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1897年广西邮政局全英文椭圆邮政曰戳 [打印本页]

作者: keihk    时间: 2008-10-25 10:49     标题: 1897年广西邮政局全英文椭圆邮政曰戳

 帝国日戳
<p>1897年清政府建立国家邮政,原拟使用在日本定制的大圆戳,可惜承制厂无法按期交货,有的地方的邮局则暂时用海关戳代替先用,而广西梧州既无大圆戳也无海关戳,暂时用硬橡胶板刻制了椭圆形,双线外圈,单线内圈日戳作为梧州邮局的曰戳,又称帝国日戳。据记录:最早使用日期是1897.8.24.在1897和1898两年间用蓝色油墨,后改用黑色油墨。最晚见有1899.3.1.的使用记录。销在香港明信片上目前仅见一件。1897.11.24.梧州寄英国伦敦(1898.1.3投递),经香港时,用香港圆日戳1897.11.26.销明信片上四仙邮资图。</p> 8P4ZEsXq.jpg <br/> 0Y1ZPRrf.jpg <br/>


图片附件: [1897年广西邮政局全英文椭圆邮政曰戳] 8P4ZEsXq.jpg (2008-10-25 10:48, 94.55 KB) / 下载次数 3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40551&k=3c1c23b5d5338f57215be82f684ed537&t=1717189389&sid=nuJeRs



图片附件: [1897年广西邮政局全英文椭圆邮政曰戳] 0Y1ZPRrf.jpg (2008-10-25 10:48, 65.67 KB) / 下载次数 1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40552&k=f34261bd3937a7d02e3dfa9c6d15ca19&t=1717189389&sid=nuJeRs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25 11:34

纪先生的东西证明当时只要贴客邮,大清邮政也给邮寄.<br/>好材料[em56] <br/>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25 11:35

我想问一下纪先生,当时的商埠书信馆是不是只要贴客邮就邮寄,还是需要同时贴商埠票.十分感谢 <br/>

作者: keihk    时间: 2008-10-25 16:17

<p>商埠书信馆的邮史我不了解。我这两年才开始集香港明信片,有些香港片与大清邮政有关系,我才去学习相关大清邮史。今天香港布约翰有拍卖,我刚买到一件:香港片在杭州寄,销书信馆戳和上海日戳,我还没消化内含的故事,待取回时再贴出让大家分享。</p>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0-25 16:24

好东西,来欣赏和学习。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10-25 18:23

很好的东西,我也有一件国内封,但己是后期使用。黑色的


作者: fred    时间: 2008-10-25 18:42

<p>方先生,我没看清楚?销票的是~11.26还是10.26?</p>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0-25 21:06

三个戳的关系应该如何呢?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25 21:53

先梧州,后香港那个是NO所以是11月,不是10 <br/>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25 21:56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keihk</i>在2008-10-25 16:17:11的发言:</b><br/>
       
        <p>商埠书信馆的邮史我不了解。我这两年才开始集香港明信片,有些香港片与大清邮政有关系,我才去学习相关大清邮史。今天香港布约翰有拍卖,我刚买到一件:香港片在杭州寄,销书信馆戳和上海日戳,我还没消化内含的故事,待取回时再贴出让大家分享。</p>
       
</div><p></p>
不知道那个小龙封最后的成交价是多少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25 21:57

如果工部局的也不需要贴工部的邮票,我就要怀疑工部和客邮混贴的意义了.[em53] <br/>

作者: fred    时间: 2008-10-25 22:03

[em63][em55][em77][em115]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0-25 22:47

明白了。谢谢。
作者: keihk    时间: 2008-10-26 00:29

麦会长,梧州帝国日戳在信封上多见吗?《中国邮戳史》第一册应有介绍,可惜我的1-4册放在你处,我查不到。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26 00:42

在邮戳史的第二册,张老给出了4个实寄封,从1897年1月 1899年3月.

作者: keihk    时间: 2008-10-26 08:31

可见手边有书是多重要,工具书的用途就在这,可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张老一生集邮功力,你花3000元就全买回来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10-26 08:52

QUOTE:
以下是引用keihk在2008-10-26 0:29:50的发言:
麦会长,梧州帝国日戳在信封上多见吗?《中国邮戳史》第一册应有介绍,可惜我的1-4册放在你处,我查不到。

应该很少见,我的这四册要买过才行,只有翻版的复印本。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10-26 08:54

QUOTE:
以下是引用keihk在2008-10-26 8:31:55的发言:
可见手边有书是多重要,工具书的用途就在这,可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张老一生集邮功力,你花3000元就全买回来了。

确实,但书好价的时候我卖了,[em56]

谢谢纪兄借书多时,已订购一组,下月回港带回给你,再次表示感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6 9:09:10编辑过]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26 09:09

QUOTE:
以下是引用keihk在2008-10-26 8:31:55的发言:
可见手边有书是多重要,工具书的用途就在这,可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张老一生集邮功力,你花3000元就全买回来了。

我又亏了,花了500美元呢[em53]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10-26 09:12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10-26 9:09:45的发言:

我又亏了,花了500美元呢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不亏,我那套卖了5000人民币,所以缺的几本先和纪兄借用了。
我赚了但拖了纪兄很久,抱歉抱歉。
[em56][em56]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26 09:20

翻印版好像最后也有版权了是吧?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10-26 09:23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10-26 9:20:46的发言:
翻印版好像最后也有版权了是吧?

最后全部停售捐给集邮协会。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26 11:53

集邮协会发了,不知道翻印本的发行量有多少,原版的发行量又有多少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10-26 12:05

也是转送邮人,并未再售,印了多少没研究,但翻印的与我相熟!
作者: keihk    时间: 2008-10-26 14:35

翻印者会不会考虑复印香港“韦伯”那本书?英文版本除1961年初版,已在1991、1994、2000年再版共三次,中文版只在2000年印过250本,中文版据说2008年曾要求英国皇家集邮会同意再版被拒。英国佬是歧视中国人。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0-26 17:46

我只有前7册,买的时候也不便宜,忘了多少钱了,呵呵。一般我买书总是亏的——都是高价买的。当然,也没卖过书,还不算亏了。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26 21:28

QUOTE:
以下是引用keihk在2008-10-26 14:35:20的发言:
翻印者会不会考虑复印香港“韦伯”那本书?英文版本除1961年初版,已在1991、1994、2000年再版共三次,中文版只在2000年印过250本,中文版据说2008年曾要求英国皇家集邮会同意再版被拒。英国佬是歧视中国人。

不会,客邮看的人太少,没有市场.
作者: keihk    时间: 2008-10-26 23:10

是因为以前所有的有关香港邮史的书全是英文的,大多人看不懂,就没人收集和了解香港古典邮品,其实香港邮政与大清邮政有关系的事太多,且都是珍品,多一些中国邮人参与收集是正常且应该的。前提就是要有一本中文的香港邮史书。今年南昌全国邮展专题类最高奖金奖《阳光》邮集,在第一框第9贴片很显眼位置,公然展示一枚盖有上海著名的“阳光”戳邮资片,“阳光戳”停用于1865年,而这件邮资片是1894年发行的,对香港邮史稍有一点了解者,就一眼可知一定是伪品!可惜作者、评审无一发现,安然过关。这阳光戳封,按《中国集邮大辞典》中的说明:“存世只有五件”,市价约是50万元港币。作者买到此片也不作一番起码的查考,就轻率上展集。这说明一本中文的香港邮史书对中国集邮者来说是多么需要,1000本应不足需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6 23:13:08编辑过]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10-26 23:15

QUOTE:
以下是引用keihk在2008-10-26 23:10:54的发言:
是因为以前所有的有关香港邮史的书全是英文的,大多人看不懂,就没人收集和了解香港古典邮品,其实香港邮政与大清邮政有关系的事太多,且都是珍品,多一些中国邮人参与收集是正常且应该的。前提就是要有一本中文的香港邮史书。今年南昌全国邮展专题类最高奖金奖《阳光》邮集,在第一框第9贴片很显眼位置,公然展示一枚盖有上海著名的“阳光”戳邮资片,“阳光戳”停用于1865年,而这件邮资片是1894年发行的,对香港邮史稍有一点了解者,就一眼可知一定是伪品!可惜作者、评审无一发现,安然过关。这阳光戳封,按《中国集邮大辞典》中的说明:“存世只有五件”,市价约是50万元港币。作者买到此片也不作一番起码的查考,就轻率上展集。这说明一本中文的香港邮史书对中国集邮者来说是多么需要,1000本应不足需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6 23:13:08编辑过]

很有道理,此书现己成珍品,其实集邮的应多看名著佳作,以增见闻!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0-26 23:22

QUOTE:
以下是引用keihk在2008-10-26 23:10:54的发言:
是因为以前所有的有关香港邮史的书全是英文的,大多人看不懂,就没人收集和了解香港古典邮品,其实香港邮政与大清邮政有关系的事太多,且都是珍品,多一些中国邮人参与收集是正常且应该的。前提就是要有一本中文的香港邮史书。今年南昌全国邮展专题类最高奖金奖《阳光》邮集,在第一框第9贴片很显眼位置,公然展示一枚盖有上海著名的“阳光”戳邮资片,“阳光戳”停用于1865年,而这件邮资片是1894年发行的,对香港邮史稍有一点了解者,就一眼可知一定是伪品!可惜作者、评审无一发现,安然过关。这阳光戳封,按《中国集邮大辞典》中的说明:“存世只有五件”,市价约是50万元港币。作者买到此片也不作一番起码的查考,就轻率上展集。这说明一本中文的香港邮史书对中国集邮者来说是多么需要,1000本应不足需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6 23:13:08编辑过]

也是,介绍香港邮品的或相关的大都是外语的,看不懂。


作者: liuyuan    时间: 2008-10-29 10:42

各种销帝国日戳的实寄封片均少见.
一是因为帝国日戳本身就少,二是邮局尚有其他邮戳可供使用,所以帝国日戳使用频率较低,三是使用时间短.
所以各种销帝国日戳的实寄封片均少见.
作者: liuyuan    时间: 2008-10-29 10:43

椭圆帝国日戳和中英文椭圆戳似乎都是胶质的,其外形见有经常变形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0-29 14:34

所以,销帝国日戳的实寄封片因少见而罕贵了吧.
作者: keihk    时间: 2008-10-30 21:21

本贴的梧州帝国日戳香港明信片在今年9月德国买1400欧元。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0-30 21:39

不便宜,买不起呀。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10-30 21:59

好片好价!普通蟠龙封盖此戳的也很珍贵的!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0-30 22:04

都说经济危机,怎么没看出来呀。
作者: liuyuan    时间: 2008-10-31 08:34

这种帝国日戳似乎也是统一配发,而不是各局自行刻制.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0-31 09:52

再进来学习一下。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www.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