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以下是引用怀旧的人在2008-7-20 22:47:02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上海工部倒a戳.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這款戳弍的上海工部戳是15還是16,相當晚,可能是個記錄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20 23:08:33的发言:

还倒英文了!记录是1922年使用为较晚!

1922年的是另一款戳式!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20 23:26:33的发言:

欢迎田兄提供资料!我的资料正是这种单圈粗戳!反而其它的都没这么后!

這個粗邊框的是D6型,用至1920年後的是幼邊框的D7型。是先生先提出用至1922年,所以應該是由您提供實物作反証,而我的實物就是易先生那枚D6戳了。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提出D6型用至1922年只有Bonner一人,而其他名家主要是環繞在1913至1914年,而Bonner似乎欠缺實物圖,故此便以易先生那枚為一個記錄。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21 9:38:07的发言:

 

那让我来补充一点吧,其实这个资料是刘广实文章中的,张恺升引用了而已,刘广实比较低调,知其邮学极深的人不多,实则纵观大陆集邮界,邮学之首非他莫属,是个人认为最博学之邮学家,真正是活的邮史矿。百年难遇之邮学奇才!大陆地区无人能出其右。

孙君毅的邮戳志就是由他帮忙编辑的。
刘广实是资深国际评审、全国集邮联副会长、中国邮票博物馆鉴定专家。

劉廣實先生提出的正正是1913年!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我提出實物,並不是有意為難先生,只是提出了一個現象,為何在眾多名家資料中,都是以1913~4年為參考資料;可能大家都是根據同一票或同一資料來源。而Bonner的獨排眾議的資料,就須要實物來參考了。就如先生的“三水“郵史文章能說服大眾,正正是先生的實物考証,才能指出權威文獻的謬誤。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