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清代北京嵌“西”字戳 [打印本页]

作者: 王厚邦    时间: 2011-11-4 18:56     标题: 清代北京嵌“西”字戳

现将文献中查到的清代北京嵌“西”字戳发在这里,说明至今我看到的“西”字均在戳中部的腰眶中,没有放 西戳-孙1.jpg 在下部“北京”两字间的。



这个是孙君毅书中的


图片附件: 西戳-孙1.jpg (2011-11-4 18:54, 28.18 KB) / 下载次数 11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491241&k=bbeb23ff21e2aefe406ef5f3f9485539&t=1717090749&sid=r4G9g4


作者: 王厚邦    时间: 2011-11-4 18:59

这2个是张恺升先生书中的,西字在腰框中

西戳-张1.jpg 西戳-张2.jpg


图片附件: 西戳-张1.jpg (2011-11-4 18:58, 17.18 KB) / 下载次数 13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491242&k=a862cc4cca3b412b7e66e5011336986a&t=1717090749&sid=r4G9g4



图片附件: 西戳-张2.jpg (2011-11-4 18:58, 13.56 KB) / 下载次数 16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491243&k=e36502cfa779482d5b38b9db0bd514b0&t=1717090749&sid=r4G9g4


作者: 王厚邦    时间: 2011-11-4 19:01

这2个是严平西先生书中的,“西”字在腰框中

西戳-严1.jpg 西戳-严2.jpg


图片附件: 西戳-严1.jpg (2011-11-4 19:00, 30.93 KB) / 下载次数 10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491245&k=3768f1fe0a7dcb0ffcb773a1f0b42061&t=1717090749&sid=r4G9g4



图片附件: 西戳-严2.jpg (2011-11-4 19:00, 31.33 KB) / 下载次数 10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491246&k=5929d92ba193d310cc699ef5207cae20&t=1717090749&sid=r4G9g4


作者: 王厚邦    时间: 2011-11-4 19:03

这2个是林崧先生的藏品,“西”字也在腰眶中。


西戳-林1.jpg 西戳-林2.jpg


图片附件: 西戳-林1.jpg (2011-11-4 19:03, 25.68 KB) / 下载次数 18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491248&k=31460b2d566dc17ef1466ed749afb526&t=1717090749&sid=r4G9g4



图片附件: 西戳-林2.jpg (2011-11-4 19:03, 27.58 KB) / 下载次数 12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491249&k=9ed95fa3e020b15147f9f2548e162290&t=1717090749&sid=r4G9g4


作者: 王厚邦    时间: 2011-11-4 19:07

从4位名家的著作或藏品中清代北京“西”字戳的“西”均嵌在腰框中,没有嵌在戳下部的“北京”两字间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11-4 19:15

好西
作者: 缪书峰    时间: 2011-11-4 19:31



作者: TK    时间: 2011-11-4 20:36

严先生那个“西”字在“北京”两字中间的
虽然墨较浓,但明显见到中间两只“脚”几乎到西字的最下面一划
见不到如“酉”字中间一横,从图看已无处容纳如“酉”字中间的一横;
而且王先生的“酉”字略呈长形
而严先生的“西”字接近方形
有很大区别。

其他“西”字在腰框中间之戳较“常见”
目前仍未见到第二个“西”字在“北京”中间的例子
但仍不能否定其存在,
有待新的发现。

作者: 王厚邦    时间: 2011-11-5 14:57

清代北京“东”字戳是将“东”字嵌在“北京”两字间的

东戳-1.jpg


图片附件: 东戳-1.jpg (2011-11-5 14:56, 31.41 KB) / 下载次数 7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492036&k=fa0330faea7d27b22f9e895aaa4e5fff&t=1717090749&sid=r4G9g4


作者: 王厚邦    时间: 2011-11-5 15:00

为什么嵌“东”字的北京腰框干支日戳中只有“东”字在“北京”两字间的一种,而嵌“西”字的英汉北京腰框干支日戳中只有“西”字在腰框内的一种?两者互换的情况是有而未见,还确实没有?还可进一步发现探讨。


作者猜测:可能“西”字太大,在“北京”两字间放不下,于是移放到了腰框中。“东”字虽然也大,但东直门支局的邮局员工将“东”字放进了“北京”两字间,因此出现了“东”“西”两戳的不同。可谓东西殊途。


在清代北京干支戳中只有“寅”字戳既有将它嵌在腰框中,又有嵌在“北京”两字间。这是北京嵌字干支戳中很有趣的现象。



作者: 王厚邦    时间: 2011-11-5 15:04

将严先生书中的“西”在北京两字间的封如下,

酉-西封-严.jpg    酉-西戳-严.jpg


图片附件: 酉-西封-严.jpg (2011-11-5 15:04, 53.86 KB) / 下载次数 9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492046&k=0f83fa52633853389d0ba1abd9135e37&t=1717090749&sid=r4G9g4



图片附件: 酉-西戳-严.jpg (2011-11-5 15:20, 23.19 KB) / 下载次数 7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492068&k=f760f03afe1a5fee90ffad99568ed1fe&t=1717090749&sid=r4G9g4


作者: 王厚邦    时间: 2011-11-5 15:06

芮伟松先生在为该书写的“编者的话”中提到了这个嵌“西”字的北京干支戳,也提出了这个“西”字可能代表西直门,只是未予肯定和论证。芮先生述道:“第119页下图,嵌入‘西’字可能代表西直门,不知打磨厂是否在城西靠近西直门否?”

打磨厂是否在城西靠近西直门的问题,经查:西直门在北京内城西北部,而打磨厂在外城前门之东,两者相距很远。从新街口往打磨厂方向走过去的,也即从北京城的西北向东南走,中间需经过西四牌楼支局、西单牌楼支局、西车站支局和东车站支局,才到打磨厂。

只有寄到新街口附近,包括西直门内附近的信上才盖西”字日戳。因此寄到打磨厂的信怎么也盖西”字日戳呢?



作者: 王厚邦    时间: 2011-11-5 15:11

本帖最后由 王厚邦 于 2011-11-5 15:18 编辑


    我近几年来致力于清代北京嵌字干支戳的研究,已经破解了从“子”到“戌”11个地支子日戳和“东”“西”字日戳为北京那个支局用戳的问题。“东”字日戳为北京东直门邮局用戳;“西”字日戳为北京西直门邮局用戳,寄往北京打磨厂瑞生祥号的挂号信应就近由打磨厂支局投递。而打磨厂支局使用嵌“酉”字的干支戳。因此,此信上盖的应是北京“酉”字干支戳,由于“酉”与“西”形似,可能该书编者未能细辨,将“酉”字错认为“西”字。

   

  拙文“清末民初北京嵌‘西’字干支日戳”发表于今年的《清代古典邮票研究》上,以上是此文的部分内容,如要详细了解,请参阅该文。


作者: liuyuan    时间: 2011-11-5 16:08

好资料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11-5 18:19

又学到了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11-11-6 00:28

王先生研究得很仔细。好资料,学习。
作者: TK    时间: 2011-11-6 11:54

本帖最后由 TK 于 2011-11-6 11:55 编辑

回复 13# 王厚邦


   

严先生书上的图片看不清晰,分不清是“西”还是“酉”
因此王先生以“常理”来推测、研究,
但请王先生仔细看大图
这个像“酉”字还是像“西”字?
图片可以说以很清晰看到笔划是“西”字
如果是“酉”字,中间一横在哪儿?
而王先生的“酉”字很清楚中间有一横
(请王先生将票图扫描清晰大图)

1110171652ba3214b10454f285.jpg 1110171653a03d20585bc7f2e0.jpg

1110171652ba3214b10454f285b.jpg 1110171653a03d20585bc7f2e0b.jpg

图片附件: 1110171652ba3214b10454f285.jpg (2011-11-6 11:53, 31.3 KB) / 下载次数 18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492671&k=2f1b0e92015d30b5ea0dfe6da63f1839&t=1717090749&sid=r4G9g4



图片附件: 1110171653a03d20585bc7f2e0.jpg (2011-11-6 11:53, 84.05 KB) / 下载次数 11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492672&k=6f16292fea97399b356ce05fe4f81d8a&t=1717090749&sid=r4G9g4



图片附件: 1110171652ba3214b10454f285b.jpg (2011-11-6 11:53, 17.38 KB) / 下载次数 9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492673&k=6e416ddef451491f0d40dc65648beae1&t=1717090749&sid=r4G9g4



图片附件: 1110171653a03d20585bc7f2e0b.jpg (2011-11-6 11:53, 15.1 KB) / 下载次数 12
http://www.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492674&k=4931e40173074995da5f68a827cab6c8&t=1717090749&sid=r4G9g4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11-6 12:03

真是好西啊
作者: 王厚邦    时间: 2011-11-6 14:36


    我认为这与盖戳时的墨浓与墨少有关,也与盖戳时用力的方向和力的大小有关。为什么这戳的外圈右下方线条那么粗,而左上方线条那么细?原本外圈线条的粗细应是一样的呀!因此“酉”字出现一些变形也可理解。

     寄到北京打磨厂的信是不可能盖西直门支局的“西”字戳的,只可能盖打磨厂支局的“酉”字戳。如果真的是“西”字戳,那就更难解释了。
作者: 希利    时间: 2011-11-6 16:16

好研究!!!。。。。。。。。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www.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