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MM漂亮。可惜早上未能赶到。明年吧。
中国邮史研究会944#  地址:313000浙江省湖州市红丰新村181幢405室张小荣 
电话:18705821870

TOP

真好
麦国培 发表于 2010-4-3 18:20


明年就一起去。
中国邮史研究会944#  地址:313000浙江省湖州市红丰新村181幢405室张小荣 
电话:18705821870

TOP

     位于太湖流域的江浙一带是我国蚕业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极为悠久的养蚕历史。这里的农民一半靠田,一半靠蚕。他们世代以养蚕为生,蚕业已经渗透到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蚕丝文化,这其中流传下来许多有关蚕丝生产的动人传说。"蚕花娘娘"就是流传很广的民间故事之一。

    相传很久以前,在太湖边住着一户人家,男人到很远的地方去做生意了,妻子已经去世。家里只剩下一个孤苦伶仃的女儿,喂养着一匹白马。女孩一人在家,非常寂寞,一心盼望父亲早日归来。可是盼了很久,父亲还是没有回来,女孩心里又急又烦。

    一日,女孩摸着白马的耳朵开玩笑地说:"马儿呵马儿,若是能让父亲马上回家,我就嫁给你。"白马闻言竟点了点头,仰天长啸一声,随即挣脱了缰绳,向外飞奔而去。没过几天,白马就驼着女孩的父亲回到了家中。   

    此后,那匹白马一见到女孩就高兴地嘶叫起来,同时跑到女孩身边久久不肯离去。女孩虽也很喜欢白马,但一想到人怎么能同马儿结婚呢?便又担忧起来,眼见着一天天消瘦下去。女孩的父亲发觉后,悄悄地盘问女儿,才知道女儿当初许过的承诺。父亲心中替女儿着想,于是趁女儿不在家时,一剑射死了白马,还把马皮剥下,晾在了院子里。

    女孩回到家中,见到晾着的马皮,知道出了事,连忙奔过去抚摸着马皮伤心地痛哭起来。忽然,马皮从竹竿上滑落下来,正好裹在姑娘身上。院子里顿时刮起了一阵旋风,马皮裹紧姑娘,顺着旋风滴溜溜地打转,不一会儿就冲出了门外。等女孩的父亲赶去寻找时,早已不见踪影了。

    几天后,村民们在树林里发现了那个失踪的姑娘。雪白的马皮仍然紧紧地贴在她身上,她的头也变成了马头的模样,爬在树上扭动着身子,嘴里不停地吐出亮晶晶的细丝,把自己的身体缠绕起来。   

    从此,这世上就多了一种生物。因为它总是用丝缠住自己,人们就称它为"蚕"(缠)。又因为它是在树上丧生的,于是那棵树就取名为"桑"(丧)。后来,人们尊奉她为"蚕神",因其头形状如马,又谓之"马头娘",古书称之为"马头神"。再后来,因为有人认为马头神的样子不好看,就塑造了一个骑在马背上的姑娘的形像,这种塑像被后人放在庙里供奉,谓之"马鸣王菩萨"。

    江浙一带的蚕农都喜将蚕神称为"蚕花娘娘"。传说蚕花娘娘在世时最爱吃小汤圆,因而,每年蚕宝宝三眠后,蚕茧丰收在望之时,每户人家都要做上一碗"茧圆"来酬谢蚕花娘娘的保佑,那里至今仍保持着这种风俗。
中国邮史研究会944#  地址:313000浙江省湖州市红丰新村181幢405室张小荣 
电话:18705821870

TOP

   新市蚕花庙会源于春秋时期,传说西施于越都往姑苏送蚕花,途径新市,遇到十二位美丽的采桑姑娘,西施把绚丽多姿的娟花分赠给采桑姑娘。以祈佑蚕桑丰收,从此,这个美丽的故事就在新市广为流传。每年清明,蚕农们祈求蚕神为蚕宝宝清病祛灾赐给丰产年而举行蚕花庙会。每年这天新市邻近县镇的蚕农,都涌到古刹觉海寺、司前街、寺前弄、胭脂弄、北街一带,佛教信徒往灵前山拜佛,祈祷“五谷丰登”,农村妇女怀装蚕种,头插各式蚕花,引得人们前来观看,人山人海,你轧我轧,故曰“轧蚕花”,庙会结束后人们就开始春耕育蚕。

蚕花庙会在解放后曾一度停办。到1999年清明,新市镇人民政府发起正式举办蚕花庙会,每年一届,蚕花庙会期间,万人空巷,观都逾十万。
中国邮史研究会944#  地址:313000浙江省湖州市红丰新村181幢405室张小荣 
电话:18705821870

TOP

本帖最后由 西塞斋 于 2010-4-3 22:32 编辑

赵嘎9.JPG

嘎子画饼冲饥。
中国邮史研究会944#  地址:313000浙江省湖州市红丰新村181幢405室张小荣 
电话:18705821870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