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捡漏真容易今晚又一信柜捡漏成功 [打印本页]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10-5-29 21:56     标题: 捡漏真容易今晚又一信柜捡漏成功

自己庆祝下
捡漏实在太容易了
哈哈自己庆祝下,看来还是知识重要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10-5-29 21:59

来个相关信息连接:
清宣统年后“上洋萃昌申信局”已更改为大清邮政信柜,
大清邮政时期在山乡交通不便之处,商民投邮仍得依赖古老的民局或信客代为转递,下面一件实寄封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屯溪市邮友咏秋先生介绍购得。原件从安徽山乡唐里通过信客捎带至深度后经大清官局发寄至宁波。中间鉴于书写地址不附规格曾有反复,上盖六枚干支戳含宁波腰框式落地戳。宁波腰框式干支戳使用时期比较长而广泛,自甲辰年始(1904年)使用三格全汉文楷体字小型干支戳至丙午年之后启用腰框式干支戳,其主要型式有全汉文宋体字和英汉文两种,地名中间镶有甲、乙、丙、丁、一、二、三等戳号。日期排列大多为右读,民国以后腰框式日戳仍继续沿用,直至上个世纪卅代,只不过将干支纪年改成民国纪年。从安徽唐里邮宁波的实寄封是比较典型的,现简介于后。
中式红条封正面书“封内安信烦便带深度/永隆祥货精度号交/周圣鸿侄便寄到宁波/周盛泰宝号内交/周仁林客官收展/唐里方氏托寄,为妻子寄给丈夫的信。共分六排写了近五十个字但很不规范。细析山乡唐里尚无大清邮政代办,原信方氏只能托信客捎带至深度侄子处再从邮局寄发到宁波。在第一行收信地址栏下方竟写成“深度”,邮局工作人员在分拣时造成错误,估计信件到达徽州府邮局后又重新返回到原地,故深度邮局用紫色笔将“深度”两字涂沫后再发,徽州府至昌化一天路程竟走了四天,其经过可以从邮戳日期鉴析。
封背中缝书“护已酉三月XX日书”(清宣统元年),左上角贴蟠龙绿2分票1枚销腰框式全汉文宋体字“安徽深度已酉三月十三”干支戳右读;中转盖腰框式全汉文宋体字“安徽徽州府乙/已酉三月十四”干支戳右读;第二次中转盖腰框式英汉文宋体字“GHANGHWA昌化一/已酉十八/三月”月日错置干支戳,日子抢了月子的地盘;第三次中转盖三格全汉文楷体字双圈小型干支戳“浙江杭州已酉三月廿一”右读;落地盖腰框式全汉文宋体字“浙江宁波乙/已酉三月廿三”干支戳右读,历时10日。中途从徽州府至昌化超时达4日,原因是从安徽深度至徽州府时因地名书写错误,中间有一个反复过程。此件含腰框式全汉文宋体字干支戳,腰框式英汉文宋体字干支戳;三格全汉文楷体字双圈小型干支戳以及月日错置戳,多种型式,邮味十足。
全程邮路清晰,始从皖南山乡唐里方氏托乡间信客手递至深度侄子处,然后由周圣鸿贴上邮票寄发去宁波,从手递到邮寄可以看到皖南山区交通之不便,当年大清邮政尚难以完全解决民间通迅难的问题。一件旧信封不仅实录了从民局到官局的通信状况;同时记载了当时所使用的多种干支日戳型式与邮路(附图二)。
ce.jpg


图片附件: ce.jpg (2010-5-29 21:59, 42.83 KB) / 下载次数 25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93404&k=d84954907c136b5119bbabe648147be3&t=1718529735&sid=MLjiXD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10-5-29 22:02

萃昌申前后演变图: 12测.jpg 12测1.jpg 后后期演变成上海信柜,展示了一段历史


图片附件: 12测.jpg (2010-5-29 22:02, 5.21 KB) / 下载次数 23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93405&k=f6153c250d3a7ede3c61f19553059186&t=1718529735&sid=MLjiXD



图片附件: 12测1.jpg (2010-5-29 22:02, 24.55 KB) / 下载次数 37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93406&k=3267572db8bc15a10db99d3a746ca9a2&t=1718529735&sid=MLjiXD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5-29 22:11

漏大了
作者: sggdxq168    时间: 2010-5-29 22:26

大发了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0-5-29 22:35

呵呵,这样捡下去的话,离?王不远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5-29 22:36

已很近了!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0-5-29 22:43

已很近了!
麦国培 发表于 2010-5-29 22:36



    再庆祝

作者: wzl    时间: 2010-5-29 22:47

已跨进1支脚。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5-29 22:52

同一城市了
作者: shao8086    时间: 2010-5-29 22:53

?封戳????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0-5-29 22:54

?封戳????
shao8086 发表于 2010-5-29 22:53



    漏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5-29 23:01

不然昨叫捡漏
作者: liuyuan    时间: 2010-5-29 23:01

支持检漏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10-5-29 23:21

真羡慕,什么时候俺也能捡漏一次

作者: 放眼世界    时间: 2010-5-30 05:44

漏大了 ,什么时候俺也能捡漏一次,真羡慕

,
作者: tungkun    时间: 2010-5-30 07:07

欣赏一下!
作者: 郑松    时间: 2010-5-30 07:34

封有问题吗。还是戳有问题?
作者: 西塞斋    时间: 2010-5-30 10:40

漏大了 ,什么时候俺也能捡漏一次,真羡慕
作者: M.D.CHOW    时间: 2010-5-30 12:53

自己庆祝下
捡漏实在太容易了
哈哈自己庆祝下,看来还是知识重要
昨天的我 发表于 2010-5-29 21:56



    叫你一声街头捡漏王如何?? 好象是你以前这样叫过我的.
作者: 摩云金翅    时间: 2010-5-30 16:56

不懂--学习看看
作者: 李汇祥    时间: 2010-5-30 19:32

天漏!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10-5-30 20:21

天漏!
李汇祥 发表于 2010-5-30 19:32



   
作者: 邓文建    时间: 2010-5-30 20:33

支持检漏
作者: chungyo    时间: 2010-5-30 20:52

不懂!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10-5-30 20:57

其实我也不懂
我发的是相关信息介绍,大家都跟着起哄了哈哈,起哄就是增加人气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5-31 18:11

真是漏神了
作者: zhangfukui    时间: 2010-6-24 20:29

支持检漏
作者: zhangfukui    时间: 2010-6-24 20:29

支持检漏
作者: 李春光    时间: 2010-6-25 09:05

漏大了
作者: 曹杰    时间: 2010-6-25 09:22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捡漏的机会,也有过捡漏的经历。凭知识、靠缘分、明白人睡着了等等,都是客观条件。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6-25 09:28

来早不如来巧
作者: 文献杀手1    时间: 2010-6-25 09:28

我经常被捡漏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6-25 09:30

那是好事!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10-6-27 01:50

那是好事!
麦国培 发表于 2010-6-25 09:30



    我没有少被人捡漏
作者: 过去的故事    时间: 2010-7-1 05:53

太多人乐意此道,是好事吗?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7-1 08:36

相当的好
作者: 郑挥    时间: 2010-7-1 10:27

回复 35# 昨天的我
隋先生真会搞笑,选录拙文前后颠倒了,应该是: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上海虹口区某邮商处购进一批清代蟠龙实寄封,价格不菲。其中两件红条封由申江顺兴号外虹口东首发寄宁波江北岸美颐公司,内一件中式红条封上书“寄宁波江北岸交/美颐公司升/申江顺兴号缄寄(红色章)”,信封右上方盖书藉图地名章“本号在外虹口东首“。封背中央贴蟠龙红2分票,销上海三格全汉文楷体干支戳“江苏上海丙午闰月廿八日”(1906619),到宁波盖三格全汉文双圈楷体字“浙江宁波丙午闰月廿九日”干支戳。封背另盖有红色“萃昌申”信局收件戳,戳色明显与三枚封口圆章不同,另一件发于丁未年(1907年)盖有同式信局戳局部。光绪年间宁波与上海民信局尚处于繁荣昌盛时期,大清邮政虽已建立但商民仍习惯通过民信局投邮,此件经“萃昌申”信局收件后从官局寄发(附图)。

清宣统年后“上洋萃昌申信局”已更改为大清邮政信柜,实物资料可见:上海拍卖行99春季邮品拍卖目录,第133号封贴宣统登极7分、蟠龙1分各一枚,销上海腰框戳寄德国,背有“上海萃昌申十五号”信柜戳,正面盖“T”字并注明欠资10分。

价好像也不贵,看到时拍期已过.先生这枚也不易见到.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7-1 11:07

这是他的高明之处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10-7-1 20:12

回复  昨天的我
隋先生真会搞笑,选录拙文前后颠倒了,应该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上海虹口区某邮商处购进一 ...
郑挥 发表于 2010-7-1 10:27



    本来就是好玩的帖子何必认真哈哈
兄弟太搞笑了哈哈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7-1 20:17

搞笑兄弟连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10-7-1 21:57

大家一起乐乐,乐下多活10年哈哈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www.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