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无知之人看保险

      首先声明:本人对于保险可以说一窍不通,仅仅根据一些耳闻目睹、道听途说,加上一点自己的想象写出此文。望各位专家学者给与帮助和指正!

       保险,就我个人理解,是类似于活期储蓄,每一段时期向保险公司交一些钱,用来打赌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某种事情。如果期满没有发生这种事情,那么领回保险金,但不会像银行存款那样给那么多利息;如果发生了事先约定的某种事情,那么保险公司会根据实际情况,赔付给你事先约定的一定金额。

       对于个人来说,可以选择的险种包括人安全险,财产险,重大疾病险等。

       下面谈谈我对于保险的一些看法,这里的险种是指那些由推销员推销的,不包括国家福利性质的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1、保险表面看来,是一种规避危险的方法。但是,保险所赔付的金额,是不以物价指数来参考,而仅仅以签订合同时制定的金额为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货膨胀是必然的趋势。20年前的1000元就已经是个大数目,可能如今的10000元都不如。现在参加保险,可能得到的保障是,一旦发生某种事情,将会得到一定金额的赔付。但这笔钱到了那个时候,是否真的还能够起到雪中送炭的效果,还是仅仅为杯水车薪?

       2、保险推销中,预期收益与获得收益的详细要求,并没有得到详细的解释说明。保险实际上是一个长期投资,而许多推销者依靠的就是购买者的一时冲动。他可以给购买者口头许诺很多,而实际上赔付时的要求和条件很少提及。只看硬币的一面,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3、身边的许多事例证明,保险公司在签订合同和赔偿时,往往会搞文字游戏,钻合同空子,想方设法的少赔或者不赔。用户都不是专业人士,没法判断合同究竟有无漏洞,一旦发生符合赔付条件的事情,往往都是不知所措,焦头烂额,这就更给一些不良公司提供了方便条件。要知道,绝大多数中国人并没有自己的法律顾问,他们所能相信的就是向他们推销保险的推销员。实际上很多合同内容并不是用户来审核,而是由推销员来代理。这种情况实际上相当于推销员和自己的公司签订了合同,又怎么保证用户的合法权益?

        4、如果出现了需要赔付的情况,用户该怎么办呢?业务员给客户的口头许诺能否实现?保险业务员的更新十分迅速,到时候经常是物是人非。即便业务员还在,他的口头承诺也毫无法律意义,完全可以矢口否认。而且,保险公司在评价业务员业绩的时候,是要看他给公司带来了多大的收益,决不会看他给客户挽回了多少损失的。这种情况下,“替客户找钱”纯粹是一句忽悠人的屁话。
        5、保险公司在赔偿时,经常面临的是需要认清责任。比如,人寿保险中用户意外身亡,此时无法判断自杀还是他杀时,是否可以先行赔付?如果此案变成了无头案,那么保险公司的这笔赔付是不是就可以变成死帐永远不赔了?相对于公司来说,用户是弱势群体。这些风险我想绝大多数参保人并不知晓。

       正因为有以上疑问,所以我并不打算参加保险。
中国邮史研究会1185号会员
刘岸  哈尔滨医科大学遗传教研室  150081
bankliu@188.com
支付宝:liuxiqing1941@126.com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