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武汉印刷品附加费在包裹单上的应用!!!有骑纹戳!!! [打印本页]

作者: 尚盛俊2    时间: 2010-1-12 11:14     标题: 武汉印刷品附加费在包裹单上的应用!!!有骑纹戳!!!

本帖最后由 尚盛俊2 于 2010-1-12 16:37 编辑

早几天我贴了一个没有骑纹戳的武汉印刷品附加费包裹单。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看来大家对附加费的热情是丝毫不减当年了。今天再在这里贴出一个贴有盖骑纹戳的武汉印刷品附加费包裹单。请大家再次展开讨论

图片附件: 一期武汉印刷品附加费包裹单盖骑纹戳.JPG (2010-1-12 11:13, 83.42 KB) / 下载次数 52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31560&k=9b61d68a10a02f1a209c9c3170e7af77&t=1718252397&sid=Z6yGlv



图片附件: 一期武汉印刷品包裹单盖骑纹戳背面.JPG (2010-1-12 11:13, 77.36 KB) / 下载次数 61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31561&k=986f76d8adf99ab6fd4eefca1361313c&t=1718252397&sid=Z6yGlv



图片附件: 一期武汉印刷品包裹单盖骑纹戳特写.JPG (2010-1-12 15:36, 84.17 KB) / 下载次数 40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31716&k=d70881b153c166a439ef9ac32025aebc&t=1718252397&sid=Z6yGlv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1-12 11:29

好东西了
作者: 西樵佬    时间: 2010-1-12 11:45

师友能在骑缝部位来个特写吗?
作者: cai    时间: 2010-1-12 12:45

师友能在骑缝部位来个特写吗?
西樵佬 发表于 2010-1-12 11:45


同问
作者: 尚盛俊2    时间: 2010-1-12 15:42

回复 4# cai


    应大家的要求上传骑纹凭证部分特写

图片附件: 一期武汉印刷品包裹单盖骑纹戳特写.JPG (2010-1-12 15:41, 84.17 KB) / 下载次数 27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31717&k=9da23c0fc7f64bdf7a8b8e0885b76c25&t=1718252397&sid=Z6yGlv


作者: 西樵佬    时间: 2010-1-12 16:38

这票沒骑缝吧?戳在凭下,是吗?
作者: 星海    时间: 2010-1-12 16:42

在凭上的
作者: whzyt    时间: 2010-1-12 16:50

很自然的东西,我动心了,愿换、让时请告。
作者: 西樵佬    时间: 2010-1-12 16:51

凭上这段墨明显变淡,正常是沒有可能的,只有更浓!应该是打戳后再贴凭!
作者: 尚盛俊2    时间: 2010-1-12 16:56

戳在凭证上面。特写图很明显的!
作者: 西樵佬    时间: 2010-1-12 17:02

特别在凭的上方与单结合部,墨的浓淡变化是一个断面,沒有一点儿过渡!
作者: 西樵佬    时间: 2010-1-12 17:13

戳在凭证上面。特写图很明显的!
尚盛俊2 发表于 2010-1-12 16:56



    我实在想不出凸起的东西墨迹比凹下的东西的墨迹更淡的原因!呵呵!谢谢你了!帮顶!
作者: 丰根    时间: 2010-1-12 17:22

确是好东西1
作者: 星海    时间: 2010-1-12 17:23

我实在想不出凸起的东西墨迹比凹下的东西的墨迹更淡的原因!呵呵!谢谢你了!帮顶!
西樵佬 发表于 2010-1-12 17:13



    应该是纸质不同吸墨不同所致。
作者: 星海    时间: 2010-1-12 17:24

如果是后盖检查人员名章就更绝了。
作者: 西樵佬    时间: 2010-1-12 17:48

应该是纸质不同吸墨不同所致。
星海 发表于 2010-1-12 17:23



    如果证实戳在上面的话,则此单说明了问题!是真东东了!
作者: lilinet    时间: 2010-1-12 18:34

如果证实戳在上面的话,则此单说明了问题!是真东东了!
西樵佬 发表于 2010-1-12 17:48
那也不一定,盖在凭证上的一小圈很容易画出来的!
作者: 尚盛俊2    时间: 2010-1-12 19:53

本帖最后由 尚盛俊2 于 2010-1-12 20:21 编辑
特别在凭的上方与单结合部,墨的浓淡变化是一个断面,沒有一点儿过渡!
西樵佬 发表于 2010-1-12 17:02



    凭证上邮墨深淡并不说明问题。可以仔细看看凭证和包裹单的连接处。从连接处到凭证中间是慢慢的变淡的,还有凭证稍微淡点。会不会是邮戳原来的油墨不均匀的原因。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手中的封片。是不是每个邮戳都盖的很均匀。由于用力的不均匀,一个邮戳有淡有深也是很正常的!这朋友还说连接处有断面。可以仔细看看骑纹戳特写图片。邮政编码4下面凭证和包裹单连接处是不是有一段过渡17楼的朋友再看看这里的局部特写图片。看看这是不是画上去的。

图片附件: 一期武汉印刷品包裹单盖骑纹戳特写1.JPG (2010-1-12 20:17, 12.35 KB) / 下载次数 39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31838&k=4a86d8453f120ab214c928ec91284b34&t=1718252397&sid=Z6yGlv


作者: wjw_hy    时间: 2010-1-12 20:18

欣赏了 ;
真的还出来有“骑缝”戳的凭单了,当初见但另一枚单凭时就觉得往下肯定还有看头,原来是在试探性地慢慢吊“胃口”啊 ; 不过个人认为:关于此类单凭的是否真实存在仍还有继续探讨的必要
作者: 星海    时间: 2010-1-12 20:56

如果证实戳在上面的话,则此单说明了问题!是真东东了!
西樵佬 发表于 2010-1-12 17:48


哈哈,可能还会有人再提出是否是倒戳的怀疑了。
作者: 星海    时间: 2010-1-12 20:57

那也不一定,盖在凭证上的一小圈很容易画出来的!
lilinet 发表于 2010-1-12 18:34


画?呵呵,天才!
作者: 摩云金翅    时间: 2010-1-12 22:51

再来看看楼主的佳贴--有探讨大家才学习----其实楼主自家可以用放大镜欣赏的--果真恭喜楼主一下
作者: cai    时间: 2010-1-13 00:51

用放大镜看安全点
作者: 尚盛俊2    时间: 2010-1-13 14:20

我的特写图应该已经够大了吧。大家应该也可以看清楚了吧!
作者: 胡亚非    时间: 2010-1-13 16:42

尚友,真是假的.

这种假很容易造的.前几年,浙江一个集邮网站出现一些贴凭证的山东"附加费"封银行封出让,盖有整齐的骑缝戳,.它们当然是假的,因为所贴凭证居然是上海的贰角凭证,寄自山东不贴凭证的地区.封是真实的银行封,可究竟是怎么造的假呢?仔细观察那些封,发现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凭证虽然骑了缝,但都只是戳的边骑缝,并且凭证贴得东倒西歪,很不规则.
原来,它们是这样作伪的:先用邮戳在凭证上盖一小部分边,再把凭证贴到封上的邮戳上,使凭证的边与邮戳的边重合.这样,就好象是凭证上盖了骑缝戳了.

尚友,您再仔细看看您的这包单,也正是为了对齐那边线而将贴证贴倒了.并且,凭证上的那边线盖的墨色与包单邮戳相比浅了些,反映出造假手法还不够娴熟.
作者: 胡亚非    时间: 2010-1-13 16:52

前几年林绍之先生编山东附加费目录时,有人将这种山东"附封"作资料寄给了刘旻森先生,所以在刘先生寄出的"征求意见资料初稿"中出现了这种东西.这说明有些对山东附加费凭证了解不深的邮友上了当.我还马上通过电话与刘先生进行了联系,告知有关情况..不久,刘先生告诉我,林绍之先生也确认了它们是伪品.
作者: 尚盛俊2    时间: 2010-1-13 21:55

本帖最后由 尚盛俊2 于 2010-1-13 22:20 编辑

谢谢亚非兄的指导。我开始也是有所怀疑。因为以前并没有见过这样的品种,也没有看到过这方面的报道。但我仔细看了凭证和包裹单的连接处。我还对着光线透印看了,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所以我也很郁闷。至于说凭证上的戳印淡一点并不能说明问题,亚非兄可以看看自己手中的实寄封是不是每个封的日戳整个圆圈都很均匀。再说包裹单上的戳和凭证上的也有慢慢的过渡间断的。,
亚非兄说的“因为所贴凭证居然是上海的贰角凭证,寄自山东不贴凭证的地区.封是真实的银行封,”这根本不能和这个包裹单相提并论的。这包裹单是武汉的,使用的也是武汉的附加费凭证。并且武汉当时包裹单也确实在征收附加费。只是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感觉也不是没有可能。就象各地附加费拼贴的情况一样。应该是属于正常的
武汉印刷品附加费到底有没有用在包裹单上。我也问了很多朋友。
早几天我把没有盖骑纹戳的给朱汉昌看了。朱汉昌他也不能确定。
作者: 星海    时间: 2010-1-13 22:09

把凭证揭开看看。
作者: cai    时间: 2010-1-14 01:10

把凭证揭开看看。
星海 发表于 2010-1-13 22:09



    的确存疑
要搞清只有这招了
作者: jhuai2000    时间: 2010-1-14 09:32

凭证粘贴的位置令人生疑,太怪了!!
作者: 吕成钢    时间: 2010-1-14 11:29

纳闷:凭证下面有个红色的邮政人员名章,是怎么盖上去的呢?
作者: 星海    时间: 2010-1-14 11:33

纳闷:凭证下面有个红色的邮政人员名章,是怎么盖上去的呢?
吕成钢 发表于 2010-1-14 11:29


呵呵,先盖章再贴的
作者: 胡亚非    时间: 2010-1-14 14:26

不用揭开凭证,因为太假了.再提示一处破绽:包单从中间进行了对折,留下了一道非常深的对折痕迹.凭证正好贴在这对折线上面.大家仔细看看凭证吧,上面居然没留下一点折痕!!
作者: 尚盛俊2    时间: 2010-1-14 16:30

亚非兄不愧为教授。看的就去比我们仔细。我就是不服都不行!!以后还的请亚非兄多多指导
作者: lw151    时间: 2010-1-14 21:05

不用揭开凭证,因为太假了.再提示一处破绽:包单从中间进行了对折,留下了一道非常深的对折痕迹.凭证正好贴在这 ...
胡亚非 发表于 2010-1-14 14:26



    呵呵,这才是制假者的最大败笔!!!
作者: 胡亚非    时间: 2010-1-14 22:56

本帖最后由 胡亚非 于 2010-1-14 23:07 编辑

赖友,我倒不这么认为.即使没有这个破绽,也就是说,即使作伪者把凭证也进行了对折,我们照样可以非常有把握地断定它是伪品.
假的就是假的.它或许可以在某个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也可能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的人.
只要附加费集邮者多掌握附加费邮史资料及有关实物资料,多学习邮品辩伪常识,就一定能炼就出火眼金睛,使附坛妖魔鬼怪无处藏身.
作者: 尚盛俊2    时间: 2010-1-15 10:41

教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虽然我买的时候花了一点点小钱。
但能学到这么多,值得,就当时是教学费吧
再次谢谢教授的指点!
作者: 胡亚非    时间: 2010-1-15 11:27

尚友客气了.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吧.

在08年10月的广州的附加费集邮邀请展期间的研讨会上,就有一位知名邮人对附加费的防伪问题提出看法.他认为附加费很容易造假,让人防不胜防,这使得附加费集邮的地位受到很大影响.我当场提出不同意见,大致意思如下:任何集邮领域都受到假品,伪品问题的困挠,附加费也不例外;附加费的假品,伪品问题并不是很严重,它们的识别难度并不大;附加费征收时期正处在集邮活动的高潮时期,因此附加费一出现即受到邮人的关注,有关资料及邮品实物的收集都比较完整,有关研究也教深入.因此肯定地说,,能够蒙骗住大多数集邮者的假品伪品不存在.

附加费的防伪,打假,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任重而道远."魔高一尺,道高一仗" .只要我们加强学习,认真研究,就一定能在附加费的打假防伪方面做得更好,从而维护附加费集邮的地位与严肃性,增强邮人的收集信心,把更多的人吸引到附加费集邮中来.
作者: 西樵佬    时间: 2010-1-15 12:51

本帖最后由 西樵佬 于 2010-1-15 13:18 编辑

"附加费的假品.伪品问题并不是很严重,它们的识别难度并不大;附加费征收时期正处在集邮活动的高潮时期,因此附加费一出现即受到邮人的关注,有关资料及邮品实物的收集都比较完整,有关研究也教深入.因此肯定地说,,能够蒙骗住大多数集邮者的假品伪品不存在."

   胡朋友的这些话,不敢苟同!我的看法刚好相反!
作者: 西樵佬    时间: 2010-1-15 13:15

"附加费的防伪,打假,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任重而道远."魔高一尺,道高一仗" .只要我们加强学习,认真研究,就一定能在附加费的打假防伪方面做得更好,从而维护附加费集邮的地位与严肃性,增强邮人的收集信心,把更多的人吸引到附加费集邮中来. "

       这段话,我们是一致的!赞!
作者: 尚盛俊2    时间: 2010-1-15 13:37

尚友客气了.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吧.

在08年10月的广州的附加费集邮邀请展期间的研讨会上,就有一位知名邮人 ...
胡亚非 发表于 2010-1-15 11:27



    说的太好了。附加费有亚非兄这样人在。还怕没有前途吗?我是对附加费充满信心的!
作者: cai    时间: 2010-1-15 13:46

"附加费的假品.伪品问题并不是很严重,它们的识别难度并不大;附加费征收时期正处在集邮活动的高潮时期,因此附 ...
西樵佬 发表于 2010-1-15 12:51



    的确,假品比较多见
可能是我们水平不高的原因吧
真品都给高手拿走了
作者: jhuai2000    时间: 2010-1-17 23:44

“附加费的防伪,打假,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任重而道远."魔高一尺,道高一仗" .只要我们加强学习,认真研究,就一定能在附加费的打假防伪方面做得更好,从而维护附加费集邮的地位与严肃性,增强邮人的收集信心,把更多的人吸引到附加费集邮中来.”

  非常赞同胡老师的意见!同时,我们也应当及时的揭露“假附品”和“制假者”!!
作者: 武汉王继红    时间: 2010-1-27 13:19

回复 43# jhuai2000

以上43楼范围内的讨论非常精彩!
充满以理服人的学术氛围!
我作为旁观者,只有3个字的评价
——学习了!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www.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