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30094

再談大陸寄台補資封(中)    ---     夏大緯


(圖44、45)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四川五通桥、1993.9.30日17時戳寄台北,正面左上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水陸郵資應為4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四川五通桥、1993.10.7日X時戳,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20分票1枚,銷四川五通桥、1993.10.14日17時戳(間隔14天)重新寄出。


(圖46)邮政快件封正面右上貼1元票1枚,銷广西宁明、1993.10.16日、(封发)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不知是什麽原因需退回,後因寄件人未寫地址無法退回還是寄出。


(圖47)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江苏南京、1993.10.18日19時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15分共55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計40分,銷江苏六合、1993.10.28日18時戳(間隔10天)重新寄出。


(圖48、49)正面右上貼5分票1枚,銷河南洛阳、1993.10.18日3時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上角有釘書機釘孔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15分共55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50分票1枚,未銷戳重新寄出,背有台北(辰12)、1993.10.27日22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50、51)正面右上貼4枚郵票郵資共計220分,銷內蒙古鸟兰浩特、1993.10.19日17時戳航空掛號寄台北,正面左上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背面有內蒙古科尔沁右中旗、1993.10.25日8時戳,該封應是正面左下處誤貼了國際掛號條,後被檢查出來,在原掛號條上面再加貼國內掛號條(寄台掛號封1993年6月起使用國內掛號條取代R國際號條),另正面中左處銷內蒙古鸟兰浩特、1993.10.27日17時戳(原右邊2戳則是在「19」日上面,另行加蓋「27」兩字遮蓋較為特殊、間隔8天)重新寄出,背有台北(申33)、1993.11.3日11時、TAIPEI戳到達。


(圖52)原未貼郵票,正面左上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水陸郵資為40分,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右上處貼2枚郵票郵資共40分,再同時一併銷安徽当涂、1993.10.24日14時戳重新寄出。


(圖53、54)背面中間貼郵票20分1枚,銷福建邵武、1993.10.29日20時、(筒取)戳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水陸郵資為40分,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票右側補貼20分郵票1枚,銷福建邵武、1993.11.8日19時戳(間隔10天)重新寄出,背有台灣、82.12.8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到達。


(圖55、56)正面右上貼郵票50分1枚,銷江苏南京、1993.10.31日19時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下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15分共55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5分郵票1枚,銷江苏南京、1993.11.1日19時戳(間隔1天)重新寄出,背有台北(辰一)、1993.11.9日22時(年月日數字倒植)、TAIPEI機戳到達。


(圖57)原未貼票或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水陸郵資為40分,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右上貼2枚郵票郵資共40分、或在票下補貼20分票1枚,再同時一併銷吉林桦甸、1993.11.1日8時戳重新寄出。


(圖58、59)正面右上有貼票再撕下的痕跡,左上角有釘書機釘孔的痕跡,退回寄件人後在背面中處貼2枚郵票郵資共70分,再同時一併銷湖南汨罗、1993.11.20戳重新寄出。


(圖60、61)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宁夏中卫、1993.11.15日8時戳寄台北,正面左下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水陸郵資為40分,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20分郵票1枚,銷宁夏中卫、1993.11.20日8時戳(間隔5天)重新寄出,背有台灣、82.12.23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到達。


(圖62、63)背面中間貼2元票1枚,銷福建建阳、1993.11.21日19時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下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掛號郵資最低為205分,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福建建阳、1993.11.24日、(投递)戳,寄件人重新在背面票右側補貼5分郵票1枚,銷福建建阳、1993.11.24日15時戳(間隔3天)改為航空掛號重新寄出,背有台北(未32)、1993.11.30日11時、TAIPEI戳到達。


(圖64)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四川西昌、1993.11.25日19時戳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水陸郵資為40分,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20分郵票1枚,銷四川西昌、1993.12.1日18時戳(間隔6天)重新寄出。


(圖65)原未貼郵票,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15分共55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右中處補貼3枚郵票郵資共60分,再同時一併銷黑龙江明水、1993.12.5日4時、(平銷)戳重新寄出。


(圖66、67)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广西桂林、1993.11.21日、(筒取)戳寄台北,正面左上角有釘書機釘孔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水陸郵資為40分,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20分郵票1枚,旁銷广西桂林、1993.12.11日20時、国际戳(間隔20天)重新寄出,背有台北(申3)、1994.1.12日14時、TAIPEI戳到達。


(圖68、69)正面右側貼2枚郵票郵資共40分,銷广西梧州、1993.12.2日14時、国际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上角有釘書機釘孔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15分共55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广西梧州、1993.12.3日8時紅戳,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上處補貼20分郵票1枚,銷广西梧州、1993.12.5日14時、国际戳(間隔3天)重新寄出。


(圖70、71)原未貼郵票,正面右上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30分共7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中處補貼4枚郵票郵資共70分,再同時一併銷河南郑州、1993.12.18日19時戳重新寄出。


(圖72、73)背面中間貼3枚郵票郵資共60分,銷江西南昌、1994.1.10日12時、(筒取)戳航空寄高雄,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30分共7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票右上處補貼10分票1枚,銷江西南昌、1994.1.14日12時、(筒取)戳(間隔4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灣、83.1.24日18時、高雄(子3)機戳到達。


(圖74、75)正面右貼2枚郵票郵資共50分,銷福建宁化、1994.1.25日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下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30分共7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福建宁化、1994.1.27日戳,寄件人重新在背面右側處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20分,銷福建宁化、1994.1.28日戳(間隔3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灣台北、83.2.3日12時、甲13、六十七支戳到達。


(圖76、77)背面中間貼10分票1枚,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30分共7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云南思茅、1994.2.16日9時戳,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右上處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70分,再前後同時一併銷云南思茅、1994.2.17日8時戳重新寄出。


(圖78)正面右上貼4枚郵票郵資共40分,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30分共7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左右下方兩處補貼4枚郵票郵資共40分,再同時一併銷天津、1994.3.7日19時戳重新寄出。


(圖79)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甘肃清水、1994.3.8日17時戳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水陸郵資為40分,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20分郵票1枚,銷甘肃清水、1994.3.21日17時戳(間隔13天)重新寄出。


(圖80、81)正面右上貼3枚郵票郵資共50分,銷江苏苏州、1994.3.15日11時戳航空寄高雄,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30分共7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江苏苏州、1994.3.16日9時戳,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10分票1枚,銷江苏苏州、1994.3.17日11時戳(間隔2天)重新寄出,背有台灣、83.3.23日10時、高雄(子3)機戳到達。


(圖82)正面右上貼2枚郵票郵資共40分,銷四川五通桥、1994.4.4日15時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30分共7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郵票下方及左側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40分,銷四川五通桥、1994.4.10日15時戳(間隔6天)重新寄出。


(圖83)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吉林梅河口、1994.4.6日5時戳寄高雄,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及手寫T、20/150欠資字樣,當時寄台信函水陸郵資為40分,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但未補資重新寄出。


(圖84)原未貼郵票,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15分共55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北京不清楚紅色戳,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右上處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60分,再同時一併銷北京、1994.5.21日12時、88(支)戳重新寄出。


(圖85、86)正面右上原有貼票撕除的痕跡,及銷江苏昆山、1994.5.30日17時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30分共7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下方補貼5枚郵票郵資共100分,再同時一併銷江苏昆山、1994.6.2日17時戳(間隔3天)重新寄出。


(圖87、88)正面右上貼2枚郵票郵資共60分,銷江苏无锡、1994.6.30日16時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釘書機釘孔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40分加航空30分共7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20分票1枚,銷无锡、1994.7.2日12時、筒取戳(間隔2天)重新寄出,背有台灣台北、83.7.11日12時、甲12、六十七支戳到達。


(圖89、90)原未貼郵票,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水陸郵資為40分,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左側補貼8枚郵票郵資共40分,同時一併銷上海、1994.9.5日15時戳重新寄出,民國83年(1994年)9月1日起大陸寄台信函水陸郵資,20公克以內由40分調漲為60分,該封是調漲初期並未以欠資處理。


(圖91、92)正面右上貼3枚郵票郵資共60分,銷天津、1994.10.25日19時戳航空寄台北,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20分共8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天津、1994.10.27日9時戳,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下方補貼20分票1枚,銷天津、1994.10.30日19時、16(支)戳(間隔5天)重新寄出。


(圖93、94)正面右上貼3枚郵票郵資共60分,銷江西新建、1994.11.25日9時戳航空寄台北,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40分共10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左上處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40分,銷江西新建、1994.12.4日9時戳(間隔9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二)、1994.12.13日18時、TAIPEI機戳到達。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30092

再談大陸寄台補資封(下)      ---     夏大緯


(圖95、96)正面右上貼50分票1枚,銷广西桂平、1994.11.28日16時戳航空寄台北,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20分共8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左側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40分,銷广西桂平、1994.12.6日16時戳(間隔8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二)、1994.12.13日18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97、98)背面中上貼2枚郵票郵資共40分,銷湖北仙桃、1994.12.1日、(营)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20分共8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湖北仙桃、1994.12.2日、(营)戳,寄件人重新在背面票左側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40分,銷湖北仙桃、1994.12.11日、(营)戳(間隔10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二)、1994.12.20日18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99、100)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河北、1994.12.6日19時、唐山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下處有釘書機釘孔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20分共8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河北、1994.12.7日14時、唐山戳,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3枚郵票郵資共60分,銷河北、1994.12.10日16時、唐山戳(間隔4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二)、1994.12.14日18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01、102)背面左中處貼2枚郵票郵資共70分,銷广西南宁、1994.12.4日10時、(筒取)戳航空寄台北,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40分共10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广西南宁、1994.12.7日7時、(平信)戳,寄件人重新在背面票右側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40分,銷广西南宁、1994.12.9日7時、(筒取)戳(間隔5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二)、1994.12.12日18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03、104)背面中間貼4枚郵票郵資共80分,銷广西宁明、1994.12.13日、(封发)戳航空寄台北,正面上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120分加航空60分共18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票右側補貼1元票1枚,銷广西宁明、1994.12.21日8時、(封发)戳(間隔8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二)、1994.12.27日18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05、106)正面右上貼1元票1枚,銷江苏宿迁、1994.12.19日17時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下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40分共100分,郵資應符合正確(或超重就郵資不足、或是其他原因),退回寄件人背面有江苏宿迁、1994.12.21日15時戳,寄件人未補資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二)、1994.12.27日18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07、108)正面右上貼2枚郵票郵資共70分,銷江西进贤、1994.12.21日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20分共8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左側補貼10分票1枚,銷江西进贤、1995.1.4日戳(間隔14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12)、1995.1.9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09、110)正面右上及左側貼3枚郵票郵資共150分,銷吉林永吉、1994.12.25日戳航空寄台北,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120分加航空60分共18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中間補貼30分票1枚,銷吉林省XX市、1994.12.29日8時、平信戳(間隔4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12)、1995.1.4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11、112)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上海奉贤、1994.12.25日戳航空寄台北,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40分共10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下方及左側補貼4枚郵票郵資共80分,銷上海奉贤、1994.12.27日14時戳(間隔2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12)、1995.1.4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13、114)原未貼票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40分共10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右上處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100分,再同時一併銷河北涿鹿、1994.12.26日12時、(封发)戳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X)、1994.12.31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15、116)背面中間貼4枚郵票郵資共80分,銷江西南昌、1995.1.1日12時、(筒取)戳航空寄台北,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40分共10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票左側補貼20分票1枚,銷江西进贤、1995.1.19日戳(間隔18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12)、1995.1.24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17、118)正面右上及中下貼4枚郵票郵資共80分,銷江西景德镇、1995.3.22日18時、(筒取)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下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40分共10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左下處補貼20分票1枚,銷江西景德镇、1995.4.1日18時、(筒取)戳(間隔10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12)、1995.4.5日22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19、120)正面右上貼50分票1枚,銷上海、1995.5.8日16時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20分共8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右下處補貼30分票1枚,銷上海、1995.5.10日16時戳(間隔2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12)、1995.5.16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21、122)背面右下處貼4枚郵票郵資共80分,銷湖南湘潭、1995.7.29日17時、(筒取)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40分共10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湖南湘潭、1995.8.1日、(投)戳,寄件人重新在背面左中處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20分,銷湖南湘潭、1995.8.7日17時、(筒取)戳(間隔9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辰一)、1995.8.X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23)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江西高安、1996.1.16日、(筒取)戳航空寄台北,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20分共8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左側補貼3枚郵票郵資共60分,銷江西高安、1996.1.19日、(筒取)戳(間隔3天)重新寄出。


(圖124)正面右上貼20分票1枚,銷福建连江、1996.3.28日15時、(代1)戳寄台北,該封誤寄北京有北京、1996.4.1日9時、(专)紅戳,後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水陸郵資為60分,正面中上處有手寫T、40/220欠資字樣,但似乎未見退回寄件人直接重新寄出。


(圖125、126)背面左下處貼4枚郵票郵資共80分,銷广西平南、1996.5.8日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40分共10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票右側補貼20分票1枚,銷广西平南、1996.5.19日戳(間隔11天)重新寄出,背有不清楚台北到達戳。


(圖127、128)正面右上貼3枚郵票郵資共60分,銷福建福鼎、1996.7.17日紅色機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20分共8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福建福鼎、1996.7.18日10時、投递2戳,寄件人重新在背面左上處補貼20分票1枚未銷戳,正面銷福建福鼎、1996.7.27日紅色機戳(間隔10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1996.8.3日22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129、130)原未貼票或貼2枚票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120分加航空60分共18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右上貼4枚或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130分,再同時一併銷吉林舒兰、1996.8.17日10時戳重新寄出,背有台北、1996.8.23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131、132)正面右上貼80分票1枚,銷江苏苏州、1996.8.27日18時戳航空寄台北,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40分共10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江苏苏州、1996.8.29日9時戳,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下方補貼20分票1枚,銷江苏苏州、1996.8.30日18時戳(間隔3天)重新寄出。


(圖133、134)正面右上貼3枚郵票郵資共60分,銷上海青浦、1996.9.11日10時、朱家角4戳航空寄台北,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60分加航空20分共8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上海青浦、1996.9.15日9時、朱家角5戳,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下方補貼20分票1枚,銷上海青浦、1996.9.23日10時、朱家角4戳(間隔12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1996.10.1日22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135、136)原未貼票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民國85年(1996年)12月1日起,大陸寄台航空信函郵資調漲為150分加航空50分共20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右上貼2元票1枚未銷戳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1997.4.15日17時、丁3、TAIPEI機戳到達。


(圖137、138)正面右上貼1元票1枚,銷福建长乐、1997.4.19日、鹤上3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下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150分加航空50分共20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票下方補貼1元票1枚,銷福建长乐、1997.4.22日、鹤上3戳(間隔3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1997.4.28日17時、丁2、TAIPEI機戳到達。


(圖139、140)正面右上貼2枚郵票郵資共100分,銷江西九江县、1997.8.24日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150分加航空100分共25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背面右上處補貼3枚郵票郵資共150分,銷江西九江县、1997.8.30日戳(間隔6天)重新寄出,背面有台北不清楚機戳到達。


(圖141)原未貼郵票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中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及銷黑色T、100/150欠資戳,當時寄台信函水陸郵資為150分,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寄件人重新在正面右上處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100分,再同時一併銷福建福清、1997.8.31日17時、封发1戳重新寄出。


(圖142、143)背面中上貼50分票1枚,銷广西北海、1997.9.11日、平信戳航空寄台北,正面左上處有「改退批條」撕掉的痕跡,當時寄台信函航空郵資,應為150分加航空50分共200分才對,因此資費不足退回寄件人,背面有广西北海、1997.9.12日6時、中心分局紅色戳,寄件人重新在背面票左右兩側補貼2枚郵票郵資共150分,銷广西北海、1997.9.13日20時、平信戳(間隔2天)重新寄出。


由上項的介紹可得知,很多地區都有退回補資再重寄的案例,此外應還有其他地區也有此種情況,而個人收集到的年代由1989年開始至1997年,也均有此種退回補資再重寄的案例,更早或更晚也應有此種情況,而個人收集到的退回補資封,封上都未完整保留下「改退批條」,因而無法正確得知補資的原因、理由、需補資多少等,只能大致推測估算每封的重量、郵資等,另每局對航空的收費、需補資多少等可能也有不同,因此推測估算補資後郵資有溢貼或還是不足的情況產生,另對未貼票、或原貼幾枚票等也很難區分,也只能大致推測估算介紹,僅先介紹提供給郵友参考,如有說明錯誤或推測不對之處,還待對此有專研的郵友不吝指教,得以正確得知其差異不同之處將不勝感激。



参考資料﹕楊敏寬先生在華郵網介紹的「大陸寄台補資封賞析」


個人之前所寫「大陸寄台~退回補資封」


                                                         2013.7.4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新北市郵學會三十周年紀念特刊(2013.9.28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9483

                                                                                                                                               新疆30mm戳寄台封      ----      夏大緯


個人之前寫「大陸銷不規範戳寄台封」一文時,在結語處提及「直徑30mm戳除不規範戳之外,還有國際日戳及少數民族雙文字戳,將另為文介紹提供給郵友参考」,因此現為文介紹新疆30mm戳寄台封,目前大陸邊疆地區郵品、雙文字戳等,越來越受到郵友的重視及收集,而此類大陸邊疆地區郵品、雙文字戳,又會使用在寄台信件之上者確是更是少見,個人在此也介紹一些提供給郵友参考。

(圖1、2)為西式封貼郵資70分,銷新疆哈密、1993.10.25日9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70分符合正確。



(圖3、4)為西式封背貼郵資50分,銷新疆、1989.7.12日3時、喀什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該封郵資少貼5分,另該封也是劃線封較少見。



(圖5)為西式封貼郵資50分,銷新疆塔城、1989.2.13日13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民國78年(1989年)2.10日大陸寄台信函郵資20公克以下,由30分調漲為40分,航空郵資同日每10公克由10分調漲為15分,該封為調漲第3日寄出,還是貼之前舊郵資(即是信函郵資30分+航空郵資2單位20分,共計郵資50分),而新郵資則為40分十30分,共計郵資70分才對,但應是調漲初期並未加蓋欠資,另該封也是劃線封較少見。


(圖6)為西式封貼郵資60分,銷新疆塔城、1990.8.1日9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該封郵資多貼5分。


(圖7)為西式封貼郵資70分,銷新疆塔城、1992.12.21日19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70分符合正確,另該封上還誤銷黑色有框「请写邮政编码再寄」戳,後再劃銷較為特殊。

(圖8)為西式封貼郵資70分,銷新疆尉犁、1994.12.9日9時、34团、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由於民國83年(1994年)9.1日起大陸寄台信函郵資20公克以下,由40分調漲為60分,航空郵資同日每10公克由15分調漲為20分,該封還是貼之前舊郵資(即是信函郵資40分+航空郵資2單位30分,共計郵資70分),而新郵資則為60分十40分,共計郵資100分才對。


(圖9、10)為西式封貼郵資100分,銷新疆巩留、1996.7.15日19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7.29日15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2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00分符合正確。



(圖11)為西式封貼郵資100分,銷新疆青河、1994.3.29日11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4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00分符合正確。


(圖12、13)為西式封貼郵資100分,銷新疆福海、1995.4.22日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一)、1995.5.1日X時、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2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00分符合正確。



(圖14)為西式封貼郵資60分,銷新疆奎屯、1994.2.20日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該封郵資多貼5分。


(圖15、16)為西式封貼郵資100分,銷新疆北屯、1996.9.7日10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9.14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2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00分符合正確。



(圖17、18)為西式封貼郵資150分,銷新疆北屯、1996.12.9日10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12.16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由於民國85年(1996年)12.1日起大陸寄台信函郵資20公克以下,由60分調漲為150分,航空郵資同日每10公克由20分調漲為50分,該封在調漲初期寄出,只貼了水陸郵資150分並未貼航空郵資,但由背面台北到達戳來看應還是以航空寄遞了。



(圖19、20)為西式封背貼郵資150分,銷新疆库尔勒、1997.3.19日11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X.X日17時、丁2、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水陸封郵資為150分,但由背面台北到達戳來看應還是以航空寄遞了。



(圖21、22)為西式封貼郵資100分,銷新疆石河子、1994.12.2日15時、新安、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二)、1994.12.12日18時、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2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00分符合正確。



(圖23、24)為西式封背貼郵資40分,銷新疆鸟鲁木齐、1989.9.1日2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水陸封郵資為40分,另該封也是劃線封較少見。



(圖25)為西式封貼郵資80分,銷新疆鸟鲁木齐、1992.5.29日10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70分溢貼了10分。


(圖26、27)為西式封背貼郵資60分,銷新疆鸟鲁木齐、1994.4.2日20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70分少貼了10分。



(圖28、29)為西式封背貼郵資150分,銷新疆鸟鲁木齐、1996.12.17日18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12. X日22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水陸封郵資為150分,但由背面台北到達戳來看應還是以航空寄遞了。



上項僅為個人所收集到的,應還有遺漏及缺少部份,歡迎郵友提供補充介紹,另上項郵資的計算方式只是概略計算,無法確定每封的真正重量是多少,此牽涉到如航空郵資應該是以1或2單位來計算,就有極大不同差異,可能原本計算是溢貼郵資就變成少貼郵資了,此是郵資不同組合變化的其中一項就有差别,因此在此先行說明。



参考資料﹕個人之前所寫「大陸銷不規範戳寄台封」一文

個人之前所寫「內蒙古30mm戳寄台封」一文


                                                      2013.6.7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府城郵友會刊第76期內(2013.8.23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9424

                                                                                                                       內蒙古30mm戳寄台封(上)    ----     夏大緯


個人之前寫「大陸銷不規範戳寄台封」一文時,在結語處提及「直徑30mm戳除不規範戳之外,還有國際日戳及少數民族雙文字戳,將另為文介紹提供給郵友参考」,因此現為文介紹內蒙古30mm戳寄台封,目前大陸邊疆地區郵品、雙文字戳等,越來越受到郵友的重視及收集,而此類大陸邊疆地區郵品、雙文字戳,又會使用在寄台信件之上者確是更是少見,個人在此也介紹一些提供給郵友参考。

(圖1)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內蒙古固阳、1993.9.14日19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水陸封郵資為40分,該封郵資符合正確。


(圖2、3)為西式封貼郵資20分,銷內蒙古赤峰、1993.11.12日7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內蒙古赤峰、1993.11.14日8時雙文字、投递、直徑30mm戳,當時大陸寄台灣水陸封郵資為40分,該封郵資不足並未銷欠資戳。



(圖4、5)為西式封背貼郵資2.5元,銷內蒙古赤峰、1994.1.12日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灣台北、83.1.19日12時、甲12、六十七支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水陸封郵資為40分,掛號郵資1.5元、航空郵資每10公克15分,以4單位計算為60分,郵資共計2.5元符合正確。



(圖6、7)為西式封貼郵資20分,銷內蒙古赤峰、1994.9.28日8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灣台北、83.11.7日12時、甲12、六十七支戳到達,該封是以印刷品方式寄出,民國83(1994年).9.1日起大陸寄台灣印刷品郵資,由20分調漲為30分,該封還是貼之前舊郵資並未銷欠資戳。



(圖8、9)為西式封背貼郵資70分,銷內蒙古鸟海、1993.10.23日10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70分符合正確。



(圖10)為西式封貼郵資100分,銷內蒙古鸟海、1993.11.11日19時、封发、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誤以4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00分。


(圖11、12)為西式封貼郵資60分,銷內蒙古临河、1993.7.13日12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二)、1993.7.19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應為70分少貼了10分。



(圖13、14)為西式封貼郵資60分,銷內蒙古临河、1993.11.12日18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11.19日22時、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應為70分少貼了10分。



(圖15、16)為西式封背貼郵資100分,銷內蒙古平庄、1994.12.4日13時、封发、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2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00分符合正確。



(圖17、18)為西式封貼郵資250分,銷內蒙古通辽、1999.7.11日10時、营业3、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9.7.18日15時、丁7、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20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5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250分符合正確。



(圖19、20)為明片貼郵資110分,銷內蒙古包头、1993.5.14日19時、筒取、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二)、1993.5.20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明片航空郵資為45分,該片溢貼了65分郵資(以航空封郵資來計算也只需55分即可)。



(圖21、22)為西式封貼郵資60分,銷內蒙古包头、1993.11.7日17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二)、1993.11.17日22時、TAIPEI機戳及台北、82.11.18日10時、大安(子1)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該封溢貼了5分郵資。



(圖23、24)為西式封貼郵資70分,銷內蒙古包头、1994.4.18日19時、筒取、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灣、83.4.25日11時、基隆(子1)機戳及台灣基隆、83.4.26日15時、甲、二十四支戳,該封誤寄基隆較特殊,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70分是符合正確。



(圖25、26)為西式封背貼郵資160分,銷內蒙古包头、1995.9.21日12時、筒取、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一)、1995.9.26日22時、TAIPEI機戳,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2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信函及航空郵資各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60分符合正確。



(圖27、28)為西式封貼郵資100分,銷內蒙古包头、1996.7.10日19時、筒取、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7.15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2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00分是符合正確。



(圖29、30)為西式封背貼郵資250分,銷內蒙古包头、1999.2.26日19時、东河筒取1、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9.3.3日15時、丁2、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20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5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250分是符合正確。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9422

                                                                                                                         內蒙古30mm戳寄台封(下)    ----      夏大緯


(圖31、32)為西式封背貼郵資60分,銷內蒙古清水河、1992.9.1日19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該封溢貼了5分郵資。



(圖33、34)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內蒙古乐克石、1993.10.15日12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X.11.16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當時大陸寄台灣水陸封郵資為40分,郵資符合正確,另該封背面有基隆戳也証明確是經水陸寄遞。



(圖35、36)為西式封貼郵資1元,銷內蒙古乐克石、1996.7.6日18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7.15日22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2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00分是符合正確。



(圖37、38)為西式封貼郵資3元,銷內蒙古扎兰屯、1996.8.25日19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9.2日15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另加掛號郵資2.2元,郵資共計3元符合正確。



(圖39)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內蒙古鸟后旗、1993.11.1日14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水陸封郵資為40分,郵資符合正確。


(圖40、41)為西式封背貼郵資150分,銷內蒙古錫林浩特、1993.10.7日19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信函郵資以2單位計算、航空郵資以4單位計算,郵資共計140分溢貼了10分郵資。



(圖42、43)為西式封貼郵資55分,銷內蒙古呼和浩特、1993.10.9日19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10.14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郵資符合正確。



(圖44、45)為西式封貼郵資55分,銷內蒙古呼和浩特、1993.10.20日19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82.10.27日10時、大安(子1)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郵資符合正確。



(圖46、47)為西式封貼郵資200分,銷內蒙古奈曼旗、97.02.26日08時、营业1、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3.5日18時、丁4、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200分,郵資符合正確。



(圖48、49)為西式封背貼郵資200分,銷內蒙古奈曼旗、97.04.11日08時、营业1、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200分,郵資符合正確。



(圖50、51)為西式封貼郵資250分,銷內蒙古扎魯特旗、97.03.24日17時、营业、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3.31日17時、丁2、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20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5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250分符合正確。



上項僅為個人所收集到的,應還有遺漏及缺少部份,歡迎郵友提供補充介紹,另上項郵資的計算方式只是概略計算,無法確定每封的真正重量是多少,此牽涉到如航空郵資應該是以1或2單位來計算,就有極大不同差異,可能原本計算是溢貼郵資就變成少貼郵資了,此是郵資不同組合變化的其中一項就有差别,因此在此先行說明。



参考資料﹕個人之前所寫「大陸銷不規範戳寄台封」一文


                                                     2013.6.6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新北郵刊第二卷第五期內(2013.9.15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8637

                                              大陸銷不規範戳寄台封     ---      夏大緯

  寶島郵訊第302期內(2013.5.15日出版),刊載莊智志先生一篇「大陸郵政不規範用戳來臺」郵文,個人之前對此不規範用戳也有特别注意,並在寄台的實寄封中去尋找,收獲不大可見有其困難性,另根據「解讀郵戳」一書內的介紹﹕「凡没按國家郵政局(含原郵電部、交通部)歷次頒發,關於刻制郵政日戳、郵政副戳印模規格標準和使用管理規定,均歸列入此戳式範疇,不規範郵戳戳式如詳分可分為20種之多,其第9種為~戳徑規定使用為25毫米,實際使用25毫米以上(即莊兄上項郵文中所介紹的直徑30mm戳)。」,此種直徑30mm戳種類並不多,會使用在寄台信件之上者確是更是少見,個人在此也介紹一些提供給郵友参考。
    (圖1、2)為西式封貼郵資60分,銷浙江缙云、1993.11.12日17時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11.19日22時、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該封郵資溢貼了5分。

    (圖3、4)為西式封貼郵資60分,銷江西七阳、1993.8.23日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8.31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該封郵資溢貼了5分。

    (圖5)為西式封貼郵資60分,銷江西七阳、1993.11.17日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該封郵資溢貼了5分。

    (圖6、7)為西式封貼郵資100分,銷江西余干、1996.3.18日、分拣、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3.25日15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2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00分是符合正確。

    (圖8)為西式封貼郵資70分,銷河南唐河、1992(92倒植錯誤).11.30日18時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70分是符合正確。

    (圖9)為西式封貼郵資70分,銷河南桐柏、1993.10.4日9時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70分是符合正確。

    (圖10、11)為西式封背貼郵資90分,銷河南汝南、1995.5.21日22時、营业、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X)、1995.5.29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該封郵資溢貼了10分。

    (圖12)為西式封貼郵資20分、另加貼一張伊朗2R票,銷河南南阳县、1993.7.2日18時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該封只貼20分、另加貼一張伊朗2R票,似乎並未被發現同時一併銷戳寄出,也未銷欠資戳較為特殊。

    (圖13、14)為西式封貼郵資100分,銷四川西昌、1993.8.2日16時、小庙(支)、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8.10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4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00分是符合正確。

    (圖15)為西式封貼郵資70分,銷四川红原、1992.11.20日直徑30mm戳寄高雄,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70分是符合正確。

    (圖16、17)為西式封背貼郵資80分,銷安徽濉溪、1993.11..12日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70分溢貼了10分。

    (圖18)為西式封貼郵資70分,銷安徽濉溪、1994.1.14日8時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55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15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70分是符合正確。

    (圖19)為西式封貼郵資1元,銷湖南衡阳、1995.12.25日、检、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2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元是符合正確。

    (圖20、21)為西式封貼郵資1元,銷湖北蕲春、1996.3.11日15時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3.18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2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元是符合正確。


    (圖22、23)為西式封貼郵資1元,銷湖北大悟、1994.11.24日22時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4.11.30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2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元是符合正確。

    (圖24、25)為西式封貼郵資1元,銷湖北大悟、1996.3.21日直徑30mm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3.26日15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80分(以航空郵資為每10公克20分來計算),該封應是航空郵資以2單位計算,因此郵資為1元是符合正確。

    (圖26)為西式封貼郵資20分,銷辽宁岫岩、1997.9.18日16時、雙文字、直徑30mm戳寄台北,當時大陸寄台灣航空封郵資為2元、水陸為1.5元,其郵資均不足,因而銷有紅色T20/1.50欠資戳較為特殊。

    上項僅為個人所收集到的,應還有遺漏及缺少部份,歡迎郵友提供補充介紹,另上項郵資的計算方式只是概略計算,無法確定每封的真正重量是多少,此牽涉到如航空郵資應該是以1或2單位來計算,就有極大不同差異,可能原本計算是溢貼郵資就變成少貼郵資了,此是郵資不同組合變化的其中一項就有差别,因此在此先行說明,另此種直徑30mm戳,如同上項莊兄郵文中有介紹,還有國際日戳及少數民族雙文字戳(如圖26),個人將另為文介紹提供給郵友参考。

    参考資料﹕莊智志先生「大陸郵政不規範用戳來臺」郵文
              「解讀郵戳」一書

                                   2013.6.5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東方郵報第381、382期內(2013.6.19日及2013.7.3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7868

經基隆的大陸郵件(上)     ---       夏大緯


幾年前個人曾寫過一篇「基隆甲1或申1戳?」,該文主要是探討及介紹基隆(申1)戳為主,另附帶提及大陸寄台的實寄封,在民國78.10.15日開始,大陸寄台封取銷之前加蓋特戳、塗銷等動作後,大陸地區寄台的水陸郵件,還會經基隆中轉(過路)外,一段時間後(正確日期個人不知,對此個人之前並未研究,還望郵友知曉者告知),寄台的水陸郵件也一併直接送到台北處理,不再經過基隆中轉(過路)了,因此在大陸寄台郵件上,會再看到基隆中轉戳(過路戳)的機率不大,而此中轉戳(過路戳)又是非常特别的「基隆(一)機宣戳」,且並非每封都有,如此該戳也算是代表一段消失的郵史頗值得介紹。


在前文介紹中個人曾引用王志仁先生「基隆地區郵政發展史(1624~2003)」一書內資料,書內對該戳的使用特别附加註明如下「此戳記目前大都發現在八0年代初期大陸地區寄台灣郵件上,並且其字規為基(一)隆,詳細使用情形目前不詳。」,在去電請教王志仁老弟(申1)戳同時也一併請教了該戳,王老弟說該戳的使用,確是突然在事隔多年後再度使用此類機宣戳(該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有框的是在民國59.3.31日開始陸續使用、無框的是在民國59.12.2日開始使用,停用日期個人不知,但最晚用到民國70年代,應即不太可能會再繼續用了),因此在民國82年左右,再度使用確是頗為怪異,是否有什麽玄機存在?王老弟只說該戳突然使用、突然使用一陣子又消失了,且字規使用的是基隆(一),代表基隆一支局?確是留下甚多疑團等待郵友來解惑,因此重新整理提供給郵友参考及探討。


(圖1、2)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福建漳平、1993.11.5日19時、封发戳寄台北,背有台灣、82.12.8日15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民國80年(1991年)1月1日起至83.9.1日前,大陸寄台信函郵資20公克以下為0.4元人民幣、航空每10公克需加0.15元人民幣,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3、4)為西式封貼郵資50分,銷福建漳平、1993.11.6日19時、封发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7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差0.0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5、6)為西式封貼郵資70分,銷福建龙岩、1993.11.26日18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29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郵資超過0.55元航空信函郵資,但確還是以水陸寄台灣。


(圖7、8)為西式封貼郵資80分,銷福建龙岩、1993.11.29日戳寄台北,背有台灣、82.12.30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郵資超過0.55元航空信函郵資,但確還是以水陸寄台灣。


(圖9、10)為西式封貼郵資60分,銷福建永定、1993.10.7日15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82.11.8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郵資超過0.55元航空信函郵資,但確還是以水陸寄台灣。


(圖11、12)為西式封貼郵資70分,銷广东惠州、1993.11.7日11時戳寄高雄,背有台灣、X.12.8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郵資超過0.55元航空信函郵資,但確還是以水陸寄台灣。


(圖13、14)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广东惠州、1993.12.4日11時寄台北,背有台灣、82.12.30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15、16)為西式封背貼郵資40分,銷广东化州、1993.10.9日17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82.11.8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17、18)為西式封貼郵資60分,銷广东博罗、1993.11.15日17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15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郵資超過0.55元航空信函郵資,但確還是以水陸寄台灣。


(圖19、20)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广西宜山、1993.10.21日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1.16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21、22)為西式封貼郵資80分,銷广西來宾、1993.11.24日4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23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郵資超過0.55元航空信函郵資,但確還是以水陸寄台灣。


(圖23、24)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广西上林、1993.11.29日戳寄台北,背有台灣、82.12.29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25、26)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广西玉林、1993.10.19日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1.16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27、28)為西式封貼郵資80分,銷广西东兰、1993.11.7日戳寄台北,背有台灣、82.12.8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郵資超過0.55元航空信函郵資,但確還是以水陸寄台灣。


(圖29、30)為西式封背貼郵資40分,銷广西凤山、1993.11.7日15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82.12.8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31、32)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广西梧州、1993.11.13日21時、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17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33、34)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江西南昌、1993.11.29日17時、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29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35、36)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江西宁冈、1993.10.17日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1.16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37、38)為西式封背貼郵資40分,銷江西德安、1993.11.10日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8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39、40)為西式封貼郵資60分,銷上海宝山、1994.1.2日17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83.1.26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郵資超過0.55元航空信函郵資,但確還是以水陸寄台灣。


(圖41、42)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上海闽行、1993.11.12日17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8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43、44)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江苏南京、1993.10.11日11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82.11.8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45、46)為西式封背貼郵資40分,銷江苏南京、1993.11.25日19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23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47、48)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江苏六合、1993.10.17日18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1.16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49、50)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江苏六合、1993.11.24日18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23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51、52)為西式封貼郵資50分,銷江苏高淳、1993.11.24日12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30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差0.0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53、54)為西式封貼郵資20分,銷江苏邳县、1993.10.7日11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X.X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及台北(申3)、1993.11.6日14時、TAIPEI機戳到達,該封僅貼印刷品郵資20分,未罰欠資還是以水陸寄台灣。


(圖55、56)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江苏常熟、1993.11.11日18時、封发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17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57、58)為西式封貼郵資50分,銷浙江杭州、1993.11.18日12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17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差0.0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59、60)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浙江浦江、1993.9.30日17時、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1.3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7867

經基隆的大陸郵件(下)    ----       夏大緯


(圖61、62)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浙江浦江、1993.11.20日8時、代戳寄台北,背有台灣、82.12.23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63、64)為西式封貼郵資60分,銷浙江临安、1993.10.8日9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82.11.3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郵資超過0.55元航空信函郵資,但確還是以水陸寄台灣。


(圖65、66)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浙江衢州、1993.11.6日15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8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67、68)為西式封背貼郵資40分,銷浙江绍兴、1993.10.17日9時、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1.16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69、70)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湖南新田、1993.11.8日戳寄台北,背有台灣、82.12.8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71、72)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湖南耒阳、1993.10.19日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1.16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73、74)為西式封背貼郵資40分,銷湖南永兴、1993.10.7日19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82.11.3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75、76)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湖南道县、1993.11.14日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17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77、78)為西式封貼郵資55分,銷湖北武汉、1993.11.15日18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8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郵資為標準55分航空信函郵資,但還是以水陸寄台灣。


(圖79、80)為西式封貼郵資70分,銷湖北崇阳、1993.10.21日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X.16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郵資超過0.55元航空信函郵資,但確還是以水陸寄台灣。


(圖81、82)為西式封貼郵資50分,銷湖北汉川、1993.10.18日、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1.16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差0.0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83、84)為西式封貼郵資60分,銷湖北荆门、1993.11.9日10時及1993.11.10日8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8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郵資超過0.55元航空信函郵資,但確還是以水陸寄台灣。


(圖85、86)為西式封貼郵資50分,銷湖北巴东、1993.11.29日17時、分拣戳寄台北,背有台灣、82.12.29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差0.0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87、88)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湖北武汉、1993.11.8日17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8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89、90)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湖北当阳、1993.11.14日、封发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17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91、92)為西式封貼郵資100分,銷湖北鄂州、1994.1.1日18時、信戳寄台北,背有台灣、83.1.26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郵資超過0.55元航空信函郵資,但確還是以水陸寄台灣。


(圖93、94)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湖北远安、1993.11.27日、平信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29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95、96)為西式封貼郵資60分,銷湖北、1993.11.30日、营、郧县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30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郵資超過0.55元航空信函郵資,但確還是以水陸寄台灣。


(圖97、98)為西式封背貼郵資60分,銷仙桃郑场、1993.11.6日戳寄台北,背有台灣、82.12.8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郵資超過0.55元航空信函郵資,但確還是以水陸寄台灣。


(圖99、100)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四川平昌、1993.11.12日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17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101、102)為西式封背貼郵資40分,銷四川达县市、1993.11.27日18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30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103、104)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安徽凤阳、1993.11.20日、封发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22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105、106)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安徽安庆、1993.11.8日14時、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8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107、108)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安徽怀宁、1993.11.11日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8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109、110)為西式封貼郵資70分,銷貴州平塘、1993.11.20日7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23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郵資超過0.55元航空信函郵資,但確還是以水陸寄台灣。


(圖111、112)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山东淄川、1993.10.17日16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1.16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113、114)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山东、1993.11.27日18時、苍山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29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115、116)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辽宁开原、1993.10.19日16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1.16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台灣、82.11.17日11時、景美(甲4)戳及台灣、82.11.17日11時、景美(子)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117、118)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辽宁开原、1993.11.27日16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30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119、120)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宁夏中卫、1993.11.20日8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2.23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圖121、122)為西式封貼郵資20分,銷甘肃环县、1993.10.12日15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1.16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僅貼印刷品郵資20分,封正面有手寫「T、20/40」欠資20分字樣,還是以水陸寄台灣。


(圖123、124)為西式封貼郵資40分,銷內蒙古牙克石、1993.10.15日12時戳寄台北,背有台灣、X.11.16日16時、基隆(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該封未加0.15元航空郵資,因而以水陸寄台灣。


由上項介紹可發現不同郵資,同樣是由水陸經基隆寄台北或高雄(個人並未再詳細探究,為何有些郵資超過55分航空信函郵資,確還是以水陸寄台灣,有可能是超過航空郵資是每10公克來計算,而信函是20公克以下來計算,可能即是有此差異而形成郵資不足,而改以水陸方式寄台灣了),而由寄遞郵程來看大多是20多天左右,也可証明確是經由水陸寄運,另個人所收集到銷有基隆(一)機宣戳者,是由1993年9月底至1994年1月初,之後即未再收集到該戳,似否該基隆(一)機宣戳,就是在此短短不到5個月的時間內使用?之後即直接送到台北處理,不再經過基隆中轉(過路)了?還待郵友也檢視一下自己的藏品,看是否有早於1993年9月底、或晚於1994年1月初,還銷有基隆(一)機宣戳者,歡迎提供出來探討及研究,或許可以解答一些疑問,而基隆(一)機宣戳,不知是匆忙臨時上陣使用的關係,還是太久未使用的關係,其年月日尤其是年「82」此2字,幾乎都看不清楚或未顯現出來,只有時「16」含以下宣傳文字最為清楚,由油墨濃淡也可得知分成上下2段不同,是否確是緊急臨時代打而推出使用,或另有什麽特殊原因,同樣留待郵友們共同來探討及解答,才會有解開其身世之謎的一天。



参考資料﹕個人之前所寫「基隆甲1或申1戳?」一文

王志仁先生「基隆地區郵政發展史(1624~2003)」


                               2012.11.21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八卦山郵刊第57期內(2013.4.21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7609

大陸寄台的北京信箱戳      ---     夏大緯


何輝慶先生編著的「海峽兩岸通郵史(1875~2008)」一書內,對此類郵戳的介紹提及【可能北京地區對外通信頻繁,使用此類戳記機會較多,可以比對說明,北京的信箱戳記目前發現都屬圓型,但同樣是圓型卻可區分為不分格、上下二格,及上中下三格等三種戳式,其銷戳油墨以紅、黑為主。】,另大陸的「解讀郵戳(1949–2005)」一書內,則對此種信筒(箱)號戳說明如下【北京、上海等地為提高服務質量,加快郵件、信函處理速度,專門制定了郵政時限的規定。如﹕上海市郵電管理局,為提高服務質量,在1983年制定的郵電服務標准中規定﹕「市區(除衛星城鎮和市郊結合部外)互寄平信,凡上午10時前投入任何信筒、信箱,或中午12時前投入郵電支局門箱的,均當天送達收件人,下午17時前投入信筒、信箱,或晚上22時投入趕班信筒(信筒頂部漆白色)的,次日送達收件人」。北京市也有黄帽子信筒,是由北京市郵政局中心分揀局在市區一些街道旁設置的信筒。收信員在開筒時將信件逐件放入編有號碼的專用信袋里。開袋分揀時按郵筒的順序號排列,在信函的封上加蓋刻有阿拉伯數字的圓形信筒號戳記,以使整個操作工序正確無誤。還有些大中型城市的收寄局,在信函的封面上加蓋的信筒號戳,其信筒號戳記的戳形不局限於圓形。】,一併同時提供給郵友参考。


由上項介紹可較清楚了解該信筒(箱)戳的使用及原因,銷有此類戳的片封簡郵品,如只是在大陸地區寄遞及使用,恐應屬較普通及平凡的郵品,但由大陸寄台的信件上,由於並非每件上均會銷有此類戳,因此不論是數量、種類等,都要比在大陸地區寄遞及使用的要少許多,另目前兩岸通郵郵史題材可謂相當熱門,該類大陸寄台信件上銷有信筒(箱)戳者,也屬其中一環有其收藏價值,個人也收集了一些此類實寄郵品,現一併介紹如下給郵友参考﹕


(圖1)為西式封貼郵資1.5元,銷北京、1991.7.15日22時、3(支)戳航空寄高雄,民國80年(1991年)1月1日起至83.9.1日前,大陸寄台信函郵資20公克以下為0.4元人民幣、航空每10公克需加0.15元人民幣,該封郵資超過為溢貼,信封正面另銷紅色小圓上下二格「3支–1」信箱戳。


(圖2)為西式封貼郵資1.5元,銷北京、1991.7.15日22時、3(支)戳航空寄高雄,郵資情況同上,信封正面另銷紅色小圓上下二格「3支–1」信箱戳。


(圖3、4)為西式封貼郵資60分,銷北京、1993.9.12日22時、3(支)戳寄台北,該封郵資超過0.55元航空信函郵資,多了0.05分郵資,信封正面另銷紅色小圓上下二格「3支–1」信箱戳,此信箱戳內的文字跟上項略有不同,尤其是下格的「1」字明顯跟上項不同,因此該信箱戳如詳分應有不同種類,該封背面另銷台北(辰12)、1993.9.14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5、6)為西式封貼郵資60分,銷北京、1991.2.20日22時、5(支)戳寄高雄,該封郵資超過0.55元航空信函郵資,多了0.05分郵資,信封背面另銷紅色小圓上下二格「5–1」信箱戳。


(圖7、8)為賀年片15分、加貼郵資40分共55分,銷北京、1993.5.16日22時、5(支)戳寄台北,民國80年(1991年)1月1日起至83.9.1日前,大陸寄台明信片郵資為0.3元人民幣、航空每件需加0.15元人民幣,該片郵資超過0.45元航空明信片郵資,多了0.1元郵資,明片背面另銷紅色小圓上下二格「5–1」信箱戳,此信箱戳內的文字跟上項略有不同,因此該信箱戳如詳分應有不同種類。


(圖9)為西式封貼郵資50分,銷北京、1990.12.14日22時、7(支)戳寄台北,民國78年(1989年)2月10日起至80.1.1日前,大陸寄台信函郵資20公克以下為0.4元人民幣、航空每10公克需加0.15元人民幣,該封差0.05元航空郵資,信封正面另銷黑色小圓上下二格「七–2」信箱戳。


(圖10)為西式封貼郵資70分,銷北京、1992.7.3日22時、7(支)戳寄台北,該封郵資超過0.55元航空信函郵資,多了0.15元郵資,信封正面另銷黑色小圓上下二格「七–15」信箱戳。


(圖11)為西式封貼郵資55分,銷北京、1993.11.19日22時、10(支)戳寄台北,該封郵資符合正確無誤,信封正面另銷紅色小圓上下二格「10–1」信箱戳。


(圖12)為明信片貼郵資45分,銷北京、1993.5.16日22時、10(支)戳寄台北,該片郵資符合0.45元航空明信片郵資正確無誤,明片正面另銷紅色小圓上下二格「10–6」信箱戳。


(圖13)為明信片貼郵資45分,銷北京、1993.5.14日22時、10(支)戳寄台北,該片郵資符合0.45元航空明信片郵資正確無誤,明片正面另銷黑色小圓上下二格「10–18」信箱戳。


(圖14)為明信片貼郵資30分,銷北京、1993.5.16日22時、11(支)戳寄台北,該片郵資0.3元為水陸郵資符合,明片正面另銷紅色小圓上下二格「11局–门1」信箱戳。


(圖15)為西式封貼郵資55分,銷北京、1991.12.26日22時、11(支)戳寄台北,該封郵資符合正確無誤,信封正面另銷黑色小圓上下二格「11局–门2」信箱戳。


(圖16、17)為西式封貼郵資80分,銷北京、1995.1.9日22時、20(支)戳航空寄台北,民國83年(1994年)9月1日起至85.12.1日前,大陸寄台信函郵資20公克以下為0.6元人民幣、航空每10公克需加0.2元人民幣,該封郵資符合正確無誤,信封正面另銷紅色小圓上下二格「二十支–(1)」信箱戳,信封背面另銷台北(辰二)、1995.1.12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8)為明信片貼郵資30分,銷北京、1993.5.8日22時、22(支)戳寄台北,該片郵資0.3元為水陸郵資符合,明片正面另銷黑色小圓上下二格「1–22支」信箱戳。


(圖19、20)為西式封貼郵資1元,銷北京、1996.8.28日20時、22(支)戳寄台北,該封郵資超過0.8元航空信函郵資,多了0.2元郵資,信封背面另銷紅色小圓上下二格「1–22支」信箱戳,該信箱戳顏色為紅色、跟上項黑色為顏色不同,背面另有台北、1996.8.31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21)為明信片貼郵資30分,銷北京、1993.5.14日22時、26(支)戳寄台北,該片郵資0.3元為水陸郵資符合,明片正面另銷紅色小圓上下二格「卄六–1」信箱戳。


(圖22、23)為明信片貼郵資40分,銷北京、1993.5.16日22時、27(支)戳寄台北,該片郵資不夠0.45元航空明信片郵資,少了0.05元郵資,明片正面另銷黑色小圓上下二格「二十七–门3」信箱戳,背面有台北(辰一)、1993.5.19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24、25)為西式封貼郵資55分,銷北京、1991.2.15日17時、50(支)戳寄高雄,該封郵資符合正確無誤,背面另銷黑色小圓上下二格「五十–3」信箱戳。


(圖26、27)為4分明信片、另加貼郵資44分共計48分,銷北京、1993.5.15日22時、55(支)戳寄台北,該片郵資超過0.45元航空明信片郵資,多了0.03元郵資,明片正面另銷紅色小圓上下二格「55–16」信箱戳,背面有台北(XX)、1993.5.18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28、29)為明信片貼郵資45分,銷北京、1993.5.10日22時、101(支)戳寄台北,該片郵資符合0.45元航空明信片郵資正確無誤,明片背面另銷紅色小圓上下二格「101–9」信箱戳。


由上項的介紹可發現小圓信箱戳其內的文字、數字排列等,有多種組合變化不同,確是相當複雜有趣,個人收集不多僅拋磚引玉,做簡單介紹提供給郵友参考,還待對此有專精及研究的郵友,為文發表造福郵壇。



参考資料﹕何輝慶先生編著的「海峽兩岸通郵史(1875~2008)」一書


「解讀郵戳(1949–2005)」一書


                               2012.11.30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新北郵刊第二卷第二期內(2013.3.15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5860

華宇紀念片封     ---     夏大緯


去年11月中旬隨團参加至無錫、南京郵學之旅,在無錫的郵展會場、麥國培先生的「中國郵史」會員晚宴、延陵郵會的郵學演講活動等場合,初次見到在上海新成立的華宇拍賣公司,工作人員在努力的推銷該公司,並贈送與會者面紙、紀念片封等小禮物,回台後即大致得知該公司,是由台北兩大拍賣公司老闆,結合兩岸數位股東共同成立的,之後並在今年5月中旬出版了第一本拍賣目錄,並於6月2日、3日,在上海正式進行了第一場現場拍賣活動,由於5月25日赴泉州参加藝林新書發表會,結束之後再轉赴之前未去過的廈門、鼓浪嶼一遊,時間還有多原本還想再去杭州,因未購到機票就提早到上海,順便辦些私事及會郵友。


在安排好行程後,隨即把去年在無錫所收到的華宇拍賣公司,所贈送的紀念片封找出帶至上海,6月2日早由所住旅館搭地鐵至靜安寺站下車,由於時間還早就先去靜安寺附近逛逛(圖1為靜安寺),靜安寺對面有一個靜安公園(圖2),入內發現大多是老人在運動為多(圖3),公園不大內有一座池塘(圖4),樹木上也掛滿鳥籠在溜鳥(圖5),逛了一圈看時間差不多,就朝辦拍賣的上海錦滄文華大酒店(圖6)前進,在要進入酒店前路旁有郵筒,就把帶去的華宇紀念片封投入郵筒寄回台北,此是華宇的第一次首拍,把其之前所贈送的紀念片封,在其首日拍賣酒店附近的郵筒寄回台北,有其不同代表意義,也讓未能拿到該紀念片封的郵友,能欣賞到該組紀念片封。






(圖7)為無錫郵展華宇贈送,寄回該公司的紀念封,加貼票後銷上海、2012.06.02日11時、静安7戳,寄台北有台北、2012.6.5日11時、丁3、TAIPEI戳到達。


(圖8)為華宇拍賣在無錫郵展贈送的紀念片封套,內裝4張紀念片。


(圖9)為編號1紀念片–清代海關大龍壹分銀無齒試版樣票圖,背貼票銷上海、2012.06.02日11時、静安37戳,寄台北有台北、2012.6.5日11時、丁3、TAIPEI戳到達。


(圖10)為編號2紀念片–清代海關大龍叁分銀無齒試版樣票圖,背貼票銷上海、2012.06.02日11時、静安37戳,寄台北有台北、2012.6.5日11時、丁3、TAIPEI戳到達。


(圖11)為編號3紀念片–清代海關大龍伍分銀無齒試版樣票圖,背貼票銷上海、2012.06.02日11時、静安37戳,寄台北有台北、2012.6.5日11時、丁3、TAIPEI戳到達。


(圖12)為編號4紀念片–清代海關“萬年有象圖”伍厘銀無齒試版樣票圖,背貼票銷上海、2012.06.02日11時、静安37戳,寄台北有台北、2012.6.5日11時、丁3、TAIPEI戳到達。


華宇拍賣公司在5月中旬拍賣目錄出版後,即同時在大陸集郵網站上廣為宣傳,並派有專人隨時回覆各項問題,拍賣結束後還提供場地,給上海各郵會辦活動,之後即不時舉辦各種專拍或無底價、1元起標等拍賣活動,但都特别注意到網路宣傳這一方面,持續至今都有人專門在網路上做各種宣傳,包括辦活動、專拍等情況,且把專拍或競拍項目中,受重視或成交價創新高的郵品刊出介紹,另則是快速的回覆郵友各種問題,在網路上甚獲好評,目前僅大陸地區知名的拍賣公司就有多家,其他中小型或較不知名者更多、及一直不停有新成立的拍賣公司出現,相對的今後僅同行競爭就會越來越激烈,而對會投拍的郵友如何有吸引力,除要有好郵品之外,相信各種事前、事後等服務也很重要,進而影響郵友口中、網路上的評價,至於這些無形的評價及影響重不重要,就看各拍賣公司重不重視了。


                                   2012.7.26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5847

龍、鳳片欣賞    ----    夏大緯


    5月25日至泉州参加藝林新書發表會,搭乘的是下午5時,由松山機場直飛廈門的航班,晚間6時30分即抵達,隨即搭上萬冬青兄代雇的計程車直奔泉州,此次由台北参加直飛的郵友共4位,除我之外另有鍾火盛先生、賴明佶先生、姚天才先生,由於適逢下班時間至泉州途中略有塞車,抵達住宿飯店己見萬冬青兄在門口等待了,先安排好房間後即得知,另由台中直飛廈門己先抵達的台中5位郵友(陳祥吉夫婦、阮宏耕先生、莊智志先生、紀敏三先生),正和其他大陸各地至泉州郵友,在樓下餐廳晚餐,隨即下樓至餐廳與大家會合,邊互相打招呼、邊再行吃些晚餐(在飛機上己供應過晚餐),邊吃邊等另由台北直飛的許求麒先生會合,但直至吃完他途中可能塞車都未能趕到,吃完回房間不久,即見萬兄至每個人房間致贈一份小禮物,內有請柬、貴賓証、郵品等,其中即有一組10張各種龍圖,正面印有2012春圖80分郵資的抽獎明信片(圖1至6),個人隨即沿途分别在泉州、廈門、上海各地寄回台北做為紀念。






(圖7)則似乎為至廈門時,跟廈門郵友座談時,所收到的銷福建晋江、2012.01.5日16時、龙湖3戳2種不同片。


(圖8)同樣己忘記不知是那位郵友所贈送的,銷四川仪陇、2011.10.09日08時、五福1戳片。

    6月1日跟姚兄至上海華宇拍賣公司看拍品,事前即邀約好上海朱祖耀先生在華宇處見面一敍,看完拍品也跟朱兄聊了甚久,隨即由朱兄陪同,至附近的雲州集郵商埸逛逛,逛完再至一處商場咖啡店內坐下續聊,至晚間需赴另一處上海郵友所安排的晚宴才結束,期間朱兄送了一些他所做的龍、鳳原圖片給我甚為感謝,朱兄所做均經過特别挑選,可謂片片都特殊及難得,在此也一併介紹給郵友欣賞。


(圖9)為銷上海、2012.01.05日15時、龙门路18戳。


(圖10)為銷上海、2012.01.05日15時、龙华4戳。


(圖11)為苏州郵政局發行的2枚辰年片,銷2012.1.5日江苏苏州首發紀念戳。


(圖12、13)為銷浙江湖州、2004.11.01日10時、凤凰1戳,4種不同圖案。


(圖14、15、16)為銷浙江湖州、2006.05.17日10時、凤凰1戳,5種不同圖案。



                             2012.7.25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5831

大陸包裹單上的己驗戳    ---    夏大緯


之前寫了「大陸包裹單的貼票方式」一文,除貼票方式之外,另在包裹單上還發現蓋有「己驗」字樣的戳記,此也是5月底上海行在上海所購,所購到的均是銷上海戳,其他地區應也有相同情況,只是個人未購買到,現同樣介紹給郵友参考。


(圖1、2)為普通包裹詳情單,銷上海、2008.05.27日15時、长宁01戳,另蓋有紅色有框「己验、重量﹕
克、验視人﹕杨卫国」戳,背貼票銷戳。


(圖3、4)為普通包裹詳情單,銷上海、2008.06.30日18時、黃浦01戳,另蓋有紅色有框「己验、重量﹕185克、验視人﹕刘功」戳,背貼票銷戳。


(圖5、6)為普通包裹詳情單,銷上海、2008.06.01日18時、黃浦01戳,另蓋有紅色有框「己验、重量﹕
克、验視人﹕胡国威」戳,验視人名跟上不同,背貼票銷戳。


(圖7、8)為普通包裹詳情單,銷上海、2008.11.12日11時、石泉路10戳,另蓋有紅色有框「己验、重量﹕
克、验視人﹕周嘉乐」戳,背貼票銷戳。


(圖9、10)為普通包裹詳情單,銷上海、2009.01.13日10時、杨家宅04戳,另蓋有紅色有框「己验、重量﹕
克、验視人﹕
」戳,背貼票銷戳。


(圖11、12)為普通包裹詳情單,銷上海闵行、2008.11.26日17時、北新泾01戳,另蓋有紅色有框「己验、重量﹕136克、验視人﹕马鸿芝」戳,背貼票銷戳。


(圖13、14)為普通包裹詳情單,銷上海、2008.09.24日17時、云南中路02戳,另蓋有紅色有框「己验、重量﹕186克、验視人﹕龚敏」戳,背貼票銷戳。


由以上介紹可得知,上海一些郵局均蓋有此種「己驗」戳,並有專門的驗視人,但不知是否全部上海郵局及全大陸郵局均有銷蓋?還是各局情況不同並未統一或規定,另由何時開始銷蓋?目前是否己停蓋了還是有繼續?個人都並不清楚還待收集資料及查証,個人收集到的大陸郵品不多,也是近幾年才開始收集,邊收集、邊研究、邊提出介紹與郵友共享,或許有不足、錯誤、不夠深入等多種因素存在,發現錯誤、不足等有則改之即可,起而行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好,如果怕錯、怕郵品不足等,那就永遠有理由而無法動筆,因而近二、三年個人不停的寫,且不論是什麽都寫,且嚐試許多非原本個人較專精的郵品,這也是對自己的挑戰,相信總會在自己老年時,給自己留下許多珍貴的回憶及記錄,而不是後悔人生一片空白,没有留下任何回憶及記錄了。


                            2012.7.18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5765

大陸包裹單的貼票方式        ----      夏大緯


今年5月底至泉州、上海等地交流,在上海時郵友帶我們到上海第3處~上海聚奇城郵幣卡市場参觀(上海另有2處有名及較早成立的郵商聚集處),印像中在2010年去上海参觀世博會時,即曾至該處参加一場「大陸自動化集郵研究會2010年會」學術專題演講交流活動,當時該市場據知才成立不久,其內攤位大多是空的,人潮也明顯不多,而事隔二年時間,據上海郵友告知每周五一大早,在該市場外圍四周即有各種地攤聚集,郵人習慣先在外圍地攤逛到10時,之後接著進入該市場,此時市場內各攤位也大多都開始營業了,就可一直逛到中午或下午再離開,我們去的日子也是星期五,由上海郵友先到旅館接我們,由於時間已是9時不早了,就直接坐計程車趕去,先在外圍四周地攤逛一圈,還是有不少人來挖寶,在外圍地攤没收獲,接著進入市場內繼續尋寶,市場內的攤位衆多、人潮不少,跟2年前有甚大差别,在此處花光了帶去的人民幣,還臨時跟同去的姚兄借了1000元人民幣應急,在此處還遇見一位很熟的李姓郵友兒子在此業郵,聊了一些在此業郵的情況後,才告辭離開該處。


在此處買了一些郵政單據,其中有包裹單,回台整理後發現其貼票方式有些與台不同,或許是跟其郵票有打折情況有關(台灣郵票市場也有打折票的情況,主要是賣給用郵大户商家使用,郵局都接受並無限制,我未集大陸郵票只收集一些片封、郵政單據等,並不清楚真正情況,跟郵友閒聊則大致得知,大陸早期新票打折的折數甚高,近些年則折數縮小甚多了,但一些郵局並不歡迎或接受自帶(貼)大批郵票的使用,因此有一些措施及規定),而由包裹單即可反應及得知一些情況,如(圖1、2)為普通包裹詳情單,銷上海、2005.11.27日16時、民星04戳,在其正面左上角註明有「現金」字樣,背面加貼郵票銷戳。


(圖3、4)同為普通包裹詳情單(尺寸較小),銷上海、2005.06.30日16時、民星04戳,在其正面左上角註明有「自貼邮票」字樣,背面加貼郵票銷戳。


(圖5、6)同為普通包裹詳情單,銷上海、2006.02.19日16時、彰武所01戳,在其正面左上角註明有「自貼邮票」字樣,背面加貼郵票銷戳。


(圖7、8)為快递包裹詳情單,銷上海、2007.09.20日10時、辽源西路01戳,在郵戳下方註明有「快包、用户自帶邮票,本收据不作报销凭证」字樣,背面加貼郵票銷戳。


(圖9、10)為普通包裹詳情單,銷上海、2005.10.14日17時、平塘01戳,在其正面左上角註明有「自貼邮票」字樣外,另在正面中間處加蓋紅色有框「贴票交寄、不作报销凭证」字樣,背面加貼郵票銷戳。


由上項介紹可得知,郵局有接受可以使用自帶郵票,但有些確註明不能用來做為報銷憑証了,台灣郵局都可接受自帶或自貼郵票,有些單據上也有加註自貼郵票字樣,但據知均可做為報銷憑証並没有限制,由郵品來觀察及區别,使用郵票的方式還是有些不同之處的。


                                2012.7.18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5601

大陸寄台封上的特殊郵戳    ---    夏大緯


大陸寄台封個人陸續收集幾年,大約收集了5000封,也先後寫了多篇郵文介紹,但在5000封之中曾找出幾封,其上所銷的郵戳頗為特殊,一直想再找到較多數量時才介紹給郵友,但確一直未能如願,現不再等待介紹給郵友参考。


(圖1、2)為貼郵資70分銷四川绵阳、1993.9.21日11時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9.29日15時、TAIPEI機戳及台北(申12)、1993.09.29日16時、TAIPEI雙圈33mm大型戳。


(圖3、4)為貼郵資40分銷福建永定、1994.X.15日戳寄台北,背有台北(申12)、1994.05.04日X時、TAIPEI雙圈33mm大型戳。


(圖5、6)為背貼郵資40分銷河北廊坊、1993.12.28日、平戳寄台北,背有台北(申16)、1994.01.29日15時、TAIPEI雙圈28mm大型戳及台灣台北、83.1.31日16時、甲13、六十七支戳。


上述2種一為雙圈28mm台北(申16)戳、一為雙圈33mm台北(申12)戳,此2種雙圈大型郵戳是屬機蓋、或手蓋?為何會出現在大陸寄台信件之上?此2種郵戳的性質是屬於何種功能?個人對此没有研究,只是覺得此種大型雙圈戳甚少出現在大陸寄台信件之上,特别拿出介紹給郵友参考,並徵詢郵友有無相同郵品及該類戳所屬性質為何?有何特性?對此有專研的郵友還請告知,好讓郵友均能共享正確答案將不勝感激。


                                    2012.4.5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八卦山郵訊第102期內(2012.6.30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5595

大陸報關單     ----     夏大緯


之前在個人部落格內,介紹過大陸國內普通(快遞)包裏詳情單(存檔聯),據大陸郵友告知原應是存檔銷毁,但後外流到郵市中,其背面貼高額小全張票者較少、較貴,且以貼越多枚者越少、價格越高,之前個人介紹的是貼一枚至四枚小全張者多種不同,小全張票也有多種不同,此次介紹的則是大陸報關單,其同樣是背面貼高額小全張票者,有黏貼幾枚至多枚小全張者多種不同,小全張票也有多種不同,個人也有購買並收集一些,現提供給郵友参考。


郵品的收集大多是一步一步由初開始到高,有些是先研究再收集,有些則是等郵品收集多了再研究,並無一定純看每人的做法,另收集的各個階層、各種郵品,都有不同的郵友存在及收集,如只提供高深的郵品做為介紹,相信會看及欣賞的只有金字塔頂端的少數,個人認為普及並多樣化,才能提供各種階層的郵友需求,因此同樣也可提供一些郵品,做為互相参考、欣賞也是不錯,由於許多郵品只是收集對此還未專研,而無法提供更完整及清楚的相關資訊給郵友特此說明,但歡迎對此有研究、能夠提供相關資訊及說明的郵友,可大家互相交流,另為提供郵友可看到更多不同郵品,及讓部落格更為活潑熱鬧,現掃圖提供給郵友欣賞,如此可做為郵友間互動的橋樑,希望郵友能夠喜歡並獲得迴響。


                            2012.6.6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5586

大陸滙款封~2      ----     夏大緯


個人之前寫了大陸快件封、大陸快件滙款等系列郵文,個人另也收集了一些大陸滙款封,此次即介紹大陸滙款封中,加蓋較少見的回執、郵政公事、貼改退批條等封,提供給郵友参考﹕


(圖1、2)為滙款通知封,由黑龙江齐齐哈尔、1989.12.30日16時,滙黑龙江穆棱、1990.1.9日7時,滙壹佰元,右中處加蓋紅色有框「回執」戳、下另有紅色「附加费0.1元」字樣,背貼20分(即回執費)及附加費壹角條,銷黑龙江齐齐哈尔、1989.12.30日16時戳。


(圖3、4)為滙款通知封,由黑龙江海林、1990.3.3日,滙黑龙江穆棱、1990.3.9日8時,滙叁拾元,中上處加蓋紅色有框「回執」戳,背貼20分(即回執費)及附加費壹角條,銷黑龙江海林、1990.3.3日戳。


(圖5、6)為滙款通知封,由黑龙江阿城、1990.3.29日8時、交界(所),滙黑龙江穆稜、1990.4.4日17時,滙叁拾元,中上處加蓋紅色無框「回執」戳,背貼20分(即回執費)及附加費壹角條,銷黑龙江阿城、1990.3.29日8時、交界(所)戳。


(圖7、8)為滙款通知封,由黑龙江牡丹江、1990.4.18日,滙黑龙江穆棱、1990.5.2日8時,滙叁拾元,中上處加蓋紅色有框「回執」戳,背貼20分(即回執費)及附加費壹角條,銷黑龙江牡丹江、1990.4.18日戳。


(圖9、10)為滙款通知封,由黑龙江阿城、1990.5.5日15時、料甸(所),滙黑龙江穆棱、1990.5.12日17時,滙叁拾元,中上處加蓋紅色有框「回執」戳,背貼20分(即回執費)及附加費壹角條,銷黑龙江阿城、1990.5.5日15時、料甸(所)戳。



(圖11、12)為滙款通知封,由黑龙江宝清、1990.5.8日7時,滙黑龙江穆棱、1990.5.18日7時,滙壹佰圓,中下處加蓋紅色有框「回執」戳、中上處另有紅色小圓「支检、30」戳,背貼20分(即回執費)及附加費壹角條,銷黑龙江宝清、1990.5.8日7時戳。


(圖13)為滙款通知封,由江苏吴县、1987.12.27日、太平桥(所),滙XX、1988.1.X日、金山浜X,滙伍拾元,面另貼改退批条上銷江苏苏州、1987.12.29日、木X(支)戳。


(圖14)為滙款通知封,由海南昌江、1990.10.5日,滙河北献县、1990.11.1日,滙伍元,面另貼改退批条後撕掉。


(圖15)為滙款通知封,由湖北荊州、2000.9.21日、菱角湖,滙湖北荊州、2000.10.17日13時、荊中汇兑,滙叁佰伍拾式元肆角,面另貼改退批条上銷湖北荊州、2000.9.25日、荊中XX戳。


(圖16)為滙款通知封,由湖北石首、2001.3.12日、XX,滙湖北荊州、2001.3.19日17時、江津(汇兑)2,滙伍仟元,左上處加蓋紅色有框「高额汇票」及紅色有框「邮政公事」戳。


(圖17)為滙款通知封,由湖北洪湖、2001.3.12日、汇兑1,滙湖北荊州、2001.3.19日17時、江津(汇兑)2,滙柒佰肆拾捌元伍角伍分,中上處加蓋紅色有框「邮政公事」戳。


(圖18)為滙款通知封,由武汉、2001.03.15日15時、东亭1,滙湖北荊州、2001.3.20日17時、江津(汇兑)2,滙壹佰肆拾捌元伍角,中上處黑色打字「邮政公事」字樣。


                              2012.4.17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5582

大陸滙款封~1       ----     夏大緯


個人之前寫了大陸快件封、大陸快件滙款等系列郵文,個人另也收集了一些大陸滙款封,此次即介紹大陸滙款封中,較少見的「高額」滙款封,提供給郵友参考﹕


(圖1)為滙款通知封,由北京、1988.10.16日22時、76(支),滙江苏吴县、1988.10.24日、望亭(支),滙伍佰元,中上處加蓋紅色有框「高额汇票」戳。


(圖2)為滙款通知封,由黑龙江尚志、1990.3.5日8時,滙黑龙江穆棱、1990.3.25日8時,滙捌佰元,中上處加蓋紅色有框「高额汇票」戳。


(圖3)為滙款通知封,由黑龙江北安、1990.3.27日8時,滙黑龙江穆棱、1990.4.7日7時,滙柒佰元,中上處加蓋紅色有框「高额汇票」戳。


(圖4)為滙款通知封,由黑龙江东宁、1990.4.2日17時,滙黑龙江穆棱、1990.4.8日17時,滙柒佰柒拾元,中上處加蓋紅色有框「高额汇票」戳。


(圖5)為滙款通知封,由山东商河、1993.1.4日,滙河南洛阳、1993.1.10日,滙柒佰弍拾元,中上處加蓋紅色有框「高额汇票」戳。


(圖6)為滙款通知封,由河北邯郸、1995.1.1015,滙山东齐河、1995.1.1711時、刘桥(支),滙伍佰元,中上處加蓋紅色有框「高额汇票」戳。


(圖7)為滙款通知封,由江苏宜兴、1998.07.15日10時、丁山11,滙广东郁南、1998.7.25日17時、河口1,滙壹仟伍佰圓,左上處黑色打字「高额」2字。


(圖8)為滙款通知封,由北京、1998.10.10日11時、呼家楼1,滙广东郁南、1998.10.16日17時、大方1,滙伍仟元,左上處黑色打字「高额汇款」4字。


(圖9)為滙款通知封,由广东东莞、1999.04.2921時、凤岗,滙广东郁南、1999.5.317時、河口1,滙壹仟壹佰元,左上處黑色打字「高额汇款」4字。


(圖10)為滙款通知封,由广东中山、1999.10.2317時、海洲2,滙广东郁南、1999.10.2817時、历洞2,滙壹仟元,左上處黑色打字「高额汇款」4字。


(圖11)為滙款通知封,由江西崇义、2000.02.19日、聂都1,滙南昌、2000.03.04日11時、阳明路17,滙壹仟元,中上處加蓋紅色有框「高额汇票」戳。


(圖12)為滙款通知封,由浙江桐乡、2000.03.16日15時、屠甸5,滙南昌、2000.03.22日08時、高职1,滙壹仟元,左上處黑色打字「高汇」2字。


(圖13)為滙款通知封,由江苏大丰、2000.05.15日03時、刘庄支局3,滙南昌、2000.5.31日、下罗4,滙貳仟元,左上處黑色打字「高额」2字。


(圖14)為滙款通知封,由江苏锡山、2000.06.20日08時、查桥3,滙南昌、2000.06.26日10時、大院1,滙貳仟陸佰貳拾叁元,中上處加蓋紅色有框「高额汇票」戳。


(圖15)為滙款通知封,由江西于都、2000.08.12日08時、段屋1,滙南昌、2000.8.25日11時、师大1,滙肆仟元,中上處加蓋紅色有框「高额汇款」戳。


(圖16)為滙款通知封,由河南安乡、2000.8.22日20時,滙南昌、2000.09.11日18時、高职1,滙肆仟元,中上處加蓋紅色無框「高额汇票」戳。


(圖17)為滙款通知封,由江西樟树、2000.08.23日08時、黃岗(汇兑)1,滙南昌、2000.09.11日11時、上海路13,滙式仟式佰元,中上處加蓋紅色有框「高额汇票」戳。


(圖18)為滙款通知封,由江西黎川、2000.08.24日15時、营业02,滙南昌、2000.09.11日11時、上海路13,滙式仟柒佰伍拾元,左中上處黑色打字「高额」2字。


(圖19)為滙款通知封,由浙江宁波、2000.08.28日11時、钟公庙5,滙南昌、2000.09.02日19時、民德路1,滙叁仟元,左上處黑色打字「高汇」2字。


(圖20)為滙款通知封,由福建厦门、2000.09.08日17時、呂岭4,滙南昌、2000.09.13日19時、民德路1,滙叁仟元,中下處黑色打字「高额」2字。


(圖21)為滙款通知封,由江苏盱眙、2000.11.24日05時、鲔集2,滙南昌、2000.11.30日08時、高职1,滙壹仟伍百元,中上處黑色打字「高额」2字。


(圖22)為滙款通知封,由湖南丰阳、2000.12.22日07時、夏塘,滙南昌、2000.12.28日10時、阳明路11,滙壹仟肆佰柒拾元,中上處加蓋紅色有框「高额汇款」戳。


(圖23)為滙款通知封,由广东深圳、2001.3.3日17時,滙湖北荊州、2001.3.19日17時、江津(汇兑)2,滙壹仟叁佰元,中上處加蓋紅色有框「高额汇款」戳。


(圖24)為滙款通知封,由山东平度、2001.03.10日12時、张戈庄1,滙湖北荊州、2001.3.19日17時、江津(汇兑)2,滙壹仟元,左中處黑色打字「高额汇款」4字。


(圖25)為滙款通知封,由广东深圳、2001.3.10日15時、布吉(代)54,滙湖北荊州、2001.3.20日17時、江津(汇兑)2,滙壹仟元,中上處加蓋紅色有框「高额汇票」戳。


(圖26)為滙款通知封,由湖北孝感、2001.03.11日11時、汇兑2,滙湖北荊州、2001.3.19日17時、江津(汇兑)2,滙壹万貳仟貳佰元,中上處黑色打字「高额汇票」4字。


(圖27)為滙款通知封,由江苏吴县、2001.03.1115時、郭巷3,滙湖北荊州、2001.3.20日17時、江津(汇兑)2,滙壹仟元,中上處黑色打字「高额」2字。


(圖28)為滙款通知封,由浙江绍兴、2001.03.12日13時、东街4,滙湖北荊州、2001.3.19日17時、江津(汇兑)2,滙壹仟元,中上處黑色打字「高额」2字。


(圖29)為滙款通知封,由山西古交、2001.03.12日14時、营业2,滙湖北荊州、2001.3.20日17時、江津(汇兑)2,滙叁仟貳佰元,中上處黑色打字「高额」2字。


(圖30)為滙款通知封,由湖南桃源、2001.03.12日16時、漆河3,滙湖北荊州、2001.3.19日17時、江津(汇兑)2,滙壹仟元,中上處加蓋紅色無框「高额汇票」戳。


(圖31)為滙款通知封,由河南新郑、2001.3.13日、营业,滙湖北荊州、2001.3.20日17時、江津(汇兑)2,滙壹仟元,中上處加蓋紅色有框「高额汇票」戳。


(圖32)為滙款通知封,由广东深圳、2001.3.13日16時、布吉03,滙湖北荊州、2001.3.20日17時、江津(汇兑)2,滙壹仟元,左上處黑色打字「高额汇票」4字。


(圖33)為滙款通知封,由广东深圳、2001.3.13日20時,滙湖北荊州、2001.3.19日17時、江津(汇兑)2,滙貳仟元,左上處黑色打字「高额汇票」4字。


(圖34)為滙款通知封,由湖北洪湖、2001.3.14日、汇兑1,滙湖北荊州、2001.3.20日17時、江津(汇兑)2,滙壹仟壹佰壹拾柒元伍角伍分,中上處加蓋紅色無框「高额汇票」戳。


(圖35)為滙款通知封,由武汉、2001.03.15日15時、武胜路2,滙湖北荊州、2001.3.19日17時、江津(汇兑)2,滙貳仟元,左上處黑色打字「高额汇票」4字。


                              2012.4.17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5556

大陸國內包裹詳情單~3    ----    夏大緯


之前在個人部落格內,介紹過大陸國內普通(快遞)包裏詳情單(存檔聯),據大陸郵友告知原應是存檔銷毁,但後外流到郵市中,其背面貼高額小全張票者較少、較貴,且以貼越多枚者越少、價格越高,之前個人介紹的是貼一枚至四枚小全張者多種不同,小全張票也有多種不同,但如貼的是普通郵票(即非小全張者),其價格就要較貼小全張者便宜甚多,個人也有購買並收集一些,現提供給郵友参考。


郵品的收集大多是一步一步由初開始到高,有些是先研究再收集,有些則是等郵品收集多了再研究,並無一定純看每人的做法,另收集的各個階層、各種郵品,都有不同的郵友存在及收集,如只提供高深的郵品做為介紹,相信會看及欣賞的只有金字塔頂端的少數,個人認為普及並多樣化,才能提供各種階層的郵友需求,因此同樣也可提供一些郵品,做為互相参考、欣賞也是不錯,由於許多郵品只是收集對此還未專研,而無法提供更完整及清楚的相關資訊給郵友特此說明,但歡迎對此有研究、能夠提供相關資訊及說明的郵友,可大家互相交流,另為提供郵友可看到更多不同郵品,及讓部落格更為活潑熱鬧,現掃圖提供給郵友欣賞,如此可做為郵友間互動的橋樑,希望郵友能夠喜歡並獲得迴響。


                            2012.6.6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5543

大陸快件滙款~2     ---      夏大緯


大陸郵政快件滙款於1988.5.1日起開辦,滙款限額為每筆5000元,超過5000元可以分筆辦理,1996年以後滙款每筆最高金額調整為10000元,快件滙費前後有4次調整不同,A、1988.5.1日至1990.7.30日為5角,B、1990.7.31日至1992.6.30日為8角,C、1992.7.1日至1996.11.30日為1元,D、1996.12.1日至1998.6.30日為2元,1998.6.30日快件業務停辦、快件滙款也因而同時停辦,1988.5.1日起開辦快件滙款,初期均以粘貼郵票方式表示己繳納快件滙費,1990.1.1日改變收寄方式後,此種方式逐步被快件滙款業務戳及新式快件專用滙款單代替(此種不用另貼郵票或加蓋快件滙款戳記表示)。


快件滙款也另見有A、快件附加費~由各省(市)自行制定,有的地區收且金額不相同,有的地區則不收,B、回執費~其資費為0.7元(0.5元為快件滙費、0.2元為回執費),快件滙款通知單為綠色双面印、規格各地印製尺寸有不同,1990.1.1日起用新的快件滙款通知單,其右上角印有快件徽誌、左上角有郵政編碼框格(但之前舊式到1995年仍舊還有使用),之後滙款通知單在格式上、文字上也有一些修改不同之處,快件滙款的業務戳記有多種,各局刻製的文字、字體、式樣等有多種不同,此是大致介紹,詳情請参考徐長江先生所出版的「中國國內郵政快件」一書內介紹。


個人也收集了一些快件滙款通知單,此次介紹的則為1990.1.1日起用新的快件滙款通知單,其右上角印有快件徽誌、左上角有郵政編碼框格(但之前舊式到1995年仍舊還有使用),之後滙款通知單在格式上、文字上也有一些修改不同之處,快件滙款的業務戳記有多種,各局刻製的文字、字體、式樣等有多種不同給郵友参考﹕


(圖1)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西柳州、1990.6.26日11時、鱼峰,滙河北献县、1990.7.23日,滙壹拾肆元柒角。


(圖2)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江西宁冈、1992.4.5日,滙安徽合肥、1992.4.25日18時,滙壹拾肆元。


(圖3)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甘肃兰州、1992.4.6日19時,滙安徽合肥、1992.4.13日19時,滙壹拾元。


(圖4)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安徽郎溪、1992.5.7日17時,滙安徽合肥、1992.5.18日18時,滙捌拾元。


(圖5)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河北、1992.5.22日17時、辛集,滙安徽合肥、1992.5.30日15時,滙壹佰元。


(圖6)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山西应县、1994.10.11日18時,滙陝西咸阳、1994.10.19日,滙伍拾捌元伍角。


(圖7)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西贵港、1994.10.12日,滙陝西咸阳、1994.10.19日11時、邮营,滙伍拾捌元伍角。


(圖8)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湖北黄冈、1994.10.14日,滙陝西咸阳、1994.10.19日14時、邮营,滙壹佰壹拾柒元。


(圖9)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江苏丰县、1995.3.12日,滙陝西咸阳、1995.3.28日、西兰,滙壹佰叁拾捌元。


(圖10)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河南项城、96.04.03日12時,滙河南郑州、1996.4.10日18時,滙肆佰式拾元。


(圖11)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河北易县、1996.4.20日,滙河北石家庄、1996.5.1日16時,滙叁佰元。


(圖12)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山西晋城、1996.6.8日18時,滙河北石家庄、1996.6.25日17時,滙叁佰元。


(圖13)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陝西蒲城、1996.7.4日8時,滙西安、1996.7.9日19時、太白南路1,滙貳佰元。


(圖14)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河北张家口、1996.7.23日19時,滙河北石家庄、1996.7.27日19時,滙拾元。


(圖15)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西容县、1996.08.16日19時,滙河北石家庄、1996.8.23日11時,滙肆佰元。


(圖16)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顺德、1997.03.0517時、桂洲,滙广东郁南、1997.3.2017時、历洞1,滙叁佰元。


(圖17)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阳山、1997.10.2610時,滙广东台山、1997.11.1014時、寨门1,滙伍佰元。


(圖18)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郁南、1998.2.2417時、桂圩1,滙广东郁南、1998.3.118時、营业7,滙捌元。


(圖19)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佛山、98.03.1617時、江湾4,滙广东郁南、1998.3.2217時、桂圩1,滙壹佰元。


(圖20)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州、98.05.28日17時、黄婆洞5,滙广东郁南、1998.6.5日17時、通门1,滙伍佰元。


(圖21)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龙门、1998.6.2619時,滙广东郁南、1998.7.817時、东坝2,滙伍佰元。


(圖22)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东莞、1998.09.0621時、黄江,滙广东郁南、1998.9.1519時、营业6,滙伍佰元。


(圖23)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惠阳、1998.10.1117時、芦洲6,滙广东郁南、1998.10.2217時、东坝3,滙伍佰元。


(圖24)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中山、1998.10.28日17時、黄圃,滙广东郁南、1998.11.12日17時、千官2,滙貳佰元。


(圖25)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海丰、1999.02.0912時、海城2,滙广东郁南、1999.2.1719時、营业6,滙壹佰玖拾叁元。


(圖26)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山东邹城、99.5.3日18時、南屯1,滙广东郁南、1999.5.11日19時、营业6,滙陸拾陸元。


(圖27)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紫金、1999.07.2711時、柏埔1,滙广东郁南、1999.8.419時、营业6,滙壹佰壹拾元。


(圖28)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江西宁冈、99.12.28日、营业3,滙南昌、2000.01.03日19時、X期路30,滙肆佰元。


(圖29)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江西南丰、2000.01.02日17時、付坊1,滙南昌、2000.01.07日17時、南大4,滙肆佰元。


(圖30)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湖南邵东、2000.05.21日06時、高楼1,滙南昌、2000.06.30日15時、双港3,滙肆佰元。


(圖31)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江西九江县、2000.06.15日16時、江洲2,滙南昌、2000.6.24日19時、象山南路2,滙肆佰伍拾元。


(圖32)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西邕宁、2000.06.29日11時、吴圩2,滙南昌、2000.07.05日19時、大院1,滙壹佰貳拾元。


(圖33)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江西进贤、2000.08.01日16時、李渡2,滙南昌、2000.08.11日19時、大院4,滙壹拾元。


(圖34)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湖北荊州、2000.08.24日10時、秦市1,滙南昌、2000.8.31日9時、洪都北大道4,滙柒拾陸元。


(圖35)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顺德、2000.08.2522時、南村1,滙广西凤山、2000.09.0924時、平乐,滙叁佰元。


(圖36)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南海、2000.09.07日25時、平洲23,滙南昌、2000.09.13日19時、胜利路1,滙伍佰元。


(圖37)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廉江、2000.09.0908時、石岭2,滙广西凤山、2000.09.1918時、营业1,滙壹佰元。


(圖38)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江西吉水、2000.10.06日09時、富滩1,滙南昌、2000.10.10日3時、岱山(儲蓄)1,滙貳佰元。


(圖39)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贵州松桃、2000.10.11日、孟溪汇兌1,滙南昌、2000.11.2日16時、农大3,滙叁拾伍元。


(圖40)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南海、2000.11.3011時、罗村,滙广西凤山、2000.12.21日、平乐,滙陸佰圓。


(圖41)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惠阳、2001.3.11日17時、大岚3,滙湖北荊州、2001.3.20日17時、江津(汇兌)2,滙貳佰元。


(圖42)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东莞、2001.03.12日15時、主山102,滙湖北荊州、2001.3.19日17時、江津(汇兌)2,滙貳佰元。


(圖43)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湖北黃梅,2001.3.13日6時、濯港邮政储蓄,滙湖北荊州、2001.3.20日17時、江津(汇兌)2,滙貳佰元。


(圖44)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深圳、2001.3.13日20時、石岩43,滙湖北荊州、2001.3.20日17時、江津(汇兌)2,滙陸佰元。


(圖45)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东莞、2001.03.13日08時、常平15,滙湖北荊州、2001.3.20日17時、江津(汇兌)2,滙陸佰元。


(圖46)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福建上杭、2001.03.13日18時、庐丰1,滙湖北荊州、2001.3.20日17時、江津(汇兌)2,滙叁佰伍拾元。


(圖47)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湖南南县、2001.03.14日18時、汇兌,滙湖北荊州、2001.3.20日17時、江津(汇兌)2,滙叁佰元。


(圖48)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惠东、2001.06.1412時、黄埠03,滙广西凤山、2001.6.2624時、平乐,滙捌佰圓。


(圖49)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东莞、2001.08.0217時、邓屋101,滙广西凤山、2001.08.1212時、袍里,滙肆佰元。



参考資料﹕徐長江先生「中國國內郵政快件」一書


                                 2012.4.12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5535

大陸快件滙款~1       ----      夏大緯


大陸郵政快件滙款於1988.5.1日起開辦,滙款限額為每筆5000元,超過5000元可以分筆辦理,1996年以後滙款每筆最高金額調整為10000元,快件滙費前後有4次調整不同,A、1988.5.1日至1990.7.30日為5角,B、1990.7.31日至1992.6.30日為8角,C、1992.7.1日至1996.11.30日為1元,D、1996.12.1日至1998.6.30日為2元,1998.6.30日快件業務停辦、快件滙款也因而同時停辦,1988.5.1日起開辦快件滙款,初期均以粘貼郵票方式表示己繳納快件滙費,1990.1.1日改變收寄方式後,此種方式逐步被快件滙款業務戳及新式快件專用滙款單代替(此種不用另貼郵票或加蓋快件滙款戳記表示)。


快件滙款也另見有A、快件附加費~由各省(市)自行制定,有的地區收且金額不相同,有的地區則不收,B、回執費~其資費為0.7元(0.5元為快件滙費、0.2元為回執費),快件滙款通知單為綠色双面印、規格各地印製尺寸有不同,1990.1.1日起用新的快件滙款通知單,其右上角印有快件徽誌、左上角有郵政編碼框格(但之前舊式到1995年仍舊還有使用),之後滙款通知單在格式上、文字上也有一些修改不同之處,快件滙款的業務戳記有多種,各局刻製的文字、字體、式樣等有多種不同,此是大致介紹,詳情請参考徐長江先生所出版的「中國國內郵政快件」一書內介紹。


個人也收集了一些快件滙款通知單,先介紹一些初期、或加蓋有快件業務戳、及高額滙票給郵友参考﹕


(圖1)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河南开封、1988.7.27日,滙江苏苏州、1988.7.29日12時、2(支),滙壹佰壹拾捌元,貼快件滙費5角、另銷紅色有框「快件汇款、每件伍角」戳。


(圖2、3)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四川重庆、1988.8.15日9時,滙江苏苏州、1988.8.19日11時、1(支),滙壹拾弍元,背貼快件滙費5角、正面另銷紅色有框「快件汇款」戳。


(圖4、5)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山东日照、1988.11.2日、石臼所(支),滙江苏苏州、1988.11.7日、8(支),滙伍拾元,背貼快件滙費5角(掉票10分1枚)、正面另銷紅色有框「快件汇款」戳。


(圖6、7)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福建永春、1989.8.29日,滙福建建阳、1989.9.7日,滙弍拾元,背貼快件滙費5角、正面另銷紅色有框「快件汇款」戳。


(圖8、9)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黑龙江五常、1990.2.22日8時,滙黑龙江穆棱、1990.2.27日17時,滙貳拾捌元,背貼快件滙費5角及附加費壹角條、正面另銷紅色有框「快件」戳。


(圖10)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海南昌江、1990.4.10日,滙河北献县、1990.4.29日,滙壹拾圓,正面另銷紅色有框「快件」戳。


(圖11、12)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黑龙江安达、1990.5.5日,滙黑龙江穆棱、1990.5.15日17時,滙叁百元,背貼快件滙費5角、正面貼附加費壹角條及另銷紅色有框「快件汇款」戳。


(圖13、14)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黑龙江尚志、1990.11.14日9時、代,滙黑龙江穆棱、1990.11.20日8時,滙式百零伍元叁角伍分,背貼快件滙費8角、正面另銷紅色有框「快件8角」戳。


(圖15)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安徽寿县、1992.3.20日,滙安徽合肥、1992.3.27日17時,滙伍拾元,正面另銷紅色有框「邮政快件」戳。


(圖16)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福建沙县、1992.4.2日,滙安徽合肥、1992.4.11日18時,滙貳佰元,正面另銷紅色有框「快件汇款」戳。


(圖17)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安徽舒城、1992.6.19日8時,滙安徽合肥、1992.6.25日16時,滙叁拾元,正面另銷紅色有框「快件汇款」戳。


(圖18)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安徽巢湖、1992.9.18日18時,滙安徽合肥、1992.9.28日18時,滙玖元,正面另銷紅色有框「快汇」戳。


(圖19)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西柳州、1992.9.22日19時,滙安徽合肥、1992.9.27日18時,滙伍佰圓,正面另銷紅色有框「快件汇款」、紅色無框「高額汇票」戳。


(圖20)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西柳江、1994.11.17日,滙陝西咸阳、1994.11.25日、邮营,滙式佰玖拾式元伍角,正面另銷紅色有框「快件」戳。


(圖21)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安徽凤台、1995.1.19日18時,滙山东齐河、1995.1.26日10時、宣章(支),滙伍佰圓,正面另銷藍色有框「快件汇款」、紫色有框「高額汇票」戳。


(圖22)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河北乐亭、1995.4.12日14時,滙河北石家庄、1995.5.11日19時,滙伍圓,正面另銷紅色有框「快件汇款」戳。


(圖23)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肇庆、1999.06.2221時、黄岗,滙广东郁南、1999.6.2617時、宋桂1,滙肆佰元。


(圖24)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徐闻、1999.6.2319時、东方4,滙广东郁南、1999.6.2919時、营业6,滙肆佰圓,正面另銷紅色有框「快件汇款」戳。


(圖25)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珠海、1999.09.02日17時、唐家营业1,滙廣东郁南、1999.9.9日17時、宝珠1,滙捌佰元。


(圖26)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江西都昌、2000.08.05日15時、周溪1,滙南昌、2000.08.11日19時、大院4,滙壹拾元。


(圖27)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湖南南县、1995.3.16日,滙湖南邵阳、1995.3.25日,滙伍仟元,正面另銷紅色有框「高額汇票」戳。


(圖28)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惠州、1995.4.11日19時,滙湖南邵东、1995.4.19日,滙陸佰元,正面另銷紅色有框「高額汇票」戳。


(圖29)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顺德、1998.12.2221時、陈村,滙广东郁南、1999.1.217時、罗顺3,滙壹仟元,正面另黑色打字「高额汇款」字樣。


(圖30)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番禺、1999.03.08日18時、南村,滙广东郁南、1999.3.13日17時、南江口2,滙弍仟陸佰元,正面另黑色打字「高额汇款」字樣。


(圖31)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顺德、99.12.25日21時、容里10,滙广东郁南、1999.12.30日17時、平台1,滙壹仟貳佰元,正面另銷紅色有框「高额汇票」戳。


(圖32)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江西永新、2000.09.30日08時、芦溪1,滙南昌、2000.10.12日16時、双港2,滙伍佰元,正面另銷紅色有框「高额汇款」戳。


(圖33)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番禺、2000.12.2617時、金洲,滙广西凤山、2001.01.0324時、营业1,滙壹仟元,正面另黑色打字「高额汇款」字樣。


(圖34)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南海、001.03.05日15時、大沥10,滙湖北荊州、2001.3.19日17時、江津(汇兌)2,滙弍仟伍佰元,正面另銷紅色有框「高額汇票」戳。


(圖35)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台山、2001.03.08日14時、台城8,滙湖北荊州、2001.3.20日15時、江津(汇兌)2,滙壹仟元,正面另黑色打字「高额汇款」字樣。


(圖36)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番禺、2001.03.13日17時、钟村,滙湖北荊州、2001.3.19日17時、江津(汇兌)2,滙壹仟元,正面另黑色打字「高额汇款」字樣。


(圖37)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东番禺、2001.03.13日20時、东城,滙湖北荊州、2001.3.19日17時、江津(汇兌)2,滙壹仟元,正面另黑色打字「高额汇款」字樣。


(圖38)為快件滙款通知單由广州、2001.03.15日11時、东湖西路电,滙湖北荊州、2001.3.20日17時、江津(汇兌)2,滙壹萬壹仟元,正面另銷紅色有框「快件汇款」、「超限额汇款」戳。



参考資料﹕徐長江先生「中國國內郵政快件」一書


                                   2012.4.11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