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外国评委眼中-中国特色的集邮活动 [打印本页]

作者: 集邮集邮    时间: 2009-9-2 17:35     标题: 外国评委眼中-中国特色的集邮活动


外国评委眼中-中国特色的集邮活动


    这次洛阳邮展是世界级别的集邮展览,是智力和财力的比赛。
    从传统的集邮观念看,依然是收集古典邮票及早期通信实寄封为主要的素材,邮品的珍罕性在邮集的分量中依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依然是高层次集邮竞赛的主力。
    在财力和智力角逐的赛场中,中国特色的以群众性集邮活动为主体的三个特色项目(文献集邮、生肖集邮、原地集邮),也在这次邮展中呐喊,这在文献集邮中,以及415日的集邮讲座中有了反映。
    基于世界性的集邮人数的老龄化,以及新技术对邮政通信方式的强烈冲击,国际集邮界对于集邮项目的群众可参与性日益有所重视。然而一个群众性参与的集邮项目要能列入FIP的竞赛级邮展中并非是一件易事,而是要走相当长的一段路。现在能在FIP正式邮展中展示是借助于文献集邮的展品呈现在世人面前。
    《原地集邮概论和图鉴》是一部介于研究性著作与目录之间的展品,在2008年全国邮展中列入研究性著作的文献之下,以其对近30年中国原地集邮活动的总结和研究,原地集邮理论的建立而获得到较高的得分。虽然南昌邮展中没有开放类的项目,更没有原地集邮类的试验类的任何展品,但原地集邮这一中国集邮界已经公认的集邮类别在文献集邮展品中,评委给出了85分的大镀金的高度评价,从这一侧面对原地集邮进行了肯定。
    中国人了解自己的集邮发展,外国人对此又怎样看?对于原地集邮是怎么样的一个东西,资深的外国评委又能怎样理解?这个答案要到评审有了结果才能知道。
    这次洛阳邮展文献类的评委中没有一位大陆的评委,文献类评委负责人和主要评委大多是资深的蓝眼睛专家,他们对文献的评分主要依然是文献所反映的内容的珍罕性和文献的研究性,这从几部金奖文献类展品的内容中已经可以明显地看出。
    《原地集邮概论和图鉴》仍然放在书籍研究类著作中参中评比,书中的《图鉴》部分对此书的得分只起到辅助的作用,而且《图鉴》是从1980—2000年,在世界集邮活动中属于近期的内容,但仍然能获得了银奖的成绩,这就反映出外国评委对于原地集邮这样一个离开世界集邮竞赛的集邮项目还有不小的距离,对于这个在中国已经兴起的但还没有形成全国性的专门性集邮展览的集邮项目,还是给于了积极的评价。
    这个银奖得分显然主要来自于书中《原地集邮概论》部分对于这一新兴的群众性集邮活动进行整理、归纳、研究和倡导所给于的肯定。对于《图鉴》部分的评介显然不是出于它的近期性的弱势,而是出于《图鉴》能对21年的原地封给出了明确的整理和系统的归纳这一研究成果,从而佐证了《原地集邮概念》部分的正确性和集邮上的积极意义。
    这次文献类展品的入选门槛是比较高的,南昌全国邮展展出的文献集邮类展品中只有不高的比例入选世界邮展,上海只有二部文献入选世界邮展,在这种高规格的展品竞赛中,与有一百多年集邮历史相比的,一项现代发展起来的,FIP竞赛类项目中没有的原地集邮类专著能获得银奖,是值得我国原地集邮爱好者关注的,加深了参与的这项集邮活动的乐趣。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国际集邮界对新兴的集邮活动给于了应有的重视。
    要使原地集邮走向世界,首先要能举办全国性的原地集邮展览;同时,原地集邮理论也要适应世界性的原地集邮活动,这要大家积极地、有效地、持久地努力。
    思想要不断地解放,前途必然是光明的。
(
童国忠)
作者: 摩云金翅    时间: 2009-9-2 21:02

呵呵--集邮报怎么也有这类是的宣传-----顶!!!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9-2 21:42

进来了解一下!
作者: 全方位    时间: 2009-9-3 11:30

看了半天.不知道所謂[外國評審]是哪位(或是哪幾位)
作者: 摩云金翅    时间: 2009-9-3 14:59

看了半天.不知道所謂[外國評審]是哪位(或是哪幾位)
全方位 发表于 2009-9-3 11:30

这是楼主的统称--
作者: 集邮集邮    时间: 2009-9-3 17:36

这是楼主的统称--
摩云金翅 发表于 2009-9-3 14:59



    这是童国忠会长的文章,我只是转帖,没有改动一个字。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9-3 17:39

原来如此!
作者: 南天一柱    时间: 2009-9-5 17:16

中国的集邮是有特色.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www.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