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是否算是前清第一枚加?片?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麦国培</i>在2008-7-23 9:53:47的发言:</b><br>
       
        这种加盖与民国加盖是天地之别,民国加盖是因为政权变更所以必须加盖。<br>这个则是批量优惠出售,所以加个戳记以作区别。
       
</div><p></p>
????,算是加?片?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alainfang</i>在2008-7-23 10:16:23的发言:</b><br>
       
       
        <p><font face="Verdana">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font></p>
       
</div><p></p>
言重了。因有一?友曾,最近提及?是前清第一枚加?片,才有此?。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alainfang</i>在2008-7-23 10:31:29的发言:</b><br>
       
       
        <p>我只是想说我赞赏先生这种精神.并没有什么其他意思,如果冒犯,小弟在此赔礼.<br>不过我不认为这是加盖片.先生的观点呢?<br></p>
       
</div><p></p>
未??名?友交?前,我?未有此想法,但?他一提,我也?同他的看法。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23 10:46:57的发言:

上海工部1893年50周年算不算前清第一加盖?

前清是指大清郵政發行的暖片。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問大家,世界第一枚加蓋票是基於甚麼原因出現的?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23 10:54:08的发言:

由于它是非常特殊的加盖,所以专门收集和研究者并不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品种来编号,包括目录中亦只是作为一个附录,而不作为一个新品种来编列。

資料可以被修正的,如沒有記錯,早期郵票目錄也不將紅印花小一圓編入目錄之內。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以下是引用謝明書在2008-7-23 11:58:58的发言:

不過這種加蓋片的使用性質有改變了,必需要大量寄出才行,所以實寄的都是廣告片,它已經不能當作一般的明信片來用了。

這樣說來,因著加蓋後,使其由一枚“一般“明信片轉化為一枚“專用“明信片?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以下是引用謝明書在2008-7-23 12:10:57的发言:
專用的"廣告or通知專用"明信片。我覺得天津加蓋比較常見,漢口次之,其它地方如上海,廣東都很少見,這幾個地方的加蓋字型都有人整理過了,只有福州加蓋沒人見過。

照謝兄所言,這類片也可列入第一枚大清加蓋片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3 12:17:18编辑过]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23 10:43:13的发言:

我觉得加盖必须是改变属性的
比如改值,比如改国号,比如作为某种庆祝
如果是总包出售就算加盖的话.我就不理解了.
比如商场打折,买1瓶酱油送1瓶酱油.难道先生认为这样出售的酱油同正常出售的酱油有区别么?

方先生這個比喻,我改成這樣:比如郵局打拆,賣一張明片送一張明片,難道先生認為這樣出售的明片同正常出售的明片有區別麼?所以,方先生請看看這個比喻是否恰當?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世界第一枚加蓋片是香港郵政將一枚維多利亞普票君蓋慶祝香港開埠五十週年紀念。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世界第一枚加蓋票是香港開埠五十週年紀念。 Z2g0QJkt.jpg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應該是世界第一枚加蓋紀念票。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以下是引用謝明書在2008-7-23 17:26:37的发言:
那個英文JUBILEE是什麼意思呢?

像銀禧、金禧之類?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非郵票加蓋:

非郵票可藉加蓋而被賦於郵票的功能:紅印花(印花稅票)

 

改值加蓋:

原票舊幣改新幣、原票郵資加值或減值、原票幣值改地方幣值、另附加資費(附收脹捐郵票)、郵資已付...

 

國號加蓋:

因政權易手,將新國號加蓋在舊國號原票上。

 

因事件而加蓋:

因紀念某人、某事或某物而加蓋慶祝或紀念

 

將原票屬性改變,規範在某層面使用(不是幣值改變):

軍郵加蓋、航空加蓋、地方加蓋、限儲金專用、BRA加蓋、欠資加蓋(涵蓋幣值及使用層的改變)

 

 

加蓋總包發售片能否被介定為以上類別其中一項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3 21:40:14编辑过]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23 20:45:43的发言:

那么这枚加盖于1873年的不算吗?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e7b0_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應該是世界第一枚加蓋紀念票。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23 9:53:47的发言:
这种加盖与民国加盖是天地之别,民国加盖是因为政权变更所以必须加盖。
这个则是批量优惠出售,所以加个戳记以作区别。

加蓋總包發售的用意,若只是純粹為批量優惠出售作個區別,這個有點是畫蛇潻足。假設是半價發售,一分郵資有否因這加蓋而變成半分?若其加蓋是有此意圖,可直接加蓋新郵資半分;若其一分郵資沒有因其半價發售而改變,這個加蓋只作區分功用,未免費財費力,再增加這郵資片的成本。若藉著加蓋規範此廉價片,只限用於多量的印品上,作印刷品郵寄,一來可爭取郵寄大量印品的客戶,二來亦可推銷庫存的舊片,廢物利用,同時藉此規範,免被用於一般通信用途,與新發行的三次郵資片競爭。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23 22:28:18的发言:

其发行目的如何,不敢猜测,只是把我所知相告,以供参考!

加蓋總包發售,只作區分是一個批量優惠發售的記號,猜測還是實情真是如此?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24 8:50:48的发言:

据我所知,所有研究者都是根据前人的记录一直再记录下来,实情如何,一来没有当事人二来没有原始文件,我想我个人是搞不清楚的。
田兄关心的话可以找找文章资料,看看源头是在那是开始这样说的。

我這樣的提問,只是希望先生不是雙重標準,別人提出的反証是猜測(當然我是參考了一些別人的資料,寫這些資的料的人亦承認是跟據前人的猜測)。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23 9:53:47的发言:
这种加盖与民国加盖是天地之别,民国加盖是因为政权变更所以必须加盖。
这个则是批量优惠出售,所以加个戳记以作区别。

這個是否是猜測?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