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给石教授的信—讨论汉英单线戳

<font size="4">从27日发电子邮件给你,均被系统退回。只好这儿给你了:<br/>&nbsp; </font>
<p><font size="4">石教授:你好!</font></p>
<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 一、网上图片看不清,如果常熟戳是孙君毅书上的手填日期戳,那我已有。我没有把它当作汉英单线戳。戳中是双线,孙君毅先生也不认为它是汉英单线戳。<br/></font></p>
<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 二、 1,北京戳上的“一” “二” “三”张恺升先生书中已经明确为戳号。</font></p>
<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北京城区在1909年有11个支局,1911年有16个支局。怎么只有3个支局有?</font></p>
<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nbsp;</font><font size="4">三、支局号是每个支局都有的。为了区分业务责任,每个支局的日戳上都有自己的支局代号。</font></p>
<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戳号是同一个支局,同一个业务部门有多个戳时,为了分清责任,再用戳号区分。如这次奥运会的国家体育场(临)戳有100多个戳号,即有100多把相同的戳也。</font></p>
<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戳上业务部门代号是另一类的信息 有用干支字母表示。也有用汉字表示 如 平,挂,航,快,发,等等。</font></p>
<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四、你说的“戳类”,一般是指不同类型的邮戳。</font></p><br/>
<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p>
<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王厚邦&nbsp; 2008-8-27 </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3 14:43:03编辑过]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font size="5">  </font><font size="4">孙君毅先生的《清代邮戳志》中,将江阴和常熟两个戳列入“第9章 地方邮局、代办所、信柜戳”中,即不认为它们是汉英单线戳,而是地方邮局戳.<br/>  特别常熟戳内有2根直线,第2线下还有"江苏"这种写法和汉英单线戳的常规写法不一样.当然不能归入“汉英单线戳”范围内。江阴戳戳内是单线,还勉强可以,所以张恺升先生就把江阴戳列在中英文日戳最后,称为:“类似戳”. </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 6:48:26编辑过]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font size="4">石教授认为:<br/><br/>而另一类是涉外支局,另有编号,反映在小圆戳上,当时只有一、二、三三个涉外支局。当然,这只是我的认识,不一定正确,听听麦会长的高见吧!<br/>????????????????????????????????????????????????????<br/></font>&nbsp;<font size="4">提出:北京另一类是涉外支局,另有编号,反映在小圆戳上,当时只有一、二、三,3个涉外支局。不知有何根据?<br/><br/></font>
<p><font size="4">&nbsp;我已经查到:北京城区在1909年有11个支局,1911年有16个支局。怎么只有3个支局为涉外支局?是那3个?<br/><br/>&nbsp; 北京戳上的“一” “二” “三”张恺升先生书中已经明确为戳号,不是支局号。 我也这么认为。<br/><br/></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 21:01:35编辑过]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font size="4">在清代邮戳中我发表的另一个话题为"清代北京一号戳" 正在讨论中,至今看到的最早一号戳为1911年4月8日的,<br/><br/>那么按石教授说法: 北京区分涉外支局是从1911年4月才开始的.而二号和三号戳要到1918年(民国9年)才见到.那就是北京到1918年才有第2个和第3个涉外支局. 北京的涉外支局岂不出现得太晚了吗?</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 21:35:34编辑过]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张恺升先生书中还有18号戳,按石教授说法应是涉外第18支局戳了。

北京第4-17支局和19-26支局至今没有见到汉英单线戳,这真奇怪了,这些邮局都不涉外了。

北京有什么3个“涉外支局 "的说法,本人孤陋寡闻还是第一次听到。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读石教授邮集心得体会:
     石教授提出中英文日戳可分为:五信息戳;六信息戳;七信息戳和八信息戳。是种新的分类。符合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和体现用新的信息化时代的名词代替(或称包装)老的分类名词。也许将来前途无量。
      对我们看老书的集邮者来说,初看一头雾水,不知所以,后来细细看后才知道:无时刻无戳号的即为五信息戳,有时刻有戳号的即为七信息戳,只有其一的便是六信息戳。再加生产单位业务类别的可成八信息戳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 6:58:13编辑过]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上几个图

1,常熟地方邮局戳————孙君毅书上,第162页
esIaTxPA.jpg

2,常熟地方邮局戳——个人藏品

yoWejVPm.jpg

3,常熟地方邮局戳——拍卖目录上的一个实寄封上的
vX4AwJhT.jpg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江阴地方邮局戳

见孙君毅书162页:
artoLdl6.jpg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北京汉英单线戳

戳号十八的北京汉英单线戳————张恺升书中的

MvQR2u3W.jpg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常熟地方邮局戳使用时间为1901-1902(孙志:162页),它完全不是汉英单线戳。
 1,常熟是江苏内地一个县城,汉英单线戳开始只发给通商口岸城市,因此不发给内地县城
    通商口岸的汉英单线戳为钢制,一般可用15年,地方邮局用木刻地名戳。

 2,常熟地方邮局戳中二根直线,如何能称为:汉英单线戳。

 3,常熟地方邮局戳还有省名,------而通商口岸的汉英单线戳均无省名。

  4,常熟地方邮局戳中无年份,月日用手填————与通商口岸的汉英单线戳年月日用字钉大不相同 。     

    如果说:常熟地方邮局戳竟能归入汉英单线戳中,那么鹿也可以归入马类,可放到马的最后一章来讲述:马类的变异—“类似马”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 15:34:24编辑过]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回复

 

     在邮戳的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对邮戳的分类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所谓纲举目张是也。石先生对汉英单线戳的分类是从信息学的角度进行一种新的尝试,是新的思路、新的创举,具有独创性。石先生由此得出了:“随着时间、用发展的眼光把它们串联起来,发现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汉英小圆戳的信息量是逐步增加的,由五信息发展到六信息,再由六信息发展到七信息和八信息,这也反映了清民二代邮政事业的发展。”它将作为一种新的邮戳分类法与其它的邮戳分类法共存。当然这分类法不是唯一的,而且有它使用的局限性,在汉英单线戳上的成功,并不意味就可以方便地推广到其他类邮戳的研究中。我祝贺石先生发表新的汉英单线戳的分类法。


     我在前面帖子中说到鹿和马,这纯是学术上的讨论,不涉及政治问题,所以不存在将石某人打成赵高“指鹿为马”的冤者枉矣,同意石教授要有利于学术讨论的提法。也希望大家有更宽容的态度,能习惯学术上激烈的讨论。任何激烈的讨论均对事不对人。
    
     我对汉英单线戳也很有兴趣,因此将石教授的邮集仔细的看了几遍,也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可进一步商讨。原来我不想在网上和石教授讨论的,用电子邮件与他探讨较好,但连续2天系统退信,只好在网上和他交流了。这样就公开化了,——也好,可以听到更多的意见和批评了。谢谢石教授讨论中展现学者风度和各位的热情参与及各种宝贵意见。

                                     王厚邦 2008-9-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 22:18:14编辑过]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给石教授发信又遭退回


又给石教授试发了个电子邮件,又系统退信,我也搞不亲清,网上告诉我如下:我不懂

jrshi@e165.com SMTP connect error

请到http://help.163.com/special/007525G0/163_tran_withdrawal_letter.html 查询退信原因。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返回列表