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释片--这个赳赳武夫叫绿蒂 [打印本页]

作者: 爱邮客    时间: 2014-12-2 21:04     标题: 释片--这个赳赳武夫叫绿蒂

IMGP7837.JPG 这张照片上的法国人叫VIAUD 维奥,(1850-1923年)是一个法国海军军官,也是一个作家。同时还是法兰西院士。他发表作品时用Pierre  Loti 的笔名,被华夏子孙的翻译家译成绿蒂。有一点令人啼笑皆非的味道。我们今天当然不想聊一个与我们无关的法国人,因为他发表的作品中有一本名叫-在北京的最后日子-,照我看来,这个在字是坏了这本书的寓意,大家请看--

在北京最后的日子
本书是根据法国作家绿蒂的私人日记汇编而成的纪实性文学作品,是钱林森主编的“走近中国”文化译丛中的一种。
内容提要编辑1900年秋,绿蒂(朱利安·韦奥上校)奉命远征北京“闯入”中国时,义和团运动刚刚惨遭八国联军的镇压,义土们挥洒在中国大地上的热血还未干涸。绿蒂的“造访”,显然是代表“武装到牙齿”的欧洲,对“衰老而黑暗的中国”武装入侵的组成部分,在世纪之交东西文化大对抗中,他的角色既是侵略者,又是见证者。
作为远征中国的海军军官,他以冷然甚至轻蔑的情感,提供了一幅灰暗的大清帝国任西方列强宰割、屠戮的真实图画——这是一个临终的帝国形象:作为迷恋异国情调的西方作家,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展示了古老的东方文明走向衰亡的历史图景,呈现的是衰朽崩溃的帝国文化景观,他为中国逝去的文明唱了一曲凄婉而灰色的挽歌。

2

编辑推荐编辑全书共七章,如实记录了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北京周围的方方面面。作者如同扛着一台黑白摄像机,把他在中国一路行来,尤其是进入北京的所见所闻细致入微地尽收于镜头之中。全书色彩灰白暗淡,间或交叉回忆的生动色彩,呈现出中国之美的凋零和消亡,一点点地解构、重构了西方人眼里神秘魔幻的中国,令人震撼不已。书中虽然有美化法国侵略军的倾向,但也谴责了战争的非人性和毁灭性。

3

作者简介编辑皮埃尔·绿蒂(Pierre Loti,1850-1923),19世纪末20年代初法国文坛的大作家,以写海外风情擅长,入选法兰西学院院士,享有世界声誉。

4

目录编辑中译本序
原序(代)
第一部分 抵达黄海
第二部分 前往北京
第三部分 在皇城
第四部分 重返宁海
第五部分 春天的北京
第六部分 在帝王陵
第七部分 在北京最后的日子

作者的本意应该是在八国联军的打击下,清朝灭亡了。

图片附件: IMGP7837.JPG (2014-12-2 21:02, 90.17 KB) / 下载次数 54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077074&k=c9cfd0b0464bdfc277a82b7298908cb9&t=1714787207&sid=dSILio


作者: 爱邮客    时间: 2014-12-2 21:42

回复 1# 爱邮客

不过看到这里你肯定会觉得楼主不知所云,是的我现在要切入主题了。

在法国收藏中国古董的人和机构很多-有卢浮宫,枫丹白露王宫,法国吉美东方博物馆。这些馆藏的东西有一些是法国人借考古从中国运来的,有些是买的,有些就是私人博物馆或个人收藏中的藏品。


而这个名叫绿蒂的人也是中国东东的大收藏家,大家看第二张照片 IMGP7839.JPG


看到这是什么了吗?这是光绪皇帝的宝座。

这张明信片的说明是 绿蒂(朱利安·韦奥上校)在家乡的收藏馆,开设于1903年,请注意是1903年,你一定知道这宝座是怎么到他手里的吧。
难怪,当地市政府在说明中有点吞吞吐吐了,说藏品有在中国抢掠的嫌疑。原来,那本书里的强盗正是绿蒂(朱利安·韦奥上校)自己。

图片附件: IMGP7839.JPG (2014-12-2 21:26, 98.52 KB) / 下载次数 48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077099&k=3c13406afa2a06949dadbbbb8fb27603&t=1714787207&sid=dSILio


作者: 爱邮客    时间: 2014-12-2 22:02

回复 2# 爱邮客


   他在1903年特地在家乡组织了一个中国晚会,以炫耀他的藏品。而他是如何把这些东东运回法国的呢?我们找到一张明信片 IMGP7838.JPG 这军舰是法国敬畏号战列舰,镇压义和团期间它耀武扬威的来到中国,并一直停在天津港,直到辛丑条约的签订。

这个强盗绿蒂(朱利安·韦奥上校)正是这军舰上的上校,他可能抢了一船的财宝运回了家乡。
更有甚者,在他的遗嘱中竟然有那些东东要子孙保留,有些藏品要子孙付之一炬,我们可以看清楚所谓文明人的丑恶嘴脸了。

图片附件: IMGP7838.JPG (2014-12-2 21:53, 90.26 KB) / 下载次数 57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077142&k=e5cfaccedc5a7d1b9c2feb504f3949e6&t=1714787207&sid=dSILio


作者: 爱邮客    时间: 2014-12-2 22:14

本帖最后由 爱邮客 于 2014-12-2 22:18 编辑

回复 3# 爱邮客

再加上两点

绿蒂(朱利安·韦奥上校)的遗嘱中规定子孙不能把藏品捐给政府。
所以,大部分藏品1929年被拍卖,至于现在被什么地方收藏就不的而知了。


但他的子孙还是没有完全遵照他的遗嘱办,最后把他家的私人博物馆捐给的当地政府。
作者: 爱邮客    时间: 2014-12-3 00:35

由于他有战功和写作,他战胜左拉成了法兰西院士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14-12-3 02:34

让我想起了围城中的这段话

“中国是出儒将的国家,不比法国有一两个提得起笔的将军,就要请进国家学院去高供着。”
作者: 肖万里    时间: 2014-12-3 11:00

本帖最后由 肖万里 于 2014-12-3 11:20 编辑

回复 2# 爱邮客

好资讯,学习了。法国有不少中国文物珍宝,无言地展示那段屈辱的史实……
这个家伙居然能战胜左拉?好奇怪!可能彼时左拉晚年被不公、已逝(1902年),遂使竖子成名吧。
作者: 爱邮客    时间: 2014-12-3 18:33

回复 7# 肖万里


En 1888, Pierre Loti est élu à l'Académie Goncourt. Le 21 mai 1891, à 42 ans, il est élu à l'Académie française au fauteuil 13, au sixième tour de scrutin par 18 voix sur 35 votants contre émile Zola en remplacement d'Octave Feuillet.1888年龚古学院院士,1891年5月21日第六次选举对决投票35票中得18票胜左拉。法兰西院士是限额和终身制的,没人去世,则你再有名也进不去。


贝当一战后也选为法兰西院士!!!!!
文武双全是主要原因。
作者: 爱邮客    时间: 2014-12-3 18:40

回复 7# 肖万里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7%A6%E6%8B%89%E4%BC%A0
作者: 肖万里    时间: 2014-12-3 18:58

回复 9# 爱邮客

哦,绿蒂(怎么译成了个女人的名字)在左拉之前就成了院士,那还是有点板眼的了。但中国人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认识左拉了,推崇自然主义,其实属于现实主义的手法,受巴尔扎克的影响明显。我曾读过他的二本书。
作者: 爱邮客    时间: 2014-12-3 19:06

回复 10# 肖万里


   我孩提时代很喜欢读书,读外国名著也好多。
当然绝大多数是一知半解
作者: 肖万里    时间: 2014-12-3 19:08

回复 6# alainfang

方兄引用的所指大概就是绿蒂上校和贝当元帅了。你对围城真是太熟了,可以信手拈来,令人佩服,读书能达如此佳境!
作者: 肖万里    时间: 2014-12-3 19:17

本帖最后由 肖万里 于 2014-12-3 19:29 编辑

回复 11# 爱邮客

我在学生时代几乎读遍翻译过来的世界名著,和电影,但也是囫囵吞枣,未能理解它的历史背景和深刻含义,纯为消遣。随着年龄增长,有时回过头来再看时,不禁感慨万千……它们影响了我的一生,令我终身受益。这也是为什么我首选到欧洲和俄罗斯去旅游的重要原因。寻觅当年小说中的的旧痕、氛围……
作者: 爱邮客    时间: 2014-12-3 21:06

回复 13# 肖万里
怎么感觉有点少女情怀啊

记得,有次陪一个武汉来的女工程师在香榭丽舍大街游览,她突然问我,基督山伯爵当时把马栓在哪棵树上。当时一种美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力量啊,令我至今不忘
作者: 肖万里    时间: 2014-12-4 10:13

回复 14# 爱邮客

呵呵,其实不然,阅读同样一本书,男人与女人的视角、思维、情趣等方面都会有较大的差异,男人绝对不会提出这位女士的问题来。堵兄当时应随意点一棵以园其梦才好……小说是艺术的创造……
作者: 爱邮客    时间: 2014-12-4 16:36

回复 15# 肖万里


   堵兄当时应随意点一棵以园其梦才好……

哈哈,诚如肖兄所示意境,但没随意,煞有介事地找了一棵较粗的梧桐树
作者: 肖万里    时间: 2014-12-4 17:57

回复 16# 爱邮客

堵兄成人之美,不然她会失望抱憾而归。这让我不禁想起李鑫兄讲他为老板翻译“笑话”的经历,真是机敏!如出一辙也。
作者: 爱邮客    时间: 2014-12-4 18:07

回复 17# 肖万里


   翻译“笑话”的经历?

愿闻其详!我写过如何翻译中外笑话的小文
作者: 肖万里    时间: 2014-12-4 19:10

回复 18# 爱邮客
这则妙语连珠的帖子难找到了,我大致转述一下:老李多年前在国内某单位(估计是外贸)工作时,一把手喜欢讲笑话,以逗乐来宾为幸,否则不爽(猜测这也是他自以为是签单成功的秘诀吧?)。一日招待外宾一行,系颇为重要客户,一把手不中意翻译人员,急调出差在外李兄回来担纲……开始颇为顺利,宾主笑容满面,接着一把手又讲了一则笑话,李兄不解其味,怎么办?于是乎老李居然向来宾求助:“老板刚才的笑话我不懂,但请你们帮我配合一下,觉得他讲的很有趣,请大家都笑一笑……,外宾先是一楞,接着外宾都忍俊不禁,开怀大笑,半天不止……老板甚为得意!


呵呵,机敏的李兄!他在新西兰,开有旅馆,好象原是西班牙语专业高材生。和你一样事业有成……
作者: 肖万里    时间: 2014-12-4 19:28

李兄即hart
作者: 爱邮客    时间: 2014-12-4 19:32

回复 19# 肖万里


   这场景很是经典
作者: hart    时间: 2014-12-4 21:22

本帖最后由 hart 于 2014-12-5 12:02 编辑
回复  爱邮客
这则妙语连珠的帖子难找到了,我大致转述一下:老李多年前在国内某单位(估计是外贸)工作时 ...
肖万里 发表于 2014-12-4 19:10



承蒙肖兄还记得这一笑话,都是笑谈,不值一提。
不过肖兄和堵兄谈起西方名著,这是我学生时代最喜欢的话题。我78年进高中,当时正值中国“文艺复兴”以卢新华“伤痕”掀起伤痕文学热,同时开始重新介绍外国文学,外国名著一套接着一套,当时对我影响最深的是19世纪的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和作品,而这其中让我一辈子的不能忘怀的是作家莫迫桑,我对他的熟悉不是从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而是他的中篇(羊脂球),后来再读(项链)(珠宝)和(朋友)等待短篇时,那是一个叫绝,和左拉的(陪衬人)是我最喜欢的,现在我对很多漂亮的段子沾手即来,可能他们对现实的批判和讽刺影响我,我那时就彻底“学而非优则仕”,思想上和仕途分离。由于当时要高考,我和我最好的死党,不敢让家长和老师看见我们在读小说,每天放学必须先到户外痛痛快快读一小时这些名著,才可回家。我基本买了78年--80年所有出版发现的外国名著,同时偷偷订当时的文学杂志(当代),(十月),(电影剧本)等等,我们两当时的理想就是考中文系,作一名剧作家。结果对我是世事弄人,他如愿进北京学中文,我进了财经学院,我对学经济不感兴趣,可能和当时的计划经济有关,所以我大学时间都是在读文学,以及由于对外国文学的喜爱,我也一直在自学外语,早早就借字典读外国名著,还记得傲慢与偏见的第一句英文是:It is a truth that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r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现在想想,有点意思,我当时没想到,我后来借了外语之力,他还在从事文学,也算是国内戏曲界一领军人物。
胡言乱语,让两位老兄见笑了。
作者: 爱邮客    时间: 2014-12-4 21:39

回复 22# hart


   谢谢分享,我们在说李兄好话,你居然耳根也会发热?
作者: 爱邮客    时间: 2014-12-4 21:44

回复 22# hart


   我70年代初期,老师看我喜欢看书,给了我一张上海市南市区图书馆的阅览证,我坚持天天去看书,借书的女士被感动,把它替我换成借书证
作者: hart    时间: 2014-12-4 21:59

本帖最后由 hart 于 2014-12-5 11:53 编辑
回复  hart

谢谢分享,我们在说李兄好话,你居然耳根也会发热?
爱邮客 发表于 2014-12-4 21:44


恰好巡逻到此,听见这里热闹,就凑了过来。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www.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