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如果由新江迪化經塔城轉西伯利亞鐵道至北京,算不算西北旱路?
嘉農 发表于 2010-7-31 16:56

因为宁远洋人,并不在迪化,自然不会考虑那里的情况。

TOP

至于方前辈提到的西北旱路是西伯利亚铁路(西伯利亚铁路在北京的北边,少了西边的邮路不能算西北邮路,假如是的话,那封片一定多的数不胜数),本人持反对意见,片上张家口或北京至比利时西北旱路只是宁远寄信人盖的邮局指示戳,既然是指示邮路的戳(他们指定的路线张家口,北京到比利时),宁远是邮路的起点不必盖指示戳(望前辈们能理解我的意识)。
最重要的由海路到比利时未销西北旱路戳的片,同样道理他们有了西边的邮路但少了去北边的邮路,所以寄信人未盖西北旱路戳。
老邮迷 发表于 2010-7-31 16:11

1)由海路到比利时未销西北旱路戳的片,恰恰证明西北旱路是指“西伯利亚”铁路
2)方前辈提到的西北旱路是西伯利亚铁路(西伯利亚铁路在北京的北边,少了西边的邮路不能算西北邮路,假如是的话,那封片一定多的数不胜数
从中国西北过来的信也很多。为何单单宁远销这个指示戳?
3)同样道理他们有了西边的邮路但少了去北边的邮路
从下图看大同到张家口一段,也是西北方向。

TOP

那样的话,那些全部是章而非戳记。邮局当时并没有这种西北旱路概念。
清邮路 发表于 2010-7-31 19:06

邮局是否有这个专用名词,我不清楚。但是起码这里如果就老邮迷的这些封来讨论的话,那就只是在讨论宁远洋大人或者他们师爷脑海中的西北旱路。如果有来自各地许多个寄信人寄出的邮件,标有西北旱路。而他们所指的邮路是一致的话,起码可以认为是当时人们的一种共识。

TOP

最后要认定的是,那章到底是谁盖的?
是邮局蓋的话,那是从寧遠经直隸过西伯利亚就是西北旱路的官方认定。
是教士盖的话,那是教士对过境西伯利亚指示邮路之自定义。
清邮路 发表于 2010-7-31 19:14

不知道呀,最好谁有宁远地志,或许上面有解释。猜想不是邮局的戳。翻翻前面的帖子,田兄和我都有猜想。不过我要指出的是这些都是猜想,对于不对,难说。

TOP

回复  edwardtin

(大多现代邮人承认的西北旱路 包头-宁远=北京)销有西北旱路指示戳呢?
老邮迷 发表于 2010-7-31 19:14

请问有包头寄出的邮件,销“西北旱路指示戳”。

TOP

回复  alainfang


  按您的意识  那宁远比张家口更西边呀?
老邮迷 发表于 2010-7-31 19:25

抱歉说错了,大同到张家口是北

TOP

本帖最后由 alainfang 于 2010-7-31 20:08 编辑

似乎都是一个收信人


TOP

嘉农先生提供了绝好的证据。同时中国地理(起码大清至民国至共和国),应该将山西作为华北。
1007312026b9139b8024ec6794.jpg

TOP

神父个人想法,很难说是否有错。神父到底怎么想的,我们也只能从他的实寄封上去逻辑推理。但是我们的逻辑推理是否能对得上神父的想法,又是另外一回事请。况且或许这是师爷或书童的想法,神父只是想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见帮忙写一下中文呢?

TOP

洋文应该是寄信人写的。中文不知道是谁写的,章不知道是谁的。猜测和寄信人有关。

TOP

这上面的西北,请教嘉农先生如何解释?指的是哪里? 同时马差算不算旱路?

TOP

本帖最后由 alainfang 于 2010-8-1 10:04 编辑

不知此旱路是马差还是步差
DSC05416.jpg

TOP

那这个旱路是马差还是步差,如何走呢?

TOP

難道先生認為那枚手填日戳是寧遠郵局用的?
就算是,也更能指出其規格只屬商舖信櫃更低規格郵政單位。
況且,個人完全相信這枚戳只是教堂之物,是用來通佈教民時的公章,或與鄰近教區通信用時的公文章之類。
再者,可看看下圖,此戳日期所寫是“8.X.08"(08年10月8日),將10月寫成羅馬數字“X”,亦是比利時、荷蘭等地人的習慣。
edwardtin 发表于 2010-8-1 10:25

全欧美都这样。为何说是比利時、荷蘭等地人的習慣

TOP

本帖最后由 alainfang 于 2010-8-1 19:53 编辑
郵戳上似乎此兩國喜用羅數子代表月份。美式習慣是否月、日、年?
edwardtin 发表于 2010-8-1 10:46

呵呵有名的俄国火车戳,用羅數子代表月份
4e1f014ed029cfd2d62afc5f.jpg

TOP

毛笔字同样是一个人所写的,比较 比国 两个字的笔迹。
另外,为什么手书是【国】而不是【國】?
清邮路 发表于 2010-8-1 17:54

简体字在民间似乎很早就有用。
百度百科
简体字


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4--6世纪)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

TOP

1934年开始,中华民國推出第一批漢字简化,總共324個字。
清邮路 发表于 2010-8-1 19:50


这是官方使用,民间早就有用了。据我所知,台湾民间也经常使用简化字(据说和大陆简化字还颇有点类似),特别是学生抄笔记的时候。

TOP

我觉得现在都是电脑输入,简化字的必要性似乎消失了,起码减少了。

TOP

转贴:
我想知道【国】字是何时开始出现的清邮路 发表于 2010-8-1 20:04

据说在北魏就有了这种写法。
但国字在中国的历史上,却出现过多次异化。北魏造像记中,已有现在简体“国”字的写法,

TOP

我来回答田兄的问题,旱班邮路仅仅指步差和马差(直到民国,都是这么称呼的。),铁路算火车邮路,如果西北旱路是西北旱班邮路的缩写的话当火车开通后是不包括北京段的。希望我的回答令田兄满意。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