部师长毛光翔继任军长。6 月,正当联军向贵阳进攻之 际,被龙云驱逐出滇的胡若愚、张汝骥部乘昆明空虚进攻之,龙云急返昆明,李焱 兵力单薄,在黔不支,退出黔边,将在滇残部交给龙云后出走香港,第四十三军自 此消失。同年 7 月,蒋介石任命毛光翔为贵州省主席兼第二十五军军长。民国 20 年(1931 年)南京政府任命毛光翔任第十八路总指挥,副军长王家烈代毛任第二 十五军军长。民国 24 年(1935 年)蒋介石入黔,收买王部柏辉章、何知重,迫王下 台,5 月将贵州军队按中央军番号顺序改编为新编第二十五师、第一○二师、第 一○三师、第一二一师和新编第八师。 (九)东北军编制 东北军系在清末巡防营基础上,由原中央陆军第 27 师、28 师发展而成。民国 7 年(1918 年)2 月,张作霖在秦皇岛截留北京政府从日本所购枪械,增编奉天第一、 第二混成旅,又成立奉天暂编第一师,增编奉天第四、第五混成旅,张自任奉天总 司令。民国 9 年(1920 年)直皖战争后,奉天又增编第六、第七混成旅,同时将卫 队旅改编为奉天第三混成旅,以张学良为旅长。到第二年,奉军共有兵力 5 个师、 23 个混成旅、3 个骑兵旅。 民国 11 年(1922 年)4 月直奉战争起,奉军以张作霖为镇威军总司令,兵分东西 2 路军分别向直军进攻。6 月奉军战败后,奉军整编为旅制,先后建立了 27 个旅,另 有骑兵 5 个旅,每个旅 3 个团,师、旅所属各团均按统一的番号编序,同时建立海 军与东北航警处,并重建东北航空处,兴建空军。民国 13 年(1924 年)9 月爆发第 二次直奉战争,张作霖仍将奉军名为镇威军,自任总司令,辖 6 个军,入山海关向 北京进攻,获大胜。战后,奉军兵力明显增加,其所部重新整编成 20 个师、11 个 旅,约 35 万人。民国 15 年(1926 年)12 月,改称其军队为安国军,分为四大部分: 东北军、鲁军、褚直军和孙传芳直军,第二年张又将安国军改编为七个方面军团。 民国 17 年(1928 年)6 月 4 日张作霖被日军炸死,张学良于 7 月 4 日继任东三省保 安总司令职,将所有奉军一律以旅为单位彻底整编,其步兵共 25 个旅,骑兵 6 个旅,

炮兵 3 个旅,黑龙江步兵 3 个旅,另有海、 工、 空、 辎四个司令部。 民国 17 年(1928 年)冬,张学良又将所有军队改编,分别为国防军与省防军。 步兵改为旅制,炮兵改 为团制,工兵改为营制,辎重兵改为教导队制,通讯、铁道队、战车队也略有变更。 同年 12 月 29 日东北易帜,30 日国民党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所 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独立三十个旅和一个陆军师,另有骑兵 6 个旅、炮兵 3 个旅和海、空两司令部。 民族区域地方军事组织 民国时期战乱连连,中央政府对西藏、蒙古、新疆等民族地区尽管也派遣官吏甚 至设立机构进行管理,因战略重点多在内地,对民族地区的管理难免松弛,于是许 多民族区域军阀乘机坐大,纷纷建立军事组织,现将其中典型的民族区域地方军 事组织略列于下 (一)藏军组织 藏军于 17 世纪末正式组建,一直在西藏地区活动,它以“代本”为基本单位,每 一代本人数不等。民国初年,藏军从原来的 6 个代本扩充至 10 个代本,各代本番 号统一改为按藏文 30 个字母的顺序排列。民国 26 年(1937 年),西藏地方政府对 藏军进行改革,宣布第一、二、三代本为甲种编制,每代本士兵扩充至 1000 名, 第四代本以下为乙种编制,每代本 500 名,抗战时期藏军有所扩充,至抗战结束, 藏军正规部队已有 13 个代本,常备兵额约有 8000 名,尚有一些临时组织的民兵代 本,协助正规部队驻防与备战。 随着数量的不断扩充,藏军内部组织机构也日趋完 善。民国 30 年(1941 年),设马基康(藏军总司令部),内设藏军总司令及副总司令 一人,负责统管全藏军队,直属西藏地方政府。到民国 38 年(1949 年),藏军力量 达到空前水平,正规部队扩充至 17 个代本,还编有 7 个民兵代本,总兵力达到 17,500 余人。 (二)蒙军组织 蒙旗为军政合一的组织,“旗”是基本编制单位,实行义务兵役制,凡 18 岁以上 的男性壮丁都为民兵。蒙古的扎萨克为一旗的最高军政首领,辅助其掌握军事的 官吏有协理台吉、 副管旗章京,旗下设参领、 佐领、 什长等。 民国 15 年(1926 年), 德王“改革旗政”扩充兵员,建立起一支有 500 余名兵员的“乌滂守备队”,实 行兵员轮换的义务兵役制,担任由张家口到滂江地区的护路任务,每年向察哈尔 都统府领取补充经费四千银元,这样他的军队人数达到 1000 人以上,且多用新式 枪械。 民国 22 年(1933 年)5 月 26 日冯玉祥在张垣宣告成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蒙古军成为所属部队,共 2 个军,下辖 3 个师,抗日同盟失败后,该部回归内蒙。 民 国 25 年(1936 年)年,德王成立伪“蒙古军总司令部”,该部又成为伪蒙古军的主 力。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12-5-11 23:52

(三)回军组织 民国以来,中原大地连年内战,很少波及甘、宁、青,汉族军阀对这些地区难以长 期占据。民国 4 年(1915 年)北京政府任命西宁镇统兵马骐为蒙番宣慰使、甘边 宁海镇守使,开始了马氏家族对青海地区 40 年的统治。民国 14 年(1925 年)冯玉 祥西北军进入甘肃,改编马骐部队,任命马骐为暂编第二十六师师长。民国 19 年 (1930 年)爆发中原大战,马骐派其弟马麟率部进驻兰州,成立甘肃省保安司令部, 长子马步芳在西宁设立青海省城防司令部,以取悦蒋介石。10 月蒋介石任命马步 芳为新编第九师师长,马步青为新编骑兵第二师师长,民国 22 年(1933 年)马步芳 升任新编第二军军长兼第一 00 师师长。民国 32 年(1943 年)蒋介石又升马步芳 为第四十集团军总司令,辖 82 军和新五军,马步芳借抗战抓丁扩军,到解放战争 时已拥有 15 万部队。 (四)新疆军队组织 辛亥伊犁起义的革命力量被分化瓦解之后,新疆军政大权落到了当时的新疆都督 兼布政使杨增新手里。 民国 17 年(1928 年)6 月,杨增新名义上易帜归附南京国民 政府,改任新疆省政府主席兼总司令,但实行的依然是军阀独裁统治。同年 7 月 7 日,杨下属樊耀南、张纯熙等人计划进行密叛,史称“七七事变”。“七七事变” 失败后,金树仁渔翁得利,掌握了统治新疆的大权。民国 22 年(1933 年)春,盛世 才夺权,与试图进犯新疆的新编第三十六师师长马仲英的部队主力开战,借助苏 联红军的飞机大炮,粉碎了马仲英当“新疆王”的美梦,马仲英败走南疆,不久又 离境出走,余部被盛世才收编。 民国 33 年(1944 年)9 月,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三个地区的各族农 牧民和其他各阶层人民,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暴动。经 过近一年的浴血奋战,完全占领了伊、塔、阿三区,并以三区为根据地,建立了各 级政权机构和武装力量———民族军和游击队,一直坚持到民国 38 年(1949 年) 新疆和平解放。由于领导阶层比较复杂,民族军和游击队在初期曾经犯过一些错 误。民国 34 年(1945 年)冬,伊犁临时政府改组为三区革命政府,形成以阿合买提 江、阿巴索夫、伊斯哈克伯克、达列力汗为核心的领导之后,很快纠正错误倾向, 将三区革命引向正确的方向。民国 34 年(1945 年)10 月到民国 35 年(1946 年)6 月,三区代表同国民党政府代表进行了和平谈判,成立了新疆省联合政府。民国 38 年(1949 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向西北各省挺进。继 8 月 26 日攻 克兰州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插张掖,解放酒泉,兵临玉门关,直叩新疆大 门。当时,国民党在新疆的 8 万余驻军,外有解放军重兵压境,内有“三区”民族 军的威胁,孤立无援,进退维谷,发生了剧烈的分化。9 月 25、26 日,国民党新疆 警备总司令部和新疆省政府在陶峙岳和包尔汉率领下,分别发布起义通电。

边 防 袁世凯篡权上台后也曾发布《劝谕蒙藏令》,强调民族和领土不可分割。民国元 年(1912 年)4 月,袁世凯北京政府还提出了对蒙、疆、藏等边疆地区的政策,宣称 “凡蒙、藏、回疆各地方,即同为我中华民国领土,则蒙、藏、回疆各民族,即同 为我中华民国国民。 此后蒙藏回疆等处,自应通筹规画以谋内政之统一,而冀民族 之大同。 ”③但是,袁世凯本来就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夺取政权的,他既不敢违背 帝国主义的意志真正致力于边防建设,也因守御力量虚弱而无力强边,列强趁机 加紧侵略中国,支持民族分裂势力蚕食中国疆土,中国边防危机更加严重。 沙俄一 面强迫北洋政府签署《中俄声明》、《中俄蒙协约》等文件,策动外蒙独立,一面 出兵强占唐努乌梁海地区,企图肢解新疆。英国则一面在西藏策划“驱汉事件” 和“川边战争”,企图把西藏变成第二个外蒙,一面召集所谓“中英藏三方会 议”,背着中国政府划定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将 9 万多平方公里的西藏土地 划归印度版图。 对此,袁世凯政府软弱无能。 外蒙是因为失去俄国支持才取消“独 立”和“自治”的,其中并无多少政府的作用。对于俄国对新疆的侵略和占领, 袁世凯政府虽然不予承认,但也拿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直到民国 8 年(1919 年), 新疆都督杨增新才出兵赶走了俄军,设立阿山道,由省府管辖,粉碎了沙俄肢解新 疆的企图。对于英国在西藏的阴谋和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袁世凯政府虽然坚 持了正确立场并采取一定措施予以反击,但始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过, 云南都督蔡锷此间曾制定《西南五省边防计划》,对中国边防建设提出了一系列 真知灼见,颇有价值。 国民政府建立后,中国实现了表面上的统一。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和独裁统治, 国民政府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重视边防建设,使边防力量有所增强。 首先,建立了 必要的边防体制。将担负边防守卫任务的地方武装纳入国防力量系列,规定一些 边防要地、边防重镇由地方军和中央军共同把守,边防省的地方军除维护地方治 安外,还要维护边防的安全。民国 21 年(1932 年)起,国民政府相继在全国各地推 行的保甲制度,虽然主要起镇压人民革命的作用,但在边海防地区也在一定程度 上起到了巩固边防的作用。在边防线长、周边情况又较复杂的省份,国民政府设 置了省与县之间的行政组织,如新疆的区行政长制、 云南殖边督办公署等,对边防 的安全与稳定也起了一定作用。其次,加强了对边海防军事设施的建设。向东三 省、新疆、西藏、内外蒙古及广西、云南等边疆省份加大移民规模,改善武器装 备,增建炮台、哨所,加派驻军,以提高边防武装的战斗力。民国 17 年(1928 年), 国民政府将原蒙藏院改为蒙藏委员会,民国 29 年(1940 年)4 月又在拉萨设立“驻 藏办事处”,这对稳定西藏边防都起了积极作用。鉴于外敌入侵以沿海各地为主 要方向,国民政府也逐渐将海防列为边防建设的重点。在以旅大、津沽、烟威、 沪宁、福州、广州等处为中心的海防线上,改造防区,补充兵员,设置炮台,更新装

备,添置海岸炮、舰艇等,尤其是在福州、广州海防区装备飞机,使防御能力大为 增强。民国 25 年(1936 年)国民政府还在西沙群岛建立了气象站、无线电台和灯 塔等,以加强对这一地区的防卫。 可见,国民政府建立之初在边防建设方面作出了 一些努力,这是应该肯定的。 但由于实行“安内攘外”的基本方针,把反共反人民 放在首要地位,在面临外敌入侵时,又推行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很快沦于日军之 手,边海防形势岌岌可危。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坚持了对西 藏的有效管辖。当时,美国、英国相互勾结,支持西藏噶厦政府成立“外交局”, 策划“西藏独立”,企图分裂西藏。 对此,国民政府坚决予以反对,正式通令噶厦, 必须立即撤销“外交局”,否则即派军队入藏,以武力解决,终于粉碎了这一分裂 西藏的阴谋,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在对南海诸岛的收复和接管方面,国民 政府还是作出了一定贡献。民国 35 年(1946 年)10 月,国民政府在上海组成“前 进舰队”,接收并进驻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随之发布命令,将南海诸岛及南海 海域划归广东管辖,并对南海诸岛的各岛礁、沙滩重新命名,向全世界公布,得到 了世界各国
作者: 石叻侯    时间: 2012-5-12 00:07

是好东西
还有一种挂号条是利用蟠龙的过桥票盖用的
那种在清代就有了
麦国培 发表于 2012-5-11 09:19


今年香港邮展中, 我记得麦子敬先生集子中有一枚类似麦会所言。
蛮特别的。
作者: qdjht    时间: 2012-5-12 00:37

回复 16# 老邮迷


    芜湖长街,登州等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12-5-12 01:00

谢谢各位前辈赐教。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5-12 08:47

真好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www.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