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不是香港票专家。

但那两个香港戳的确不一样。

另外,专家也出错的。

蘇黎世做了30年, 前不久也卖过伪品给我,布約翰和华邮有问题的东西就更多了。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9-4-26 10:56:43的发言:

請問您的偽品是指香港偽戳?


买的偽品不是香港偽戳。

只是以此为例,专家的话未必就是对的。

TOP

个人看法

西方人收集和研究香港早期郵政, 一是因香港为英属。 二是因香港东东主要为英文。和胡來与否, 关系不大。

TOP

不知布約翰港區負責人是哪位。

TOP

原来那位是从美国挖过来的。 专长是懂中文。


并非港郵大老。

 

TOP

香港邮票田兄应比我懂得多。

只是说说个人经验和知道的而以。

田兄勿怪。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9-4-26 11:41:29的发言:

若先生能力許可,就請先生為香港早期郵政史把把脈。還有我說的是制度,有制度,便不會容易胡來。


田兄误会了。

知道收集香港邮品的,很多是西人。 但西人收集香港邮品的原因, 应与香港制度无关。 钦此而已。

TOP

原来那位布約翰港區負責人, 在Michael Rogers公司任职时, 我就熟识。其在Michael Rogers公司最重要职责, 为将中文译为英文。

后来Gibson收购布約翰, 将他挖到布約翰。

并非人身攻擊.

Michael Rogers公司现任翻译, 听说还是国内来的美眉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6 12:34:09编辑过]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9-4-26 11:59:45的发言:

收集香港郵品當然與制度沒有關聯,我只是指出香港郵政在這制度下,讓別人(造假者)胡來的機會是相較早期華郵是天壤之別。


在香港郵政制度下, 造假者胡來的機會是很小. 早期華郵造假也远远超过香港郵品。

香港邮品, 可以在米国造假, 再卖到英国。这类例子是有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6 12:11:26编辑过]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9-4-26 12:24:57的发言:

我所討論的是郵政史,而被揭發的是否比華郵更有效率及理據!華郵的郵政史問題一大堆,由大至紅印花的使用,小至三水開局問題,只因檔案資料不齊。但是港郵的郵政史簡單清晰,容易有章可依,造假者被揭穿的亦較華郵容易。所以港郵的問題封片是用在郵集比賽的例子相當的少。


田兄这个当然是对的。

TOP

不是专家,个人看法而以。

那个C还是不在1的上面。

TOP

Kiungchow是个好东东。

TOP

不知邵前辈是不是几年前在NJ Manning见到的那位?

TOP

几年前在New Jersey, Manning 见到过一位在上海卖专题的台湾邮商,以为是邵兄。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shao8086在2009-4-26 14:33:42的发言:

他買了很多港郵,最貴的一枚票是超過6000美元,用途就是配合商埠票戳,我已經留意很久了,在拍賣行出現過不少封片,多數逃過專家之眼上拍成功,當然也有被揪出來退回的,目前有幾家拍賣公司是不收他的出品,但是與他有債務糾紛的拍賣公司是收的,至於那幾家就不說了.


邵兄方便时,可否上二个逃過專家之眼的。 让我们学习学习。

谢谢!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shao8086在2009-4-26 20:27:07的发言:

這件一塵上http://xx007.cn/dispbbs.asp?boardID=124&ID=1642161&page=1
正在銷售的紅印花偽封也是莫斯封,封正面也是非平行的香港日戳,同時也有個IPO戳,封背面也有德國郵戳,可以拿來比對一下231樓的香港日戳和德國戳,如果這件紅印花封是假的,那大壹圓這件當然也有可能是假的.因為同樣的偽戳既然做了當然也是要拿來蓋的,也印證我前面說的一些情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谢谢!

这么漂亮的MAUS封也是假的。

做假者有相当水平。 但邮识上欠钻研。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