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自动化邮票在国外很流行,有很多现代珍邮。还有一些自动化邮票,发行没几天就全部打完,再没有新的补充,数量控制的像钞票一样严格,从数量上让人很放心。

个人觉得,中国早晚会再次发行自动化邮票,国内外都存在着这个市场,另外我也用过国外的自动化邮票机,觉得确实是方便,例如寄一封信邮资比较高的信,贴一般的邮票可能会贴很多,很麻烦,信件上邮票贴多了有可能不安全,而自动化邮票想要多大面值的邮票一般都能打出来,99元以内,基本上都够用。另外,自动化邮票也通过邮票图案衍生出了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但是也需要自己制作。很多新事物在中国接受起来可能比较慢,但是谁先接受,谁就会在后面领先。毕竟,在国际上已经承认它是一种邮票,米歇尔公司还专门给他出了目录。

不管有没有集邮者拿自动化邮票做邮品,难道其他的就不做了吗?个人感觉做得更多。例如奥运会,鄙人曾经管理过某处奥运村的邮局,集邮者拿着整袋邮品托人到奥运村邮局制作集邮品,各种各样,都是传统的邮票和首日封,鄙人在一边看着,触目惊心。而这些邮品在第二天就流到了邮市上。还有集邮者特意往奥运村里面寄邮件,盲人邮件,很专业,就是为了要一个奥运村的审查戳和退运戳,记录邮路,邮局不胜其扰,增加了无数工作量,但是也没有办法,这就是邮局的工作,既要照顾实寄,也要照顾到集邮者的需要。这都很正常。

不就图一个乐吗。呵呵。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12-12 9:16:35的发言:

一家公司承认是否就代表了国际承认,这个问题首先要探讨,再看看邮票目录,很多因政治原因没有收录的多国邮票是否就代表国际不承认,就不是邮票?
我个人认为看事情和了解事物要全面,不要以偏盖全!
毕竟中国官方从来没有承认过这是邮票(国内邮票目录并不代表中国邮政当局),最准确的叫法应该是:电子邮票机打出来的邮资标签。


这家公司可是世界上最权威的邮票目录公司之一。因政治原因没有收录的邮票,没有收录的原因是政治,与邮票本身的属性没有关系。所以了解事物的全面性,不能只考虑一个方面。中国官方现在没有承认的邮票,也不代表以后不承认,更何况是中国官方自己发行、使用的东西,有大量实寄封可以作为证明。现在没有承认原因应该很多。妨碍邮票公司的暗箱操作应该是一个。

电子邮票最准确的叫法应该从外文翻译,而不是自造,造出来的东西,在国际上交流的时候,别人听不懂,毕竟在国际上的邮资标签和电子票并不是一种东西。自动化邮票这个叫法不是挺好的?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12-12 9:47:35的发言:

这个我想国家说是就是,国家说不是你硬说是那也没有办法。
邮资标签一样是中国官方自己发行、使用的东西,有大量实寄封可以作为证明
是否所有邮资标签都是邮票?是的话你就对了。


国家没说是不是. 国家有一个正式的公文说自一不是邮票吗?

邮资标签就是邮资标签,电子票就是电子票,我说是不是没有用.

这两个问题扯到一起,就和非要说自动化邮票是电子邮票机打出来的邮资标签是一个道理.

这是一个逻辑问题:

邮票可以拿来当邮资使用,邮资标签也可以, 都有实寄封,并不能否定邮票是邮票,邮资标签是邮资标签. 反过来,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想直接证明电子票因为实寄过,就说明它是邮票. 而是说,自一邮票天然就具备合法性,政府能让老百姓买,并在实际中使用,就说明政府是承认这个东西的.至于它属不属于邮票,如果本来是而硬要说它不是,别人也没有办法.一个名称而已. 改写一句名言: Ce n'est pas un timbre. (原文:Ce n'est pas une pipe.),这不是邮票。就是一张纸。或者说它是什么就是什么。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2 11:56:55编辑过]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atmwang在2008-12-12 17:38:09的发言:
麦会长, 我赞成 Tixiang 和 Sammler 的观点. 从后者的ID看,我觉得他与德国有些关系.


呵呵,我主要收集德国在华殖民地的邮品,没事也教教德语。自1邮票我可是一张没有,也不存在任何炒作的企图或者是给人抬轿的企图。您可别误解。

我只是谈我对电子票的理解,有说错的地方请多包涵。只是就事论事。

自动化邮票在使用电子票的国家(当然也包括许多没有电子票的国家)和集邮者中都被承认是一种邮票。中国现在没有,不承认也没错,等那天想起来也要发行自动化邮票,方便邮政用户和集邮者,自会推广承认。很简单,一纸公文而已。邮政这方面的事情,在中国就得上面拿主意,国际上怎么样或者集邮者老百姓怎么认为,没有任何价值。得对领导的意思才行。这种体制就是这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2 19:31:12编辑过]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12-12 20:01:45的发言:
如果把一二百万买电子票的钱改买德国客邮!相信很有收获了,当然特贵的不计在内。


呵呵,普通的德国客邮花不了多少钱,特贵的那两套感兴趣没有钱,德国客邮里面最有意思的是邮戳。还有相关的历史物品。有两百万搞德国客邮或者德国在华殖民史,能搞得像模像样了。德国最近有个博士出了本博士论文,叫《来自中国的战地邮件》,这位女博士把德国档案馆里面收藏的八国联军中德军士兵的许多战地邮件和战地日记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十分的精彩。写了厚厚的480页。本人还是对这些东西最感兴趣。至于其他的,过眼烟云而已。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12-12 20:20:32的发言:
不错!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和邮史!
可惜不懂德文!无缘学习了。德国客邮入门比较易,很有玩头。当年三水也是德国人比较集中的地方,有不少写德文进出的书信!


搞出一个三水的地方邮史或者三水的中西交流史一定很有意思。

TOP

是德国,寄往德国汉堡,寄给一位小姐.

TOP

这种明信片很多都是外国人与国内的家人沟通感情的信,当然情信也必不可少,只是如果有关键内容,一般不用明信片寄.呵呵.国外其实大部分人很保守的,比很多中国人还要保守的多.

TOP

玩德国胶州湾客邮, 想做到像模像样, 和红印花差不多, 从某种程度上讲比红印花还要珍罕, 1千万看不到什么东西. 1亿差不多. 我指的是胶州湾第一套, 折半改值邮票. 单张过200万邮票的有好几张, 如果算上信封, 就不知道多少了. 好东西进了藏家的邮集里面, 不一定什么时候才会再次面市.

两个最大户: 一个德国人, 一个美国人. 那是相当有钱.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12-13 0:56:00的发言:
九成东西一成价值!


问题就在这里: 价值怎么确定? 明明就是一张小纸,谁都有, 可就是没有这一张. 所以价格会达到几百万, 几千万. 其实有些问题到了一定程度, 就上升到哲学高度了: 某些瓷器, 上亿, 真有那么高的价值? 但是没有办法, 价格就这么高, 爱要不要, 反正有人要.

所以, 看到贵的东西从来不馋, 只会为拥有的那个人高兴. 当然, 也会偷偷地憧憬, 那天也为自己高兴一次. 呵呵. 见笑.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12-13 9:36:00的发言:

所以我喜欢玩邮政史,不喜欢玩传统,不喜欢的原因是玩不起。当然民国的还是玩得起,清代和新中国的旧币普票基本玩不起。


新中国的东西看不懂, 还是清代的比较有意思. 即使买不起贵的, 买点便宜的玩玩, 也自娱自乐.

TOP

懂外语再玩相关的客邮,特别有意思。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