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集邮这个红旗能够扛多久 [打印本页]

作者: 谢三    时间: 2011-2-15 02:50     标题: 集邮这个红旗能够扛多久

美国的集邮人口, 据说是死一个少一个。世界的希望, 是不是就剩中国了?
作者: ray231    时间: 2011-2-15 04:01

美国的集邮协会很注意培养新人, 经常有一些讲座及免费赠送邮票给学生,你的讲法并不正确.
作者: 谢三    时间: 2011-2-15 04:11

也许吧, 可是形势比人强啊。 没人寄信, 没人买新邮票, 就连八十年前的邮票打折也卖不出去。
俺几年前去看几个邮币展, 都是一家邮商20家币商。
最近不知道。

对了, 你是怎么和国内交易邮票的, 美元人民币怎么兑换?几年前在当当网伏美元买过邮史书, 输了3,4种密码。谢谢。
作者: 假师爷    时间: 2011-2-15 05:08

不知楼主住在哪里,想纽约,加州等地的邮展很多人的,波特兰的邮展也去过,人很多。有专门的展区给小朋友们挑邮票(邮商们捐的),只是有一条:大人不许帮忙。我的小孩最喜欢到那里挑邮票了。
美国集邮人口老龄化是很明显的,集邮协会里的大多是老人,但我参加的协会里也有约1/3是40岁左右的中年人。(当然他们不是都集美国票的)。每月两次例会,每月一次俱乐部拍卖(有大约250项东西),大家都很积极参与的。
每两个月又地区性邮展,大有有15~20家邮商参加。我所在的协会也每年办一次邮展,摊位还不够呢,只好先来先得(先交押金)。
他们集邮搞专题的多,对价格不是非常敏感,没有想到票价一年内会翻番儿或涨几倍。现在被中国票也弄得搞不清了。看见中国票就开高价狠宰,若对国内票价不熟,就会被宰到了。
原来对文革票不是很关心,昨天看到了就买了几张文6文7新旧票,当时也没多想,感觉比目录价低30%应该可以了。结果回家一查,比国内的还贵好多。幸亏有的票目录价比国内价低很多,这样总体还没有亏很多。
昨天还在一邮商处看到了两张假猴,邮商说是有人拿来3张卖给他的(不知道成交价格)。几位CSS成员看了,发现两张连票是假的,一张单票是真的。把邮商气得够呛。
作者: leee8888    时间: 2011-2-15 05:46

红旗不会倒,但护旗手越来越少。现在炒家,投资,投机占绝对主力(包括我).只能盼着慢慢地转变为真正的集邮者。倒是小时候(初中以前)算爱好者。
作者: 谢三    时间: 2011-2-15 06:55

据说集邮人数从97的2000万, 跌到100万, 现在拜炒家,投资,投机之助, 又回到200万。
作者: 吴翔1    时间: 2011-2-15 07:59

据说集邮人数从97的2000万, 跌到100万, 现在拜炒家,投资,投机之助, 又回到200万。
谢三 发表于 2011-2-15 06:55


4242,就是这200万,估计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邮民手里的邮票是85年后的邮品
作者: 双成    时间: 2011-2-15 08:26

呵呵,够悲观的。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他的生存之道,都不是以个人或少数人的意志所决定的。旧的事物消亡,新的事物产生,这是客观规律。在中国我看到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到了集邮的领域,而且受教育层次高。他们起点高,下手狠。呵呵,这项活动还是有较长的存在及发展历程的。
作者: ray231    时间: 2011-2-15 08:31

付款和收款最方便稳妥的应该是PAYPAL了, 不过要收手续费的, 准备回国设个支付宝帐号和工行卡,那以后交易就容易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2-15 09:46

集邮活动一片光芒
作者: 曾雷    时间: 2011-2-15 09:55

一个爱好罢了!!!!!!
作者: 谢三    时间: 2011-2-15 09:57

是不适大家有进有出, 以邮养邮,所以不怕高价。 邮价翻番后,我已经不太敢买了。
不知楼主住在哪里,想纽约,加州等地的邮展很多人的,波特兰的邮展也去过,人很多。有专门的展区给小朋友们 ...
假师爷 发表于 2011-2-15 05:08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2-15 09:58

只要有精神寄托上的需要,就有集邮活动的存在。
作者: 谢三    时间: 2011-2-15 10:01

金字塔,基础还是很关键的。我也在底层,给大家摇旗呐喊。
4242,就是这200万,估计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邮民手里的邮票是85年后的邮品
吴翔1 发表于 2011-2-15 07:59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2-15 10:04

先加个签名
作者: 西樵佬    时间: 2011-2-15 10:12

太正常了!预后很好!
      当然了!对存藏业来说的!并不适合急功近利!
作者: 谢三    时间: 2011-2-15 10:21

是我吗?
作者: 白山    时间: 2011-2-15 11:11

美国的集邮人口, 据说是死一个少一个。世界的希望, 是不是就剩中国了?
谢三 发表于 2011-2-15 02:50



    别担心。您会不知不觉就成为扛旗手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2-15 11:24

这句是真的
作者: thwuwei    时间: 2011-2-15 12:26

能发此贴,就已注册为扛旗手了.
作者: 假师爷    时间: 2011-2-15 12:27

是不适大家有进有出, 以邮养邮,所以不怕高价。 邮价翻番后,我已经不太敢买了。
谢三 发表于 2011-2-15 09:57



大家都是互通有无,把多余复品拿来拍卖了。英国,法国,德国票都很便宜(相对目录价,单价还是很高的)买的人很少,反而世界各国杂邮销路很好,可能是与大家都做专题有关吧。
我把别人不要的低档华邮都当宝贝捡来了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卖过一张邮票,光买了。
作者: 甄民馨    时间: 2011-2-15 12:38

集邮一是兴趣,二是趋利。趋利并不单指金钱上的获利,还有通过集邮学习为自己增值。江门邮协为培育新一代集邮爱好者不遗余力,常到学校上集邮知识课和举办小邮展,取得不少成效。只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老一辈集邮家就不会成为空中楼阁,集邮事业就有美好的前景。
作者: 杜邦    时间: 2011-2-15 13:40

从小时候开始,断层十余年后,前年为投资所惑进入邮市,后转入清民票就彻底沦陷,开始沉迷进去,越玩越上瘾,只是钱也越来越少,哪里是投资简直是高端消费,呵呵
作者: 569    时间: 2011-2-15 13:54

不用悲观,中國历史上這一次的收藏热远未到尾声。中國的经济发展还在持续,古玩杂件动辙佰万仟万亿万,大款们到时自会来捧捧场。何况集邮有其特殊魅力,前后辈生衍不息。中國在世界上影响又会越来越大,相互交往多,繁荣是各方面的。
作者: 甄民馨    时间: 2011-2-15 14:00

量力而为慢慢来,毕竟是怡情养性的东西,不能把生活质量也赔进去。等到可以以邮养邮时,你就会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了!
作者: 假师爷    时间: 2011-2-15 14:04

集邮一是兴趣,二是趋利。趋利并不单指金钱上的获利,还有通过集邮学习为自己增值。江门邮协为培育新一代集 ...
甄民馨 发表于 2011-2-15 12:38



我也去学校给小朋友们讲过集邮,从第一枚黑便士讲起。但同学们更关心的是邮票值多少钱,我的那一张邮票最贵...(各国孩子都一样 )我还把邮票及漂亮邮票做的书签送给小学生们,不知道他们能够喜欢多少。
现在有太多东西诱惑小孩,孩子们都喜欢快餐式的,无法静下心来慢慢捉摸一张张邮票。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2-15 14:12

共同努力
作者: ycjl    时间: 2011-2-15 14:28

1、集邮永远不会消亡,只要有人、有邮票存在。
2、集邮的圈子不会太大,永远是少数人的爱好,相对于全人类而言。
3、集邮永远发不了大财,与其它行业门类相比较。
作者: 普票厂铭    时间: 2011-2-15 14:41

抗久了很累,
楼主要即时休息
作者: 更深月    时间: 2011-2-15 16:45

我是看到我一个朋友的同学的一本小小的集邮册(大概只有几十枚邮票) 从此而喜欢上集邮 从此而迷念上集邮 我个人觉得真正喜欢的人是不会离开集邮的 我也相信还会有一些人加入到集邮中来...                                  正如龚老师所言“ 前后辈生衍不息。中國在世界上影响又会越来越大...”
作者: cai    时间: 2011-2-15 16:50

我也是悲观主义者
作者: 甄民馨    时间: 2011-2-15 17:23

我不管别人悲观或乐观,集邮是自娱自乐的一种好方式!
作者: atmwang    时间: 2011-2-15 21:24

这个讨论很喜欢,有时我自己也讲不清。
就像有些朋友说的“不知不觉就成扛旗手了”!
作者: 云中月    时间: 2011-2-15 21:44

有钱大玩,组集参展获奖。没钱小玩,分类插册自赏。
作者: 摩云金翅    时间: 2011-2-15 22:01

中肯!!!!!!!!!!
作者: caiyunaifeng    时间: 2011-2-15 22:43

有乐趣就好!
作者: 香港內詳封大王    时间: 2011-2-15 22:52

多吃偉哥就能扛得久
作者: 谢三    时间: 2011-2-16 00:08

都很有道理。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www.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