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thwuwei 于 2010-4-18 14:50 编辑

总32发行了吗?
谢友发的图上,未见到总32.
总28之后,总33(即:1993年5月号)之前,胥江邮苑出过的副刊,即谢友图中标号:93年3月第一期 麦氏换让目录,这是不是就是总32?
亦或总32另有他刊?
请有总32的邮友不吝贴图相告.
有粮千担,也是一日三餐;有钱万贯,也是黑白一天;洋房十座,也是卧室一间;宝车百乘,也是风光一时;
高官厚禄,也是上班下班;妻妾成群,也是一夜之欢;山珍海味,也是一副肚腩;荣华富贵,也是过眼云烟

TOP

有总32的邮友请不吝贴图相告
有图有真相.
有粮千担,也是一日三餐;有钱万贯,也是黑白一天;洋房十座,也是卧室一间;宝车百乘,也是风光一时;
高官厚禄,也是上班下班;妻妾成群,也是一夜之欢;山珍海味,也是一副肚腩;荣华富贵,也是过眼云烟

TOP

1990年6月,年仅16岁的麦国培创办了月刊《三水集邮》。“当时计划是每月定期收集邮友的文章,由我编,再请芦苞中学的校工帮我刻印,然后寄给全国各地的邮友。”
  但第一期“三水集邮”发行后,三水集邮协会就说麦国培“不能代表三水集邮届,不得以‘三水集邮’命名”。从第二期起,麦国培将刊物定名为“胥江邮苑”,继续印发。“刻完第一期后,校工就不刻了。我只好自己手写,然后复印。”印了两期后,邮友都反映手写版“不好看”。麦国培又找到了一名肇庆邮友帮忙打字油印,又刊出了四五期。“但后来印出的质量越来越差,只好另请西南文化馆印了。”麦国培说,然而质量是好,但由于他们用的纸超重,邮费也贵了一倍。印了2期,麦国培越发觉得财力不支,恰好有河南邮友能用薄纸印刷,麦国培便将稿件寄到河南请他们印了再转寄各地邮友。印了7期左右,河南邮友又不印了。麦国培不得已又请了一位新疆的邮友帮忙印刷。
  几经周折,麦国培还是将《胥江邮苑》坚持了3年,发行近40期。1993年2月起,麦国培又以杂志形式印发了《现代集邮》(后改名为《中国邮史》),从双月刊到季刊,至今已先后发行64期。

                              -------摘自2009 年 7 月 6 日 星期一《佛山日报 由爱好者到研究专家》


------
有粮千担,也是一日三餐;有钱万贯,也是黑白一天;洋房十座,也是卧室一间;宝车百乘,也是风光一时;
高官厚禄,也是上班下班;妻妾成群,也是一夜之欢;山珍海味,也是一副肚腩;荣华富贵,也是过眼云烟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